论语论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子曰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1,不可以久處約:久困則為非。 ,不可以久處約:久困則為非。 • 2,不可以長處樂:必驕佚。不可令久長處於富貴 ,不可以長處樂:必驕佚。 逸樂,若久長處樂,則必驕佚。 逸樂,若久長處樂,則必驕佚。 • 3,仁者安仁:惟性仁者自然體之,故謂安仁。 ,仁者安仁:惟性仁者自然體之,故謂安仁。 • 4,知者利仁: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 ,知者利仁: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 •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 • 朱熹注:唯之為言獨也。蓋無私心,然後好惡當 朱熹注:唯之為言獨也。蓋無私心, 於理,程子所謂“得其公正”是也。遊氏曰: 於理,程子所謂“得其公正”是也。遊氏曰: 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 “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 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無私心, 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無私心,所以能 好惡也。 好惡也。”
• 公冶長第五 • 5.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 孟武伯問: 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問。子曰: 孟武伯問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求也何如?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 ”“赤也何如 赤也何如? 子曰: 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不知其仁也。” 1,不知:孔注:“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皇疏》引範寧:“仁 皇疏》引範寧: ,不知:孔注: 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 道宏遠,仲由未能有之,又不欲指言無仁,非獎誘之教, 道宏遠,仲由未能有之,又不欲指言無仁,非獎誘之教,故托云不知 也。” 2,賦:兵賦也。 兵賦也。 , 3,千室之邑:《說文》:“邑,國也。”《左傳 莊公二十八年》: :《說文》:“ 國也。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莊公二十八年》: ,千室之邑:《說文》: 凡邑,有宗廟先王之主曰都,無曰邑。 邑即指民戶居住之地。 “凡邑,有宗廟先王之主曰都,無曰邑。”邑即指民戶居住之地。 4,百乘之家:“家”指有采地的卿大夫。卿大夫受封一定的土地,稱 指有采地的卿大夫。卿大夫受封一定的土地, ,百乘之家: 為采邑或采地。百乘之家即指有車百乘的卿大夫。 為采邑或采地。百乘之家即指有車百乘的卿大夫。 5,宰:“家臣。”卿大夫可以派人去管理自己的采邑,這些人就是他 家臣。 卿大夫可以派人去管理自己的采邑, , 的家臣。 的家臣。 6,赤: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華,小孔子四十二歲。 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華,小孔子四十二歲。 , 7,束帶立於朝:《馬注》:“有儀容,可使為行人。”《皇疏》引範 :《馬注》:“ 皇疏》 ,束帶立於朝:《馬注》: 有儀容,可使為行人。 束帶,整朝服也。 古人無事則緩帶,有事則束帶。 寧:“束帶,整朝服也。”古人無事則緩帶,有事則束帶。公西華束 帶立朝,當有事之際,倉卒立談,可以服強鄰。 帶立朝,當有事之際,倉卒立談,可以服強鄰。 8,賓客:《皇疏》引範寧:“鄰國諸侯來相聘享也。”指各諸侯國之 :《皇疏 ,賓客:《皇疏》引範寧: 鄰國諸侯來相聘享也。 間往來的行人使者。《周禮•秋官司儀》:“凡公侯伯子男相為賓, 。《周禮 秋官司儀》: 間往來的行人使者。《周禮 秋官司儀》:“凡公侯伯子男相為賓, 公侯伯子男之臣相為客” 鄭玄注云“大曰賓,小曰客” 公侯伯子男之臣相為客”,鄭玄注云“大曰賓,小曰客”。
《論語》論仁 論語》
• 八佾第三 •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子曰 如樂何? 如樂何?” • 1,人不仁,必不能行禮樂。 ,人不仁,必不能行禮樂。 • 人不仁,就算有禮樂的形式,也沒意義。 人不仁,就算有禮樂的形式,也沒意義。 • 2,仁,內心的道德;禮、樂,外在的規則。 內心的道德; 外在的規則。 , 內心的道德必須和外在的規則結合起來。 內心的道德必須和外在的規則結合起來。 • 3,舉例:日常的禮貌、秩序 ,舉例:日常的禮貌、 • 主旨:內心的道德必須和外在的規則結合 主旨: 起來。 起來。
“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 兗公” 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 元文宗又尊為“ 國複聖公” 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 國複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山東曲阜還有 複聖廟” “複聖廟”。 •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子曰: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 以發,回也不愚。 以發,回也不愚。” •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 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 對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复圣庙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1317年(元延祏 四年)移建于陋巷故宅处,1328年(致和元年)落成。明代多次 重修,1507年(明正德二年)鼎新修建,奠定了现存规模。
• 6.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 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子曰 者樂,仁者壽。 者樂,仁者壽。” • 知者樂水: 知者樂水: • 包咸:知者樂運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 包咸:知者樂運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 • 朱熹: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 朱熹: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 • 《韓詩外傳》:問者曰:“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曰: 韓詩外傳》 問者曰: 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 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 “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 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 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 曆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 曆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 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詩曰: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樂水之謂也。 樂水之謂也。
• • •
何晏:仁者樂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動,而萬物生焉。 何晏:仁者樂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動,而萬物生焉。 朱熹: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 朱熹: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 韓詩外傳》 問者曰: 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 《韓詩外傳》: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 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 曰:“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 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 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嵷乎天 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 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 詩曰: 太山岩岩,魯邦所瞻。 樂山之謂也。 詩曰:“太山岩岩,魯邦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子曰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 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 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 沛必於是。” 沛必於是。 • 1,前兩句:不以其道得之,謂不當得而得之。然於富貴 ,前兩句:不以其道得之,謂不當得而得之。 則不處,於貧賤則不去,君子之審富貴而安貧賤也如此。 則不處,於貧賤則不去,君子之審富貴而安貧賤也如此。 • 2,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言君子所以為君子,以其仁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言君子所以為君子,以其仁也。 若貪富貴而厭貧賤,則是自離其仁,而無君子之實矣, 若貪富貴而厭貧賤,則是自離其仁,而無君子之實矣,何 所成其名乎? 所成其名乎? • 3,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終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食者,一飯之頃。造次,急遽苟且之時。顛沛, 食者,一飯之頃。造次,急遽苟且之時。顛沛,傾覆流離 之際。蓋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貴、貧賤、 之際。蓋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貴、貧賤、取舍之 間而已也。言君子為仁,自富貴、貧賤、取舍之間, 間而已也。言君子為仁,自富貴、貧賤、取舍之間,以至 於終食、造次、顛沛之頃,無時無處而不用其力也。 於終食、造次、顛沛之頃,無時無處而不用其力也。然取 舍之分明,然後存養之功密;存養之功密, 舍之分明,然後存養之功密;存養之功密,則其取舍之分 益明矣。 益明矣。
“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 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乃去舍市傍。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 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 所以居處子也。 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 所以居處子也。” 複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 複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 “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 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 擇不處仁,焉得知?” 擇不處仁,焉得知? 1,里:里者,民之所居。 里者,民之所居。 , 2,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仁者之里”,即 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仁者之里” , 有仁人居住的地方;第二種是“有仁厚之俗” 有仁人居住的地方;第二種是“有仁厚之俗”, 即風俗淳樸的地方。 即風俗淳樸的地方。 3,擇不處仁,焉得知:鄭玄:“求居而不處仁者 ,擇不處仁,焉得知:鄭玄: 之里,不得為有知。” 之里,不得為有知。
• 4.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 • 1,朱熹注:苟,誠也。志者,心之所之也。 ,朱熹注: 誠也。志者,心之所之也。 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楊氏 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 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 曰:“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 惡則無矣。 惡則無矣。” • 2,董仲舒《春秋繁露 玉英篇》:“難者曰: 玉英篇》 難者曰: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篇 為賢者諱皆言之,為宣、穆諱獨弗言, 為賢者諱皆言之,為宣、穆諱獨弗言,何 不成於賢也。其為善不法, 也?曰:不成於賢也。其為善不法,不可 取亦不可棄。棄之則棄善志也,取之則害 取亦不可棄。棄之則棄善志也, 王法,故不棄亦不載,以意見之而已。 王法,故不棄亦不載,以意見之而已。茍 志於仁無惡,此之謂也。 鹽鐵論·刑德 志於仁無惡,此之謂也。”《鹽鐵論 刑德 篇》:“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 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 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 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