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论文
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定义和目的三、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监管标准四、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管理要求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在现代银行业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是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这个制度旨在帮助银行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以便在贷款违约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定义、监管标准和管理要求。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定义和目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根据一定比例从贷款中提取的准备金。
这个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在贷款违约时,银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健运行。
三、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监管标准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监管标准主要由两个指标构成: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根据监管要求,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 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 150%。
银行业监管机构会根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对这两个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四、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管理要求银行在管理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2.管理层负责建立完备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审慎评估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充分覆盖贷款风险。
3.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和监督机制、贷款损失、呆账核销及准备计提等信息统计制度、信息披露要求等。
4.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识别、计量和数据信息等方面为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五、结论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银行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研究
经济视野1、国际监管机构建议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B or io,Low e and Fu r fin e(2001)指出,应该开发应用逆周期监管工具,使该工具能够帮助银行在经济上行时作为缓冲可能在经济衰退时的冲击。
J ohn G ie v e(2008)指出:“金融监管者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应该开发新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来弥合货币政策与个别机构和市场间的监管缺口,动态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应作为实现这一计划的重要工具,要求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初就按一定比例计提准备金,如果贷款未来出现不良或损失,则使用该准备资金作为缓冲。
”2、关于动态拨备制度的国际实践分析Lan M i chael and Flo na M an n(2002)对比了英国、美国外部环境的异同,对动态拨备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施动态拨备制度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A ndr ew M ckenna and Eliana Balla(2009)对比分析了在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西班牙及其他西欧国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方法及计提水平,结果证明西班牙在2000年开始实施?动态的准备金计提制度从而有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使西班牙避免发生经济危机。
虽然动态的准备金计提制度并不能保证准备金能完全覆盖经济衰退时不良贷款导致的资产损失,但西班牙的实践经验表明动态准备金计提制度对缓冲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是有效的。
3、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及信贷收缩B ikker and M et zem aker s(2005)、Ji m en ez and Saur in a(2006)等学者研究证明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与经济周期为相反关系:在经济上行期,绝大多数银行会低估风险程度,相对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而在经济衰退时贷款不良率上升,准备金的计提相应增加,导致伤及银行资本。
孙连友(2004)认为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会通过通过损失准备金制度影响银行资本金,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动态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解决银行顺周期性的一种可行方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机构,一直担负着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的重要职责。
在发放贷款时,银行采用风险控制手段,在运用专业金融工具进行评估和审核后,最终确定有资质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
然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客户无力还款,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银行损失。
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的相关问题。
一、贷款损失概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是指因借款人未能按约定时间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的银行资产损失。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贷款损失不可避免,银行存在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承担对不良贷款的损失压力,同时,银行也需要利用高效和透明的措施来处理不良贷款的处置,以保护银行的资产。
根据基本准则的报告和规划(BCBS239),信贷风险是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类型之一,通常占银行风险资本的主要部分。
银行的贷款损失和非应计贷款的金额通常表示银行的信贷质量。
贷款损失和贷款关联成本的计算是有效的监控商业银行获利、风险控制的重要指标。
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的影响因素1、贷款发放流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的首要因素之一是贷款发放流程是否规范、合理。
贷款发放流程中的核查、审批程序是否完善,准入门槛是否严格以及对外部催收机构的选择都将影响到银行的不良贷款失控风险。
2、信贷管理银行信贷管理是否得当也是不良贷款的风险源之一。
负责制订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制度的专业人士,在实施监督时应严格遵照监管要求和银行风险控制政策,使银行贷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贷款风险。
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客户的表现和银行贷款政策来更新和调整各种不良贷款模型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分析银行进行贷款损失分析的最重要因素是风险分析。
虽然银行在获得并贷款时已使用了多种风险控制和评估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损失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中,银行可以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力争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并控制贷款损失。
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的方法与措施1、不良贷款分类首先,银行需要根据贷款非常规性和违约程度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探讨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探讨作者:王明柱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7期摘要贷款是商业银行账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过程中合理规避贷款风险,保证经营效益。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形式之一,利润和风险同在,商业银行通常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方式覆盖贷款损失。
在银行财务决算和税率换算中,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有重要的地位。
贷款损失准备金关系着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和收益的确认,对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确定和计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量商业银行是依法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繁杂,各种新业务不断涌现。
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也配套开发多种辅助业务系统。
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有放款和投资这两类资产业务,贷款是其最大的资产业务,通常贷款总额占银行资产总额的60%左右。
信贷业务虽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信贷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金就是针对贷款风险为覆盖损失的一种方式,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提取。
需要合理确认和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才能在不影响信贷业务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范围商业银行业务众多,贷款种类也比较多,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不是所有的贷款都要计提。
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计提准备金针对金融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损失。
金融企业业务众多,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多,关系到风险的资产有发放贷款、抵债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存放同业、拆出资金等。
金融企业的代理贷款、委托贷款、应收股利、国债投资、央行款项、应收财政贴息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不需要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对于金融企业转贷,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都需要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浅议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
9 4 3 4 0
4 4 5 4 5 . 5 0 2 8 0 l 3 7 5 0
9 4 3 4 0
4 9 7 0 0 2 8 5 2 9 2
中 小 企 业 贷 款
其 他 贷 款 合 计
1 0 0 0 0 0
5 O o o 0
8 O 0 0 0
4 0 0 0 0
8 0 0 0
1 0 0 0 o 3 0 4 0 0
6 0 o 0 4 0 0 0 2 0 0 0
3 0 0 o 0 0 2 4 0 0 0 0
款 和 中小企 业贷款 ,沿用 了 《 农 村合作金 融机构信 贷资产 风 险分类指 引 》中的风险资产 的分类原则 。在对贷 款进行 风 险分 类后 ,按照 以下 比例 计提 的贷款 损失 专项 准备金 , 准 予在计算 应纳税所 得额时扣 除 : ( 1 ) 关 注类贷款 ,计提 比例为 2 %;( 2 ) 次 级类 贷款 ,计提 比例 为 2 5 %;( 3 ) 可
前 扣 除 。超 过税 法 列 支 限额 的部 分 ,应 作纳 税 调增 ,并
确认相 应 的递 延所得税 资产 。
余 额 合计 3 0 亿 元 ,其 中 涉农 贷 款 l 5 亿 元 , 中小企 业 贷
款1 0 亿元 ,其他 贷款 5 亿 元 。当年度该 商业 银行 利润 总
额为 4 5 0 0万元 。截至上 年末 已在税前 扣除 的贷 款损失 准 备 金 的余 额 为 2 0 0 万 元 。假设 无 其 他纳 税 调整 事 项 ,同 时也不考 虑贷款 损失转 回及 冲销 的影 响。 2 0 1 2年 年 末 ,该 商 业 银 行 将 单 笔 金 额 在 5 0 0 0元 以上 的贷 款作 为 单项 金 额重 大 的贷 款单 独 进行 测 试 。在 其 他贷 款 中,符合 单 项 金额 重 大 的贷 款为 1 笔 ,金 额 为 1 0 0 0 0万 元 , 为该 商 业 银 行 2 0 0 9 年 1 月 1日向 A建 筑 公 司发 放 的 1 笔利率为 1 0 % 的 五 年 期贷 款 。 至 2 0 1 2年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实证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以防范银行出现信用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但由于计提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使得贷款损失准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各种操纵行为的工具。
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者通过调整贷款损失准备来达到利润操纵、控制风险以及进行信号传递等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动因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贷款损失准备(Loan Loss Provision)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
贷款损失准备在会计处理上是作为资产的备抵项。
计提金额的多少不仅影响资产总额,还影响报告期的利润。
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出于各种动机,有可能把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作为一项操纵工具,最终影响银行的利润和资本水平。
在国外,前期很多研究都显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会通过贷款损失准备来平滑利润以及向财务报告使用者传递信号(Hasan and Hunter,1994;Bhat,1996;Loboand Yanng,2001;Hasan andWall。
2004)。
Greenwalt andSinkey(1988)检验了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盈余的影响,发现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来平滑利润。
Bhat(1996)的研究发现,1981—1991年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来进行利润平滑。
他的研究显示,当商业银行处于低增长、高存贷比例、高资产负债率以及低资产回报率等情况下经营者会平滑利润。
Moyer(1990),KimandKross(1998).and Kiridaran et al.(2003)发现贷款减值、贷款损失准备以及有价证券的利得或损失被用作进行资产管理的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一、绪论(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余额为47万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792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69%。
2月份公布的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1.66%,股份制银行为1.53%。
实际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恶化情况要比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
还有一个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面临的情况非常严峻。
包括五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内的这前六大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超过了1.6万亿,是其列报不良贷款余额的两倍以上。
在金融市场中,银行有着主导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异额,而其中的差异额获取的利润在银行总利润额中占去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所以说想要达到所目标的利润的目的,必须把握好银行信贷质量的高低。
银行的信贷业务本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风险来自于信贷质量是否能够在后期得到保障,若风险过大导致本金无法收回,何谈利润额。
这样大规模信贷风险过多必然会导致银行的生存境地堪忧。
2.研究意义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依次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制度也在快速走向的规范。
这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逐渐的积累的大量贷款损失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出于改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目的,我们必须采取深入探究分析我国目前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措施。
这样的举措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贷款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并且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增强银行所需承担贷款风险的能力。
(1)如果想要完善相关制度,对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建立的相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已达到了20多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逐年上涨,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制度不断更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内容不断得到社会的完善。
人们将制度不断的从经济环境、会计准则、银行经营能力、监管标准等角度去调整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积累起了大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从而使得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提高了许多。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研究及策略建议
一、前言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 40周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化,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商业银行的数量突飞猛进。 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范围就是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 数据贴现等。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 具有很高的风险 性。 因 此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LLP)作 为 银 行 营 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最主要的一项应计费用,是 银行净利息收益的抵减项,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用来覆盖 预期银行贷款组合的信贷损失。银行监管者持续强调银行 应该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目的是为了增强银行抵御风险 的能力,从而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最终支持国家经济 的健康运转。本文将分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对银行的 影响及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演变,从而为我 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不少学者对其研究 比较深入。在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的动态特征做出了研究,但在顺周期特征还是逆周期特征上 还存有争议。贷款损失准备金除了存在动态特征之外,还存 在对于银行的三大影响,盈余管理、资本管理及信号释放。 (一)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 贷款损失准备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计费项目,也是商业 银行进行盈余平滑最主要的一个手段。贷款损失准备是在 税前进行扣除,我国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主 观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既定的预期进行调节,所以会直接影74Fra bibliotek理论探讨
的投资以此来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上市商业银行比非上 市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号释放。陈超、魏静宜、曹利(2015) 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发现银行有通过计提贷款 损失准备进行信号释放的动机。施恬(2013)选取 13家商业 银行 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版数据模型分 析,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存在信号释放的动机。 陈旭东、何艳军、张镇疆(2014)在研究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下 贷款损失准备与银行信贷行为时,通过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贷 款损失准备的信号释放动机。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研究_资产计量与风险覆盖的协调_潘秀丽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研究※———资产计量与风险覆盖的协调Research on Loan Loss Provis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Harmonizing Assets Measurement with Risk Compensation潘秀丽PAN Xiu-li(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又影响其信用风险覆盖,贷款损失准备处理的合理性更是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健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目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部分监管指标的执行结果在银行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一般风险准备项目来协调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间的差异;通过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的完善来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资产计量风险覆盖[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2)03-0088-06一、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运营应具有稳健性、信息披露应具有透明度,监管机构、会计规范制定机构对银行业的关注也突出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在不断地拷问全球的银行业,运营是稳健的吗?信息披露是充分且透明的吗?负有更多期望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全球趋同似乎并没有解决银行业面临的运营缺乏必要的稳健性、信息披露缺少充分的透明度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对其发生根源的多角度剖析,更是令全球银行业以及正在致力于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国银行业面临诸多困惑。
贷款业务的收入水平、成本水平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收益,贷款业务的风险水平直接影响到银行运营的风险,对贷款业务的信息披露则更是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信用风险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众多银行机构的倒闭也多源于信用风险的失控。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难度愈来愈大,本文主要以民生银行为例,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和监管部门提出的监管新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新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安全。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以信贷业务为主,贷款的风险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风险,而贷款损失准备既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计量、收益确认,其处理的合理性更是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健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以民生银行为例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按现金流折现的方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计提,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异。
(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随意性这里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五级:正常贷款(其中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两类)、不良贷款(其中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三类)。
民生银行按照五级信贷资产进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具体计提的比例是:正常类(贷款按1%、贴现按1%);关注类按5%;次级类按25%;可疑类按50%;损失类按100%。
由民生银行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来看,该行采用的是我国银监会推行的五级分类法,在此制度下,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考核是以专项准备计提的数额为准。
然而,新会计准则却明确要求,上市银行必须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而不能再用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此外,民生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每年年末分析贷款的可回收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从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摘要] 本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银行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实证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本文主要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似企业的坏账损失准备金。
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不良贷款仍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银行风险;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一、引言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十项措施以抵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其中第十条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由此商业银行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
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此,有效地认识银行的风险成因,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美国次货危机的爆发让我们庆幸于我国长期以来针对金融业坚持的谨慎的对外开放政策。
正是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使得这场席卷全球的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并未给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受到的损失也是有限的。
二、写作背景从2000-2008年共有2 869篇文章关于银行风险的文章发表,其中涉及实证方法的有210篇,其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关于银行风险的实证性的论文占了很小的比重,仅为7%,就2009年而言,截止到4月份发表的关于银行风险的论文有32篇,而运用实证方法的仅有2篇,关于银行风险的实证研究很少。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也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现有理论,发展现状,以及贷损失款准备金提取面临的确认标准模糊、计量方式不明确,制度管理上的疏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建议。
此外,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的不完善还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本文还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等多种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会计政策;银行监管目录引言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理论综述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 (1)(二)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制度概述 (2)(三)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概述 (2)(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3)(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政策沿革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4)(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4)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面临的问题 (5)(一)商业银行在外部制度上存在着缺陷 (5)(二)商业银行内部实施上的不足 (5)(三)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的可操作性.. 5(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6)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的建议 (4)(一)加强各部门协调,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6)(二)监管当局要审慎监管,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6)(三)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 7(四)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 (7)(五)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7)五、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制度的发展方向 (7)(一)建立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准备政策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8)(二)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意义重大 (8)结束语 (8)主要参考文献 (9)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引言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所获得的市场准入过渡期也已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全面走向对外开放, 中外银行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将从此开始。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研究【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
但是,根据当前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已发生的事项,因此,银行只能以贷款损失的实际数额计提损失准备金,而不允许以当前尚未发生的损失计提。
此时,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就无法依据未来经济周期的变化做出预期。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贷款质量恶化,在经济上行期信贷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信贷风险在此时集中暴露,银行财务状况恶化,破产风险增强,同时使银行短期内大幅提高拨备水平,信贷规模下降,从而加剧宏观经济衰退。
因此,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是保证商业银行稳健运营及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由此可见,建立动态拨备制度,通过在经济繁荣时期适度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从而形成抵御经济衰退期缓冲垫。
该制度通过及早的监测、合理的预期并提取充分的贷款损失准备用以覆盖银行的信贷损失,不仅提高了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健性,而且使整个宏观经济更具有弹性。
所以,动态拨备制度对监管当局审慎监管金融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对国际上有关动态拨备制度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是否加剧了我国信贷波动。
其中,计量分析是对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影响我国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波动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并未加剧贷款波动的顺周期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准备金制度较一些发达国家的制度科学有效。
最后针对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实践中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波动动态拨备【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832.4【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导论12-181.1选题背景和意义12-151.1.1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限制了贷款损失准备的逆周期调节13-141.1.2引入动态拨备制度的重要性14-151.2文献综述15-171.2.1国外文献综述15-171.2.2国内文献综述171.3研究方法17-181.4结构安排182.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波动的一般理论分析18-262.1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概念18-202.1.1贷款损失准备的含义18-192.1.2贷款损失准备与呆账准备19-20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20-222.3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的一般分析22-262.3.1权责发生制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式232.3.2预期损失框架下的动态拨备的计提方法23-252.3.3基于西班牙模式的动态拨备计提方法分析25-263.动态拨备模式及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26-343.1西班牙动态准备金制度的探索26-303.1.1西班牙的动态拨备系统27-293.1.2西班牙动态拨备的实施效果29-303.2其他国家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30-333.2.1秘鲁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303.2.2哥伦比亚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30-313.2.3玻利维亚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313.2.4乌拉圭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31-333.3各国动态准备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33-34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分析34-394.1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政策的制度安排34-364.1.12000年前的初步建立354.1.22000—2005年间的探索与发展35-364.1.32005年以来的发展364.2分析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构成成分36-374.2.1模型的设定36-374.2.2模型分析及结果374.3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分析及结果37-395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动态拨备体系的建议39-415.1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实行统一管理39-405.2以损失历史数据为依据,贷款损失准备要考虑未来信用风险405.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40-415.4协调动态准备制度与会计政策和监管政策间的潜在冲突41结论41-43参考文献43-46致谢46-4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之一。
通过比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计提理念、计提技术等方面。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兼容性问题日益紧迫,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也受到考验。
为此,本文提出了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监管政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从监管的角度,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抵御预期风险;从会计计量的角度,银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资产价值。
因此,贷款损失准备一直备受银行业监管部门与会计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政策主要有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2002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2005年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及《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这些法规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准备的定义、种类、范围、计提方法、呆账核销中的会计处理及税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准备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2001年正式运行以来,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建设步伐与全球推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从2005年开始正式采纳和实施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与银行风险准备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
我国财政部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于2006年2月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密切相关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称为新会计准则)。
准备金制度完善银行贷款论文
准备金制度完善银行贷款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最新发展;对完善我国银行贷款损失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各国银行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框架、商业银行提取贷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吸收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或贷款组合中的潜在损失、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分类、贷款准备金与监管资本、监管当局和银行管理者在贷款准备金政策上的权限分配、抵押物在计提贷款准备金中的作用、准备金计提的方法、贷款准备金政策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外部监管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各国准备金政策的差异与各国金融体系和贷款结构的差异不无关系、发达国家重视借款人的信用分析和对抵押物价值的保守估计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提要:本文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资本监管的内容为背景,总结了发达国家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的最新发展,从准备金的分类、资本与准备金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发达国家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完善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提出了若干看法与建议。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各国银行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框架,即资本对风险、特别信用风险的敏感性要加强。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而计提的,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可能使银行破产的最主要的风险种类。
因此,怎样合理地计提准备金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最新发展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从收入或利润中提取的、以覆盖由于借款人违约而使贷款受损的准备金。
商业银行提取贷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吸收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或贷款组合中的潜在损失。
但是,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定义,各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别很大,而且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实践和政策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目前国际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制度改革和发展代表了未来这一政策的变化趋势。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分类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分类,国际银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发达国家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坏账准备的核算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坏账准备的核算会计学05-2班林燕萍指点教员:王广辉内容摘要:本文经过对如今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综述,剖析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当期世界金融危机的状况下,我国采取的微观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影响,并表达了目前放贷业务的现状及风险管理。
然后再表达我国商业银行放贷减值预备的核算,引见了提取存款损失预备的重要性及其制度的演化,经过着重论述如今新企业会计准那么下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减值预备和坏账预备的会计处置,再讨论目前放贷减值预备会计处置存在的一些效果,最后针对上述效果提出改良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存款损失预备;坏账预备;未来现金流量1导言1.1 写作目的众所周知,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资金运转的主要方式。
商业银行经过发放存款业务,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停止循环运用,充沛开展资金的运用效能,满足社会再消费进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开展。
由于存款具有一定的风险,依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则,要求商业银行在期末剖析各项存款的可收回性,并估量能够发生的存款损失,计提存款损失预备。
商业银行存款损失预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存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存款损失的预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誉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银行应当依照慎重会计原那么合理估量存款能够发作的损失及时计提存款损失预备。
1.2 相关研讨现状全球的阅历说明,恶劣的资产质量和单薄的信誉风险管理是招致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最主要缘由。
规范国际银行业务活动的威望机构如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都十分注重存款损失预备确认与计量方面的规那么树立与完善,以为经过提取充足的预备金,及时确认损失并予以核销,可以有效防止严重的信誉风险积聚所能够引发的各种效果。
提取存款损失预备金曾经成为国际通行的存款风险管理惯例,其计量最基本的规范是预备金余额能否掩盖实践存款损失。
贷款论文商业银行贷款论文:刍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合理计提
贷款论文商业银行贷款论文:刍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合理计提内容摘要:如何增强银行风险抵抗能力一直是困扰银行业的难题,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纷纷以贷款减值为突破口,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以规避风险。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合理计提贷款减值损失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贷款减值损失近期,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贷款数量的下降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形成抑制,而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界的安全与稳定。
如何增强银行风险抵抗能力一直是困扰银行业的难题,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纷纷以贷款减值为突破口,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以规避风险。
本文从降低银行贷款减值的角度出发,探讨降低其经营风险的方法,以起到稳定整个宏观经济的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的计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贷款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担保物的价值,其一般表达式为:pv为一笔未来某时点到期贷款的现值,fv表示该笔贷款在n年末时的估计价值,i表示估计的折现率。
fv,i的数值主要依靠估计数确定。
计算该笔贷款的现值,并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比较,其差额即为该笔贷款应计提的的损失准备金。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银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却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一)减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由于各部门的出发点不一样,各部门在政策的理解运用上会出现不一致。
比如,财政部的文件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引就有所不同。
财政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未列明拆出资金,而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明确包含拆出资金。
又如,准则规定: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金额重大”并没有作出详细说明。
另外,提取的准备金应当怎样使用,目前的制度并未言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我国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金融机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属商业银行了。
商业银行不但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在商业银行的众多资产业务中,最具有高风险性的业务就是贷款业务。
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进行探索,并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找到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政策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做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流转形式,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发放贷款获得的利息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由于对外发放贷款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业务,一旦贷款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长短期经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切实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政策。
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的发展过程
(一)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初步发展阶段
当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国的银行并没有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作出明确的规范。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逐渐演变为一个核心的机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一个衡量资产价值的标准,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例,首次提出了在专业银行设立呆账准备金的规定。
在1988年财政部《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标准的初步形成。
此后,1998年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指出:“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
(二)2001至2005年,转型阶段
2001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我国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同年11月,财政部又下发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又进一步完善了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规定,尤其是重点强调了谨慎性原则在计提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明确规定了贷款损失准备金是由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组成的。
2002年的《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贷款损失准备”正式出现。
这一阶段
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的颁布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得到规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尤其是《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提出的“贷款五级分类法”,降低了银行对外发放贷款的风险,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三)2006年以后,逐步完善阶段
自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后的2007年起,各商业银行就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问题做出了更加全面完整的规定,对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披露等问题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将“未来现金流量”、“实际利率”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核心,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计提的方法也更合理,在各方面逐渐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分析
前面我们提到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所有的商业银行中,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是最大的,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发展起步晚,不仅在数量上没有优势,更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的上市银行寥寥无几。
银行很难通过一些方式来获得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数据信息,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银行要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研究是很难实现的。
为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计提内容等面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下面我
国就将几大主要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计提内容进行比较,了解并分析各大主要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
(一)各银行的计提内容比较分析
1.在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上。
工商银行主要采取的是单项及组合评估划分具体标准的方式;建设银行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组合评估具体方法;而对于单项评估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方式则很少被各大银行使用。
2.在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金额上。
五大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披露内容上,都具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变动情况、贷款损失准备金按评估方式来划分计提结果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这三项。
对于贷款拨备比率和贷款迁徙率,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五大银行在计提内容上都有提到;而关于不良贷款结构的问题上,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没有涉及。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各大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和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
披露内容,对资料的使用者了解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披露发展的不完善,也存在一些与《企业会计准则》不相适应不规范问题,对此,要加强对各大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透明力度。
(二)各大商业银行在计提方法上的比较分析
1.农业银行的计提方法。
农业银行通过组合评估的方法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利用减值测试的方式对单项重大的金融资产进行评估,对于单项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则在组合中采用减值测试的方式。
若贷款金额发生减值,就按资产的账面余额同原始实际利率贴现的方式来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并再计入当期的损益。
并定期及时对贷款组合的减值进行评估,用以反映贷款组合的现金流量,判断贷款的组合是否有减值的现象发生;当单笔贷款业务不重大的时候,银行的管理层就采用组合的方式,以相似于资产的历史损失为基础来组合未来的现金流量。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法,被看作是已减值贷款的又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对贷款减值的主要评估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贷款项目盈利能力、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