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哺乳动物的开颅方法。

2. 观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

3. 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

【实验原理】大脑皮层运动区(cortical motor area)是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点刺激该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引起躯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

从中脑四叠体(quadrigeminal bodies)的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

由于神经系统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出现了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实验材料】1.材料:家兔。

2.器具: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剪毛剪,解剖刀,咬骨钳,止血钳,棉花,棉线,三通气管插管,银丝电极(双电极)。

3.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石蜡油,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 麻醉:取一只家兔,抓取称重,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g/1kg体重)。

2. 气管插管:将麻醉后的兔子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用剪毛剪将颈部的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颈部向后切开皮肤,用止血钳夹住切开的皮肤,放在两侧,再用止血钳向下插入肌肉,撑开肌肉3~4cm,可看到气管和两根颈总动脉。

分开食管和气管,穿2条线,将2条线前后分开备用。

在气管上切一个‘T’形切口,插入三通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的上方和下方结扎固定。

在2条颈总动脉下方分别穿线备用,用蘸了生理盐水的棉花盖在颈总动脉上,避免干燥。

3.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将兔子改为腹位固定,用剪毛剪将头顶部被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眉间至枕骨部纵向切开皮肤,用棉花用力向两侧擦开颅骨表面的肌肉,暴露额骨及顶骨。

实验7去大脑僵直

实验7去大脑僵直

实验7 去大脑僵直【实验目的】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证明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紧张度具有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这两种作用使骨骼肌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姿势、协调机体的运动。

如果在动物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则抑制伸肌的紧张作用减弱,而易化伸肌的紧张作用相对加强,动物表现出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后挺(即角弓反张)等伸肌紧张亢进的特殊姿势,称为去大脑僵直。

【实验对象】家兔。

【器材和药品】哺乳动物手术器械、颅骨钳、咬骨钳、骨蜡或止血海绵、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气管插管、丝线、纱布、脱脂棉。

【步骤和项目】1. 麻醉与固定: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4ml/kg)麻醉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在兔台上。

2. 手术:剪去颈部的毛,在颈部皮肤正中作5~7cm切口,分离肌肉、暴露气管,作气管插管。

找出两侧颈总动脉,分别穿线结扎,以避免脑部手术时出血过多。

将兔改为俯卧位,剪去头顶部的毛,头部抬高固定,由两眉间至枕部将头皮纵行切开,再自中线切开骨膜,用手术刀柄向两侧剥离肌肉和骨膜。

用颅骨钻在顶骨两侧各钻一孔,用咬骨钳将创孔扩大,直至两侧大脑半球表面基本露出。

咬骨时注意勿伤及硬脑膜,若有出血及时用骨蜡止血。

在接近颅骨中线和枕骨时尤须防止伤及矢状窦和横窦而引起大出血。

在矢状窦的前后两端各穿一线结扎。

用小镊子夹起硬脑膜并细心剪开,暴露出大脑皮层,滴上少许石蜡油防止脑表面干燥。

3. 松开动物四肢,将动物头托起,用刀柄从大脑半球后缘轻轻翻开枕叶,露出四叠体即可见到中脑上、下丘部分(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用刀柄在上、下丘之间向口裂方向呈45°方向插入,同时向两边拨动、推压,切断脑干,即成为去大脑动物(图7-1)。

4. 观察项目:使兔子侧卧,切断脑干几分钟后,可见兔的躯体和四肢慢慢变硬伸直,头后仰,脊柱挺硬,尾上翘,呈角弓反张状态(图7-2)。

实验六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测定

实验六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测定

02
刺激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家兔肌肉收缩反应的重要因素。在合适的刺
激参数下,可以准确地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并研究其功能。
03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
虽然本实验初步确定了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但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麻醉深度、电极位置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
证和深入研究。
05
提高测定准确性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
控制实验环境
根据家兔的个体差异和实验需求,选择合 适的刺激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和稳定,避免外界因 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重复实验
结合其他技术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建议进 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可以结合其他神经科学技术,如功能性磁共 振成像(fMRI)或脑电图(EEG)等,对实 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04
结果与分析
测定结果展示
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家兔的肌肉收缩幅度也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观察到家兔的明显运动 反应。
运动区定位
通过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可以观察到家兔的 不同部位肌肉出现收缩反应。根据肌肉收缩的部位和程度, 可以初步确定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刺激频率与反应关系
在相同的刺激强度下,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家兔的肌肉 收缩反应也逐渐增强。但当刺激频率过高时,肌肉收缩反 应反而减弱。
结果分析与讨论
01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是控制家兔自愿运动的重要区域。电刺激该区域可以引
起家兔特定部位肌肉的收缩反应,表明该区域对肌肉运动具有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课件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课件
[目的要求] 1.学习去大脑方法。 2.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
原理:
丛中脑四叠体的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 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由于神经系统 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 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 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 出现了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动物表现 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 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方法与步骤
松开动物四肢,左手托起动物下颌,右 手用竹片刀轻轻拨起大脑半球后缘,看 清四叠体的部位,于前、后丘之间垂直 插入竹片刀,切断神经联系(如果部位正 确,动物突然挣扎,此时切勿松手,应 继续使竹片刀切至颅底)。
将动物侧位置于手术台上,数Fra bibliotek钟后出 现去大脑僵直现象。
图片
1将动物改为腹位 2切开皮肤、剥离骨膜 3钻孔、咬骨,暴露大脑皮层 4大脑运动区功能定位 5结扎颈总、暴露四叠体,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
①交叉支配:一侧皮层支配对侧躯 体的肌肉 (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
②倒置分布: (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
③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
实验目的: 观察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躯体
运动效应,明确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及 对躯体运动的支配和调节;观察去大脑 僵直现象。
实验器材: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咬骨 钳等
实验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称重、麻醉、固定 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颈总穿
线备用 开颅手术

兔大脑僵直实验报告

兔大脑僵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与肌紧张的关系。

2. 掌握去大脑僵直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 分析去大脑僵直产生的原因及机制。

二、实验原理去大脑僵直是指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的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的现象。

这是因为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1只2. 实验仪器: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骨钻、小咬骨钳、骨蜡(或止血海绵)、电刺激器、皮层电极、纱布、液体石蜡、手术台、麻醉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家兔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浅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 剪去颈部的毛,自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和两侧颈总动脉,行气管插管术和颈总动脉结扎术。

3. 将兔改为俯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剪去颅顶部的毛,沿矢状缝将头皮纵形切开,用刀柄剥离肌肉,暴露出颅骨。

4. 在一侧顶骨上用骨钻钻孔(勿损伤脑组织),再以小咬骨钳小心伸入孔内,逐渐向四周咬骨将孔扩大到枕骨结节,暴露双侧大脑半球的后缘(勿损伤矢状窦和横窦,以避免大出血),随时用骨蜡或止血海绵止血。

5. 松开家兔四肢,左手将兔头托起并向前屈曲,右手用手术刀柄从大脑半球后缘轻轻翻开枕叶,露出四叠体(上丘较大、小丘较小)。

在上、下丘之间横切一刀,同时左右拨动将脑干切断。

6. 将动物侧卧于手术台上,用器械刺激动物肢体。

数分钟后,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

五、实验结果1. 在切断脑干后,家兔四肢出现强直,头部向后仰,脊柱反张后挺,符合去大脑僵直现象。

2. 刺激动物肢体时,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表明大脑皮层运动区与肌紧张有关。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去大脑僵直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家兔解剖与去大脑僵直PPT课件

家兔解剖与去大脑僵直PPT课件
13
2.器官系统观察
14
(1)消化系统
①消化管:口腔—咽部—食管—胃—小肠—大肠— —肛门
口腔 口腔的前壁为上下唇,两侧壁是颊部,顶壁
的前部是硬腭,后部是肌肉质的软腭。兔有发达 的门齿而无犬齿,上颌有前后排列的2对门齿(称 重齿类),前排门齿长而呈凿状,后排门齿小; 前臼齿和臼齿短而宽,具有磨面;齿式为28。咽 部:软腭后方为咽部。近软腭咽处可见1对小窝, 窝内为扁桃体。咽部背面通向后方的开孔是食道 口,咽部腹面的开孔为喉门,在喉门外有1个三角 形软骨小片为会厌软骨。胃:囊状,与食管相连 处为贲门,与十二指肠相连处为幽门。胃的内侧 弯曲称胃小弯,后缘较大的弯曲称胃大弯。
19
20
(3)气管及支气管 喉头之后为气管,管壁由许多半环形软骨及软骨 间膜所构成。气管到达胸腔时,分为左右支气管 而进人肺。 (4)肺 位于胸腔内心脏的左右两侧,呈粉红色海绵状。
21
15
肠: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大肠分结肠和直肠;大小肠交接处有盲肠。十 二指肠连于幽门,呈“U”形弯曲。用镊子提起十 二指肠,展开“U”形弯曲处的肠系膜,可见在十 二指肠距幽门约1 cm处,有胆管注入;在十二指肠 后段约1/3处,有胰管通入。空肠前接十二指肠, 后通回肠,是小肠中肠管最长的一段,形成很多弯 曲,呈淡红色。回肠是小肠最后一部分,盘旋较少, 颜色略深。回肠与结肠相连处有一长而粗大发达的 盲管为盲肠,其表面有一系列横沟纹,游离端细而 光滑称蚓突。回肠与盲肠相接处膨大形成一厚壁的 圆囊,称圆小囊(为兔所特有)。大肠包括结肠、直 肠,结肠管径逐渐狭窄,后接直肠。直肠很短,直 肠 内 有 粪 球 , 直 肠 末 端 以 肛 门 开 口 于 体 外 。16
至颅底,并向两侧作较大范围拨动,离断脑

实验去大脑僵直

实验去大脑僵直

实验去大脑僵直【实验目的】通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都对肌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作用。

通过对肌紧张的调节,保持骨骼肌一定的紧张度,维持机体的正常姿势。

若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由于切断了上位中枢(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的活动相对增强,动物表现为四肢伸直、头昂尾翘、脊柱挺直等伸肌紧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

【实验对象】家兔。

【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咬骨钳、颅骨钻、竹刀、骨蜡或止血海绵、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1)称重、麻醉:由兔耳缘静脉按3.3ml/kg缓慢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

(2)背位固定,插好气管插管。

找出两侧颈总动脉,分别穿线结扎,以免脑部手术时出血过多。

(3)再将兔改为俯卧位,剪去头顶部的毛,沿正中线将头皮纵行切开用手术刀柄向两侧剥离肌肉和骨膜。

用颅骨钻在顶骨两侧离正中线lcm各钻一孔,用咬骨钳将孔扩大,直至两侧大脑半球后缘暴露,若有出血及时用骨蜡止血。

(4)一手将动物的头固定,一手用薄而钝的刀形竹片从大脑半球后缘轻轻翻开大脑半球枕叶,即可见到四叠体(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在上、下丘之间略向前倾斜以竹刀向颅底横切,切时向两边拨动,将脑干完全切断。

为避免切断时出血过多,可用拇指和食指在第一颈椎横突后缘压迫椎动脉数分钟。

【观察项目】(1)使兔侧卧,几分钟后观察动物躯体、四肢、颈部肌肉的肌紧张增强现象。

(2)使动物出现僵直现象后,于中脑下丘后方再次切断脑干,观察肌紧张变化。

【注意事项】(1)该实验可利用前一实验动物。

(2)若不是利用其他实验所余动物,可采用乙醚麻醉。

乙醚易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插气管插管,插好气管插管后再将气管插管和盛有乙醚的麻醉瓶相连,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再找出两侧颈总动脉,穿线以备结扎。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实验目的:通过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引起躯体运动效应,观察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现象,进一步领会大脑皮层运动的机能定位及其对肌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 :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调节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

它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行通路,控制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控制肌肉运动。

电刺激皮层后发生的效应在人和高等动物的中央前回最为明显,称为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或运动的躯体定位结构。

运动皮层的功能特征:①对侧性支配,但对头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咀嚼、喉及脸上部运动的支配是双侧性的;②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呈倒立的“小人”样分布。

③身体不同部位在皮层的代表区的大小与肌肉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称为去大脑动物。

手术后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强直)。

主要是由于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以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

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动物与器材:家兔、常用手术器械、咬骨钳、骨钻、止血钳、剪毛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双电极、兔体手术台、石蜡油、20%氨基甲酸乙酯、棉球、温热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1、取一只家兔,以2%戊巴比妥钠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注射,轻度麻醉。

将其麻醉后腹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用剪毛剪将头顶部被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眉间至枕骨部位纵向切开皮肤,沿中线切开骨膜,用手术刀柄自切口处向两侧剖开骨膜,暴露额骨及顶骨。

用骨钻在一侧的顶骨上开孔(勿伤及脑组织)后将咬骨钳小心伸入孔内,自孔处向四周咬骨以扩展创口。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PPT课件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PPT课件
• 分支少--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只有6–12根肌纤维; • 分支多 - 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 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是交叉分布的,有利于产生均匀的 肌张力。
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 小 兴奋性
接受信 息
较大 (30-150μ)
较低
高位中枢 外周传入
较小 (10-30μ) 较高,有自发 放电活动 高位中枢
脊髓γ 脊髓α


梭内肌 梭外肌(伸肌)
(肌 梭)
2)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动物:在脑干的上下丘之间,切
断脑干的动物。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 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 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①部位:在脑干的上下丘之间,红核之后 ②特征:全身伸肌紧张性亢进
③机制:牵体运动的调节 ㈠脊髓 ㈡脑干 ㈢大脑 ㈣小脑 ㈤基底神经节
二、内脏运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 运动方式 • 反射运动 • 随意运动 • 节律性运动 • 三级中枢控制 • 脊髓、脑肝、大脑皮层及下行系统
运动调节系统的基本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
意义: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 础
3).牵张反射的意义: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 一定姿势;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肉张 力;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 率和深度。
4). 牵张反射的结构基础
①. 感受器---肌梭: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有效刺激是牵拉。γ神经元提高其敏感性。 α神经元降低其敏感性。传入冲动兴奋α 神经元。
传入冲动抑制α运动神经元。
肌梭与α运动神经元并联, 与γ运动神经元串联。腱 器官与α运动神经元串联。 此两种感受器受到静态和 动态刺激时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实验步骤 (五) 去大脑僵直
将冠状线与顶前线 之间的一段矢状线分为 三等分,在后三分之一 旁约5 mm 处(左右均可), 将探针垂直刺入,触及 下面颅骨时,将探针稍 稍退回,再向两侧拨动 以使脑干离断,取出探 针,用骨蜡封闭穿刺孔, 使兔侧卧,观察动物去 大脑僵直现象。
8
注意事项
1. 麻醉不宜过深,刺激不宜过强,两刺激电极 尽可能靠近,但勿短路。
3
实验步骤 (一)
家兔的麻醉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家兔称重,按4mL/kg体重的剂量,由耳缘静脉注射20% 乌拉 坦,将兔子仰卧位固定于解剖板上。
4
实验步骤 (二)
颈总动脉的分离与气管插管
用手术刀切开咽喉部位的 皮肤(约6 cm),用止血钳和 镊子钝性分开结缔组织,剥离 肌肉,暴露气管,在气管两侧 深部可见左右颈总动脉穿线备 用。
6
实验步骤 (四)
分不同区域进行电刺激
以标志线为准找出 刺激区,将皮层电极(大 头针)用钉锤轻轻钉入颅 骨内约3 mm,依次与刺 激器相连,将无关电极 夹在皮肤的创口上。刺 激闹去一侧的肢体,调 节刺激器,用强度为612 V, 波宽1-2 ms, 频率为10-100 Hz的连 续方波分别刺激上述各 区,观察记录动物躯体 运动情况
9
思考题
1. 皮层机能定位有何特点? 2. 试述去大脑僵直的机制是什么? 3. 为什么电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的肢体
运动往往有左右交叉现象?
10

1
实验目的
1、通过电刺激家兔大脑皮 层不同部位引起相关肌肉收缩 的观察,了解皮层运动区对躯 体运动的调剂及定位关系。
2、通过观察去大脑僵直现 象,了解脑干在姿势反射中的 作用。
2
动物与器材
,颅骨钻,咬骨钳,刺激器, 大头针,双氧水,棉球,钉锤 ,20% 乌拉坦,铅笔,生理盐 水,刀片,骨蜡(止血)。
左右颈总动脉穿线后分 离气管,在甲状软骨下数第 三和第四软骨环之间,切横 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用穿 好的线扎紧气管和插管。
5
实验步骤 (三)
开颅
将兔子俯卧固定 在兔解剖板上,剪去 头顶部的毛,沿正中 线纵向,由眉弓间至 枕部,切开皮肤4 cm 左右,用手术刀柄刮 净颅骨上的结缔组织 (包括肌肉和骨膜)
2. 每次刺激应持续5-10秒钟(因大脑皮层引 起骨骼肌收缩的潜伏期较长)。
3. 切断部位要准确,过低将伤及延髓呼吸中枢, 导致呼吸停止,动物死亡。
4. 切断后要等10 分钟左右,若不出现僵直, 则可改变切断角度或将切断水平略后移,再次离断。
5. 横断时位置要正确,若动物突然挣扎,此时 切勿松手,继续切至颅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