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重点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版)《伤仲永》重点字词解释

(完整版)《伤仲永》重点字词解释

5、伤仲永1、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2、民:老百姓3、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4、隶:属于5、未:不6、尝:曾经7、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8、忽啼求之的“之”:代词,指书具9、异焉:对此(感到)诧异10、异焉的“焉”:兼词,于之11、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12、借旁近与之的“与”:给13、借旁近与之的“之”:代词,指仲永14、即书诗四句的“书”:名词→动词,写15、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16、自为其名的“为”:写上,题上17、其诗以养父母的“其”:代他的1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19、收族的“收”:聚、团结20、意:主旨,内容21、传:传送22、一乡秀才的“一”:全23、传一乡秀才观之的“之”:代这首诗24、自∣是:从∣此,这25、立∣就立刻∣完成26、文理:文采和道理27、皆:都28、可观者:值得赞赏的地方29、者:……的地方30、邑人:同县的人31、奇:以之为奇32、稍稍:渐渐33、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34、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35、或:有的人36、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37、利:认为……有利可图38、日:每天39、扳(pān):通“攀”,牵引39、环谒(yè):四处拜访40、于:介词,向41、不使学:不让他学习42、余闻之也久的“闻”:听说43、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44、中:年间45、从:跟从46、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47、于:在48、称:相当49、不能称前时之闻的“闻”:传闻50、还自扬州=自扬州还51、复到舅家问焉的“焉”:代词,代方仲永的情况52、泯然:消失53、众人:常人54、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55、王子:王安石的自称56、仲永之通悟的“之”:的57、通悟:通达聪慧58、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

受,承受59、贤:胜过,超过60、贤于材人的“于”:比61、材人:有才能的人62、卒:最终63、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64、不至:没有达到要求65、彼其:他66、如此之贤的“贤”:聪明的67、且:尚且68、固:本来69、得为:想成为70、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

王安石《伤仲永》详注

王安石《伤仲永》详注

王安石《伤仲永》详注伤仲永:“伤”本来是形容词,“哀伤”、“悲伤”之义,这里活用作动词,是“为……悲伤”、“为……哀伤”之义。

这种用法交为动用法。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金溪:当时抚州的金溪县(现在的江西省金溪县),是作者王安石的外祖父吴畋的家乡。

2.民:百姓,平民。

3.世:代,世代,好几辈子。

初中课本《语文》(七年级下册):“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世隶耕:世代务农。

隶,属于。

”“隶”是动词,隶属、属于、附属,“耕”也是动词,“耕作”,那么“世隶耕”应解释为“世代属于耕作”之类,但这根本不成话。

“属于”、“隶属”、“附属”之后应紧接名词,所以“耕”字应该是动词活用作名词,耕作之人、种地的人。

曲德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版《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王安石卷):“隶,附属。

隶耕,谓属于耕种之家。

”《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正是将此“耕”字解释为“耕田人”、“农户”。

牛宝彤《唐宋八大家文选》:“世隶耕——世代耕种农田。

隶耕,属于耕田人的户籍。

隶,属于。

”这也是将“耕”解释为“耕田人”,只不过是认为“隶耕”是说户籍上属于耕田人。

4.此句中“金溪民方仲永”是主语,“世隶耕”是谓语,所以初中课本《语文》(七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如此翻译的,大有人在,可是“方仲永”是一代人,怎么能说他“世代以种田为业”呢?其实此句是说方仲永的家人“世代以种田为业”,可认为“世隶耕”之前省略了“其家”。

二、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生:出生。

“生五年”即出生了五年。

2.未:副词,不是“尚未成年”的“未”(“没有”的意思),而是“未可厚非”、“未敢苟同”的“未”,意思是“不”。

3.书:动词,书写,写。

就是“书法”、“振笔直书”的“书”。

4.“忽啼求之”应该怎样断句?是“忽/啼求之”还是“忽啼/求之”?按照前一种断句法,此句应翻译为“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按照后一种断句法,此句应翻译为“忽然哭起来要这些东西”。

王安石《伤仲永》原文、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伤仲永》原文、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伤仲永》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耕③。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④,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⑤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⑥,稍稍⑦宾客其父⑧,或以钱币乞⑨之。

父利其然⑩也,日扳(11)仲永环谒(12)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13)中,从先人(14)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15)众人矣!”王子(16)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临川 (今江西临川)人,是北宋时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

②〔金溪〕地名,今江西金溪。

③〔世隶耕〕世代耕田。

隶,属于。

④〔书具〕书写工具,指纸、笔、墨、砚等。

⑤〔收族〕接纳族人。

收,接纳。

⑥〔奇之〕意动用法。

认为他奇特杰出。

⑦〔稍稍〕逐渐。

⑧〔宾客其父〕意动用法,“宾客”以名词活用为谓语。

句意是“把他的父亲当宾客来看待”。

⑨〔乞〕施予,给予。

⑩〔其然〕那样。

(11)〔扳(pān)〕带领,挽引。

(12)〔环谒(yè)〕到处去拜见。

(13)〔明道〕宋仁宗年号。

(14)〔先人〕祖先。

这里指王安石已死去的父亲。

(15)〔泯(mǐn)然〕消失的样子。

(16)〔王子〕王安石自称。

子是古代男子的美称,后来作家常自称为子。

【译文】金溪县有个老百姓叫方仲永,家里世代耕田。

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认识纸、砚、笔、墨。

有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惊异,就从邻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自己还为这诗立了个题目。

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接纳族人为内容的,传出去后,全乡秀才们都来看这首诗。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伤仲永知识点梳理

伤仲永知识点梳理

伤仲永知识点梳理《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教育和后天学习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2、作品背景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借仲永由神童沦为普通人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字音字形1、字音隶(l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2、字形“扳”:注意与“板”区分,“扳”指拉、引;“板”指木板。

“谒”: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泯”:左半部分是“民”,不要写成“氏”。

三、重点字词解释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4、即书诗四句:书,写。

5、自为其名:为,题写。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采和道理。

7、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8、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乞,求取。

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10、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11、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相称。

闻,名声。

12、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

众人,普通人。

四、重点句子翻译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翻译: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翻译: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上自己的名字。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翻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知识点总结

《伤仲永》知识点总结

《伤仲永》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点拨:留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惊诧。

(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来宾其父来宾:以来宾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见。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赛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说明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今,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即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

跟一般人没什么区分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逝。

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说明:P37 说明1、3、4、6、7、9、10、11;P38 说明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1.仲永改变的三个阶段〔根本缘由:不使学〕〔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2.第三段谈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对《伤仲永》课时的内容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控了吧,盼望同学们都能考试胜利哦。

伤仲永原文重点字词解释以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重点字词解释以及翻译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
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
不使学
归纳本文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续:
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些 ——罗曼·罗兰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扩展 迁移
启发:从伤仲永身上汲取教训不能自恃聪明放弃用功而要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伤 仲 永 王安石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
wéi

pān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谈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伤仲永》重点知识

《伤仲永》重点知识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伤仲永》基础知识汇总忽啼(tí)求之邑(yì)人奇之环谒(yè)于邑人泯(mǐn)然众人矣日扳(pān)仲永贤(xián)于材人耶(yé)世隶(lì)耕卒(zú)之为众人称(chèn)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词类活用1、“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伤仲永作者: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地对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所听到的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倒装句译: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译:他的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

10.卒之为众人。

译:最终成为普通的人。

词语1.伤:哀伤,叹息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3.民:平民百姓4.世:世代5.隶:属于6.耕:耕田7.生:生长到8.年:岁9.未:不;没有10.尝:曾经11.识:认识13.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王安石《伤仲永》译文 《伤仲永》鉴赏及赏析

王安石《伤仲永》译文 《伤仲永》鉴赏及赏析

王安石《伤仲永》译文《伤仲永》鉴赏及赏析《伤仲永》是由王安石所创作的,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译文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一些文言文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赏析。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注释伤:哀伤,叹息。

《伤仲永》文言知识梳理

《伤仲永》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词
养父母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赡养父母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 句方面的条理 古:文采和道理 今:或者
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文理 或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
自己 自: ①并自为其名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
动词,听说 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攀:牵、引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仲永之通悟,受之(于)天也 倒装句: 还自扬州 ( 自扬州还)
Hale Waihona Puke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1] ,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伤仲永作者: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文言文注释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地对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所听到的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倒装句)译:(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伤仲永》全文与翻译

《伤仲永》全文与翻译

《伤仲永》全文与翻译《伤仲永》全文与翻译导语:伤仲永原文出自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伤仲永》全文与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伤仲永——王安石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人材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王安石《伤仲永》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伤仲永》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fú)/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注释伤仲永原文及注释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

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伤仲永原文及注释,欢迎来参考!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古诗文网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伤仲永
1、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
2、民:老百姓
3、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
4、隶:属于
5、未:不
6、尝:曾经
7、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8、忽啼求之的“之”:代词,指书具
9、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10、异焉的“焉”:兼词,于之
11、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2、借旁近与之的“与”:给
13、借旁近与之的“之”:代词,指仲永
14、即书诗四句的“书”:名词→动词,写
15、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16、自为其名的“为”:写上,题上
17、其诗以养父母的“其”:代他的
1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19、收族的“收”:聚、团结
20、意:主旨,内容
21、传:传送
22、一乡秀才的“一”:全
23、传一乡秀才观之的“之”:代这首诗
24、自∣是:
从∣此,这
25、立∣就
立刻∣完成
26、文理:文采和道理
27、皆:都
28、可观者:值得赞赏的地方
29、者:……的地方
30、邑人:同县的人
31、奇:以之为奇
32、稍稍:渐渐
33、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34、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35、或:有的人
36、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37、利:认为……有利可图
38、日:每天
39、扳(pān):通“攀”,牵引
39、环谒(yè):四处拜访40、于:介词,向
41、不使学:不让他学习
42、余闻之也久的“闻”:听说
43、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
44、中:年间
45、从:跟从
46、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47、于:在
48、称:相当
49、不能称前时之闻的“闻”:传闻
50、还自扬州=自扬州还
51、复到舅家问焉的“焉”:代词,代方仲永的情况
52、泯然:消失
53、众人:常人
54、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55、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56、仲永之通悟的“之”:的
57、通悟:通达聪慧
58、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

受,承受
59、贤:胜过,超过
60、贤于材人的“于”:比
61、材人:有才能的人
62、卒:最终
63、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64、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65、彼其:他
66、如此之贤的“贤”:聪明的
67、且:尚且
68、固:本来
69、得为:想成为
70、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