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之一。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
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
无论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
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类型及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了解教育传播学区别于大众传播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特殊性;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体系;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将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研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教材使用与建设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南国农教授编写和李运林教授主编或主持修订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子讲义与课程教学资源库等。
2006年本教材已列入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使用的扩充性的资源有:(1)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和有关刊物,在图书馆和我院资料室都可以获得;(2)往届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为电子作品等);(3)向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如有关网站、网络资源);(4)专家讲座,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视频通过网络和课堂播放等形式供学生使用。
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扩大了其知识视野,可以帮助其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可以使其很好地理解教育传播的理论,促进教育传播理论向实践应用迁移。
谈谈如何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用于课堂教学
谈谈如何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用于课堂教学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教育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效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传播过程完成之后,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教学效率、教育规模等。
研究发现,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其中利用媒体进行传播的几个主要原理为:1 、共同经验原理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
一方面,对学生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要利用直观的教育媒体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的经验;另一方面,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2 、抽象层次原理抽象层次高的符号,能简明地表达更多的具体意义。
但抽象层次越高,理解便越难,引起误会的机会也越大。
所以,在教育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的抽象程度必须掌握在学生能明白的范围内,并且要在这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3 、重复作用原理重复作用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
如在几个不同的场合下接触某个外语生词,以达到长时记忆。
二是将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
如同时或先后用文字、声音、图像去呈现某一概念,以加深理解。
–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4 、信息来源原理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的话,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教育传播学讲义
《教育传播学》讲授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一、什么是传播(一)三个实例1.幼儿隔离2.海员打捞3.切断一个人与外界联系,看能维持多久?(二)传播对人类的意义1.传播是个体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缺少这个条件个体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个体。
2.传播是维持个体正常思维和行为不可缺少的条件。
3.传播是维持社会正常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传播定义模式人类借助各种载体或媒体进行交流、交往以达到各种目的意图一种活动或过程(人际间传播)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二、传播的类型(一)人对人传播(人际传播)P31.个人之间传播2.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通过一定的媒体3.大众传播通过一定媒体,对一群不可预知的受众,进行信息传递交流活动。
目的: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播着的意向4.教育传播(二)人的内在传播;分类:外刺激传播(心理学)反射性传播(生理)思维性传播:思维性传播则是没有任何干扰,是最纯粹的传播。
I<——>ME(三)传播的功能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功能:美国社会学家萨皮尔认为: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织的网,传播就象血液流经心血管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社会机体服务。
传播具有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
2.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其功能:美国政治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认为传播有三个功能:(1)传播具有授予团体和个人以社会地位的功能。
(2)传播具有促进执行社会准则的功能(社会舆论)。
(3)传播具有消极的误导功能。
(从某种角度,具有精神麻醉作用)3.从传播学角度传播学家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传播的主要功能有: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二节教育传播一、教育传播的概念(一)概念师生之间利用有效媒体特定内容促进学生发展(二)教育传播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3.受者的特定性3.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二、教育传播的演进(一)口语传播阶段主要特征: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教育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知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受众,以促进其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教育传播中,有几种基本模式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一对一传播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别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一对多传播是指教育者向一组学习者传递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课堂教学和讲座等场景。
教育者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
学习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与教育者进行互动。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大量学习者能够同时受益。
多对多传播是指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
这种模式常见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活动。
学习者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和分享经验。
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媒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广大受众传播教育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
教育者通过制作和发布各种教育资源和内容,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获取教育资源。
这种模式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共享。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这些模式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应用广泛,并相互补充和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传播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传递和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
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相同点:都属于人的传播,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的不同点:1、两者的目的不同。
教育传播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达到某种教学效果。
大众传播则是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播者的意向。
2、对象不同。
大众传播的受者不确定。
教育传播面对的是学生。
3、传者不同。
教育传播的传者是老师。
4、传播方式不同。
教育传播通常的面对面的传授。
大众传播通常是通过各种媒体传播。
5、反馈不同。
大众传播的反馈比较难,6、信息要求不同。
大众传播对信息有过滤性。
几种自学传播的方法:1、SQ3R学习法:是由美国学者哈里•马多克斯加以总结归纳而形成的在美国各大专院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是由纵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se)五步骤组成。
2、浓缩学习法:是指把众多的现象抽象为简单原理,把离散知识归纳出清晰的脉络,从大量事实析出简洁精华,使知识系统化,储存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稳定、明了的认知结构。
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知识经过筛选、简化、组合、加工,使成为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识,这种知识会显现出再生力和繁衍力。
使用知识浓缩的学习方法可获得较优质的学习效果。
1、大量过滤首先对知识信息进行过滤筛选。
2、寻找知识链由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知识自身的内在联系。
3、简约内容“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
4、合理代谢知识,是要不断清理,不断改组、不断新陈代谢的。
5、模糊记忆对于许多庞杂的死资料,有许多是不必精确记忆的,只要求做到“对样样事都略有所知,对某一事则应样样皆知"。
6、密集信息外贮掌握并使用好词典、文摘、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密集信息的储存工具。
浓缩学习法主要的精神实质在于把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简化、加工、组合并使之系统化,贮存起来供提取应用。
3、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4、阅读四法:条目式阅读法表格式阅读法图示式阅读法纲要式阅读法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实物
地理园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生物园
媒体网络
伟人塑像 画像和语录 多媒体资源中心等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教学教室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2)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在课堂教学传播中,教师是主要的信息来 源,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 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以取得良好的教 育传播效果。
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 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 信源端是主要对象是教师及教育传播媒体,社会
真实事物,家庭和周围的学生等其他发出教育信 息的具体对象。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根据教育传播通道的特点,学生获得信息的 通道:
教师
学生
学生
媒体
家庭
实际事物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1.学生—教师通道 学生是教育传播的受传者, 通过
信号; 比特流:对信息编码在符号,再转换成数
字信号:0-1;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2.译码:
译码,即接收端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 息意义;
包括信道译码(信号到符号)和信宿译码 (符号到信息意义);
译码
信号
符号
信息
信道译码
信宿译码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例:
曲阜师范大学 张海燕
3.通道 信道是信号传送的渠道 有空间信道和线路信道之分:
不能滥用方言语
宋代的王安石好改人诗,有的改错了,有的改对 了。传说当时有一位文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 样两句——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见了不禁发笑,他想,“明月”怎么会“ 叫”?“黄犬”又怎么能卧在“花心”里呢?于 是,便拿起笔来把它改成了—— 明月当空照, 黄犬卧花阴。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完整版ppt
10
如何正确理解传播
❖ 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
不算传播
❖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
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 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
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施拉姆1982年出版《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专著, 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政治功能、经济功 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施拉姆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认为大 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完整版ppt
18
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
一个有机体对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史蒂文斯,1966)
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理 兹,1974)
完整版ppt
7
“互 动”说
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 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
在互动的情景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传播。(瓦茨
教育传播学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Leabharlann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
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
完整版ppt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学》,能够阐述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体系。
2.运用教育传播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有意把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4.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56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程小论文进行考评;(2)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网络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的完成综合考评;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平时作业(30%)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发言、网络课程作业、课程小论文,评分以课堂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网络课程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课后小论文的质量等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3)期末闭卷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分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参考教材1. 建议教材[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主要参考书[1]高蕴绮.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教育传播四要素间的关系
教育传播四要素间的关系教育传播四要素间的关系根据教育传播的四要素说,构成教育传播系统的要素有四个: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
一、教育者教育者是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
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教育管理者等。
教学机器也可以是教育者。
二、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教育传播的内容,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它必须转换为某种符号,然后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三、教育媒体教育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后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非电子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电子媒体)。
其作用在于延伸人体器官的功能。
四、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
在教育传播系统中,受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接收、变换、反馈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教师角度看,明确教育目的与要求,掌握教育内容与方法,他要选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所以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是客体。
从学习角度看,受教育者是学习行为的主体。
学习者要向教育者学习,要学习教育内容,因此,教育者和教育信息又是学生认知的对象。
从哲学角度讲,传播者是外因,受传者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二)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体是一种人机关系,人是主体,媒体是我们应用的工具。
人有驾驭教育媒体的能力,教育媒体能促进教师和学生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
(三)受教育者与教育信息的关系教育信息(社会的要求)与受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传播得以开展的前提,社会要求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教育传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这对这对矛盾的存在,便没有教育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如果受传者与社会的客观要求没有差距,受传者便不会产生任何学习的欲望,传播活动无从谈起。
传播者与受传者关系的处理也是围绕此矛盾的解决进行的。
教育传播学精彩试题汇总情况
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19世纪末以后〕2 •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人际传播〕3 •大众传播根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4 •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索绪尔〕5. 拉斯韦尔的“ 5W模式最初是〔文字模式〕6•提出“S -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贝罗〕7 •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信道译码〕8 •关于符号表示正确的答案是〔符号是具体的〕9 •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象征性动作〕10 •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二[ 步结构〕11 •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整体性〕12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 容的说服力〕13 •“老X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事- 实推论的混淆〕14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香农〕15 •内涵意义是〔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16 •计算机媒体属于〔交互媒体〕17 •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语言〕18 •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符号解读〕19 •计算机网络进入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20 •施拉姆关于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是指〔环境监测〕21 •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哈罗德•拉斯韦尔〕22 •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信宿译码〕23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24 •符号学的先驱是〔皮尔士〕25 •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26 •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事物音响〕27 •提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马歇尔•麦克鲁汉〕28 •如下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模[ 式的推断性〕29 •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岀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通讯的数学理论》〕30 •大众传播根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31 •教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解I 说性动作〕32 .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2 > 1 + 1〕33 •“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开环结构〕34 •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信息的明确度高〕35 •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电视〕.36 •如下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岀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深度性〕37 •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38 •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文化功能〕3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传播〕|40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 容的说服力〕41. 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42. 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43.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44. 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45. 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答案是〔往往有多种形态〕46. 如下属于传播要素的是〔教师〕47.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48. 语言的最大长处是〔抽象性〕49. 如下属于交叉学科的是〔生物化学〕50. 目前通道是〔双向通道〕51. 人际传播属于〔人对人的传播〕52.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5〔间接传播〕54. 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根底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55. 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1992年〕56.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开展教育事业〕57. “子弹论"是〔报纸上提出的理〕58. 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音响符号〕59. 说话时不自觉地抠脑门是〔适应性动作〕60. 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客观定义〕61. 再生信息就是〔人工信息〕62.20世纪70年代后,融入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63. 我国引进教育传播学的概念和理论是在初〕64.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媒体阶段是在〔代〕〔社会学〕66. 目前的电视根本上是〔单向媒体〕67. 大众传播的根本特点是〔受众不定〕68. 随着文字的岀现岀现了〔专职教师〕〔电视〕70.60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心是〔和模式〕|20世纪80年代20世纪30-50年教育传播过程71. 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72.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的分支〕73.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促进. 社会进步〕74. 图解是〔目视符号〕75. 如下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是〔教育规模〕76. 微媒体的特征是〔传播X围小〕77. 重媒体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编码〕79.自行车的铃声是〔信号音响〕〔系统科学〕81. 系统一定〔具有功能〕82. 交互媒体具有的特点是〔价格较高〕83. 重媒体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根底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造系统〕85. 作为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之一,教育者的传授是指〔教师的教学与教学相长〕86. 流程图模式的形式是〔图解〕87. 曲线是〔目视符号〕■电视〕89. 多媒体包就是〔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90. 如下属于传播要素的是〔教师〕91. 传播学的创立人是〔宣伟伯〕92. “有的是好球,有的是坏球,我依球之好环而判"所强调的关系是〔符号与指代物的关系〕93. 电子媒体进入系统开展阶段是在〔70年代〕94. 重媒体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方法是〔比照方法〕95. 把信号转换为信息叫作〔译码〕96. 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教师与二学生之间的关系〕97. 重过程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根底是〔系统论〕98. 如下答案中不属于系统的是(所有的高个子人〕99. 地图是〔目视符号〕100. 如下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是〔教育规模〕101. 宏媒体的特征是〔传播X围广〕“热媒体"的是〔报纸〕103. 文字传播阶段引起教育巨大变革的是〔印刷书〕104. 说话声就是〔口语和拟似语音〕105.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开展教育事业〕106. 上课铃声是〔信号音响〕107. 卫星电视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是〔开环结构〕“ 5W模式是〔线性传播模式〕109.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语言符号〕110. 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根底〔教学设计理论〕111. 从一开始就强有力地影响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是〔信息. 科学〕112. “整体大于它的各局部的总和"是〔亚里斯多德的论点〕113. 《传播过程与教学》译编于〔1983年〕114. 商标是〔目视符号〕115. 专业符号语言的特点是〔简明性〕116.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117. 口语传播阶段传播通道主要是〔听觉通道〕118. “有的是好球,有的是环球,我依我之所见而判"所强调的关系是(符号与人的经验的关系〕119. 如下答案中属于远期教育传播效果的是〔毕业生的工作性〕120. 抽象层次原理强调的是〔传播者对抽象层次的把握〕121.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明确,道德量表得分较高的是(接触印刷媒体较多者〕122. 计算机网络是〔双向通道〕123 .作为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之一,教育者的传授是指〔教. 师的自学〕\124. 多媒体包就是〔多X光盘〕125. 篮球裁判在裁判时主要使用的符号是〔象征性动作〕二、多项选择题1 •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四要素是指〔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2•模式的三种主要表示形式是〔语词形式、图解形式、数字形式〕3 •如下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答案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是受主观影响的、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信息是可以转换的、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4 •约瑟夫•克拉帕认为受众具有的选择性心理特点是〔选. 择性承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5 •如下属于大众传播特征的是〔拥有广阔的受众、受众量大、分散、不固定、采用某种机械化手段大规模6 •如下属于传播根本条件的是〔传播者、受播者、信息、通道〕7 •教育传播过程的根本模式是〔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8 •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分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219 •传播效果的“子弹论"又称为〔魔弹论、靶子论、刺激- 反响论、皮下注射论〕10. 罗杰斯在《创新推广》中提出的采用新事物的阶段是〔说服、确定、获知、实施、决定〕11. 如下答案中属于传播根本条件的是〔传播者、信息、通道、受传者〕12. 传播一般可分为〔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13. 拉斯威尔的“ 5W模式是〔单向传播模式、性传播模式、线|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14. 教育传播过程的根本模式是〔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15. 非语言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 目视符号〕16. 电子媒体的优越性是〔表达能力强、传播X围广、记录准确、交互功能强、传输迅速〕17.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客观事物、教师、教学信息体〕18.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控制学习〕19.如下关于传播学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主要研究人的传播、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有限效果论" 产生的有关研究是〔霍夫兰在军队的研、“比戈特先生"漫画研究、1940与1944年两次美国总统大选研究〕21. 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目标值依赖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意识、教育系统〕22. 语言符号的局限性是〔语词的多义性、语法不够严密、缺乏模式化〕23. 信息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客观性、主观性〕24. 信息体〔同时也是信息源、载有其它事物的信息、有多种类型〕25. 按使用方式可将教育媒体分为〔教辅媒体、自学媒体〕26.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27. 口语传播的特征是〔通俗、快捷、简单、反响与时〕28. 选择的信息源应有的特性是〔完备性、可加工性、可靠性、有用性〕29. 电子媒体的优越性是〔表达能力强、传播X围广、记录准确、交互功能强、.传输迅速〕30.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是〔代替词语、补充词语、强化词语、传播态度、传达感情〕31. 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娱乐、教育〕32.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经历了〔重媒体阶段、重过程阶段、重优化阶〕33. 表示模式的形式通常有〔语词的形式、数学的形式、图解的形式〕34. 优选媒体时要考虑的是〔.教学需要、媒体特点、媒体传递信号的强度、媒体传递信号的保真度〕35. 克制干扰的方法主要有〔重复传递、核对传递、多通道传递〕三、判断题1, 维纳是控制论的创始人〔V 〕2 •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应该包括传播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参考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
它综合运用教育学科和传播学科的有关理论,剖析教育传播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分析教育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功能,科学地揭示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传播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过程,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对指导教育媒体的编制与选用、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绪论1. 教学内容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演进、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及学习、研究教育传播的意义。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阐释教育传播的起源和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阐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难点:传播的类型、功能、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1. 教学内容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概念;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控制过程;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3.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
难点: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第三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1.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与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模式的方法,了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学课程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课件
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和分类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是旨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传播通道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
编码:传播通道中,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 发送的信号。
要创造条件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育传播通道。 已建立起来的通道必须保持经常运用,用出
效果
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的方法
让校园充满信息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认真编制教材 改善传播设施和优选媒体 选择多样化的传播模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媒体、教育传播媒体 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按是否印刷,可将媒体分为印刷媒体和非 印刷媒体。
按是否使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可将媒体分 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
呈现力 重现力 传送能力 可控性 参与性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视觉媒体的特点 听觉媒体的特点 视听觉媒体的特点 交互媒体的特点 综合媒体的特点
译码:在接受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可以理解 的信息意义。
信道
通道的分类
按传递的信号形式,可分为图像通道、声 音通道和文字通道。
按信息流向特点,可分为单向通道、双向 通道。
按不同的信道技术,可分为有线通道、无 线通道。
按参与的物质过程,可分为单一通道和复 合通道。
人接受信息的通道,大致包括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分为色觉和非色觉。
听觉可分为三种形式:语言、乐音、噪音。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传播学是教育与传播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性质是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式来讲明传播现象,分析教育进程,用教育理论的观点和方式来讲明传播现象,分析传播进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信息传播进程有清楚的熟悉,并能深刻明白得教育技术学的两方面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1.论述教育传播学的大体结构和大体概念及大体理论。
2.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式,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进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课时分派:课程讲课时刻72学时,期中考试4学时,期末温习考试4学时,共计80学时。
具体分派如下: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能说出有关传播的一系列概念并明白得其含义。
2.能陈述传播的类型、功能、进展、及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3.能区分公共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1.传播2.教育传播3.教育传播学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一)教学目的:1.把握本章的重点概念。
2.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要素间的彼此联系。
3.说明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所组成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
4.分析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操纵进程。
(二)教学内容;1.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2.教育传播系统取得组成要素及其彼此关系3.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教育传播系统的操纵第三章:教育传播进程和模式(一)教学目的:1.把握部份名词、概念的含义。
2.陈述成立模式的方式及模式的功能。
3.论述传播进程的大体要素。
4.阐释、评判拉斯韦尔、香农——魏佛、宣伟伯、贝罗传播模式的内容。
5.阐释教育传播进程的六个时期。
6.陈述坂元昂、海曼、弗朗克的教育传播模式并作评判。
(二)教学内容:1.传播的进程和模式2.教育传播进程分析3.教育传播进程的几种要紧模式第四章:教育传播信息(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信息的部份重要概念。
2.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点。
3.论述教育信息的来源、类型与特性。
4.从信息产生与教育信息来源角度,说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6)教育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研究(1分)。
(7)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的本质特性:人的延伸
❖ 媒体的延伸提高了人的感觉能力 ❖ 媒体的延伸打破了感觉刺激的平衡 ❖ 媒体的延伸赋予媒体功能以互补性
例刺是组例上限以如激需合例而稍如影,提电的要“如活纵:响可高影习建。:动即人了将人中惯立书的逝眼人事的蒙平新本图,的的物感太衡的用象无视认由觉奇被平文 利 以觉识小能手打衡字用考只能扩力法破,符形察能力大。,,即号象。感。,在不复详的受媒化媒是合尽语可体快体按地的言见的为延顺,描提光延慢伸序立述供波伸,作接体供大谱作由用受的分量范 用 远的传认析信围,及影递识、息,可近响的完研,这以,下信整究却种补化,息的;是局偿动感,有限这为觉而机实种静质局,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 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 理想国。 ★ 建立在对新媒体的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基础上 ★ 单纯的技术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出现 ★ 媒介是中性的,人的创造物,它的社会影响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 的组织和它生产传播的内容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描述了现 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的环 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 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 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 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 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3、“热媒介”和“冷媒介” 所谓“热媒介”,就是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 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所谓“冷媒介”,就是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的时候需 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漫画、有声电影、电视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提出的 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 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 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由于收看电视是在狭小 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当中 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 弱。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第三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一、通道、教育传播通道 二、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三、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教育传播通道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真实 世界 的事物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口语媒介 (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媒介 (脱部落社会)
电子媒介 (地球村)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 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一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 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反应 方式。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
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电视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 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 了他们对这些商品占有欲和享乐欲。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价值观 也发生了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 的享乐和“充欲”价值。左藤毅将这种现象称为“他律性欲望主义”, 认为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电视人”和“容器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媒介依存症”的批评基础上的。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包括过度 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 依据;满足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 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一、概念含义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一、概念含义
传播媒介有两种含义: 1、传播媒介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和技术手段。 2、传播媒介是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 传媒机构。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1、媒介就是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 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 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传播工具的性质、 传播工具的开拓业绩、传播工具带来的社会变革。
嗅觉 味觉
触觉
❖ 学生-中的干扰及如何保持畅通
❖ 来自信源的干扰 ❖ 来自编码的干扰 ❖ 来自信道的干扰 ❖ 来自译码的干扰
❖ 让校园充满信息 ❖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一、通道、教育传播通道
通道也叫信道,是指信息传递的路径。 教育传播通道是指教育信息传递的路径,其组成要素: (1)各种教育媒体 (2)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 (3)人的感觉器官 (4)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二、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干扰是指影响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各种消极因素。 (1)语意与符号的干扰 (2)设施与环境的干扰 (3)过程与方法的干扰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三、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
(1)认真编制教材 (2)改善传播设施 (3)优选媒体 (4)传播模式和方法多样化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
信息 符号 信号
信道
信号 符号 信息
真实 世界 的事物
图4-1 信息传递的途径
传播通道: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信道: 1.空间信道 2.线路信道
因此,人类传播中信息传送途径就分为面对面的通道和中间有媒体的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
❖ 学生----教师通道
❖ 学生----媒体通道
视觉 听觉
❖ 学生----实际事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