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吴龙区间河道洪水演进的数值分析与计算

合集下载

(完整版)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

(完整版)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

数值分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院:专业:姓名:学号:【实验课题】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实验目标】(1)加深对插值及数据拟合知识的理解;(2)学会利用拟合实现计算有关数值方法;(3)验证插值拟合所预言的数值现象;(4)改进曲线拟合既有算法;(5)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并会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概述与算法描述】为了确定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所以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插值拟合,提高精确度,使图像变得光滑,然后利用多项式进行拟合。

当多项式次数越高拟合也越准确,但是数据受到的影响较多,所以这里的数据也不是准确值,因此我们只取三次进行拟合,也方便了后续的计算。

符号说明t: 时间或时间点v: 水流量S: 含沙量V: 排沙量【实验问题】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多次试验,特别是2004年6月至7月进行的黄河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具有典型意义.这次试验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进行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这次调水调沙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20 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 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表1: 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 秒,含沙量为公斤/ 立方米00 水流量1800 19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650 2700 2720 2650 含沙量32 60 75 85 90 98 100 102 108 112 115 116 日期7.5 7.6 7.7 7.8 7.9 7.10时间8:00 20:00 8:00 20:00 8:00 20:00 8:00 20:00 8:00 20:00 8:00 20:00 水流量2600 2500 2300 2200 2000 1850 1820 1800 1750 1500 1000 900 含沙量118 120 118 105 80 60 50 30 26 20 8 5 试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模型解决下面问题(1) 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2) 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科技成果——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测报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测报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测报
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
该成果基于水文模型、相似性理论、大数据挖掘技术,集成综合智能化测验平台,实现多沙河流流量的快速准确测验、洪水情势及量级预警预报、暴雨洪水泥沙实时跟踪诊断等。

可通过手机APP(应用程序)实现预警预报的野外和移动作业。

适用于洪水泥沙在线监测、暴雨洪水情势实时跟踪诊断、洪水量级预警预报等。

技术特点
1、集成了综合智能化测验平台,ADCP多线法积深式流量测验、微波流速仪动态积宽测验方法和断面借用技术,可实现多沙河流流量的快速准确测验;
2、提出了窟野河等7条典型支流次洪尺度降雨产流阈值,构建了河龙区间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洪水泥沙预警预报方案集,实现了支流洪水情势和干流洪水量级的预警预报;
3、对陕北模型、垂向混合模型、新安江模型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基于水文模型、相似性理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洪水泥沙预警预报技术;
4、研发的暴雨洪水情势诊断分析预警预报作业平台,实现了暴雨洪水泥沙实时跟踪诊断和预警预报;研发的手机APP软件实现了预警预报的野外和移动作业。

知识产权情况
软件著作权5项
获奖情况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应用情况
从2016年至今,该成果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得到应用,其中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为实现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出库创造了条件;潼关站洪水/径流预报,实现了三门峡、小浪底两水库的精细化调度,提高了水库发电、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依据该站预报及时发布了黄河洪水蓝色预警,为黄河防汛指挥调度和滩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了主动。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1、引言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河龙区间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较大支流共有21条,面积11.3×104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5%,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占三门峡以上总输沙量的90%以上。

解放以来,黄河中游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河龙区间水沙来量自70年代以来开始减少,80年代大幅度减少。

与1950~1969年平均值相比,80年代河龙区间径流量减少了36.15×108m3,输沙量减少了6.2325×108t.但地处多沙粗沙区的主要支流表现则有很大不同。

分析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原因,不仅对黄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指导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和人类活动也是极其重要的。

水土流失是全球性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近一、二十年来,黄河中游来水来沙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是偶然性的还是趋势性的,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

因此,分析其原因,阐明其规律,预测今后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黄河治理和工农业生产所急需。

为此,从1988年至1995年,先后有诸多科研单位开展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研究,有五大研究成果问世。

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长处与不足,对今后的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现状1988~1995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的五大成果是:(1)由徐乾清、顾文书主持的水利部第一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课题“黄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简称“水沙基金”);自1988年开始,1992年结束。

1993年至1995年由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会出版《黄河水沙变化研究论文集》共五卷。

[1](2)由于一鸣主持的黄河流域第一期水保科研基金第四攻关课题“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及水沙变化趋势研究”(简称“水保基金”);自1988年开始,1992年底结束。

黄河小北干流水文特性分析

黄河小北干流水文特性分析

黄河小北干流水文特性分析简述了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特征、气候与降水特征、水文泥沙特性、地形地貌概况以及黄河中游揭河底现象。

分析了揭河底发生的条件、成因与机理以及揭河底对河道的影响与危害。

标签:小北干流;淤积;来水;来沙;揭河底黄河小北干流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的干流河道,长132.5km,因其长度、特性有别于黄河晋陕峡谷河道(大北干流)而称为小北干流。

为晋、陕两省的天然界河,左岸为山西省运城市所属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五县(市),右岸为陕西省渭南市所属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县(市)。

河道穿行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沿程有汾河、涺水、涑水河、渭河、北洛河等支流汇入(表1),两岸为高出河床50~200m的黄土台塬。

该河段属淤积性游荡型河道,具有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的特点。

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此而来。

1河道特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位于北纬34°35′~35°49′、东经110°15′~110°38′之间,全长132.5km,平均河宽8.5 km,河道面积1107km2,黄河在禹门口由不足百米的峡谷水流骤然扩宽为数公里,呈南偏西20°方向流向潼关。

河段地处汾渭地堑,北为吕梁背斜,西为鄂尔多斯中坳陷,南为秦岭地轴,东南部为中条山隆起。

两岸台塬高出河床50~200m,为切入黄土台塬阶地的谷内式河流;流至潼关河宽又收缩为850m,使小北干流河段成为天然的滞洪滞沙区。

地形上受禹门口、大小石咀、庙前、夹马口、潼关等天然节点控制,沿程河谷宽度呈两头宽、中间窄的“藕状”地貌形态。

上段禹门口至庙前长42.5km,河宽一般在3.5km以上,汾河口处宽达13.0km,河势摆动较强。

中段庙前至夹马口长30km,为窄河段,河宽为3.5~6.6km,河势比较平稳。

下段夹马口至潼关长60km,平均宽10km,最大宽度18.8km,最小为3.0km,河段摆幅较大。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仿真模拟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仿真模拟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仿真模拟
李敏;王富贵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13(035)004
【摘要】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河口镇至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保持治理度、陕西北片最大3d降雨量等3个解释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解释和仿真模拟了1954-2005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年际波动变化与长期递减变化过程,其相关系数为0.886,显著性水平达到0.01,判定系数为0.772,说明本次研究拟定的技术路线可行,确定的解释变量合理,采用的计算数据客观.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李敏;王富贵
【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TV882.1
【相关文献】
1.河龙区间近55a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动态变化分析 [J], 付金霞;张鹏;郑粉莉;关颖慧;高燕
2.2016年黄河十大孔兑及河龙区间降水特性分析 [J], 党素珍;闫双荣;董国涛;张文鸽;殷会娟
3.1980-2016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动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J], 张建梅;马燮铫;李艳忠
4.1980-2016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动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J], 张建梅;马燮铫;李艳忠
5.黄河河龙区间典型年暴雨产水产沙特征分析 [J], 韩曼华;顾文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小花区间“12.7”洪水特性分析

黄河小花区间“12.7”洪水特性分析

黄河小花区间“12.7”洪水特性分析陈海江;陈莉红;张振勇【摘要】在分析黄河小花区间洪水的形成、演变过程,该区间洪水形成的原因及洪水特性的基础上,经洪水水量平衡计算,结果显示各站水沙量基本平衡.成果可以更好的为黄河下游防汛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文信息.【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洪水;径流;黄河下游【作者】陈海江;陈莉红;张振勇【作者单位】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郑州450004;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郑州450004;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郑州4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黄河中游从 2012 年 7 月 27 日开始出现了黄河 1 号、2 号洪峰。

黄河小花区间(黄河小浪底水库至花园口水文站之间)从 7月 29日开始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连续多日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局部出现暴雨、大暴雨。

其中 7 月 30 日共有 23站降暴雨,其中 6站降大暴雨。

从 7月 27日到 8月 2 日平均降水量沁河为 63.0mm,伊洛河流域为 16.5mm,小花干流为 17.1mm。

最大周降水量出现在沁河的神坪站,降水量为 239.4mm,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沁河的神坪站,7月 30 日该站日降水量达到 225.4mm,沁河西治站 7 月 30 日降水量达223.6mm。

此次洪水特性显著,以下简称“12.7”洪水。

为迎接 2012 年黄河“12.7”洪水,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联合调度,从 7 月 29 日6 时开始,西霞院水库按 2600m3/s控泄,7 月 29 日 21 时起,小浪底水库按2600~3000m3/s控泄,西霞院水库按敞泄运用,8 月 1 日 8 时开始,小浪底水库按 3500 m3/s,西霞院水库按 3000m3/s 控泄。

受水库调度影响,水势变化平稳。

1)测站水位、流量过程控制情况。

这次洪峰平稳,过程控制较好。

马斯京根法在黄河吴堡龙门区间洪水演算中的应用

马斯京根法在黄河吴堡龙门区间洪水演算中的应用

流 量 比 重 因 数 ;Δt为 计 算 时 段 长 。
2.2 分 段 连 续 演 算
M 法是河段流量演算方程经简化后的线性
有限解,要求参数 K、x 为常量及流量在计算时段
内和沿程变化呈直线分布。因此,演算时段 Δt不
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一般情况演算时段 Δt应等 于或接近 K 值[2]。 黄 河 干 流 由 吴 堡 到 龙 门 全 长
约246km,洪峰传播 时 间 10~18h,将 研 究 河 道
视为一整体进行 洪 水 演 算 时 洪 水 陡 涨 陡 落,一 场
洪水常只有几个 时 段,所 以 采 用 分 段 连 续 演 算 法
进行洪水演算。将演算河段划分为n 个单元河
段,用 M 法连续进行n 次演算,以求得出流过程。
已知演算河段的 K、x 及河长L 时,先选定 Δt,令
式 为 : [1]
Q2 = C0I2 +C1I1 +C2Q1
(1)
其 中 C0 = (-Kx+0.5Δt)/(K-Kx+0.5Δt)
C1 = (Kx +0.5Δt)/(K -Kx +0.5Δt)
C2 = (K -Kx -0.5Δt)/(K -Kx +0.5Δt)
收 稿 日 期 :2011-01-24,修 回 日 期 :2011-12-08 基 金 项 目 :水 利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0901016) 作 者 简 介 :刘 华 振 (1985-),男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 水 文 学 与 水 资 源 ,E-mail:liuhuazhen1985@126.com
· 54 ·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2012 年
式中,C0、C1、C2 均为流量演算 系 数;I1、I2 分 别 为 计算时段始末的河段入流量,m3/s Q1、Q2 分 别 为 计算时段始末的河段出流量;K 为蓄量常数;x 为

天然河道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研究

天然河道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研究
大帮 助 。
O + t
旦f
O x

) + + g 差
= 2 0 ) (
式 中 , 为时 间坐标 ; 为空 间坐标 ; t Q为流量 ; h为水 位; C为谢才 系数 ; A为过 流断 面面积 ; R为水 力半 径 ; g为 重力 加速度 ; q为单 位长 度旁侧 入 流流量 。
麦水 力研 究所 研 制 的 MI E系列 和 E R 公 司开 发 的 K SI
形 处理 和表 达 以及 与 之结 合 的相 关 学科 的推 动 , 其 使 在 测绘 制 图 、 资源管 理 、 城乡规 划 、 灾害 预测 、 宏观 决策 等方 面表现 出强 大的生 命力 。
Ac I rG S软件 成 为 其 研 究 的 重 要 工 具 。许 多 学 者 运 用 MI E软 件模 拟 了洪 水过 程 ‘ ]将 计算结 果绘 于表格 K ’ , 和 图形 中 , 这种 表达 方式不 够直 观生 动 ; 也有 前人 基 于 Ac I rG S制作 洪 水 淹 没 图 , 结 合 水 文 模 型 并 对 或
Ac I rG S进行 二 次开发 实现 洪水 演 进 可视 化 。 , 对水 。但 动力学模 型 与 A c I rG S结合 的研 究相 对较 少 。 因此 , 基
1 1 MI E l H . K l D与 理 论 基 础
M K 1 D 水 动 力 学 模 型是 MI E 1的 核 心 模 I E 1H K1 块 , 的理论 基础 为 明渠非恒 定 流控制 方程 , 它 即圣 维南 方程 组 , 由连续方 程 和运动 方程 组成 :
收 稿 日期 : 0 l— O一2 21 J 5
顺 序交 替计算 水位 和流 量 。
1 2 A c I 可 视 化 . rG S与

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纳污能力计算

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纳污能力计算

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纳污能力计算张刚;解建仓;罗军刚【摘要】针对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水质变化复杂的特点,用多个设计流量、多个控制指标、多个纳污模型对其区间纳污能力进行计算,用90%、75%、50%不同设计保证率下的河道断面流量计算 COD和 NH3-N 的纳污能力,且不同设计流量采用不同的降解系数,从而计算出多组纳污能力值。

对于多组纳污能力,提出采用纳污能力最小值和最大值区间作为纳污能力计算结果,为决策者留有决策空间。

%It is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Longmen -Sanmenxi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ue to the complex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by applying multi -design discharge, a multi-model, and a multi-index.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ies of COD and NH 3-N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ischarge at design reliabilities of 90%, 75%, and 50%.In order to calculate multiple group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ies , different degradation coefficients were used for corresponding design discharge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interval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re proposed , which can provide decision space for decision -makers.【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水污染;纳污能力;多模型;黄河流域【作者】张刚;解建仓;罗军刚【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752;TM614水域纳污能力是指特定水体在一定环境目标条件下某种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1]。

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第29卷第3期2022年6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29,N o .3J u n .,2022收稿日期:2020-03-29 修回日期:2020-05-17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 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水沙变化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41471094);国家优秀青年科学资助项目 半干旱区土壤 水文 植被相互作用 (41822103) 第一作者:宁珍(1991 ),女,北京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㊂E -m a i l :n i n gz h e n 1991@f o x m a i l .c o m 通信作者:高光耀(1984 ),男,湖北仙桃人,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㊂E -m a i l :g y ga o @r c e e s .a c .c n 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宁珍1,2,高光耀1,2,傅伯杰1,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 要:黄河中游河口镇 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㊂近年来黄河输沙量急剧变化,为了识别黄河输沙量变化的原因,基于河龙区间15个流域1961 2017年的输沙和降雨数据,分析了研究时段内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少的贡献率㊂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5个流域的输沙模数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时间集中在80,90年代㊂降雨减少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增加共同导致了输沙模数的下降,在多数流域,人类活动是导致输沙模数减少的主要因素,80年代后急剧增加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缓了流域产沙㊂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及水沙调控提供决策支持㊂关键词:河龙区间;输沙模数;降水变化;归因分析中图分类号:S 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2)03-0038-05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s i s o f S e d i m e n tY i e l d C h a n g e s i nH e l o n g R e gi o no f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 N I N GZ h e n 1,2,G A O G u a n g y a o 1,2,F U B o ji e 1,2(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U r b a na n dR e g i o n a lE c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fo r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85,C h i n a ;2.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4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e d i m e n t d i s c h a r g e 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h a sc h a n g e dr a p i d l y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I t i so f g r e a t s i gn i f i -c a n c e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c a u s e s o f t h e v a r i a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d i s c h a r ge i n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f o r t h e f o r m u l a t i o no f w a t e r s h e dm a n ag e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H e k o u zh e n -L o n g m e n r e gi o n (H e l o n g r e g i o n )i n t h em i d d l e r e a c h e s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i s t h em a i n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B a s e do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a n d p r e c i pi t a t i o nd a t a o f 15b a s i n s i n t h eH e l o n g r e g i o n d u r i n g 1961 2017,w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t r e n d a n d a b r u p t c h a n ge t i m e of s p e c i f i c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d u r i ng th e s t u d yp e ri o d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i d e n t i f i e d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r a t e s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t o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r e d u c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s pe c if i c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o f t h e 15b a s i n s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p r e s e n t e da s ig n i f i c a n t 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 ,a n d th e a b r u p t c h a n g e ti m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t h e 1980s a n d 1990s .T h e d e c r e a s e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a n d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m e a s u r e s l e dt ot h ed e c r e a s eo f s pe c if i c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 i n m o s tb a s i n sa r e t h e m a i n f a c t o r l e a d i ng t oth ed e c r e a s eo f s p e ci f i c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T h es h a r p i n c r e a s e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a f t e r t h e1980sh a de f f e c t i v e l y s l o w e dd o w nt h e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T h i ss t u d y a t t e m pt st o p r o v i d e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s u p p o r t f o r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w a t e r a n d s e d i m e n t r e gu l a t i o n i n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 .K e y w o r d s :H e l o n g r e g i o n ;s p e c i f i c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c h a n g e ;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 河口 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区间内植被稀疏㊁暴雨密集㊁土壤质地疏松,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1]㊂河龙区间面积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5%,贡献了三门峡以上黄河泥沙量的90%[2]㊂流域产沙量主要取决于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黄河中游实施了大规模的梯田㊁造林㊁坝地等水土保持措施,1999年更是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大型生态修复工程[4]㊂此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龙地区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即潜在蒸散发增加,降水量减少)[5]㊂在降雨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近60a来河龙区间产沙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平均每年减少3.3%[6]㊂Z h a n g等[7]指出,气候干旱㊁工程措施和植被增加共同作用导致了1950 2008年黄土高原的产沙量显著减少㊂高海东等[8]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对象,认为植被恢复是2000 2017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㊂胡春宏等[9]以黄河中游为研究区域,发现在极端降雨事件中,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地区比未实施地区的输沙模数减少了75%㊂王飞等[10]发现在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㊂分析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泥沙变化的特征和原因,不仅对黄河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也可以为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参考[11]㊂目前的研究对黄河泥沙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已有全面的阐述,但对各因素作用大小仍缺乏定量的研究[12]㊂另外,多数研究以河龙区间整体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不同子流域间的对比分析㊂因此,本文选取河龙区间的15个流域,分析1961 2017年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模数的影响,为黄河治理提供参考㊂1研究区概况河龙区间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图1),地处北洛河以东,吕梁山以西,在东经108ʎ02' 112ʎ44',北纬35ʎ40' 40ʎ34'之间,集水面积约11.2万k m2㊂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区㊁风沙区和基岩出露区为主,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㊂河龙区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ʎ~15ħ,年均降水量310~610m m㊂区域内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年平均降雨量达590m m,西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仅为300 m m[13],年内降雨集中在6 9月,占全年总降雨的60%以上㊂作为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地区,截至2006年底,河龙区间水保措施累计治理面积达418万h m2,为1959年的18倍[14]㊂2数据与方法2.1数据来源输沙量数据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黄河流域水文资料获得,输沙模数根据输沙量数据计算而得,数据时间为1961 2017年㊂降水数据由中国气象科技数据中心(h t t p:ʊd a-t a.c m a.c n/)获得,该数据基于国家级台站(基本㊁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薄盘样条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分辨率为0.5ʎˑ0.5ʎ㊂各流域的数据使用A r c G I S软件进行剪裁和计算㊂水土保持措施数据来自冉大川[15]和姚文艺等[16]文献㊂图1河龙区间流域、水文站及气象站点位置2.2方法2.2.1 M a n n-K e n d a 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M a n n-K e n d a l l非参数检验法是判断时间序列数据趋势的重要方法[17],现已广泛应用于水文㊁气象等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分析[18]㊂与参数法相比,该方法不考虑样本序列的分布特征,且检验结果不受序列中少数异常值和中断点的干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㊂对于给定的时间序列X(x1,x2, ,x n),统计量S定义如下:S=ðn-1i=1ðnj=i+1sg n(x j-x i)(1)式中:x j和x i表示第j和i年的样本值,且j>i:s g n(x j-x i)=1x j>x i0x j=x i-1x j<x iìîíïïïï(2)统计量S近似正态分布,方差为:v a r(S)=n(n-1)(2n+5)18(3)标准化统计量为:Z=s-1/v a r(S)S>00S=0s+1/v a r(S)S<0ìîíïïïï(4)若|Z|>1.96,则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无趋势的原假设㊂当Z为正值时,表示上升趋势,当Z 为负值时,表示下降趋势㊂趋势度β的公式为:β=m e d i a n(x j-x ij-i),∀j>i(5)β大于0时表示序列呈上升趋势,β小于0时表示序列呈下降趋势㊂93第3期宁珍等: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2.2.2 P e t t i t t突变点检验法 P e t t i t t检验是目前广泛用于检测水文序列突变点的非参数方法[20]㊂对于给定的时间序列X(x1,x2, ,x n),划分为x1,x2, ,x t和x t+1,x t+2, ,x n两部分,统计量U t,n计算如下:U t,n=U t-1,n+V t,n(6)V t,n=ðn j=1s g n(x t-x j)(7)式中:t=2, ,n;s g n()函数与M a n n-K e n d a l l检验中相同㊂突变点为|U t,n|最大处:K n=m a x U t,n(8)判断显著性水平的统计量p定义为:P=e x p(-6(K n)2n3+n2)(9) 2.2.3输沙变化归因分析使用 水文法 定量区分降雨减少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变化的贡献㊂该方法可以用于确定不同时期水文时间序列的差异㊂根据各个流域的突变时间,将突变时间以前的输沙模数序列划分为基准期,突变时间后的时段为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措施期㊂首先建立基准期内降雨与输沙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用此方程估计措施期的产沙量,实测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值代表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其余的部分由降雨变化造成㊂公式如下:S S Y1=f(P1)(10) S S Y'2=f(P2)(11)ΔS S Y L U C C=S S Y2-S S Y'2(12)ΔS S Y P r e=(S S Y2-S S Y1)-ΔS S Y L U C C(13)式中:S S Y为实测输沙模数(t/k m2);P为降雨量(mm);S S Y'为拟合输沙模数,下标1,2分别表示基准期和措施期;S S Y1和S S Y2分别代表基准期和措施期的平均实测输沙模数;S S Y'2代表措施期的平均拟合输沙模数;ΔS S Y L U C C和ΔS S Y P r e分别是措施期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降水变化导致的输沙模数变化量㊂R u s t o m j i等发现黄土高原流域年输沙模数的平方根与年降水量呈线性相关[21]㊂本研究中用此来描述降雨 输沙的关系:S S Y=a P+b(14) 3结果与分析3.1输沙序列趋势分析对1961 2017年15个流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区内各流域的年平均输沙模数差异较大(表1),范围在730.84~11132.60t/k m2之间,相差15倍以上,15个流域的平均值为6064.66t/k m2㊂MK分析结果显示15个流域的年平均输沙模数都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20.74~347.26t/(k m2㊃a)之间㊂表11961-2017年各流域输沙模数的年平均值及M K趋势分析流域观测站年平均输沙模数/(t㊃k m-2)统计量Z趋势度β/(t㊃k m-2㊃a-1)皇甫川皇甫10788.43-5.22*-286.89孤山川高石崖11132.60-6.01*-347.26窟野河温家川8202.03-6.19*-255.18秃尾河高家川4134.06-6.51*-114.26佳芦河申家湾9594.87-5.47*-212.29无定河白家川3350.67-4.61*-66.56清涧河延川7923.09-4.00*-147.90延河甘谷驿6122.40-4.07*-111.16云岩河新市河1257.09-5.80*-30.41仕望川大村730.84-6.56*-20.74湫水河林家坪9196.48-5.11*-222.44三川河后大成3440.22-5.78*-88.79屈产河裴沟6877.29-4.51*-132.14昕水河大宁2760.88-5.93*-89.11州川河吉县4441.47-7.70*-146.55平均值-6064.66-5.93*-179.78注:*表示通过99%显著性检验㊂3.2输沙序列突变点检验使用P e t t i t t检验法对15个流域年输沙模数突变时间和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研究区各流域突变时间主要集中在80,90年代㊂表2输沙模数序列P e t t i t t突变点检验结果流域突变年份统计量p流域突变年份统计量p 皇甫川19960.000云岩河19960.002孤山川19970.000仕望川19830.000窟野河19960.000湫水河19810.000秃尾河19980.000三川河19960.000佳芦河19780.001屈产河19980.004无定河19980.004昕水河19960.000清涧河20020.001州川河19820.000延河19960.0003.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率定量区分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少的贡献,基准期各流域输沙模数的平方根和降雨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见表3,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53~ 0.72之间㊂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模数减少的贡献率见图2㊂平均来看,降水和人类活动对输沙模数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2%和62.08%㊂在云岩河流域和湫水河流域,降水对输沙模数减少的贡献率大于50%,在其余流域,人类活动是导致输沙模数减少的主要因素㊂位于研究区中部的部分流域中,人类活动对输沙04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模数减少的贡献率较高,如清涧河流域和三川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均大于80%㊂表3输沙模数的平方根与降雨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流域时段回归方程R2p 皇甫川1961 1996年S S Y=0.58P-4.140.690.000孤山川1961 1997年S S Y=0.6P-5.650.710.000窟野河1961 1996年S S Y=0.53P-2.380.720.000秃尾河1961 1998年S S Y=0.31P+2.260.620.000佳芦河1961 1978年S S Y=0.64P-4.830.720.000无定河1961 1998年S S Y=0.28P+1.140.670.000清涧河1961 2002年S S Y=0.38P-3.410.560.000延河1961 1996年S S Y=0.37P-3.260.610.000云岩河1961 1996年S S Y=0.16P-2.520.600.000仕望川1961 1983年S S Y=0.13P-1.890.530.000湫水河1961 1981年S S Y=0.50P-5.520.650.000三川河1961 1996年S S Y=0.28P-4.350.680.000屈产河1961 1998年S S Y=0.41P-5.040.600.000昕水河1961 1996年S S Y=0.25P-3.720.650.000州川河1961 1982年S S Y=0.37P-5.340.570.000图2降水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少的贡献率3.4水土保持措施对输沙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采取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㊁坝地等工程措施和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22]㊂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在蓄水拦沙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河龙区间部分流域淤地坝的多年平均减沙效益可达40%以上[23]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从1999年的31.6%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59.6%[24],植被覆盖能削弱降水对地表的溅蚀和冲刷,被认为是减少侵蚀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5]㊂图3为研究区6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统计㊂20世纪80年代之前各项措施的实施速度较慢,但在80年代之后显著加快,水土保持措施的急剧增加可能是流域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㊂1959 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总面积占比由1.28%增加到42.4%,其中造林的增幅最高,由1959年的0.75%增至2006年的29.99%,尤其在90年代后,随着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区间内造林和种草的面积大幅提升㊂至2006年,研究区总水土保持治理度达39.75%,研究区内面积最大的水土保持措施为造林,面积为2.01万k m2,占所有措施总面积的70.92%,种草㊁梯田和坝地依次占16.14%,11.48%和1.82%㊂图3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比例变化使用15个流域的年代际产沙系数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做线性回归分析,来分析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公式如下:S C=-mA C+n(15)式中:S C为产沙系数(S C=S S Y P)的平均值;A C为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㊂各流域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㊂表4年代际产沙系数与水保措施总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值的回归分析流域回归方程R2p皇甫川S C=-0.64A c+48.810.920.010**孤山川S C=-1.04A c+54.240.860.024*窟野河S C=-0.86A c+40.420.930.008**秃尾河S C=-0.50A c+21.100.990.000***佳芦河S C=-1.19A c+54.340.970.002**无定河S C=-0.37A c+17.190.980.001***清涧河S C=-0.20A c+23.880.280.361延河S C=-0.23A c+18.330.710.073云岩河S C=-0.03A c+2.890.230.417仕望川S C=-0.16A c+3.140.870.021*湫水河S C=-1.27A c+46.900.860.024*三川河S C=-0.28A c+13.500.780.048*屈产河S C=-0.21A c+18.770.430.228昕水河S C=-0.20A c+8.930.690.083州川河S C=-2.69A c+79.920.600.126注:***,**和*分别代表显著性水平0.001,0.01,0.05㊂各流域年代际产沙系数随水土保持措施占比面积增大而下降,共有9个流域通过显著性检验(p< 0.05),决定系数R2范围在0.78~0.99之间㊂共有5个流域(皇甫川㊁窟野河㊁秃尾河㊁佳芦河和无定河)的14第3期宁珍等: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决定系数大于0.9,这些流域集中在研究区西北侧㊂与东南侧流域相比,研究区西北侧流域的产沙系数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比的相关性更强,水土保持措施在减缓流域产沙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㊂4结论(1)研究区不同流域间年平均输沙模数差异较大,相差15倍以上㊂在1961 2017年,所有流域的输沙模数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高可达-347.26t/(k m2㊃a)㊂(2)研究区各流域突变时间主要集中在80,90年代,以突变年份划分基准期和措施期,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模数减少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7.92%和62.08%,多数流域中人类活动起到主要作用㊂(3)1959 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比由1.28%增加到42.4%㊂迅速增加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缓了流域产沙,尤其在研究区西北侧,流域年代际产沙系数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比相关性较强,流域的产沙系数随水土保持措施占比的增加而下降㊂参考文献:[1]王飞,穆兴民,李锐,等.河口镇到龙门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6):28-32. [2]冉大川.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J].泥沙研究,2000(3):72-80.[3]李摇敏,朱清科.20世纪中期以来不同时段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17(5):1-8.[4]邓景成,高鹏,穆兴民,等.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5):63-68.[5] Z h a n g L,Z h a oFF,C h e nY,e t a l.E s t i m a t i n g e f f e c t so f p l a n t a t i o ne x p a n s i o na n dc l i m a t ev a r i a b i l i t y o ns t r e-a m f l o wf o r c a t c h m e n t si n A u s t r a l i a[J].W a t e r R e-s o u r c e sR e s e a r c h,2011,47(12):W12539.[6] G a oG Y,Z h a n g J J,L i uY,e t a l.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p a t-t e r n so f t h ee f f e c t s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v a r i a b i l i t y a n dl a n du s e/c o v e rc h a n g e s o nl o n g-t e r m c h a n g e si n s e d i m e n ty i e l di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C h i n a[J].H y d r o l o g y a n dE a r t hS y s t e mS c i e n c e s,2017,21(9):4363-4378.[7] Z h a n g BQ,H eCS,B u r n h a m M,e t a l.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c o u p l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c l i m a t e a r id i t y a n d ve g e t a t i o n r e s t o r a-t i o no n s o i l e r o s i o no v e r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i nC h i n a[J].S c i e n c e o f t h e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6,539:436-449.[8]高海东,刘晗,贾莲莲,等.2000 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归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9,74(9):1745-1757.[9]胡春宏,张晓明,赵阳.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J].水科学进展,2020,31(5):725-732.[10]王飞,穆兴民,焦菊英,等.基于含沙量分段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J].泥沙研究,2007(4):8-13.[11]W a n g S,F uBJ,P i a oSL,e t a l.R e d u c e d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 i n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d u et o a n t h r o p o g e n i cc h a n g e s[J].N a t u r eG e o s c i e n c e,2016,9(1):38-41.[12]穆兴民,巴桑赤烈,Z HA N G L,等.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来水来沙变化及其对水利水保措施的响应[J].泥沙研究,2007(2):36-41.[13]付金霞,张鹏,郑粉莉,等.河龙区间近55a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动态变化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2):185-192.[14]欧阳潮波,王文龙,田勇,等.60年来黄河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J].泥沙研究,2016(4):55-61.[15]冉大川,柳林旺,赵力仪,等.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16]姚文艺,徐建华,冉大川.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势分析与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17]M a n n H B.N o n-p a r a m e t r i ct e s ta g a i n s tt r e n d[J].E c o n o m e t r i c a,1945,13(3):245-259.[18] K a h y aE,K a l a y cS.T r e n da n a l y s i so fs t r e a m f l o wi nT u r k e y[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l o g y,2004,289:128-144.[19] F uGB,Y u J J,Y uXB,e t a l.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e x t r e m e r a i nf a l l e v e n t s i nC h i n a,1961 2009[J].J o u r-n a l o fH y d r o l o g y,2013,487:48-59.[20] P e t t r r rA N.A N o n-p a r a m e t r i ca p p r o a c ht ot h ec h a n g e-p o i n t p r o b l e m[J].A p p l i e dS t a t i s t i c s,1979,28(2):126-135.[21] R u s t o m j iP,Z h a n g X P,H a i r s i n eP B,e ta l.R i v e rs e d i m e n t l o a d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r e s p o n s e st oc h a n g e si nh y d r o l o g y a n dc a t c h m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i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r e g i o n o f C h i n a[J].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R e s e a r c h,2008,44(7):148-152.[22] G u a n g j uZ,T i a nP,M uX M,e t a l.Q u a n t i f y i n g t h e i m p a c to f c l i m a t e v a r i a b i l i t y a n d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 o ns t r e a m f l o wi nt h em i d d l er e a c h e s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l o g y,2014,519:387-398. [23]焦菊英,王万忠,李靖,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1):78-83.[24] C h e nYP,W a n g KB,L i nYS,e t a l.B a l a n c i n gg r e e na n d g r a i nt r a d e[J].N a t u r eG e o s c i e n c e,2015,8(10):739-741.[25] F a r l e y K A,J o b b a g y EG,J a c k s o nRB.E f f e c t s o f a f-f o r e s t a t i o no nw a t e r y i e l d:ag l o b a l s y n th e si sw i t h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o l i c y[J].G l o b a l C h a n g eB i o l o g y,2005,11(10):1565-1576.24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最大日雨量(PMP)极值拟合及时空演变特征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最大日雨量(PMP)极值拟合及时空演变特征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最大日雨量(PMP)极值拟合及时空演变特征马芹;张晓萍;万龙;马瞳宇;孙艳萍;徐金鹏;雷泳南【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2(19)2【摘要】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暴雨可以造成极为严重的土壤侵蚀。

为了探究河龙区间暴雨重现期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利用河龙区间及毗邻地区24个气象站点1957—2009年日降雨数据,分别用Gumbel分布和GEV分布模拟最大日雨量辨析这两种拟合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降雨极端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1)对于短重现期(≤10a),两种分布模拟值最大日雨量(PMP)值相差较小;而在长重现期(≥20a)的水平上,GEV模拟精度较高。

但若站点出现几次大暴雨且雨量相近的情况下,Gumbel模拟精度高于GEV模拟精度。

(2)结合GEV分布和Gumbel分布,对河龙区间各站点的最大日雨量进行模拟。

河龙区间2a,5a,10a,20a,50a,100a重现期的PMP分别介于40~70,50~85,60~100,70~110,85~130,95~150mm。

河龙区间各重现期的最大日雨量的高值中心均分布在南部延河流域和西北部窟野河流域,而低值中心在西部横山以西和东北部偏关河以北地区。

用3个时段数据(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估算的5个代表站的最大日雨量值差异明显,在太原、榆林两站,1950s—1960s估算的最大日雨量较大,最大日雨量呈减少趋势。

而在其它3个站点,均为1970s—1980s估算的最大日雨量较大。

【总页数】6页(P71-76)【关键词】时空演变;极值拟合;最大日雨量;河龙区间;黄土高原【作者】马芹;张晓萍;万龙;马瞳宇;孙艳萍;徐金鹏;雷泳南【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相关文献】1.广东省汛期及非汛期最大日降雨量时空特征分析 [J], 谢毅文;陶谨;梁健;蒋任飞;罗世豪2.珠海市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多年一遇的极值计算 [J], 王丽文3.年最大日雨量极值分布拟合与推算 [J], 尹文有;郑皎;王继红;程林4.最近30年河龙区间降雨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J], 刘建祥;李智广;张晓萍;李锐;许晓鸿;周鸿文5.云南省极端最大日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现期估算 [J], 杞明辉;许迎杰;杞磊;盛永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作者:张利娜韩作强刘静龙晓彤来源:《人民黄河》2021年第12期摘要:利用常規气象观测资料、水文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日发生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是西风槽携带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在暴雨区上空交汇过程中发生的,低空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是主要影响系统。

有利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是强降雨产生、发展的物理基础。

通过对各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WRF模式能模拟出造成本次降雨的环流形势、降雨落区及雨区走向,Kessler云微物理方案和GD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本次降雨过程的模拟中效果最佳。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诊断分析;参数化方案;黄河中游中图分类号:P458.3;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12.005引用格式:张利娜,韩作强,刘静,等.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J].人民黄河,2021,43(12):23-28,34.Abstract: A regional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on July 10, 2018 was studied by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hydrological data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rainstorm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a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WR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westerly trough cold air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warm wet air in the upper level over rainstorm touches off the heavy rainfall; low-level vortex shear, low-level jet stream and the surface cold front are the main impact systems; the favorable vapor, dynamic and thermal conditions are the physical basi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s and cloud microphysical schem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WRF model is potential in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this precipitation, including 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 causing precipitation, rainfall area and rain belt trend. The combination of Kessler microphysical scheme and GD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re the best in this case.Key words: rainstorm; WRF model; diagnostic analysi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Middle Yellow River暴雨是常见的自然天气灾害之一,因其降雨强度大、天气系统发展快,一直是预报业务中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MIKE21的水库洪水期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基于MIKE21的水库洪水期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 发展与创新 |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246·2020年第11期作者简介:孙玲玲,女,硕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咨询及管理。

基于MIKE21的水库洪水期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孙玲玲(上海义昌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1204)摘 要:针对水库洪水期洪水发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洪水演进特点,文章以黄壁庄水库为例构建了基于MIKE21的平面二维数值模型,对库区洪水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模拟计算水库水位值和洪量值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洪水演进水库淹没范围变化趋势与实际一致,且MIKE21模型可详尽表现出水库水动力场运动过程,具有模拟时间短、精度高、效果好、方便快捷等特点,有一定的合理、可靠性,适用于水库洪水模拟研究,为水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他河流水库水动力的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洪水演进;MIKE21;数值模拟;黄壁庄水库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1-0246-03目前,对水库洪水演进模拟一般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有限体积等方法,但由于洪水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洪水演进数值模型的建立、推导及计算过程均较为繁杂,且与真实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发展,数学模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水库洪水演进模拟中[4]。

基于水库洪水期洪水演进特点,为探究水库洪水期水库淹没范围、水库水位、洪水量等情况,文章采用MIKE21软件建立水库洪水期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对其进行模拟研究,探究水库洪水期水动力场变化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1 MIKE 21水动力模型由丹麦DHI Water & Enivironment 机构开发的MIKE21软件,基于完全圣维南方程组求解一维或二维水流水动力方程,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可提供有效、完备的设计条件和参数,在河流水体水动力模拟方面较为先进[5]。

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在防洪工程领域,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对防洪设计中河道的洪水演进进行有效的预测,为防洪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主要由河道淤积模型、滞洪区水位演进模型和河道水位演进模型组成,它们可以根据水文资料计算出洪水演进的预测值。

首先,河道淤积模型是基于河道淤积的物理原理,可以计算出滞洪区的淤积量。

淤积量是预测洪水演进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洪水演进的情况。

其次,滞洪区水位演进模型是基于水动力学理论,可以预测滞洪区的水位演进趋势。

该模型可以反映洪水在滞洪区的演进,以及洪水淤积对滞洪区水位的影响。

最后,河道水位演进模型是基于河道水动力学理论,可以预测河道的水位演进趋势。

该模型可以反映洪水在河道的演进,以及洪水在河道的淤积对水位的影响。

河道、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是防洪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它可以有效地预测洪水演进,为防洪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遥感反演(精)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遥感反演(精)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遥感反演江东1,王建华2,杨小唤1,王乃斌1,Rosema A 3(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北京10010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31荷兰环境分析与遥感公司,德尔夫特摘要:以土壤、大气和植被系统(SPAC 能量流动与物质转换机理为指导,建立了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 25和风云2号数据,对黄河流域的降水量、蒸散量进行了反演,利用地面资料对降水量反演结果进行了校验;利用大孔径闪烁仪对蒸散量反演结果进行了多方位的验证。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文参数;遥感;反演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3062736204收稿日期:2002209229;修订日期:2002212230基金项目:中国2荷兰合作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 1999043602作者简介:江东(1973-,男,安徽寿县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应用方面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地表能量平衡与水平衡问题[1~4]。

由气象卫星的可见光波段(Visible band 2V IS 测得的地面反射率,使得对地面吸收的太阳能量的估算成为可能;热红外波段(Thermal infrared band 2TIR 可评价地面吸收的太阳能量中显热和潜热所占的比例,而潜热反映了水分的蒸散[3,4]。

因此,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对地面能流交互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

1980年起,欧洲空间局开展了农业气象监测研究项目,利用欧洲气象卫星M ETEOSA T 影像,对非洲马里地区的蒸散进行了监测[3];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西撒哈拉地区首次开展了地面蒸散核植被长势实时监测,实现了干旱预测和粮食产量预报[5]。

1999年,中国科学院、气象局、林业局等单位与荷兰环境分析与遥感公司(EARS 联合启动的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静止气象卫星为信息源,对中国能量与水平衡进行实时监测;建立了黄河流域主要水文参数(降水、蒸散反演模型,生成了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每日、每旬的数字产品,为水文水资源专业模型参数的量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一、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在滞洪区的应用

一、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在滞洪区的应用

一、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在滞洪区的应用
范玉;陈建;李大鸣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4
【摘要】采用无结构不规则网格技术对滞洪区地形进行自动剖分,根据三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适合滞洪区计算的一、二维洪水模拟模型,将地形条件概括为地面型通道、河道通道、特殊型通道和连续堤或缺口堤4种通道对方程进行了离散,利用天津市大清河滞洪区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吻合较好,并模拟了百年一遇洪水在本滞洪区的演进情况.为防洪减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范玉;陈建;李大鸣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5
【相关文献】
1.蓄滞洪区洪水演进一、二维数值仿真及其在洼淀联合调度中的应用 [J], 李大鸣;林毅;周志华
2.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J], 李大鸣;管永宽;李玲玲;吕会娇;王强
3.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的应用 [J], 熊继斌;刘明明;马兆会;陆勃
4.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在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分析中的应用 [J], 李允军;徐青;周元
斌;吉庆伟;向小华
5.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在土石坝溃坝洪水演进中的应用 [J], 曹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

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

第40卷第6期2018年6月人民黄河YELLOW RIVERV〇1.40 ,N o.6Jun”2018【专题研究】黄河中游吴堡一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黄华平、侯博2,梁忠民\李彬权\王军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摘要:将洪水过程模式概化与支持向量回归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逐时段更新的河道洪水概化预报方法。

以黄河中游吴堡一龙门段河道洪水预报为例,根据龙门站1980—2000年28场洪水过程资料概化出典型洪水模式,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构建洪峰流 量与洪水历时的预报模型,根据逐时段洪峰流量/洪水历时的预报结果,对概化的典型洪水模式进行缩放,实现了龙门站洪水过程 主要特征的概化预报。

对2001—2006年5场洪水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逐时段资料的更新,该方法的预报精度逐步提升,且涨水阶段的预报结果已能较好地展示整场洪水过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支持向量回归机;概化预报;洪水;吴堡一龙门区间;黄河中游中图分类号:TV122;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w n.1000-1379.2018.06.008Research on Generalizing Channel Flood Forecast for Wubu-Longmen Reach of the Middle Yellow RiverHUANG Huaping1,HOU Bo2,LIANG Zhongmin1,LI Binquan1,WANG Jun1(1.Co11ege of Hydrolog^^ and Water Resource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2.Hydro1ogica1 Bureau,YRCC,Zhengzhou 450004,China)A bstract :Combining f1ood hydrograph genera1izatio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 ( S V R),a new gradua1 and continuous channe1 f1ood forecasting technique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research about channe1 f1ood forecast was performed on the Wubu-Longmen reach of the midd1e Ye11ow River. Twenty eight f1ood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80 and 2000 were used to generate the f1ood hydro­graph mode1 and ca1ibrate the SVR-GA mode1s app1ied to forecast f1ood peak and duration. With the amp1ifier of forecasted f1ood peak and du­ration ,the f1ood hydrograph mode1 was amp1ified to obtain the forecasted f1ood hydrographs. Five f1ood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01 and 2006 were forecasted to test forecast accuracy of the new technique. The resu1ts indicate that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the new technique increases continuous1y by using the updating re1evant data. In addition,forecasted f1ood hydrograph performes w e11 during the who1e f1ood process.Key w ords: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genera1izing forecasting;f1ood;Wubu-Longmen reach;Midd1e Ye11ow Riverl引言黄河中下游洪水陡涨陡落,含沙量变幅大,河床冲 淤变化剧烈,河道洪水演进规律的复杂性给汛期防洪 带来严重影响[|-2]。

最小二乘优化法解黄河下游枯水流量演进系数

最小二乘优化法解黄河下游枯水流量演进系数

最小二乘优化法解黄河下游枯水流量演进系数
侯红雨;李福生;王煜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06(028)012
【摘要】在建立黄河下游枯水线性日流量演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技术求解线性演进模型流量演进系数,应用Visual Basic和MATLAB两种计算机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黄河下游枯水流量演进系数自优化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枯水流量演进系数自优化模型合理可行,流量演算精度较高.
【总页数】3页(P20-21,23)
【作者】侯红雨;李福生;王煜
【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1
【相关文献】
1.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脉冲流量计仪表系数的非线性修正 [J], 刘波;李理光;刘庆;贾蕊
2.系数和常量的摄动对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稳定性的影响 [J], 席冬波;田军辉;郭鹏江
3.用程序解加权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的系数 [J], 陈桂秀
4.枯水流量演进方法及其应用 [J], 苏茂林
5.最小二乘配点法解变系数泊松方程 [J], 王造奇;朱培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区间入流预报的右江河道洪水演进

基于区间入流预报的右江河道洪水演进

基于区间入流预报的右江河道洪水演进
麻荣永;梁晖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8(049)003
【摘要】广西右江如果发生大洪水,将对郁江和南宁市的防洪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右江洪水演进分析对南宁市的防洪具有重要意义.选出百色水文站洪峰流量依次增大的5场洪水,用右江百色-田东河段区间内的小流域作为代表性流域率定新安江模型参数,对区间入流洪水进行了预报.根据预报结果采用经参数试错法率定后的马斯京根模型对5场洪水进行了演进,计算了田东水文站断面的流量.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流量相对误差较小,相关性系数较大,说明试错法对于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求解精度较高.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麻荣永;梁晖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
【相关文献】
1.数学模型在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演进预报中的应用 [J], 赵连军;江恩惠;董其华;吴香菊;高文永
2.水资源调度中蓄水工程下游区间入流预报效益计算模型 [J], 龙子泉;张小辉;林旭钿;陈芷菁
3.天然河道洪水演进数值预报系统的研制 [J], 齐鄂荣;许承宣
4.河道洪水演进的分类多模型组合预报方法 [J], 张弛;周惠成;王本德;蒋云钟
5.感潮河道区间入流反分析 [J], 李光炽;钱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j +1 = −
α I j + D2 j α H j + C2 j
(11)
[5] 张挺.长河道洪水演进计算.四川大学.2001.5
Yellow River Wu dragon sector river course flood evolution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Tian Jinghuan Li Fangfang
பைடு நூலகம்
n +1 = f n ++ f 并令 f
中 国 水 运
G j +1 = E2 j − α J j − A2 j G j
第 07 卷
α H j + C2 j
(12)
四、应用实例 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中游吴堡至龙门河段洪水演进过 程,暂不考虑区间支流汇入,主要以吴堡来水为主。吴堡至 龙门河段,河长 275km,平均河道比降 0.928‰。本河段 河道穿行峡谷之间,河谷宽度在 300~500m 之间。上游边 界条件采用吴堡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过程,下游边界条件采用 龙门水文站的实测水位过程。 利用 1992 年 7 月-8 月的吴堡水文站实测洪水过程对本 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龙门站洪水模拟过程线 如图 1 所示,可见计算结果与实测流量吻合较好。
对方程组(1)进行离散,在线性化的过程中,略去增量 的乘积项,线性化后可以写成
A1 j +Q j + B1 j +Z j + C1 j +Q j +1 + D1 j +Z j +1 = E1 j
A2 j +Q j + B2 j + Z j + C2 j +Q j +1 + D2 j + Z j +1 = E2 j
将(4) (5)代入(3)有
+Q j +1 = − +Z j +1 +
(10)
[2] 汪德爟.计算水力学理论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 1989 (9) [3] 于布.水力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1) [4] 穆锦斌.一维非恒定流若干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04(4)
比较式(10)和(4) ,设 α = A2 j Fj + B2 j ,则
将式(4)代入式(2)有 ( A1 j F j + B1 j )+Z j = −C1 j +Q j +1 − D1 j +Z j +1 + ( E1 j − A1 j G j ) (6) 比较(5)和(6)可得
Hj =
Ij = −
−C1 j A1 j Fj + B1 j
D1 j A1 j F j + B1 j
(7) (8) (9)
Jj =
E1 j − A1 j G j A1 j Fj + B1 j
A2 j F j I j + B2 j I j + D2 j A2 j F j H j + B2 j H j + C2 j E2 j − A2 j F j J j − B2 j J j − A2 j G j A2 j F j H j + B2 j H j + C2 j
132 2.隐式差分格式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1)隐式差分格式的建立 本文采用 Preissmann 的四点空间中心差分格式 θ 1−θ n 1 n +1 f ( x, t ) = ( f jn++ )+ ( f j +1 + f jn ) 1 + fj 2 2 f n +1 − f jn +1 f n − f jn ∂f = θ j +1 + (1 − θ ) j +1 ∂x +x +x n +1 n n +1 n − + − f f f f ∂f j +1 j +1 j j = 2+t ∂t
组进行离散,应用追赶法求解明渠非恒定流的圣维南方程组。将该模型应用于吴堡至龙门河段洪水演进过程,演算 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洪水演进 一维数学模型 Preissmann 格式 文献标识码:A 追赶法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11-0131-02 法进行长江中下游洞庭湖系统的水流模拟;王船海等将河流 水流概化为调蓄单元的零维模型、河道水流的一维模型、行 洪区水流的二维模型,采用直角坐标系下非均匀矩形网格的 控制体积法进行流域洪水模拟;周孝德等建立了包含对流项 及泥沙运动方程的隐式差分二维动床洪水模型。李大鸣对 Galerkin 有限元质量集中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质量加权集 中法,用于河道二维洪水演进;2000 年,童汉毅等用贴体 坐标变换与破开算子法,在计算平面的交错网格上对控制方 程进行隐格式离散, 进行了洪潮遭遇情况下的水动力学计算;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己经成功地应用于洪水预报。 本文在数学模型求解过程中所采用的隐式差分格式稳定 性不受时间步长的限制稳定性能好,对急缓变问题均适用, 由于格式仅涉及到四个网格结点,外边界和内边界的处理都 比较方便;采用追赶法求解一般经二到三次追赶叠代就能得 到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数学模型的建立 1.一维数学模型 建立圣维南方程组的基本假定是:①流速沿整个过水断 面均匀分布,可用其平均值代替。不考虑水流垂直方向的交 换和垂直加速度,从而可假设水压力呈静水压力分布;②河床 比降小,其倾角的正切与正弦值近似相等;③水流为渐变流 动,水面曲线近似水平。 描述河道一维非恒定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为圣维南方程 组,表征水流要素与流程坐标 x 和 t 的函数关系。取水位 Z 和流量 Q 为水力要素,不考虑区间汇流的情况下,可简化为 如下形式的水流连续方程和水流动量方程:
∂Q ∂Z +B =0 ∂x ∂t QQ ∂Q ∂ Q 2 ∂Z + ( ) + gA + gA 2 = 0 ∂t ∂x A ∂x K
中图分类号:TU131.6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愈来愈重 要,准确预报河段洪水传播过程,掌握河段洪水演进规律, 研究洪水波在天然河道中的运动特征及其对下游的影响,加 大对河道非恒定流洪水演算的研究,加强洪水管理,实现人 与水和谐共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黄河龙门水文站位于晋陕峡谷尾端, 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黄河中游洪峰编号站、三门峡水库的入库站之一,始建于 1934 年,集水面积 497552km2。由于晋陕区间是黄河上 大洪水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有效管理黄河洪水,为防洪安全 提供重要保障,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黄河不断流,维 持河道和河口的生态功能,及时实施小北干流放淤工程对处 理黄河粗泥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站洪水预报工 作对三门峡水库的调度运用和小北干流放淤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选取吴堡至龙门段进行流量演算,为其他测站提供计 算依据。 二、河道洪水演进的研究与发展 为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无数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1871 年, 法国人 Saint-Venant 建立明渠非恒定流偏微 分方程组,为洪水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50 年,林秉南 提出等时段法,对特征线网进行控制;谭维炎、庚维德、苪 孝芳、王新声等用特征线法和显、隐式差分法对洪水波进行 数值模拟;1986 年,张家驹仿照计算空气动力学方程间断 解的差分格式,构造了多个计算水力学非恒定流方程的差分 格式;刘树坤等用显格式模拟了永定河泛洪区的洪水;1989 年建立了考虑对流项的迎风差分显格式,为增加稳定性,各 网点上参加差分计算值用与其有关网格值的时空加权平均值 代替;1991 年进行了小清河分洪区洪水模拟;胡四一等提 出一种有限体积高性能格式,在无结构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 中引入逆风概念,从而进行跨单元界面法向数值通量的逆风 分解,进行二维浅水流动的数值模拟。谭维炎等用有限体积
(1)
式中:Q —流量;Z —水位; A— 过水断面面积;B — 河道水面宽度; x— 沿河长的距离; g—重力加速度; K —流量模数。
收稿日期:2007-7-11 作者简介:田景环 女(196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教授 (450011) 作者简介:李芳芳 女(198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在读研究生 (450011) 研究方向:水利水电;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2)方程的求解
(2) (3)
采用追赶法对线性方程进行求解,设有如下的两个线性 关系式,
+Q j = Fj +Z j + G j
+Z j = H j +Q j +1 + I j +Z j +1 + J j
(4) (5)
五、结语 (1) 本文根据洪水在河道中演进的特点, 建立了一维圣 维南方程组,该方程组属拟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求得 其解析解是很困难的,因此,本文基于 Preissmann 四点空 间中心差分格式对该方程组进行离散化为线性方程组,并采 用追赶法对线性方程进行求解, 利用循环计算式 (7) (8) (9) (11) (12) ,在追的过程中可求得系数 Hj,Ij,Fj,Gj,而后在 赶的过程中求出流量 Qjn+1。 (2) 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中游吴堡至龙门河段洪水演进 研究,选取 1992 年 7 月-8 月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了 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 好。 参考文献 [1] 杨国录.河流数学模型.1993(3)
第 07 卷 2007 年
第 11 期 11 月
中 国 水 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7 November
No.11 2007
黄河吴龙区间河道洪水演进的数值分析与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