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7沉降观测方案(完稿)
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方案
1.本工程共设置观测点14处如图一;
2.观测点用Φ20圆钢制成,埋设于柱中如图二,高度在+15
㎝处;
3.在北大门对面房子上及南加油站边的房子上各设置一个
BM点,标高为±0.00;
4.使用仪器为高精度水准仪;
5.一层柱模拆除后把沉降点埋设并进行第一次沉降,主体阶
段每浇一层梁板观测一次,并记录好数据;装饰阶段一个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第一年三个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第二年6个月观测一次。
6.沉降观测点观测建立专人负责人,南区由吴金洪负责观
测,卢培中记录。
北区由徐孝阳观测,郭昔明记录。
由资料室整理;
7.观测时尽量减少移位,且测点与被测点的距离基本一致。
江西一建财富广场项目部
2007年6月22日。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沉降情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续修缮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沉降观测目的本沉降观测方案的目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测土壤沉降,掌握沉降的趋势和速率,为工程后续的设计、修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
三、沉降观测范围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周围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水系等。
具体观测点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降观测内容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建筑结构等因素,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2. 观测设备的布置:在每一个观测点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安装沉降仪,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内容的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沉降量、温度、湿度等。
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提供后续工作的参考。
五、沉降观测设备和工具1. 沉降仪:用于测量土壤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沉降仪测得的相关数据。
3. 温湿度计:用于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 其他相关工具:如电池、电缆、夹具等。
六、观测频率和时间1. 观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观测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但要保证每次观测的时间相同。
七、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1. 数据处理:从沉降仪和数据记录器中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
2. 报告撰写:根据观测数据撰写沉降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以上即为沉降观测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方案(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密级:编号:华润置地(秦皇岛)橡树湾1.1期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日期:总包单位: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编写单位:秦皇岛中冶地五一五勘测有限公司一、观测区概况本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西大街南侧,横断山路以西,南岭路以东。
在建橡树湾1.1期工程为5栋高层住宅(1#--4#楼房地面上均为30层、5#楼为地上27层),进行5栋楼房主体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1.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2.JGJ/T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GB/T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观测的高程系本次沉降观测的高程系采用独立系统。
四、使用的仪器、设备1.日本拓普康电子水准仪(DL-111C);2.铟钢水准尺一对;3.联想笔记本电脑一台,惠普2100型打印机一台;4.金杯面包车一辆。
五、沉降观测的原理沉降观测就是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通过观测镶嵌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求得其高程值,然后比较两次观测所得到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即可从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六、沉降观测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本次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位置的选取应布设在本项目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宜少于30~50m,且数量不应少于3点,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和现场条件情况,初步确定在离场区50m以外的路基基础上设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其中基1为沉降观测起算点、基2、基3为检核点),作为本次沉降观测的起算点,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采用长12cm、直径为20mm的点芯镶嵌在稳固的地基基础上制做而成。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所有沉降观测点均按下图所示制作而成,镶嵌在距离地面0.5米的承重柱上。
沉降观测的沉降观测点应根据楼房的结构施工图具体布设(我方根降观测的经验和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了解,对本项目进行沉降观测点点位的布设(拟布设在地下一层),共布设47个沉降观测点(1#楼布设8个,2#楼布设12个,3#楼布设11个,4#楼布设8个,5#楼布设8个),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的反映地基及建筑变形特征,点位宜布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没10~20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沉降观测概述 (2)四、沉降观测设计 (2)4.1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 (2)4.2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 (3)五、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六、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5)七、沉降观测的方法 (6)7.1沉降观测的工作要求 (6)7.2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6)7.3沉降观测的线路 (6)7.4沉降观测的首次测定 (7)八、沉降观测的精度 (7)九、沉降观测的资料 (7)十、沉降观测的问题及处理 (7)10.1 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7)10.2 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8)10.3 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8)10.4 曲线中断现象 (8)10.5 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8)一、编制依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规范》CH/T 6001-201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 44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工程概况项目由两个地块(L1和L2)组成,其中L1地块约合12亩,L2地块约合13亩。
本工程项目用地为商业、住宅用地,净用地面积166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9991.69平方米。
其中地上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为60789.4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9243.10平方米。
a.地上部分:L1地块1、2#楼1、2层为商业裙房、3-19层为住宅;L2地块为商业综合楼,商业为6层,酒店为3层。
地下室车库:本工程地下室按两层设计,地下室范围为位于1、2#楼和商业综合楼的下部及其扩展部分。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29243.10平方米;室内外高差为0.1米,覆土深度为0.6-1.1米,汽车库设有四个坡道出入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07沉降观测方案(完稿)共11页文档
大连时代广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号:DL/ZS-编制:审核:审批:发放号: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2019年12月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R03—09)单位名称:编号:注:需要时审核/审批意见可附页。
目录1.工程概况 (1)2.沉降观测设计 (1)2.1 沉降观测仪器选择 (1)2.2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 (1)2.3 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 (1)2.4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2)2.5 观测点做法 (3)2.6 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3)3.沉降观测措施 (4)3.1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4)3.2 施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5)3.3 绘制沉降曲线注意事项 (7)4.沉降观测的成果资料 (7)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时代广场工程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繁华地带,基坑深度15~17米。
基坑东、西、南侧均为高层住宅,距离基坑均超过30m且基础埋深较大,按照规范要求不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但由于北侧天津街一侧为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距离基坑为21m,地下室降水有可能对建筑沉降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2.沉降观测设计2.1 沉降观测仪器选择精度高: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沉降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05,和精密的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为苏光精密水准仪S1。
2.2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被观测建筑物外墙上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根据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沉降观测点,与离建筑物较远处便于观测且坚固稳定的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由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相对独立的测量行为,此路线可以假定原始水准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
当土方开挖前,就按设计的位置埋好观测点。
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并和假定的两个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每次测量均做往返测量。
2.3 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要达到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有一些固定(相对的固定)的点子作为基准,根据它们来进行测量,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土地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提供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依据。
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针对某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
一般来说,应选择位于建筑物四个角落以及底板中心位置的观测点。
三、观测参数和仪器设备:1. 观测参数:(1) 水平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2) 垂直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
2. 仪器设备:(1) 水平位移测量仪:使用全站仪或全自动水平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2) 垂直位移测量仪:使用自动水准仪或测斜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
四、观测方案:1. 观测频率:(1) 短期观测:每周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3个月,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快速变化情况;(2) 长期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2年,以监测基础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观测方法:(1) 水平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水平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2) 垂直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垂直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位移。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观测点各个时期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
五、责任划分:1. 工程师:负责观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指导;2. 观测人员:负责实际的观测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数据的采集;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沉降曲线。
六、安全措施: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合理安排观测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七、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基础沉降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加固基础,避免因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沉降观测方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工程概况7#楼建筑面积21585.54㎡(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798.75㎡。
8#楼建筑面积10792.77㎡(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399.360㎡。
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室层高为3.2m,夹层层高为2.58m,地上一-二十七层层高分为2.9m。
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4.350m,室内外高差0.4m。
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2.1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2.2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特点,7#楼8个,8#楼6个,共预计布置1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变形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20xx)《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4.1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到地下结构的建设工程更是不容忽视。
而地下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现象,它直接影响了地下设施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沉降观测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单位提供参考。
二、目的1. 确定地基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工作,获取地基沉降的详细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监测工程安全性:通过观测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依据: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工程的验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方法1. 测点设置:在工程建设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布置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观测测点。
一般情况下,测点应布置在工程的主体结构下方、周围及其影响区域内,并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测量周期:观测测点的沉降情况需要定期测量,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应该为月度,特殊情况下考虑缩短观测周期。
3. 数据处理:获取观测数据后,应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步骤1. 初步调研: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初步调研,以确定合理的测点设置方案。
2. 测点设置: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确定工程区域内合理的观测测点,并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和布置方式。
3. 仪器设备准备:根据测点设置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测点设置方案和测量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观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结果报告与应用:将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转化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工程单位,以供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维护使用。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或地震等原因而发生的沉降和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为了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监测和记录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定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2.及时掌握工程结构沉降的趋势和速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3.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1.工程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通过对选定的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记录并分析沉降变化情况。
2.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监测点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结构沉降的影响。
四、观测计划1.设定监测点: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监测点的选择应涵盖工程结构的主要部位和对沉降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可采用下沉测量仪、GPS等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点的特点,确定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较高,随着工程稳定,逐渐减少观测频率。
4.数据记录与处理:观测数据的记录应详细、准确。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报告撰写:观测完成后,根据观测结果撰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观测结果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五、观测仪器设备1.下沉测量仪:可通过激光测距等方式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GPS:用于确定监测点的坐标,提供空间参考。
3.数据记录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记录仪等,用于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
六、观测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观测过程中,应注意现场安全,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3.如有需要,应设置警示标识,确保周围人员了解并遵守观测区域的限制。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doc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第1条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XXXX一年至少观测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此后每年一次,直到最大沉降不超过每六个月3毫米,观测可以停止。
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较快时,应每天或连续观察几天。
5 .2。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和沉降稳定标准应由沉降-时间关系曲线确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XXXX每年校准一次,校准状态标志粘贴在仪器上,有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检。
3、仪器必须放在专业仪器柜中。
仪器柜必须干燥、无灰尘。
4、仪器使用后,必须擦拭并填写使用表格。
5、在运输过程中,仪器必须用手携带、等等。
禁止将其放置在振动的车辆上。
6、当仪器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平尺不得躺下,三角架水平尺不得用作工具。
十、测量管理系统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
2、上岗前必须学习和掌握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3、在现场放线前,必须熟悉图纸,在图纸技术交底中计算相关尺寸、审核,并在进场前制定具体计划。
4、所有测量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检查控制点的保存情况。
任何损坏应及时报告。
5、测量员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定期与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6、爱护仪器,经常擦拭,检查时保持仪器清洁、灵敏,并定期维护,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7、应及时收集相关运行数据。
8、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员的素质。
9、必须全心全意为建设单位服务,测量点或线必须向建设单位解释清楚。
第二十二条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 、工程概况2 、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本方案所依据的相关技术标准2、建立水准基点3、建立沉降观测点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5、其他技术要求3 、技术方案的实施1、水准基点高程测量和公差2、沉降观测点观测测量和公差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结果分析4 、提交结果五个、仪器、人员组织、三个系统和服务承诺1、输入仪器设备和人员组织2、3系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3、服务承诺 1 、项目概述XXxxx公司开发的“XXXXx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天府大道,由三栋新建筑组成,其中1栋综合楼地上21F,2栋办公楼地上25F,3栋综合楼地上15F,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沉降观测方案
1.1.沉降观测方案钢柱施工完毕后,根据(JGJ/T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及设计文件确定的位置和数量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
根据设计要求,待钢梁安装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
竣工后的观测,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时记录气象资料。
1.1.1.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1.1.2.沉降基准点布设1.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布置,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⑴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6个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6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⑵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abc123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6.2-1 沉降观测abc123要求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⑴布点原则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②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③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④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⑤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⑥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⑵埋设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见下图。
图6.2-1 沉降观测点1.1.3.观测abc123要求1.观测仪器选用水准仪及与其配套标尺。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建筑物等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运营稳定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沉降观测的意义和应用。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观测目的和范围在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范围。
观测目的可能包括评估工程运营安全性、监测土壤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即哪些区域或结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2. 确定观测方法和仪器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点法、水准高程法和全站仪法。
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或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观测计划和安排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安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率、观测点的选取和布设方案等内容。
观测安排应考虑实际工程进展和运营情况,确保观测过程不会对工程造成干扰。
4. 实施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安排,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 测点法测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测量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来监测沉降变化。
测点法可根据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分为固定观测点法和移动观测点法。
2. 水准高程法水准高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地或建筑物上参考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沉降变化的方法。
(完整版)沉降观测方案.
江西进贤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沉降观测监测专项方案批准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一、参见单位 (3)二、工程简介 (3)三、工程地质条件 (5)四、水文地质条件 (6)五、施工条件及影响因素 (7)第三章施工部署 (8)一、组织机构 (8)二、人员安排 (8)三、器具准备 (9)第四章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0)一、监测项目 (10)二、沉降观测的原理 (10)三、沉降观测基准点 (10)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1)五、沉降观测 (12)六、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及计算 (14)第五章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16)第六章成果资料的提交 (18)第七章测量管理制度 (19)一、测量管理制度 (19)二、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9)第一章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二、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7-2006三、其它依据1、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2、依据本工程地勘报告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本工程现场勘查记录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参见单位1、项目名称:进贤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新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工程(BOT)项目一期工程2、工程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3、建设单位:进贤县博华水务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6、监理单位:江西省恒信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6、勘察单位:江西省物化探地质工程勘察院7、质量要求:满足合同签订要求8、计划工期:计划开始时间2017年6月10日,计划完成时间2018年6月10日;总工期366天。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沉降观测方案(完稿)大连时代广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号:DL/ZS-编制:审核:审批:发放号: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2004年12月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R03—09)单位名称:编号:注:需要时审核/审批意见可附页。
目录1.工程概况 (1)2.沉降观测设计 (1)2.1 沉降观测仪器选择 (1)2.2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 (1)2.3 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 (1)2.4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3)2.5 观测点做法 (5)2.6 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5)3.沉降观测措施 (7)3.1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7)3.2 施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8)3.3 绘制沉降曲线注意事项 (10)4.沉降观测的成果资料 (11)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时代广场工程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繁华地带,基坑深度15~17米。
基坑东、西、南侧均为高层住宅,距离基坑均超过30m且基础埋深较大,按照规范要求不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但由于北侧天津街一侧为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距离基坑为21m,地下室降水有可能对建筑沉降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2.沉降观测设计2.1 沉降观测仪器选择精度高: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沉降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05,和精密的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为苏光精密水准仪S1。
2.2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被观测建筑物外墙上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根据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沉降观测点,与离建筑物较远处便于观测且坚固稳定的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由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相对独立的测量行为,此路线可以假定原始水准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
当土方开挖前,就按设计的位置埋好观测点。
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并和假定的两个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每次测量均做往返测量。
2.3 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要达到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有一些固定(相对的固定)的点子作为基准,根据它们来进行测量,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
边坡支护及土方开挖进行过程中,其周围地区受力的情况随着离开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离开深基坑愈远,周边建筑物的基础愈深深度愈大,地基受力愈小,亦即受深基坑的影响愈小。
为了达到使基准点稳定的要求,可有两种方法:一是远离工程深基坑,一是深埋。
然而,如果基准点离深基坑远了,测量工作量就加大,测量误差的累积也随之加大,所测量的位移值的可靠程度就小;如果将标志埋设很深,既费人力,又费街津天BM1BM(水准基准点互检用)基坑四周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准基准点布置图2.4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边坡支护及土方开挖进行过程中,其周围地区受力的情况随着离开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离开深基坑愈远,周边建筑物的基础愈深深度愈大,地基受力愈小,亦即受深基坑的影响愈小。
如离基坑较远且基础较深的天津街方向富源商务酒店、丽苑大厦;明泽街方向的富丽华大酒店;人民路方向的辽宁省丝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大连动植物检验检疫局、中粮大厦;世纪街方向的平安保险大厦,这些大厦的沉降较小;而天津街方向的两栋居民楼,由于离基坑较近,同时此两楼的基础又较浅,因此基坑开挖对才此居民楼的沉降影响较大。
如果将本身有深基础的高层建筑同居民楼纳入同一沉降观测体系,将不能很好地反映居民楼的沉降变化,因为可能出现居民楼沉降超标而被高层建筑平差掉的情况。
因此,我们将有深基础的高层建筑群与两栋居民楼分别组成观测对象,分成两个独立的沉降观测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基坑北侧的两栋居民楼作为沉降观测的重点,且靠近基坑一侧即天津街方向为重中之中,沉降观测点分别设在建筑的角部及中部。
四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频率可以低于居民楼的观测频率。
1)天津街方向居民楼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如下:基坑北面居民楼沉降观测点的平面布设图基坑北面居民楼沉降观测点的立面布设图观测时间及频率见下表 注:观测宜在当天的下午13:00进行,如观测到沉降异常,则以后观测加倍。
2)基坑四周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如下:平安保险大厦基坑四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点平面布设图观测时间及频率见下表注:观测宜在当天的下午13:00进行,如观测到沉降异常,则以后观测加倍。
2.5 观测点做法沉降观测点按设计位置,在原建筑±0.000标高以上约500mm处用冲击钻钻洞,将Φ12长160mm的钢筋顶部处理圆滑后插入凿开洞中,使其与柱面成60°的倾角,再用1:2水泥砂浆填实。
如下图:2.6 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标高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的水准线路(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闭和线路,如下两图所示: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
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爱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由于观测时水准路线往往不长,并且其闭和差一般不会超过1-2mm ,因此闭和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
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和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的分配。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和差:1.4√n街津天基坑北面居民楼沉降观测闭合水准路线布设图基坑四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闭合水准路线布设图3.沉降观测措施3.1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的要求由于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因此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3、观测点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为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应做到“五定”: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本工程至少要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是观测中直接使用的依据点,要选在距观测点较近但比较稳定的地方。
5、施测要求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
(或△h=∑a-∑b≤1.0√L—,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3.2 施测程序及注意事项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 以及本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1)主楼周围布置三个水准点;且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应自地下室基础施工完毕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注:施工至±0.000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使用精密水准仪光学测微法后、前、前、后进行观测,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有多个前视观测点时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测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一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 -1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累计沉降量:△C=∑△ c(n),n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4) 利用沉降曲线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3.3 绘制沉降曲线注意事项1、必须提高首次观测精度,否则会出现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的现象,从而使得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