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论文

内容提要:国际金融史上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际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同样存在,深入剖析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根源、探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资金来源已从国家供给制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是中国金融机制改革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包袱,不良资产数量较多、比例较高是多年来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问题,同时也会削弱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力,还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90 年代中期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急剧上升。据统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20%到30%之间,其中80%都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5 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的比例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来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成效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信贷资产发生劣变,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仍然较高,数额仍然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不良资产的多少于银行风险成正比,与资本充足率成反比,因此清收转化不良资产仍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95 年《全国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降低国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开始,各商业银行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法律途径及自身体制改革等加大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尤其是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近13000 多亿元的不良资

产,改善了财务状况,降低了不良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2001 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首次

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净下降。2003 年底,中国政府加速了对银行业的改造,对中国银行和中

国建设银行注入总额450 亿美元的资本之后,2004 年又从这两家银行中剥离2700 亿元的不良资产。另外,交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也剥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2004 年末,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 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 个百分点。2005 年9 月,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1 位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当年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8.6%。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保持了自2002 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双降”的良好势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6 年 1 季度,按照“五级分类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24.7 亿元,比年初减少137.6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比年初下降0.6 个百分点,而分机构类型看,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也明显好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体制原因,复杂性和解决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货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

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

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

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是中国金融机制改革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包袱,不良资产数量较多、比例较高是多年来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问题,同时也会削弱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力,还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90 年代中期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急剧上升。据统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20%到30%之间,其中80%都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5 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的比例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来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成效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信贷资产发生劣变,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仍然较高,数额仍然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不良资产的多少于银行风险成正比,与资本充足率成反比,因此清收转化不良资产仍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95 年《全国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降低国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开始,各商业银行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法律途径及自身体制改革等加大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尤其是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近13000 多亿元的不良资产,改善了财务状况,降低了不良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2001 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净下降。2003 年底,中国政府加速了对银行业的改造,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总额450 亿美元的资本之后,2004 年又从这两家银行中剥离2700 亿元的不良资产。另外,交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也剥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2004 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 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 个百分点。2005 年9 月,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1 位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当年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8.6%。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保持了自2002 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双降”的良好势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6 年 1 季度,按照“五级分类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24.7 亿元,比年初减少137.6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比年初下降0.6 个百分点,而分机构类型看,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也明显好转。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石。不良贷款一般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可以分为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三大类。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占企业融资总额中的90%左右,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出的银行信贷占75%左右,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严重偏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银行信贷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查阅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对不良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