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科学考点梳理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2019备战中考:常考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019备战中考:常考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019备战中考:常考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备战:常考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例:如图为小付、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选用的琴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 .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______ .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_____ ,理由是______ .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______ 进行哪项研究:______ .【解析】(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选择a和d.(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4)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答案】a、d;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不能;材料不同,长度也不同;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二.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例:小宇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大小三个因素有关。

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通过______ 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小宇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______ 选填: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______ 相同.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______ 有关.【解析】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只有表面积不同,所以是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通过A、C的对比可知,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根据小宇的实验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由图2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由生活经验可知,同等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因此可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答案】表面积;A、C;不正确;表面积;液体的种类练习:回顾探究实验,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在两块铁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将其中的一滴摊开,则其表面积增大,蒸发变快,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变干了.这一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答案】摊开;表面积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学习内容,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知识点科学归纳整理

中考知识点科学归纳整理

中考知识点科学归纳整理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学科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一、物理部分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等。

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传递方式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的基本组成等。

4.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频率和波长等。

二、化学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等。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等。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平衡等。

4. 溶液:溶液的组成、浓度、溶解度等。

5.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浓度等。

三、生物部分1. 细胞结构:细胞的组成、细胞器的功能等。

2. 遗传与进化: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物种的进化等。

3.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4. 人体生理:人体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等。

四、地球科学部分1. 地质学:岩石的类型、地壳的运动等。

2. 气象学:天气现象、气候类型等。

3. 海洋学:海洋的组成、海洋生物等。

五、实验技能1. 实验操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执行等。

2. 数据分析:数据的收集、处理、图表的绘制等。

3.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

结束语中考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住,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基石,预祝所有中考学子考试顺利,未来可期。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1、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铁丝燃烧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将所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4)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上升,说明铁锈蚀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7)该装置还可能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答案】解:探究一:(1)为防止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探究二:(4)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NaCl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故答案为:(7)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答案:探究一:(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探究二:(4)加快;(5)放热;(7)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2、张敏发现家中炒过咸菜后未及时清洗的铁锅,比洗净未擦干的铁锅更易生锈.难道是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加快了吗?小敏针对问题展开了探究.(1)铁生锈的本质是铁与反应的结果.【提出猜想】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会加快吗?(2)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去铁质器械表面的铁锈,请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探究】铁生锈的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3)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A瓶铁钉表面先出现红色物质.【实验结论】(4)铁生锈的速率还与有关.【进一步猜想】(5)你认为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填一种即可).【拓展与延伸】在查阅资料后,小敏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及有酸存在条件下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下:(6)分析以上实验,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的生锈,请结合以上实验和你学过的知识大胆分析其原因,你的分析是.(7)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以上实验中得到的信息有(答一点即可):.【答案】2332(4)氧气浓度;(5)温度(合理均可);(6)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除去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比潮湿的空气生锈少,而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实验1、2均具备,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生锈;(7)酸能更快促进铁生锈(合理均可).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某同学在家中发现,炒完菜的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科学探究专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科学探究专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科学探究专题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012扬州)1.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 .“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B .“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C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案:C(2012岳阳)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

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进行实验D .分析与论证 答案:A(2012大连)3.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A .温度与时间成反比B .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C .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 .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答案:D二、填空题三、解答题(宿迁2012)4.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

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a .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 .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 .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1.木块放在桌面上2.木块放在桌面上⑴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__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⑵比较实验___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________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__N;⑶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⑷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________。

初中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世界的研究和理解的学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准备好初中科学考试,我们需要了解并熟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初中科学考试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1. 物质与能量1.1 基本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1.2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1.3 反应与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反应的概念。

1.4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热能、动能和电能。

2. 生物学2.1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2 遗传与进化: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2.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形式的存在,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2.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依赖的生物系统。

3. 物理学3.1 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平衡。

3.2 热学:研究热能的传递和转化,包括热量、温度和热力学定律。

3.3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3.4 电学:研究电和电荷的行为,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

4. 化学4.1 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4.2 元素和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4.3 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

4.4 酸碱中和:酸和碱的化学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5. 地球科学5.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地球结构的组成和特性。

5.2 地质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岩石循环等地球上的重要地质过程。

5.3 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特征,以及大气层的组成和影响。

5.4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酸雨和水污染等地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运动1.1 运动的基本概念-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 运动的三要素:位移、速度、加速度。

1.2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恒定的,速度不变。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等,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

1.3 抛体运动- 定义: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水平方向速度是恒定的,竖直方向速度不断变化。

2. 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物体受到外力时,必然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于外力的物体上。

2.3 万有引力- 定义: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个万有引力。

- 万有引力的公式:F=GMm/R^23. 电学3.1 电荷和静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发生电场相互作用。

- 电场力的定义: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导体中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

-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灯等。

3.3 电磁感应- 定义:导体在磁场中移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 感应电动势的公式:ε=-ΔΦ/Δt4. 光学4.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一定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 反射和折射:光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4.2 光的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像是实的、倒立的,物距等于焦距,像是无穷远处。

- 摄影机成像规律:物像距的乘积等于焦距的平方。

4.3 光的色散- 定义:光在经过不同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折射后产生色散现象。

- 蓝色光折射角比红色光大。

二、化学1. 物质的基本性质1.1 物质的三态- 固体:分子间间距较小,分子振动受约束。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1、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答案】解:(1)活泼金属锌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2)盐酸先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待氧化铝除去后,铝与稀盐酸接触而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3)【提出合理假设】铝的小颗粒呈黑色与反应中出现的“灰黑色沉淀”颜色相近,可猜测灰黑色可能为未完全反应的铝或是铝与未完全溶解的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铝(或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得出结论】实验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灰黑色沉淀不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即猜想c 不能成立;实验②加入适量的水和③加入适量的乙醇都可观察到有固体物质被溶解,说明固体中还含有易溶于水和乙醇的氯化铝,因此,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可判断沉淀为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不成立;铝和氯化铝;(4)对于金属纯度的影响、所用盐酸浓度的影响等,小明的方案中都没进行必要的控制且操作中也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不能据此实验判断两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故答案为:不能;设计方法角度: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实验。

中考科学细节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细节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细节知识点总结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科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需要了解许许多多的细节知识点。

这些细节知识点既有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和实验,也有一些实用的科学常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中考科学的细节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1. 物理1.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分别是惯性定律、力的作用反作用定律和行动与反作用定律。

1.2 热传导:热的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传递的过程,有热传导的材料就是导热材料,而热不传导的材料就是隔热材料。

1.3 能量转换:能量是宇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存在于各种形式的能量之中,如机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等,可以相互转换。

1.4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里运动时产生电动势,在孤立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也是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2. 化学2.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将元素按照其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是化学家们研究元素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基础。

2.2 化学反应:一般来说,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不同类型。

2.3 溶解度: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同时也是溶质在单位溶剂中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2.4 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化学键又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种类。

3. 生物3.1 细胞理论:细胞学说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所有生命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的基本载体。

3.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他提出了遗传定律,即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和两性互作定律。

3.3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它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中考科学类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类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类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运动。

2.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状态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4.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二、能量与能源1.能量的概念能量是使物体产生工作、产生热量或产生辐射的物质所具有的属性。

2.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等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3.能源能源是能够进行能量转化的物质的总称,包括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4.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社会管理手段来节约能源。

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组成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细胞核的有无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与营养有关,营养是维持生物生长和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获取和利用。

3.生物的传播生物的传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来完成,有性生殖是指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是指细胞的分裂产生新个体。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地球家园。

四、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根据生物的不同特征和形态进行分类。

2.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时间内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需要通过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考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的媒质是空气、固体或液体。

它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媒质的性质,如空气、液体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而在固体中的声速要比空气中的声速快得多。

声音传播的实验现象有共鸣共振和多普勒效应等。

2. 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出的,传播的媒质是空气、水、玻璃等。

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00000千米/秒。

光的传播路径受到介质的折射和反射,也受到物体的吸收、透射等影响。

3. 电路的基本知识电路是由导体、电源和电器组成的,导体是电流的载体,电源是电路的能源,电器是电路中能转换电能的设备。

电路的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串联、并联等,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4. 运动的物理知识运动的物理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我们需要运用微积分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5. 力的作用和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力,我们可以利用分解力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元素的学习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成分,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有近百种。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整齐表格,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

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对于化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 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等;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组合而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

此外,化合物还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原子或离子的组合和分解关系,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反应的本质。

2019-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 生物部分 浙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 生物部分 浙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生物部分浙教版知识梳理1.显微镜(1)结构(2)使用取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2.细胞的结构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4.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就保护了人类自身。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第二册第3章1.种子的萌发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子房壁果皮子房珠被种皮果实3.克隆技术克隆是指由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得到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的过程,绵羊多莉即是用克隆技术培育而成。

克隆技术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存在包括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册第三章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2.神奇的激素 异常 常见疾病 幼年侏儒症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人体能通过反馈的方式调控血糖的含量。

血糖含量偏高(偏低)胰岛素分泌增加(减少)3.神经调节大脑: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脑 小脑:负责动作的协调性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神经系统 脊髓:具有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反射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四册第二章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产热散热神经系统等调节骨骼肌(运动时)内脏(平静时)直接散热蒸发散热2.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碘液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第四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1.植物吸水原理2.植物蒸腾作用3.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运输:导管条件:细胞液浓度>环境(土壤)溶液浓度 吸水:部位:根——根毛区——根毛细胞4.植物新陈代谢原理的应用第五册第四章1.动物的食物和摄食(主要器官)(主要区域) (主要细胞)2.酶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①血液②心脏 ③血管 人体心脏被心肌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房室瓣分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 4 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 分。

实验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如图2.则,在图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 AB 段、CD 段、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2、3、【答案】解:红磷被点燃,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故填:产生白烟。

【实验验证】(1)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单质。

(2)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2H3PO4。

故填:P2O5+3H2O2H3PO4。

(3)根据题意可知,氧气没有完全反应,猜想①正确。

故填:①。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其理由是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故填:不可行;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拓展延伸】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AB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氧气几乎不消耗;CD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红磷熄灭,温度下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下降,氧气上浮;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考纲大全-中高考前沿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考纲大全-中高考前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9-2020年备考
科学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书面闭
卷考试。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三个部分,并将“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考查融入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知识的考查之中。

试卷结构如下:
试卷结构内容比例
内容分布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和宇宙
约25%
约70%
约5%
要求分布
了解(a)
理解(b)约40% 约35%
应用(c)约25%
题型分布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解答题
约30%
约20%
约22%
约28%
难度分布容易题
稍难题
较难题
约70%
约20%
约10%
三、考试目标(一)科学探究。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1、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也可吸附有异味的物质,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1)请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①;②。

(2)某兴趣小组各成员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相同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量不同,于是展开了探究。

所用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均为200毫升,吸附剂有粉末状和块状的木炭、活性炭各5克,实验温度为20℃、30℃。

【提出问题】吸附剂吸附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a、可能与温度有关b、可能与吸附剂种类有关 c、可能与吸附剂颗粒大小有关【设计并实验】请填写实验设计表中空白处,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3)请提出一种与上述不同的合理猜想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答案】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故填: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2)(Ⅰ)①和②中,实验温度相同、吸附剂形状相同,吸附剂种类不同,所以①和②对比探究吸附剂种类对吸附效果的影响;(Ⅱ)①和③应该在吸附剂种类相同,温度相同,吸附剂颗粒大小不同的条件下探究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以③中的温度也应为20℃;(Ⅲ)②和④探究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以吸附剂的种类与颗粒大小应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如选择30℃;故填:(3)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否与其多少有关呢?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分别在相同体积的两瓶NO 2气体中,各加入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质量的活性炭,比较相同时间内气体褪色的程度;故填:【提出猜想】和吸附剂的多少有关;2、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 3),可预防碘缺乏病。

(1)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 。

2019-2020年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提纲:第三册(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提纲:第三册(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提纲:第三册(浙教版)一、1.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

如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3.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v=s/t 单位: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4.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任何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测量:单位:牛顿,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6)力的表示: 力的图示: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5.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地球3)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检验墙面是否竖直4)公式:G=m ɡ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ɡ=9.8牛/千克 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5)重心:重力的作用点6.摩擦力:1)定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类型:静摩擦:相对静止,但有运动趋势,例:手握笔、走路滑动摩擦:发生滑动时产生,例:紧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滚动摩擦:发生滚动时产生,例: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轮滑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线段长度-----力的大小箭 头-----力的方向 线段起点-----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需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4)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增大: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

科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科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科学中考知识点归纳科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和复习科学课程的关键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物理部分: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

2. 能量转换:涉及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等。

3. 电学基础: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4. 电磁学:涉及磁场、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5.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

6. 热学基础:涉及温度、热量、热传递方式等。

化学部分:1. 原子和分子: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间力等。

2. 化学反应:涉及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

3. 化学计量:包括摩尔概念、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等。

4.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分类、周期性规律等。

5. 有机化学基础:涉及碳链结构、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等。

生物部分:1. 细胞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器、细胞分裂、细胞代谢等。

2. 遗传与进化:涉及DNA、基因、遗传规律、自然选择等。

3.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4. 人体生理:涉及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5. 生物技术:包括克隆、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

地球科学部分:1. 地质学基础:包括岩石类型、地壳运动、地质年代等。

2. 气象学:涉及天气系统、气候类型、气象灾害等。

3. 海洋学: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流、海洋资源等。

4. 天文学基础:涉及太阳系、恒星、星系等。

实验技能:1.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包括变量的控制和实验步骤。

2. 数据记录与分析: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提问:如何提出科学问题,进行观察和假设。

2. 实验与收集证据:如何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3. 分析与论证:如何分析数据,构建论证,得出结论。

结束语:科学中考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考试中考知识点归纳

科学考试中考知识点归纳

科学考试中考知识点归纳科学考试中,知识点的归纳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学科内容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归纳:生物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 遗传与进化:基因如何决定生物特征,物种如何随时间演变。

- 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人体生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物理学- 力学:包括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 热学:热能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 电磁学:电场、磁场的性质,以及电磁波的传播。

- 光学:光的性质,包括反射、折射和色散。

化学-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 化学键: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如合成、分解、置换和还原反应。

- 化学平衡:动态平衡的概念和勒夏特列原理。

地球科学- 地质学:地球的结构,岩石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 气象学:天气模式,气候系统,以及大气现象。

- 海洋学: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 环境科学: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天文学- 太阳系:太阳和行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

- 恒星与星系:恒星的生命周期,星系的结构和类型。

- 天体物理学: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

科学方法- 观察与实验:科学观察的原则和实验设计。

-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

- 科学理论:理论的形成、验证和修正。

结束语:科学考试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理解科学概念。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更好地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记住,持续的复习和实践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

2019年初中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实践与探索.doc

2019年初中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实践与探索.doc

初中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科学》教学的要求,体现《科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实验在《科学》学习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走上社会进行实际操作打好基础,我校于2004学年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实施科学实验操作考查。

本文叙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并着重详细地介绍了实验操作考查的目标、实验操作考查的项目、实验操作考查的评估标准、实验操作考查的实施等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科学实验考查一、研究背景《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其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科学》只有书面考试,其直接后果使教师、学生轻视、忽视实际的实验操作,以致有的教师用粉笔来代替仪器来讲解实验,造成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能达不到要求,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科学》课程改革的宗旨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为此自2004年起,宁海县初中升学考试中加试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中考的要求,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校于2004学年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实施科学实验操作考查。

二、实践与探索1、统一实验操作考查的认识初中《科学》进行实验操作考查,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

围绕着“是否在全校各年级进行实验操作考查”这一点,我校科学组全体教师认真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总结在中考实验操作考查中的经验,钻研《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探讨研究方法,统一认识到进行实验操作考查是《科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2、制定实验操作考查的目标为了克服实验操作考查的盲目性,科学组每位教师分工明确,积极探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数量和要求,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修理工作,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划定了实验操作考查的范围和基本要求,并相应确立了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研究目标是:促进学生建立全面发展观,重视并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测量、探索与研究等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提高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和提高应用科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科学考点梳理科学
探究
经典题型
一、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④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方法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写出三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二、在一个无色大塑料瓶的侧壁靠底部的位置钻一个小孔,用胶带粘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水。

在瓶的另一侧放一只激光电筒。

调节光束的方向,让光束正好能
射中对侧的小孔(如图所示)。

揭下胶带,让水流到下面的盆里,你会看到光随弯弯的水流照到盆底,在盆底产生一个光斑。

(1)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电筒的光束是沿水流的 (选填“内”或“外”)壁经过多次 (选
填“反射”或“折射”,最后射到盆底; (2)实验中从瓶中流出的水柱相当于激光通信中的 。

由此说明用来进行激光通信的导管 (选填“能”或“不能”)弯曲; (3)猜想:在激光通信中,每一根导管能不能同时传导多束激光束而不致相互干扰?
三、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第1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四、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是否有关”。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所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根据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激光电
课堂反馈
一、下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 知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 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 。

二、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摩擦:
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A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B 带钩的正方体木块、C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D 几条毛巾、E 直尺、F 弹簧测力计、G 几支圆铅笔。

(1)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 ; ②比较第1、3次实验得出结论: 。

(2)因为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大小,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你用上面的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要求写出所用的实验器材及主要过程)
三、衣服、花朵、图画、彩色电视节目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颜色世界中已经很习惯了。

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

(1)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结果在白屏上可以看到一条七彩的光带。

根据图甲中的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
(2)如图乙,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玻璃,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光带;换上蓝玻璃,只在原来出现蓝光的地方出现一条蓝光带。

这表明:透明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如图丙,如果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屏上就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

换用其他颜色的纸贴在光屏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这表明:有色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色光;
(4)某次演出,如果在舞台上的演员穿的是绿裙子,白上衣。

当舞台灯光是红色时,则在红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是 色的,上衣是 色的。

四、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 :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1)小华的上述猜想中,有一个猜想叙述不全面,是 ,完整的叙述应该为 。

(2)为了检验上述猜想B 是否正确,请你帮小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需要的器材及实验操作方法。

红 橙 黃 绿 蓝 靛 紫 绿纸
绿
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