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连接实验及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螺栓组联接实验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实测受翻转力矩作用下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
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实际受力分析的认识。
3.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
2.XL2101B2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其它仪器工具:万用表;螺丝刀;搬手等。
4.电子计算机(含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三.测试记录
1.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格式参考示例:
2.实测螺栓组应力分布图
3.思考题
(1)理论计算和实验所得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被联接件和螺栓的刚度大小对应力分布有何影响?。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掌握螺栓组联接的实验方法
•对螺栓组结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其性能参数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准备螺栓组件和测试设备
2.应用负载施加器,对螺栓组进行不同方向的载荷测试,并记录实
验数据
3.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螺栓组件的结构参数,如螺栓根数、螺纹尺寸、材料强度等
•计算螺栓组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等参数
•结合材料特性,对螺栓组进行受力分析,预测其疲劳寿命、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论
•螺栓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螺栓组件存在一定的疲劳寿命和耐久性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材料选用
•实验结果可以为螺栓组件的应用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抱歉,接下来没有您需要继续的内容,请问还有其他需要我帮助的吗?。
螺栓连接

实验一螺栓连接实验Ⅰ、单个螺栓连接实验一、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中,广泛应用螺栓进行联接,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特性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的受力进行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
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项措施。
二、实验项目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项目:1、(空心)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 刚性垫片+ 无锥塞)2、改变螺栓刚度的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实心螺栓)3 、改变垫片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刚性垫片、弹性垫片)4、改变被连接件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有锥塞、无锥塞)三、实验设备及仪器该实验需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CQYDJ一4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
1、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如图1-1所示。
(1)螺栓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组合垫片和M8小螺杆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紧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小螺杆,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杆,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组合垫片设汁成刚性和弹性两用的结构,用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2)被联接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八角环、锥塞组成,八角环上贴有应变片,测量被连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拨出锥塞即可改变八角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连接件系统的刚度(3)加载部分由蜗杆、蜗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最所加工作载荷的人小,蜗杆一端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改变工作载荷)的目的。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体会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体会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螺栓连接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了解螺栓连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准备了不同直径和不同材料的螺栓样品,采用力学实验仪器进行了拉伸和剪切试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加载速度,记录下直径、材料、加载力以及变形情况等数据。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直径的螺栓在拉伸和剪切试验中,其破坏强度和变形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材料的螺栓在相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也存在差异,部分材料的螺栓连接更加可靠和安全。
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螺栓连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通过对不同直径和不同材料的螺栓进行拉伸和剪切试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工况下螺栓的破坏强度和变形情况。
同时我们还发现,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螺栓的直径和材料有关。
直径较大的螺栓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加载力。
同时,材料的选择也对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材料的螺栓在相同工况下的破坏强度和变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材料的螺栓连接更加可靠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螺栓连接的设计和安装也对其性能起到重要影响。
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安装方法能够提高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螺栓直径和材料,并正确设计和安装螺栓连接。
本次实验使我对螺栓连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螺栓连接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螺栓直径和材料、正确设计和安装螺栓连接,对于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螺栓连接的其他性能和影响因素,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螺栓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日期 2012-12-15指导教师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实验条件:1、试验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螺栓联接实验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①、螺栓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螺栓杆外直径D1=16mm,螺栓杆内直径D2=8mm,变形计算长度L=160mm。
②、八角环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
L=105mm。
③、挺杆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挺杆直径D=14mm,变形计算长度L=88mm。
2、测试仪器的型号及规格①、应变仪型号:CQYDJ-4 ②、电阻应变片:R=120Ω,灵敏系数K=2.2二、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1、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空心螺杆2、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实测值理论值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预紧形变值(μm) 25 92 25 92预紧应变值(με) 196 130 163 -6 156.25预紧力(N) 6088.6 201.3 6183.7 -95.1 4853.8 394.4 4853.8 0预紧刚度(N/mm) 243542.3 66180 194150.4 52758.3预紧标定值(με/N) 0.0321913 0.1287643 0.0263596 0.0630915 0.0403807 0.3296146 0.0337879 0加载形变值(μm) 29 86 29 86加载应变值(με) 222 140 147 52 181.25加载力(N) 6896.2 210.2 6071.7 824.5 5630.4 424.7 4537.2 1093.2加载刚度(N/mm) 243544 66180.4 194152 52758.7加载标定值(με/N) 0.0321916 0.1287908 0.0242107 0.0630685 0.0396064 0.3296444 0.0321784 0.04756673、螺栓联接静、动特性应力分布曲线图 (空心螺杆)三、实验结果分析。
动态螺栓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态螺栓连接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动态螺栓连接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
3. 分析动态螺栓连接在受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变形规律。
4. 评估动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动态螺栓连接是机械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连接件在受载过程中会产生动态应力、应变及变形。
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对动态螺栓连接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
三、实验设备1. 动态螺栓连接实验台:用于施加动态载荷,并实时监测螺栓连接的应力、应变及变形。
2.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螺栓连接的轴向载荷。
3. 电阻应变片:用于测量螺栓连接的应变。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5. 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将螺栓连接实验台安装好,并连接好力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和数据采集系统。
2. 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实验参数,如加载速度、加载频率等。
3. 启动实验台,施加动态载荷,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4. 记录实验过程中螺栓连接的应力、应变及变形数据。
5. 实验结束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明,动态螺栓连接在受载过程中,其应力、应变及变形均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当加载速度较慢时,螺栓连接的应力、应变及变形较小,此时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3. 当加载速度较快时,螺栓连接的应力、应变及变形较大,此时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较低,甚至可能发生断裂。
4.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动态螺栓连接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变形曲线,从而评估其力学性能。
六、结论1. 动态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受加载速度的影响较大,加载速度越快,其应力、应变及变形越大。
2. 动态螺栓连接在受载过程中,其可靠性较低,容易发生断裂。
3.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螺栓连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建议1. 进一步研究动态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答案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答案螺栓连接实验报告答案螺栓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并探讨螺栓连接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螺栓连接进行拉伸试验,研究螺栓连接的强度和刚度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2.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拉伸试验机,用于对螺栓连接进行拉伸加载。
实验中使用了标准尺寸的螺栓和螺母,并使用扭力扳手对其进行预紧力的控制。
拉伸试验时,通过加载机械力,逐渐增加螺栓连接的拉伸载荷,记录相应的变形和载荷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螺栓连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螺栓的材料和直径。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螺栓在达到一定载荷后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断裂。
这表明螺栓连接的强度是有限的,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螺栓材料和尺寸。
- 螺栓连接的刚度与预紧力密切相关。
实验中,我们通过扭力扳手对螺栓进行预紧力的控制,发现预紧力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螺栓连接的刚度。
这是因为预紧力可以增加螺栓连接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和松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连接的刚度。
- 螺栓连接的可靠性也与预紧力密切相关。
过低的预紧力可能导致连接松动,而过高的预紧力可能导致连接过紧,甚至引起螺纹损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预紧力。
4. 螺栓连接的应用范围和限制螺栓连接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以下优点:- 安装和拆卸方便,适用于需要频繁拆卸和维修的场合。
- 可以调节连接的紧固力,适用于不同应力和载荷条件下的工程。
- 螺栓连接的强度和刚度可以通过预紧力的调整来控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然而,螺栓连接也存在一些限制:- 螺栓连接需要进行预紧力的控制,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 螺栓连接的强度和刚度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承受极高载荷或要求极高精度的场合。
直螺纹连接工艺试验报告

直螺纹连接工艺试验报告
1.试验材料和设备
试验材料为标准螺纹钢材,试验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拉力计、螺纹连接装置等。
2.试验方法
2.1准备试件:将螺纹钢材切割成不同长度的试件,然后进行清洗,确保试件表面干净。
2.2进行直螺纹连接:使用螺纹连接装置将试件的两端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牢固。
2.3进行拉力试验:将连接好的试件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通过拉力计施加不同的拉力,记录拉力和试件的伸长量。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进行拉力试验时,记录了不同拉力下试件的伸长量和试验所需要的拉力。
3.2绘制拉力与伸长量的曲线图,该曲线图表示了试件在不同拉力下的拉伸性能。
结果显示,随着拉力的增大,试件的伸长量也随之增大,表明直螺纹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3.3通过对曲线图的观察,可以确定直螺纹连接的耐载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保直螺纹连接在一定拉力下具有良好的耐载能力,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的连接需求。
4.结论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直螺纹连接工艺可行,可以实现试件的稳定连接。
4.2直螺纹连接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能够在一定拉力下保持连接的稳定和可靠。
4.3直螺纹连接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的连接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直螺纹连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连接工艺的可行性和性能良好,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的连接需求。
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螺纹连接装置和适当的连接方式,以确保连接的安全和可靠。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及传动实验的相关测试和分析,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 引言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螺栓组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传动系统作为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包括扭矩传递能力、载荷能力和耐久性。
3. 实验装置与方法3.1 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包括螺母、垫圈和螺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进行了测试。
3.2 传动实验装置传动实验装置通过传动轴、齿轮和皮带等组成,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载荷来测试传动系统的性能。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4.1 螺栓组联接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螺栓组联接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的扭矩传递能力和载荷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在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4.2 传动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传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施加不同的载荷,测试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实验结果显示,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工作时间。
5. 结论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螺栓组联接在不同类型和规格下具有良好的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能力;- 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具有良好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是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性能的评估和探讨,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螺栓组联接的实验研究,探讨螺栓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其受力性能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螺栓组联接中,螺栓受拉力,而螺母受压力,通过螺纹的摩擦力来实现联接。
实验中将通过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来分析螺栓组联接的受力性能。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实验材料,选用直径为M8的普通螺栓和相应的螺母;2. 实验设备,拉伸试验机、剪切试验机、螺纹测量仪、万能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
1. 拉伸试验,将螺栓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逐渐增加拉力,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螺栓的拉伸性能;2. 剪切试验,将螺栓安装在剪切试验机上,逐渐增加剪切力,记录剪切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螺栓的剪切性能;3. 螺纹测量,利用螺纹测量仪对螺栓和螺母的螺纹进行测量,分析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4. 其他,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螺栓组联接进行综合性能测试,包括抗扭矩、抗压力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螺栓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能力,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2. 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螺栓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抗剪性能,未出现明显的断裂现象;3. 螺纹测量结果表明,螺栓和螺母的螺纹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良好;4. 综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栓组联接具有良好的抗扭矩和抗压力性能。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分析,得出螺栓组联接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受力性能,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抗扭矩和抗压力性能。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以放心使用螺栓组联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参考文献。
1. 钢结构螺栓连接设计手册。
2. 机械连接技术手册。
3. 螺纹连接设计与计算。
八、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使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上就是本次螺栓组联接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螺栓实验综合报告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综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实验条件:1、试验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螺栓联接实验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①、螺栓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螺栓杆外直径D1=16mm,螺栓杆内直径D2=8mm,变形计算长度L=160mm。
②、八角环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
L=105mm。
③、挺杆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挺杆直径D=14mm,变形计算长度L=88mm。
2、测试仪器的型号及规格①、应变仪型号:CQYDJ-4 ②、电阻应变片:R=120Ω,灵敏系数K=2.2二、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1、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空心螺杆(1) 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实测值理论值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预紧形变值(μm) 40 135 40 135预紧应变值(με) 211 94 277 -2 250预紧力(N) 6554.5 112.5 6586.2 -31.7 7766 285.2 7766 0预紧刚度(N/mm) 163863 48552 194150.4 57526.1预紧标定值(με/N) 0.0321916 0.1287577 0.0420576 0.0630915 0.0272984 0.3260869 0.035797 0加载形变值(μm) 44 125 44 125加载应变值(με) 231 100 253 50 275加载力(N) 7175.8 117.3 6383 792.8 8542.6 303.4 7190.7 1351.9加载刚度(N/mm) 163862.5 48551.9 194150 57525.9加载标定值(με/N) 0.0321915 0.1287787 0.0396365 0.0630676 0.027275 0.3263019 0.0351843 0.0369849(2)螺栓联接静、动特性应力分布曲线图 (空心螺杆)2、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空心螺杆加锥塞(1)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实测值理论值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预紧形变值(μm) 40 30 40 30预紧应变值(με) 198 93 52 0 250预紧力(N) 6150.7 115.4 6150.7 0 7766 282.1 7766 0预紧刚度(N/mm) 153767.1 205022.8 194150.4 258867.2预紧标定值(με/N) 0.0321915 0.1287766 0.0084543 0.0256245 0.3261254 0.0066958 0加载形变值(μm) 41 25 41 25加载应变值(με) 206 93 41 56 256.25加载力(N) 6399.2 112.3 5511.3 887.9 7960.2 282.1 6471.7 1488.4加载刚度(N/mm) 153767.5 205023.3 194150 258866.7加载标定值(με/N) 0.0321915 0.1287908 0.0074393 0.0630702 0.0258787 0.3332151 0.0064897 0.0376242(2)螺栓联接静、动特性应力分布曲线图 (空心螺杆加锥塞)三、实验结果分析与体会。
最新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

最新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研究螺栓组联接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变化。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一致性。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螺栓组联接测试装置,包括不同规格的螺栓、螺母及垫圈。
2. 带传动实验装置,包括电机、皮带、带轮等。
3. 万能试验机、扭力计、转速表等测量设备。
4. 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扳手、测微计等。
实验步骤:一、螺栓组联接实验: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螺栓、螺母及垫圈。
2. 使用扭力计按照预定的扭矩值对螺栓进行预紧。
3. 将预紧后的螺栓组安装到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和剪切测试。
4. 记录螺栓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量、破坏形式及载荷值。
5. 分析螺栓的预紧力、摩擦系数、材料特性等因素对联接性能的影响。
二、带传动实验:1. 调整带传动装置,确保皮带张紧度适中。
2. 开启电机,使带传动系统运行,并记录初始转速。
3. 使用转速表测量带轮的转速,计算带传动的效率。
4. 改变电机的负载,观察并记录带传动效率的变化。
5. 分析带传动的张紧度、带型、带轮材料等因素对传动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螺栓组联接实验结果:1. 螺栓在预紧阶段,其弹性变形与预紧扭矩成正比。
2. 实验数据显示,螺栓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疲劳破坏和滑移破坏。
3.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提高螺栓的预紧力和表面摩擦系数可以增强联接的可靠性。
二、带传动实验结果:1. 实验表明,在无负载或轻负载条件下,带传动效率较高。
2. 随着负载的增加,带传动效率逐渐降低。
3. 通过调整皮带的张紧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带传动效率。
结论:1. 螺栓组联接的可靠性与预紧力、摩擦系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带传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计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建议:1. 在设计螺栓联接时,应充分考虑工作环境和负载条件,选择合适的预紧力。
螺栓连接实验及报告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电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2011.9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图4—1为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
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
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
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
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
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内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18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18型预调平衡箱。
三.实验原理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
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p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
螺栓连接实验-2015.11.20

四.实验步骤(4)
之后弹出预紧信息 确认对话框,点击 【是(Y)】按钮。
四.实验步骤(4重新点击【预紧】按 钮,直至实测变形曲线图显示。 若此时应变仪屏幕没有显示出 1、2、3与4通道应变值,表明 当前应变仪与计算机串口通讯 中断,需要关闭测试软件重新 打开并从步骤3开始。
四.实验步骤(4)
四.实验步骤(5)
四.实验步骤(5)
四.实验步骤(5)
螺栓加载操作 ⑴旋转手轮对螺栓进行加载,当弹簧上升至测量棒可以平着放置于弹簧底部 时即可停止旋转手轮,并将测量棒从弹簧底部取出,然后将螺栓与八角环的 千分表读数准确读出。 注意:此时螺栓与八角环千分表的读数变化均不大,比如,螺栓预紧读数为41, 加载后读数可能为57,而八角环预紧读数为110,加载后可能为95。 ⑵将螺栓与八角环的千分表读数输入至测量软件。
3 仪器设备调零
重
4 螺栓预紧
复
步
骤
5 螺栓加载
3
~
6
6 生成并保存测量数据文件
四.实验步骤(8) 设 备 恢 复 原 状
四.实验步骤(8)
扳手放 回原处
测量棒和锥 塞放回收纳
塑料瓶
四.实验步骤(9)
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1.DOC文件打印,同组同学复印; 2.DOC文件内容,手抄至实验报 告亦可。
实验教学提出反馈和建议
亦无止境 QQ:3170405@
螺栓联接实验│七.交流分享机械设计实验课件云地址请同学谢谢们观分看组实验
四.实验步骤(1)
四.实验步骤(2)
螺栓联接
四.实验步骤(2)
四.实验步骤(2)
此时应变仪屏幕应该 显示出1、2、3与4通 道应变值,否则则表 示当前应变仪与计算 机串口通讯中断,需 要检查通讯线路并重 新打开测试软件。
受翻转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连接实验技术总结报告书

受翻转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连接实验技术总结报告书团队名称:团队成员:指导老师:2014年6月14日摘要螺栓连接是设备安装中最普遍的一种连接方式,螺栓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整个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研究验证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理论,测定受翻转力矩的螺栓组连接中螺栓的受力分析,确定翻转轴线位置。
为了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除了螺栓螺母本身的质量要求外,装配时螺栓预紧力的控制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给螺栓连接施加合适的预紧力可以增强连接的刚性、紧密性、防松能力,避免螺栓在受横向载荷时的窜动。
预紧力偏低在连接中不能起到紧固的作用,若预紧力太大则会使螺栓产生塑性变形而失去弹性,一样失去紧固的作用。
本论文另外一个内容是确定螺栓预紧的最佳顺序,利用实验研究找出最佳预紧顺序。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螺栓连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了预紧力单元法,分析了不同载荷条件下螺栓结构的轴向变形图和轴向应力图,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以验证螺栓组连接受力情况,为分析复杂结构中螺栓连接结构的简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螺栓连接预紧力有限元分析目录1. 绪论 (1)1.1 背景意义 (1)1.2 现状分析 (1)2. 主要工作内容 (4)2.1 理论分析 (4)2.1.1 求系统自重G0 (4)2.1.2 螺栓的应力应变公式 (7)2.1.3 不失效的条件 (8)2.2 编程计算 (9)2.3 有限元分析 (11)2.3.1 导入创建几何体 (11)2.3.2 添加材料信息 (12)2.3.3 设置接触关系 (12)2.3.4 划分网格 (13)2.3.5 施加载荷与约束 (14)2.3.6 求解 (15)2.4 实验过程 (15)2.4.1 实验目的 (15)2.4.2实验方法及步骤 (15)2.4.3 主要技术参数 (16)2.4.4 实验设备及工具 (16)2.4.5 实验数据及分析 (16)3. 实验台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23)4. 成果 (204)5. 心得体会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5)附录 (26)1.绪论1.1背景意义螺栓连接是将两个以上的钢结构零部件或构件用螺栓连接成为一体的连接方法,是构件安装和结构安装中最简便的连接方式。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引言: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机械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螺栓组联接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性能和应用特点,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目的:1. 研究螺栓组联接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 探究螺栓组联接的材料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3. 分析螺栓组联接的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标准的螺栓组联接装置,包括螺栓、垫圈、螺母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材料的螺栓进行测试,包括碳钢螺栓和不锈钢螺栓。
然后,通过施加不同的载荷,观察螺栓组联接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1. 材料特性对螺栓组联接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碳钢螺栓在承载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而不锈钢螺栓则具有抗腐蚀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潮湿环境或需要防锈的场合。
2. 载荷的大小和施加方式对螺栓组联接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组联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过大或过小的预紧力都会导致螺栓组联接的失效。
3. 螺栓组联接的失效主要包括松动、断裂和腐蚀等。
松动是最常见的失效形式,可以通过增加预紧力或使用锁紧装置来预防。
断裂则可能与螺栓本身的质量有关,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腐蚀则需要加强防护措施,选择适合环境的材料或涂层。
讨论与分析:螺栓组联接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可拆卸性、可重复使用性等。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松动、失效风险较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螺栓材料、预紧力和防护措施,以确保螺栓组联接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螺栓组联接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不同材料的螺栓具有不同的性能优势,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适当的预紧力和防护措施可以提高螺栓组联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螺栓组联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和解决。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

螺栓连接实验报告螺栓连接实验报告引言:螺栓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螺栓连接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螺栓连接的力学特性以及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设备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扳手、力传感器、试验台等。
实验方法是通过施加力矩来拧紧螺栓,然后测量和记录连接的拉伸力和扭矩。
实验过程:首先,选择适当的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
然后,使用扳手施加力矩,逐渐拧紧螺栓。
在拧紧的过程中,使用力传感器测量并记录连接的拉伸力和扭矩。
每次拧紧后,检查连接是否牢固,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拧紧力矩与连接拉伸力成正比:随着拧紧力矩的增加,连接的拉伸力也增加。
这是因为螺栓连接的原理是通过螺纹的摩擦力将两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摩擦力与力矩成正比。
2. 螺栓预紧力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螺栓连接的可靠性与预紧力密切相关。
适当的预紧力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过大或过小的预紧力都会导致连接失效。
3. 垫圈的作用:垫圈在螺栓连接中起到分散压力和缓冲振动的作用。
合理选择垫圈的材料和尺寸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4. 螺栓连接的松动与疲劳:长期使用后,螺栓连接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
这是因为连接部件受到振动和外力的作用,导致螺纹间隙扩大。
定期检查和维护螺栓连接可以避免松动和疲劳。
实验结论:螺栓连接是一种常见且可靠的机械连接方式。
通过适当的拧紧力矩和预紧力,选择合适的垫圈材料和尺寸,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螺栓连接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避免松动和疲劳现象的发生。
结语:本次实验通过对螺栓连接的研究,深入了解了螺栓连接的力学特性和影响因素。
螺栓连接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在工程和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可以进一步优化螺栓连接的设计和应用,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电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
2011.9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4—1为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
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
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
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
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
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内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18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18型预调平衡箱。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
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
p 增加到总拉力Q,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
剩余预紧力Q’
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
1
,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
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
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为刚度。
C 1=Q 1/λ为螺栓刚度;C 2=Q 2/λ2为被联接件刚度。
C 1/C 1+C 2称为螺栓的相对强度。
在力-变形图上,刚度表现为图线的斜率。
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通常采用降低C 1或增加C 2的方法以降低载荷的变化值ΔF 。
2.主要公式
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采用在试件上贴电阻应变片,并配接电阻应变仪加以测量,通常应变仪测量的数值为微应变,
其可以表示为式:610-⨯=εμε (4-1) 应变片的接线按半桥接到应变仪上。
材料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为:
610-⨯⨯=⨯=μεεσE E (4-2) 故螺栓拉力为:
4
10
2
6
1111d E A F πμεσ⨯
⨯⨯=⨯=- (4-3)
被联接件(套筒)压力为:
4
)
(10
2126
2222D D E A F -⨯⨯==-πμεσ (4-4)
螺栓伸长变形为: 161110L ⨯⨯=-μελ
(4-5)
套筒压缩变形为: 262210L ⨯⨯=-μελ (4-6)
轴向工作载荷可由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测出:S K F ⨯= (4-7) 式中:K —测力环刚度,单位为:公斤/格;S —百分表读数—指针格数; 3.测试系统说明
1)测试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4-4所示,图中R 1、R 1,为贴在螺栓或套筒上的电阻应变片,即受力应变片;R 2、R 2,为温度补偿片,贴在与螺栓材料相同的零件上;R 1、R 1,、R 2、R ,2共同组成外测量半桥,Z3、Z4为应变仪的内半桥电阻,与R 1、R 2组成一个全桥。
图4-4.测试系统连接原理图
2)测量前应对电桥调平衡,即在电阻应变片未受力的情况下,其阻值未发生改变,
电桥的输出信号值为零。
当螺栓和被联接件受力时,则贴在其上的电阻应变片R 1、R'1
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即电桥的信号输出与受力件的变形成正比,经放大器将其电压信号放大和检波后,经A/D换成与模拟量对应的数字量,显示器显示出螺栓或套筒的微应变量值,经计算后可得到联接副的联接件与被连接件的力和变形的数值。
四.实验步骤
1.用LB-84实验机步骤
1).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上图4-4所示的线路连接原理图,将连线接好。
2).将LBX-84实验机的螺栓联接处于卸载状态,测力环应处于不受力状态,且把百分表小指针调为零。
3).打开应变仪电源,后面板开关打到半桥处。
4).按下“基0”开关,调节“电阻平衡”电位器,使显示为0000。
5).按下“标定”开关,调节“灵敏度”电位器,使显示为-5000,并反复调平衡(零点)和定标(-5000με)。
电桥调平衡:使加载及预紧手轮处于松弛状态,按下应变仪测量铵钮,调节对应的电位器的电阻值,使应变仪的输出值为零。
加预紧力:参照LBX-84实验机结构原理说明,松开手轮6,松开背紧手轮8,拧紧手轮9,使应变仪指示为500με,背紧1,松开手轮9,则完成预紧。
6).施加轴向载荷:顺时针旋转手轮6,通过测力环对螺栓连接副施加轴向工作载荷,最大工作载荷应控制为百分表不超过40小格,在此范围内使百分表分别为10、20、30、40小格进行加载实验。
通过切换开关分别记录螺栓、套筒的微应变量数值并记录。
8).测试完毕后,卸去轴向工作载荷,卸除预紧力。
2.用LB-87实验机进行实验
1).将YJ-18应变仪与Pr10-18预调箱联系好。
2).将被测应变片引线A
1
BC(螺栓)、A2 BC(套筒)分别于预调箱的1路、2路的A、
B、C 连接好,LB-87实验机的两个手轮松开,即螺栓处于无载状态。
3).测试系统调零:按下YJ-18应变仪电源开关,分别按下“Х10”、“Х1”开关,在连接副未受力的情况下,将预调箱切换开关分别打到1路和2路,调节对应的“电阻平衡”电位器,使应变仪显示的数值为零,则仪器调零结束。
4).加预紧力:转手轮1,并将电阻箱切换开关到1路,按螺栓的应变值为500με左右进行预紧。
分别将切换开关进行切换到1、2路,记录下应变仪显示的微应变值。
加轴向载荷:拧动手轮6,依次按百分表10、20、30、40小格进行加载,分别测量螺栓、套筒的微应变值。
5).卸载:松开手轮6,测力环百分表读数为零,卸载完毕。
6).卸预紧力:松开预紧手轮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给各油杯及螺母端面加润滑油。
2.螺栓最大应变值με≤800,应避免螺栓过载,最小应变值με 1 ≥400,应避免施加轴向工作载荷后联接开缝,建议预紧力选在螺栓应变值500με左右。
3.特别提醒:在计算受力和变形数值应将微变值应值处以2。
六.思考题
1.求相对刚度C
1/C
1
+C
2
,并与教材介绍的数值对比分析。
2.考察联接件刚度不同时,对螺栓应力幅的影响,将两个套筒在预紧力相同的F—λ图线画在同一坐标中进行分析比较。
螺栓联接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手段及测试线路简图
三、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2.绘制变形协调图
F为纵坐标,λ为横坐标,用方格坐标纸绘制F---λ图线。
3.思考题
1.求相对刚度C
1/C
1
+C
2
,与规范数值对比分析。
2.考察联接件刚度不同时,对螺栓应力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