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603644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6 × 180°
−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始 + × 180° −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始 + × 180° + ෍ 测
坐标值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导线附合右角闭合差计算表

导线附合右角闭合差计算表

除,再按实际数据进行填写。 否正确。
方位角αCD。n为待定的导线点的点数。 对应的“方位角”、“距离”为该点至下一点的方位角及平距 差”计算公式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数值要修改。
4.28
180.5488889
和 —— —— —— ——
——
——
已知α1 43 17 12 43.286667 已知α2 4 16 0 4.2666667 未知点个数n= 4
方位角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角度改正数('')=
改正后坐标方位角(°)
43.28666667 43.05777778 44.68055556
30.945 29.72611111 4.815555556 4.266666667
——
48 97.97958971
8
距离(m) ——
124.08 164.1 208.53 94.18 147.44
——
738.33
坐标闭合差fx(m)=
导线全长闭合差(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1/
使用说明: 1、使用时,先将此页复制,再在复制页上进行修改——先将“蓝色”字体项删除,再按实际数据进行填 2、当导线点较多或较少时,按实际点数插入或删除行数。并注意检查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3、“蓝色”字体表示计算时,需要输入的项目。 4、其中B、C为已知坐标的点,“α1”为起始边方位角αAB,“α2”为结束边方位角αCD。n为待定的 6、该表中各点号所对应的“角度”、“坐标”为该点的夹角和坐标,各点号所对应的“方位角”、“距 6、此程序为图根级导线的计算程序,其他等级导线的计算,其“角度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及“导线全 7、制作:王劲松 2004-08-15

(完整word版)附和导线计算例题

(完整word版)附和导线计算例题

附和导线计算例题【例題55】某一级附合导线外业结果如图氐9所示,备点坐标值如表64所示,计算各点坐标并检验是否橋足精度要求。

计算结果如表6 5所示.(B绘制导线草图.如图氐9所示.41乱4 养底生棹ftA «| 巳卜蚩标I m)巳卸蚩瞬Cm)X y X XA 2 686.«8I3 744.191C 2 882 39K 5 574.768B 2 4«O£.3»4 229.166Z>J JO9 .O42S 313.721# 6 5 刚會琴続世标计・心-口亠 **- IKT -艺处-ssrjrao*A «KT -32t*ji*M* -jm^irnr . _ii*fm ・- *lo/o -±24.4V > tr(ftIX)^ctan 4 229 166 - 3 744J91 2 808.333-2 686.681(3) 角度囲合差计算。

a CD ~ o AB ♦ 〃 x 180° —》B 右=75°55'06”+6“80°— 1 187。

23'46" = 328°31'20"/> 二a'cD-as = 328°31 r 20rr - 328°3138 = - 18rr(4) 角度闭合差限差。

按一级导线〃限=±10酱=±10^ = ±24.49" >18”合格(5) 改正后角值。

V/i = +# /巾=—3"0改=0胡+巾p B = 106。

5290”一3"=106。

51・57”0\ = 203。

00‘24"3" = 203°00r 21" pc = 188说5旷一 3" = 188。

0255”(6) 推算方位角。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条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测绘中级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y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 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
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来消除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最终求得各点的坐标。

借助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前的准备工作:①检查外业观测手簿(包括水平角观测、边长观测、磁方位角观测等),确认观测、记录及计算成功正确无误。

②绘制导线略图。

略图是一种示意图,绘图比例尺、线划粗细没有严格要求,但应注意美观、大方,大小适宜,与实际图形保持相似,且与实地方位大体一致。

所有的已知数据(已知方位角、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水平角值、边长)应正确抄录于图中,注意字迹工整,位置正确。

③绘制计算表格。

在对应的列表中抄录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应注意抄录无误。

在点名或点号一列应按推算坐标的顺序填写点名或点号。

2、闭合导线计算:(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用改正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附合导线计算: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有区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4、支导线计算:由于支导线既不回到原起始点上,又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因此支导线没有检核限制条件,也就不需要计算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只要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已知点的坐标,由外业测定的转折角和导线边长,直接计算各边的方位角及各边坐标增量,最后推算出待定导线点的坐标即可。

附合导线以及闭合导线方位角计算

附合导线以及闭合导线方位角计算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2
2
已知:α 12=300,各观测角β
30 12
130
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α23、 1 1 95
3
65
3
α 34、α 45、α 51。
解: α23= α 12-β 2±1800=800
122
5
128
4
5
α34= α23-β3±1800=1950
4
α45=2470
α51=3050
1
97 03 00
48 43 18A1
A
XA=536.27m
A
112
22
24
2
105 17
06 2
YA=328.74m
123 30 06
4 101 46 24
4
3
3
1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x理 x测
1
97 03 00
fy y测 y理 y测
讲题: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内容提要: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
前后左18 0
或: 前后右18 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1
97 03 00
48 43 18A1
A
XA=536.27m
A
112
22
24
2
105 17
06 2
YA=328.74m
123 30 06
4 101 46 24
4
3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1、导线内业计算基本原理(1)坐标的正算x B=x A+Δx AB Δx AB=S AB cosαABy B=y A+Δy AB Δy AB=S AB sinαAB(2)坐标的反算tanαAB=Δy AB/Δx AB=(y B- y A)/(x A-x B)S AB =(3)坐标方位角的传递根据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当水平角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当水平角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6.2普通导线测量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测距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导线测量的方法来建立平面控制网得到迅速推广。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下述几种: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已知点。

如图6-2所示,由已知控制点1出发,经过2、3、4、5、6点最后仍闭合到1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2.附合导线敷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如图6-5所示,由已知点B 和已知方向αAB 出发,经过导线点1、2、3、4点最后附合到已经点C 和已知方向αCD 。

图6-5 附合导线 图6-6 支导线3.支导线支导线也称自由导线,它是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出发点又不附合到另外已知点上。

如果测量发生粗差,这种导线无法检核。

因此,布设时一般不得超过二条边(图6-6)。

6.2.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连接测量。

其工作内容如下:1.踏勘选点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

然后按坐标把已知点展绘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在图上规划导线的布设方案。

最后带上所规划的导线网图,到实地选定各点点位并建立标志。

现场选点应注意如下事项:(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测角和测边(如果采用钢尺量距,地势应较为平坦)。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基本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面稍有差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3所示,根据起始边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及观测的各右角,按式(4-19)推算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α'。

B AB B βαα-︒+=1801 1112180βαα-︒+=B1429.02m1283.17m图6-13 附合导线略图21223180βαα-︒+=32334180βαα-︒+=C CDβαα-︒+='+180)34∑-︒⨯+='m AB CDβαα1805 写成一般公式为:∑-︒⨯+='R n βαα1800fin(6-18) 若观测左角,则按下式计算:∑+︒⨯+='L n βαα1800fin(6-19)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 β为:fin finααβ-'=f (6-20)(2)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如果观测的是左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左角上;如果观测的是右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同号平均分配到各右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终、始两点的已知坐标值之差,即⎭⎬⎫-=∆-=∆∑∑0fin th 0fin th y y y x x x (6-21)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fin th 0fin th y y y y y W x x x x x W y x (6-22)图6-13所示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6-7。

表6-7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