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重视“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正成为语文学习与研究的热点甚至重点。

围绕此方面展开的研究与探索, 既有成功的、有效的实践, 也存在一些模糊和浅解现象, 值得进一步研讨和厘清。

如“思辨”旨归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特质;“思辨”的文本对象不限于论述类文本;“思辨”与语文学习其他内容的关系;等等。

关键词: 思辨批判性思维任务群文本对象新的语文课标特别重视与强调“思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把握: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 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与“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列为四大核心素养。

在四者关系中, 语言是基础, 其他三者是不同的学习领域, 也是基础素养的提升层次;而就“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来说, 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领域或内容, 还是其他三者的品质所在, 因为如果思维不在场, 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品质保障。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思辨素养, “(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 发展思辨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 就思维发展与提升, 又进一步明确, “自觉反思和分析自己的语文活动经验,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新课标呈现了全新的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 它是先进的学习形态, 而在必修课程里,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成为七个必修任务群之一, 与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并列, 从这个内容设计看, “思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核心素养说的确立和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 再加上近几年语文界一批老师的推动和鼓呼, 思辨性阅读、写作正成为语文学习与研究的热点甚至是重点。

围绕此方面展开的研究与探索, 既有成功的有效的实践, 也存在一些模糊和浅表滑行现象,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值得进一步研讨和厘清:01“思辨”旨归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特质新课程方案和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的“思辨”, 其实是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任务群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任务群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9-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一个国 家衰败灭亡。(2分)可以。(1分)【乙】文中唐太宗以隋炀帝为教 训,勤勉努力,重视民生,不兴徭役,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可以 正面论证“生于忧患”。(3分)
-6-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7-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二](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勉努力的样 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5-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说说你对【甲】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 理解。【乙】文中唐太宗的事例能否论证这个观点?请说 明理由。(6分)
【参考译文】 【乙】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 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皇宫里面的美女、古玩,没有哪个宫院 没有装满。(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停地征求,同时东征西讨, 用尽兵力发动战争,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 些都是我亲眼看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勤勉努力,只希望清白英 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就能不盛行徭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 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叶 茂盛。君主清白英明,百姓怎么能不安乐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课程内容中突出强调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

该任务群延续2017 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标的学习任务群要求,对标义教阶段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等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按照王宁、巢宗祺的说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思辨能力有重要意义”。

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主要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三个维度。

本文试围绕该任务群的内涵和特征、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实施等展开讨论。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思辨”的课程意义的代迁,大致经历了“发展思维“”思维环节与思维空间”,再到明确将“思维能力”纳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等几个阶段。

简言之,即从将思维作为教学内容,到强调思维方法的学习,再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提出,就是将“思辨”明确作为课程内容组织、表达方式的核心。

就“思辨”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而言,20 世纪20年代杜威提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开启这一议题。

格拉泽尔则于1941年正式提出“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后人则据此对这一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实践及规律进行探讨。

而无论是“审辩”还是“思辨”,中国学者都乐于将其上溯至《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了将这一问题本土化的旨趣。

就语文学科来说,近年来吴格明、余党绪、陈兴才致力于“思辨”与阅读、表达的结合,将理性精神和理性实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明确了起点,再来思考现状。

2022 年版义教课标有两处着力强调这一议题。

在“核心素养内涵”的阐释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路径的建构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路径的建构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路径的建构——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设置的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其目的是“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学界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研究多集中在初中学段,小学阶段的研究较为薄弱。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准确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旨,建构出普适性的教学路径,是当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旨“新课标”从达成目标、阅读能力、表达水平三个方面,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旨进行了说明。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总要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关键词“思辨”,对应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其教学目标包括思维方法(联想、分析、归纳等)、思维类型(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品质(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理性精神(崇尚真知、积极思考等)四个方面。

“新课标”在“总目标”的第六条和第七条中,对思维能力进行了具体表述:思维方法方面要“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类型层面要“激活创造潜能”;思维品质维度要“培养语言直觉”;理性精神方面要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要旨的四个维度中,前三个是关于理性思维的表述,最后一个是关于理性精神的说明。

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助于理性精神的提升,而理性精神的提升又能够反作用于理性思维。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阅读要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要旨受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规约。

“新课标”在“总目标”的第八条中,对阅读目标进行了说明。

例如,“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思维类型),“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理性精神)。

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课件45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课件45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步: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 (事例选取要有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事例罗列要注意丰富
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可追求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 采,增强气势。)
驳论文的行文思路
《拿来 主义》 示范
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 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
择师原则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写作缘起 议论契机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事实论证
定义 类型 效果
三、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 比较的论证方法。
纵 比
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
横 比
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三、重点内容回顾
作者将文化遗产比喻成“大宅子”,批判的是哪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三种类型
孱头 昏蛋 废物
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想法
行动
实质
怕被污染
徘徊不敢进
拒绝继承 (逃避主义)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羡慕
欣欣然踅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共同点
不加选择
重点内容回顾
作者将文化遗产比喻成“大宅子”,“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占有、 挑选”文化遗产的?
喻体事物
做法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 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害(使用)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者:王自文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2年第06期“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体现了语文课程从知识本位向素养为本的转型。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群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设置,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何要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呢?1.核心素养的落实应然。

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且在课程目标中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指向。

其中,新课标在对“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阐述中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其中既有对思维类型的界定,也有对思维品质及思维习惯外显特征的要求。

结合课程总目标,比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指向,不难发现本任务群是“思维能力”素养落实的应然要求。

2.课程标准的发展必然。

作为语文课程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产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提出并非凭空产生。

在新课标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对“发展思维能力”的明确、深化、强调和体现。

3.课程实施的缺位审视。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实施中,虽有对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不自觉强调与运用,但较少涉及抽象思维,基本没有逻辑思维教育。

如果从文化传统的视角去审视,我们对逻辑思维的欠缺几乎是先天基因的问题。

因此,从课程实施审视发展思维能力的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应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设计与实施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5)二、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6)2.1 教学内容 (7)2.2 教学方法 (8)2.3 学生学习情况 (9)2.4 存在问题 (10)三、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 (11)3.1 教学目标 (12)3.2 教学内容 (13)3.3 教学方法 (14)四、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教学实施 (16)4.1 课前准备 (18)4.2 课堂互动 (19)4.2.1 讨论交流 (20)4.2.2 角色扮演 (20)4.2.3 小组合作 (22)4.3 课后拓展 (23)五、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效果评估 (24)5.1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25)5.1.1 课堂表现 (26)5.1.2 作业完成情况 (27)5.1.3 成绩提升 (28)5.2 教师教学效果评估 (29)5.2.1 教学方法运用 (30)5.2.3 同行评价 (32)六、结论与建议 (34)6.1 研究结论 (35)6.2 教学建议 (36)6.3 研究展望 (37)一、内容简述强调思辨阅读:在当前语文教育体系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基础能力,更应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思辨性阅读”是此设计的主要核心理念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进行鉴别、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融入多元文本: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将融入多元化的文本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社会评论、历史文献等。

这些文本将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重视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思辨性阅读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质疑、分析、评价文本中的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

5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刘艳|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基因密码,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着意义和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国情怀应位于教育的首位。

因此,语文学习中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把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根基”在小学阶段打扎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系列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阅读设计指向家国情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目标设计。

新课标从四个方面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文化自信”。

在中小学阶段,家国情怀指学生能够热爱中华文化,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集体……那么,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了设计:认知目标,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明白国家的繁荣与先辈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情感目标,具有浓厚的爱国之情,对国家尊重与热爱,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行为目标,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有良好的公民习惯,在行动上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思维目标,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现象有个人见解。

指向家国情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元素整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三首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精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一篇略读课文《清贫》,习作《他___了》。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知识不是用来占有的,占有一知半解的、不确切的知识干吗?不管什么 知识,都成了你踏入未知世界的踏板。一个片段的知识,会成为你求知 路上的援兵,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作用的接应。它虽不是答案,却是 帮你找到答案的线索。 还记得那个爱下围棋的数码工程师吗?过去,下围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现在,正因为他对两边都懂一点,所以,击败人类棋手的人工智能 阿尔法狗可能就是他研发的。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一、(2024·省卷,第11~14题,12分) 像狐狸一样学习 得到
当今时代,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从“考试式学 习”向“破案式学习”的过渡。 过去的学习,知识的门类是固定的,问题也是清晰的。不管是一个数学 方程的解法,还是相对论到底在讲什么,所有问题都很明确,而且这些 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经典著作里,你只要去 学就可以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考点:文意理解辨析】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考试式学习”已经过时了,我们必须运用 “破案式学习”。 B.作者认为,“像狐狸一样学习”是未来社会最好的学习方法。 C.知识就像财富,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占有得越多越好。 D.文中引用《知识大迁移》中关于收入的调查结论,证明“像狐狸一样 学习”是有效的。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但是今天,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原因很简单:第一, 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 消化,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知识;第二,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知识 本身在频繁更新,今天还是共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 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确切的答案越来越少。 因此,“考试式学习”就难以为继。

统编版六下语文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含答案)

统编版六下语文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语文学习进入核心素养“群”时代。

未来的语文教学以任务为载体的,以识字与写字.....,梳......、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语文课程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如上6个学习任务群。

这6个学习任务群,是相互交叉渗透.........。

.......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比如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在单独的一组课程内容的时候,重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是集中一段时间关注这....、思维品质....、思维经验一类这样的一种素养方面的一个发展。

但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当中,我们一样要关注学生..,要关注学生在阅..的思辨读过程当中提出质疑....,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能够组织学生在信息的对比当中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当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所有学习用群......当中,并不是只有思辨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承担的这样一个任务。

孩子们,本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五、六年级):1.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绕口令..、谚语..、对联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3、阅读有关科学发现.....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4,阅读哲人故事....。

..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故事、成语....、寓言北京的考试方向,一定程度代表了考试改革的方向。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思辨性阅读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文章将以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例,探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对该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设计阅读是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人类获取知识、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社会中,很多学生有阅读困难,无法真正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该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概念界定与价值意义(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内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群,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要具备思辨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并能够用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该任务群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材料,包括课本、文章、小说、科技资讯等,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包括识别事实、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目的、评价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等。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涵盖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够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思辨性阅读”资料汇整

““思辨性阅读”资料汇整

““思辨性阅读”资料汇整目录一、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微专题教学研究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实施策略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研究五、理性思维:做负责任的表达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解读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有效表达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我们需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强调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在表达时体现逻辑严谨和条理清晰。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思辨性阅读能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思辨性表达则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沟通效果。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一个完整、系统的单元为教学单位,进行统筹规划、组织教学的一种策略。

相比于传统的小课时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势: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设计将一个主题或项目作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贯穿其中,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避免知识点重复和教学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确定主题与目标:要明确一个适合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主题,如“环保与经济发展”、“教育体制的优劣”等。

然后,根据主题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了解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平衡”、“通过表达和辩论,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由这一表述,我们看到了核心素养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要求,也看到了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

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表述中,第6条侧重于感性思维的培养,第7条侧重于理性思维的培养,它们都是对“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直接对应。

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则是为集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服务的。

其课程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理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和有效处理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是促进学业进步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依据、负责任、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作品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指向理性的审辩思维、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模型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022 年版课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任务群单独设置,是对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回应。

黎鸣曾指出:“逻辑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琴弦。

”本任务群的设置,关乎国民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培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培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这一课程愿景,并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进行了内涵界定和目标分解。

在课程目标和教学活动之间,需要有坚实的课程内容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将国家设置的“制度课程”转化为师生践行的“体验课程”。

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中的思辨与运用_2精选全文完整版

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中的思辨与运用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中的思辨与运用同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新课标的表述中有明显不同:(2)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表达体验、抒发情感(3)表现人与社会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欣赏形象、复述深刻情节、积累情感体验(4)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交流启示、学习表达—发现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3)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表述发现、发明过程,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4)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感受智慧、学习思维方法教学提示(1)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创设具体真实的主题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学习方法。

重视古诗文积累,重视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审美欣赏。

(3)结合阅读内容与学段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

(1)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学段要求创设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文本阅读和自主研究结合。

(2)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学段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第二学段引导学生有依据地发表对文本的看法;第三学段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和评价。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

(4)重视过程性评价,特别重视对学生思考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评价从“总体表述”方面看,“文学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方法上,前者侧重“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后者侧重“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前者依然说得比较模糊,“整体感知”这个词我们经常用,但它在现实教学中依然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带来诸多困惑——梳理文本内容叫不叫“整体感知”?给某一部分内容拟小标题叫不叫“整体感知”?品析重点句段或字词叫不叫“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同样如此,在现实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表现手法,在这种思维下,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去完成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实在是一件不靠谱的事。

“新课标”知识点思辨何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

“新课标”知识点思辨何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

“新课标”知识点思辨何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阅读与写作”“实⽤性阅读与交流”是并列的三个任务群。

为什么不说“思辨阅读与表达”“⽂学阅读与写作”“实⽤阅读与交流”,或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性阅读与写作”“实⽤性阅读与交流”?它们是以阅读与表达的⼼理倾向和思维特点来分类的,还是以⽂类特点和⽂体知识来分类的?我以为三个任务群的分类和命名可能综合⽂体知识和思维特点,且以读写的⼼理倾向和思维特点为主。

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三个任务群解释成“思辨性思维为主导的阅读与表达”“⽂学性思维为主导的阅读与写作”“实⽤性思维为主导的阅读与交流”?那么,“思辨性思维”⼜是什么呢?⼀般的看法是 “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两种译法)。

从历时的⾓度考察,“思辨性思维”和思辨哲学的“思辨”有渊源。

哲学上的“思辨”,⾸先是指运⽤逻辑推论进⾏纯理性的思考,甚⾄⽆须客观的坐标。

苏格拉底的“知识产婆术”,柏拉图判断“⼈是理性的动物”,帕斯卡尔认为“⼈是能思考的芦苇”,笛卡尔主张“我思故我在”,均是思辨的产物。

思辨在西⽅备受推崇,只是近代科学发展,实证主义进⼊视野,⼈们才意识到仅靠思辨是不够的,但思辨注重逻辑和理性,追求真理和规律,成为西⽅⽂明的重要传统。

从共时的⾓度看,鉴于“思辨性思维”的定义歧出,美国哲学学会运⽤德尔菲(Delphi)⽅法,将它界定为:思辨性思维是有⽬的的、⾃我校准的判断。

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其特点是: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凭证据讲话;善于提出问题,不懈质疑;反省⾃⾝的问题,对异见保持宽容;认识⼀个命题具有特定的适⽤范围和概括化的范围;直⾯选择,果断决策,勇于为⾃⼰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

作为学校教育,董毓先⽣根据美国推⾏的《共同核⼼标准》,⽴⾜中国基础教育实际,提出下列标准:(1)谨慎和谦虚的态度,愿意学习、思考的品质以及⽂明讨论的习惯。

小学语文高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小学语文高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No.4,2024Serial No.5082024年第4期(总第508期)【摘要】思辨性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综合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学习任务群方法在这一背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因其强调将学习任务组织为相关的一组,从而支持学生在探究、合作和实践中建构知识。

本论文将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包括文本选择、提问引导、讨论活动和辅助性教具的使用。

通过这些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样的阅读任务中逐步培养出色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而思辨性阅读作为阅读的高级形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思考、提出质疑、分析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一背景下,学习任务群视角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其强调的任务分组、关联性设计,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

一、思辨性阅读的定义与重要性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高级的阅读能力,它超越了单纯的文本理解,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更要进行深入思考、积极质疑和深度分析。

思辨性阅读的核心在于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审视文本中的信息,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意图以及可能的假设,然后进行评价和判断。

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下:(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思辨性阅读中,学生需要超越表面的字面意义,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逻辑、论据和证据。

这样的思考过程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合理性,不会被文字的表面迷惑所蒙蔽。

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论证结构、假设前提和论点,学生能够识别其中的逻辑漏洞或不足之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文明的对话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文明的对话

2.针对所选文本作者的观点、说理逻辑,学会分析,敢于质
疑;能针对社会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价,并
在同学间交流;理性、宽容、平等地参与讨论和辩论。
3.以具体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小组合作,采用调查问
卷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对文化的中与外、古与今、雅与俗之
间的影响与渗透现象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尝试写作文
化评论,有条理地、有针对性地、理性地表达自己对文化现象或
热点话题的理解、发现,并能运用有效的说理方法。
54
·高中 2019.7~8
任务群 本版主本持版/编陈辑兴/才鹿张小鸣兵
4.获得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经验,形成有效的思维方法和 良好的思辨品质。 【学习活动概述】
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但这个合理性并不代表正确性 和优秀性,探其根源,究其脉络,再置之于广阔的背景上审视 之,辨析之,才能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也唯有在深度理解和辨 析、质疑、反思活动中,才能形成真正的思辨素养。
本活动重点观照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 两个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构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主题是“文 明的对话”,核心是关于文化现象的调查报告写作。包括“碰撞 无处不在”“对话与交流”“调查与发现”三组学习活动。第一组 活动是考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展开讨论;经过初 步的价值分析,确定文化研究对象,为调查报告的写作初定选 题,制定计划,并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第二组活动是引导学生 阅读文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思路和论证逻辑,并在此基础 上有自己的见解、发现;对文化概念和具体文化现象展开讨论, 学会多元解读和分析质疑。第三组活动着重于自己的文化观的 建立、表达和交流,做到材料可靠、立论正确,分析有理有据、逻 辑清晰,讨论和辩论有针对性,能理性地表达。 【学习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题四,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有人说,项,你认为呢?二是,项羽该不该自杀?三是,有人说,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而苏轼则说,项羽不杀刘邦是“君子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
思辨性阅读训练实施的步骤:
学生自主选题。
根据选题分组,把选择同一问题的分一组。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撰写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对自己的题目进行研讨,形成理论性东西,准备参加辩论。不光是考虑怎么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考虑对方会怎么发难。
让学生课外搜集社会现象,热点、焦点问题,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都有哪些问题和困扰。
就这三方面分别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和认识。
课上交流,其他学生评议。
建议学生课外观看《新闻调查》《新闻1+1》《看见》《老梁观世界》等节目,学习“大家”如何思辨的看问题。
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关注社会人生,国家大事,关注自己,勤于思考,养成撰写随笔习惯,用我笔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努力做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
2.学生读题,做题。
3.老师引导学生了解高考的考查题型有几种,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4.学生纠错,总结自己做错的原因。
5.强化训练。
五.应用生活(训练学生生活中的思辨能力,落实目标三)
鉴赏文学作品我们要用思辨性思维,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处处也要用到思辨性思维。语文即生活,学习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不能为学语文而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家的语文素养,关注大家的成长,培养大家独立、自主、理性、思辨的习惯,让大家对生活中的现象、事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关注生活现象,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能有一个思辨的认识。,这时也需要大家具有思辨能力。接下来,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来训练大家的思辨能力。
小组推荐辩手参加辩论会。
课堂上举行辩论会。
对辩论情况进行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今后学习课文时,养成探究学习,思辨阅读习惯。一篇课文,可思辨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不会思辨阅读,全在于老师的引导了。
延伸课外:继续进行思辨性阅读训练
1.印发《项链》《失街亭》,《红楼梦》中关于薛宝钗的有关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
国培班第四组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魏玲侠
教学目标:
通过思辨性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习用思辨的态度阅读文本,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
让学生了解高考中如何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理性、规范答题。
联系现实,使学生对社会上诸多现象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现代公民。
3.学生自由选题,课下写自己的看法,课上交流。
4.建议学生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选》《三国演义》,《红楼梦》,撰写阅读随笔,老师检查,平时上课前演讲,每节课不超过三分钟。
5.学期终了,每个学生发表阅读感言。
四.链接高考(自主探究学习)
1.老师给学生引发近年来典型的高考题选考题(小说阅读和现代人物传记)阅读材料及最后一个8分值的探究题,让学生了解高考怎样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的随笔可以一周一收。
六本专题训练活动结束,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心得
[说明]我们的课题含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我的教学设计看起来侧重于思辨阅读这一块,其实表达一直是贯穿其中的。至于在写作上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我觉得那又会是另一个课题,这里就不涉及了。阅读与表达,而这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互相促进。如果我们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思辨的看待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自身的,我想学生在思辨表达上不会有多大问题。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同学们,咱们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你们健全的人格,使大家成为对社会上诸多现象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你们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公民吗?那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公民呢?我觉得呀要成为这样的公民,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我们平时的训练。怎么训练呢?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怎么培养?靠语文学习,也靠大家的努力!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专题训练,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训练,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关注社会人生,国家大事,具有民族责任心,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
2.老师出示阅读题目:
(1).过去人们一直以为《项链》的主题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心理,你认为呢?
(2)你认为玛蒂尔德有怎样的性格?
(3)由玛蒂尔德的人生遭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人生的偶然性,人生的必然性,人生的无常性,人生的抗争性)
(4)失街亭,谁之过?
(5)人们对薛宝钗这个人是有争议的,你是怎么看的?
立足课本:学习《鸿门宴》,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训练。
学生自主学习
(1).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感,读懂意思。
(2.)参考注解和练习册,疏通文意,准确翻译。
(3.)提要钩玄,概括故事情节。
(4)结合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注意思辨分析。
2.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辨阅读。
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辨地写作。
教学重点:
思辨性阅读训练。
学会理性、规范答题。
能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立的看法。
学会思辨地写作。
教学难点:
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养成。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对社会上诸多现象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把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公民教育,实现公民写作。
教学思路:
立足课本——延伸课外——链接高考——应用生活——公民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