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非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诊断
医学ppt
25
二 致病性
定义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能力
致病性的方式
夺取寄主营养和水分 分泌酶 分泌毒素 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三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一般表现为寄生性越强,其
致病性越弱; 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
医学ppt
26
Wheat Cell
Fungi Cell
生物化学抗病性
⑴植物固有的生物化学抗病性 寄主植物分泌到体外 的挥发性物质,如酚、萜、萘类。
⑵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生物化学
抗病性 如过敏性坏死,植物保卫素(简称植保素,如
菜豆素﹑豌豆素等)。
医学ppt
33
抗侵入
抗扩展 医学ppt
34
三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小麦白粉菌的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7
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8
医学ppt
分泌毒29素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山核桃树丛枝医病学ppt(Phytoplasma) 30
冠瘿/根癌(Crown gall)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医学ppt
31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 抗病性(pathogenicity)
2 防治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医学ppt
18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主的抗病性 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
医学ppt
19
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 寄生性
1 定义 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它活的生物上,以获得 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 生物。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由于寄 生物有寄生能力,常常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寄生物一般也是病原物。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ppt课件
的
• 水分低:
耕作层薄 砂性大
• 水分骤变:
病• 因
•
•
•
•
根系O2不足,腐烂、死 亡 阻止吸收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地上部出现萎蔫 水肿现象
• 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
• 品质变硬
• 肉嫩组织开裂
.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水分、湿度不适
侵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非
侵 非侵染性病害:
染
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
性 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
病 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
概
念
.
➢
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
非
侵 2.非生物因素:
染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性 (2)不良物理因素
病 害
a.温度、湿度不适(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猕猴桃日灼症
.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柚日灼症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病 变成僵瓣,使红薯不耐贮藏,使甘蔗变质流糖而空心。
害
二是隆冬过后的“冻后霜”,这时气温降到很低,而次 日猛晴,气温突然升高,使越冬作物遭受严重冻害。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水分不足干旱
其病状:叶片雕萎、黄化、 花芽分化减少、早期落 花、落果,久旱遇雨可 造成落果和裂果。
水分多涝害
其病状:土壤缺氧、抑制 植物呼吸作用、根系腐 烂、全株死亡。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葡 萄 水 份 多 引 起 裂 果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一品红缺N
月季缺铁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其含量占植物重量 的40%—97%。
其作用:参与植物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合成,维持 细胞的膨压,溶解土壤中矿物质,平衡植物体温。
水分不足或过多,都导致植物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 非寄生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非生物 因素引起的病害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N
园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柑
C、P、K、Ca、Mg和微量元
桔
素Fe、B、Mn、Zn、Cu等10 多种。
缺
缺少某种元素,会出 现缺素症。
症
某种元素(尤其是微
(2)高温
苹 果 日 灼 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4、光照不适宜
照(
过 弱
) 光
1
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 行,受害植物叶色发黄、枝条细弱、花 芽分化低、易落花落果、果实品质降低、 特别是温室和温床栽培的植物更易呈现 出上现象。
照(
过 强
) 光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
学习关键点: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
细菌的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植物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被子植物上,裸子植 居第三位。在园林植物上,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
物上很少发生,其数量和为害性次于真菌和病毒性病害, 核果类树木的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的侵入还必须在有 水 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 是因为只有在水滴或水膜中,细菌才能活动或扩散。如 果植物的感病部位表面没有水滴或水膜,细菌便无法活 动和侵入,植物也就不可能生病。 所以,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和高湿的环 境密切相关。而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是不可能发生细 菌性病害的。
3、防治
⒈ 花叶
发生在叶片上。这是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花叶又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叶片上黄色和绿色相混杂,像美人蕉花叶病、月 季、牡丹、一串红的花叶病;
另一种则是深绿色和浅绿色相混杂,如紫藤花叶病等。 所有的花叶型症状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叶片上的其他变色现象,还有
脉明、
沿脉变色、
铜(王铜等)】。
第三类就是某些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如代森
锌、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对细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防
治效果。
三、 园林植物病原病毒
知识重点: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病毒病;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及类型; 植物病毒病的传播; 防治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称病毒病。这类病害的数 量和为害性仅次于真菌,占第二位。
仙客来斑萎病毒病
仙客来花叶病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病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病因
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
又称生理性病害。
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有很多,那么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病因有哪些呢?
病株生长不良,严重的不能包心或包心不实。
轻病株可以包心,外观正常,但切开叶球可见内叶边缘黄化、干枯,有的叶片呈淡褐色干腐,没有臭味,入窖后易腐烂。
2.水分失调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对营养的吸收和运输,都必须有水分才能进行,水分在调节植物体温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植物吸水不足时,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叶面积减小,花的发育也受到影响,缺水严重时,植株萎蔫,蒸腾作用减弱或停止,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运行,生长量降低,下部叶片变黄、变红,叶缘枯焦,造成落叶,落花或落果,甚至整株凋萎枯死。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营养缺乏病: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根外施肥等; 土壤水分过多:排涝、防止曝晒; 干旱地区、干旱气候:加强土壤保水及加强灌溉; 大气污染:消除污染源。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治疗: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可以相互诱发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指植物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缺素原因: 1)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就缺少某种元素 2)土壤中本身存在某种元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不能被植物吸收状态 3)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过量所致。如饲料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定义: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植物的药害
01
02
01
03
02
温度不适:
水分湿度不适:
光照不适:
第二节 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低温: 冷害 冻害
变温:冻裂
晚霜、早霜
5
水温和土温低:扎根不好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病 因
b.光照太强或太弱
(3)不良化学因素
a.营养失调(不平衡)
b.环境污染(大气和土壤中有毒物质)
c.药害(农药和化学制品使用不当)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
➢
(一)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非
侵 染 性 病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
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 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 阻止吸收 •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 地上部出现萎蔫 • 水肿现象
• 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
• 品质变硬
• 肉嫩组织开裂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水分、湿度不适
侵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性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鹅掌柴冻害
芦荟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春羽冻害
三角梅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金橘冻害
芭蕉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侵 染
4)缺Ca识别:
性
桃树对钙的需求量比苹果树小,桃树缺钙叶片
病 有斑枯,果实易出现 软腐病。
害
的
非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诊断
例:日灼病与炭疽病(真菌)
冻害与苹果腐烂病(或柑橘树脂病)
侵染性病害可诱发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例:月季黑斑病(真菌)与梢枯(冻害)
番茄日灼病和灰霉病
月季黑斑病
Dieback (梢枯/死顶)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 有3个特点 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②无逐步传染过程;③无病征。 防治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保护地土壤、盆栽土中可溶盐的浓度过高。 如土壤过量的钠盐引起PH升高。表现退绿、矮化、叶枯焦、萎蔫。土壤盐份在0.3%以下,少数作物表现盐害。据调查我国使用3年以上的保护地,土壤表层盐份在0.1%~0.5%之间,已不同程度受到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
01
02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可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 IMP(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 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手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01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02
结构抗病性
植物固有的结构抗病性 如茸毛﹑蜡质层﹑气孔等。
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结构抗病性 如木栓层、离层等。
生物化学抗病性
植物固有的生物化学抗病性 寄主植物分泌到体外的挥发性物质,如酚、萜、萘类。
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生物化学抗病性 如过敏性坏死,植物保卫素(简称植保素,如菜豆素﹑豌豆素等)。
荧光假单胞杆菌鞭毛
游动孢子(zoospore)
壹
初侵染 越冬越夏的病原物传到感病植物上,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贰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课件
遗传测试
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病原物鉴 定和检测。
防治策略
1 健康种植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植物 抵抗力。
2 积极监测
定期检查植物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 病害。
3 化学控制
使用植物保护剂进行病害防治,但要遵循安 全和环保的原则。
4 农业管理
合理轮作、间套种植和采取措施减少病害传 播。
3 生态平衡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对植物 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保护农作物和生态平衡的 关键。
病原分类
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病原。
动物传播
昆虫、螨虫和线虫等动物作为 媒介,传播植物病害。
环境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如气候变化和 土壤条件,也可能引发非侵染 性病害。
病原生物特征
水源污染。
3
昆虫传播
昆虫、螨虫和虫媒病原物通过叮咬、触 碰或排泄物传播病害。
病害发病周期
感染期
病原在植物体内感染并繁殖。
发病期
凋萎期
病害症状在植物体上出现并扩散。
植物组织衰弱,可能导致死亡或 产量下降。
病害诊断方法
实验室分析
通过检测植物样品和病原物的 存在进行病害诊断。
病害症状
观察植物的病害症状和部位, 有助于确定病害类型。
微小而隐蔽
非侵染性病原物通常微小且不易察觉,需要专业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病害特异性
不同的病原物会造成特定的病害症状,有助于诊断和辨别病害。
适应力强
非侵染性病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1
空气传播
病原物随着风、气味或灰尘等因素在空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涉及到医学领域中非侵染性疾病所涉及的一些病原体以及对应的特征和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指那些不以直接侵入人体为途径的病原体,如常见的化学物质、放射线、机械性因素等。
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所面临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也越来越复杂。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分类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职业性病害、环境病害和营养性病害三类。
(1)职业性病害:针对特定工作环境下可能导致的工业污染等职业健康问题,如无机物中毒、细颈气管炎等。
(2)环境病害: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疾病,如空气污染导致的霾病、水源污染引起的急性肠炎等。
(3)营养性病害:由于人体摄入的某种营养成分过低或过高所导致的疾病,如贫血、坏血病等。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征(1)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较隐蔽,不如传染性疾病那么明显;(2)常常是劳动一段时间甚至数十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3)非侵染性病害常常需要复杂而特殊的检查手段才能得到确定的诊断。
四、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不同疾病的病因所在。
首先要进行病因的确定以及与这种病害有关联的职业卫生问题的处理,对环境要进行治理,避免再次导致病情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药品治疗或手术治疗。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病原体涉及到环境污染、职业性病害等多个方面,且治疗方法也十分复杂。
因此,除医学从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外,广大公众应该保持警惕,避免遭受非侵染性疾病的侵害。
非侵染性病原与病害
高温可以使叶、树皮、果实受到灼伤,昼 夜温差过大可使树干向阳面出现灼伤后皮 焦或溃疡,树干涂白同样可以防灼伤。 土壤表层温度过高会使苗木茎基部受灼伤 而出现缢缩,倒伏等现象,可采用遮阴覆 盖及灌溉等方法以降温。 道路,建筑物及停车场附近的植物容易被 这些表面的热量反射而灼伤。
2 水份失调 干旱常引起叶尖、叶缘或叶脉间枯黄或 早期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 严重干旱可引起树木(尤其是苗木和幼 树)发生萎蔫死亡。受旱树木枝条下部 小枝和叶片先死、逐渐发展到梢部。 土壤水分过多,排除了空气,植物根部 呼吸困难,容易窒息而发生腐烂,地上 部分通常会发生黄化。
缺B:顶梢或分生组织分解死亡、 叶片增厚、易碎
碱性土壤使铁不易被植物吸收,常产生 缺铁症状; 在酸性土壤中铁和铝较常危害植物; 元素过量毒害经常涉及硼,锰和铜; 确诊缺素或元素过量病害需做土壤和植 物组织元素分析。
7 人类压力病害(PPDs) 人类压力病害( 人类对植物施加的破坏性压力其后果 经常大于微生物病原菌和有害昆虫; PPDs 包括建设(工程)危害, 化学毒 害, 土壤压紧(compaction), 栽培管 理不当等等。 PPDs 在城市的市区和郊区最为普遍。
一些化学物质如使用不当,如肥料和农 药,会引起毒害;药剂浓度过高,剂量 过大,不恰当地使用,容易产生药害, 急性症状表现为焦枯、变红、变褐、落 叶等。慢性症状,有叶畸形,茎叶硬化, 根系异常分枝,肿大等。
3 光照异常 缺乏足够的光照可延缓叶绿素的形 成使植株变得纤细,苍白并提早落 叶落花。这种情况在植物栽种过密 或被大树及其它高大物体阴蔽时常 见。 过度的光照常引起植物叶片上棕黄 色或银色斑点。
4 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将很多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从 而引起空气污染; 交通运输是单一重要的污染源。 空气污染既引起病害也造成伤害:急性 伤害,慢性毒害和削弱生长势;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缺硼 引起植株矮化、芽畸形、丛生、缩果和落果。 硼中毒 叶片白化干枯、生长点死亡。 新叶皱缩变小、老叶黄化 金盏菊 新芽畸形死亡 菊花 植株矮小、黄化 叶片边缘白化、干枯
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片成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锌中毒 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若过密,不但温室不通风,湿度较高,叶缘易积水,还会使植株叶片相互摩擦出现伤口,尤其在昼夜温差大时,易在花瓣上凝结露水,诱发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如蝴蝶兰喜通风干燥条件,通风不良的温室易造成高温、高湿、闷热的环境,诱发根系腐烂。
寒冷、风害
冬春季节,寒冷干燥,也容易造成苗木枯干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许多园林植物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严格,若酸碱度不适宜易表现各种缺素症,并诱发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如我国南方多为酸性土壤,易缺磷、缺锌;北方多为石灰性土壤,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因为微碱性环境利于病原细菌的生长发育,在偏碱的沙壤土,樱花、月季、菊花根癌病易发生;中性或碱性土壤,一品红根茎腐烂病、香豌豆根腐病发病率较高。土壤酸碱度较低时,利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
植株矮小,叶缘变黄、变褐
老叶枯焦
缺钾
老叶枯焦
缺钾
老叶枯焦
缺钾
缺铁 主要引起失绿、白化和黄叶等。缺铁首先表现为枝条上部的嫩叶黄化,下部老叶仍保持绿色,逐渐向下扩展到基部叶片,如栀子花黄化病。碱性土壤常会发生缺铁症。
上部叶片叶脉间变黄
矮牵牛缺铁
上部叶黄化、尖端变褐坏死
百日菊缺铁
新叶黄化 下部叶片黄绿相间
土壤水分过多,往往发生水涝现象,常使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根系受到损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花色变浅,花的香味减退及落叶、落花,茎干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死亡。如女贞淹水后,蒸腾作用立即下降,12天后植株便死亡。一般草本花卉易受涝害,植物在幼苗期对水涝较敏感。雪松、悬铃木、合欢、女贞、青桐等树木易受涝害,而枫杨、杨树、柳树、乌桕等对水涝有很强的耐性。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猕猴桃日灼症
青梅日灼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特点
一、固有性(土壤肥力、缺素、毒害) 二、突发性(冻害、涝害) 三、关联性(肥害、药害) 四、区域性(地域性、方位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一、基本概念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植物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由非生物的不良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引起的一类病 害,病害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非生物性病原
农药敌力脱在茄上的药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毛豆三唑醇药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甲醛残留抵制黄瓜生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产生药害的原因
农药品质
质量差 有害杂质 分解
植物敏感性
生育期不当 作物对象
使用不当
混用不当 方法不当 药剂误用 过量使用
环境条件
高温 暴雨 刮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番茄缺钙引起脐腐和裂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柑橘缺锌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莓缺钾症
番茄缺钾症
马铃薯缺钾症
豌豆缺钾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莓缺磷症
板栗缺锰症
番木瓜缺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花椰菜硼中毒
织
先 顶芽 叶脉绿、叶肉黄至白,有坏死斑
第三节 非侵染性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受侵害的植物 称寄主。植物病原分两类
㈠侵染性病原:
(指有害生物)
主要:真菌、细菌、病毒、 类病毒、植原体、寄生性 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 虫、螨类等。
㈡非侵染性病原
指不良环境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不 调、营养不良、有毒物质 存在等
一、营养失调—引起缺素症 缺N:矮化,分枝少,失绿变色和组织坏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叶片深绿灰暗无 光,具紫色,最后凋落。 缺K: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 卷曲,最后焦枯。 缺Fe、Mg:白化,黄化。 缺Zn:生长手抑制,易引起畸形,如桃树小叶 等。
二、水分失调 水多: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地上部分发 黄,花色浅 水少:地上萎蔫。 三、温度 高温--灼伤;土表温度高,日灼—茎腐 低温—冻害,组织结冰而死 冬春之交,高低温交替,尽夜温差大,也 可使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如毛白杨破腹 病 白涂剂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和冻害的有效措施
四、有毒物质 SO2、SO3、HCl、粉尘等引起叶缘,叶尖 枯死,叶脉间变褐—落叶,此外农药、 化肥使用不当,花木叶片常产生斑点和 枯焦脱落。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镇注意选择抗 烟性较强的花木和树木进行绿化,改善 环境。
城市绿化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城市绿化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环境中不适合的化学或物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非侵染性病害可降低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更有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侵染性病害有时也会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一)化学因素导致的非侵染性病害( 1 ) 营养失调当植物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时,或当各种必需元素间的比例失调,或某种元素过量时,就会因生理代谢失调,导致外观上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表现出各种病态,如植株的矮小、生长发育受抑制、失绿、坏死、畸形、徒长、叶片肥大等。
在同一种植物上,一种元素失调的程度、生育期或环境条件(如气温等)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一般来讲,某种元素失调会出现其特有的症状特点。
缺氮症状通常从老叶开始出现,逐渐扩展至上部幼叶。
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呈黄色,叶片薄而小,易干枯死亡。
植株生长受抑制,矮小瘦弱。
氮素过剩,植株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垂相互遮荫,影响通风透光。
缺磷从下部叶片开始显症,叶色暗绿,无光泽或因花青素积累变紫红色,逐渐死亡脱落。
植株生长受抑制,地下部表现尤为明显。
磷素过多通常表现失绿症。
缺钾从老叶尖端沿叶缘逐渐变黄,进而变褐或出现褐斑,叶缘似烧焦状或卷曲,或叶尖黄化、坏死。
钾素过剩易引起其他营养元素如硼的有效性受阻。
缺铁症状首先在植株的顶端等幼嫩部位表现出来,新叶叶肉部分失绿,而叶脉仍然保持绿色,形成网状。
严重缺铁时,叶脉的绿色也会逐渐变淡并慢慢消失,整个叶片成黄色或白色。
铁的毒害使叶片变为暗绿色,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受阻,根变粗。
缺镁症,首先在中下部叶片上显现,叶脉间色泽变淡,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脉间失绿症状。
缺钙症状先发生于地上部的幼嫩部分和根部,未老先衰或容易腐烂死亡,植株矮小,幼叶、根、茎的生长点易凋萎或坏死。
缺锌表现为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节间缩短,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
锌中毒主要表现为根的生长受阻。
(2)药害药害是指施用农药不当导致植物生长发育或生理变化不正常等受害现象,如农药质量差、制剂混入了有害杂质、农药有效成分分解成有害物质,农药混用不当、选择施药方法不当、药剂误用,任意扩大施用植物、施药时期不当,在极端高温或低温、暴雨、刮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药等,均可能产生药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指植物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 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缺素原因: 1)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就缺少某种元素 2)土壤中本身存在某种元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不能 被植物吸收状态 3)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
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 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 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一、温度不适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2、低温: 冷害 冻害 3、变温:冻裂 4、晚霜、早霜 5、水温和土温低:扎根不好
缺素识别:
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4)缺K:
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 根系生长不良。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5)缺Mo:叶畸形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二、水分、湿度不适
• 水分高:
地下水位高 地势低洼 雨后不排涝 大水漫灌
• • • • • 根系O2不足,腐烂、死亡 阻止吸收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地上部出现萎蔫 水肿现象
• 水分低:
耕作层薄 砂性大
• 水分骤变:
• 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 • 品质变硬
• 肉嫩组织开裂
三、光照不适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缺素识别:
1)缺铁(北方常见,尤其是果树) 症状:植物褪绿变黄,进而出现白化; 老叶绿色,新叶缺铁黄化白化(均匀),叶缘焦枯。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先出现
缺素识别:
2)缺N: 症状:下部叶片由淡绿发展至淡黄、橙黄或黄红, 植株矮小、直立、早衰
过量:
症状: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抗病性下降。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治疗:
1、营养缺乏病: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根外施肥等; 2、土壤水分过多:排涝、防止曝晒; 3、干旱地区、干旱气候:加强土壤保水及加强灌溉; 4、大气污染:消除污染源。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可以相互诱发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田间分布 症状 病组织分离 传染性 复原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 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植物所需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 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 • 过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一、营养失调
• 植物大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N含量为干物质的1-5% P含量为干物质的0.2-1.1% K含量为干物质的0.5-5% Ca含量为干物质的0.2-1.2% Mg含量为干物质的0.04-0.5% S含量为干物质平均0.25% • 植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Fe:50-250μg/g 大于1000 μg/g毒害 Mn:20-500 μg/g 大于1000μg/g毒害 Zn:25-150 μg/g 大于400 μg/g毒害 Cu:5-20 μg/g 大于20 μg/g毒害 B:20-100 μg/g Mo:0.1-0.5 μg/g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较均匀一致或明显与栽培地域 有关 多为变色或水渍状、畸形、矮 化,无病征(出现腐生菌) 分离不出病原物 不能传染 有些可复原
点片发生或发病中心;有扩展蔓 延的趋势或传播介体的分布一致 各种类型,有些病征明显 除专性寄生外,都可以分离到病 原物 可传染 不能复原
净化植物,如桂花 指示植物,如牡丹 (见表7-3)
三、植物的药害
• 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均可造成植物化学
伤害。 •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发生斑点或条纹斑。
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如石硫合剂。
• 慢性药害:逐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缺素识别:
6)缺Zn:小叶症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7)缺B: 畸形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缺素识别:
8)缺Ca:苦痘病(苹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缺素识别:
9)缺Cu: 幼叶萎蔫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缺素识别:
10)缺锰: 失绿斑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缺素识别:
11)缺镁: 明脉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过量所致。如
饲料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各种元素在植物中的功能
N---蛋白质,氨基酸;
P---DNA,RNA,ADP,ATP
K---催化剂 钼----硝酸还原酶辅助成份 锌----生长素合成和糖的氧化(可上下传导) 铁----叶绿素合成的催化剂 铜----氧化酶辅助成份 锰----氮代谢酶辅助成份 钙----控制胞膜的渗透性,参与植物抗病性 镁----叶绿素,酶的辅助成份(可上下传导) 硼----糖的运输和钙的利用 硫----氨基酸和辅酶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12)缺S :黄化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见表7-1) 缺素症的反应因作物种类或不同品种而异。 一些元素的过量导致其他元素的缺失。 盐碱土,法国梧桐 植物保健元素:锌、硼、铜、硅
二、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酸雨。
空气污染:水银蒸汽、乙烯、氨、氯气、氟化氢、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 (见表7-2)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 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营养失调 • 空气污染 • 化学物质的药害
一、营养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