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合集下载

最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精品

最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精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从经济周期看,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处于周期波动中。

如图1所示,从1953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共经历10次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前1953-1976年形成了5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改革开放后1982-2019年经历了3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基本围绕10左右的平均增长水平上下波动,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和工具不断完善,经济波动的幅度趋向收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大起大落的现象逐步消失。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2019年开始的第10轮经济周期。

2019年至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7、77和74,我国经济正逐步由过去30多年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换,经济发展已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即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新时期的社会存在出发,立足于客观实际变化和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新的趋势性变化,更好地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变化一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正在同时经历人口结构快速变迁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减。

我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在1969-1971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57,1979-1981年期间为26,1992年以后急剧降至20以下水平,近年来已降到12左右,进入了超低生育率时代。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增劳动力减少,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国内外政策环境分析

国内外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的未来趋势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政策 环境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我国政府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 ,将继续加强市场化改革,优 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同时,政府将更加注重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高污染、 高耗能行业加强监管和限制。
02
国际政策环境分析
国际政策环境概述
国际政策环境是指各国政府在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所制定的法 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国际条约等,这 些政策环境因素对各国经济发展和国 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外政策环境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CONTENTS
• 国内政策环境分析 • 国际政策环境分析 • 国内外政策环境的比较分析 • 我国应对国内外政策环境的策略
建议
01
国内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概述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制 定和实施的法规、政 策、计划等对行业发 展的影响。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 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对 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
国际政策环境的未来趋势
•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政策环境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国际贸易政策将更加开放和自由化,各国将更加注重 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改革;二是国际投资政策将更加规 范和透明化,各国将加强外资监管和信息披露;三是国际科 技政策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科技 创新合作。
国内外政策环境的影响对比
国外政策影响
国外政策环境对跨国企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有较大影响。例如,贸易保护 主义措施可能增加企业出口成本,而税收优惠政策可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国内政策影响
国内政策环境对国内企业、行业发展和民生福祉有直接影响。例如,产业政策 可能促进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而社保政策可能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 习惯。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大规模事件的发生也频频不绝,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生存的基础。

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臭氧层遭到日益的破坏,多种生物频临灭绝,森林减少,海洋污染,水污染、雾霾、危险性废物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环境不能得到持续稳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发展。

1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

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

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现象;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源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

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国家都对水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

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污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

美国开发了S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

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

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国内外经济环境与政策

国内外经济环境与政策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 不断升级,对高品质、个性化、多元
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国内经济政策
0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如 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调整税收 等。
货币政策
02
03
产业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 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和汇率等 经济指标。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 限制落后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
实现更好的经济效果。
国内外经济关联性
国内外经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决定 了国内外政策协同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政策传递与反馈
国内外政策之间的传递和反馈机制, 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经济表现。
政策效果评估
需要评估国内外政策的实施效果,以 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促进经 济发展。
05
CATALOGUE
我国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策略建议
贸易政策
通过关税和贸易壁垒,影响进出 口贸易,进而影响国内产业和经 济增长。
外汇政策
通过汇率干预和资本管制,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进而影响国内金 融市场和经济增长。
国际合作与协议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签署自由贸 易协定,有利于扩大市场和促进 国际贸易。
国内外政策协同效应分析
政策协调与配合
国内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 策和贸易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与配合,以
国际经济现状
1 2
全球经济复苏
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全球经济逐渐从 疫情中复苏,但复苏速度和程度因国家、地区而 异。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 增长放缓,字化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Yl Bl NKEJ l
2 01 6NO . 4
G EN1 5 3
国务院发展研 究 中心主任、 党组 副书记


习 近平 总书 记在 省 部级 主要 领导 干 部学 习贯 彻 十八 届 五 中全会 精 神专 题 研 讨 班开 班式上发表 重要讲话 强调 , 供 给侧 结构性 改革 , 重点是解 放和 发展社会 生产 力, 用 改革 的办法 推 进结 构调 整 , 减少 无 效和低 端供给 ,扩 大有效 和 中高 端供 给 , 增强 供 给结 构 对需 求 变化 的适 应 性 和灵 活性 , 提 高全要 素生产 率 。这 一论 断对于 我们 这样 一 个 亟待 转 型 的制造 业 大 国来 说, 具有极其特殊 的重要 意义 。 我国制造业发展 的国内外环境 变化 近年来 , 我 国制造业 发展 的 国内外环 境 已经和正在发生 巨大变化 。 从 国内环境看 , 中 国经 济发展 已进入 新 常态 。呈 现 出以下 几个 主要特点 : 一 是 速度换挡 ,从高速增 长转 为 中高 速增长 ;
宜 宾科 技
2、 价值链高端 的角力场 。一方面 , 国际金 融 危机 后 , 欧美 等 发达 国家纷 纷 推 出“ 再 工 业化 ” 战略 , 力 图 抢 占 国际竞 争 的制 高 点 。另一方面 , 新 兴经济体 国家如 印度 、 越 南等 , 也 利用其相对更 低 的劳动力 等要 素
空间 。 可 以这 样说 ,我 国制 造 业在 结 构 调 整、 转型升级 中仍然蕴 含着 巨大 的发展新 机遇 。经济发 展进入 新常态 , 没 有改变 我 国发 展仍 处 于可 以大有 作为 的重要 战 略 机 遇期 的判 断 , 改变 的只是 重要 战略机遇 期 的 内涵 和条 件 ; 没有改 变我 国经 济发展 总体 向好 的基 本面 , 改变 的只是经 济发展 方 式 和经 济结 构 。经 济结 构 调整 难免 阵 痛 ,但 调整成 功 了就会 提升资产 质量 , 提 升产业 结构 , 提升全球竞 争力 , “ 风 雨之后 才能见彩虹 ” 。 问题与挑 战背后不可 忽视 的优势 目前 ,中 国虽 然 已是 制造业 大 国 , 但 产业 大 而不 强 、 自主创 新 能力 不 足 、 基 础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这些机遇和挑战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详细阐述我国面临的一些重要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全球市场扩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了巨大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

2.创新和科技发展: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创新和科技投资,中国也正在创新和科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科研人才,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挑战:1.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保护主义抬头。

这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地缘政治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需密切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环境和资源压力: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需要加强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4.内外部经济结构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包括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问题,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了挑战,需要通过和创新来解决。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继续推进开放:加快推进市场化,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2.加强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既面临了机遇,也面临了挑战。

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一、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心环境问题,就是在关心人类的发展问题。

环境污染与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的健康。

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供大家参考!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1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

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环境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国内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内,环境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也为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外,环境研究的发展相对较早,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研究机构和体系,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通过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形式进行环境研究。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外的环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发展趋势分析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科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据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未来,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未来,环境研究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生态学、地理学、成本经济学等,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将为环境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未来,国际间的环境研究合作将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知识共享也将更加频繁和广泛。

通过合作和共享,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来,环境研究将更加关注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绿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国内外环境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以及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1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李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换挡,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群众;三是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经济新常态,核心是实现动力转换。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在新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环境的深刻改变,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对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分工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可以这样说,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污染的国内外现状

环境污染的国内外现状

环境污染的国内外现状引言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环境污染的现状,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快速工业化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是国内环境污染的主要现状:1.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经常超过国际标准,导致健康问题和能见度下降。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经常超过国际标准,导致健康问题和能见度下降。

2. 水污染: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但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河流和湖泊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污染: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但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河流和湖泊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工业废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工业废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噪音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等都是噪音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噪音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等都是噪音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国外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以下是国外环境污染的主要现状:1. 空气污染: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面临空气污染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面临空气污染问题。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未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层面来看,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短缺。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矿产等,都是有限的。

然而,人类的经济活动却在不断地加速这些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发达国家,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一些传统工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且,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环境压力。

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些地区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重。

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在应对环境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许多国家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国际环保公约,如《巴黎协定》,共同承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国内,环境保护形势同样严峻但也充满希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023年度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2023年度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2023年度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2023年度,国际国内形势较为复杂严峻,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是当前国际形势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景气。

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全球化退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国际形势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巨大压力。

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行为不断增加,其对外贸易政策变化不定,天天打着“保护美国产业”的旗号,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政策,来强行获取美国的利益。

其后果不仅仅是美国国内生产产业受到影响,而且全球贸易市场也难以摆脱困境。

三、大规模移民涌入全球化进程中的大规模移民流动,导致了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安。

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移民政策和接纳能力不同,导致许多难民和移民无法获得足够的安置和保护。

某些国家还利用恐惧和威胁主义,将难民和移民作为政治工具来推动自己的政治利益。

四、环境危机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短缺等问题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繁荣带来了巨大影响,难以对环境问题实现长期治理和环境改善。

五、我国面临国内外环境变化在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应对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双重压力,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增长放缓和资金过剩问题,给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在外部环境方面,我国也面临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给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也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

总之,2023年度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我国需要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加强内外协调,在国际贸易、外交和安全领域积极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

介绍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介绍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介绍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国内外形势分析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三、新发展理念的内涵1.创新2.协调3.绿色4.开放5.共享四、新发展理念的意义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4.深化体制改革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内外形势分析1.国际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合作共赢成为主流;另一方面,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挑战。

2.国内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新发展理念的内涵1.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2.协调协调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

3.绿色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开放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5.共享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四、新发展理念的意义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新发展理念关注民生福祉,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机遇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机遇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机遇作者:潘丽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4期现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里面所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局,就是格局,是世界格局的问题。

世界格局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自己的战略策略的时候,重视从世界格局的角度,深入分析世界上各种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世界各地的基本样态。

因为只有这样了解,才能把握好世界的大局,使世界的大局和中国的大局两个大局互动。

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进入加速演变期,特别是疫情流行,世界局势深刻动荡,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不是一时、一事、一遇、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这是历史学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世界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预测。

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期,促进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中美是当今国际格局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战略力量,中美关系是构成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关系,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乱源所在。

这不仅表现为美国国内社会的混乱,而且表现为美国极力干扰世界体系健康发展。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外部环境最大的影响,这也是看待当今世界形势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七十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出,美国无论是在对华关系缓和时期还是对抗时期,对中国打压,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是美国历届政府既定的方针策略。

所以当前今后,中国既要积极推进中美关系的积极发展,又要对美国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幻想美国谁上台就会根本改变美国过去一贯的策略。

当今世界力量的对比,一些新兴国家要求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就是要对已有的规则进行修订、进行调整。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过去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牵头制定的这些秩序归根到底是为他们国家利益服务的。

所以新兴国家要修訂,势必要影响到他们所谓的利益,也就是他们称霸世界的利益。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制造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内外部形势的背景分析1.国内形势分析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投资环境不利等问题。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也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

2.外部环境分析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激烈。

同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需求不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下降,对高端、智能、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2.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不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3.投资环境不利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投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4.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困扰我国制造业的一大问题。

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用工难等现象。

5.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应对策略和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培育一批高技术人才,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升级。

3.优化投资环境改善金融支持和融资环境,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5.推动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为绿色制造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出口市场,与国外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合资合作。

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

本文将分析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以期掌握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商业战略。

1.宏观经济政策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质。

其中,“新基建”的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外贸稳外资等措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产业发展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技术水平、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技术劳动力和熟练工人短缺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二、国际经济趋势1.全球贸易形势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增强,我国外贸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是保持贸易增长的主要举措。

2.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有利于促进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发展。

3.全球创新竞争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增加自己的投资。

现在全球创新竞争中面临日益剧烈,随着投资增加,科技效益开始变得重要。

我国在中等水平的劳动力成本上拥有显著优势,正在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创新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改革和国际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支持和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稳健增长。

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断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影响交织在一起,究竟有哪些因素是真正影响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当下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制度的调整。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贸易协议中对各成员国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商品的标准也不断加强。

因此,对我国在外贸领域的影响非常大。

其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和加息策略不断加紧,导致资本流动性增强,国际资本投资意愿下降。

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二、内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内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首先,人口结构的变化。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将会直接导致劳动力资源短缺,加大劳动力成本。

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

其次,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着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不断调整的挑战。

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那么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三、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首先,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种污染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健康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疾病。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植物灭绝、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等。

这种环境破坏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大气气象的发生等等,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人才储备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但是人才储备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人才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中,人才的储备远远不足。

对于一些重点行业,如能源、环保、制造业等等,缺乏人才的现象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那么,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先来看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大气环境方面,雾霾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许多城市。

随着一系列治理措施的推进,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仍然存在。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资源状况也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多北方少。

水污染问题同样突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不少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土壤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压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因素,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在生态系统方面,森林覆盖率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森林质量仍有待提升。

草原退化、沙漠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生态修复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使得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这里,对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作一些具体分析。

国际环境和条件分析总的看,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点,即向好趋向和不利趋向交迭,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在应对危机中,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政策或经济刺激政策。

这些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可以说已经避免了像1929—1933年那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再现。

如果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不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转负为正,实现恢复性增长。

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是依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刺激。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复苏也尚未带来就业的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原有的过度负债消费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深度调整,加之失业率居高难下,致使私人消费依然疲软,这又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因而,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可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风险没有完全消除。

2008年春、夏,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金融海啸,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资产损失严重,去杠杆化和清理坏账的过程尚未结束,新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还在积聚,不排除再度出现局部性金融震荡的可能。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2009年,美国的“问题银行”数量由年初的252家增至年底的702家,“问题银行”的数量及其资产总额均创1993年以来的高峰。

这一年,美国共有140家银行倒闭或被接管,美国银行业的放贷骤降7.5%,为194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事件接连发生,如近期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特别是欧元区债务危机。

欧盟成员国中有2/3以上的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警告说,主权信用危机将成为2010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包袱,并在金融市场上频频制造余震。

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择艰难。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这些政策的退出却遇到了“三难”困境。

其一,如果过早退出,收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导致复苏夭折,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

其二,如果过晚退出,有可能诱发政府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风险。

各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市场流动性大量增加,有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走高和剧烈波动。

其三,如果各国在退出的时机和力度上不一致,又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国际套利,加剧国际投机资本的游动,引发国际资本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

这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难度加大。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国际上有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有可能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逆转,面临停滞局面,甚或崩溃终结。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必然结果,其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但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迫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等压力,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为借口,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巨大威胁。

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产业竞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仍错综复杂。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孕育和催生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迈向新一轮的繁荣。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酝酿和兴起,这将使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孕育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各国在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过程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展开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一些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也会形成新的挑战。

国内环境和条件分析总的看,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也具有“两面”或“双向”特点,即有利条件和突出矛盾同时并存,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起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我国经济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并逐季回升,主要指标呈现V字形反转走势,在全球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

但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社会投资尚未明显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亦感不足,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而外需的萎缩和低迷状态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与此同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劳动力供求总量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很重;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

今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

由于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特别是沿海外贸企业用工需求旺盛,需要具有一定经验和技能的熟练工、技术工;而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选择、生活待遇、未来前途等有了新要求,这就使得劳动力供求双方出现不匹配。

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但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及时、果断地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趋势,这些政策的效应将会继续显现。

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财政金融风险。

2009年,货币信贷超常增长,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和消费物价上涨产生了很大压力。

以银行为主渠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潜在的财政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信心增强,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

在2009年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大陆入选企业的数量已达34家。

随着经济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

但总体上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目前,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

在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尚不到10%。

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量是贴牌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导致利润大量流失。

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总数排名世界第五,但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居多,“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偏低。

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比例在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

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提高,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好于年初预期:粮食实现连续6年增产,对保持农产品市场供给、稳定物价水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连续6年较高速度增长。

但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民生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将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动力;其次,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相应的消费结构升级,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三,科学技术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源泉;第四,东、中、西部各地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调整、加快崛起,将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地理空间;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第六,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七,党和政府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成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宝贵财富。

但是,今后一段时间也是我国社会的矛盾凸显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最新网络调查显示,医疗卫生、教育公平、调控房价这“三难三贵”问题被选入前十大热点问题,特别是房价过快上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问题备受关注。

此外,户籍改革、养老保险、反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网络问政等问题也成为网民高度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

综上,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化解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