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2-4藏象脏腑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理: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气虚 肺阴虚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A.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 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 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B.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 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 脉虚或细数
第二章 藏象学说
• 一、定义 •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 藏象学说(定义)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分类(填空)
• (按脏腑生理功能特点) • 1、五脏:肝、心、脾、肺、肾 • 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 3、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
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 → 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脾病常见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 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 A. 或浮肿、或消瘦 B. 或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 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 C. 或口干舌燥,或干呕呃逆。 D. 或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 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 米泔。 E.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 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F. 舌白、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红少苔、无苔 G. 脉缓弱或沉迟无力或细数或细弱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气虚 肺阴虚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A.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 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 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B.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 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 脉虚或细数
第二章 藏象学说
• 一、定义 •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 藏象学说(定义)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分类(填空)
• (按脏腑生理功能特点) • 1、五脏:肝、心、脾、肺、肾 • 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 3、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
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 → 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脾病常见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 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 A. 或浮肿、或消瘦 B. 或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 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 C. 或口干舌燥,或干呕呃逆。 D. 或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 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 米泔。 E.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 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F. 舌白、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红少苔、无苔 G. 脉缓弱或沉迟无力或细数或细弱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医学课件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壮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02
中医藏象理论
1
藏象理论的基本概念
2
3
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和外在生理表现的统一。
藏象理论总结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注重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辨证论治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和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表现,并通过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
藏象学说
03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包括外邪、内伤、病理产物等多种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中医六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促进中西医结合
中医六腑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六腑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六腑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六腑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使用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鳖甲、穿山甲、丹参等。
肝硬化
中药治疗
针灸肝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缓解肝硬化引起的症状。
针灸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硬食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软食和清淡食物。
饮食调理
针灸治疗
针灸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改善胃癌引起的症状。
中药治疗
使用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02
中医藏象理论
1
藏象理论的基本概念
2
3
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和外在生理表现的统一。
藏象理论总结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注重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辨证论治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和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表现,并通过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
藏象学说
03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包括外邪、内伤、病理产物等多种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中医六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促进中西医结合
中医六腑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六腑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六腑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六腑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使用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鳖甲、穿山甲、丹参等。
肝硬化
中药治疗
针灸肝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缓解肝硬化引起的症状。
针灸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硬食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软食和清淡食物。
饮食调理
针灸治疗
针灸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改善胃癌引起的症状。
中药治疗
使用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藏象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明〃李梴《医学入门》提出心有 “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 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1)涵义: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促进 血液的生成、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 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 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 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 的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五 脏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六 腑
奇恒之腑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 不能满也。”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基来自理论教研室乔文彪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 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 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 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 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课件
藏─具有不同活动 ─ 六腑
规律的内脏
奇恒之腑
藏象
内脏的解剖形象
象─内脏的 外现表象
内脏的生理现象 和病理征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
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 系,脏腑与体、华、窍、志、液, 以及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说。它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核心部分。
“象”,是这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义有三: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三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 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 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脏
二、脏腑的分类
脏 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五藏 六府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 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也。”
究其实质,当为:五脏藏精气而兼 泻,但不可外泄、妄泄;六腑传化物(水 谷)而兼藏,但不可久藏。五脏可被精气 充满,但不可被水谷充填;六腑可被水谷 充实,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被精气充满。
2. 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精气血津液与五脏 密切联系。
3.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联系-“五神藏”
心藏脉,脉舍神,在志为喜; 肺藏气, 气舍魄,在志为悲; 脾藏营,营舍意,在志 为思; 肝藏血,血舍魂,在志为怒; 肾藏精, 精舍志,在志为恐。
最新药学本中医学基础藏象五脏-PPT文档
• 生理:是肺的功能所反应的情志变化;同时,体现了人对悲哀的承受 能力。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ppt课件
1、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包括了现代解剖生理学中 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2、现代解剖生理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7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1、以脏腑为基础,讨论了各目的功能特点 ①何谓脏腑? 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②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五脏——实体性器官,化生,贮藏精、气、血、 津液等精微物质。 六腑——空腔性器官,受纳腐熟,传导变化以及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形态类腑,功能似脏。 2、讨论了脏腑与其基本物质的关系。
5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
1、五脏和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的统一整体 如: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
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2、五脏同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如:心 →小肠 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密切相关
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功能为主 的学说
②人的心神反应最易观察 ③与物质基础有关—心血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神有所养——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1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主神志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精神不振、健忘、思维 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反应迟钝,重者神志异常 邪扰心神——心失所养—— 轻者心烦不寐 重者发狂、谵语、昏迷
二、汗为心液
汗为津液所化,与津液、血同出一源;津、血可以互生互 化,故为津血同源;汗为心液,血为心主,故血汗同源。
——心气不足——自汗 汗出过多——血亏——血不养心—— ——心阴不足——盗汗
14
2、现代解剖生理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7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1、以脏腑为基础,讨论了各目的功能特点 ①何谓脏腑? 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②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五脏——实体性器官,化生,贮藏精、气、血、 津液等精微物质。 六腑——空腔性器官,受纳腐熟,传导变化以及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形态类腑,功能似脏。 2、讨论了脏腑与其基本物质的关系。
5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
1、五脏和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的统一整体 如: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
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2、五脏同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如:心 →小肠 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密切相关
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功能为主 的学说
②人的心神反应最易观察 ③与物质基础有关—心血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神有所养——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1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主神志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精神不振、健忘、思维 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反应迟钝,重者神志异常 邪扰心神——心失所养—— 轻者心烦不寐 重者发狂、谵语、昏迷
二、汗为心液
汗为津液所化,与津液、血同出一源;津、血可以互生互 化,故为津血同源;汗为心液,血为心主,故血汗同源。
——心气不足——自汗 汗出过多——血亏——血不养心—— ——心阴不足——盗汗
14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可修改版ppt]
心藏神功能,与舌的色泽、味觉、舌体 运动、语言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有关
喜悦适度,精神 愉快,气血调和, 有益于心的生理 功能
若喜乐过度,则会 伤心,产生精神情 志失常的病变
心在液为汗
心主血的功能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说“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
第 二藏 章象
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同“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有多种含义:形象,征象,应象;
一般而言,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生理病理现象。
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 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功能上,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 中运行,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即心气 的推动,血管的约束,保证了血液的正 常运行。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
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面部色泽能反映 出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 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是心主血、
四、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大阳,故为阳脏 而主阳气。在心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血脉 得以温通,精神得以振奋,使之生机不息。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 旺盛,生机最强。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有关
喜悦适度,精神 愉快,气血调和, 有益于心的生理 功能
若喜乐过度,则会 伤心,产生精神情 志失常的病变
心在液为汗
心主血的功能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说“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
第 二藏 章象
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同“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有多种含义:形象,征象,应象;
一般而言,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生理病理现象。
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 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功能上,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 中运行,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即心气 的推动,血管的约束,保证了血液的正 常运行。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
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面部色泽能反映 出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 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是心主血、
四、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大阳,故为阳脏 而主阳气。在心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血脉 得以温通,精神得以振奋,使之生机不息。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 旺盛,生机最强。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No Image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No Imag2e020/4/29
No
Image脾与胃
No Image
No Image
生
No
Image 理
No Image
No Imag20e20/4/29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No
Image 燥湿不济
No Imag2e020/4/29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No
Image肝与胆
No
Imag生e
ImNaog理e
消化功能 精神情志
No Image
病
No
Imag理e
消化方面 精神情志
No Image2020/4/29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心
主
肝
藏
血
舍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2020/4/29
4、心与肾
心火不亢 心火
下上 降济
心肾水火相济
肾水 肾水不寒
心肾不交
2020/4/29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5、肺与脾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2020/4/29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化生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中基-藏象-脏腑关系 ppt课件
为胃行其津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的 协同作用。
ppt课件
18
1
、生理关系
(1)气的生成
肺为气之主——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脾为生气之源——化生水谷之精气
相互结合, 生成宗气。
ppt课件 19
(2)津液代谢
肺主通调水道—赖脾主运化以转输津液
脾主运化水液—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
相互协作为用 , 促 进津液的运行输布。
第
四
节
脏
腑
之
间
关
系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1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1、主要表现:心主血,肺主气的关系。 2、生理表现: 心主行血—运载宗气—以保证肺主呼吸功 能正常。 肺主呼吸—生成宗气—以促进心脏推动血 行。 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 的中心环节。 强化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 协调平衡。因为宗气具有走息通司呼吸和贯 心脉行气血的功能。
(2)水液代谢:
①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 道, 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
②肾为主水之脏,肾主水赖肺气 的宣发。
ppt课件 28
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协调。
(3)阴液互滋方面:金水相生
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肃降于肾
—肾阴充盈
水能润金——肾阴充盈,上润肺金
—肺阴充足
ppt课件
29
2.病理关系:
(1)呼吸方面
(三)心与肝
心主血,主神志,肝主疏泄, 调畅情志,主藏血。心与肝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思维活 动方面。
ppt课件
7
1.生理关系:
(1)血行方面
心主血脉——血行正常——肝有所藏。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生之本
神之舍
心脏
心主神志之“心”
中国古代的思维器官
2、脑为元神之府说
精神之府—精细明察,审视判断 生命主宰—脑不可伤 思维器官—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 脑为元神之府
3、五脏藏神说
五神为神、魂、魄、意、志的统称,分 别为五脏所藏,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 五脏有密切关系。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2)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助心行血
肺助心行血
结构基础——肺朝百脉 功能基础——肺主气
血非气不运
3、肺主宣肃:肺主宣发和肃降的合称
(1)肺主宣发
向上宣发 向外布散
排出浊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
(2)肺主肃降
肺气清肃 向下通降
吸入清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清肃异物
气、 血、 水
4、肺主行水
含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
1、肝喜调达而恶抑郁
条达
木之本性
条畅、通达、舒展
肝
气机调畅
抑郁
抑制、遏制、郁滞 肝 气机郁结
木性条达、舒畅 肝属木
肝之性条达舒畅——气机条畅
2、肝为刚脏:
刚强急暴
将军之官
肝
刚强之性
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
为五脏之贼
3、体阴而用阳
肝居膈下,其位属阴
体阴
血、静、阴
肝
肝主藏血,血属阴
肝主疏泄,其性属阳 用阳
下安,全身各脏腑功能协调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马上派精兵部队 卫 气作为先锋到边防
先抵御敌人
敌人 来了
(一)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中医学PPT课件 藏象之脏腑关系
排泄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
纳运协调
2、肺与大肠相表里 4、肾与膀胱相表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与胃
升降相因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
燥湿相济
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
(三)六腑之间的关系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消化
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小肠: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 吸收水份
吸收
大肠: 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 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
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主管精神活动 调节情志活动
维持精神情志 活动正常
心火
下 降
上 济
肾水
4、心与肾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5、肺与脾
肺主气司呼吸
吸入自然界 清气
脾主运化
吸收水谷之 精气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水液代谢正常
6、肺与肝
肺
主宣发肃降
肝
主疏泄条达
气机调畅
七、肺与肾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肾主水(为主水之脏)
肺主气(为气之主)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水液正常 输布排泄
共同完成 呼吸运动
8、肝与脾
调畅气机,促胆汁分泌,协助脾运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肝藏血 脾统血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9、肝与肾
滋肾化精
肝藏血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肾藏精
养肝化血 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
肝(疏泄)
肾(封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液代谢: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 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
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2021/3/9
肺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水液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肺司宣降,输布水液
脾
肺
宗气生成:脾化水谷之精, 化气上输肺,与吸入清气合
2021/3/9
(六)肺与肝 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
3.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 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 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2021/3/9
肝肾精血同源关系示意图
同源
肝
肾
藏
藏
同源
血
精
互化
2021/3/9
肝肾藏泄关系示意图
肝气
疏泄
肾气
闭藏
精血
藏泄失常,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 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痿、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下 温
肾阳
2021/3/9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心阴
上 济
肾阴 肾水不寒
精神互用示意图
心
主
血
生 调 化养
行摄
生
气
神
驭
生
肾
藏
精
摄 生
摄
2021/3/9
(五)肺与脾
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 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并进而化为谷 气。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 气再合为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决定一身之 气的盛衰。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 源”之说。病理上常见肺脾两虚。
肝气疏泄
脾气运化
发挥
化生
肝气畅达
涵养
肝血充足
水谷精微
化生 充实
血液
2021/3/9
(九)肝与肾
1.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 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 互化。病理上可见肝肾精血两亏。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 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 泄太过。
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病理状态下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 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 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称为“左 升太过,右降不及”。
2021/3/9
肺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左 升
肝气
病理状态 左升太过 右降不及
肝火犯肺
肺气
右 降
心
肝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2021/3/9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
主
肝
藏
血
生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2021/3/9
(四)心与肾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病理状态下,可见“肝脾不调”、 “土壅木 郁”,或湿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 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 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 藏血也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 司”。
2021/3/9
肝脾之间关系示意图
促进
2021/3/9
(七)肺与肾
1.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 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 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 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 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其本在肾, 其标在肺”。
2.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肺 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2021/3/9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2021/3/9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二)心与脾 1.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
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 而为气血生化之源。
病理上,心脾两虚之证。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 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 病理上,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 出血。
2021/3/9
心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火生土)
心
病理:心脾两虚
脾
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主
2021/3/9
(三)心与肝
表现在血液运行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1.血液运行方面:心气主行血,肝气主疏 泄和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病理上,可出现心肝血虚证或心肝血瘀证。
3.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肺肾 阳虚,肺肾阴虚。
2021/3/9
肺与肾的关系示意图
维持呼吸: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肺 水液代谢:肺输布水液,肾蒸化水液 肾
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2021/3/9
(八)肝与脾
1.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 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转输功能;脾气健旺,运化 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 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藏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21/3/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
2021/3/9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
2.精神情志方面:心血充盈,心神健旺, 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 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 与肝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出现 2021心/3/9 肝气郁证或心肝火旺证。
心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
赖于肺气的辅助。 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 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在病理上,心的搏动与肺的呼吸是相互影响的。
2021/3/9
心肺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
心
宗气
肺
肺主呼吸,推动心的行血
2021/3/9
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2021/3/9
肺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水液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肺司宣降,输布水液
脾
肺
宗气生成:脾化水谷之精, 化气上输肺,与吸入清气合
2021/3/9
(六)肺与肝 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
3.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 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 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2021/3/9
肝肾精血同源关系示意图
同源
肝
肾
藏
藏
同源
血
精
互化
2021/3/9
肝肾藏泄关系示意图
肝气
疏泄
肾气
闭藏
精血
藏泄失常,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 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痿、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下 温
肾阳
2021/3/9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心阴
上 济
肾阴 肾水不寒
精神互用示意图
心
主
血
生 调 化养
行摄
生
气
神
驭
生
肾
藏
精
摄 生
摄
2021/3/9
(五)肺与脾
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 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并进而化为谷 气。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 气再合为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决定一身之 气的盛衰。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 源”之说。病理上常见肺脾两虚。
肝气疏泄
脾气运化
发挥
化生
肝气畅达
涵养
肝血充足
水谷精微
化生 充实
血液
2021/3/9
(九)肝与肾
1.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 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 互化。病理上可见肝肾精血两亏。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 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 泄太过。
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病理状态下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 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 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称为“左 升太过,右降不及”。
2021/3/9
肺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左 升
肝气
病理状态 左升太过 右降不及
肝火犯肺
肺气
右 降
心
肝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2021/3/9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
主
肝
藏
血
生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2021/3/9
(四)心与肾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病理状态下,可见“肝脾不调”、 “土壅木 郁”,或湿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 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 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 藏血也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 司”。
2021/3/9
肝脾之间关系示意图
促进
2021/3/9
(七)肺与肾
1.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 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 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 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 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其本在肾, 其标在肺”。
2.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肺 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2021/3/9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2021/3/9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二)心与脾 1.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
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 而为气血生化之源。
病理上,心脾两虚之证。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 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 病理上,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 出血。
2021/3/9
心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火生土)
心
病理:心脾两虚
脾
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主
2021/3/9
(三)心与肝
表现在血液运行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1.血液运行方面:心气主行血,肝气主疏 泄和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病理上,可出现心肝血虚证或心肝血瘀证。
3.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肺肾 阳虚,肺肾阴虚。
2021/3/9
肺与肾的关系示意图
维持呼吸: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肺 水液代谢:肺输布水液,肾蒸化水液 肾
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2021/3/9
(八)肝与脾
1.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 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转输功能;脾气健旺,运化 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 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藏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21/3/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
2021/3/9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
2.精神情志方面:心血充盈,心神健旺, 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 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 与肝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出现 2021心/3/9 肝气郁证或心肝火旺证。
心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
赖于肺气的辅助。 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 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在病理上,心的搏动与肺的呼吸是相互影响的。
2021/3/9
心肺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
心
宗气
肺
肺主呼吸,推动心的行血
2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