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试题-考试版(汇编)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题整理.doc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题整理1、一个算法应有哪些主要特征?又穷性,确定性,可行性,0个或多个输入,一个或多个输岀2、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与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有什么不同?分治算法会重复的求解公共了问题,会做许多不必要的T作,而动态规划对每个了问题Z 求解一次,将其结果存入一张表屮,从而避免了每次遇到各个了问题有从新求解。
3、试举例说明贪心算法对有的问题是有效的,而对一些问题是无效的。
贪心算有效性:最小生成树、哈弟曼、活动安排、单元最短路径。
无效反例:0——I背包问题,无向图找嚴短路径问题。
4、求解方程fi[l)=f(2)=l。
由f(n)=f(n-1 )+f(n-2) nJ'得f(n)-f(n-l)-f(n-2)=0M得方程的特征方程为/ _兀一1 = 0,设特征方程的2个根本分别为",兀2,则可得尤]=心=匕二2,则有- 21 4- V5 … 1 — yl~5 n/S) = C|(—y—) +C2(—y—)乂/•⑴= .f(2) “可得可得C] = a,c2 = hf(n) = a(^y+b(^)5、求解方稈T(n)=2T(n/2)+l, T(l)=l,设尸2匚r(n) = 2r(n/2) + l2T(n/2) = 22T(n/22) + 222T(/7/22)=23T(A?/23)+222iTS/2z) = 25S/2*) + 2"T上面所有式子相加,相消得T(n) = 2*7(1) + 2°+2,+22 + + 2^ -J-2*=2k +1* --------1-2=2A+, -16、编写一个Quick Sorting算法,并分析时间复杂性。
int part(int *a,int p,int r){int i,j,x,t;x=a[r];i=p-l;fbrOP;jv=r・l;j40{if(aU]<=x){汁+;t=a[i];a[i]=a[j];aU]=t;}}t=a[i+l];a[i+l]=a[r];a[r]=t;return 汁1;}void quicksort(int *a,int p,int r){intq;if(pvr){q=part(a,p,r);quicksort(a,p,q-l);quicksort(a,q+l,r);}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为OS?),平均为O(nlogn);7、利用Quick Sorting的原理,编写一个查找第k小元索的算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B卷
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算法设计与分析)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下面的算法段针对不同的自然数n 作不同的处理,其中函数odd (n) 当n 是奇数时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while ( n > 1) if ( odd (n) ) n = 3 * n + 1;else n = n / 2;请问该算法所需计算时间的下界是 。
A .Ω(2n ) B .Ω(nlog n ) C .Ω(n !) D .Ω(logn )2、某体育馆有一羽毛球场出租,现在总共有10位客户申请租用此羽毛球场,每个客户所租用的时间单元如下同一时刻,该羽毛球场只能租借给一位客户,请问在这10位客户里面,体育馆最多能满足 位客户的需求。
P104 A .3 B .4 C .5 D .63、当一个确定性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与其在平均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有较大差别时,可以使用 来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好坏实例间的这种差别。
A .数值概率算法 B .舍伍德算法 C .拉斯维加斯算法 D .蒙特卡罗算法4、将一个正整数n 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 n = n 1 + n 2 + … +n k (其中,n 1≥n 2≥ … ≥n k ≥1,k ≥1)正整数n 的一个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n 的一个划分。
正整数n 的不同的划分个数总和称为正整数n 的划分数,记作p (n );另外,在正整数n 的所有不同划分中,将最大加数n1不大于m 的划分个数记作q (n ,m )。
则当n=10时,p (n )= 。
A .q (8,8) B .1 + q (9,9) P12 C .2 + q (10,8) D .A ,B ,C 都正确5、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子集树问题,最坏情况下其解空间的叶结点数目为 。
A .n!B .2nC .2n+1-1D .∑=ni i n 1!/! P1406、在棋盘覆盖问题中,对于2k ×2k 的特殊棋盘(有一个特殊方块),所需的L 型骨牌的个数是 A 。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纲(完整版)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D )等4个特性。
A.可行性和安全性 B.确定性和易读性C.有穷性和安全性 D.有穷性和确定性2.算法分析中,记号O表示( B ),记号Ω表示( A )A.渐进下界B.渐进上界C.非紧上界D.紧渐进界3.假设某算法在输入规模为n时的计算时间为T(n)=3*2^n。
在某台计算机上实现并完成概算法的时间为t秒。
现有另一台计算机,其运行速度为第一台的64倍,那么在这台新机器上用同一算法在t秒内能解输入规模为多大的问题?( B )解题方法:3*2^n*64=3*2^xA.n+8 B.n+6C.n+7 D.n+54.设问题规模为N时,某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记为T(N),已知T(1)=1,T(N)=2T(N/2)+N/2,用O表示的时间复杂度为( C )。
A.O(logN) B.O(N)C.O(NlogN) D.O(N²logN)5.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算法称为( B )。
A.贪心算法 B.递归算法C.迭代算法 D.回溯法6.Fibonacci数列中,第4个和第11个数分别是( D )。
A.5,89 B.3,89C.5,144 D.3,1447.在有8个顶点的凸多边形的三角剖分中,恰有( B )。
A.6条弦和7个三角形 B.5条弦和6个三角形C.6条弦和6个三角形 D.5条弦和5个三角形8.一个问题可用动态规划算法或贪心算法求解的关键特征是问题的( B )。
A.重叠子问题 B.最优子结构性质C.贪心选择性质 D.定义最优解9.下列哪个问题不用贪心法求解( C )。
A.哈夫曼编码问题 B.单源最短路径问题C.最大团问题 D.最小生成树问题10.下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 B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C.贪心法 D.回溯法11.下列算法中不能解决0/1背包问题的是( A )。
A.贪心法 B.动态规划C.回溯法 D.分支限界法12.下列哪个问题可以用贪心算法求解( D )。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试题汇总
A卷一、选择题1.二分搜索算法是利用(A )实现的算法。
A、分治策略B、动态规划法C、贪心法D、回溯法2. 回溯法解旅行售货员问题时的解空间树是( A )。
A、子集树B、排列树C、深度优先生成树D、广度优先生成树3.下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B )。
A、备忘录法B、动态规划法C、贪心法D、回溯法4.下面不是分支界限法搜索方式的是( D )。
A、广度优先B、最小耗费优先C、最大效益优先D、深度优先5.采用贪心算法的最优装载问题的主要计算量在于将集装箱依其重量从小到大排序,故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 B ) 。
A、O(n2n)B、O(nlogn)C、O(2n)D、O(n)6.分支限界法解最大团问题时,活结点表的组织形式是( B)。
A、最小堆B、最大堆C、栈D、数组7、下面问题(B )不能使用贪心法解决。
A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B N皇后问题C 最小花费生成树问题D 背包问题8.下列算法中不能解决0/1背包问题的是(A )A 贪心法B 动态规划C 回溯法D 分支限界法9.背包问题的贪心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为( B )A、O(n2n)B、O(nlogn)C、O(2n)D、O(n)10.背包问题的贪心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为(B )。
A、O(n2n)B、O(nlogn)C、O(2n)D、O(n)二、填空题1.算法的复杂性有复杂性和复杂性之分。
2.算法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有穷序列,且要满足输入、、确定性和四条性质。
其中算法的“确定性”指的是组成算法的每条是清晰的,无歧义的。
3.解决0/1背包问题可以使用动态规划、回溯法和分支限界法,其中不需要排序的是,需要排序的是,。
4.动态规划算法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性质和性质。
5.回溯法是一种既带有又带有的搜索算法;分支限界法是一种既带有又带有的搜索算法。
6. 用回溯法解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搜索过程中动态产生问题的解空间。
在任何时刻,算法只保存从根结点到当前扩展结点的路径。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试题_考试版
1、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步骤:1、问题分析2、数学模型建立3、算法设计与选择4、算法指标5、算法分析6、算法实现7、程序调试8、结果整理文档编制2、算法定义: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步骤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结果的处理过程3、算法的三要素1、操作2、控制结构3、数据结构算法具有以下5个属性: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
不存在二义性。
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可行性:一个算法是可行的就是算法描述的操作是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的。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取自于某个特定对象的集合。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同输入有着某些特定关系的量。
算法设计的质量指标:正确性:算法应满足具体问题的需求;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为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效率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存储量需求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
一般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经常采用的算法主要有迭代法、分而治之法、贪婪法、动态规划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迭代法基本思想: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出新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题步骤:1、确定迭代模型。
根据问题描述,分析得出前一个(或几个)值与其下一个值的迭代关系数学模型。
2、建立迭代关系式。
迭代关系式就是一个直接或间接地不断由旧值递推出新值的表达式,存储新值的变量称为迭代变量3、对迭代过程进行控制。
确定在什么时候结束迭代过程,这是编写迭代程序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能让迭代过程无休止地重复执行下去。
迭代过程的控制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是个确定的值,可以计算出来;另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无法确定。
对于前一种情况,可以构建一个固定次数的循环来实现对迭代过程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出用来结束迭代过程的条件。
《算法设计与分析》考试题目及答案(DOC)
Typew cleft = c - cw; // 剩余容量
Typep b = cp;
// 结点的上界
// 以物品单位重量价值递减序装入物品
while (i <= n && w[i] <= cleft) {
cleft -= w[i];
b += p[i];
i++;
} // 装满背包
if (i <= n) (b += p[i]/w[i] * cleft);
cg(n) }; B. O(g(n)) = { f(n) | 存在正常数 c 和 n0 使得对所有 n n0 有:0 cg(n)
f(n) };
C. (g(n)) = { f(n) | 对于任何正常数 c>0,存在正数和 n0 >0 使得对所有 n n0 有:0 f(n)<cg(n) };
f(n)个单位时间。用 T(n)表示该分治法解规模为|P|=n 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
间,则有:T (n)
kT (n
O(1) / m)
f
(n)
n 1 n 1
通过迭代法求得
T(n)的显式表达式为:T (n)
nlogm k
logm n1
C.最优子结构性质与重叠子问题性质 D. 预排序与递归调用
7. 回溯法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中,按(D)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 A. 广度优先 B. 活结点优先 C.扩展结点优先 D. 深度优先
8. 分支限界法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中,按(A)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 树。
A. 广度优先 B. 活结点优先 C.扩展结点优先 D. 深度优先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算法重要特性是什么?1.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有穷性2.2.算法分析的目的是什么?2.分析算法占用计算机资源的情况,对算法做出比较和评价,设计出额更好的算法。
3.3.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什么因素相关?3.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规模相关,是问题大小n的函数。
4.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性的含义?4.当问题的规模n趋向无穷大时,影响算法效率的重要因素是T(n)的数量级,而其他因素仅是使时间复杂度相差常数倍,因此可以用T(n)的数量级(阶)评价算法。
时间复杂度T(n)的数量级(阶)称为渐进时间复杂性。
5.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有什么不同?5.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考察的是n固定时,不同输入实例下的算法所耗时间。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取的输入实例中最大的时间复杂度:W(n) = max{ T(n,I) } , I∈Dn平均时间复杂性是所有输入实例的处理时间与各自概率的乘积和:A(n) =∑P(I)T(n,I) I∈Dn6.简述二分检索(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过程。
6. 设输入是一个按非降次序排列的元素表A[i:j] 和x,选取A[(i+j)/2]与x比较,如果A[(i+j)/2]=x,则返回(i+j)/2,如果A[(i+j)/2]<="">7.背包问题的目标函数和贪心算法最优化量度相同吗?7. 不相同。
目标函数:获得最大利润。
最优量度:最大利润/重量比。
8.采用回溯法求解的问题,其解如何表示?有什么规定?8. 问题的解可以表示为n元组:(x1,x2,……x n),x i∈S i, S i为有穷集合,x i∈S i, (x1,x2,……x n)具备完备性,即(x1,x2,……x n)是合理的,则(x1,x2,……x i)(i<n)一定合理。
(完整版)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
flag=false
_
_
end if
_
__
end for
A[i] A[1]
w =i
return w, A end SPLIT
二.计算题和简答题(每小题
1.用O、、 表示函数f与g之间阶的关系,并分别指出下列函数中阶最低和最高 的函数:
(1)f (n)=100g(n)=100n
(2)f(n)=6n+nlog ng(n)=3n
算法EX1
输入:正整数n,n=2k。输出:⋯
ex1(n)
end EX1过程ex1(n) if n=1 then pro1(n)
else
栏
名姓
级年
_
_系
_院学
pro2(n)
ex1(n/2) end if
return
end ex1
3.用Floyd算法求下图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计算矩阵D0,D1,D2和D3,其中Dk[i, j]表示从顶点i到顶点j的不经过编号大于
i=find ( (1) )
if i>0 then output i
else output“no solution”
end SEARCH
过程find (low, high)
//求A[low..high]中使得A[i]=i的一个下标并返回,若不存在,
//则返回0。
if (2) then return 0
生专
_
订
马的周游问题:给出一个nxn棋盘,已知一个中国象棋马在
_
_
棋盘上的某个起点位置(x0, y0),求一条访问每个棋盘格点恰好
_
_
一次,最后回到起点的周游路线。 (设马走日字。)
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试题考试版
1、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步骤:1、问题分析2、数学模型建立3、算法设计与选择4、算法指标5、算法分析6、算法实现7、程序调试8、结果整理文档编制2、算法定义: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步骤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结果的处理过程3、算法的三要素1、操作2、控制结构3、数据结构算法具有以下5个属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算法设计的质量指标:正确性:算法应满足具体问题的需求;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为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效率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存储量需求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
一般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复杂性的渐近性态设T(N)是算法A的复杂性函数,使得当N→∞时有:(T(N)-T’(N))/T(N) → 0那么,我们就说T’(N)是T(N)当N→∞时的渐近性态,或叫T’(N)为算法A当N→∞的渐近复杂性而与T(N)相区别。
P = NP经常采用的算法主要有迭代法、分而治之法、贪婪法、动态规划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分而治之法1、基本思想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2)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3)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4)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3、分治法的基本步骤(1)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2)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3)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递归:直接或间接的调用自身的算法,叫做递归算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考试题目及答案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应用Johnson 法则的流水作业调度采用的算法是(D )A. 贪心算法B. 分支限界法C.分治法D. 动态规划算法2.Hanoi 塔问题如下图所示。
现要求将塔座A 上的的所有圆盘移到塔座B 上,并仍按同样顺序叠置。
移动圆盘时遵守Hanoi 塔问题的移动规则。
由此设计出解Hanoi 塔问题的递归算法正确的为:(B )Hanoi 塔A. 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C, int B) { if (n > 0) {hanoi(n-1,A,C, B); move(n,a,b);hanoi(n-1, C, B, A); } B. 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B, int C) {if (n > 0) {hanoi(n-1, A, C, B); move(n,a,b);hanoi(n-1, C, B, A); }C. void hanoi(int n, int C, int B, int A) {if (n > 0) {hanoi(n-1, A, C, B); move(n,a,b);hanoi(n-1, C, B, A); }3.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为(C)A. 最优子结构性质与贪心选择性质B.重叠子问题性质与贪心选择性质C.最优子结构性质与重叠子问题性质D. 预排序与递归调用4. 算法分析中,记号O表示(B),记号Ω表示(A),记号Θ表示(D)。
A.渐进下界B.渐进上界C.非紧上界D.紧渐进界E.非紧下界5. 以下关于渐进记号的性质是正确的有:(A)A.f(n)(g(n)),g(n)(h(n))f(n)(h(n))=Θ=Θ⇒=ΘB. f(n)O(g(n)),g(n)O(h(n))h(n)O(f(n))==⇒=C. O(f(n))+O(g(n)) = O(min{f(n),g(n)})D. f(n)O(g(n))g(n)O(f(n))=⇔=6.能采用贪心算法求最优解的问题,一般具有的重要性质为:(A)A. 最优子结构性质与贪心选择性质B.重叠子问题性质与贪心选择性质C.最优子结构性质与重叠子问题性质D. 预排序与递归调用7. 回溯法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中,按(D)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算法重要特性是什么?1. 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有穷性2.2.算法分析的目的是什么?2. 分析算法占用计算机资源的情况,对算法做出比较和评价,设计出额更好的算法。
3.3.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什么因素相关?3.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规模相关,是问题大小n的函数。
4.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性的含义?4.当问题的规模n趋向无穷大时,影响算法效率的重要因素是T(n)的数量级,而其他因素仅是使时间复杂度相差常数倍,因此可以用T(n)的数量级(阶)评价算法。
时间复杂度T(n)的数量级(阶)称为渐进时间复杂性。
5.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有什么不同?5.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考察的是n固定时,不同输入实例下的算法所耗时间。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取的输入实例中最大的时间复杂度:W(n) = max{ T(n,I) } , I∈Dn平均时间复杂性是所有输入实例的处理时间与各自概率的乘积和:A(n) =∑P(I)T(n,I) I∈Dn6.简述二分检索(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过程。
6. 设输入是一个按非降次序排列的元素表A[i:j] 和x,选取A[(i+j)/2]与x比较,如果A[(i+j)/2]=x,则返回(i+j)/2,如果A[(i+j)/2]<x,则A[i:(i+j)/2-1]找x,否则在A[ (i+j)/2+1:j] 找x。
上述过程被反复递归调用。
7.背包问题的目标函数和贪心算法最优化量度相同吗?7. 不相同。
目标函数:获得最大利润。
最优量度:最大利润/重量比。
8.采用回溯法求解的问题,其解如何表示?有什么规定?8. 问题的解可以表示为n元组:(x1,x2,……x n),x i∈S i, S i为有穷集合,x i∈S i, (x1,x2,……x n)具备完备性,即(x1,x2,……x n)是合理的,则(x1,x2,……x i)(i<n)一定合理。
《算法设计与分析》试卷及答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试卷1一、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 共20分):1.以下关于算法设计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计算机与数值问题的求解——方程式求根、插值问题、数值积分、函数逼近等有关B.利用计算机无法解决非数值问题C.计算机在解决分类、语言翻译、图形识别、解决高等代数和组合分析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定理证明、公式推导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过程的模拟等问题中, 主要进行的是判断、比较, 而不是算术运算D、算法设计与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非数值问题, 当然也包含某些数值问题2.算法的特征包括_________。
A.有穷性B、确定性C.输入和输出D.能行性或可行性3、以下描述是有关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①问题的陈述②算法分析③模型的拟制④算法的实现⑤算法的详细设计⑥文档的编制, 应与其它环节交织在一起其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②④①③⑤⑥D.⑥①③⑤②④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算法终止性B.良序原则是证明算法的正确性的有力工具C. x = 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数(x的低限)D. x = 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数(x的高限)5、汉诺塔(Hanoi)问题中令h(n)为从A移动n个金片到C上所用的次数, 则递归方程为__________, 其初始条件为__________, 将n个金片从A柱移到C柱上的移动次数是__________;设菲波那契(Fibonacci)数列中Fn为第n个月时兔子的对数, 则有递归方程为__________, 其中F1=F2=__________。
A.Fn=Fn-1+Fn-2 B、h(n)= 2h(n-1)+1C.1 D、h(1)= 1E、h(n)=2n-1F、06.在一个有向连通图中(如下图所示), 找出点A到点B的一条最短路为____ ______。
A.最短路: 1→3→5→8→10, 耗费: 20B、最短路:1→4→6→9→10, 耗费:16C.最短路: 1→4→6→9, 耗费: 12D.最短路: 4→6→9→10, 耗费: 13二、填空(每空2分, 共20分):1.快速排序法的基本思想是重新排列关键字, 把一个文件分成两个文件, 使得第一个文件中所有元素均小于第二个文件中的元素;然后再对两个子文件进行同样的处理。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推荐下载
5.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有什么不同? 5.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考察的是 n 固定时,不同输入实例下的 算法所耗时间。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取的输入实例中最大的时间复杂度: W(n) = max{ T(n,I) } , I∈Dn 平均时间复杂性是所有输入实例的处理时间与各自概率的乘积和: A(n) =∑P(I)T(n,I) I∈Dn
二、复杂性分析 1、 MERGESORT(low,high) if low<high; then mid←(low,high)/2; MERGESORT(low,mid); MERGESORT(mid+1,high); MERGE(low,mid,high); endif end MERGESORT
17. 回溯法的解(x1,x2,……xn)的隐约束一般指什么? 17.回溯法的解(x1,x2,……xn)的隐约束一般指个元素之间应满足的某种关系。
18. 阐述归并排序的分治思路。 18. 讲数组一分为二,分别对每个集合单独排序,然后将已排序的两个序列归并成一
个含 n 个元素的分好类的序列。如果分割后子问题还很大,则继续分治,直到一个元素。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 算法重要特性是什么? 1. 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有穷性 2. 2.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2. 分析算法占用计算机资源的情况,对算法做出比较和评价,设计出额更好的算法。 3. 3.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什么因素相关? 3.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规模相关,是问题大小 n 的函数。
(完整word版)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 算法分析与设计考试类型: (开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一、选择题(20分, 每题2分)1.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b, int c){if (n > 0){hanoi(n-1, a, c, b)。
move(a,b)。
hanoi(n-1, c, b, a)。
}}上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A.A. O(2n)B. O(nlog n)C. Θ(n!)D. Θ(nn)2.当一个确定性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与其在平均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有较大差别时, 可以使用B来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好坏实例间的这种差别.(A)数值概率算法(B)舍伍德算法(C)拉斯维加斯算法(D)蒙特卡罗算法3.对于下列二分搜索算法, 正确的是D.(A)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 int x, int n){int left = 0, right = n-1。
while(left <= right){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if(x == a[middle]) return middle。
if(x > a[middle]) left = middle。
else right = middle。
}//whilereturn –1。
}(B)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 int x, int n) {int left = 0, right = n-1。
while(left+1 != right){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if(x >= a[middle]) left = middle。
else right = middle。
}//whileif(x == a[left]) return left。
算法设计与分析复习题目及答案(汇编)
选择题 1、 二分搜索算法是利用( )实现的算法。
A 、 分治策略 B 、动态规划法 C 、贪心法 D 、回溯法 2、 列不是动态规划算法基本步骤的是()。
A 、 找出最优解的性质 B 、构造最优解 C 、算出最优解 D 、定义最 优解 3、 最大效益优先是(的一搜索方式。
A 、 分支界限法 B 、动态规划法C 、贪心法D 、回溯法 4、 在下列算法中有时找不到问题解的是( )。
A 、 B 、拉斯维加斯算法 C 、舍伍德算法 D 、数值 概率算法 5. 回溯法解旅行售货员问题时的解空间树是( A 、 子集树 B 、排列树 C 、深度优先生成树 D 、 广度优先生成树 6. 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 )。
A 、 备忘录法 B 、动态规划法 C 、贪心法 D 、 回溯法 7、 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标准是( C )。
A 运行速度快 B 占用空间少 C 时间复杂度低 D 代码短 8、以下不可以使用分治法求解的是( D )。
A 棋盘覆盖问题B 选择问题C 归并排序D 0/1 背包问题 9. 实现循环赛日程表利用的算法是( A 、分治策略 B 、动态规划法 C 、贪心法 D 、 回溯法 10、下列随机算法中运行时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的是( C ) A 数值概率算法 B 舍伍德算法 C 拉斯维加斯算法 D 蒙特卡罗算法11.下面不是分支界限法搜索方式的是( )。
A 、 广度优先B 、最小耗费优先C 、最大效益优先D 、 深度优先12 .下列算法中通常以深度优先方式系统搜索问题解的是 D )。
A 、 备忘录法B 、动态规划法C 、贪心法D 、回溯法13. 备忘录方法是那种算法的变形。
( B )25. 矩阵连乘问题的算法可由(B )设计实现A 、分治法B 、动态规划法C 、贪心法D 、回溯法14.哈弗曼编码的贪心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为( B )。
A 、O (n2n)B 、O (nlogn )C 、O (2n)D 、O (n )15.分支限界法解最大团问题时, 活结点表的组织形式是 ( B )20. 下面哪种函数是回溯法中为避免无效搜索采取的策略( B ) A .递归函数B. 剪枝函数C 。
(完整版)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
e i rb ei n一.填空题: 1. 元运算2. O 3.∑∈nD I I t I p )()(4. 将规模为n 的问题分解为子问题以及组合相应的子问题的解所需的时间5. 分解,递归,组合6. 在问题的状态空间树上作带剪枝的DFS 搜索(或:DFS+剪枝)7. 前者分解出的子问题有重叠的,而后者分解出的子问题是相互独立(不重叠)的8. 局部9. 高10. 归并排序算法11. 不同12. v=random (low, high); 交换A[low]和A[v]的值 随机选主元13. 比较n二.计算题和简答题:1. 阶的关系:(1) f(n)= O(g(n))(2) f(n)=(g(n))Ω (3) f(n)=(g(n))Ω (4) f(n)= O(g(n))3. (1) i>=1 (2)k[i]+1 (3) 1(4) i+1 (5) k[i]=0 (6) tag[x, y]=0(7) x=x-dx[k[i]]; y=y-dy[k[i]]四.算法设计题:1. 贪心选择策略:从起点的加油站起每次加满油后不加油行驶尽可能远,直至油箱中的油耗尽前所能到达的最远的油站为止,在该油站再加满油。
算法MINSTOPS输入:A、B两地间的距离s,A、B两地间的加油站数n,车加满油后可行驶的公里数m,存储各加油站离起点A的距离的数组d[1..n]。
输出:从A地到B地的最少加油次数k以及最优解x[1..k](x[i]表示第i次加油的加油站序号),若问题无解,则输出no solution。
d[n+1]=s; //设置虚拟加油站第n+1站。
for i=1 to nif d[i+1]-d[i]>m thenoutput “no solution”; return //无解,返回end ifend fork=1; x[k]=1 //在第1站加满油。
s1=m //s1为用汽车的当前油量可行驶至的地点与A点的距离i=2while s1<sif d[i+1]>s1 then //以汽车的当前油量无法到达第i+1站。
(完整)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试题_考试版
1、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步骤:1、问题分析2、数学模型建立3、算法设计与选择4、算法指标5、算法分析6、算法实现7、程序调试8、结果整理文档编制2、算法定义: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步骤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结果的处理过程3、算法的三要素1、操作2、控制结构3、数据结构算法具有以下5个属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算法设计的质量指标:正确性:算法应满足具体问题的需求;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为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效率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存储量需求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
一般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复杂性的渐近性态设T(N)是算法A的复杂性函数,使得当N→∞时有:(T(N)-T’(N))/T(N)→ 0那么,我们就说T’(N)是T(N)当N→∞时的渐近性态,或叫T’(N)为算法A 当N→∞的渐近复杂性而与T(N)相区别.P = NP经常采用的算法主要有迭代法、分而治之法、贪婪法、动态规划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分而治之法1、基本思想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2)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3)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4)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3、分治法的基本步骤(1)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2)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3)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递归:直接或间接的调用自身的算法,叫做递归算法.1·期盘覆盖用分治策略,可以设计解棋盘问题的一个简捷的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步骤:1、问题分析2、数学模型建立3、算法设计与选择4、算法指标5、算法分析6、算法实现7、程序调试8、结果整理文档编制2、算法定义: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步骤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结果的处理过程3、算法的三要素1、操作2、控制结构3、数据结构算法具有以下5个属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算法设计的质量指标:正确性:算法应满足具体问题的需求;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为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效率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存储量需求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
一般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复杂性的渐近性态设T(N)是算法A的复杂性函数,使得当N→∞时有:(T(N)-T’(N))/T(N) → 0那么,我们就说T’(N)是T(N)当N→∞时的渐近性态,或叫T’(N)为算法A当N→∞的渐近复杂性而与T(N)相区别。
P = NP经常采用的算法主要有迭代法、分而治之法、贪婪法、动态规划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分而治之法1、基本思想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2)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3)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4)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3、分治法的基本步骤(1)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2)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3)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递归:直接或间接的调用自身的算法,叫做递归算法。
1·期盘覆盖用分治策略,可以设计解棋盘问题的一个简捷的算法。
当k>0时,将2^k * 2^k棋盘分割为4个2^(k-1) * 2^(k-1)子棋盘特殊方格必位于4个较小子棋盘之一中,其余3个子棋盘中无特殊方格。
为了将这3个无特殊方格的子棋盘转化为特殊棋盘,我们可以用一个L型骨牌覆盖这3个较小的棋盘的汇合处,如下图所示,这3个子棋盘上被L型骨牌覆盖的方格就成为该棋盘上的特殊方格,从而将原问题化为4个较小规模的棋盘覆盖问题。
递归的使用这种分割,直至棋盘简化为1x1棋盘。
并排序是一种典型的分治算法:首先将序列分为两部分,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循环递归的排序,然后逐个将结果进行合并。
合并排序最大的优点是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这个是我们之前的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所达不到的。
他还是一种稳定性排序,也就是相等的元素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前后不会发生变化。
他的唯一缺点是,需要利用额外的N的空间来进行排序。
合并排序依赖于合并操作,即将两个已经排序的序列合并成一个序列,具体的过程如下:1.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然后将待排序数组复制到该数组中。
2.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3.比较复制数组中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原始待排序数组中,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4.重复步骤3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5.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原始数组末尾3·快速排序(1)在数据集之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pivot)。
(2)所有小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左边;所有大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右边。
(3)对"基准"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子集,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1)快速排序问题设a[0:n-1]是一个未排序的数组,如{0,12,45,3,6,29,4,16,77}。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对该数组进行排序。
(2)步骤对于输入的子序列L[p..r]分三步处理:第一步:分解(Divide)先从数据序列中选一个元素,称为基准元素。
将序列中所有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都放到它的左边,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都放到它的右边。
在序列L[p..r]中选择基准元素L[q],经比较和移动后,L[q]将处于L[p..r]中间的适当位置,使得基准元素L[q]的值大于L[p..q-1]中任一元素的值,基准元素L[q]的值小于L[q+1..r]中任一元素的值。
第二步:递归求解(Conquer)再对左右两边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直到每一个待处理的序列的长度为1。
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分别对L[p..q-1]和L[q+1..r]进行排序。
第三步:合并(Merge)由于对分解出的两个子序列的排序是就地进行的,所以在L[p..q-1]和L[q+1..r]都排好序后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L[p..r]就已排好序,即自然合并。
这个解决流程是符合分治法的基本步骤的。
贪心算法(2)特性:贪心算法采用自顶向下,以迭代的方法做出相继的贪心选择,每做一次贪心选择就将所求问题简化为一个规模更小的子问题,通过每一步贪心选择,可得到问题的一个最优解,虽然每一步上都要保证能获得局部最优解,但由此产生的全局解有时不一定是最优的,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
能够用贪心算法求解的问题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贪心选择性质和最优子结构性质(3)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差异:动态规划和贪心算法都是一种递推算法,均有最优子结构性质,通过局部最优解来推导全局最优解。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贪心算法中作出的每步贪心决策都无法改变,因为贪心策略是由上一步的最优解推导下一步的最优解,而上一部之前的最优解则不作保留,贪心算法每一步的最优解一定包含上一步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中全局最优解中一定包含某个局部最优解,但不一定包含前一个局部最优解,因此需要记录之前的所有最优解。
活动安排问题由于输入的活动以其完成时间的非减序排列,所以算法greedySelector每次总是选择具有最早完成时间的相容活动加入集合A中。
直观上,按这种方法选择相容活动为未安排活动留下尽可能多的时间。
也就是说,该算法的贪心选择的意义是使剩余的可安排时间段极大化,以便安排尽可能多的相容活动。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设G = (V,E)是连通带权图,V = {1,2,…,n}。
构造G的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置S = {1},然后,只要S是V的真子集,就进行如下的贪心选择:选取满足条件i ∈S,j ∈V – S,且c[i][j]最小的边,将顶点j添加到S中。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S = V时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选取到的所有边恰好构成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Kruskal算法给定无向连同带权图G = (V,E),V = {1,2,...,n}。
Kruskal算法构造G的最小生成树的基本思想是:(1)首先将G的n个顶点看成n个孤立的连通分支。
将所有的边按权从小大排序。
(2)从第一条边开始,依边权递增的顺序检查每一条边。
并按照下述方法连接两个不同的连通分支:当查看到第k条边(v,w)时,如果端点v和w分别是当前两个不同的连通分支T1和T2的端点是,就用边(v,w)将T1和T2连接成一个连通分支,然后继续查看第k+1条边;如果端点v和w在当前的同一个连通分支中,就直接再查看k+1条边。
这个过程一个进行到只剩下一个连通分支时为止。
动态规划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
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
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
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
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
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
具体的动态规划算法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填表格式。
基本步骤(1)划分阶段:按照问题的时间或空间特征,把问题分为若干个阶段。
注意这若干个阶段一定要是有序的或者是可排序的(即无后向性),否则问题就无法用动态规划求解。
(2)选择状态:将问题发展到各个阶段时所处于的各种客观情况用不同的状态表示出来。
当然,状态的选择要满足无后效性。
(3)确定决策并写出状态转移方程:之所以把这两步放在一起,是因为决策和状态转移有着天然的联系,状态转移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状态和决策来导出本阶段的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确定了决策,状态转移方程也就写出来了。
但事实上,我们常常是反过来做,根据相邻两段的各状态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决策。
动态规划算法分以下4个步骤:1. 描述最优解的结构2. 递归定义最优解的值3. 按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最优解的值//此3步构成动态规划解的基础。
4. 由计算出的结果构造一个最优解。
//此步如果只要求计算最优解的值时,可省略。
好,接下来,咱们讨论适合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化问题的俩个要素:最优子结构性质,和子问题重叠性质。
1·最优子结构性简而言之,一个最优化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
一个问题满足最优化原理又称其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2·重叠子问题在递归算法自顶向下解决问题时,每次产生的子问题并不总是新问题,有些子问题被反复计算了多次。
动态规划正是利用这种重叠子问题性质,对每一子问题直解一次,而后将其解保存在一个表格中,当每次需要时,只简单用常数时间查看一下结果。
3·备忘录方法备忘录方法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变形。
与动态规划算法一样,备忘录方法用表格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在下次需要解此子问题时,只要简单查看该问题的解答,而不必重新计算。
与动态规划算法不同的是,备忘录方法的递归方式是自顶向下,而动态规划算法是自底向上递归。
矩阵连乘最长公共子序列2.1、最长公共子序列的结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结构有如下表示:设序列X=<x1, x2, …, x m>和Y=<y1, y2, …, y n>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Z=<z1, z2, …, z k>,则:1. 若x m=y n,则z k=x m=y n且Z k-1是X m-1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2. 若x m≠y n且z k≠x m ,则Z是X 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3. 若x m≠y n且z k≠y n,则Z是X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