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1生活中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能力。

鉴于此,本小节教学目的标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特征,体会几何体间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特征。

本节课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归纳.小结及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现实背景。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下面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名字吗?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现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柱子是圆柱形”,“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帽子是圆锥形”,“足球是球形”,“超市里蒙牛牛奶包装盒是长方体”,“铅笔形状是棱柱形”……从具体模型到生活中实物,学生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丰富多彩图形世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____。
(3)将圆柱体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
(4)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____。
(5)球体的表面积公式是____。
3.解答题(共25分)
(1)请简要描述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其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请列举两种常见立体图形,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3)请解释立体图形的展开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呈现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立体图形的绘制、展开和计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3)实物模型:使用实物立体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触摸、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请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标注出各个面的尺寸。
2.请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
3.请计算一个圆锥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2cm,高为7cm。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立体图形的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立体图形的计算以及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三个维度的图形,包括长、宽、高。与平面图形相比,立体图形具有更加丰富的空间特征。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学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学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并对其分类.3.观察直棱柱,归纳总结直棱柱的特征。

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难点:1.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归纳.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预习学案:1.阅读课本第2页: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根据特征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实物。

名称:()()()()()()类似实物:.2.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预习自测: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球的是()A.茶杯B.羽毛球C.乒乓球D.白炽灯泡2.分别写出下列立体图形有几个面:四棱柱五棱柱.3.下列各几何体中,直棱柱的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4.如图所示,陀螺是由下面哪两个几何体组合而成的()A.长方体和圆锥B.长方形和三角形C.圆和三角形D.圆柱和圆锥5.下列几何图形中为圆柱体的是()A. B. C. D.新授:任务一:常见几何体的认识:思考: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直棱柱与斜棱柱在外观上怎样区分?小结:常见几何体分类方法:按柱、锥、球划分;按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或曲面分:按几何体有无顶点分.【针对小练一】基础题:1.与生活中的汽油桶的形状近似的图形是()A.圆锥B.长方体C.球D.圆柱2.如图:(1)写出上面几何体的名称.(2)将上面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提高题:1.下列图形中不是四棱柱的是()A. B. C. D.2.如图,绕直线旋转一周可得到圆锥体的是()A. B. C. D.任务二:观察直棱柱,找出顶点,棱,面的数量规律:1.思考: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是几棱柱?他们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几条棱?长度相等吗?几个顶点?你是怎样快速得出的?其他四棱柱都有这些特征吗?2.观察下列直棱柱,把下表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若一个棱柱的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它有___个侧面,共有___个面,共有____个顶点,共有_____条棱.(2)观察表中的结果,你能发现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写出关系式.(3)根据上表中的规律推断,十四棱柱共有个面,共有个顶点,共有____条棱.(4)若某个棱柱由30个面构成,则这个棱柱为棱柱.小结:n棱柱的面数是、棱数是、顶点数是.【针对小练二】基础题:1.十二棱柱的面,顶点,棱分别是()A.14,24,36B.14,36,24C.24,14,36D.24,36,142..某个棱柱由21条棱构成,则这个棱柱为()A.六棱柱B.七棱柱C.八棱柱D.九棱柱拓展题:如图是一个生日蛋糕盒,这个盒子有几条棱()A.6条B.12条C.18条D.24条随堂检测:1.判断下列语句正确性:A.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B.棱柱侧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C.棱柱的每条棱长都相等.()D.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多边形.()2.在下列立体图形中,只要两个面就能围成的是()A.长方体B.圆柱体C.圆锥体D.球3.棱长为a 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cm24.一个棱柱共有12个顶点,所有侧棱长的和是60cm,则每条侧棱长是cm作业:必做题:(基础题)课本4页2,3题选做题:(提高题)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填写它们的名称.(1)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_____________(2)6个面都是长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3)6个面都是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4)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侧面是长方形.________________(5)下底面是圆,上方有一个顶点,侧面展开后是扇形._____________(6)下底面是多边形,上方有一个顶点.__________________自选题:(自主作业):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知识网络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裁和拼贴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开图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计算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纸盒等,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图1: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图2:一个立体的正方体。
解答:
图1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只有一个平面,没有立体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1: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2.掌握测量、绘制和计算立体图形的方法。

3.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立体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球体和圆柱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或师生互动的方式,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西瓜、篮球、水杯、鞋盒等,引导学生感知这些物体的立体形态,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基本特征。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讲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由一个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等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上台绘制这些图形,加深他们的理解。

3. 讲解测量和计算立体图形的方法通过ppt或实际操作,讲解立体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可用公式2πr(r+h)计算,等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帮助他们掌握测量和计算技巧。

4. 扩展应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通过计算水杯或沙发的体积确定其放置位置是否合适,等等。

在分组讨论或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新型的球形容器,应该如何制作和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等等。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解决方案,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创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篮球、魔方、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环节:引入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饮料瓶(圆柱体)、骰子(正方体)、书包(长方体)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例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称其为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立体图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而平面图形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第三环节: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课题: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面的内容;2在书上完成所有的提问;3完成想一想,议一、课前预习:1、认真看课本p2-3一议的问题;4、完成p面的随堂练习。

4二、课内检测:请写出下列几何体名称(1)()(2)()(3)() (4) ( )(5)( ) (6) ( ) (7) ( ) (8) (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常见的几何体:1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请学生指认有哪些几何体组成;总结出常用的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球等探究二:课件展示:分组讨论1 圆柱与圆锥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1)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2)圆柱没有顶点, 而圆锥有一个顶点)2、棱柱与圆柱的相同与不同(同点:都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有侧面不同点:(1)棱柱的底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 圆柱的底面是圆(2)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3)棱柱有顶点,圆柱没有顶点)3、棱柱和棱锥是怎样命名(棱柱、棱锥的命名是按底面的边数来命名的)探究三:课件展示:请你按适当的标准对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3)按“柱锥球划”分:(1)(2)(4)(6)是柱体 (5)是锥体 (3)是球体总结:几何体的分类:柱(棱柱、圆柱);锥(棱锥、圆锥);球四、巩固练习:1、图中的图形是棱锥的是()(A) (B)(C) (D)2、圆柱有个面围成,长方体有个面围成。

3下列物体:书、篮球、弹珠、漏斗、香烟盒、笛子、骰子、三棱镜、易拉罐,期中(1)类似于正方体的有;(2)类似于长方体的有;(3)类似于圆柱的有;(4)类似于圆锥的有;(5)类似于球的有;(6)类似于棱柱的有;五、提优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圆锥的底面是圆( )3、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图形()4、三棱柱有3个面、3条棱()六作业:习题1.1知识技能1、2题数学理解3题课外作业:数学理解4、5联系拓广6题p4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学习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课时课题: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简单的分类.3.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体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他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PPT 展示图片)处理方式:通过几组图片可以抽象出哪些几何体?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通过PPT 把上面的物体抽象出几何体.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征鲜明的几何体,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几何体大到建筑、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认识到几何体的丰富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探究一: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及其分类.水立方中国馆风车足球问题1:(PPT 展示小明简易书房的一角)(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2)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处理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明的书房里找一找熟悉的几何体,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桌面、桌腿、书架的框子,文具盒,书架上的书与长方体类似,魔方与正方体类似.上图中的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与笔筒形状类似的,也就是与棱柱类似的有书架上笛子左边的几何体,桌子上茶杯和文具盒之间的几何体.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几何体,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问题2:常见立体图形分类我们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思考一下然后将它们分类呢?处理方式:学生讨论,然后交流.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类,并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总结,分类一: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柱体包括:圆柱、棱柱;锥体包括:圆锥、棱锥.分类二:按组成的面曲或平分.分类三:按有无顶点分.注意:无论你怎样分,分类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并做到不重不漏.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几何体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进一步引入棱柱这种常见的几何体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对几何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分类.探究二:棱柱及其特征问题:(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请完成下表:处理方式:让学生学习第2页议一议,先自主学习,再合作交流.然后讲解在棱柱中的有关概念及有关棱柱的特点.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特点:(1)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2)棱柱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3)棱柱的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4)侧面的个数和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叙述如何数出各数据,这样学生就会表示n 棱柱的面的个数、顶点个数、棱的个数,口述自己的发现:n 棱柱面的个数为n+2, 顶点个数为2n ,棱的个数为3n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棱柱的相关概念,再互相交流棱柱的特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对棱柱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底面顶点侧棱侧面探究三:常见几何体的异同(1)圆柱与棱柱请大家观察一下,同为柱体,圆柱与棱柱又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处理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完成,然后教师点拨相同点: 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1)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2)圆柱没有顶点而圆锥有一个顶点.(2)圆柱与圆锥请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处理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教师点拨相同点:下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它们的不同点是有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底面是形状完全相同、平行的两个圆.圆锥有两个面,上底面缩成了一个点.探究4:认识组合体(PPT 展示)有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由一些常见几何体组合而成,你能找出其中常见的几何体吗?处理圆柱棱柱圆柱圆锥方式: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说出有哪些几何体组成,并举例出其他组合几何体的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从较为复杂的组合体中找出常见的几何体,体会复杂的组合体其实质是由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的美.三、引导反思、归纳总结畅谈自己的收获!(PPT展示)处理方式: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的畅谈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通过PPT 的形式再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小结,使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四、达标练习,检测反馈1.在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圆锥、三棱柱这些几何体中,不属于柱体的有;属于四棱柱的有.2.圆锥:有一个、和一个顶点,且侧面展开图是.3.圆柱:有上下两个和一个,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 .4.球是由面围成的几何体.5.一个直六棱柱,底面的边长都是5cm,侧棱长为4cm ,则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6.下列物体中与足球形状类似的是() A 、电视机B 、铅笔C 、西瓜D 、烟囱帽7.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及时的检测一是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二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情况,起到反馈的目的.五、布置作业,课后促学必做题:课本第4页习题1.1 第2、3题.选做题:课本第5页习题1.1 第6题.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较为有限。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立体图形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物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2.直观教学法: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立体图形。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模型,图片,黑板。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可用其他立体图形代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会:1.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5.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内容2.1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包括:•什么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通过带着学生们探究以上问题,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感知立体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培养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

包括:•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棱锥体、棱柱体•如何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讲解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属性和特点,让学生们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3 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前往校园和社区,寻找并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包括:•在校园和社区中找到不同的立体图形;•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研究与这些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实地探究和实践,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3.1 合作学习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和计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2 课堂讲解本课程也将采用讲解的方式,通过黑板、幻灯片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和问题,帮助他们了解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法。

3.3 课外作业本课程也将会布置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实地考察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领悟,为课堂后的拓展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起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精确定义和分类标准,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立体图形分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篮球、书、盒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立体图形吗?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
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归纳、趣味活动、小结及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的现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足球是球形”,“超市里的蒙牛牛奶的包装盒是长方体”,“铅笔的形状是棱柱形的”……从具体的模型到生活中的实物,学生的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第二环节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活动1:教师依次展示上海浦东建筑物图片、三峡截流石图片和金字塔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活动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3的问题串:
⑴(小明的)书房(如上图)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⑵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⑶请在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
⑷请在房中找出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品?
目的:
通过三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征鲜明的几何体,认识到几何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不同几何体、区别不同几何体的钥匙,意识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几何体大到古代建筑、小到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就在的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注意事项与效果:
教学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图片,但务必注意这些图片中包含相对丰富的几何体,而且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比较鲜明,具有代表性,从而便于学生识别;此外注意图片的现实性、新颖性、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几何体的丰富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设计中,远的,既有现代化的浦东建筑群,又有古老的埃及金字塔;近的,既有三峡截流石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又有学生家庭生活背景(小明的书房)。

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首先结合图片介绍一些有关图片的背景知识。

第三环节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
内容:
活动1: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4个学生上黑板),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
活动2:说一说: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描述的几何体类似?
活动3:讨论:
(1)长方体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目的:
画图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初步感受几何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柱体,上下一样粗的,那么如何保证你所画图形中上下一样粗呢?因此,画一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感受相应几何体的个性特征;而说一说,则需要学生主动说明几何体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那些几何体符合这样的特征,这一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从而,可以更为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经验,同时认识到不同几何体的共性与个性,为后续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提供了依据。

注意事项与效果:
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描述这些几何体,并适时进行点评和提升;在小组讨论活动中,要注意提请学生相互倾听别人的见解,适时、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实践表明,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生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

小组讨论中,学生踊跃发言,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下面是比较圆柱与圆锥异同点时的一
段学生对话实录: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还把他用纸做的模型展示出来了,振振有词。

生:圆椎有一个顶点,而圆锥没有。

同学们频频点头。

生: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立刻有同学举手发表异议。

讨论达成共识:那得是半径和高相同的圆柱和圆锥。

生: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生:圆柱和圆锥都有曲面。

生:但圆柱有三个面而圆锥只有两个面。

……
第四环节引导归纳
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命名、分类规范。

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常见的几何体:柱、锥、(台)、球
(有*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
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

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 斜棱柱
目的: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几何体之间有个性也有共性,对于几何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效果:
以表格的形式分类及特征,伴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全神贯注倾听,形成对几何体的较为系统及理性的认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第五环节趣味活动
内容:
活动1:一个停电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你首先想到做什么?在学生认为“摸手电筒或蜡烛打火机”的基础上,组织活动:闭上眼睛从道具盒(里面装有电筒、蜡烛、打火机)里摸出你想要的物品;
活动2:利用手中的几何体,自己拼新的物体。

目的:
通过活动1,让学生再次感受相应几何体的特征(从触觉的角度),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而自由创意的拼组活动,必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注意事项与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几何体的特征,活动1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供学生摸取。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极具开放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确实掀起了又一次学习的高潮,很多学生离开座位互相欣赏。

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那极其丰富的想象和不受拘束的创造。

第六环节小结及作业
内容:
1.小结
谈谈你在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收获。

2.作业
(1)下列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体组成的?举例说明。

(2)请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3)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反思
1.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与生活、社会沟通,可以延伸课堂的视野。

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活泼、热烈的气氛,辅以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穿插,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过程。

2.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创造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要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参与和指导学生的交流活动,使学生都动起来,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同,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兼顾成绩、语言表达、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调控活动的节奏和时机,不让课堂只成为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的舞台,这点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