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剖析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分析及满分作文一、分析: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男孩得了100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另一位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
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原来得了100分男孩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另一位原来得了55分男孩考了61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
这是一则运用对比手法的漫画,有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有小男孩得分后待遇的对比,还有暗藏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社会态度的对比。
漫画直接反映的是人们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成绩高的因为一时失误,挨了批评;成绩低的因为偶有进步,受到表扬。
从否定的角度看,人们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变化。
从肯定的角度看,退步要批评,进步要表扬。
从深层看,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存在的满分意识、及格意识。
从学习成绩推广开来,这可以看做人们评价事物的一种态度,考生可以多方立意,既可以整体立意,谈正确、全面对待一个人的成绩、表现,谈如何教育孩子,谈如何对待进步与退步,也可以谈奖励与惩罚的激励手段;也可以局部立意,谈对追求完美的看法,对及格意识的认识等等。
也可写以下观点:1、不以成败论英雄2、人生的两个极端:把这两个学生看成同一个人生中的不同两种状态,100分表示最佳,55分表示最差。
98分表示,在100分的人生中,也会有98分这种看似不太如意的时候。
《人生如意的事太少,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
55分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是灰色的,可是不要灰心,敢向前,却也能看到有61分的光辉时分。
3、欲望太大,知足常乐:1〇〇分的人代表M欲望' 当他到98分的时候,脸上的那一巴摹是不知足的表现,明明够好了,却因为欲求不满,所以不幵心。
61分的人代表M知足、他们也有欲望,这使得他们往上走,到了 61分的时候,他们很高兴是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快乐。
生活的糖和耳光:生活总是在提_我们,在我们过于骄倣的时候,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作为警逛,却也在我们面对挫折给我们的耳光时,赠与我们一颗糖作为鼓励,要我们_敢的走下去。
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唯分数论之殇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唯分数论”之殇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
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
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
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
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
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
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
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 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 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 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 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 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 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 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 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 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 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 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也就 不 能 准 确 立 意 了 。
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 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 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 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 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 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 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 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 吧 ! ” 。
第 三 , 理 解 画 面 寓 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 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 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 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 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 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 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 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 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 即 不 赞 成 的 态 度 。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 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 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 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 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 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 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 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 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 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 实 。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 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 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 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 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 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 了 吧 ! ” 的 话 。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3篇《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3篇范文全国卷Ⅰ(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内容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就得到了表扬。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1:《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在教育的舞台上,分数似乎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主角。
正如材料中所呈现的那样,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100 分,得到表扬,第二次考了 98 分,却受到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55 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 61 分,就得到表扬。
这样的奖惩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从表面上看,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孩子所受到的待遇,这似乎是一种基于结果的简单评判。
然而,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对于那个从 100 分降到 98 分就被批评的孩子,也许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题目难度的增加而导致分数下降。
但批评可能会让他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
相反,那个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就得到表扬的孩子,虽然分数依然不高,但他的进步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这种鼓励可能会激发他更大的学习动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应该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不是冰冷的分数较量。
家长和老师不能仅仅以分数的升降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努力和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的孩子可能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可能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忽略了孩子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潜力。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但他在绘画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另一个孩子可能语文作文写得不够出色,但他在体育场上却充满活力和激情。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分析及范文
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考评价与发展的问题。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作文大意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
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8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获得奖励,看图写作题目自拟。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语文考试结束后,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对作文题进行点评。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
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教育,是为优雅的前行潮阳一中语文老师钟玮漫画中,两个唇印与两个巴掌,在鲜亮的分数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这幕,是会开怀一笑,亦或蹙眉不语?毕竟,我们向是不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
分数有值,幸福无价,毕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需保有一份对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们,要学会优雅地前行。
诚然,学业重要,分数是衡量学业的重要手段,谁都不甘为人后,谁都愿金榜题名。
考试给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验着人们不同的评价态度;学习给了普通人以机遇,也淬炼着我们不同的内心渴望,如果生活永远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复始的巨石,那种压迫感,自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试卷】全国1(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题目】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形式】材料作文(看图作文)【主题】评价标准的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力求公正客观的评价被评价者:如何应对未必客观的评价标准【材料分析】画面中有2个学生,左侧的学生A第一次成绩是100分,第二次成绩是98分;右侧的学生B第一次成绩是55分,第二次的成绩是61分。
评价者(家长或者老师)在一次的评判中,给了学生A一个吻,给了学生B一巴掌,即褒奖了分数较高的学生A,批评了分数低的学生B。
但第二次的评判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学生A虽然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由于成绩下降挨了巴掌,而学生B虽然分数差但是因为有了微小的进步获得了表扬。
★★★【立意角度及素材】★★★立意一:从评判者的角度,言说这种标准的正确性——不是以静态停滞,而是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在主观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且这种标准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易于鼓励努力向上的“后进”,督促自我满足的“先进”;立意二(推荐):作为评判者,在评价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应该尽量坚守全面、客观、理性的原则,竭力摒弃个人的主观因素。
这种主观因素的体现,不仅仅是个人的好恶,也包含着一个人脑海中固有的印象。
作为评价者,尽管在评价时要参考评价对象既往的情况,但不能将具体的、个别的情况发展为一种概念性的印象,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而这难免会有“挫伤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或“鼓励被评价对象投机行为”的情况发生(比如“先进”者只是一时疏忽,而“后进”者此前未必努力,等等)。
而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要意识到这种评价标准(参见立意一)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的现状,可能在接受评价时会受到未必客观公正的待遇,这就提醒我们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准(“后进”者作为积极努力的动力,而“先进”者则应该更加谨小慎微)★备注:立意二中有关被评价者的论述只是次要论述;作为次要论述,略一提及即可,只是一种补充,过于强调反而会伤及主要论点;如无把握,宁可舍弃。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解析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致母亲的一封信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分数不是唯一标准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唯分数论之殇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巴掌之吻教育之痛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进步与退步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一种人生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致母亲的一封信亲爱的母亲:您好!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
”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
”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
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
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
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全国卷I再次回归看图,看图作文难,难在审题立意,必须对图片材料认识清晰。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全国卷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欢迎大家阅读!【作文题目】(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全国卷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全国卷I再次回归看图作文,看图作文难,难在审题立意,必须对图片材料认识清晰,偏向求稳求普遍认知,谨慎求新求变,以免对阅卷组造成认知分歧,影响最终成绩。
就笔者而言,此图片展示了以下方面的信息:1、亲吻和巴掌,教育方式问题。
这是个虎爸虎妈盛行的年代,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政策变动之后,尤其要考虑我们的下一代,那么,我们的父母一辈,能否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地教育好下一代,逆向分析,考生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又有怎样的回馈,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2、100-98,55-61,进步和退步,这其实是个标准问题。
我们对于孩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们对于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对于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就像是“唯分数论”和“唯素质论”,两个极端的评价标准都曾给我们的教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考生所认可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是此角度的关键坐在。
全国卷I的这篇题目,是值得我们点个大大的赞的。
父爱母爱,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准备区域,然而这篇命题将传统的父爱母爱提升了一个层次,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要从议论文的角度写好这篇文章,不容易,这是个可以做论文的.题目。
所以,针对这篇题目,我相信大多数的考生还是会偏记叙抒情。
从第一人称角度,阐发对于家长的期待,或者叙述父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自己和父母在教育层面上(不一定非要在知识教育层面)的点点滴滴,都是可行的。
这样的话,可以和备考作文有较大交集,关键还是在如何将自己的文章与题目结合,扣题要扣稳。
如果是议论文的话,也是要有感而发,标准要明确,立论要稳准,切忌想要和稀泥的心态,利弊得失和观点对错要清晰,尽量不要模棱两可。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点评与分析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点评与分析第一部分专业点评全国I卷1.广东省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看图写作有话可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阅读漫画进行写作。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
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该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该题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2.广州六中肖刚老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
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
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
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分析及范文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考评价与发展的问题。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作文大意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
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8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获得奖励,看图写作题目自拟。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语文考试结束后,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对作文题进行点评。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
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教育,是为优雅的前行潮阳一中语文老师钟玮漫画中,两个唇印与两个巴掌,在鲜亮的分数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这幕,是会开怀一笑,亦或蹙眉不语,毕竟,我们向是不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
分数有值,幸福无价,毕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需保有一份对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们,要学会优雅地前行。
诚然,学业重要,分数是衡量学业的重要手段,谁都不甘为人后,谁都愿金榜题名。
考试给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验着人们不同的评价态度;学习给了普通人以机遇,也淬炼着我们不同的内心渴望,如果生活永远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复始的巨石,那种压迫感,自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
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
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
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
2016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
2016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广东省)附点评8篇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
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
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
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
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
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a2016全国卷1高考作文评析及范例
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
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
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
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
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
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
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
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
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 (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 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 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 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 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 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 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 皆赖这十问之功。)
• 第三,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存 在着一种“唯进步主义”的倾向。对于这种倾向, 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 55分,第二次考试得了61分,两次相比,成绩存 在着明显的进步,面对这种进步,家长和孩子都 开心,这无可厚非;对于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 试得了100分,第二次考试得了98分,或许家长 和孩子都不开心的一个原因是成绩退步了。或者 说,家长真正恼火的并不是孩子没有拿到满分, 而是与上一次考试相比,孩子的成绩退步了。于 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当一个孩子的成绩已经处于 高位时,不论是进步还是保持都是一件很困难的 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看待孩子成绩的进 退,特别是在一个不能改变的大环境的前提下, 用平常心和理智来看待成绩的进退,无疑是正确 的做法。
• 第五,当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表情与分数之 间的对比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悲观主义者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自己退步时,看不到自己的真正实力; 乐观主义者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当 自己进步时,即使这种进步依然没有达到 很高的层次,却依然坦然面对。这也启示 我们,要善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 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016高考全国1卷标杆作文赏析
2016高考全国1卷标杆作文赏析2016高考全国1卷标杆作文赏析(一)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
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
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
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
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是近年来一位女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
春风化雨的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
美国著名的N 1教育也近似如此。
比如对漫画中拿了98分满脸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2分就十分完美。
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于的巴掌言情。
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
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的花心精致的英雄雄们。
木心的关切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的温暖细腻。
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摩,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
她的学生们回忆:叶生生字迹隽秀工整,谈吐温和,气度不凡。
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是总是不急不徐,慢慢回答。
让人虚而往,满而归。
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莫大的心灵鼓励,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草纷芜。
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享受风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太重要的话题。
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
父母在家中,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
如此,便是尽父母之德,行仁义之事。
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析及例文分析
【优文展示】唯分赏罚,教育之殇漫画中,一个孩子考了100分,脸上赏了一个吻;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罚了一个掌印。
而当第一个孩子只考了98分之后,便由“吻”变“掌”;第二个孩子考上61分,由“掌”变“吻”。
这一简单粗暴的赏罚举动的背后,或许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论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体现。
可叹,教育之殇!唯分赏罚,反映出社会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许多跟风的家长们。
此风不止,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教育成长。
第一个基础稍好的孩子由100分变为98分,其中原因是什么?是考试难度大了,还是孩子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抑或是上课时不专心所致?第二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发挥,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抑或只是猜测蒙对?家长们不由分说,直接玩“变脸”---晴转过云或多云转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脸或盲目高兴。
而家长们就做了孩子人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
急功近利,不明就里的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
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
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们。
不管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
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写作试题思路分析及示例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写作试题思路分析及示例思路分析乍一看,这个试题所给材料好像过于直白。
但是仔细想来,审题并非没有难度。
首先是漫画的寓意,孩子面颊上的唇印象征“夸”,包括爱、奖赏、鼓励、表扬、环境宽松;掌印则象征“打”,包括恨、惩罚、责备、批评、严格要求。
读懂了漫画的寓意,才能从中提练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这个论证的中心。
如果仅仅理解为爱和打,便失之肤浅,写不出深刻上乘之作。
其次,上下两幅画中画的是两个孩子,而不是四个孩子。
左边的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还挨打,是因为妈妈认为他退步了。
右边的孩子第二次考了61分得到了亲吻,是因为妈妈认为他进步了。
我调查了中等水平的考生,没读懂这一点的还真不是少数。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退步该打,进步该夸,这难道不对吗? 你若这样想,就完全错了。
这幅漫画是讽刺这种现象而决不是肯定这种现象。
无论是“夸”还是“打”,都不应该把分数看作是衡量进步和退步的唯一标准,这便是从漫画中提练出来的第二个论证中心。
确定了中心之后,论证的难度也不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 媒体上炒作得沸沸扬扬,除了各自举出一些极端的个别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外,真正有说服力的文章,很少见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既有“夸”出来的好孩子,也有“打”出来的好孩子。
同学们在写作时,大概是只会举例子,道理讲不出,也不能算是一类卷。
至于为什么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进步与退步的唯一标准,道理更不好讲,正在进行的高考不就是这样吗? 下面把这两个论证中心各举一例,供同学们参看。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漫画: 左边的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妈妈给了一个吻,面颊上留下了唇印;第二次考了98分,妈妈认为退步了,给了一巴掌,面颊上留下了掌印。
右边的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妈妈给了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妈妈认为进步了,给了一个吻。
这幅漫画在启发我们思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夸,包括爱、奖赏、鼓励、表扬、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打,包括恨、惩罚、责备、批评、在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
高考作文:201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及点评(四篇)
高考作文:201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及点评(四篇)树成荫,容一叶落百花齐放,春光无限,何求不败之颜?绿树成荫,夏光灿烂,我容一叶之残。
不汲汲,勿求全,宽容一个美丽光环上的污点,许她美丽依然。
进步之人拼搏进取,是该收获鲜花与掌声;持久高立,一时失足,并无大过,仍在云端,为何却只有他人的不满与泪水相伴?我们常念厚德载,物宽容待人,我们用平等眼光看待曾入狱之人,却为何面对屠呦呦握青蒿救助无数生灵,唯怨其抓住名利不放?面对成龙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独见其育儿之过?朋友,你听见你的委屈,明白你的期望,知道你梦中完美的精神领航,可怎忍心让一棵树因你见一叶落的叹息而悲戚?时代需要伟人,需要心灵坐标引我们走向和谐的远方,但纵然如曼德拉般照亮一个时代的领袖,亦有其年少轻狂,方法不当的时刻。
我们已很宽容博大,但唯需给高处之人一水温柔宽容的注视,他们虽外在如此强大有力,亦有同你我一样的柔软内心。
树成荫,一叶落,生机不变;人高立,坠一寸,便也无妨。
李清照曾不满苏东坡之词偶不合音律,但无妨他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怀仁集之圣教序》字字珠玑,无懈可击,可王羲之偶尔有的败笔,不遮其书圣的辉煌。
时时皆出彩,则无以显其精彩;偶有一叶落,不失为人生的一笔华章。
站在高处,便已足够寒冷,让我们用宽容给他们一个温暖胸膛,宽容勿求全之伤。
古语云: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点过错无伤大雅,改过之后,一切依然是美丽模样。
张小三(娴)亦言:我在十五的缺憾中发现了更美,因它更是它。
一个无缺点的楷模即便光辉艳丽,唯缺人性之闪光。
宽容视之,世界会是一幅绝美画卷。
我们欣慰,我们仍在希望,我们给犯过入狱之人温暖教育,给失利之人平等竞争机会,我们亦可宽容顶尖科技人才的一点过失,名人一次无意,以宽容之心暖人,怎会和谐之光?树成荫,我容一叶落,不让人独伤。
宽容已悄然滋长,我已看到和谐的圣光!【点评】树成荫,容一叶落【标题使用了象征手法与对比手法,以荫与一叶落分别象征大局成功与局部有瑕疵,大局与局部形成了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
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点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
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
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
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
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
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
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
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
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
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
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巴掌之吻教育之痛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
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
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
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
一是语言凝练。
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
“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
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
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
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
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
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
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
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致母亲的一封信亲爱的母亲:您好!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
”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得最快。
”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
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
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
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
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2016年6月7日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
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
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
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
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
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
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
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
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
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是错罚了因为试题变难但仍取得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