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与性质,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能

进行科学严密的说理论证。

过程与方法:力足于“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与性质”这一理论基点,体会实际问题情景,在探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达

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实践问题情景,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识别方法、性质和运用的技能,丰富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活动体验,感受数学论证的科学严密性。

教学的重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与性质

教学的难点:正确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与性质解决实际生活

问题。

教法方法:“小步子”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对于基础的知识以学生

独立思考解决为主;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在实际问

题中理论知识的运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探究、讨

论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但是综合运用综合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

学法指导: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

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

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其本质属性的理

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

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理论知识点(3分钟)

教学内容 1.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师生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做准备。(一)基础训练(17分钟)

教学内容:右图相似三角形共有几组? 分别是

( )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探究,学生通

过独立的思考或者是探讨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利用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和识别相似三角形教学内容

1、如图,点D 、E 分别是△ABC 边AB 、AC 上

的点,且DE ∥BC ,BD =2AD ,那么

A

A B C

D E

B C

D E

F

A

△ADE 的周长︰△ABC 的周长=。

2.右图中,若D,E 分别是AB,AC 边上的中点,且DE=4则BC= _

3.右图中, DE ∥BC ,S △ADE : S

四边形DBCE = 1:8,则AE:AC=_____

4. 在△ABC 中AC=4,AB=5,.D 是AC 上一动点,且∠ADE=∠B,设AD=x ,AE=y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 的取值范围.

师生互动问题1,2,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共同验证结论。

第4个问题教师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没有正确解答)

,进行分解引导,提出引导问题:根据题中的条件,是否能

得出图形相似;线段AC 、AD 、AB 、AE 之间具有怎样的

关系?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步理解,能较完整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1、2、3,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题型巩固相似三角形的

性质,问题4主要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既巩固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又复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

同时这

个问题还为下面一个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㈡知识拓展(6分钟)

教学内容1、写出其中的几个等积式

①AC 2=

②BC 2=

③OC 2=

A B C

E D B A O

C

P B A C D E F M N 2、以O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提出若

AC=3,AO=1.写出A.B.C 三点的坐标.

师生互动问题1教师展示以后学生能很容易的解决,对于问题2教

师要组织学生探究,并且与学生一同验证答案。

设计意图上面的图形不仅含有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也是以后

学习“圆”中,经常出现的图形。因此要学生有一个深刻

的印象,因此与学生一同巩固。

问题2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对平面直角

坐标系的巩固。

㈢实际应用(17分钟)

教学内容如图,△ABC 是一块木板余料,

边AB=90厘米,高CN=60厘米,要把它

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

AB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BC 、AC 上,①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②如果把正方形

的零件改变为加工矩形零件,设DP=x ,DE=y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 的取值范围。③当DE 是

DP 的1.5倍时恰好符合要求,求此时零件的面积。

师生互动对于问题1是曾经解决的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问题

2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明白它与1中应用

的是同一知识。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即可。

设计意图学以至用,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练

P B

A C D E F M N

习中还能有效的巩固学习的知识。2中的问题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中的问题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小结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与性质(2分钟)课外拓展右图中,在一直角三角形余料中截出

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零件,应如何截

取?(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

4、5、那么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对学生掌握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也

是对本节课涉及内

容的一个

整体巩固。

㈣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清晰理解本章主要内容P B A D E F M N B A C D E F 图一图二相似三角形

识别方法性质副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附课件)

授课教师:王强

石阡县大沙坝九年制学校

2010年3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和 能 力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 程 和 方 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五个一”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 ∠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6的探究4 . 二、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6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 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考真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1. (2011浙江金华,9,3分)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600m B.500m C.400m D.300m 【答案】B 2. (2011浙江丽水,9,3分)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 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600m B.500m C.400m D.300m 【答案】B 3. (2011湖南怀化,21,10分)如图8,△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BC 上的高, B C=40cm,AD=3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 ,使它的一边EF 在B C 上,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A D 与HG 的交点为M. (1) 求证:;AM HG AD BC (2) 求这个矩形EFGH 的周长.

【答案】 (1) 解:∵四边形EFGH 为矩形 ∴EF∥GH ∴∠AHG=∠ABC 又∵∠HAG=∠BAC ∴ △AHG∽△ABC ∴ ;AM HG AD BC = (2)由(1)得 ;AM HG AD BC =设HE=x ,则HG=2x ,AM=AD-DM=AD-HE=30-x 可得40 23030x x =-,解得,x=12 , 2x=24 所以矩形EFGH 的周长为2×(12+24)=72cm. 4. (2011上海,25,14分)在Rt △ABC 中,∠ACB =90°,BC =30,AB =50.点P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 ⊥AB ,与边AC 或BC 相交于E .点M 在线段AP 上,点N 在线段BP 上,EM =EN ,sin ∠EMP = 1213 .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求CM 的长; (2)如图2,当点E 在边AC 上时,点E 不与点A 、C 重合,设AP =x ,BN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 ∽△ENB (△AME 的顶点A 、M 、E 分别与△ENB 的顶点E 、N 、B 对应),求AP 的长. 图1 图2 备用图 【答案】(1)∵∠ACB =90°,∴AC . ∵S =12 AB CP ??=1 2 AC BC ??, ∴CP =AC BC AB ?=403050 ?=24. 在Rt△CPM 中,∵sin∠EMP =1213 , ∴1213CP CM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 3》教案

27.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主备:司娟 审核: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引入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 图1 记作“△ABC ∽△A ’B ’C ’”, 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对于△ABC ∽△A ’B ’C ’,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 ∠A =∠A ’, ∠B =∠B ’ , ∠C =∠C ’, ''B A AB =''C B BC =' 'A C CA . [问题]:将△ABC 与△A ’B ’C ’相似比记为k 1,△A ’B ’C ’与△ABC 相似比记为k 2,那么k 1 与k 2有什么关系? k 1= k 2能成立吗? (三)[探究1] 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l 4 、l 5.分别度量l 3、l 4 、l 5 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 度, 相等吗?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EF DE BC AB 与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知识链接 1、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探索新知 1、问题1: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2、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练习:(1.)一根1.5米长的标杆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它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1米;此时一棵水杉树的影长为10.5米,这棵水杉树高为( ) A.7.5米 B.8米 C.14.7米 D.15.75米

(2.)在某一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高为60 米,那么高楼的影长是多少米? 3.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3、例题讲解 例3: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 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思考如何测出OA的长?)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解: 4、课堂练习 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9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反过来 ∵A=∠D,∠B=∠E,∠C=∠F;AB AC BC DE DF k EF === ∴△ABC∽△DEF. 师介绍:△ABC与△DEF的相似比为k,△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 k . 追问:当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引出课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 AB BC 与 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5. AB BC 与 DE EF 还相等吗? 当l3//l4//l5时, 有AB DE BC EF =, BC EF AB DE =, AB DE AC DF =,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BC时,有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19.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目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基础知识 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 线段成比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函数求最值等问题 备考例题指导 例1.如图,P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且四边形ADPE 是平行四边形. (1)求证:△DBP ∽△EPC ; (2)当P 点在什么位置时,S ADPE = 1 2 S △ABC ,说明理由. 分析: (1)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常用方法是证明两个角对应相等,题目中有 ADPE ? 平行线?角相等,命题得证. (2)设 BP BC =x ,则CP BC =1-x , ADPE ?DP ∥AC , EP ∥AB , △BDP ∽△BAC △CPE ∽△CBA ∴ FPC ABC S S ??=(CP CB )2=(1-x )2,BDP BAC S S ??=(BP BC )2=x 2 ∴ BDP CPE ABC S S S ???+=x 2+(1-x )2 . ∵S ADPE = 12 S △ABC ,即ADPE ABC S S ?=1 2.

∴x2+(1-x)2=1 2 (转化为含x的方程) x=1 2 , ∴BP BC = 1 2 . 即P应为BC之中点. 例2.已知△ABC中,∠ACB=90°,过点C作CD⊥AB于D,且AD=m,BD=n,AC2:BC2=2: 1,又关于x的方程1 4 x2-2(n-1)x+m2-12=0的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方小于192,求m,n 为整数时,?一次函数y=mx+n的解析式. 分析:这是一个几何、代数综合题,由条件发现,建立关于m,n的方程或不等式,?求出m,n再写出一次函数. 抓条件:AC2:BC2=2:1做文章(转化到m,n上). 双直角图形?有相似形?比例式(方程) ∠ACB=90°,CD⊥AB Rt△BCD∽Rt△BAC BC2=BD·BA,同理有AC2=AD·AB, ∴ 2 2 BC AC = BD BA AD AB ?=m=2n ① 抓条件:x1+x2=8(n-1),x1x2=4(m2-12). 由(x1-x2)2<192 配方(x1+x2)2-4x1x2<192. 64(n-1)2-16(m2-12)<192, 4n2-m2-8n+4<0.② ①代入②?n>1 2 . 又由△≥0得4(n-1)2-4×1 4 (m2-12)≥0, ①代入上式得n≤2.③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案设计

课相似三角形判定(2)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四个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 重点 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步骤、内容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k=1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2 提出探讨问题:1、如图,如果要判定△ABC与△ 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 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能否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的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3、(教材P42页探究2)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画图探究并取k=1.5;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已知、求证、证明) B'C' A' A B C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反过来 ∵A =∠D ,∠B =∠E ,∠C =∠F ;==AB AC BC DE DF EF ∴△ABC ∽△DEF . 老师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 ,SAS ,ASA ,AAS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都相交的平行线l 3,l 4,l 5.分别度量l 3,l 4,l 5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AB BC 与DE EF 还相等吗? 当l 3//l 4//l 5时, 有AB DE BC EF =,BC EF AB DE =,AB DE AC DF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 //BC 时,有 AD AE BD CE =,BD CE AD AE =,AD AE AB AC =,BD CE AB AC =等. 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 第1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方法: 1、让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进行短暂的讨论与展示。 3、分小组分方法,然后小组展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小组合作完成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2.在具体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作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建模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积累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39~4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 (2)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导入二: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边长约为230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 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设计 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王玉乾 教学内容: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建模﹑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问题1: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图片)

问题:你能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测量、计算金字塔的高和河宽?(学生思考、讨论、展示交流) (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活动1:探究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物高 1. 测高方法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提炼方法:同一时刻,物1高:物2高 = 影1长:影2长 例1:如图,如果木杆EF长2m,它的影长FD为3m,测OA得为201m, 求金字塔的高度BO. (让学生体会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从图片中可以抽象出相似三角形;领会此方法测量物高的可行性和操作步骤;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2. 测高方法二: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也可以用“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高度”的原理解决. 例2: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 度的示意图,点 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 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的顶端 C 处, 已知 AB = 2 米,且测得 BP = 3 米,DP = 12 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 A. 6米 B. 8米 C. 18米 D. 24米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案(3)

27.2.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及盲区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初三学生在思维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及盲区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情,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上可以通过著名的科学家名句和如何测量神秘的金字塔的高度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4)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课时. 三、例题的意图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测高(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2)测距(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本节课通过教材P49的例3——P50的例5(教材P49例3——是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P50例4——是测量河宽问题;P50例5——是盲区问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高和测距的方法.知道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是要构造和实物所在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27.2.3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课时) 实验中学刘柏槐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二)内容解析 解决不能直接测量某物其长度或高度的问题,通常是利用可测物的高度或宽度来表示不可测物的高度与长度.我们曾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过有关问题,但要测一些大型建筑物的高度或宽度,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就不大方便.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反映的是线段间的一种等量关系,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有效地解决不便直接测某物其长度或高度的问题.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设法构建一对相似三角形,且使构建的相似三角形模型中有表示测物长度或高度的线段及部分可测大小的线段.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相似三角形模型的构 建与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2.构建相似三角形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目标解析 1.“寻模——建模——用模”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思路,在解决数学问 题时,首先在题设中寻求适合解决问题的模型,如果没有现成的模型可用,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2.会根据实际情况用建模思想构建相应的相似三角形模型,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解决有关线段度量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有过用所学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某物其长度或高度的问题的体验,但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一些大型建筑物的高度或宽度(如测金字塔的高度),有些不切实际.解决这类问题需构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要测量出其中相应某些边的长度值,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的待测物的边长,其间就是借助成比例的线段中的已知线段求出未知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构建及获取相应的某些线段的长度值,学生往往难以做到.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模型的构建与相关线段长度值的获取.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flash软件,几何画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旧引新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1)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3)怎样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当它们全等时,才有 (双

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例2、如图,E、F分别是△ABC的边

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中,P是BC上的点,且BP=3 、如图,AB⊥BD,CD 当P点在BD上由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对。

特殊情况: 第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第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第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 类型 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SSS AAS (ASA ) HL 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对应相等 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 1、寻找相似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与技巧 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分析与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项基本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 (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对应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直接得出对应边,对应角。 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见前图.“见平行,想相似”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如上图.其中各图中都有一个公共角或对顶角.“见一对等角,找另一对等角或夹等角的两边成比例”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A B C D E A B C D D A B C A B C D E D A B C E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专题复习——影长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专题复习---影长问题 武威第九中学:张天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利用影长来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等知识去解决影长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九年级学生在思维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情,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

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上可以通过小问题自己的影长,旗杆的影长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4)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课时. 例题的意图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测高(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2)测距(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本节课使学生掌握测高和测距的方法.知道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是要构造和实物所在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而且要能测量已知三角形的各条线段的长,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解.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这几个实际问题,以提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让学生多见些不同类型的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便于学生理解:世上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学问题来解决,而本节的应用实质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影长问题,并让学生掌握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解决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回顾:1、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1).定义: (2).定理(平行法): (3).判定定理一(边边边): (4).判定定理二(边角边):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 边角关系.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6)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 (8)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2.填空: (1)如图,BE ∥CD ,则△ ∽△ AB AE BE ( )()()==; (2)如图,AB ∥DE ,则△ ∽△ AB BC CA ( )()()==; (3)如图,∠B=∠ADE ,则△ ∽△ AB BC CA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们再来做几个题目,先看一道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1)△ACD ∽△CBD ; (2)CD 2=AD ·BD.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在Rt △ABC 中,∠A=90°-∠B , 在Rt △CBD 中,∠BCD=90°-∠B , ∴∠A=∠BCD. 而∠ADC=∠CDB=90°, ∴△ACD ∽△CBD. ∴CD AD BD CD =. ∴CD 2=AD ·BD. (列CD AD BD CD =时,要让学生自己找CD ,AD 的对应边,并强调找对应边的方法)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AB 于D. 求证:(1)△CBD ∽△ABC ; (2)BC 2=AB ·BD. D D C A B C D C A D B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第一课时 平行线法 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 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会运用所学的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由相似多边形引出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由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引出) 3. 如图两三角形,满足哪些条件可证相似,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二.新授 1. 第40页探究1. 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归纳:(让学生画图,测量,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3)得出如下的比例线段 BC AB EF DE , AC AB =DF DE , AC BC =DF EF , AB BC =DE EF , AB AC =DE DF , BC AC =EF DF 2. 例一 已知:DE//BC, AB=15, AC=9, BD=4 . 求:AE=? 解: ∵ DE ∥BC ∴BD AB =CE AC 即415=CE 9 ∴CE=1536=5 12 ∴AE=AC+CE=9+512=115 2 3. 思考: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AC 于点D,E , △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 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DE 与△ABC 中, ∠A=∠A, ∵DE//BC, ∴∠ADE=∠B, ∠AED=∠C. 再证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 过E 作E F ∥AB,EF 交BC 于F 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探索过程. 2、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运用上述两个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及其应用. 2、例题的解答首先要选择用什么判定方法,然后利用方格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计算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 重要方法 1、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证相似,关键是找出两对对应角. 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中,三边对应是有序的即:大对大,小对小,中对中.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定要弄清边与角的位置关系.即边是指夹角的两边,角是成比例的两边的夹角. 4、在相似三角形条件(3)中,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在图4-3-14△ABC中,AB=AC,∠A=120°,在△A′B′C′中,A′B′=A′C′,∠A′=30°,可以说AB∶A′B′=AC∶A′C′,∠B=∠A′,但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教学过程A B C A′ B′C′4-3-14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 量问题. 2.培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2.难点:探索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初一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图形的知识,我们学过相交线平行线,我们学过三角形四边形,我们学过圆,这些天我们又学了相似三角形.这些关于图形的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呢?(稍停)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埃及的尼罗河水每年都会泛滥,两岸的田地就被淹没,水退后人们要重新划定田界,这便促使人们学会了计算简单图形边长、面积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图形的知识.可见,图形知识是由于测量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本节课我们要学的也与测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