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官
•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 乘。
• 曹 :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 刺史: 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
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 大权的长官。 •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 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 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 • 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 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
科举
•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 当地人物,分为九品,依品授官。实际上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
• 发展变革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 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正式科举
• 凡举业的读书人,未通过第一级考试前通称“童生”。第一级考 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其中成绩 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 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 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 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 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 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 探花,合称三鼎甲。科考名列第一为元。明清两代凡在乡试、会 试、殿试中都得第一,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者称连中三元。
• 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 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
少卿,九卿之名。
职官
• 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 • 三闾大夫 :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
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 • 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 • 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 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 • 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
职官
• 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 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 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 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 阙,右拾遗。
•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 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 立君主。
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
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
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
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
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
男子二十
婴儿
11 而立之年 三十岁
二三岁 12 不惑之年 四十岁
七八岁 13 知天命之年 五十岁
幼年
14 耳顺(花甲)六十岁
幼年 童年 15 古稀之年 七十岁
童年 少年 16 耄耋之年 八九十岁
女子十三四 17
岁 十五岁(为
期颐之年
百岁
二、历法
•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
•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 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 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 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 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 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 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 时辰








日wenku.baidu.com



昏定半鸣旦出食中中仄时夕
女“乞巧”的习俗。 •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
佳节。 •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
分秋分前后举行。 •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
八”。 •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
五一二三四五 更更更更更更
节气
•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 称春节。 •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 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
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 5七夕:七月初为女儿节,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
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 • 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 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
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 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 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 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
地理
• 赤县、神州 代称中国。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 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 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国”则是古代诸侯王 的封域。
• 姑苏、维扬、京口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 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
科举
• 校、序、庠、学、国子监 • 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
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 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 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 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 贡举、察举、制举 • 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后来“分 科”贡举,也称科举。汉代由郡、国考察举荐, 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 才(秀才)等科,叫察举。除贡举外,皇帝亲自 殿试取材,称为制举,也叫制科。
•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 地称为“三晋”。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 即“三楚”。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 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地理
•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 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 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 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隆丁亥冬”。
•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
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
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 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 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
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尔; 汝
称晚辈
小子 小生
称去世的长辈 加“先”字
表叔侄关系
加“从”字
举例
而安敢轻吾射 汝亦知射乎? 小生乃欲相吏邪?
先妣
求太监后,得二 从子
序号 称呼 1 襁褓 2 黄口 3 孩提 4 始龀 5 垂髫 6 总髻总角 7 总发束发 8 豆蔻年华
9 及笄之年
各年龄段称呼
年龄 序号 称呼
年龄
不满周岁 10 弱冠
四级科举考试表
考试 考试时间 考试级 主考官 及第者 说明
名称

称谓
院试 每年一次 县 府 州 省提督 秀才 学政
乡试 三年一次 京城和 皇帝派 举人 各省 遣考官
会试 乡试后第 京城礼 皇帝特 贡生
二年春天 部
派考官
殿试 会试后同 皇宫殿 皇帝 进士
第一名 称“解 元”
第一名 称“会 元”
状元
八股文与试帖诗
地理
• 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 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西安是我 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 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九朝名都。南京, 秦汉时称“秣陵”,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 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 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 称,为 六代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 宋称东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
• 九州、九土、八荒、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 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八荒即八方。五服之古代 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 五等地带,叫“五服”。
•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西为山西。
•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 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 都、鄙、邑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也指京 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也指小邑, 又指边远地方。
•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汉旧都 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宛,合称 “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代则以开封、 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两京。唐代有五京: 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京。
• 纪日法
•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 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 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 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 完全对应。
•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 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 分别叫做“朔”“望”“晦”。
• (4)纪时法
十二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地支
二 19 21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十- - - - - - - - - - - 四 21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时
五 20 22 24 2 4 更- - - - -
22 24 2 4 6
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职官
• 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 型、工、六部。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 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
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
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
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
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
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
• 州、郡、道、路、府、省 :”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 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 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 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 为“知州”,都由朝臣 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 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 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 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 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 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 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 八股文是科举时必须完成的文体。因 题目取自四书 ,又称四书文。内容以 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形式有死 板的规定。试帖诗,是唐代以后科举 考试规定的一种必须完成的诗体,因 题目常冠以“赋得”二字,又称赋得 体。其结构略同八股文,五言八韵, 而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
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举例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
庆献于后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 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
吾子淹久于弊邑。
唉!庶子不足与谋
卿欲何往?
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 1谦称—称自己
人物身份 谦称
举例
国君
寡人 朕
子自称日“朕” 寡人无疾
王侯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一般人 妇女
仆 不才 不佞 愚 鄙人 敝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赵胜利
称呼习惯
称呼 直称姓名
称对方的字 号 斋名 谥号 官 名 籍贯 为官之地 有时或几
项兼称。 称对方为“公”“君”“吾
子” 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
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
称对方为“卿”
几种情况 自称 厌称或自作介绍
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 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
称谓。
鄙视对方 早期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

恢维宇宙,斯吾之鄙人愿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指自己家人 加“家”“舍” 家兄 舍弟
2敬称—称别人
人物身份
敬称
举例
国君
陛下 皇上 大王
已死的皇帝(庙 汉高祖 宋太祖 号)
老师
子 夫子 师 先生 子墨子;夫子何 哂由也
官或尊长
公 君 足下 丈人 愿足下更虑之
大人
公为我献之
3其他
人物关系
称谓
称平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