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第六章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一、什么是信号‎?昆虫的许多‎醒日的形态‎特征、许多行为方‎式,所分泌的许‎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认为是昆‎虫为了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昆虫(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除了回声定‎位以外,由昆虫的特‎定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全‎部声音,对其他动物‎来说都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来吸引‎其他个体(如雄螅蟀用‎鸣叫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洞穴中来‎),也可以用来‎排斥其他个‎体(如工蚁分泌‎的报警激素‎),还可以对其‎他个体的生‎理状况产生‎某种长远影‎响(如蜂王分泌‎的蜂王激素‎可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什么是信号‎?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信号”(signa‎l s)一词可以从‎字典中查出‎两个定义:1) 信号是用于‎交流信息的‎任何符号,状态和标志‎等;2) 任何能唤起‎动物行动的‎事物都是信‎号.行为生态学‎家倾向于把‎信号理解为‎:信号是一个‎动物(信号发送者‎)利用另一个‎动物(信号接受者‎)肌力的一种‎手段.二、信号的特点‎1、以较少的能‎量获得较大‎的利益这是信号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发信号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但靠利用其‎他动物的肌‎力却能得到‎较大的利益‎.一只雄蟋蟀‎完全有能力‎到处跑动去‎寻找配偶.但它却呆在‎一个地点用‎叫声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显然是利‎用了雌蟋蟀‎的肌力而节‎省了自己的‎肌力.鮟鱇将猎物‎驱入自己的‎口中则不是‎靠自己的肌‎力,而是靠摇晃‎一个诱饵使‎猎物主动进‎入自己的口‎中,在这里鮟鱇‎是在巧妙地‎利用猎物的‎肌力.寄生于蚂蚁‎巢的隐翅甲‎幼虫靠分泌‎化学物质引‎诱蚂蚁给其‎喂食。

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赵丽稳;王鸿斌;张真;孔祥波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08(34)4
【摘要】昆虫声音信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内、种问信息交流方式之一,在昆虫求偶、聚集、攻击、报警等各种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发声机制被揭示.本文简要评述了不同目昆虫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机制,及其声音信号特征和信号采集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昆虫声音信号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问题.
【总页数】8页(P5-12)
【作者】赵丽稳;王鸿斌;张真;孔祥波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7
【相关文献】
1.昆虫气味受体研究技术及其在林业昆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申思凡;张真;孔祥波;刘福;张苏芳
2.食用昆虫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J], 陈晓明;黄国忠;陈济宽;张红城
3.昆虫几丁质酶功能研究、酶学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J], 李妍;李家磊;师献雪;张俊丽;胡淼
4.RNA干扰在鳞翅目昆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张秋朗;刘建宏;徐进;叶辉
5.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安佳;张开心;梅向东;高玉林;张涛;折冬梅;宁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声学的研究进展

生物声学的研究进展

生物声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声学是关注生物体的声音,研究声波在生物体内部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处理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生物声学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开展现代医学、推动生态保护和促进生物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从生物声学的应用、方法和领域几个方面入手,谈谈生物声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生物声学的应用生物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被应用于测量、识别、定位和区分声源的性质、形态和空间位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鲸鱼的通讯和声学识别。

鲸鱼是大洋中的巨无霸,它们往往需要传递复杂的声音信息来进行通讯和交流,生物声学的研究可通过探测鲸鱼声音的频率范围、形态和变化等信息,来识别鲸鱼识别码和生物学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鲸鱼的生态习性、迁徙规律和种群数量状况,从而有利于推动鲸鱼保护。

除了鲸鱼,生物声学的应用还可以涉及一些其他的生物,如蝾螈、鸟类、昆虫、鱼类以及人体等等。

对于蝾螈、鸟类、昆虫来说,它们的产生的声音往往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它们的交流行为和生态地位。

而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声学的应用可以包括:医学诊断、心理学、音乐和语音识别等。

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医学领域——心电声学领域,通过为患者喜欢的音乐带上心电图传感器,可以获取客观的振动信息,并通过分析这些振动信号的频谱和时域特性,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反馈。

二、生物声学的方法生物声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声波定位、信号识别、信息提取和声学特征分析等方面。

这些方法通过不断改进优化,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别多种动物行为和生命状态。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 声波定位技术:通过声波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声源在空间位置的描述和追踪,包括声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延迟等,尤其对于水生生物如鲸鱼、海豚这样的动物,该技术的精确度远高于其他任何技术。

2. 信号识别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算法技术,识别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到达位于声源附近潜水器的声通道,用于分析行为、测定密度和评估数量,并且可以推断物种的分类、行为和地位。

昆虫的声音沟通与交配行为

昆虫的声音沟通与交配行为

昆虫的声音沟通与交配行为昆虫在自然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还具有丰富多样的声音沟通与交配行为。

本文将重点探讨昆虫的声音沟通方式和这些声音对于交配行为的影响。

一、昆虫的声音沟通方式1. 振翅声振翅声是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声音沟通方式。

例如蜻蜓和蝴蝶在飞行时产生的嗡嗡声,以及蚊子和苍蝇振动翅膀时发出的嗡嗡声。

昆虫通过调节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比如性别、种类、警告信号等。

2. 鸣叫声鸣叫声是昆虫中一些特定种类的声音沟通方式。

例如蟋蟀在夜晚通过摩擦翅膀产生的咕咕声,以及蚕虫在茧中鸣叫的声音等。

昆虫通过改变鸣叫声的频率、节奏和强度来表达自己的信息,如求偶、警戒和领地宣示等。

3. 震动信号震动信号是昆虫中一种通过身体或其他结构震动发出的声音沟通方式。

例如蜜蜂在蜂巢中通过跳舞来向同伴传递花粉的位置信息,以及蚂蚁在行进中通过拍击地面来警示同伴等。

昆虫通过改变震动的方式和频率来传达不同的信息。

二、声音对于交配行为的影响1. 吸引异性昆虫通过声音信号来吸引异性配偶进行交配。

例如雄性蟋蟀通过鸣叫声来吸引雌性蟋蟀,雌性昆虫则会根据雄性的声音来判断其品质和健康状况,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配偶。

2. 求偶行为声音也在昆虫的求偶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雄性蚊子通过振动翅膀和鸣叫声来吸引雌性蚊子的注意,从而进行交配。

同样地,雄性蚂蚁通过地面的震动信号来吸引雌性蚂蚁,完成交配行为。

3. 竞争与领地某些昆虫会通过声音来表示对于领地的宣示和对其他同类的竞争。

例如蜜蜂在蜂巢中通过跳舞来传递花粉来源的信息,同时也能向其他蜜蜂表明其对该领地的所有权。

4. 警戒与防御声音信号还可以用于昆虫之间的警戒与防御。

例如某些种类的蜻蜓通过振翅声来发出警告信号,以示对潜在威胁的警戒。

此外,部分昆虫还会通过震动信号来警示同类,以防止外敌的入侵。

总结:昆虫通过各种声音信号来进行沟通与交配行为。

振翅声、鸣叫声和震动信号是昆虫中常见的声音沟通方式。

叶蚪鸣声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叶蚪鸣声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江 佳 富 蔡 平 。 ,
(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森 林 利 用 学 院 ,合 肥 2 0 3 ;2 1 3 0 6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园 艺 系 )

要 :综 述 了 叶 蝉 的 发 声 和 接 收 机 制 、记 录 与 分 析 方 法 、声 学 信 号 的 性 质 和 在 生 物 学 行 为 上 的 作 用 ,以
叶 蝉 科 ( ia el a )隶 属 于 同翅 目 ( o p e a C c d ld e i H mo tr )头 喙 亚 目 ( c e o r y c a Au h n r h n h )叶 蝉 总 科 ( i d l ie ) C c el d a 。长 期 以 a o
来 ,人 们 一 直 以 为 叶 蝉 是 一 个 不 会 发 声 的类 群 ,并 曾 人 为 地 把 同 翅 目划 分 为 C a tu e ( 歌 手 ) 或 Sr ua t ( 叫 h ne ss 女 ti lni 唧 d a 者 ) 和 M u t s ( 巴 )或 Slni ( 寂 者 ) 两 大 不 同类 群 Ⅲ ,而 且 这 种 观 点 一 直 被 广 泛 传 播 。1 5 年 I et e 哑 i t 沉 e s 91 mms2 编 写 昆 l在 虫 学 教 科 书 时 认 为 头 喙 亚 目中 除 蝉 ( 属 于蝉 科 Ccdd e 隶 i i )以 外 的 其 它 科 成 员 不 能 发 声 , 蝉 的发 声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O a a 雄 2 世 纪4 O年 代 Osin isn。 经 典 研 究 最 先 揭 示 了叶 蝉 的 声 学 特 征 , 正 了 这 种 错 误 的 二 分 法 。之 后 国 外 其 他 学 者 相 继 尝 s nso  ̄ 的 a “ 纠 试 了 这 方 面 的研 究 工 作 。 国 在 该 方 面 的研 究 非 常 薄 弱 , 今 仅 18 我 至 9 7年 张 志 涛 介 绍 了 黑 尾 叶 蝉 [ p oet ici p Ne h t i cnt e s tx c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昆虫在地球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昆虫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新进展都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和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技术也被用于昆虫研究。

通过基因编辑,研究人员可以专门研究昆虫基因中的特定功能,并对其进行精确调控。

例如,有些昆虫可能对特定物质有很强的反应,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反应过程和机制。

此外,这一技术也可以用于昆虫疾病的研究和防治。

二、生态环境研究在生态环境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为昆虫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进展。

例如,昆虫声音检测技术现在使用的主要是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智能化探头加上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分辨昆虫的性别,还能推断昆虫的活动模式和卫星定位的喜好地点等等。

同时,GPS技术也逐渐成为昆虫研究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昆虫与GPS追踪器连接来跟踪其移动路径和生态环境。

这一技术对昆虫种群和迁徙规律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好地了解蝗虫,飞蝗,蝗虫,蜜蜂这些昆虫迁徙规律有很重大的作用。

三、虫群智能研究虫群智能是指研究昆虫集体行为的学科。

虫群行为是昆虫生物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虚拟现实、三维打印等技术开展虫群智能研究。

例如,科学家通过模拟模型模拟蚂蚁之间的集体行为,更好地了解蚂蚁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昆虫集体行为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好的集体智能系统。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学科中的一种。

在昆虫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分析昆虫基因组中不同表达的蛋白质,并研究其生态功能和生理特性。

这样,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态平衡和适应能力。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昆虫学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生态环境研究、虫群智能研究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生态和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昆虫信号交流与物种识别特点

昆虫信号交流与物种识别特点

昆虫信号交流与物种识别特点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而昆虫的信号交流和物种识别特点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昆虫信号交流的方式和昆虫物种识别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昆虫信号交流的方式昆虫通过不同的信号交流方式来传递信息并与同种或者其他物种进行沟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昆虫信号交流方式:1. 触觉信号交流:许多昆虫通过触角来感知和传递信息。

触角是昆虫身体上的感觉器官,可以用来探测环境中的物体或者其他昆虫。

例如,蚂蚁在触角中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来标记路径,这样其他蚂蚁就可以通过跟随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找到食物来源。

2. 视觉信号交流:对于具有复眼的昆虫来说,视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昆虫通过观察其他昆虫的色彩、形态和动作来进行交流。

例如,雄性孔雀蝶会通过翅膀展示丰富多彩的图案来吸引雌性孔雀蝶的注意,并传递自己的繁殖意愿。

3. 声音信号交流:某些昆虫能够通过振动翅膀或者其他身体部位来产生声音,并通过声音的频率和节奏传递信息。

例如,蟋蟀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或者警示同类,每个蟋蟀种类的鸣叫音频都有独特的特征,可以被其他蟋蟀识别。

二、昆虫物种识别的特点昆虫的物种识别特点主要表现在形态特征、嗅觉和声音等方面。

1. 形态特征:昆虫的外形和身体特征在物种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来进行物种识别。

例如,蜜蜂和黄蜂的外形虽然相似,但通过观察头部和腹部的细节特征,可以区分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2. 嗅觉:昆虫的嗅觉对于物种识别非常重要,许多昆虫可以通过嗅觉识别同类或者寻找食物来源。

例如,蚂蚁通过感知触角释放的信息素来识别同种和标记路径,这样就能够组成规模庞大的社会系统。

3. 声音:昆虫通过声音的频率、节奏和振动等特征进行物种识别。

不同物种的昆虫会发出不同类型的声音进行交流。

例如,蟋蟀的鸣叫声是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使得同种蟋蟀能够识别彼此并避免与其他物种的交配。

总结起来,昆虫信号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触觉、视觉和声音等。

昆虫的化学信号和通讯方式

昆虫的化学信号和通讯方式

昆虫的化学信号和通讯方式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其成功繁衍和生存的关键之一是通过化学信号和通讯方式来交流和协调行动。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化学信号以及它们所采用的不同通讯方式。

一、化学信号的作用化学信号在昆虫中起到了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昆虫发现食物和寻找配偶。

许多昆虫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以吸引同种或异种个体。

这些信号物质被称为信息素,可以被其他昆虫感知和识别。

其次,化学信号还用于警示和防御。

某些昆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来警告其他昆虫,表明它们身处危险环境或有潜在的威胁。

此外,一些昆虫也会通过释放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来自卫。

最后,化学信号还参与到昆虫社会行为的调节中。

例如,蚂蚁通过化学信号来制定工蚁任务分工和协调整体工作。

这些信号有助于昆虫个体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维持整个群体的稳定。

二、化学信号的种类昆虫的化学信号可以分为外源信号和内源信号。

外源信号是指来自外界环境的化学物质,如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或其他昆虫释放的信息素。

内源信号则是昆虫体内产生的具有信号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外源信号中,信息素是昆虫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化学信号。

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信息素可以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等。

性信息素主要用于吸引异性昆虫,以促进繁殖。

聚集信息素则在一些社会性昆虫中起到吸引同种个体聚集的作用。

而报警信息素则用于警示和协调群体行为。

在内源信号中,昆虫的激素分泌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昆虫的激素可以通过调节昆虫的发育和生长,影响其行为和繁殖活动。

激素不仅在昆虫个体内部发挥作用,还可以通过化学信号传递给其他昆虫,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

三、通讯方式的多样性昆虫在信号传递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通讯方式。

最常见的方式是化学信号的释放和感知。

昆虫通过特定的腺体或分泌物来释放信息素,其他昆虫则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读这些化学信号。

除了化学信号,昆虫还可以通过声音和震动等方式进行通讯。

蟋蟀和蝉虫等昆虫可以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或表达自己的领地主张。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概述:昆虫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昆虫行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昆虫行为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一些新的重要发现。

一、研究方法1.实地观察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实地观察。

研究人员会亲自前往昆虫的栖息地,通过直接观察昆虫的行为来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直接的观察数据,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有一些昆虫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不易观察。

2.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是昆虫行为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将昆虫置于受控制的环境中,通过调整条件来观察昆虫的行为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集中研究某种特定行为。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昆虫对于特定化学物质的反应,或者研究昆虫的觅食行为等。

二、研究领域1.社会行为昆虫的社会行为一直是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重点。

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有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协作行为,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它们的群体行为和通讯方式,揭示了昆虫群体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的原理。

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昆虫的社会行为除了遵循固定的规则外,还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2.周期行为昆虫的周期行为是许多昆虫行为学家关注的一个领域。

周期行为是指昆虫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出现的行为,例如迁飞、季节交配等。

研究人员利用定位系统和数据记录器等技术手段,对昆虫的周期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昆虫如何通过内部节律和外部环境因素来调节行为。

3.个体行为除了群体行为和周期行为外,昆虫的个体行为也是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个体行为包括觅食、逃避捕食者、繁殖等行为。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昆虫的行为策略和行为适应性。

例如,有研究表明,一些蝴蝶在觅食时会选择特定的植物,以获取更多的营养和避免捕食者的袭击。

三、新的研究进展1.基因调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昆虫行为学的研究也逐渐融入了基因调控的视角。

研究人员通过对昆虫的基因进行定位和表达分析,揭示了一些与昆虫行为相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昆虫的发音

昆虫的发音

昆虫的发音摘要:在庞大的昆虫类群里,昆虫是怎样发声的呢?它的声音是否也能传递信息呢?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具有同伴之间求偶、召唤、报警,以及向敌害发出恫吓、攻击等作用。

关键词:摩擦发声秋夜竞唱音乐家虫鸣之歌据科学研究,在庞大的昆虫家族里仅有少数的昆虫如天蛾等是靠口发声的,其他种类繁多的昆虫发声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依靠翅膀磨擦发声是直翅目秋虫贯用的伎俩,但虫虫们具体的发音器构造各不相同。

蛐蛐、金蛉子等蟋蟀科昆虫的发音器由音锉和磨擦片组成,振翅时,左翅叠在右翅上,音锉和磨擦片相互磨擦就发出唧唧的声音。

蝈蝈、纺织娘等螽斯总科昆虫的发音器长在前翅上,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右覆翅上具有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美妙的吱吱声。

你说稀罕不稀罕,虫虫们演唱居然大多不用嘴,看来,带“口”字偏旁的“鸣唱”、“呢喃”等词并不适用于它们,还是法布尔来得更科学些:“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

”秋夜竞唱为哪般?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把婚配和繁育期安排在春天,蟋蟀、螽斯们则不同,凉爽的秋夜才是它们约会的佳期。

秋夜竞歌是由虫虫们的习性决定的。

蟋蟀一般在入秋后野外夜间温度达到20度时鸣叫得最欢,这时是它们最佳的交配季节。

蝈蝈成虫通常在7~9月的夜晚最为活跃,纺织娘则在夏末或秋季羽化为成虫,因此9月间的夜里,人们便听到了悦耳的虫鸣声。

秋虫中只有雄虫能够演奏乐曲,雄虫的“婚恋曲”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歌声嘹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

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

自然界的音乐家什么是“鸣虫”?对古人而言,“虫”泛指地上爬的小动物,比如蛇、蛙、蜥蜴等,他们只把螽斯、蟋蟀叫做“鸣虫”。

现代人则把蝗虫和蝉加上,将这四类小昆虫统称为“鸣虫”。

它们在炎炎夏日里鸣声不断,有时独奏,有时重奏,更多的时候是合奏……螽斯、蟋蟀、蝗虫和蝉这四类鸣虫中,除了蝉是同翅目以外,均是直翅目的昆虫。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结构、生理、行为和分类等问题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探讨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昆虫学研究的进展1.分类学进展:现代昆虫分类学采用了系统发育学的理念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子标记和遗传信息的分析,昆虫分类学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2.生理学进展: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昆虫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研究者发现昆虫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过程与人类和其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昆虫具备了独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3.行为学进展:昆虫行为学的发展为人们认识昆虫的行为、交流和社会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发现昆虫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适应性,很多昆虫展示出了高度复杂的社会行为,例如蜜蜂的集体觅食和蚁群的分工合作。

4.生态学进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对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的食物链调节、传粉、分解和害虫防控等生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昆虫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基因组学与昆虫的遗传进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昆虫的基因组学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昆虫的基因组序列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遗传进化、物种形成和适应策略等问题。

2.神经生物学与昆虫行为研究:昆虫的神经系统在行为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昆虫行为的机制提供了突破口。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昆虫的感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决策等问题。

3.昆虫的环境适应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昆虫的适应机制和对环境的响应成为研究的热点。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究昆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和生态位变化,为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i s csa e i o a t a h n a trfrmae a d fi ae i e p o e so t a e n u e t a s c o ua in a e u n e t r mp r n e e a d fc o o l n n l n t r c s f t t e h muu l i st e s r t n e t p lt t x a t o h i p o s l
(c olfP s a ut ,hn i gi l rl nvrt,a u0 0 0 , h a Sh o o ot d a sS ax r ut a U ie i Ti 38 1C i ) r g e A c u sy g n
Absr c : c nl h e h oo y t k s ft e p y ilg c l ic e c la d b h vo a e u irt f h n e tt t a tRe e t t e tc n lg o ma e u e o h s o i a, o h mia n e a ir p c l i o e i s c o y h o b l a y t p e e tt e i s c,p cal h t d n t e s x p e o n fi s c,r c ie nv  ̄a e o n t n. e h r mo e a o t e r v n h n e t e il t e su y o h e h r mo e o e t e e v su ie l r c g i o S x p e o n b u s y n i h t
c na t n ma ewi e le a d s e isr p o u t n I d i o , e h r mo e a o t n e t a o u e — u p s , f ce t o tc l t fma n p c e e r d ci . n a dt n s x p eo n b u s c sa f c s d p r o e e iin , i h o i i h n n t xcn n p l t g a d n u t gt e e ca n e t, t .h rf r h stc n lg t a t r n r t n in T e o ~ o i ,o - ol i n o h r n b n f i i s c s e T e eo et i h oo y at c e a d mo e al t . h un i o i l 1 a e r mo e o

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种群之一,其数量可谓是惊人的庞大。

在这个物种的生态中,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能够对环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在环保方面,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日益重要,因为昆虫生态学在解决地球生态系统的许多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昆虫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进行分析。

一、昆虫的多样性昆虫的多样性是昆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种群之一,其数量可谓是惊人的庞大。

昆虫的数量估计已超过100万种,其中有一些已经被发现,一些尚未被发现。

昆虫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往往扮演着食物链的底层,并且它们能够对植物的繁殖起到关键的影响。

二、昆虫的生态作用昆虫在许多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昆虫是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这种传粉过程对于很多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繁殖至关重要。

其次,昆虫还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食物链底层,因此,昆虫的生态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虫还能够来使环境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数量。

例如,就地中海地区的柑橘树的病虫害而言,一种被称为奥利弗斯小花蜂的昆虫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橙色潜龙卷蛾的侵害。

三、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生态学研究多是探究昆虫在其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昆虫生态学根据研究的实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室内饲养两种类型。

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是系统性实地调查或生态模型建立等,从而确定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及其协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昆虫生态学的应用昆虫生态学在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昆虫生态学的应用包括生物控制,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监管。

现代人类在破坏到许多自然资源中,生物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模拟苗木的人工繁殖过程中,昆虫生态系统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此,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贡献。

昆虫学研究进展和应用

昆虫学研究进展和应用

昆虫学研究进展和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生态、农业、医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昆虫学的研究成果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昆虫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昆虫在医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新进展近年来,昆虫学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昆虫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昆虫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体内的代谢和生理机制,探索昆虫在生态、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此外,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昆虫基因组和到位转录组水平上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适应性、营养代谢等生物学特性。

二、生态系统作用昆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因子,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许多植物对于昆虫作为传粉者具有依赖性,如蜜蜂、蝴蝶等。

另外,许多昆虫作为天敌,可以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食草昆虫的天敌多种多样,如蜥蜴、虎甲虫、寄蝇、蜘蛛等,它们通过寄生、掠食和潜伏等手段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并为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应用昆虫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昆虫对农业害虫控制的新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以昆虫为基础的生物农药,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农作物的害虫,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利用昆虫作为生物指示器,可以对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医学和材料科学应用昆虫在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也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

例如,蚊子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研究人员通过对蚊子寄生虫和疾病的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此外,利用蜜蜂的毒液和蛇毒等昆虫和爬行动物体内的毒素,可以研究和开发新型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叶蝉鸣声研究进展

叶蝉鸣声研究进展
p .2 07 r 0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ROP CAL AGRI UL EJ I C TURE
第 2 第 2期 7卷
Vo . 7 N . 1 , o2 2
的 马铃 薯 微 叶 蝉 [ .d vs n D s n) 的 性 行 为 A e at s( i a t] a t 和 声通 讯 ,发 现该种 没 有 明显 的嗅觉 反应 Ⅱ 。他们 将试 虫 用微 小 环状笼 罩 于近水 平放 置 的 寄主植 物 叶 的上表 面 ( 通过叶柄保湿) ,唱片 拾音 器 心座 的触 针和
本 文 综 述 了 国 内 外 叶 蝉 鸣 声 的 研 究 进 展 ,为 进 一 步 开 展 叶蝉 类 害虫 的 生 物声 学 功 能 研 究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同翅 目 ;叶蝉 ;鸣声 通 讯 ;进 展
分 类号 Q 6 . 6 . 99321
S u y P o r s n Le f o p r S u d t d r g eso ah p e o n
声 信号 广泛 应 用于 昆虫 种 内和种 间通 讯 。 已知 体 型较 大 的昆 虫如直 翅 目的许 多 类群 和 同翅 目中的 蝉类 的鸣 声 ,是 通过 空气 传 播 的 、 耳 可 以 听到 的 人
1 芒 果叶 蝉属
K m r等 系统 地 研 究 了芒 果 叶 蝉 属 mr c) ua o 口 ¥
叶 蝉 鸣 声 研 究 进 展①
赵冬香 高 景 林
( 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环 境与植 物 保护研 究所 海 南儋 州 5 13 ) 中 7 7 7
摘 要 昆 虫 纲 中普 遍 存 在 声 通讯 现 象 。 同 翅 目飞 虱 、 蝉 等 小 型 昆 虫 的鸣 声 是 由 寄 主 植 物 传 递 为 介 质 的 振 动 。 叶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昆虫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昆虫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从形态研究、生理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一、形态学研究形态学研究是昆虫学的基础,主要研究昆虫的外形结构和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

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昆虫身上的微观结构,从而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更加精细的描述和分类。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对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昆虫的基因组,研究人员能够揭示昆虫形态迥异的原因,探索昆虫进化的机制。

这种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生理学研究生理学是昆虫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

近年来,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涉及昆虫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生殖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人员对一些昆虫的呼吸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昆虫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呼吸道的运作方式,他们发现一些昆虫能够利用氧分压梯度以及空气流动的原理来实现高效的呼吸。

此外,还有研究揭示了昆虫血液中荷尔蒙的运输方式,对昆虫生殖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行为学研究行为学是昆虫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征。

昆虫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昆虫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近年来,行为学研究中的一大突破是利用昆虫的化学信号进行昆虫监测和控制。

通过研究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和昆虫对信息素的感知行为,研究人员能够制造出吸引性物质或干扰性物质,从而在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控制昆虫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起来,昆虫学的研究在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声学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声学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声学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环境监测作为评估环境质量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不断在技术和方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

声学材料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工具,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声学材料是指能够对声波产生特定响应和作用的材料,它们具有吸声、隔声、反射等特性。

在环境监测中,声学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噪声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

噪声监测是声学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噪声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声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但这些方法在复杂环境中往往存在局限性。

声学材料的出现为噪声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吸声材料可以用于降低监测环境中的背景噪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一些特殊设计的声学材料可以制成声学探头,能够更灵敏地捕捉噪声信号,实现对微小噪声变化的监测。

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声学材料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会受到空气质量的影响,例如颗粒物浓度、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基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基于声学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分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变化,从而推断出空气质量的相关参数。

此外,声学材料还可以用于构建声学共振腔,增强声波与空气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声学材料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基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

例如,通过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可以推断出水中的杂质含量、溶解气体浓度等参数。

一些声学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水体中,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

而且,声学材料还可以用于抑制水体中的背景噪声,提高监测信号的信噪比,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声学材料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许多动物通过发声来进行交流、求偶和警示等行为。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昆虫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新进展和趋势。

一、昆虫分类学的新进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已知种类超过100万。

昆虫分类学一直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近年来,通过对气味感受器、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昆虫的分类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大量昆虫的DNA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许多昆虫的分类存在错误,重新对这些昆虫进行分类,并针对这些错误进行更正。

同时,也有科学家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对昆虫分类进行调整。

二、昆虫生理学的新进展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生理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分支。

近年来,昆虫生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例如,在昆虫的味觉研究方面,科学家通过对昆虫味觉感受器的研究,发现很多昆虫都能够感受毒性化学物质,在感受到这些化学物质后会发出避免的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防虫措施。

三、昆虫行为学的新进展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行为特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分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昆虫行为学。

例如,在昆虫社会生物学方面,科学家发现很多种类的蜜蜂、蚂蚁等昆虫的社会结构与人类的社会结构相似,其社会行为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研究不仅对了解昆虫的社会行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帮助,也有助于研究人类社会行为。

四、昆虫基因组学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昆虫基因组学也在不断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可为昆虫分类、繁育、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例如,目前已完成了很多昆虫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害虫,这些工作可有助于开发新的防治策略。

五、昆虫养殖的新进展随着人们对昆虫资源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昆虫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在食品行业中,蝉蛹、蚕蛹等各种昆虫成为了新的食材,而在土壤改良和有机农业等领域,深钩虫等昆虫也被广泛应用。

昆虫鸣声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概述

昆虫鸣声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概述
#!,#!-&
! 此类鸣声不
!+.’’非专门发声器产生的鸣声 !+.+/’’ 鸣声是另一种活动的副产物
是由专门的发声器官发出 # 是昆虫在飞行过程中因 翅的拍打 " 胸部骨 片 的 振 动 产 生 的 # 或 是 昆 虫 在 求 偶 " 清洁或取食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声波 ! 如蚊子的 鸣声是飞行时翅振所产生的 ! 据徐启丰统计 # 已测 定过 % 属 $. 种蚊子的翅振频率#."#.!&! 何忠研究了北 京地区淡色库蚊雌雄两性翅振的频谱特性 # 这些种 类的声频有一定差别 # 但区别不大 # 种间重迭明显 # 各种雄性鸣声的频率明显高于雌性
$" 多个种的发声齿 ( 各种类的发声齿为表皮的角质
衍生物 ! 生于后足股节内侧下隆线上 ! 生于小窝内 ! 可转动 ( 不同种的发声齿形态有别 ( 同种不同个体 ! 发声齿的形态与排列稳定 ! 个体差异不明显 ( 雄性 的发声齿发育正常 ! 雌性的发声齿发育不完全 ( 郑 哲民’,(曾研究过白纹蝗属 + 种雄性的发声齿 ( 曹立 民等’&(对东北地区跃度蝗属 + 种雄性的发声齿作了 比较研究 ( 发声齿大致呈桃形 ! 不同种的发声齿形 态 %排列 %数目及特异性齿等有明显的差异 ( 蝗总科 有的种类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声方式 ( 林凤鸣’-.!!( 观察了 $ 种蝗虫的发声行为 ! 黄星蝗的发声机制与 其它蝗虫不同 ! 发声器由中胸的几块骨片构成 ! 宽 额异 距 蝗 除 用 后 足 股 节 同 前 翅 中 闰 脉 前 缘 横 脉 上 的发声齿摩擦发声外 ! 后足股节内侧端距可与腹部 末端背板摩擦发声 ! 日本黄脊蝗通常用后足股节内 侧的发声齿与前翅翅脉摩擦发声 ! 有时用后足胫节 内侧端距与前翅翅脉上的发声齿摩擦发声 ( 西藏飞 蝗的雌性 ! 在交配季节 ! 当接到雄性的鸣声信号后 ! 可用前翅 /0 脉与 12! 脉腹面的发声齿与后翅 3 脉 背面摩擦发声 ( 杨培林等’!#(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采 自山西临汾的日本条螽的鸣声特征 ! 结果表明 ) 日 本条螽的鸣叫分起始阶段 % 低潮阶段和高潮阶段 (

昆虫的悄悄话科学教案及反思

昆虫的悄悄话科学教案及反思

昆虫的悄悄话科学教案及反思科学教案:昆虫的悄悄话科学主题:昆虫的沟通方式和悄悄话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沟通方式和悄悄话;2.了解昆虫如何通过触角、声音、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沟通;3.能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沟通行为;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昆虫标本或图片;2.昆虫共生体验装置;3.昆虫观察器材和工具;4.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展示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昆虫沟通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昆虫是如何进行互相沟通的吗?”探究:1.组织学生利用昆虫共生体验装置或昆虫观察器材,观察昆虫的沟通行为。

2.学生使用手持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触角和其他相关器官,并记录其功能和特点。

3.学生观察昆虫的声音产生器官和行为,并记录其声音的形式和用途。

4.学生学习关于昆虫化学信号的相关知识,例如昆虫信息素和拟态保护等,并了解其在昆虫沟通中的作用。

总结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观察记录和探究结果,让学生总结昆虫的沟通方式和悄悄话。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昆虫沟通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

拓展与应用: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种昆虫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沟通方式和悄悄话,并设计实验或模拟情景,展示昆虫沟通行为。

2.学生开展野外昆虫观察活动,记录昆虫的沟通行为,并整理成报告或海报展示出来。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和实践,让他们对昆虫沟通方式和悄悄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触角、声音产生器官和行为,以及了解昆虫化学信号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昆虫沟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沟通行为,并分析归纳总结,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进行更系统的观察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昆虫的发声机制昆虫产生声音信号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特化的发声器官和特定的发声动作;另一类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但有特定的发声动作,或是在其他活动过程中伴随其他动作产生的,但能引起其他昆虫个体在行为或生理上的反应。

非特化发声器官产生的昆虫鸣声主要指翅振动声和敲击声。

例如,报死窃蠹(Xest obiumrufovillosum)用头轻轻敲击洞穴壁,发出性召唤的声信号;兵蚁利用上颚敲击隧道产生的振动通过地层传给附近的同伴,发出警告信号。

昆虫的发声器官种类多样,最熟知的为摩擦发声器和鼓室发声器。

摩擦发声器由音锉和刮器两部分组成。

直翅目昆虫以摩擦前翅发声,以前翅内侧面上一排坚硬的微细突作为音锉,翅边缘硬化的部分作为刮器,两者相对运动而发声。

音锉上突起的数量、排列密度以及翅的厚薄和振动速度等各不相同,所以鸣声的节奏和高低也不同。

一般认为同翅目蝉科昆虫的发声器是腹部第一节两侧的声鼓器官,包括鼓盖、鼓膜、鼓肌和气室。

雷仲仁等把蝉的发音机制归纳为4大类,除了鼓膜发音外还有翅拍击发音,前后翅摩擦发音,副发音器。

据报道,昆虫纲3 4个目中有16个目的昆虫能发声,常岩林等对中国6个目以及部分科的昆虫发声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

除了上述两类,还有气流振动发声。

气流振动发声类似于人的发声原理,目前这类发声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研究较多的是鳞翅目鬼脸天蛾属的一些种类,如鬼脸天蛾(Acherontia atropos)当咽及其肌肉收缩时,形成气流在其口器内出入,经内唇与咽的底部时,遇到内唇受阻,造成旋转的气流而发出犹如人“吹口哨”的声音。

有关昆虫发声机制的主要研究结果综合归纳如表1略。

2 昆虫声信号的特征和作用2.1 昆虫声信号的特征昆虫声信号的特征与昆虫的体态、发声器官的类型以及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对于每种昆虫来说,其声音信号是单调而规律的,具有种的特异性。

要对每种信号进行完整描述,需要从时域、频谱、声谱3个领域进行分析,因为声音信号的时域特征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而信号的频域特性由信号本身性质决定不受信号强弱的影响,所以一般用频域特性来表示各种信号的特征。

总体上昆虫的声信号分为两种,一种为靠空气直接传播的声音(air-borne sound),另一种为靠介质传播的振动信号(substrate-borne vibration)。

前者信号凭人耳即能听到,如蟋蟀的鸣声通常是相当纯的律音,廉振民等对蟋蟀的3种常见鸣声(召唤声、求偶声、争斗声)进行分析,声频率在2~9kHz范围内。

而后者信号需要借助灵敏的仪器才能测到。

天牛幼虫的爬行声沿木段末端传递至加速度传感器而被接收,振动的能量分布在30~280Hz频段内。

叶蝉类鸣声是通过植物基质传播的,我国对叶蝉类鸣声的研究已有相关综述。

不同蝉种鸣声的优势频率呈明显的覆盖现象,但有各自的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同时也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关,某些生活在低矮的灌木林区的蝉类鸣声的优势频率都低于1000Hz,而生活在树林区的一般在30 00~5000Hz。

昆虫的声音信号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多数鸣叫的昆虫都有吸引异性的作用,振动信号作为求偶过程的一部分已经在直翅目、翅目、胸喙亚目、头喙亚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长翅目、双翅目、毛翅目的研究中证明。

但是在等翅目、鳞翅目、膜翅目中,振动信号与交配行为的关系不大。

2.2 昆虫声信号的作用某些昆虫种群,如果缺少了声音信号的交流,就会直接影响一些活动的顺利进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雌、雄成虫具有鸣叫习性,雌虫只能发出1种求偶鸣声,具有联络、求偶和为雄虫搜寻雌虫定向的作用。

而雄虫则能发出2种鸣声:第1种鸣声是求偶鸣声,具有联络、求偶的作用;第2种鸣声是生殖竞争信号。

研究结果表明:回放稻褐飞虱雄虫第2种鸣声可以显著降低雌雄虫的成功交配率。

果蝇的求偶信号有正弦波和脉冲波2种。

为了检验2种信号的作用,Fanny Rybak等把不同的声音信号对每对果蝇(其中雄性果蝇被剪掉翅膀)进行回放试验。

结果表明:完整的声音信号能够使试验昆虫完成交配;只回放脉冲波也能刺激交配;但只回放正弦波,刺激作用明显降低。

对有发音王之称的蝉,其鸣声主要用来求偶,并且不同地区的蝉有种的差异性。

可见声音信号在昆虫求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求偶作用外,声音信号还有竞争、攻击、联络、报警、定位等作用。

竞争的声音信号在大多数发声昆虫中普遍存在。

一旦有其他雄虫侵入领地,先占领的雄虫会发出竞争的声音信号,并伴随攻击行为的产生,直到把入侵者赶走为止。

如:小蠹科的昆虫属钻蛀性害虫,在树皮上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在坑道内,一旦有其他雄虫侵入,坑道内的雄虫会发出竞争的声音信号,并且把入侵者推到洞口,持续鸣叫,直到入侵昆虫逃走为止。

在螽斯科中,声音信号可以提高发声雄虫定位的准确性。

而在蝼蛄科中,雄性的声音信号可以起到雄性-雄性空间隔离的作用。

一些摩擦信号常常与防御行为有关,尤其是在鞘翅目和异翅亚目的昆虫中。

在社会性和半社会性的昆虫中,声音信号尤其重要。

例如蜜蜂的声音信号主要起联络作用,白蚁的声音信号主要有报警的作用。

所以研究声信号在昆虫之间的交流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声音信号的采集和分析3.1 声音信号的采集昆虫声音信号的采集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虫源,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数字录音机,监听耳机。

对于不同的虫种录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隐蔽性害虫声音信号的采集要比非隐蔽性害虫难度大。

在20世纪70~80年代对小蠹虫做的一系列研究采用的都是R udinsky与Michael所用的Hewlett Packard型号为15119的压电式麦克风,PA R型号为113号带宽在300~100kHz范围内的低噪音前置放大器,和Ampex型号为FR21300的磁带录音机,Tektronix Type 565双射束示波器。

Claridge等(1 985)用加速度计(B&K8302)和电荷放大器(B&K2635)连接录音机(Negra 4.2 LSP)记录飞虱振动信号,不过整套仪器成本较高。

张志涛等自1986年以来,用自制的振动信号监听、记录和重放装置研究飞虱鸣声,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其中拾音器是用市售电唱机拾音头改制。

而功率放大器可以用录音机内含电路,也可以用一块集成电路(LA4100、LM386、TBA820等)单独制作功放电路。

录音设备采用的是Sharp GF-888型双卡录音机。

在声音采集的过程中,录音的准确与否是最关键的一步。

早期的磁带录音机在录音和放音过程中,局限性很大,缺点很多,不但会引入一定的噪声,且频率响应变化偏大,谐波失真等。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缺点和不足终于可以克服。

高速的CPU和优化的软件以及快速的AD/DA 板、数字化的I/O接口等新科技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运用这些技术,研究者们可以为昆虫鸣声信号进行数字化记录、实时分析,从而实现行为观察与信号分析同步。

网络的发展也使数字声音的获取、拷贝变得更快捷、更方便。

另外,随着数字录音机的兴起,不但可以进行室内试验,也为野外试验提供了便利,从而使研究变得更轻松更准确。

如Fanny Rybak录制果蝇的声音信号采用SONY TCD 3数字录音机,采样频率和位深分别是48khz和16bit。

随后又出现了96khz,24bit的Edirol R-4数字录音机,本底低,采集昆虫声音信号效果很好。

最新的Genex GX9048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音频录音机。

它提供了48轨24bit/192kHz的PCM录音、重放与48声轨DSD录音、播放。

同时它支持录音和播放48轨24bit/192kHz的PCM数据。

这些先进的工具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3.2 声音信号的分析声音信号的分析是昆虫声信号研究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对回放试验和实际应用都有直接的影响。

早期的信号分析,主要是通过示波器或记录仪来观察昆虫声信号的波形图和分析信号的时域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傅立叶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滤波器、选频电平表、频谱仪和声谱仪等信号分析仪器,对昆虫声信号进行频域特征分析,从而使昆虫声信息行为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昆虫声信号研究完全可以脱离上述的分析仪,而利用信号分析软件来完成。

但是一些普通信号分析软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复杂的昆虫声音信号,要有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

姚青等根据昆虫声通讯研究的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分析手段,建立了一套多功能昆虫鸣声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data acquisition andanalysis system of in sec tacous tic signal,DAASIAS)。

但是面对大量的昆虫声音信号记录数据,该软件利用M atlab进行处理存在实时性不够的问题。

Raimund Specht介绍了一种软件-Avis oft Bioacoustic,克服了上述缺陷,可以自动处理大量的声音文件,既可用于声谱分析又可用于频谱分析。

不同的昆虫,分析参数不同,而大部分昆虫声音信号的参数主要为脉冲串、脉冲组、脉冲组的持续时间及间隔和主峰频率等。

除上述软件外,还有两大工作平台Labview和Matlab可以为昆虫声音信号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 昆虫声音信号的应用研究昆虫声音信号除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昆虫语言及行为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应用在实践中。

20年来,各国学者在昆虫声学这一交叉学科取得了许多可喜成就。

4.1 在分类上的应用目前,昆虫分类学应用的主要还是形态特征,但对外部形态相似的近缘种单依形态特征分类时比较困难,而鸣虫的鸣声具有种的特异性,用声学方法对鸣声进行分析所得的性状特征是鉴别种类简单而可行的手段。

鼻优草螽[Euconoceph alus nasutus(Thunberg)]和苍白优草螽[E.pallidus(Redten-bacher]外形相似,但其鸣声特征和发声器的结构明显不同。

芦荣胜等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结果表明这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差异显著,即使看不见标本,听到鸣声就能确定种类。

随后他们又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红足米纹蝗(Notostaurus rubrics Mistshenko)和小米纹蝗[N.albicornis albicornis (Ev.)]雄性的鸣声特征。

这2种米纹蝗雄性鸣叫声的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脉冲组间隔、频率的主能峰以及鸣叫行为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2种米纹蝗的分类依据。

另外,可以通过对声音信号的研究,鉴定相似种类的不同地理种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