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指机体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

本大纲适合于护理专科、口腔医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及医学检验专业。

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

2.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依据掌握和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分析和应用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题型为: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单选题,5.问答题(含分析题)。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等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课程总学时:54实验总学时:9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基础理论的主干学科之一。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主要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为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及其机制。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几个方面。

临床观察主要是观察疾病的现象,而临床实验由于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只能在不损害病人健康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做一些不耽误病情、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的实验。

为了深入揭示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必须人为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和病理过程,观察和记录各种病理和生理变化及其发展过程,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实验方法,用形态等基本技术去观察与测定其功能和代谢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

然后将获得的资料与人的疾病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并从中引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因此,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以动物实验为主,其形式有急性实验、慢性实验两种。

病理生理学实验中所采取的观察指标,其性质有以下3种:⑴机能性的:如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及全身状态等。

⑵代谢性的:如血、尿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酸碱参数(pH、[HCO3])和血液气体含量等的测定。

⑶形态结构性的:根据形态改变,来判断心腔扩张和肺水肿是否存在,用显微镜观察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等。

以上三类指标具有相互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应该注意的。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理论来自实验”的科学观点⑴加深、验证和巩固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⑵综合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整体、全面、系统的人体观和疾病观。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探讨生总学时数:36 学时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目的要求】1.驾驭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2.驾驭受体异样的信号转导异样;3.熟识 G 蛋白异样在疾病中作用;4.熟识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 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整;通过 G 蛋白调整;通过可逆磷酸化调整)信号对靶蛋白的调整。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 cAMP-PKA 通路;通过抑制型 G 蛋白(Gi),抑制 AC 活性,导致 cAMP 水平降低,导致与Gs 相反的效应通过 Gq 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 DAG 和IP3;G 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 MAPK 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 通路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整受体数量的调整受体亲和力的调整其次节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和机制一、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变更;信号转导蛋白功能变更—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缘由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样的发生环节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反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反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变更,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样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变更。

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的概念;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3.了解循证医学的概念;4.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三、讲授内容和要点(一)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的概念(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四、自学内容和要点1.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五、参考书籍、文献、网站教材:《病理生理学》第六、七版王建枝主编六、英文词汇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综合征 syndrome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实验病理学 experimental patholohy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Pathophysiology, CA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国际病理生理学会 Internarional Pathophysiological Society免疫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七、思考题1.何为病理生理学?何为病理过程?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何为循证医学?第二章疾病概论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判别标准;2.熟悉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疾病的转归;3.了解脑死亡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疾病的发病学规律及基本机制三、讲授内容和要点(一)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概念2.疾病的概念(二)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原因2.疾病发生的条件(三)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四)疾病的转归1.康复、不全康复2.脑死亡四、自学内容和要点五、参考书籍、文献、网站教材:《病理生理学》第六版王建枝主编六、英文词汇疾病 disease病因学 etiology侵袭 invasiveness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发病学 (或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恶性循环 vicious cycle机制 mechanism体液因子 humoral factor细胞因子 cytokines内分泌 endocrine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 autocrine分子病理学 molecular pathology分子医学 molecular medicine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HGP疾病相关基因 disease-associated gene易感基因 susceptibility gene单基因病 mono-gene disease多因子疾病 multifactorial disease预后 prognosis康复 rehabilitation死亡 death脑死亡 brain death七、思考题1.试以外伤引起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的规律。

病理生理大纲

病理生理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

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及护理病人(护理学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护理学、检验学、药学等各学科专业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方式《病理生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考试课,将根据学科特点,课堂课堂提问、单元测试、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70%和30%。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衰老、健康、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了解疾病的转归、疾病模型。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50128420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Ⅳ课程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基础课授课对象:药学、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健康保险等学时数:34学时学分数:2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疾病概论----------------------------------------------------------------------------2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4第五章缺氧-----------------------------------------------------------------------------------5第六章发热-----------------------------------------------------------------------------------6第七章应激-----------------------------------------------------------------------------------6第八章休克-----------------------------------------------------------------------------------7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8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8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8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8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9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10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11第十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2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第一节绪论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熟悉:病理生理学内容:①疾病概论;②基本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要紧研究方式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进展简史2.大体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式。

第二章疾病概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2.大体要求:把握:疾病缘故、条件、诱因、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标准。

明白得:病因学、发病学、疾病通过和转归了解:健康、疾病、病理进程的概念,脑死亡的意义。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紊乱第四节钙磷代谢障碍(自学)2.大体要求:把握:水、电解质(钠、钾、镁)代谢障碍的缘故、机制和对机体的阻碍明白得:水、电解质(钠、钾、镁)的正常代谢。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原那么。

第四章酸碱平稳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剂第二节酸碱平稳紊乱的类型及经常使用指标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稳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稳紊乱第五节分析判定酸碱平稳紊乱的方式及其病理生理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酸碱平稳的调剂机制、反映酸碱平稳的经常使用指标及其意义,各型酸碱平稳紊乱的概念、缘故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阻碍。

明白得:混合型酸碱平稳紊乱类型及其缘故和特点。

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稳紊乱的防治原那么第五章缺氧1.要紧内容:第一节经常使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缺氧的类型、缘故和发病机制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阻碍第四节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缺氧的概念和经常使用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发生缘故、机制和血氧转变特点。

明白得:缺氧机会体的功能代谢转变。

了解: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发热1.要紧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发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发烧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明白得:发烧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目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与基础医学众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五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培养.1.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 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2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3了解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 基本能力的培养(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探索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索性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3.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4. 参考学时理论课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35学时.(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自学了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第二章疾病概论掌握: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熟悉: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了解:传统死亡的观念.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机体的调节,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高低钾的概念.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了解水肿的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熟悉:各类脱水的病因,了解水中毒,细胞水肿对脑的影响.了解各类脱水的治疗原则.钾代谢紊乱的常见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尤其是对神经肌肉和心脏,反常性酸性尿的产生及与低钾碱中毒的关系.高低镁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钙磷代谢紊乱的常见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了解:水、钠的正常代谢,熟悉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正常钾代谢.钾代谢紊乱的治疗原则.镁的代谢特点,镁代谢紊乱的治疗原则.钙磷的代谢特点,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原则.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掌握:酸碱平衡常用指标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碱剩余、缓冲碱和阴离子间隙的正常值与意义四种单纯性酸碱紊乱的概念四种酸碱紊乱的病因、主要指标变化、机体的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熟悉: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四种酸碱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了解:酸碱的概念、了解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特点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第五章缺氧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的分类、各种类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和失代偿反应.熟悉:各种类型缺氧的原因.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及氧中毒.了解:吸氧治疗的基本原则.第六章发热掌握:发热、过热的定义,发热的机制.熟悉: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种类,发热的时相了解:发热激活物、中枢发热介质的种类,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发热的防治原则.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掌握:常见的受体水平或G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疾病的联系如霍乱等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了解: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以信号转导系统为靶点的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第八章细胞凋亡与疾病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熟悉:细胞凋亡的过程及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差别细胞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生物化学变化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诱导性因素、抑制性因素、熟悉细胞凋亡主要的相关基因Bcl-2、p53了解:细胞凋亡与常见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关系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第九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自学了解: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第十章应激掌握: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概念,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熟悉:应激原的概念,应激时神经-体液反应,应激对各器官系统的影响.了解:应激原种类,应激的基本表现,应激对各器官系统的影响,应激相关疾病,应激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一章 DIC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熟悉:DIC 的影响因素DIC时机体变化了解:凝血与抗凝DIC的病因,分期,分型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二章休克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时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多器官功能不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细菌移位的概念.MODS 的发病类型和发病机制熟悉:血管活性胺、调节肽变化,熟悉炎症介质与SIRS休克的防治原则各种炎症因子在MODS的作用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MODS的原因及分型、 MODS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原则.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负荷和自由基的概念钙超负荷的发生机制钙超负荷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熟悉:活性氧,PH反常,氧反常和心肌顿抑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中性粒细胞聚集的原因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高能磷酸化合物减少的原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正常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心力衰竭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心力衰竭时代谢机能的变化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原则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掌握:以下概念:呼吸衰竭I, II、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ARDS的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呼衰的机制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给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掌握:肝性脑病和假性神经递质的概念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肝性脑病机制中的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的概念熟悉: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GABA学说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和机制肝性脑病的分类和分期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其它神经毒质的作用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发生机制,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的代谢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4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分期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了解: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八章脑功能不全了解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自学第二章疾病概论2学时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学时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4学时第五章缺氧 2学时第六章发热 2学时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2学时第八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自学第九章细胞凋亡与疾病 2学时第十章应激 2学时第十一章DIC 2学时第十二章休克 2学时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2学时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4学时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 4学时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2学时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4学时三、使用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必需在已学习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后,才能进行学习.由于本学科与临床各学科间的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与临床课程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作必要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要擅于将理论学习与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等学习手段综合起来,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本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另外开设有与之相联系的实验生理科学课.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同时,还有启发学生创造性,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索性实验课.四、主要参考书目录1、病理生理学第6版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五年制使用教材2、pathophysiology,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七年制使用教材3、Pathophysiology Hardcover 3rd Bk&Cdr edition,by , ,. SaundersCompany, February 23, 20054、Pathophysiology 7th edition ,by Porth, Carol Mattson,LippincottWilliams & Wilkins,2005.5、Pathophysiology 7th edition,by Springhouse,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2004.。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学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预防医学专业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预防医学专业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适用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预防医学专业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其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中常见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教学上采用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

本学科与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密切相关,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亦密切相关。

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共安排68理论学时,期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20学时,本门课程为必修考查课,课程学分3.0,于第四学期开课。

教学中坚持以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思路,激发其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素质进一步加强。

本课程选用教材: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张根葆,杨勤。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专业名词。

2.掌握各章节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改变。

(二)基本技能1.运用科学辨证的思维方法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判断在疾病中的作用。

2.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和新发展。

(三)基本素质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如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591-三、学时分配单元理论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内容实验学时1绪论、疾病概论1家兔实验性肺水肿5学时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实验性缺氧5学时3酸碱平衡紊乱3失血性休克5学时4缺氧6病例讨论5学时5发热36应激37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38休克49缺血再灌注损伤410心功能不全411呼吸功能不全412肝功能不全413肾功能不全4合计4820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院(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编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与机制,同时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基础研究。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内容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的病理过程。

本课程适用专业为中西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医学类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促进前期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并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通过对疾病本质的学习,丰富医学知识和技能,树立和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及医学人文精神。

该课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三个纬度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依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学习内容包括较全面、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设置理论课36学。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学习疾病发生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使学生系统、辩证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以正常机体的功能代谢为基础,逐步认识、理解患病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认识到本课程的桥梁价值,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PBL授课及小组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医学人文精神;通过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等基本病理生理学概念和病理过程,学习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发生的基本机制,认识疾病的本质,理解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及特殊规律。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410036学时与学分:3 学分/5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合用专业(方向):药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属于西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重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普通规律,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及录像等),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亲密联系实际。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第一章绪论 1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理解】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办法。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2.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办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掌握脑死亡概念。

【熟悉】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因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理解】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原则和脑死亡的意义。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因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因素与条件的关系。

3.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康复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2)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熟悉( 1)常见的致病因素(2)疾病经过与转归3.了解( 1)各类致病因素的致病特性。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内容 ] 3 学时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2.病因学:病因、条件概念。

常见的致病因素。

3.发病学:发病学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5.疾病的转归:(1)康复:分完全和不完全康复。

(2)死亡:传统在临床上使用的死亡标准、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1.当今的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什么2.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3.疾病的原因有哪两个重大特征条件与诱因有何区别4.什么是死亡的新概念脑死亡的概念植物人、植物状态及其与脑死亡的区别在哪里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 1)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水肿的概念和发生的基本机制;皮下水肿的基本特点及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它们对心脏、骨骼肌及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

2.熟悉( 1)体液平衡紊乱及有关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对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

(3)镁、钙、磷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 1)各型脱水和水中毒的防治原则。

(2)钾紊乱的防治原则4.自学( 1)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

(2)钙、磷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 8 学时1.体液和体液的调节平衡,体液平衡紊乱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概念。

3.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4.不同类型脱水的防治原则。

5.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以及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6.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7.水肿的表现特征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各种常见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8.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9.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10.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机体其它器官的影响,包括骨骼肌、肾脏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

11.低镁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2.高镁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3.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的概念。

14.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对神经一肌肉、骨代谢、心脏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15.各种类型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1.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有何影响机制是什么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都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机制是什么 4.引起体内钠、水潴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哪些因素可引起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潴留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 1)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常用的酸碱平衡指标及其意义(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酸或碱中毒的代偿机制(3)不同类型酸或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熟悉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了解各种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 教学内容 ] 6 学时1.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2.反映酸碱平衡常用的指标及意义: 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Q)、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剩余碱(BE)、阴离子间隙(AG)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概念和特点4•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和机制。

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AG增大型(正常血氯性),AG正常型(高血氯性)5.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血液、肺、肾的代偿。

6.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的影响。

7.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

8.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

9.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氧离曲线左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0.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11.机体对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1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基本特点。

13.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1.pH 在血液的酸碱状态有哪几种可能2.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点。

3.酸中毒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机制何在4.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常常是失代偿的5.剧烈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第五章缺氧[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机制,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原因,氧中毒的概念。

3.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教学内容 ] 2 学时1.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动一静脉氧差、氧饱和度)及其意义。

2.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2)发绀的概念和意义。

(3)血液性缺氧的原因、类型、其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特点及各型血液性缺氧的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 4)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5)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代偿反应和损伤性变化)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代谢耗氧率; 2)机体的代偿能力。

5.氧疗和氧中毒[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1.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什么2.试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3.试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4.缺氧时, 2,3-DPG 有何改变其意义如何5.以低张性缺氧为例,说明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

第六章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 1)发热、内生致热原的概念。

(2)内生致热原、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种类(3)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2.熟悉( 1)发热激活物种类及其作用(2)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的治疗原则。

3.了解热限及其成因,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教学内容 ] 2 学时1.发热的概念和临床意义2.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1)致热原与激活物的概念。

( 2)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包括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类固醇和致炎物等。

3.内生致热原(EP)的概念。

4.致热信号(EP传人中枢的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人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

5.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正调节中枢和中枢发热介质(PGE cAMP、CRH和Na+/ca2+、NO)的作用,启动升温机制;同时也通过负调节中枢和内生解热物质(AVP、a-MSH)启动限制体温上升的机制,在两者协调的基础上,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6.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信息传递;中枢调节;外周与产热、散热相关的效应器的作用。

7.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分体温上升期(寒战期)、高峰期(稽留期)和退热期。

8.热限及其成因。

9.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发热的意义 10.发热的处理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是什么 2.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什么3.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是什么第七章应激[ 目的要求 ]1.掌握( 1)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和应激性溃疡的概念。

(2)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 1)急性期反应以及热休克蛋白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意义。

(2)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应激与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的机制。

3.了解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 教学内容 ] 2 学时1.应激、应激原的概念。

2.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组成:主要为蓝斑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2)防御意义、不利影响。

3•急性期反应蛋白(AP)的概念、分类、生物学功能。

4.热休克蛋白(HSP的概念、HSP的基本功能、基本结构以及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

5.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能量和物质代谢变化:① 高代谢率② 分解代谢增加(2)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阻力增高,血液重分布。

(3)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

6•应激与疾病的关系。

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发生机制:胃粘膜缺血;H+反向弥散;7.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1.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有哪些,有什么生理学意义2.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3.应激时机体发生了哪些功能代谢变化第八章休克[ 目的要求 ]1.掌握( 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