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光分析法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光谱为线光谱的根本原因
24
分子光谱(带光谱,band spectra):
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 或 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称为分子光谱。
E2
分子发射光谱
E1
hνi
I
半宽度20~100 nm
A(T)
波长/nm
半宽度20~100 nm
分子吸收光谱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发射
光的发射:M* → M + 光子
当受激物质(或受热能、电能 或其他外界能量所激发的物质) 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包括基 态)时,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 余能量的现象。 M* M
hν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发射
4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光在传播时主要表 现出波动性,可用波长λ (或波数σ)、频 率υ描述;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 表现出粒子性,可用能量描述。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电磁辐射
普朗克(Planch)公式
hc E = hυ = = hcσ λ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吸收、发射、散射、反射、折射、干涉、 衍射和偏振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 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3
一、光分析法概述
通常光分析法仪器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能源提供能量并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信号 发生系统 色散系统(光谱法) 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等
E ---光子的能量 J或ev, 1ev = 1.602 × 10-19 J υ ---光子的频率 Hz,
λ---光子的波长 nm
σ ---光子的波数 cm-1 C ---光速 2.9979×1010 cm.s-1 h ---Planch常数 6.6256×10-34 J.s
[例] 某电子在两能级间跃迁的能量差为 4.969 × 10-19 J,求其波长为多少纳米? 其波数为多少? [解 ] 由ΔE = h ν = h c / λ 得 λ = h c / ΔE = 6.626 × 10-34× 3 × 1010 / 4.969 ×10-19 = 4 × 10-5 cm = 400 nm σ = 1 / λ = 1 / (4 × 10-5 cm) = 25000 cm-1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
吸收光谱:
物质的粒子吸收某特定的光 子后,由低能级跃迁到较高 能级,当把物质对光的吸收 情况按照波长次序排列记录 下来,得到吸收光谱。
A(T)
波长/nm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
L I0 I
I 透射率 T = I0
E0
波长/nm
分子光谱(带光谱,band spectra)
E 光 = h ν = E 2 - E 1 = ∆E = ∆ E 转+ ∆ E 振 + ∆ E 电 =hc /(λ转+ λ振 + λ电 )
转动光谱, ∆E 转=0.005-0.05 eV,远红外区(仅E 转改变) 振动光谱,∆E 振= 0.05-1 eV,近红外、中红外区(E 振、E 转改变) 电子光谱, ∆E 电=1-20 eV,紫外-可见区(E 电、E 振、E 转均改变)26
固体光谱(连续光谱, continuous spectra):
炽热的固体物质及复杂分子受激后,发射出波长范围 相当广阔的连续光谱,称为固体光谱。 被加热的固体发射连续光谱,它们是红外、可见及紫 外光区分析仪器的重要光源。
本 章 小 结 一、光分析法概述(理解)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电磁辐射
产生原子光谱的是处于稀薄气体状态的原子(相互之 间作用力小),由于原子没有振动和转动能级,因此 原子光谱的产生主要是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在发生纯
Na 5890、5896 Å 电子能级跃迁时,不会叠加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发
射或吸收的是一些频率(或波长)不连续的辐射,相 应的原子光谱便是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光谱。
分子光谱(带光谱,band spectra)
当外界能量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必然同 时叠加转动能级的跃迁;同样,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 迁的同时,总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 迁。分子的振动光谱、电子光谱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 的谱带组成的,因使用的仪器不能分辨完全而呈现带 光谱。
——分子光谱为带光谱的根本原因
光(电磁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掌握)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吸收、发射(理解并掌握概念) 光的吸收定律(重点掌握) 电磁波谱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了解)
29
本 章 小 结
三、光分析法的分类
光谱法的分类(掌握) 光谱产生的原理(理解)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区别(掌握)
30
简 答 题
为什么原子光谱是线状的,而分子光谱是带状 的?
发射光谱:
吸收了能量(光能、热能、电能或其 他能量)的粒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 能级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多 余的能量,当把光的辐射按波长次序 排列记录下来,得到发射光谱。
If
波长/nm
三、光分析法的分类
光谱法: 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 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 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法。
I0 1 吸光度 A = lg = lg T I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与吸光样品的浓度 c及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 为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它是吸收光谱法 定量分析的基础和依据。
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利用光与物质作用时所产生的折射、干涉、 衍射和偏振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来达到分析测定的目的, 主要有折射法、干涉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色法等。
三、光分析法的分类 光谱法的分类
产百度文库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 产生光谱的方式不同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散射光谱 光谱的性质和形状 —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
能 谱
光学光谱
波 谱
8
γ射线→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9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
光的吸收:M + 光子 → M*
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 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 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 的吸收。
∆E=hν
M* M
分子吸收和原子吸收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A = KcL
或
I = I 010
− KcL
K-比例常数,与介质的性质、温度及入射光波长有关。
ε或 κ — 摩尔吸光(收)系数, L· mol –1 · cm-1
a — 吸光系数, L· g –1 · cm-1 ε = a× M
光谱产生的原理
E 总=E 0 + E 平 +E 转 + E 振 +E 电
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即能量是量子化的。 分子的每一个能量值,称为一个能级。 每一种分子的能级数和能级值,取决于分子的 本性和状态,具有特征的能级结构。
19
光谱产生的原理
20
光谱产生的原理
通常,物质的分子处于稳定的基 态。当它受到光照或其他能量激 发时,将根据分子所吸收能量的 大小,引起分子转动、振动或电 子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光子的 吸收或发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 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22
原子光谱(线光谱,line spectra):
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 (波长)的电磁辐射,经过光谱仪得到的一条条分 立的线状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E3 E2 E1
Na 5890、5896 Å 原子发射光谱
半宽度10-2~10-5 Å
hνi
原子吸收光谱
波长 Å
E0
原子光谱(线光谱,line spectra)
答:原子光谱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能级之间跃迁 产生的,原子的各个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 电子的跃迁也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光谱是一条 条彼此分立的线光谱。 当外界能量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必然同 时叠加转动能级的跃迁;同样,在分子的电子能级 跃迁的同时,总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的跃迁。分子的振动光谱、电子光谱是由许多线光 谱聚集的谱带组成的,因使用的仪器不能分辨完全 而呈现带光谱。
E 光 = h ν = E 2 - E 1 = ∆ E = ∆ E 转+ ∆ E 振 + ∆ E 电
量子化,特征光谱
21
光谱产生的原理 量子化 特征光谱
由于物质内部的粒子运动所处的能级和产生能级跃迁的 能量变化都是量子化的,物质只能吸收或发射与粒子运 动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的光,形成特征光谱。 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粒子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量不同,特征光谱不同。因此,根据物质的特征光谱, 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2章 光分析法导论
Guide of Optics Analytical Method
本
章
目
录
一、光分析法概述 二、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光分析法的分类
2
一、光分析法概述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 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 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