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神经解剖及功能
合集下载
颅神经
皮质侧视中枢
动眼神经核 皮质下侧视中枢 外展神经核
Ⅲ、动眼神经
• 损伤表现: 损伤表现: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上直肌、下直肌 内直肌、 内直肌、下斜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 病 因: 上睑下垂 外斜视 复视 眼球不能向上、 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 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瞳孔散大 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视神经
2)视交叉两外侧部分---)视交叉两外侧部分 特征:两鼻侧视野的视觉丧失。 特征:两鼻侧视野的视觉丧失。 临床疾病:两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临床疾病:两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两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并极度扩张。 并极度扩张。
视神经 (3)视束 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 )视束----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 临床疾病: 临床疾病:颞叶肿瘤 丘脑部肿瘤
简介
1. 第Ⅰ,Ⅱ对(嗅、视)在脑内部分是其二级 大脑与 间脑。 间脑。 2.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里有与其有关的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 对与脑干联系 神经核, 神经核, 3. 除第 除第VII、XII 对(面、舌下)外,余颅神经 、 舌下) 核的中枢神经元均是双重支配的。 核的中枢神经元均是双重支配的。
光 反 射 径 路
视网膜 视神经 动眼神经
E-W核 核
视网膜——视神经 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 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睫 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顶盖前区 核 动眼神经 睫 状神经节——节后纤维 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辐射、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枕叶视中枢损 不经外侧膝状体 光反射不丧失,瞳孔不散大。 害,光反射不丧失,瞳孔不散大。
辐凑、调节反射:为注视近物时引起两眼会聚(内直肌收缩) 辐凑、调节反射:为注视近物时引起两眼会聚(内直肌收缩) 及瞳孔缩小的反应。 及瞳孔缩小的反应。
十二对颅神经PPT课件
颈静脉孔综合征: 因为损伤舌咽、迷走、副神经,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咽反射消失,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瘫痪。 眶上裂综合征: 因为损伤动眼、滑车、展神经,致眼球固定,瞳孔开大, 上睑下垂,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不同部位损伤的视野缺损:
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视野全盲。①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则患 侧视野鼻侧半偏盲。② 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双眼视野颞侧 半偏盲。③ 一侧视束及以后部位(视辐射、视区皮质) 受损,可致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④⑤⑥⑦
面神经(VII)
混合神经 自延髓脑桥沟出脑, 经内耳门至茎乳孔出 颅。 功能:支配面部表情 肌及耳部皮肤感觉, 舌前2/3味觉,泪腺、 舌下腺及下颌下腺颌 鼻腔、腭的腺体。 损伤:面瘫,舌前2/3 味觉障碍及腺体分泌 障碍。
面神经
面神经管内分支 颅外分支
鼓索
颞支
蹬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颧支
颅神经解剖
十二对颅神经
I嗅神经 II视神经 III动眼神经 IV滑车神经 V三叉神经 VI展神经 VII面神经 VIII前庭蜗神经 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 XI副神经 XII舌下神经
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
顺序名称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性质 感觉性 感觉性 运动性 运动性 混合性 连脑部位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眶上裂 第一支眼神经经眶上裂 第二支上颌神经经圆孔 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圆孔 眶上裂 内耳门→茎乳孔 内耳门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
12对脑神经
(二)双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
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 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
第48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Hypogloss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第49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眶
下支
睫状N节
上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裂
上斜肌
外直肌
第20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 (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 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均消失
第32页,共62页。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
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
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第17页,共62页。
临床意义
当颅内压升高时,视乳头隆起、水 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并 可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 。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 以及颅内出血等。
第18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Ⅲ、Ⅳ、Ⅵ)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 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
第48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Hypogloss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第49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眶
下支
睫状N节
上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裂
上斜肌
外直肌
第20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 (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 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均消失
第32页,共62页。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
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
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第17页,共62页。
临床意义
当颅内压升高时,视乳头隆起、水 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并 可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 。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 以及颅内出血等。
第18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Ⅲ、Ⅳ、Ⅵ)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12对脑神经
② 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
③ 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 双侧支配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12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
一、嗅神经(Ⅰ) (Olfactory Nerve)
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 肿瘤等
(2)滑车神经麻痹 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 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
(3)展神经麻痹 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 有复视 常见于脑动脉瘤、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 角肿瘤、脑出血、脑疝或糖尿病等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 感觉核 ① 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觉存在 ② 洋葱皮样分布
2. 运动核
角膜反射通路
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 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 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
视野缺损类型
视神经损害:单眼全 盲
视交叉正中损害: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害: 同向性鼻侧视野偏盲
视束损害 :对侧同 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损害: 象限盲、偏盲
眼底检查
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多取坐位。检查右眼 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 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 用左眼观察。
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者5.0,视力减退<1.0,检查 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③ 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 双侧支配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12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
一、嗅神经(Ⅰ) (Olfactory Nerve)
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 肿瘤等
(2)滑车神经麻痹 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 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
(3)展神经麻痹 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 有复视 常见于脑动脉瘤、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 角肿瘤、脑出血、脑疝或糖尿病等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 感觉核 ① 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觉存在 ② 洋葱皮样分布
2. 运动核
角膜反射通路
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 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 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
视野缺损类型
视神经损害:单眼全 盲
视交叉正中损害: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害: 同向性鼻侧视野偏盲
视束损害 :对侧同 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损害: 象限盲、偏盲
眼底检查
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多取坐位。检查右眼 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 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 用左眼观察。
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者5.0,视力减退<1.0,检查 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迷走神经名词解释解剖学
迷走神经名词解释解剖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迷走神经的定义与概述
2.迷走神经的功能与作用
3.迷走神经的解剖学结构
4.迷走神经在人体中的分布与影响
5.迷走神经的相关疾病与研究进展
正文
迷走神经,又称为第十对颅神经,是一对混合神经,主要负责控制人体的心率、呼吸、消化和血压等生理功能。
它是人体内最长、最广泛的神经之一,其影响遍布全身。
在解剖学上,迷走神经的起点在延脑,主要分为三部分:颅内段、颈部段和胸部段。
颅内段主要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而颈部段和胸部段则主要负责内脏功能,如控制心率、呼吸和消化。
迷走神经的解剖学结构复杂,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分布在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迷走神经在人体中的分布广泛,从颅内延伸到颈部、胸部和腹部,其分支影响着心脏、肺、胃、肝、肾等重要器官。
例如,迷走神经通过分支到心脏,可以控制心率;通过分支到肺部,可以影响呼吸;通过分支到胃部,可以促进消化。
近年来,迷走神经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许多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迷走神经也成为了治疗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靶点。
例如,通过刺激或抑制迷走神经,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胃痛等疾病。
总的来说,迷走神经是一个功能复杂、分布广泛的神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颅神经解剖及功能
神经背核为副交感(内脏)传出(运动)核,位 于第四脑室底下部,迷走三角的内侧部。2.凝核, 为躯体运动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下橄榄核 之间的网状结构之中。3.孤束核,为副交感性 (内脏)传入(感觉)核,位于迷走神经核的腹 外侧,上端达脑桥下界,下端达第四脑室尾端, 旁核有一束传入纤维,称孤束。4.三叉神经脊束 核,为躯体感觉核,一小部分迷走神经的纤维入 此核。
节内,为双极细胞。周围支到达柯替器,中枢支合成耳蜗 神经。在内听道内与面神经伴行,出内耳孔入颅,再经桥 小脑角入脑干的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核。第二级神经元从 这两个核开始,发出纤维构成听纹及斜方体,一部分横穿 脑桥至对侧,一部分在同侧上行,形成外丘索。在脑干内 的上行过程中,尚有上橄榄核及外丘索核发出的纤维加入 其中。外丘索终于四叠体下丘和内侧膝状体,这是听觉的 皮质下中枢。最后一个听觉神经元从内侧膝状体开始,其 轴突经内囊后肢和辐射冠,终止于大脑皮质的颞叶。
动眼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入眼眶后分成上下两支,上
支较小,分布于眼球上方的上直肌及上睑 提肌;下支较大,分三小支分别支配内直 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有一粗短小支连于 睫状神经,从该节再发出纤维,支配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收缩。
滑车神经
• 核:为椭圆形细胞团。位于中脑尾侧(近
脑桥)部,中央灰质的腹侧,内纵束的背 侧,紧连于动眼神经核之下。
三叉神经
• 入(出)脑部位: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为半
月神经节,位于岩骨之上,节细胞的中枢 突自脑桥腹外侧入脑。
三叉神经
• 入(出)颅部位:半月神经节的外貌为三
叉形,自上而下为第一(眼)支、第二 (上颌)支、第三(下颌)支。第一支经 眶上裂入颅,第二支经颅底的圆孔入颅, 第三支与运动纤维一起经卵圆孔出入颅腔。
节内,为双极细胞。周围支到达柯替器,中枢支合成耳蜗 神经。在内听道内与面神经伴行,出内耳孔入颅,再经桥 小脑角入脑干的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核。第二级神经元从 这两个核开始,发出纤维构成听纹及斜方体,一部分横穿 脑桥至对侧,一部分在同侧上行,形成外丘索。在脑干内 的上行过程中,尚有上橄榄核及外丘索核发出的纤维加入 其中。外丘索终于四叠体下丘和内侧膝状体,这是听觉的 皮质下中枢。最后一个听觉神经元从内侧膝状体开始,其 轴突经内囊后肢和辐射冠,终止于大脑皮质的颞叶。
动眼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入眼眶后分成上下两支,上
支较小,分布于眼球上方的上直肌及上睑 提肌;下支较大,分三小支分别支配内直 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有一粗短小支连于 睫状神经,从该节再发出纤维,支配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收缩。
滑车神经
• 核:为椭圆形细胞团。位于中脑尾侧(近
脑桥)部,中央灰质的腹侧,内纵束的背 侧,紧连于动眼神经核之下。
三叉神经
• 入(出)脑部位: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为半
月神经节,位于岩骨之上,节细胞的中枢 突自脑桥腹外侧入脑。
三叉神经
• 入(出)颅部位:半月神经节的外貌为三
叉形,自上而下为第一(眼)支、第二 (上颌)支、第三(下颌)支。第一支经 眶上裂入颅,第二支经颅底的圆孔入颅, 第三支与运动纤维一起经卵圆孔出入颅腔。
十二对颅神经
08
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副神经
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支 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负责头颈部 的旋转和耸肩动作。
舌下神经
起自延髓舌下神经核,经舌下神经管 出颅,支配舌肌,负责舌的运动和味 觉。
常见疾病与损伤
副神经损伤
常见于颈部外伤、手术误伤等,表现为 头颈旋转和耸肩动作受限,斜方肌和胸 锁乳突肌萎缩。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舌咽神经
起自延髓,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一起穿颈静脉孔出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至舌骨上 方,呈弓状转向前内,沿舌骨舌肌浅面分支,进入舌内支配舌后1/3的味蕾和粘膜。
迷走神经
为混合神经,其运动纤维起自疑核,与舌咽神经并行,穿出脑干后经颈静脉孔出颅腔,供 应除软腭肌和茎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软腭的肌肉。
三叉神经结发出上、中、下3支,后者再分成眼神 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3个分支。
常见疾病与损伤
三叉神经痛
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炎
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 、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
三叉神经麻痹
可由脑干病变、颅底病变、三叉神经节病变、三叉神经分支病变等 导致。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01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经大脑脚间窝出脑,与后交通动脉伴行穿
硬脑膜入海绵窦,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
、下斜肌及提上睑肌。
02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下丘,从脑干背侧出脑,绕过大脑脚向前上方走行,经海绵窦
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
诊断与治疗
十二对颅神经的解剖PPT参考课件
嗅丝 嗅细胞
11
• (二)视神经:视网膜 双极细胞 细胞 视神经 间脑
•
节
脑的三层被膜与视神经的外膜相续,颅 压高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
12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一)起止、走行:
轴突 视网膜节细胞 视神经管 视神经盘 视交叉(间脑) 视神经盘水肿 巩膜筛板 视神经
(二)损伤 1.颅内高压:
25
眼 肌 运 动
26
眼 肌 运 动
27
28
四、
海绵窦外侧壁
滑车神经
眶上裂
Trochlear nerve
下丘下方 上斜肌 绕大脑脚前行
滑车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滑车神经
损伤后出现内下斜视困难 29 眼性斜颈
五、 展神经 Abducent nerve
展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展神经 外直肌 滑车神经 海 绵 窦 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
3
脑 神 经 概 观
4
二、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
及出颅部位:
• 名称
• • • • • • •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性质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混合
连脑部位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出颅部位
筛孔 视神经孔 眶上裂 眶上裂 第Ⅰ支眶上裂 第Ⅱ支圆孔 第Ⅲ卵圆孔
脑(颅)神经 Cranial nerve
1
一、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七种):
• 一般躯体感觉: 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分口、鼻腔粘膜。
感觉
• • • •
特殊躯体感觉:位听器、视器。 一般内脏感觉:头、颈、胸、腹的脏器。 特殊内脏感觉:味觉、嗅觉。
一般躯体运动:眼球外肌、舌肌。 一般内脏运动:心肌、腺体和平滑肌。(副交感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咀嚼肌、面肌、咽喉肌(鳃弓演化)。
神经系统的解剖脑和脑神经ppt课件
2024/1/27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 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 经元。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实现信息的传递。
5
神经递质与受体
2024/1/27
神经递质的种类
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 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2024/1/27
20
帕金森病及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病的症状
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 、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 碍等。
2024/1/27
帕金森病的原因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 著变性丢失、黑质-纹状 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 水平显著降低。
帕金森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 康复治疗等。
21
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
探讨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策略在神经系统疾 病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讨论了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在算法设计、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的交叉 研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神经系统健康与生活方式
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对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充足 睡眠、适量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 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
2024/1/27
17
语言处理中枢及功能
语言处理中枢
位于大脑左半球,包括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等 关键区域。
语言功能
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涉及听、 说、读、写等多种技能。
语言障碍
由于脑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 ,如失语症和言语不清等。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 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 经元。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实现信息的传递。
5
神经递质与受体
2024/1/27
神经递质的种类
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 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2024/1/27
20
帕金森病及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病的症状
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 、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 碍等。
2024/1/27
帕金森病的原因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 著变性丢失、黑质-纹状 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 水平显著降低。
帕金森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 康复治疗等。
21
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
探讨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策略在神经系统疾 病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讨论了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在算法设计、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的交叉 研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神经系统健康与生活方式
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对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充足 睡眠、适量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 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
2024/1/27
17
语言处理中枢及功能
语言处理中枢
位于大脑左半球,包括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等 关键区域。
语言功能
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涉及听、 说、读、写等多种技能。
语言障碍
由于脑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 ,如失语症和言语不清等。
脑神经(解剖生理学)
2、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
a、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 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 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 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
b、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 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 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 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 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中心视力保存 在,呈黄斑回避现象。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 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 经和Ⅻ舌下神经。
1
(二)纤维成分
躯体穿入 躯 体
躯体穿出
内脏穿入 内 脏
内脏穿出
染等。某些颞叶癫痫及精神病。
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
敏等。
嗅球
嗅丝
嗅细胞
4
二、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一)简介
视神经optic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 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 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 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 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 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8
四、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a、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 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 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 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
b、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 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 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 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 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中心视力保存 在,呈黄斑回避现象。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 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 经和Ⅻ舌下神经。
1
(二)纤维成分
躯体穿入 躯 体
躯体穿出
内脏穿入 内 脏
内脏穿出
染等。某些颞叶癫痫及精神病。
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
敏等。
嗅球
嗅丝
嗅细胞
4
二、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一)简介
视神经optic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 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 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 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 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 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8
四、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概述 ppt课件
(中脑)
眶
Ⅳ.滑车神经
绵
上
滑车N核
前髓帆
裂
(下丘下方) 窦
Ⅵ.展神经
展N核
桥延沟
(内侧)
ppt课件
上直肌 、上睑提肌
内、下直肌,下斜肌
下支 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上斜肌
外直肌
20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 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 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 调节反射均消失
ppt课件
2
脑神经的分类 按功能分为:
➢① 运动性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
➢② 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
➢③ 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 双侧支配
ppt课件
3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四、三叉神经(Ⅴ) (Trigemin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感觉神经纤维 1. 眼神经(第1支) 2. 上颌神经(第2支) 3. 下颌神经(第3支)
(二)运动神经纤维:随 下颌神经走形,分布咀 嚼肌
ppt课件
三叉神经传导径路
26
四、三叉神经(Ⅴ)
ppt课件
50
(二)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
一侧病变表现为患侧舌肌瘫痪、舌肌萎缩, 伸舌偏向患侧 两侧病变则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有舌 肌萎缩 舌下神经核的病变可伴有肌束颤动,见于 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空洞症等
颅神经的解剖和临床下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
• 解剖生理
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
• 舌咽神经:咽部运动、咽舌后1/3味觉、腮腺分泌
¤ 运动:中央前回内囊膝部疑核(上部),出脑干 颈静脉孔咽上缩肌吞咽功能
¤ 感觉:舌后1/3、咽上部、中耳、外耳道、后颅凹、硬 脑膜岩神经节孤束核中部——内侧丘系丘脑
(Ⅲ)
(Ⅰ)
(Ⅱ)
交叉
中央后回
神经性(螺旋神经节、
耳蜗神经)
中枢性 一 侧病变无耳聋,弥散病变双侧受损皮层聋,但听反射 保存。
• 鉴别: 类别
传导性 为主 感觉性 为主
临床表现
Weber
偏患侧
偏健侧
Rinne 音调丧失
AC〈BC
低频
AC〉BC
高频
临床表现
• 前庭神经:
¤ 刺激症状:眩晕、眼震、自发肢体偏斜(自发指误、闭目 难立、星形足迹)
¤ 损毁症状:前庭反应减弱或消失 ¤ Meniere氏病:眩晕、呕吐、耳鸣、水平眼震,常常伴有
听力减退,眩晕发作随耳聋的加重而减少甚至停止。 ¤ 前庭神经元炎:感染后眩晕、呕吐、前庭功能下降、肢体
偏斜、眼震、无耳鸣、耳聋,数周后恢复,无复发。
眩晕性质
前庭周围性眩晕 旋转性或向上、下、左、右摇晃的运动感觉
¤ 味觉岩神经节孤束核味觉丘系丘脑味觉中
(Ⅲ)
(Ⅰ)
(Ⅱ)
枢
¤ 副交感:下涎核岩神经节鼓室神经鼓室丛岩 浅小神经耳神经耳神经节腮腺
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
• 迷走神经:外耳道感觉、吞咽、发音、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心血管运动 ¤ 运动:中央前回内囊膝部疑核中部,出脑干颈
静脉孔软腭咽环甲肌声带 ¤ 感觉:外耳道、鼓膜下部颈静脉神经节三叉神经
颅神经解剖
Parinaud Syn 上下视受限 瞳孔、光反应异常 调节反射异常 5、桥脑病变 分离性斜视 核间性眼肌麻痹
眼动神经Ⅲ、Ⅳ、Ⅵ
眼震 一、机理 维持眼协同运动的无力 控制眼运动、位置的力量不平衡 二、组成成分 1、慢相 为各种原因使眼球产生偏离原位的移动 为眼震发生的本质和前提
嗅神经
一、解剖及传导 嗅觉感受器(鼻腔上部上皮细胞内)---嗅觉双极细 胞( Ⅰ)--嗅丝(穿嗅板)--嗅球(Ⅱ)--嗅束-颞叶海马钩回(双侧投射) 二、功能 嗅觉(人类已退化) 为情感行为传入感觉冲动 与味觉一起组成对食物的“味道”觉 三、临床意义
嗅神经
1、嗅觉减退或丧失 双侧:鼻腔局部病变 上感(常为一过性) 单侧:肿瘤、炎症、骨折等 2、幻嗅---钩回发作(Uncinate Fits) 3、癔病性嗅觉丧失 对刺激、芳香性物品无反应,而“味道”感受 正 常 4、硬膜包绕、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易颅内感染 5、颅底病变的早期定位
眼动神经Ⅲ、Ⅳ、Ⅵ
复视 物体在双侧视网膜上感受、成像的不对称 复视总是在向麻痹肌肉作用方向活动时最大 虚影总落在实物的外侧 单眼复视:功能性??视物模糊?? 先天性斜视 --无复视 --双眼协同活动不能
眼动神经Ⅲ、Ⅳ、Ⅵ
不同病变部位对眼球活动的影响 一、脑干眼运动神经核所在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 相邻神经结构受损的表现 二、脑基底部(眼动神经出脑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核下神经受损表现) 常见原因:脑膜炎、颅底肿瘤、少见的基底动脉瘤 三、岩尖部位 鼻咽部、鼻窦部肿瘤侵袭
眼动神经Ⅲ、Ⅳ、Ⅵ
2、小脑(绒球-眼运动束) 前庭冲动--同侧小脑绒球小结--同侧外展旁核
眼动神经Ⅲ、Ⅳ、Ⅵ
眼震 一、机理 维持眼协同运动的无力 控制眼运动、位置的力量不平衡 二、组成成分 1、慢相 为各种原因使眼球产生偏离原位的移动 为眼震发生的本质和前提
嗅神经
一、解剖及传导 嗅觉感受器(鼻腔上部上皮细胞内)---嗅觉双极细 胞( Ⅰ)--嗅丝(穿嗅板)--嗅球(Ⅱ)--嗅束-颞叶海马钩回(双侧投射) 二、功能 嗅觉(人类已退化) 为情感行为传入感觉冲动 与味觉一起组成对食物的“味道”觉 三、临床意义
嗅神经
1、嗅觉减退或丧失 双侧:鼻腔局部病变 上感(常为一过性) 单侧:肿瘤、炎症、骨折等 2、幻嗅---钩回发作(Uncinate Fits) 3、癔病性嗅觉丧失 对刺激、芳香性物品无反应,而“味道”感受 正 常 4、硬膜包绕、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易颅内感染 5、颅底病变的早期定位
眼动神经Ⅲ、Ⅳ、Ⅵ
复视 物体在双侧视网膜上感受、成像的不对称 复视总是在向麻痹肌肉作用方向活动时最大 虚影总落在实物的外侧 单眼复视:功能性??视物模糊?? 先天性斜视 --无复视 --双眼协同活动不能
眼动神经Ⅲ、Ⅳ、Ⅵ
不同病变部位对眼球活动的影响 一、脑干眼运动神经核所在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 相邻神经结构受损的表现 二、脑基底部(眼动神经出脑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核下神经受损表现) 常见原因:脑膜炎、颅底肿瘤、少见的基底动脉瘤 三、岩尖部位 鼻咽部、鼻窦部肿瘤侵袭
眼动神经Ⅲ、Ⅳ、Ⅵ
2、小脑(绒球-眼运动束) 前庭冲动--同侧小脑绒球小结--同侧外展旁核
神经系统查体-颅神经部分
• 内容:检查视乳头、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 方法:一般在不散瞳的情况下用眼底镜检查
宜在暗室中进行,或让病人注视前方一较远目标,避免直视灯 光
一致原则:即用右眼检查右眼,站右侧,右手持眼底镜 用左眼检查左眼,站左侧,左手持眼底镜
视力补偿:一般红色表示近视补偿透镜,黑色表示远视偿透镜; 理论上,眼底镜度数=检查者度数+被检查者度数(两者远视近 视不同,相减,绝对值大的一方;两者相同,相加)
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眼运动神经(Ⅲ、Ⅳ、Ⅵ)
• 外展神经(Ⅵ)解剖学基础
•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 • 纤维向腹侧自脑桥延髓髓沟中线两侧出脑,前行至
颞骨岩部尖端,自后壁穿入海绵窦 • 窦内沿ICA外下方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止于外直肌
眼运动神经(Ⅲ、Ⅳ、Ⅵ)
眼运动神经 检查
眼球位置 裂眼 瞳孔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
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管壁反光、分支 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正常动脉与静脉管 径之比为2;3
观察黄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 血、渗出及色素紊乱等
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剥离及新生血管等 距离和范围一般以视乳头直径PD(1PD=1..5mm)为标准计算 记录病变隆起或凹陷程度,是以看清病变区周围视网膜面与看清
检查时由远及近→2cm
检查者与患者都是正视眼,可看到眼底的正象,看不清时,可拨 动镜盘至看清为止
检查时先查视神经乳头,再按视网膜动静脉分支,分别检查各象 限,最后检查黄斑部
检查视神经乳头时,光线自颞侧约15°处射入 检查黄斑时,让病人注视眼底镜光源;检查眼底周边部时,嘱病
• 方法:一般在不散瞳的情况下用眼底镜检查
宜在暗室中进行,或让病人注视前方一较远目标,避免直视灯 光
一致原则:即用右眼检查右眼,站右侧,右手持眼底镜 用左眼检查左眼,站左侧,左手持眼底镜
视力补偿:一般红色表示近视补偿透镜,黑色表示远视偿透镜; 理论上,眼底镜度数=检查者度数+被检查者度数(两者远视近 视不同,相减,绝对值大的一方;两者相同,相加)
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眼运动神经(Ⅲ、Ⅳ、Ⅵ)
• 外展神经(Ⅵ)解剖学基础
•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 • 纤维向腹侧自脑桥延髓髓沟中线两侧出脑,前行至
颞骨岩部尖端,自后壁穿入海绵窦 • 窦内沿ICA外下方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止于外直肌
眼运动神经(Ⅲ、Ⅳ、Ⅵ)
眼运动神经 检查
眼球位置 裂眼 瞳孔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
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管壁反光、分支 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正常动脉与静脉管 径之比为2;3
观察黄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 血、渗出及色素紊乱等
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剥离及新生血管等 距离和范围一般以视乳头直径PD(1PD=1..5mm)为标准计算 记录病变隆起或凹陷程度,是以看清病变区周围视网膜面与看清
检查时由远及近→2cm
检查者与患者都是正视眼,可看到眼底的正象,看不清时,可拨 动镜盘至看清为止
检查时先查视神经乳头,再按视网膜动静脉分支,分别检查各象 限,最后检查黄斑部
检查视神经乳头时,光线自颞侧约15°处射入 检查黄斑时,让病人注视眼底镜光源;检查眼底周边部时,嘱病
颅神经解剖及定位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一)解剖生理
嗅粘膜
第一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双极嗅神经元→嗅神经→筛板→嗅球→嗅束→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的
分及杏仁核)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简介
颅神经: 12对 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 命名方法: I嗅、 II视、III动眼、
IV滑、V叉、VI外展、 VII面、VIII听、IX舌咽、 X迷走、XI副、XII舌下完。
简介
• 第Ⅰ,Ⅱ对(嗅、视)在脑内部分是其二级 和三级的神经纤维束,分别直接连于大脑与 间脑。
•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里有与其有关的 神经核,
• 除第VII、XII 对(面、舌下)外,余颅神经 核的中枢神经元均是双重支配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眼 向病变同侧注视视,患侧眼 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 正常,辐轴反射正常。
3)一个半综合症:患侧眼球 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 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 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 有眼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4)视辐射:
1)部分受损: 上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十二对脑神经
健侧受试则双侧角膜反射存在; 下颌反射活跃,见于双侧锥体束病变.
面神经
解剖及功能: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弯曲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 腺到达面部。 面神经含: 运动纤维:最大的组成部分,完成面神经基本自主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自主神经纤维:控制泪腺、唾液腺和黏液分泌 特殊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味觉 一般感觉纤维:支配外耳道和耳部小部分皮肤
视神经的检查:
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处的视敏度。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正常远视 力标准为1.0,如在视力表前1m处仍不能识别最大视标,可以从1m处逐渐移 近,辨认指数或眼前手动,记录距离表示视力。如不能辨认眼前手动,可在 暗室中用电筒照射眼,记录看到光亮为光感,光感消失为失明。
2、视野:是双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分为周边视野和中 心视野。
异常表现和定位:
1、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鉴别2、迷走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咽肌、舌肌
和胃痉挛
延髓麻痹(球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假性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不影响一般精神状态
影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错乱,痴呆,定向定位力差
软弱性失语 咽反射消失 发音困难有鼻音 情绪易变罕见
痉挛性失语 咽反射存在 构音障碍无鼻音 情绪易变常见
4.异常表现及定位: 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或下颌支区域内各种感觉缺失见于周围性病变; 洋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核性病变; 咀嚼肌无力或萎缩见于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 前伸下额时,中枢性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对侧,周围性(核性及神经本
身)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同侧; 检查一侧角膜反射发现双侧角膜反射消失.见于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此时
面神经
解剖及功能: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弯曲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 腺到达面部。 面神经含: 运动纤维:最大的组成部分,完成面神经基本自主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自主神经纤维:控制泪腺、唾液腺和黏液分泌 特殊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味觉 一般感觉纤维:支配外耳道和耳部小部分皮肤
视神经的检查:
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处的视敏度。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正常远视 力标准为1.0,如在视力表前1m处仍不能识别最大视标,可以从1m处逐渐移 近,辨认指数或眼前手动,记录距离表示视力。如不能辨认眼前手动,可在 暗室中用电筒照射眼,记录看到光亮为光感,光感消失为失明。
2、视野:是双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分为周边视野和中 心视野。
异常表现和定位:
1、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鉴别2、迷走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咽肌、舌肌
和胃痉挛
延髓麻痹(球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假性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不影响一般精神状态
影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错乱,痴呆,定向定位力差
软弱性失语 咽反射消失 发音困难有鼻音 情绪易变罕见
痉挛性失语 咽反射存在 构音障碍无鼻音 情绪易变常见
4.异常表现及定位: 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或下颌支区域内各种感觉缺失见于周围性病变; 洋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核性病变; 咀嚼肌无力或萎缩见于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 前伸下额时,中枢性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对侧,周围性(核性及神经本
身)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同侧; 检查一侧角膜反射发现双侧角膜反射消失.见于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此时
颅神经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混合神经
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咽部感觉、支配咽肌 和唾液分泌 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和胸腔内脏运动 临床检查:发音、悬雍垂的位置及举腭运动、吞 咽反射、舌后1/3味觉、咽反射。 真性球麻痹-----Ⅸ 、Ⅹ对脑神经常同时受累,表 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咽反射消失称延 延 髓麻痹(真性球麻痹)。 髓麻痹(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时出现构音 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但咽反射存在。
舌下神经运动核发出舌下神经—伸缩舌肌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临床检查:伸舌、舌肌萎缩、舌肌纤颤 临床症状: 1、核上病变;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伸舌 偏向病灶对侧、无舌肌萎缩及纤颤。 2、核性和核下性病变:一侧病变患侧伸舌偏向 患侧;双侧病变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有舌 肌萎缩,核性病变有舌肌纤颤。
基本概论
12对脑神经记忆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副神舌下全。
Ⅰ嗅神经(感觉神经——主司嗅觉)
1、鼻腔局部病变: 、鼻腔局部病变: 两侧嗅觉减退或丧失, 多由鼻炎、鼻肿瘤外伤 所致。 2、嗅神经、嗅球、 2、嗅神经、嗅球、嗅束病 变: 前颅窝颅底骨折累及筛 板——撕脱嗅神经造成 嗅觉障碍。 额叶底部肿瘤和嗅沟病 变压迫嗅球、嗅束----嗅 觉丧失或减退, 3、 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 失,颞叶刺激性病变---嗅幻觉(多为EP发作先 兆)发作。 4、 Foster-kennedy综合征: 多见于嗅沟脑膜和额叶 脑底的肿瘤。病侧视神 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 肿,伴病侧嗅觉丧失。
Ⅲ动眼、Ⅳ滑车和Ⅵ外展神经-运动神经
三对脑神经支配眼球的 运动。 滑车神经---上斜肌 外展神经---外直肌 动眼神经--眼外肌(上睑提肌、上直 眼外肌 肌、下直肌、内直肌、 下斜肌) 眼内肌(瞳孔括约肌、睫 眼内肌 状肌由其发出的副交感 神经支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神经解剖及功能
嗅神经
• 解剖
• 第一级嗅神经元,嗅觉两极细胞散布在上鼻甲和
鼻中隔上部的黏膜中。此细胞的轴突呈细丝(嗅 丝)状经筛骨板进入颅腔,终止于嗅球。
• 第二神经元,嗅球位于前颅窝的脑底部,嗅球中
有,从这里发出的纤维,构成嗅束,继续向后行 走,终止于前穿质、隔区第二级嗅中枢。
• 第三神经元,前穿质、隔区将嗅觉刺激从第一级
动眼神经
• 出脑部位:这些核的细胞发出纤维,向腹
侧穿行,穿过中脑被盖、红核及黑质内侧, 由脚间窝侧壁,暨中脑基底部椎体束纤维 之间穿行出脑。
动眼神经
• 出颅部位:出脑后,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
脑后动脉之间,向前经脚间池,沿蝶鞍后 床突外侧穿出硬脑膜而入海绵窦,沿该窦 外侧壁上缘前行,经眶上裂出颅,入眼眶。
动眼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入眼眶后分成上下两支,上
支较小,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球上方的上直肌及上睑 提肌;下支较大,分三小支分别支配内直 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有一粗短小支连于 睫状神经,从该节再发出纤维,支配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收缩。
滑车神经
• 核:为椭圆形细胞团。位于中脑尾侧(近
脑桥)部,中央灰质的腹侧,内纵束的背 侧,紧连于动眼神经核之下。
视神经功能:
• 距状裂以上的区域称楔叶,接受同侧视网
膜上四分之一(象限)的纤维,反映对侧 下四分之一(象限)视野的物象;距状裂 以下是舌回,接受同侧视网膜下四分之一 的纤维,反映对侧上四分之一视野的物象。 视网膜中心部或黄斑区可能与距状裂后部 (或深部)联系,并与双侧枕叶联系。因 而,目前认为中心视力(即黄斑视力)与 双侧视皮质有关。
视神经途径解剖
• 四叠体上丘,也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反射中
枢)。
• 从外侧膝状体再发出神经纤维,向后上经内囊后
肢后部,构成视放射而终止于皮质视觉区。此束 投射于枕叶的内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 也投射到距状裂的深处。因此,视束、外侧膝状 体、视放射及视皮质与两眼的同名侧的半侧网膜 相联系,也就是接受两眼对侧半个视野的刺激。
动眼神经
• 核:位于中脑上部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和内纵束之
外后方,中脑导水管腹侧,滑车神经核之上(向 嘴侧的延伸)。向上达四叠体上丘上界水平。动 眼神经核可区分为成对的外侧核群和不成对的旁 正中核。外侧核群为一斜向细胞群,紧贴于内纵 束的内侧面,有部分细胞散入内纵束纤维之间, 外侧核群各分5个部分,分别支配不同的眼外肌, 自上而下是: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 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旁正中核在外侧核群之间, 正中线上为波利亚核,又称调节核,其两旁稍偏 腹侧为艾-魏核,又称缩瞳核。
三叉神经
• 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自脑桥中部的运动
核出发,离开脑桥,在同侧与下颌神经同 路,最后达到并支配咀嚼肌,颞肌,内外 翼状肌,还有分支到鼓膜张肌,下颌舌骨 肌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 内,大脑皮质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 配。
滑车神经
• 出脑部位:出脑后向两侧行走,绕过大脑
脚向前达脑底部,沿颅底走向眶上裂出颅 腔。
滑车神经功能
• 出脑分布与功能:出颅至眼窝,支配眼上
斜肌,司眼球向外、下方转动。部位:出 脑后向两侧行走,绕过大脑脚向前达脑底 部,沿颅底走向眶上裂出颅腔。
外展神经
• 核:位于第四脑室底上半(上三角)面神
海绵窦旁再越过中颅窝,至眶上裂而出颅 腔。
外展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外展神经自眶上裂出颅达到
眼窝,支配外直肌,司眼球的外展运动。
三叉神经
• 核:三叉神经感觉核有三个部分,从脊髓
的第二颈节向上一直延伸到中脑,自上而 下,先是脊束核,中段为主核,前端为中 脑核。脊束核是脊髓后角的延续,延伸于 延髓的全长,脑桥下段主核在进化上较脊 束核为晚,只见于哺乳类及人类,位于脑 桥三叉神经入脑水平,中脑核上达中脑上 丘水平。三叉神经运动核在脑桥主核旁。
视网膜感光系统
视神经途径解剖
• 视神经纤维起于视网膜的节细胞,经视神经孔进
入颅腔,在颅底走行,到蝶鞍前方交叉,形成视 交叉。此为部分交叉,仅是从鼻侧一半视网膜来 的纤维交叉,而来自颞侧的纤维通过视交叉部位 时不进行交叉。交叉以后的视神经称为视束。在 视束中(视神经中也一样),从视网膜各个区域 来的纤维在其横断面上有固定的排列次序。视束 从脑底向上,由外侧绕过大脑脚,进入外侧膝状 体,即所谓第一级或皮质下视中枢。
经丘的深部,长约3毫米。其背侧在室管膜 下有外展旁核,为脑桥凝视中枢。
外展神经
• 出脑部位:轴突自核发出后,向前(向腹
侧)沿锥体束外侧行至脑桥下缘,自桥沿 交界处的沟中出脑。核:位于第四脑室底 上半(上三角)面神经丘的深部,长约3毫 米。其背侧在室管膜下有外展旁核,为脑 桥凝视中枢。
外展神经
• 出颅部位:出脑后向前越过颅底斜坡,经
三叉神经
• 入(出)脑部位: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为半
月神经节,位于岩骨之上,节细胞的中枢 突自脑桥腹外侧入脑。
三叉神经
• 入(出)颅部位:半月神经节的外貌为三
叉形,自上而下为第一(眼)支、第二 (上颌)支、第三(下颌)支。第一支经 眶上裂入颅,第二支经颅底的圆孔入颅, 第三支与运动纤维一起经卵圆孔出入颅腔。
嗅中枢传向大脑皮质的嗅觉投射区,此区位于颞 叶海马回(主要在海马回钩)。
功能:
• 嗅觉传导路沿不同方向,主要是胼胝体上
下,也经过钩束到达大脑皮质。第一级嗅 中枢与同侧和对侧的皮质区(颞叶之海马 回钩)均有联系,一部分纤维经前联合到 达对侧,因此,一侧皮质病变时没有嗅觉 丧失或减退。
视神经
• 第一级神经元:视锥,视感细胞 • 第二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 • 第三级神经元:外侧外侧膝状体
三叉神经
• 纤维走行: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因功能和外周分布不同
而分别抵达三叉神经感觉核的不同部位。痛、温觉以三叉 神经脊髓束的形式入脑于后下行,在下行过程中陆续抵达 三叉神经脊束核,司触觉的纤维也有分支到脊束核,但主 要到达脑桥的三叉神经主核,本体 感觉纤维起于咀嚼肌、 牙齿和牙龈,入脑干后到达中脑核。三叉神经的核上联系 称三叉丘系,是三叉神经感觉通路的二级神经元,自感觉 核出发,交叉到对侧,随内丘索上升到丘脑,止于丘脑腹 后内侧核。从这里再发出第三级神经元,通过丘脑皮质纤 维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后中央回下端。
嗅神经
• 解剖
• 第一级嗅神经元,嗅觉两极细胞散布在上鼻甲和
鼻中隔上部的黏膜中。此细胞的轴突呈细丝(嗅 丝)状经筛骨板进入颅腔,终止于嗅球。
• 第二神经元,嗅球位于前颅窝的脑底部,嗅球中
有,从这里发出的纤维,构成嗅束,继续向后行 走,终止于前穿质、隔区第二级嗅中枢。
• 第三神经元,前穿质、隔区将嗅觉刺激从第一级
动眼神经
• 出脑部位:这些核的细胞发出纤维,向腹
侧穿行,穿过中脑被盖、红核及黑质内侧, 由脚间窝侧壁,暨中脑基底部椎体束纤维 之间穿行出脑。
动眼神经
• 出颅部位:出脑后,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
脑后动脉之间,向前经脚间池,沿蝶鞍后 床突外侧穿出硬脑膜而入海绵窦,沿该窦 外侧壁上缘前行,经眶上裂出颅,入眼眶。
动眼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入眼眶后分成上下两支,上
支较小,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球上方的上直肌及上睑 提肌;下支较大,分三小支分别支配内直 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有一粗短小支连于 睫状神经,从该节再发出纤维,支配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收缩。
滑车神经
• 核:为椭圆形细胞团。位于中脑尾侧(近
脑桥)部,中央灰质的腹侧,内纵束的背 侧,紧连于动眼神经核之下。
视神经功能:
• 距状裂以上的区域称楔叶,接受同侧视网
膜上四分之一(象限)的纤维,反映对侧 下四分之一(象限)视野的物象;距状裂 以下是舌回,接受同侧视网膜下四分之一 的纤维,反映对侧上四分之一视野的物象。 视网膜中心部或黄斑区可能与距状裂后部 (或深部)联系,并与双侧枕叶联系。因 而,目前认为中心视力(即黄斑视力)与 双侧视皮质有关。
视神经途径解剖
• 四叠体上丘,也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反射中
枢)。
• 从外侧膝状体再发出神经纤维,向后上经内囊后
肢后部,构成视放射而终止于皮质视觉区。此束 投射于枕叶的内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 也投射到距状裂的深处。因此,视束、外侧膝状 体、视放射及视皮质与两眼的同名侧的半侧网膜 相联系,也就是接受两眼对侧半个视野的刺激。
动眼神经
• 核:位于中脑上部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和内纵束之
外后方,中脑导水管腹侧,滑车神经核之上(向 嘴侧的延伸)。向上达四叠体上丘上界水平。动 眼神经核可区分为成对的外侧核群和不成对的旁 正中核。外侧核群为一斜向细胞群,紧贴于内纵 束的内侧面,有部分细胞散入内纵束纤维之间, 外侧核群各分5个部分,分别支配不同的眼外肌, 自上而下是: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 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旁正中核在外侧核群之间, 正中线上为波利亚核,又称调节核,其两旁稍偏 腹侧为艾-魏核,又称缩瞳核。
三叉神经
• 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自脑桥中部的运动
核出发,离开脑桥,在同侧与下颌神经同 路,最后达到并支配咀嚼肌,颞肌,内外 翼状肌,还有分支到鼓膜张肌,下颌舌骨 肌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 内,大脑皮质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 配。
滑车神经
• 出脑部位:出脑后向两侧行走,绕过大脑
脚向前达脑底部,沿颅底走向眶上裂出颅 腔。
滑车神经功能
• 出脑分布与功能:出颅至眼窝,支配眼上
斜肌,司眼球向外、下方转动。部位:出 脑后向两侧行走,绕过大脑脚向前达脑底 部,沿颅底走向眶上裂出颅腔。
外展神经
• 核:位于第四脑室底上半(上三角)面神
海绵窦旁再越过中颅窝,至眶上裂而出颅 腔。
外展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外展神经自眶上裂出颅达到
眼窝,支配外直肌,司眼球的外展运动。
三叉神经
• 核:三叉神经感觉核有三个部分,从脊髓
的第二颈节向上一直延伸到中脑,自上而 下,先是脊束核,中段为主核,前端为中 脑核。脊束核是脊髓后角的延续,延伸于 延髓的全长,脑桥下段主核在进化上较脊 束核为晚,只见于哺乳类及人类,位于脑 桥三叉神经入脑水平,中脑核上达中脑上 丘水平。三叉神经运动核在脑桥主核旁。
视网膜感光系统
视神经途径解剖
• 视神经纤维起于视网膜的节细胞,经视神经孔进
入颅腔,在颅底走行,到蝶鞍前方交叉,形成视 交叉。此为部分交叉,仅是从鼻侧一半视网膜来 的纤维交叉,而来自颞侧的纤维通过视交叉部位 时不进行交叉。交叉以后的视神经称为视束。在 视束中(视神经中也一样),从视网膜各个区域 来的纤维在其横断面上有固定的排列次序。视束 从脑底向上,由外侧绕过大脑脚,进入外侧膝状 体,即所谓第一级或皮质下视中枢。
经丘的深部,长约3毫米。其背侧在室管膜 下有外展旁核,为脑桥凝视中枢。
外展神经
• 出脑部位:轴突自核发出后,向前(向腹
侧)沿锥体束外侧行至脑桥下缘,自桥沿 交界处的沟中出脑。核:位于第四脑室底 上半(上三角)面神经丘的深部,长约3毫 米。其背侧在室管膜下有外展旁核,为脑 桥凝视中枢。
外展神经
• 出颅部位:出脑后向前越过颅底斜坡,经
三叉神经
• 入(出)脑部位: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为半
月神经节,位于岩骨之上,节细胞的中枢 突自脑桥腹外侧入脑。
三叉神经
• 入(出)颅部位:半月神经节的外貌为三
叉形,自上而下为第一(眼)支、第二 (上颌)支、第三(下颌)支。第一支经 眶上裂入颅,第二支经颅底的圆孔入颅, 第三支与运动纤维一起经卵圆孔出入颅腔。
嗅中枢传向大脑皮质的嗅觉投射区,此区位于颞 叶海马回(主要在海马回钩)。
功能:
• 嗅觉传导路沿不同方向,主要是胼胝体上
下,也经过钩束到达大脑皮质。第一级嗅 中枢与同侧和对侧的皮质区(颞叶之海马 回钩)均有联系,一部分纤维经前联合到 达对侧,因此,一侧皮质病变时没有嗅觉 丧失或减退。
视神经
• 第一级神经元:视锥,视感细胞 • 第二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 • 第三级神经元:外侧外侧膝状体
三叉神经
• 纤维走行: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因功能和外周分布不同
而分别抵达三叉神经感觉核的不同部位。痛、温觉以三叉 神经脊髓束的形式入脑于后下行,在下行过程中陆续抵达 三叉神经脊束核,司触觉的纤维也有分支到脊束核,但主 要到达脑桥的三叉神经主核,本体 感觉纤维起于咀嚼肌、 牙齿和牙龈,入脑干后到达中脑核。三叉神经的核上联系 称三叉丘系,是三叉神经感觉通路的二级神经元,自感觉 核出发,交叉到对侧,随内丘索上升到丘脑,止于丘脑腹 后内侧核。从这里再发出第三级神经元,通过丘脑皮质纤 维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后中央回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