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合集下载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正确的,值得借鉴的,但是它对于认知作用的分析是模 糊的,不具体的
三:该理论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分析也是 不完善的
谢谢观赏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上 的自信心,发挥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促进了学 生的发展。
内在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学生自觉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 的学生往往能够为自己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达 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别人的监督、鼓励,能够持之以 恒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种内在的成就动机具有稳定 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作用。
默里.亨利
默里▪亨利(Murray▪Henry A,1893~?)美国心理学家。1893年生于美国纽约市, 1915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专业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内 科和外科医生。后入英国剑桥大学专攻生物化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因在求学期间 受S.弗洛伊德与C.荣格心理学说的影响,开始转向人格心理学研究。后应哈佛大学之聘 任心理学讲师、临床心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
亨利.默里
成就需要:克服障 碍,施展才能,力 求尽快尽好的解决 某一难题
阿金特森
期望——价值理 论(微观角度)
麦克利兰
社点会击添成加就标动题机理论 (宏观角度)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概念:
阿金特森认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 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力。
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科学研究院 应用心理学 覃丽萍 20165443
目 录
01
02
03



浅析大学生成就动机

浅析大学生成就动机

浅析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的定义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有意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它有三重含义:(1)指不断努力以达成所渴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 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倾向;(3)指在不顺利情境中, 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追求目标的内在倾向。

Atkinson 和Brich 认为,成就动机在意识上表现为对立的心理作用:一是希望成功,即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一是害怕失败, 即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

成就动机涉及两种不同情感间的冲突,其强度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

对成就动机的性质,Murry和McClelland认为它是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征,成就动机每个人都有,但强度不同。

(二)成就动机理论1、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情绪激发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

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三大因素: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二是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s)。

这三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

3、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认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就是学业成就动机,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是指想了解与理解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那种以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一个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二是职位性权力。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 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3. 亲和需求: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
亲和需求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 人进行交往至少是为他人着想,这种交往会给他带来愉快。高亲和需求者渴望亲和, 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 际关系更为敏感。有时,亲和需求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 突的回避。亲和需求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成组在能成功成图性功中适概可绩我中率能 最们的太性好可两高以个或适,看组太中成到成低的功,绩时成最成两概功好绩个率可,都 太高或太会低下时降。成绩都会 下降。
成 55 绩 53 水 51 平 49
47
45
1/20 1/4 1/2 3/4
获胜的希望(概率)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一)为学生 (二)对学
确定适合自 生进行
己的优异目 独立训
标。

三)实施 鼓励性教 育
(四)实现由 外在的成就 动机向内在 的成就动机 的转化
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 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 一个良好的基础
按照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在实训期间运用理论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独立训练和成就训练 对其将来的成就水平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成就需求: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 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

动机的1500字论文(标准版)

动机的1500字论文(标准版)

动机的1500字论文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人获得成就的内在力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它对个体的工作、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研究成就动机,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控制个体的成就动机,无论对组织的发展还是对员工个人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成就动机的内涵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H.A.Mury提出的,他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二十种,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成就需要。

他认为,成就需要是指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好地做事的愿望或倾向。

继H.A.Mury 后,R.Sears于1943年提出成功与失败的需要;F.H.Auporey提出自我参与的概念;Lewin于1944年进行了志向水平的固研究。

1950~一1965年这一时期,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在两个层次上展开。

一是以D.C.McCMland为代表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研究,着重探讨社会文化对成就动机、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分析社会集体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该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以J.W.Atkinson 为代表进行的成就动机微观方面的研究,着重研究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发展及成就行为认知和归因等问题。

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成为成就动机概念的正式提出者。

麦克里兰在其贼就动机》一书中写道: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力。

此后,其定义范畴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成就动机维概念,即成就动机被认为具有多成分的心理结构。

因此,成就动机被定义为对优秀标准的竞争或者个体设定或实现个体目标的愿望。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做了进一步研究。

王本法认为,所谓成就动机指的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困难的工作,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良好成绩的那种动机。

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包括三方面含义:个人追求进步以达成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个人在不顺利的情景中,克服困难、扫清障碍,努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的定义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

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

”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

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

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

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

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

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

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第八章 幼儿学习动机

第八章 幼儿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四、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五、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 个人对目标价值的评价以及达到目标可能性的评估。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趋向成功的 倾向;二是避免失败的倾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 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 突。 •如果趋向成功的倾向高于避免失败的倾向,那么个 体就敢于去尝试,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 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 量势均力敌时,便会产生心理冲突,体验抉择的痛苦。
20五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趋向成功的倾向s21五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避免失败的倾向af22五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a23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
第八章 幼儿学习动机
临淄区教育中心 崔一环 QQ:171297377
第八章 幼儿学习动机
知识结构: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培养 (4)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启发式教学,设置问题悬念。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没有哪个人会主动学习那些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被动的学习是无快乐可言的。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激活功能——引起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指向学习目标 3.强化功能——增强学习意志 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行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成就动机理论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编辑本段成就需要综述(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主要特点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

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

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关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的评述学号:1204010124 姓名:林金颖12级教育学班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遵循托尔曼和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即把人的情感与认识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

他还提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源于孩子所在的家庭或文化群体,尤其是幼儿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

Ps值在0至1之间。

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

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

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

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

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

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自从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以来,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有:1.麦克里兰的广泛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2.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4.霍纳的女性“避免成功”概念及成就动机的性差研究就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研究具体分析。

阿特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麦克里兰的学生和助手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

他遵循托尔曼与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1957年提出了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以及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

趋向成功的趋力(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Ps×IsMs是指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Ps是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受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

避免失败的趋力(Taf )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f=Mf×Pf×IfMaf指回避失败动机强度; Pf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F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力:即T =Ts+Taf。

阿特金森于1964年又提出,人们对于任务的逃避倾向还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诱因(如金钱、荣誉等)来加以克服,他将这些因素称为非成就导向因素(Te),于是,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T =Ts-Taf +TE。

期望价值理论概述.

期望价值理论概述.


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使全班同学完成同一课题,要使每个学生都 有一半的成功机会,是比较困难的。可以替代的做法是根据班级学生 的具体情况,分层提出课题,并尽可能使教学过程个别化。
3、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水平,明确学习目标,并增 强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和期望。

价值(I):我做这项任务对我是不是有价值、意义?(任务 本身重要性及完成任务带来价值)
成就动机理论
小组成员:赵 宇、冯延玲、徐 菲、孟 璨、 张兰婷、冯玉静、姜 慧
一、定义
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
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的意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避免失败的意向
挑战性
很容易、很难
1、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实验 追求成功
挑战性、可能性的任务 容易成功 几乎不成功 很近 很远
(2)期望--价值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期望(P)
价值(I)
我做这项任务能成功吗? (自我、任务难度)
我做这项任务对我是不是有 价值、意义?(任务本身重 要性及完成任务带来价值)
期望(P):我做这项任务能成功吗?(自我、任务难度)
• 1、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教师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 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要他努力,就有成功的机会,不努力就会遭到 失败。 2、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任务,成功率以1/2左右为宜。
• 激励性评价学生。每当学生取得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习 动机。每当学生遭受挫折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 问题症结所在,并能给予具体的指导。

THANK YOU

期望价值模型选择依据

期望价值模型选择依据

期望价值模型选择依据期望价值理论是动机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

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

(一)理论介绍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受到了先前研究的影响,其中包括默里(Murray)把成就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的观点,勒温(Lewin)关于活动效价概念,以及托尔曼(Tolman)在成功预期上的构想。

阿氏的理论设计用来解释不同的成就相关行为。

如成功的争取,成就任务的选择与坚持等。

阿氏假设,成就行为取决于成就驱力、成功预期以及诱因价值二个因素。

他提出了两种成就动机(Mach):追求成功的动机(Ma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

阿氏用对特定任务上成功可能性预期(Ps)与失败可能性预期(Pf)来定义预期,并且假定Ps+Pf=l。

阿氏还把诱因价值定义为在特定任务成功的相对吸引力,在他的模型中,包括了成功诱因(Is)与失败诱因(If)。

尽管阿特金森在其模型中包含了诱因价值,但同时他又假定Is=l-Ps,If=I-IW,这两个式子意思分别是,如果任务难度大(成功的可能性小),则成功的诱因价值就高;而任务的难度小(成功的可能性大),则成功的诱因价值就低。

通过数学上的操作,他降低了诱因价值的在其理论建构中的地位,由上面的表达式我们发现,成功可能性预期(Ps)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认知部分。

从阿氏的成就动机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推论,如果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说明其有着相对积极的成就动机,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中等程度难度的任务,努力追求特定的目标。

如果个体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应该会逃避成就任务,特别是具有中等程度成功可能性(如Ps=050)的任务,就会选择特别困难或特别容易的任务(这时候避免失败的动机最小)。

这两个观点得到了不同年龄被试的广泛实验室研究的支持。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1957年,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是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趋向(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XPsXIs, Ms表示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Ps表示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

当成功是必然时,Ps=1,当失败是必然时,Ps=0。

因此Ps受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在0-1的范围内变动。

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指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所体验到的欢乐与自豪程度。

阿特金森将Is和Ps设想为相反的关系,即Is=1-Ps,只要Ps降低,成功的诱因价值就增大。

例如,学生在容易学习的科目上得到高分时,并不感到自豪,但在难学的科目上取得高分时,会体验到自豪和胜任感。

避免失败的趋向(Tat)也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af--MafXPfXIf,Mat表示回避失败的动机强度;Fl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以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t 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向和避免失败的趋向的合成,即Ta=Ts-Tafq ms和Mat在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失败的动机,即Ms>Maf;而有的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即Maf>Ms。

前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成就动机的支配,后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畏惧失败的动机支配。

[笔记]成就动机理论

[笔记]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

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一个是成功的诱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

主要有两种:情感激发模式:简单点就是刺激潜能,追求目标.冒险偏好模式: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的矛盾冲突.根据动机理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兴趣有倾向性。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其它兴趣品质的前提。

孩子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

不同的孩子,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

如有的孩子对绘画有兴趣;有的孩子只对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

应该运用自身和周围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二、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博兴趣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

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这对孩子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家长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孩子。

使孩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

对中小学阶段来说,首先应培养孩子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到了高中阶段,再慢慢引导孩子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三、培养稳定而有效的兴趣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

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1.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与刺激的联系。

期待对于个体获得目标非常重要。

2.归因论归因论最早是由海德(1957)在研究社会知觉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在某一时刻,总有其中某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

关键是弄清其行为的原因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才能有效控制个体行为。

维纳发展了海德的理论,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个体归因的结果的控制性也是重要的问题。

维纳认为个体行为可以归结为许多可能的因素,但都可以把它们归入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和可控的-不可控的六个范畴中。

归因的不同维度有不同的作用。

根据维纳等人的研究,因果源维度与随后情感反应密切相关,稳定性维度与随后的期望相关,可控性维度与评价和人际判断有关。

在成就情景中,个体会根据不同的结果,在此三个维度内归因。

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能力水平高的个体或团体,常会把内在原因看成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经常失败者则常常把外在原因作为失败的理由,如运气、机会等。

经常取得成功偶尔失利者则把暂时失败归结于相对的不稳定因素。

如:自己没有努力,运气不佳等。

3.认知评价论认知评价论是由德西和莱恩(Deci&Ryan)提出的,又称为自我决定论。

该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外部事件对个体而言是一个刺激,个体会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知评价。

如果将外部事件知觉为一种控制性事件,则个体可能会觉得行为不是由自己控制,其内部的自我决策感即会被削弱,进而引起其内部动机弱化,反之则增强。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7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7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

A : 马斯洛B : 班杜拉C : 韦纳D : 邝可特金森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成就动机理论又称期望一价值理论。

成就动机就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部分构成。

2、单选题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于_____。

A :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 : 封建社会末期C : 资本主义社会中期D : 封建社会初期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3、判断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的,所以德育过程必须从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认识开始。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德育的实施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按知、情、意、行顺序进行。

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4、判断题罗森塔尔效应体现了教师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因此,它体现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而不是能力。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_____5、单选题A : 学科课程B : 综合课程C : 活动课程D : 隐性课程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思想体现的就是这一课程。

阿特金森成功动力理论

阿特金森成功动力理论

数学院1104 第三组,六人组徐锋世《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力理论》学习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发展的起点,应归功于亨利·默里(H.Murray)的贡献。

默里在成就研究的历史上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他最早注意到成就需要。

在动机研究的历史上,内驱力和需要概念经常交换使用,或是紧密联系的。

例如,赫尔就把内驱力当作需要状态的心理表现形式。

然而,驱力多半与剥夺、行为主义,以及有关动物有机体研究的状态相等同,而需要概念则多半与道德个性理论和稳定的个性特征相等同。

默里早在1938年就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20种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最早的,其他人也曾试图把本能作过分类。

其中的一个就是成就需要,并且将这种需要设想为:完成某些困难的任务;掌握、操纵或管理客观事物、人类的意向,尽可能迅速地、独立地完成工作3克服困难,达到高标准3与他人竞争且超过他人3有突出的成就与业绩等等。

默里在成就动机上的第二个贡献是,研制出评定需要状态的工具,即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采用这种工具进行测试时,大致上能揭示出一个人“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情结”。

后起的研究者在评定成就需要时,几乎普遍地接受了这一工具。

阿特金森于1963年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 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 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s;③成功的诱因值I s。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目标 的 总 成就 动 机 T是 由 T 和 T 共 同决 定 的 , s T 用公 式 表 示 为 T=T —T 先 , s f 给予教师全新的工作思路 以及教 师参与研 究的成功 范例 ( 魏书生 的 如

Ms s I Mf P I= Ms s{I— M {( ¥P s— f f ¥P s f 1一P ) [ s 1一( 一P ) 1 s] M P {( 一P ) s¥ s 1 s 一Mf ( 一P ) P 1 s s=( Ms—MfP ( ) s 1一P )= ( — s Ms
体 追 求成 功 的动 机 最 大 , 以 他 们 会 选 择 有 所 成 就 的 任 务 , 当 成 功 概 率 所 而
P s为 5 % 的任 务 是 他 们 最 有 可 能 选 择 的 , 0 因为 这 种 任 务 给 予 他 们 一 定 挑 战 科 学 , 学 的 意 义 在 于 求 真 ; 育 是 艺 术 , 术 的 意 义 在 于 创 新 。2 科 教 艺 l世 纪 是 性 。 但 同 时 , 让 他 们 有 机 会 , 他 们 通 过 努 力 来 提 高 自 尊 心 和 获 得 心 理 培 养创 新 人 才 的 世 纪 , 才 培 养 关 键 在 于 教 师 , 此 , 师 树 立 创 新 意 识 已 也 让 人 因 教 满足 。而 当 Ms <Mf这 时个 体 追 求 的动 机 是 避 免 失 败 的 , 以 他 们 所 选 择 成 为一 种 有 目共 睹 的意 识 。但 在教 师 教 育 过 程 中也 不 可 操 之 过 急 , 细 化 , 所 要 的任 务是 避 免 失 败 的任 务 , 当 P 而 s为 5 % , 们 避 免 失 败 的 动 机 是 最 大 目标 , 教 师逐 步 产 生创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 新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以 及 创 新 的 0 他 让 创 的 。依 据 成 就 动 机 理 论 , 体 要 追 求 成 就 动 机 的 前 提 是 Ms 个 >MfP 影 响 着 管 理 方 式 , 借 优 秀创 新 教 学 案 例 给 予 教 育 一 定 启 发 , 步 让 教 师 有 追 求 ,s 凭 逐 成 就 动 机 的 强 度 , P 趋 近 5 % 时 , 就 动 机 越 来 越 高 。 据 此 , 冀 对 教 成 功 的动 机 。 提 高 教 师 的社 会 地 位 , 注 教 师 的 生 命 意 义 是 前 提 , 取 各 当 s 0 成 希 关 采 师教 育 的 发 展 模 式 有 所 启 发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2(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分数:2.00)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解析:解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推动学习者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

与此对应的是学习的外来动机,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分数、表扬等。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解析: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的内在动机论述的情形是一致的。

4.某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及格而熬夜学习,此时这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一般动机解析:解析: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较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

5.周恩来总理求学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涉及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直接性动机解析:解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推动周恩来总理多年来一直努力求学,因此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6.宋真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1)理论观点:期望—价值理论又称成就动机,是指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以阿特金森为代表人物。

(2)影响因素阿特金森将影响个体成功的因素分为三类,具体如下:①成就需要(M):追求成功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

②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待概率(P)③取得成就的诱因值(I)因此,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Ta)=(Ms·Ps·Is)-(Mf·Pf·If)(3)教育意义*对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50%中等问题难度):①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②安排竞争的情境;③严格评定分数等。

*对于避免失败者:①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若取得成功则及时表扬予以强化;②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③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2.成败归因理论(维纳)(1)含义: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或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2)归因因素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把这六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具体如下:①能力大小: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②努力程度:内部的不稳定可控的状态;③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不可控的状态;④运气好坏: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⑤身心状态: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⑥外界环境: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

(3)归因时的情绪反应①内部因素:成功时自豪,失败时内疚、羞愧;②外部因素: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③稳定因素:对未来类似活动上成功的期望高,预期成功会重复出现对未来充满希望,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④不稳定因素:对未来在类似活动上是否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

应用期望×价值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应用期望×价值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成就动机很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是由他的成就动机决定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自然资源,不是人口数量,而是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一个学生只有在学业上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才有可能付诸努力,才可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1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莫瑞(H.A.M urry,1938)提出.莫瑞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20多种,其中首要的便是成就需要.莫瑞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1]麦克里兰(D.C.M aclelland)是成就动机的开拓性研究者,他将成就动机解释为“竞争”和“优秀标准”,即在具有某种优胜标准的竞争中对成功的关注.麦克里兰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成就需要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就动机先于经济发展.成就动机由于麦克里兰的开创性的研究,便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领域被确定下来,并在后来取得重要进展.阿特金森(J.W.Atkinson)作为麦克里兰的学生和助手从一开始就参加了成就动机的研究.但他的研究与麦克里兰明显不同麦克里兰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而阿特金森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麦克里兰重在分析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阿特金森则重视成就动机的实质和发生、发展的历程.阿特金森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追求或希望成功的意向,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另一种是避免或害怕失败的意向,即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景,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这两者在强度上可能不一样.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取决于如下三个因素:追求成功的动机(M s ),对于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Ps ),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Is).用公式表示如下:T s=M s ×Ps ×Is阿特金森认为,对成功的希望并不能单独地决定最终行为.与成就有关的情境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与决定对成功希望的因素类似,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 )是由下述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避免失败的动机(M f );失败的可能性(f );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 )用公式表示如下T f=M f ×f ×If应用期望×价值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苏春青,孟兰洲(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384)摘要:成就动机不仅在宏观上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微观上与个体的学习也有紧密的联系.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是重要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包括两个部分,一种是追求或希望成功的意向,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另一种是避免或害怕失败的意向,即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景,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如果一个学生获得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喜欢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反之,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本文根据期望×价值理论从教师和父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措施,相信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些措施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也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关键词:成就动机;期望;价值;学业成绩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08)05A-0049-03Vol.24No.5Sep.2008第24卷第5期2008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 sity (Natura l Sc ience Edition).a P .:a a P 49阿特金森还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即Ta= (M s×Ps×Is)-(M af×Pf×If).根据这种理论,如果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求大于避免失败的需求的话,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追求成功.如果一个学生获得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成功来得太容易,反而会降低这些学生的动机.这些学生喜欢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相反,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获得成功的动机,那么他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容易的任务是他们免遭失败,而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找到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2成就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成就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成就动机强的学生比成就动机弱的学生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成绩也好.洛厄尔(E.L.Low ell)选择两组其他条件相等但成就动机强弱不同的大学生作被试,要求他们用一些被打乱了的字母去构成普通常用词,如用打乱了的W.t.s和e去构成West.两组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能够不断进步,而成就动机弱的则没有明显进步.另外,有人根据长期研究指出:成就动机强的人往往会有较高的学业成就.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另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其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一般也较高.上述实验说明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的正相关.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之一,同时,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成就感也是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形成了缺乏高志向的个性特点,就会在学习中甚至在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心理,这是非常有害的.在对我国后进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习丧失信心,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低.所以,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之一就是使他们有取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和成就动机的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3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3.1任务难度如果一个学生获得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成功来得太容易,反而会降低这些学生的动机.这些学生喜欢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相反,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获得成功的动机,那么他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容易的任务是他们免遭失败,而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找到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所以,中等难度的任务,或者说成功的概率为0.5的任务更有利于激发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去完成.3.2奖惩的对比当完成任务获得的奖励大于失败得到的惩罚的时候,学生更倾向于完成任务,反之,则倾向于逃避任务.3.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首先是由班杜拉(Bandura)提出,按照班杜拉的说法“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2)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情绪饱满,而低的人充满恐惧和焦虑.(3)影响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它;而低的人在困难面前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4)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有行为的表现.班杜拉从行为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自我效能感来源于对行为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强化.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伴随着成功和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关心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伴随着失败和来自他人的批评、指责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4应用期望×价值理论提高学业成绩4.1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课题,成功率以0.5左右为宜.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使全班同学完成同一课题,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半的成功机会,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可以替代的做法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提出课题,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教学过程尽可能个别化.第二,多用鼓励和表扬等积极强化,少用惩罚,给学生完成任务创造宽松的环境.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特别是在学业上,如果因为一次的失败而遭受过多的惩罚,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这个学生就会逃避学习任务反之,在失败的时候,老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学生会愿意投入学习,完成有难度的任务5...第三,引导学生确立适于自身能力的要求水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用一个水准来一律要求所有的学生是不科学的.对于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说,教师只用及格水平来要求,那肯定不能调动该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平时常得不及格成绩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考及格也是不切实际的.在班级教学中,划一的目标必然使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习动机萎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创造一定的条件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四,使学习课题与学科的价值判断多样化,无论什么课题、学科,在能够达成的场合,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能力、素质是不同的,有的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则以文史见长,有的以理论研究为其所好,有的则以实验室功力为人称道,有的在文化课上成绩平平,但在音、体、美方面有突出才能……如果我们只以几门学科成绩作为学生智能的衡量标准,那肯定有许多学生在学校中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导致丧失学习积极性.当然,在应试体制下的学校中,许多教育举措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不要用一些片面的框框,一些学科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论优劣,而应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得以成功的发展方向,进而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动机.第五,教师应该注意个别学生避免失败动机的一种极端形式,被称为“习得性自暴自弃”.即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习得性自暴自弃很可能是家长或教师没有注意到儿童、青少年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在学习、生活中不适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这种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成功,及时给予反馈,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这里,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诚挚的爱和始终寄予一种良好的期望.4.2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父母对子女采取积极的态度,亲爱子女、理解子女、关心子女.这样会使子女心情愉快,情绪振奋.这种愉快振奋的情绪,不仅能提高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的能力等等),而且还能增强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愿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回到家里,见到的是冷淡的目光、阴沉的面孔,听到的是斥责声、叫骂声,爹不亲、娘不爱,他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就会情绪抑郁和焦虑这种抑郁苦闷、焦虑不安的情绪,就不仅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削弱他的思考能力;而且还会降低他的学习动机可见,没有父母对子女的积极态度,没有亲子之间亲密的感情关系,一切教育方法都会是没有或少有成效的.第二,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提供榜样.张德、赫文彦的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列举的使他们感到烦恼不满的事项里,属于他们父母的不良品行的占11.1%,其中包括:不良品德(妈妈打架、爸爸做明明是错误的事);不良性格(父亲脾气暴躁、妈妈很懒);不良嗜好(爸爸总抽烟、妈妈总打麻将).属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占31.6%,其中包括打骂训斥、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不给自由、不让自主、强留作业、锁门学习、不让交往.可见,我们的一些学生家长,不仅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在品德行为方面也有不足.家长的缺点、不足,是不会使子女喜欢、尊重的.因而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对父母的认同感、不利于孩子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观点信念、不利于孩子成就动机的形成与发展的.儿童心理学家利伯特指出:“一个儿童在环境中观察到的行为种类,对于他为自己提出的成就标准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适当的成人示范给以强化,甚至父母明确提出的期望也可能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2]我国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成就动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影响训练方式)影响着子女的成就动机.”[3]因此,我们学生的家长,不仅应该努力学习包括家庭教育方法在内的科学知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而且应该做出榜样使自己成为勤奋努力,不断追求成就的人.学生的家长应该意识到,是否努力形成并发展儿童的成就动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学业和事业的成就,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查普林的话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无成就动机的儿童成长时,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假如后来的成人一代开始强调成就,那么当他们的孩子成人时经济指数便又回升”.[4]———————————————————参考文献:〔1〕陈俊,张积家.从期望×价值模式到目标理论的嬗变—心理学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1,(4):20-23.〔2〕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3:430—433.〔3〕刘丹.家庭社会化因素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社会心理科学,1995:1—24.〔4〕查普林、克拉威克著.林方译.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下册)[M]商务印书北,,(责任编辑白秀云)5...1984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1957年,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是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趋向(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XPsXIs, Ms表示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Ps表示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

当成功是必然时,Ps=1,当失败是必然时,Ps=0。

因此Ps受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在0-1的范围内变动。

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指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所体验到的欢乐与自豪程度。

阿特金森将Is和Ps设想为相反的关系,即Is=1-Ps,只要Ps降低,成功的诱因价值就增大。

例如,学生在容易学习的科目上得到高分时,并不感到自豪,但在难学的科目上取得高分时,会体验到自豪和胜任感。

避免失败的趋向(Tat)也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af--MafXPfXIf,Mat表示回避失败的动机强度;Fl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以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t 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向和避免失败的趋向的合成,即Ta=Ts-Tafq ms和Mat在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失败的动机,即Ms>Maf;而有的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即Maf>Ms。

前一种
人的行为主要受成就动机的支配,后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畏惧失败的动机支配。

1974年,阿特金森接受其他心理学家关于成就动机既包括内部动机,也包括外部动机的建议,除考虑到内在动机对成就活动的影响,也考虑到诸如地位、权力、名誉、金钱等外在社会性因素对成就活动的影响,将外部动机(Te)也引入到他的动机理论模式中。

这样,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
Ta=Ts-Taf+Te。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提出了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的。

这种观点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并成为许多后继研究的理论基础。

他的理论不仅强调了成就动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客观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此外,阿特金森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人类行为的数学模型,更为精确和深入地对人的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是人类动机研究的新尝试。

但是,阿特金森的理论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由于作为假设的前提没有被实验证实,其数学模型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同时,这种理论没有探明动机作用的内在机制,没有弄清影响成就动机的各因素之间的真正关系。

所以,仍然难以解释人类复杂的成就动机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