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8d11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2.png)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ee15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4.png)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歌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f0d27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4.png)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
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1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
15
【常用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常见意象】
• 1、景物:野径、古木、农田、墟落、炊烟、孤云、清泉、草屋、 柴门、荆扉、三径、东篱、空林、空山、禅房、古寺、暮钟、
• 2、人:邻人、野老、樵夫、渔夫、山客、隐士、山中人、松下 客、牧童、渔翁、浣女、农夫、
• 3、农具:耒、耜(si)、锸、锄头、犁 • 4、植物:五谷(黍)、栗、菊花、柳、竹、桑麻、桑榆、桃李、
《归园田居》(节选)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赏析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f9e763524de518964b7da0.png)
山水田园诗歌赏析1.鹿柴·王维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doc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doc](https://img.taocdn.com/s3/m/270c42a69ec3d5bbfd0a746f.png)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教学目标:(1)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2)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1)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1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I W J洁品格。
(3)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5)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嗽黄鹏。
”白鹭作为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在《积雨耦川庄作》诗中表现为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作为一种意象,主要是用来营造宁静、恬淡环境气氛。
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用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实战演练1庆全庵桃花谢杭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杭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1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1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4e488f845901020206409c37.png)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山水诗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1.浓郁的乡野气息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
2.境与景的结合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
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
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高远的境界。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1f7a71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4.png)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10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10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def0eb412cc58bd63086bd1b.png)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பைடு நூலகம்切景 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 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 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 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 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 泊闲适、清冷荒僻。 ④情感:
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 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 寞之情。
(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随堂练习2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苏州),自 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田园山水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远 近高低相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对比、白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aa2d46b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0.png)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①归隐田园之情,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对现实的不满,厌弃官场黑暗,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抒发闲适情调,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田园诗常见意象: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附部分常见意象的寓意:江水:时光的流逝。
忧愁烟雾:情感的朦胧、迷惘、惨淡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四、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五、山水田园诗鉴赏题例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3b631ff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c.png)
⾼考诗歌鉴赏之⼭⽔⽥园诗【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转苍翠,秋⽔⽇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以接舆⽐裴迪,以陶潜⽐⾃⼰。
风光⼈物,交替⾏⽂,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的真切情谊。
开头⼆句写景,着意刻画⽔⾊⼭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由⾃在。
五、六句⼜间写景致。
渡头落⽇,墟⾥孤烟,地道⼭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情。
接舆、五柳、洁⾝⾃好,⾼风脱俗。
风光⽆限,加之⼈物疏狂,怎不叫⼈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动态⽤以反衬春⼭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之幽静。
末句“⽉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惊”⼀“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声⾳的描述衬托⼭⾥的幽静与闲适:⽉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光流泻下来,⼏只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声,和着春天⼭涧⼩溪细细的⽔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若耶溪》)有异曲同⼯之妙。
⼭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注释】1.暝:⽇暮,傍晚。
歇:⼲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洗⾐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此处指诗⼈⾃⼰。
【赏析】这是⼀⾸写⼭⽔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的⾼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联写⼭居秋⽇薄暮之景,⼭⾬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颔联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泉清冽,流于⽯上,清幽明净的⾃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渔⾈。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b5ce2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3.png)
师生互动
使之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体系整合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2.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3.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得情怀。
如
何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鉴
赏
2.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山 水
3.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田 园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诗
意象:
意境:
01
02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 情感活动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
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03 常 见 的 意 象 :
04 常 见 的 意 境 :
答案: 6.A 7.①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秋 菊粲然独放的傲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 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 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②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一二联中“掇其英”“泛此忘忧物”写作者采秋菊泡酒,借酒 忘忧,“远我遗世情”表明作者遗弃世俗的情怀更加高远,表达了 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efed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4.png)
题型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 提问方式: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要分析这 首诗表达的情感。
❖ 情与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情景交融 反衬
❖ 答题思路:
1.点手法
2.析意境(通过……景,营 造……氛围)
3.说感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考纲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 行旅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考查题型: 1.侧重形象、思想 2.技巧、语言
写景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常见主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1、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表达对归隐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的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喜爱、向往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恬静优美、 清新明丽、 繁华热闹、生机勃勃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衬托、对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动静结合 想象、联想 白描 渲染
雄浑壮阔
情感
多表闲适恬 淡、喜悦、 热爱之情
多表孤独、凄 凉、伤感之情 多表开阔胸襟 和内心豪情
写景诗常见题型
读懂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1、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2、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王维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
《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
3、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天人合一”是今天人们追求的终极理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大自然以其无言的深沉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古代、现代的人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
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5、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一、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①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②发展概况:A.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
(宋词:范成大)③艺术特色:A.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新,以王、孟为代表;二、雄奇,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质朴简淡。
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王维:丰韵生动。
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李白:雄奇豪放。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B.盛唐田园诗:风格自然清新,多用白描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情趣盎然,神韵天成。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④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二、背诵并完成诗后题目。
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试简析。
“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随水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际上是说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2、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3、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4、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5、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6、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以动衬静(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7、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