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 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课题: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和欣赏杜牧的《山居秋暝》,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领会作者的感情和中心思想。
教学内容:
杜牧《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及要点:
Step 1:导入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味道。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欢愉感。
Step 2:课文学习
1. 诵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节奏。
2. 分析词句,学习词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强化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Step 3:练习与巩固
1. 通过朗读和背诵,巩固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分组讨论,呈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引申拓展
1. 阅读其他的秋天相关的诗歌,扩展学生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2. 练习写作,引导学生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Step 5:总结归纳
1. 整理学生的作品,分享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2.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在家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或诗歌,并准备带到下一堂课上分享。
教学资源:
1. 诗歌《山居秋暝》
2. 秋天相关的诗歌
3. 黑板和粉笔
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活动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2.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通用11篇)《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初中课文《山居秋暝》教案
初中课文《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人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意境。
(3)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领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美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难点。
(2)分析课文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赏析文章,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山居秋暝》的评价和看法。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文库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文库教案标题: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文库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文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人描绘的山居景色和孤独之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学生通过朗读、听读等方式感受《山居秋暝》中的意境。
2. 诗歌解读: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写一篇类似的诗歌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幅秋天的山居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注意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诗歌欣赏(10分钟):1. 教师朗读《山居秋暝》,并解读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诗歌解读(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段诗句,讨论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3.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写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观察,例如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类似《山居秋暝》的诗歌作品。
3.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感想和建议。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到户外或图书馆等地方观察秋天的景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成文章或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
教学资源:1. 《山居秋暝》的诗歌文本和注释。
2. 多媒体工具,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诗歌朗读。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工具。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2. 诗歌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最新-《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2)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三、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2. 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3. 掌握《山居秋暝》的基本词汇和语法;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2. 教学难点: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山居秋暝》的课文;2. 教具:白板、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将黑板上写上《山居秋暝》四个字,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字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和感受。
通过讨论,引出关于秋天和山居的回忆和感受。
2. 欣赏与学习(15分钟)借助投影仪,将《山居秋暝》的诗句和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诗句的同时,欣赏图片,感受诗人笔下的秋天和山居的美景。
随后,讲解《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
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以清新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
3. 理解与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和山居的寂静与宁静,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诗中有哪些景物能够给你带来安慰和慰藉?为什么?4. 词汇与语法学习(20分钟)教师将《山居秋暝》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语法进行解释和讲解,例如:山居、秋暝、寒暄、融融、人烟等。
通过例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诗词语感。
5. 鉴赏与创作(3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山居和秋天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并让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仿写《山居秋暝》,或者写一篇与山居和秋天有关的散文或诗歌。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围绕《山居秋暝》展开,旨在通过欣赏、学习、理解、学习与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体验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感受自然对人的启示与教育。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山居秋暝》诗歌材料。
2. 多媒体播放设备。
3. 少量课上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在秋天时喜欢去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会感受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
Step 2:欣赏诗歌(15分钟)1. 播放《山居秋暝》诗歌的朗诵或音乐伴奏。
2. 让学生静静地听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以及自然对人的启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诗歌进行进一步解读。
Step 4: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秋天时的美景照片,描述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照片和诗歌的描绘,分析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以及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Step 5:课后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以自己在秋天遇到的美景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与同学分享。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山居秋暝》是一首描写秋天自然美景的诗歌。
我们讨论了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山居秋暝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山居秋暝的景色,领悟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山居秋暝的景色和山居生活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对山居生活的向往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文字描述山居秋暝的景色以及山居生活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PPT素材,包括山居秋暝的景色和山居生活的场景;2. 准备相关的诗词或文学作品,描述山居秋暝的美景和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山居秋暝的图片或PPT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图片中的景色。
通过提问或让学生发表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呈现(15分钟):1. 背景介绍:为学生简要介绍山居秋暝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山中的宁静、秋天的气息等。
可以使用诗词或文学作品引入,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课文欣赏:播放山居秋暝的音频或让学生阅读山居秋暝的诗词或相关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适时解读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课文分析:通过讨论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词句运用等方面,让学生思考作者借助何种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山居秋暝的美景和生活情趣。
实践活动(20分钟):1. 图文欣赏:展示更多山居秋暝的图片或相关文学作品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插图,进一步感受山居秋暝的美景和生活情趣。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或插图,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景色、情感或情境,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诗人的描写进行对比和对话。
3. 朗读分享: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朗读或分享他们小组的图片描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或提问。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更多与山居秋暝相关的诗词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山居生活的美好。
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创作要求,以山居秋暝为主题,进行小作文的写作练习。
《山居秋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并表达诗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意境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生僻字词。
(2)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深记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将《山居秋暝》与其他诗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写景名句,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空”字的深层含义。
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然后提问:“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之间,你们能想象古人是怎样生活和感受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看看他在山中的秋夜里有着怎样的所见所感。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3、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暝”“竹喧”“春芳歇”等字词的含义。
(四)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莲、渔舟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山居秋夜图。
2、赏析写景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提问: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从动静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等角度进行赏析。
山居秋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山居秋暝》这首古文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山居秋暝》这首古文的作者及其背景知识;2. 分析诗中的诗境、意境和艺术手法;3. 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理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句诗句或者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引起学生对《山居秋暝》这首古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古代文学名家陶渊明的背景,包括他的生平、身世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等等。
让学生对陶渊明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分析诗境和意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山居秋暝》的诗境和意境。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山居景色、秋暝时分带来的感受和意象。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感受诗中的景色和意境。
4. 分析艺术手法(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山居秋暝》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例如,采用对仗和押韵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感受,营造出出色的视觉效果等等。
学生可以尝试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并集体讨论。
5. 探讨主题和意义(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如自然与人的和谐、人的生活态度等等,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6.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山居秋暝》这首古文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加深对古文的学习和探究。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学习建议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古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2.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和学习其他陶渊明的作品,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外学习板书: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生回答)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
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__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
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1)理解文意(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5)语言特点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教材分析](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的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诗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75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
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到“古诗”二字,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虽然学生对古诗不陌生,但是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诗中没有走进古诗,没有深入了解过它。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这首诗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①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②运用情境朗读法、借助微课视频示范引领等方式,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 情感与价值目标: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山居秋暝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杜牧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理解和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杜牧的《山居秋暝》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学生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Step 2:诗歌朗读(10分钟)1. 教师朗读《山居秋暝》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跟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提问:“诗中的‘山居’指的是什么?‘秋暝’又是什么?”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让学生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给诗歌带来的美感。
Step 4:文学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提问:“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秋暝来表达了什么情感?”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Step 5:诗歌创作(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秋天的诗歌,要求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修辞手法和韵律。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或者借鉴《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Step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发掘自己的创作潜力。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收获和进步。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山居秋暝》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空山的自然美景,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黄昏之际的人情之美。
我把这两联作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颔联时通过圈画诗歌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王维诗歌的意象,改动诗歌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对偶之美和意境之美,然后结合图面想象说话,体会诗歌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在学习颈联是通过关注诗句的倒装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通过猜想“竹喧”的其他原因和改动诗句中的“喧”“动”两个动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歌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语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诗歌的动静之美。
3、结合诗歌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王维诗歌的“空”。
原文呈现教学过程一、诗眼切入,理解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引读诗题——《山居秋暝》。
2、谁能告诉我“暝”的`读音,它是什么意思?3、“山居”是什么意思?拓展理解“村居、家居、客居、旅居、隐居”的意思。
4、王维的“山居”就是一种隐居,你知道王维隐居在哪吗?了解背景:王维隐居在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他在终南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叫“辋川别业”。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9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9篇《山居秋暝》教案篇一一、导入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写什么〕1、初读感知课文〔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问题:《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答案: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问题: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答案: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黄昏。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景图。
2、正音、辩形、释意暝:ming;黄昏喧:xuan;浣:huan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怎么写〕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黄昏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问题: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答案:A、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板书:空山——空旷雨——清新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鱼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②“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不是山空,是心空。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写什么)
1.初读感知课文(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问题:《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
答案: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
问题: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傍晚。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2.正音、辩形、释意
暝:ming 傍晚喧:xuan 浣:huan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怎么写)
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
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
中所描绘的景物。
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
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
(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
问题: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
答案:
A 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板书:空山——空旷
雨——清新
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鱼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②“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
不是山空,是心空。
“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世人称其为“诗佛”。
“空”是世界的真实本相,诗人参透了佛理。
四大皆空,宁静淡泊,超然脱俗。
佛理的浸润,使
诗人在表达凡情中,有了深邃的意趣,其诗中的“空”境,以丰富的声响色相、物态人迹,展示心意的空灵,将虚实相生的意境艺术推向极妙的境界。
“空山”在这里明言山空,实则为心空,说明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象,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
相关知识补充:
a 关于佛教的知识:认为“四大皆空(空性,空理,空境,空观),五蕴无我”。
空,表示万法都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没有固定的实在性,与缘起同义。
它的义理否定事物的实在性,否定构成自我与世界的恒存的永久的实体,也否定持有这种见解的看法。
“空”的唯识宗主张“境由心造”、“万法唯识”、“唯识无境”。
b 关于“空山”的相关知识: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B 颔联:月、松,特点是明净,清幽。
(学生结合《荷塘月色》里对月、树的描写感悟月的皎洁,月下松林的斑驳朦胧美,体会松林的清幽。
泉水叮叮咚咚响像歌声。
)
板书:月——明净
松——清幽
泉水——清澈,欢快
意境:“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林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
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
特色:一静(月、松)一动(泉水),一色(月色皎洁、青松苍翠)一声(泉水)
C 颈联:浣女:纯真,活泼。
渔夫:勤劳,朴实。
(学生讨论品读)板书:浣女——纯真、活泼
渔夫——勤劳、朴实
理解: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的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问题:为什么山中清幽又要有浣女的喧呢?是不是出错了?
答案:从全诗看,以“喧”来反衬“静”。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
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的体会出一种和平恬静,体会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的。
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
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托出山林的“空”和“静”。
(2)通过感受,纠正读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然后学生范读,最后不行时老师读或者放录音机纠正读法。
(3)品读课文,再现意境(学生闭眼想,老师描绘)
秋天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空静,宛若世外桃源。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数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匆匆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笑闹声传出翠竹林之外。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4)总结这首诗的意境
“空”为全诗之眼,言山空实则为心空,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象,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静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读这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
《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四、归纳(为什么写)
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
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
“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补充:王维,字摩诘,父亲早逝,母亲箸信佛教。
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积。
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五、拓展
你对王维这种既希望归隐,又想领俸禄的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角度进行拓展。
六、作业
1.背诵《山居秋暝》
2.《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七、板书
山居秋暝
唐·王维景感受
愿望山、雨——空旷、清新
月、松——明净、清幽
泉水——清澈、欢快
少女——纯真、开朗
渔夫——勤劳、朴实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
2.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