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启示PPT课件

合集下载

90年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

90年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

90年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摘要: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的漫长变革过程。

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有益启示,对于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状况的新土地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90年;演变;启示土地问题是“三农”核心问题。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90多年来,在制定农村土地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成功经验,也获取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深刻教训。

回顾中国农村土地政策90年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分析其中所深藏的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动因、影响和得失,并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状况的新土地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90年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农民所有制(1921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明确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纲。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就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

1927年11月28日,临时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提出:“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这里的土地公有就是主张土地国有。

由于土地国有政策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土地私有观念,不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甚至引起了广大农民对于土地革命的怀疑,为争取广大农民对苏维埃革命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开始了从土地国有到土地农有的转变。

1931年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发出通告,明确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并开展了系列“限田”、“限租”、“打土豪地主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

中共的土地政策(课堂PPT)

中共的土地政策(课堂PPT)
2.中外史联系——欧美各国处理土地 问题的方式及影响
思考: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俄、日三国是如 何解穿插决页土面地问题的?各给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 来了什么影响?
英国:通过没收教会土地和圈地运动 法国:以立法的形式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俄国:通过1861年农蚁制改革,使农民以赎买 的方式获得了土地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土地问题是三农问
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这些年的两会,“三农”都是热 点话题。有个数字:2003年到 2010年的7年中,全国政协委员提 交了3.3万多份有关“三农”问题
的提案,这个比例占所有提案的 35%。
➢浏览这几天的两会报道,“三农”话题
同样不少:农田水利欠账问题、农村环
农业合 作化
小农经济阻碍经 济发展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公有制,实行 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 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 一些领导人指 提高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
社化
导思想的错误 度和扩大规模 农民积极性
家庭联产 人民公社化运动 承包责任 的教训;经济体 制(包产到 制改革的决策。 户)
土地公有为前提, 调动了农民积
(二)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设时期 (农村生产关系
的调整)
.
10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19-1949
.
11
时间 1931年
土 地 革
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封建剥削和封建债务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a、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 b、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 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 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2)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的土地政策。 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 阶级一致抗日
形成契约关系,与地主有着人身依附关系,缴纳地租勉强度日。 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这种租佃关系逐渐松弛,演变成雇佣关系。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精品课件
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租佃制关系,是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 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 成牢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 间有人身依附关系。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 【考查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精品课件
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 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 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 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3、抛荒公田,私田私有。
精品课件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私有制-- 君主、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
-
均田制、屯田制
2(度、-,1封)占建地支主土配土地地地国位所有有制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
①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 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 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 后 ③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我党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启示

我党农村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启示

[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 农村土地政策 ; 演变; 发展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 6 [ D 5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 9 10 (0 )4 0 5 — 4 10 — 2 3 2 1 0 — 0 4 0 1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 明,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 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o 9 年 来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 、合作化运 动 、 民公社化运动、 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土地 政 策的确 立和 推行 必调整为“ 地主减租减息 , 民交租交息” 农 的土 地政 策 。 是这 种调整 , 正 使建 立最 广泛 的抗 日民族 统


战线成为可能,为中华民族取得抗 日战争的胜利
政治 路 线 。服 从 和服务 于 党在不 同历史 时期 的主 要
第3 4卷 第4 期
我党农村 土地 政策发展 演变的启示
王 海 文
( 中共 湘潭 市委 党校 , 南 湘潭 湖 41o ) 11o
[ 摘要 ] 9 0年来我党农村土地政 策的发展 演变带给我们许 多有益启示 , 主要有 : 土地政 策的确立和推 行必须 紧围绕党的政 治路线 , 服从和服务 于党在不 同历 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奋斗 目标 ; 必须适应具体 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 展 水平 ; 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创性 , 以维护好 、 实现好 、 发展好 广大农 民的利益为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 ; 必须注重 原则性与灵活性 的有效结合 ; 土地政策演进 的速度和力度必须与具体 实践紧密结合。
地经营主体开始 , 实现了从“ 家庭 自主经营” 劳动 向“ 互助” 再向“ 集体统一经营” 的过渡 , 同时 , 土地所有 权主体从“ 农民个体所有”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向“ 推 进, 从而在中国大地迅速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 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 会 以后 , 围绕“ 一个 中心 、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杨 苗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及其历史启示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农村土地政策也历经了百年演变。

探索和总结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制定不同土地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新时代;土地政策;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减租减息、限租限田”的土地政策建党初期,在毛泽东、澎湃等先进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农村掀起了反对地主恶霸的农民斗争,在斗争中,党提出了限租、减租,对地主占有土地提出“限田”的口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早期曾说过:“国民革命即是农民革命,真实去解决农民问题是革命,反之是反革命,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大革命过程中党正式提出了“减租减息、限租限田”的土地政策。

这些土地政策,对于刚刚接触革命的农民在反对地主恶霸方面,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农民缴纳的地租少了,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土地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广泛传播和接受,为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耕地农有”的土地政策在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历经了多次调整,对土地政策的摸索不断走向成熟。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1928年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其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这两个土地政策都是实行土地国有制,对于当时渴望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来说,吸引力不大、支持度不高。

因此,1929年党又颁布了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年2月,毛泽东同志又修改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肯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历史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历史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历史作用从古至今,“土地问题”就一直是农民人口占大部分的中国社会中一个最严重,最根本的问题。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国共对峙十年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发展十分迅速。

农民阶级在中共的领导下,组织了农会,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并建立起农民的政权和武装,且有力地支援了后期的北伐战争。

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明确提出土地革命路线,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土地革命对于发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这次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共对峙十年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总结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清算和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

在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之后,为取得农民支持,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

1928年,毛泽东总结井冈山一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经验,颁布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以后的土地法,大多是在这个土地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而成的。

1928年,党的“六大”对土地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调整:只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

1929年,毛泽东又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成“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同年7月,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

1931年,毛泽东明确表示;土地由农民私有。

党的一系列措施,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和胜利。

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也推动了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一》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

1928年12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几个县的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意味着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这对于土地私有观念很深的中国农民是难以接受的。

同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虽然按人口平均分配,也引起了一部分中农的不满。

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制定的《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对《井冈山土地法》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1930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土地国有问题,现在是要宣传,但不是现在已经能实行土地国有,因为现在尚无全国的胜利政权可言,不能将土地归苏维埃所有解释为国有。

”毛泽东根据在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践,最早明确提出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纠正了从土地革命开始以来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土地国有”的主张。

土地国有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必须首先变地主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最后达到土地国有,这是中国土地运动发展的规律。

此后,在土地革命的政策上,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

1929年7月,闽西第一次党代会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给地主以生活出路,“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富农的土地及多余的生产工具(农具、牲口等),均不没收”,也不没收中农土地。

在土地分配方法上,这次会议提出了“抽多补少”的原则,即不打乱平分,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平均分配。

1930年6月,红四军前委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通过的关于富农问题的决议案中,除重申分配土地以人口为标准外,又针对富农自留肥田的情况,又增加了“抽肥补瘦”。

这以后,毛泽东主持起草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件,规定了划分农村阶级的具体标准,终于形成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办法。

土地政策学PPT课件

土地政策学PPT课件
第27页/共32页
土地政策的产生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 到实践的反复提炼的过程。要保证土地政策的高效 运行,有必要将来自于实践的土地政策加以实验, 通过实验加强对土地政策观察、总结、分析、并发 现和纠正问题,证实可行后再全面推广。
第28页/共32页
1.4 土地政策学逻辑框架
按照土地最高层次和最佳用途的原则以及可持 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可将土地政策划分为三重框 架即:
因此,土地经济学越来越多地用于指导土地政策的制定,使土地政策 的制定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第14页/共32页
1.2.4 土地政策学与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是综合运用政治、行政学及现代管理科 学原理,对土地和人地关系实行政府干预、调控和管理,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门应用学科。
第15页/共32页
土地政策与土地管理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对象和目的相同; ②实施环节相同; ③土地政策对土地管理进行指导,土地政策确立了土地管 理的目标,规定了土地管理主体的行为准则和要求; ④土地政策目标需通过土地管理行为加以实现。
第16页/共32页
土地政策与土地管理之间的区别: ①范畴差异; ②主体差异; ③实施方式差异。
①满足人类最基本生存需求的土地资源利用政 策;
②通过市场机制协调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 的土地开发政策;
③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土地资源生态政策
第29页/共32页
• 自然物质框架重点在于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达到保障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目标。
• 经济利用框架关注社会进步以及人类发展的需求所要求的土地供给满足。 • 生态环境伦理框架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更高层次,其内涵包括有人类

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

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

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史纲土地政策

史纲土地政策

1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中,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动力中关于农民阶级的分析: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扫除封建剥削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
2.经济上:
材料四:
140
120
100
80
1949年
60
1951年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 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
B 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解放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历史链接
解放区(1947年土地改革) 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 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如:陕甘 宁边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作者:刘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1期摘要: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由于土地政策的正确制定,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本文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经验教训和启示划分为三个部分。

这一研究不仅能归纳有利经验,也对当前我国的土地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一)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最主要矛盾,我们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土地政策这一问题国共两党也有一些争议。

大革命初期,共产国际提出了“将土地从不劳而食的人们手中收回”的土地国有政策,但这个政策是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国情,机械的套用苏联解决土地问题的结果,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广大农民掀起了大革命风暴,随之,农民开始起来打倒土豪反地主。

虽然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但它为土地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大革命的失败使人民群众被迫遭受国民党的暴力统治,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开展土地革命战争。

八七会议上,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1928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土地法,它使得农民的土地权利有所保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中的一些制度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情况。

次年,我国的第二个土地法相继诞生,对土地政策做出了补充和改进。

1931年,中国共产党又对土地政策做出了新的解释,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等具体措施相继出台,这也就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政策。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土地政策比如减租减息。

这一政策一是要求地主减少租金和利息,二是要求农民依旧交租交息,这样才能使各阶级的利益都得到保护,社会局面稳定。

党的农村土地政策90年_回顾_启示与展望

党的农村土地政策90年_回顾_启示与展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带领中国走向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和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息息相关。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或是极“左”路线的推行、改革开放的实现,都是从新的农村土地政策制定开始,到旧的农村土地政策改变结束。

所以,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土地政策的变化历程,不仅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百年来翻天覆变化的历史进程,还可以从它的变化中看到未来中国的走向。

一、回顾:90年来党的土地政策演变(一)“耕者有其田”政策阶段(1921-1952)中国共产党早期,受苏联模式影响,曾主张立即实行土地国有。

但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对中国国情的不断认识,最终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奋斗目标。

在这之后的三十年里,我们始终将其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之后,又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一原则的改正,明确了土地革命的没收对象,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变成了中日的民族矛盾。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共产党将“地主不分田”的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效团结了全国的抗日力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

194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次以法的形式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做出了规定。

1950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对所有没收和征收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均应“统一的、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次 , 正确的 富农 政 策 ,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阶级 分析基础之上, 要分清真正的敌友, 而且要对 中国 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 作一个大概 的分析。
• 最后 , 要深入实践, 积极探索, 及时纠正错误 , 方 能进行理论创新。
解放区群众宣传土地法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农民革命态度转变的原因分析
• 第一、它是农民传统心理的延续,短暂的 大革命的洗礼不可能荡涤掉千百年来农 民传统心理的沉淀。
• 第二、出于安全感的需要。 • 第三、革命初期中共制订的某些错误政
策影响了农民对革命的正确判断。 • 第四、国民党的造谣、中伤和蛊惑。
农民在革命过程中的两面性
• 安全感的渴求、中共的某些错误政策、国 民党的负面宣传,使大部分农民在革命面前 彷徨、迟疑、畏惧,而传统的农民心理,使其 落后性在革命初期也得以衍展,以至毛泽东 后来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二、参加革命时的从众、游移。
•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很多农民对革命持游移态度。以福 建的平和长乐乡为例,长乐乡在示威请愿获得胜利后,该乡 及附近各乡均受影响很大,有很多农民自动要求参加农会。 当长乐在敌人第二次进攻时被攻入后,全乡充满了与敌人 调和的气氛。可当第三次敌人反攻失败而归后,农民的革 命情绪又高涨起来。在农民的这种革命心态下,当长乐在 第四次进攻时被攻下后,即使中共极力宣传,亦无法安定人 心,集合队伍。湖北也存在类似情况。枝江、宜都两县农 民在“吃大户”刚开始时,仅有百余人,在多次获得胜利后, 人数每天逐渐增加,后来参加的群众达三万左右,纵横蔓延 五六十里。在弋阳、横峰,中共发现民众跟着我们的只有 一部分,跟着国民党的也有一部分,其余大多数的农民,尚在 昏噩之中,谁的武力占据葛源,即顺着谁走。
一、对革命的残酷性存有畏惧心理。
• 1928年10月,罗明在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 中称“群众受过巨大的损失和摧残,斗争情绪已渐 低落,此时不能继续武装的斗争,就是游击战争,在 主观和客观上都无条件”,闽西特委也报告“溪南、 金丰两地民众的革命情绪已日渐低落,而趋于苟安 了”。湖北省委也意识到由于斗争的失败,影响了 附近地区群众的革命情绪,他们亲眼见到暴动后被 洗劫时的惨状,他们怕自己起来斗争会受同样的牺 牲和损失,从而不敢起来再革命了。同时,还出现了 分配给农民土地而农民不敢耕种的情况。湖北石 首三千亩田分给了原来的佃农,但佃农恐惧报复而 一致罢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没能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成为这次革命失败 的重要原因之一。
毛Hale Waihona Puke 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 正如毛泽东后来谈到他对农民问题的 认识发展过程中说到,恽代英于1923 年曾写信给他,让他学习陶行知到农村 搞一搞。他则认为,现在城市工作还忙 不过来,怎么顾得上农村呢?
• 萧邦奇在《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 一传奇》结尾处强调的那样,“正是这些由 无数革命的参与者作出的个体生存抉择,勾 勒了革命最终的方向,并塑造了革命”。
对富农的政策和策略
• 首先, 党对富农的认识和正确的富农政策的制定是 一个长期的曲折 的 逐 步 完善 的 过 程 。
• 其次, 对党制定的富农政策, 必须进行历史的、具 体的分析。而不能用简单化的方法去肯定一切或 否定一切。
三、革命需求相对保守、低调。
• 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依赖使他们很容易响应中共 的号召而起来革命。然在土地的分配过程中,对祠 田的处理却迫使中共采取妥协或退让的政策。祠 田和庙产本在中共一并没收的行列,但在实际操作 中,当这些田产的没收与分配在当地易引起纠纷时, 这一政策也被迫做出改变。鄂豫边的土地分配,因 “农民对于祖积公债和祠堂、庙产等公地易发生 纠纷、争执,还在准备分配中”。湖北江陵的割据 区域内也有同样的情形,“虽有不少的祠田,但家族 关系一时不能打破,不能违反群众的意识去执行”。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 和启示
对富农的政策和策略
• 中国共产党从初创到建立新中国,对富农经 历了一个由不重视到逐步重视的实践过程。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民问题逐渐成 为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富农作为其中的中间 阶层,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的革命形势下, 中共制定了不同的富农政策,经历了中立富 农、联合富农、打击富农、保护富农、消 灭富农的政策演变。虽然政策过程历经曲 折,但每一阶段对富农政策的及时调整,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