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病诊治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肺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肺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肺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与治疗肺内孤立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3.0cm,不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炎及肺不张。

而直径<1.0cm称为小结节。

SPN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全民体检普查时早期发现肺部单发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它也是发现早期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被多数学者重视并且深入研究。

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形态呈现多样性,痰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又很难确定诊断,临床上不易明确诊断良恶性病变,常易造成误诊及延误治疗。

通过近5年内确诊的30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进行分析,加深对SPN的认知,提高诊治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5岁。

其中40岁以上患者50例(83%)。

病程1周~3年,20例在出现症状后2周内就诊。

术前诊断其中肺癌16例,结核球9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1例,18例经痰检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全部患者行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未见患者淋巴结增大。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21例,发热14例,体温多在37.5~38.5℃,咯血或痰中带血5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6例,5例无症状。

10例在经过系统的半个月左右抗炎或抗痨后,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4例患者无任何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一般视SPN病变的性质行肿物局部切除或肺叶切除,方法通常有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两种术式。

对于术前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身体条件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胸常规切口的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或年龄大、肺功能低下采用小切口或胸腔镜下将周围型病灶行楔形切除术,保证肿瘤的完整性及彻底性,将肿物行术中快速病理明确良恶性诊断。

影像学上检查见病变位于右肺17例(上叶10例,中叶2例,下叶5例),左肺13例(上叶7例,下叶6例)。

术后病理学诊断其中肺癌14例,腺癌8例,鳞癌3例,腺鳞癌2例,直肠癌转移1例;良性病变16例,结核球10例,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腺瘤1例。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结节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结节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免疫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进而引起组织破坏和器官功能损害。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等也可能与结节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诊断结节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

对于肺结节病,应注意与肺结节性病变、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肺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肺内结节或阴影。

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结节病的关键,应尽可能选择受累组织进行活检。

同时,应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等。

五、治疗结节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受累组织和器官、病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观察和随访是可行的治疗策略。

对于有症状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应根据受累器官和组织进行相应的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局部病变或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后结节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但约25%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不可逆病变。

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肺功能受损、心脏受累等。

因此,及早诊断、个体化治疗和定期随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七、结论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同时,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结节病的诊治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

结节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包括HLA和BTNL2的基因表型与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

结节病的诊治

结节病的诊治

一、概述
(二)对结节病认识的历史变迁:
经历了130年的历史 1、 1877年由英国内科医师Jonathon Hutchinson
首次报道,但并未予以明确的命名。 2、 1899年Boeck鉴于患者皮损外表与肉瘤相似,
故称之为“类肉瘤病(sarcoid)”。 3、 1940年正式将本病命名为“结节病
第一届结节病的国际会议,以后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会 议。 9、1975年在第七次国际会议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SACE)作为结节病活动性判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10、1987年WASOG(World Association of Sarcoidosis and Other Granulomatous Disorders)成立,并取代 了过去的国际会议,一直延续至今。
体或苏曼氏小体。 2) 周围为淋巴细胞浸润(多为CD8+);无干
三、病理变化
1、特征性病理改变:
3) 结节外围有淋巴细胞环及纤维组织,逐 渐形成纤维组织包绕的完整结节。
4) 结节特点:与肺组织分界清楚、单个孤 立于肺间隔内,或三五个、十几个成群分布于血
管旁、支气管旁,互不融合。 5) 病理经过:或者自行消散、或者导致纤维
(Sarcoidosis)”,广泛应用至今。
一、概述
4、 1941年挪威皮肤学家Ansgar Kveim将结节病人淋巴结 提取物接种到其他结节病病人皮内,发现可引起同样的 结节样病变;以后美国学者Louis Siltzbach将Kveim的 方法进行改进,用结节病患者的脾脏提取液作为抗原接 种到其他患者皮内,证实了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此后本试验正被式命名为“Kveim-Siltzbach”试验 。。
(二)发病机理:
2、结节病肉芽肿形成过程: 多认为属于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 1) 某种抗原刺激了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

正确认识肺结节与治疗

正确认识肺结节与治疗

正确认识肺结节与治疗作者:张秀雄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4期肺结节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近些年发病率有所增长,多见于20岁到40岁的群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该疾病会对肺部、眼、皮肤、双侧肺门淋巴结形成侵害,应及时治疗,做好疾病的防治。

一、肺结节是怎么回事?肺结节患者在胸片检查或是胸部CT检查中会发现,软组织影直径不超过30mm,周围被肺组织所包绕起来,肺结节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会显示出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肺结节,和周围的组织边界清楚,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单个结节。

根据肺结节大小的划分,对于直径为5~10mm的结节,将其称之为肺小结节,不超过5mm直径的结节被称为肺微小结节,超过30mm直径的结节则被称为肿块。

肺结节疾病在长期吸烟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近些年来我国在影像学的技术研究逐渐深入,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影像学仪器的分辨率增加,由此也提高了对肺结节疾病的检出率。

肺结节疾病通常是由于结核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引起的,也可以受到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影响而发生,部分慢性增生性炎症以及肺血管异常等疾病,也可诱发肺结节疾病的发生,例如常见的肺腺瘤样增生、肺动脉畸形等。

工作在化工厂或是处于粉尘较大环境中的群体是肺结节疾病的高发人群,消毒工作者发生肺结节的几率也较常人更高。

二、肺结节的症状肺结节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血栓栓塞等症状表现,尤其是随着肺结节的增大,会对患者的大支气管形成压迫,此时患者会出现吸气、呼吸不通畅、呼气困难等症状。

胸痛症状作为肺结节的典型症状常被忽视,因为肿瘤以及结核病引起的肺结节造成的胸痛痛觉不明显,在人们的忍受范围内,因此容易被延误治疗。

患者若是由肿瘤引起的肺结节,则会对肺部的神经形成侵害,导致患者出现反复持续性的咳嗽症状,感染性结节患者可以咳出浓痰。

若是肿瘤引起的肺结节,对肺部血管形成了侵害时,可引起血管破裂,此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咯血的症状。

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

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

㊃专家视角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16.001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白春学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㊂全世界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为16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而肺癌导致的死亡患者每年有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1]㊂英国著名肿瘤学家P e t o 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控制吸烟和治理空气污染,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成为全世界第一肺癌大国㊂因此,为了保障人民健康,我们必须对肺癌进行有效诊治㊂但是,由于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目前中国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5年生存率仅约15.6%[2-3]㊂造成该严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结节,而目前的诊疗水平很难对大多数肺结节做出及时㊁准确的诊断;同时,缺乏对结节的科学鉴别诊断方法,致使诊断延后,丧失最佳治疗机会㊂1 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中国肺癌5年存活率低的原因主要与 缺乏普及筛查肺结节㊁缺乏科学鉴别诊断方法㊁缺乏统一判读标准㊁缺乏专家把关 ,从而致使诊断时间延误有关㊂虽然目前的医疗模式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新兴的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以纠正㊁弥补这4个缺乏,并为此提供最佳解决方案㊂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独特的联网㊁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普及筛查肺结节㊁方便采集和储存信息,而且还可对收集的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进行科学鉴别诊断㊂基于这些特殊功能,物联网医学有利于克服上述4个缺乏,同时联合物联网,做出科学诊断或鉴别诊断和随访跟踪㊂为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解决肺结节鉴别诊断㊁早期诊断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经验[4]提出: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包括3个基本步骤和2个解决方案㊂3个基本步骤为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开展三方面工作:①采集信息;②无创检查;③信息深度挖掘㊂2个解决方案为:①对高度疑似患者进行病理诊断;②对无法定性者进行密切科学随访㊂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的诊断方法可以克服上述4个缺乏的问题,起到 三个联接全时空,高新技术在其中,影像瘤标肺功能,深度挖掘惠众生 的效果㊂2 3个基本步骤为满足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肺结节鉴别诊断的要求,需要实施3个基本步骤,包括采集信息㊁无创检查和信息深度挖掘㊂2.1 采集信息 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为采集信息提供方便㊂我们开发的使用手机二维码 扫一扫 的物联网技术,可与相关医院的专家建立联系,输入鉴别诊断相关信息,如:年龄㊁职业㊁吸烟史㊁个人和家族肿瘤史㊁治疗经过及结果;甚至可以直接将病情和病历等发给其主治的专科医师,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提高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率㊂2.2 无创检查2.2.1 胸部C T 为提高肺结节鉴别诊断率,建议根据物联网医学技术所需要的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的要求,设定C T 检查参数和扫描范围㊂①扫描参数:总辐射暴露剂量ɤ5m S v ,k V p 为120,m A s ɤ60,机架旋转速度ɤ0.5,探测器准直径ɤ1.5mm ,扫描层厚1mm ,扫描间距ɤ层厚(3D 或C A D 辅助应用时需有50%重叠);②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部肺),扫描采样时间ɤ10s ,呼吸时相为深吸气末,C T 扫描探测器ȡ16排,不需要造影剂㊂2.2.2 肿瘤标志物 目前,尚无特异性肺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但有条件者可酌情进行如下检查,作为肺结节鉴别诊断参考[2]㊂①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②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③癌胚抗原:目前血清中癌胚抗原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④细胞角蛋白片段19: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㊁特异性有一定参考意义;⑤鳞状细胞癌抗原:对肺鳞状细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㊂如果在随访阶段发现肿瘤标志物有进行性增高,需要排查早期肺癌㊂2.2.3肺功能肺功能可为肺结节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意见,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㊂2.2.4其他标志物真菌和炎症标志物也可为肺结节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可以协助鉴别真菌感染和炎症㊂2.3信息深度挖掘为提高肺结节鉴别诊断率,在低剂量C T检查时需描述肺结节所在部位(叶㊁段㊁是否位于胸膜下)㊁大小(测量最长径,有条件的单位可计算结节体积)㊁密度(实性/混合性/磨玻璃样)㊁钙化(有/无,中央/偏心,爆米花样/同心环型/分散点状)㊁形状(圆形/卵圆形/片状/不规则)㊁边缘(光滑/分叶/毛刺)㊂对于随访者,还需与历史结果比较,若结节无明显变化,注明病灶稳定时间;若结节有变化,则注明目前结节数量㊁大小㊁密度等与基线相比的差异之处[2-5]㊂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这是一件耗费人力㊁物力的工作㊂但是在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中,医师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特有功能,用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让早期肺癌无所遁形;同时使那些可疑的小结节掌握在医师的严密监测中,并节省人力㊁物力㊂简言之,基于三维立体重建和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特性,物联网技术在肺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以下功能㊂①评估肺气肿功能: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意见;②虚拟气管镜功能:可以发现腔内病变;③深度挖掘,精细计算密度体积,详细评估周边和浸润,探查肿瘤内部结构,评估血管及其生长状态;④自动精确科学随访功能:对同一患者,自动匹配不同时间序列,自动配对相同部位病灶,自动计算体积倍增时间㊂应用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发现以下参数发生变化时,需给予及时处理[2]:①基线直径ɤ15mm的结节,与基线相比直径增大2mm;②基线直径>15mm的结节,与基线相比直径增大15%以上;③原纯磨玻璃影密度增加或其中出现实性成分,或原混杂密度结节中实性成分增多;④新出现的肺部结节;⑤发现气管㊁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管腔内结节者㊂可考虑支气管镜检查(含自荧光支气管镜检查㊁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或胸腔镜微创手术㊂32个解决方案3.1组织病理诊断目前,对高度怀疑者,可以选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㊁自荧光纤支镜㊁超声支气管镜㊁胸腔镜(兼做治疗)和纵隔镜之一,采取活组织,供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㊂将来的发展是物联网呼吸内镜,专家指导实时在线检查㊂3.2密切科学随访对于未定性者进行密切科学随访,以便及时诊断㊂3.2.1没有肺癌危险因素者影像学随访应在提供充足的影像学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㊂决定肺部结节患者的随访频率和持续的时间时,应着重考虑结节大小和性质㊁手术可行性和肺癌高危因素㊂对于没有肺癌危险因素而有可能手术的患者, C T随访的频率为:①结节大小ɤ4mm,每年行低剂量C T随访;②4mm<结节大小<6mm,12个月内重新评估,如果没有变化,以后每年随访1次;③结节大小为6~8mm,6~12个月内随访1次,如果没有变化,18~24个月内再随访1次;④结节大小>8mm:如果没有变化,则采用传统的随访频率,即3㊁6㊁12和24个月各随访1次[2]㊂3.2.2有1个或多个肺癌危险因素者对于有1个或多个肺癌危险因素而有可能手术的患者,根据结节密度和大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C T随访频率[2-4]㊂4小结肺结节的鉴别诊断需要呼吸内科㊁胸外科㊁放射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的有效沟通和紧密合作㊂对影像学随访㊁纤支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刺仍不能明确病变性质且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建议多学科专家参考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结节鉴别诊断法,共同讨论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以起到深度挖掘惠众生的效果㊂参考文献[1]J e m a lA,B r a y F,C e n t e r MM,e ta l.G l o b a l 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1,61:69-90.[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72-176.[3]白春学.应重视和加强对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009-3010.[4]白春学.肺结节 三加二式诊断法 [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401-402.[5]张勇,洪群英,施伟斌,等.低剂量螺旋C 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011-3014.(收稿日期:2014-08-05)。

谈谈中医对肺结节的辩证治疗

谈谈中医对肺结节的辩证治疗
3、脾肺两虚,痰热互结型。表现为胸闷不适,咳嗽吐痰,纳差食少,大便黏滞,肢体沉重,舌 淡苔厚,脉寸长尺短,关部滑实。治宜健脾化湿,清宣肺气。方拟参苓白术散合清金化痰汤加 减。
4、脾肾阳虚,三焦壅阻型。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口渴咽干,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神 倦困乏,胸腹满胀,食欲不振,腿足发凉,尿频便稀,舌淡少华,苔薄或光剥或中后段厚腻, 脉寸长关滑尺沉弱。治宜温补脾肾,疏通三焦。方拟右归丸合乌梅丸合升降汤加减。
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既依据CT检查的结果,又将肺脏及全身症状密切联系。大家知道,中医 对疾病的认识是从症状开始的,从症状体征的收集、病因病机的分析到证情特点的归纳,再进 而确定病名。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多数肺结节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是在例行体检中被 发现的。有的可有轻度咳嗽、吐痰、胸部不适等肺部症状,也可伴有体倦乏力,口干鼻塞,纳 差食少,腿凉便稀,心烦眠差等全身症状。结合中医整体理论,可以初步判断肺结节对机体的 影响程度。如出现咳嗽较重、痰中带血、胸闷、呼吸困难、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或伴有肢 体无力、骨关节疼痛等,说明肺结节对机体已形成一定的危害,应尽快做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以免延误病情。
1、肺结节大小分类: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 节。
2、肺结节密度分类:。
肺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炎症结节、炎性肉芽肿、良性的肿瘤,甚至肺里面的淋巴 结、疤痕等,都可以在影像学下表现出肺结节的形态,这些都不是肺癌,是良性的结节。
应当注意,肺结节属于实质性的器质性病变,在治疗原则上首先应当注重行气活血,化痰行 滞,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法,并结合整体症状选方用药。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下中药 经适当配伍和选择对各型肺结节症都有良效,如山豆根、半边莲、银花、土茯苓、夏枯草、玄 参、白头翁、杭菊、天南星、射干、山慈姑、元胡、紫草根、青黛、红藤、丝瓜络、沉香、全 蝎、蜈蚣、地龙、僵蚕、穿山甲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这些药物都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而对肺结节的调治当然亦功不可没。此外,临床上往往症状复杂,分型也不应拘限于此,可依 据脉症表现,灵活辨证用药。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可修改文字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可修改文字
不同病变的结节其血供来源和血供多少 有不同,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是 肺内(Nei)最常见的结节。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1.3.1 肺癌的强化表(Biao)现
3.3.1.1 肺癌的强化形式 均匀性强化、不均匀性强化和环状强化。
环状强化有两种表现:①肿瘤中央不强 化,仅周边强化,中央不强化代表肿瘤 坏死;②肿瘤中央和周边都强化,但周 边强化非常显著,呈环状强化,周边显 著环状强化部分(Fen)为肺不张,中央部强 化为肿瘤本身强化 。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2.1.1.10 肺癌的钙化 原因可能是肿瘤内血供障碍,管养不良,
细胞坏死而发生钙化;也可能是肿瘤自 身的内分泌功能(如粘(Zhan)液腺癌)使肿 瘤内钙质沉着;亦可能是肿瘤间质化生 为成骨细胞而发性骨化;多呈散在沙粒 状钙化 。结节状钙化可能是肿瘤在生长 过程中将肺内原有的钙化包裹在瘤体内。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2.1.1.4 血管集中征 血管集中征 又称支气管血管集中征,其
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Zhou)围的血管束向病 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或受牵拉 向病灶移位,是肿瘤瘤体内纤维化和肿 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 对周(Zhou)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 管的包绕。
分叶状边缘多表明为恶(E)性结节 ,肺癌常 见深分叶状边缘,错构瘤可见浅分叶 ,毛 刺的边缘提示恶性结节,约90%有毛刺的 结节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锐利提示良 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 球等。
第六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1.1.3 结节 的密度 (Jie)
3.1.3.1 磨玻璃密度 局灶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可见于肺癌,尤
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肺结节病诊断与治疗PPT

肺结节病诊断与治疗PPT

抗炎药: 用于减轻 炎症反应, 如糖皮质 激素
免疫抑制 剂:用于 治疗自身 免疫性疾 病引起的 肺结节病
抗肿瘤药 物:用于 治疗恶性 肿瘤引起 的肺结节 病
靶向药物: 用于治疗 特定基因 突变引起 的肺结节 病
中药:用 于调理身 体,提高 免疫力, 辅助治疗 肺结节病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结节直径大于3cm,有恶性倾向,或结节直径小于3cm但 生长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保持适当 的运动, 如散步、 慢跑、瑜 伽等,避 免剧烈运 动
保持良好 的家庭环 境,如保 持室内空 气流通、 保持室内 清洁等
肺结节病的社会影 响与应对策略
社会负担
医疗费用:肺结节病的治疗和诊断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 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肺结节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家庭收入和社会 生产力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节组织中的特定抗原表达,辅助诊 断结节的性质和病理类型。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方法,检测结节组织中的特定基因突变,辅助诊断结节的性质和病 理类型。
鉴别诊断
肺结核:肺结节病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肺结节病通常无发热、盗汗等 症状,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吸烟:吸烟 是导致肺结节病 的重要因素,应 尽量避免
避免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可能导 致肺结节病恶化, 应尽量避免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可能导致 肺结节病恶化,应 尽量避免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 致肺结节病恶化, 应尽量避免
及时就医
发现肺结节后,应及时就医, 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肺癌:肺结节病与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肺结节病通常无吸烟史,且抗肿瘤治疗无效。

肺部结节的CT鉴别诊断ppt课件

肺部结节的CT鉴别诊断ppt课件

2024/10/15
85
2、病灶大小、部位、形态
BAC或含BAC的混合腺癌好发于胸膜下。 肺癌多呈类圆形典型肿块(长、宽、高大致 相等);炎性病变多呈三角形、长条形及片 状或长宽高不等的不典型肿块,尽量冠状位 及矢状位重建。
2024/10/15
结核 86
3、分叶征、毛刺征
弦距与距长之比>2/5为深分叶;肺癌常 见深分叶,错构瘤及结核球可呈浅分叶;炎 性假瘤多呈不规则形状。
AAH
2024/10/15
8
2024/10/15
68/M,食管癌术前CT发现 左上肺边缘较光整、边界 清晰的类圆形NGGO,3cm。
AAH
9
54/M 体检发现右上肺结节
中分化腺癌与BAC混合亚型
2024/10/15
10
50/M 发现左上肺结节
2024/10/15
腺癌与BAC混合亚型
11
50/M 咳嗽一周。
2024/10/15
81
AAH--BAC--Aca
2024/10/15
82
典型 BAC
胸膜下
类圆形 边界清楚 空泡征
充气20支24/1气0/1管5 征
血管树
83 胸膜牵拉不典型 BAC源自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
2024/10/15
84
1、BAC性别、年龄
105例AAH、BAC或含BAC的混合腺癌: 男48例,女57例。<29岁1例,30-39岁 3例,40-49岁15例,50-59岁36例,6069岁36例,>70岁14例。
25
48/F 左乳癌术后7年发现左上BAC
肺结节2024/10/15
26
HRCT
结核球
2024/10/15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完全包被在肺实质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

随着肺癌的高发率,对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并介绍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及规范。

一、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重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早期发现并治疗肺癌,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70%以上,而晚期发现时,生存率则仅为20%左右。

因此,及早确定肺结节的性质对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也是诊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鉴别诊断包括了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结节。

通过准确鉴别肺结节的性质,可以避免对良性结节的过度治疗,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对恶性肺结节的及早发现和筛查,有助于尽早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二、中国专家共识对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发展与规范近年来,中国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专家们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历分析和实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和准则,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中国专家共识,对肺结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史、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影像学表现是肺结节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CT、MRI等影像学的细致观察,可以判断肺结节的形态、边缘、增强程度等特征,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基于结构光学共振成像、气体描记技术、DNA变异特征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肺结节的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三、结语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对于规范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专家共识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诊疗服务。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万方数据
・510・
蝤鏖内科盘查2Q!Q生墨旦箍望鲞箜墨翅』g!堕!望塑婴丛鲤:垒坠盥!1 2Q!Q:!尘:兰2:堕!:墨
床评估不一致时【4.5 J。通过检测同位素标记的特殊示 踪剂在体内分布情况进而获取代谢水平信息的无创性 检查方法。其依据于葡萄糖类似物的代谢来评估各种 组织的代谢活动。因此,比较不同组织的代谢水平即 能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当PET结果为阴性时,其恶 性的可能性<5%,缺点是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炎性假瘤、结核和球孢子菌等真菌感染的代谢较高, 类癌等癌症代谢较低),并且对于直径<l cm的结节 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PET与CT的结合能更好地 鉴别、定位病变及减少漏诊。 2.介入学诊断方法 美国胸科学会(ATS)建议的介入活检适应症:对 于结节直径/>8~10 mm和无禁忌症的患者,①当临床 证据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矛盾时;②当需要接受特殊 治疗的良性诊断结果被怀疑时;③患者术前希望得到 明确诊断,尤其是有较高术后并发症风险者。 (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一种非经血 管的介入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定位准确 的前提下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恶性结节的特异性 较高,假阳性率极低。并发症主要有气胸、出血和空气 栓塞。约有30%以上的患者穿刺后发生气胸,但是这 些气胸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有研究表明,当穿刺针 拔除时尽可能的呼气可以减少由气胸所导致的胸腔闭 式引流。活检后一定程度的咯血是正常的,一般是自 限性,出现血胸或大咯血的几率<l%。空气栓塞是罕 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往往非常严重。由于经皮肺活 检有较高的假阴性。因此,对阴性结果如炎症细胞浸 润、出血坏死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等可以建议行再次 穿刺‘3・6,7|。 (2)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超声波不能穿透肺 组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紧贴胸膜的病灶穿刺,优点是 可以实时调整由于呼吸心跳所导致的结节移动,安全 性也较高,不良反应主要是气胸、咯血、胸膜反应。 (3)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的 应用由来已久,既往对于大的病灶活检率高,随着支气 管镜技术的发展和CT的介入,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 断上也有一席之地。若病灶位于肺门及肺门周围的较 大支气管附近,CT引导的支气管镜活检检出率较高, 并且定位精准率高。但是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禁忌症较 多,限制了其的临床适用范围。 近几年,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相互渗透,使得孤立 性肺结节的诊断越来越趋于“个体化”。双源CT (DSCT)、宽探测器CT、MRI及CT下的灌注成像、计 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AD)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ENB)等技术也被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中。

(完整word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完整word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 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 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随访时间仍根据流程分别管理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3.密度分类[1,2,3,4,5]: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1)实性肺结节(solid nodule):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2)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nodule):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结节,其中磨玻璃病变指CT显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但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亚实性肺结节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class nodule,pGGN)、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混杂性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后者也称部分实性结节(part solid nodule)。

肺结节分级标准

肺结节分级标准

肺结节分级标准
肺结节分级标准是为了对肺部影像图像中出现的结节进行分类。

肺结节的分类是一种
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也是疾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的主要技术依据。

肺结节的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三类:消失可疑病变(RCSI)、可控制风险恶性肿瘤(CRMI)
和良性性质(benign)。

一、消失性可疑病变:一般是结节消失容易,说明不是恶性肿瘤,需要定期复查,复
查时往往病变结节消失或减小,这时医生采取观察性管理。

二、可控制风险恶性肿瘤:这类恶性肿瘤的征象与RcSi类似,但可以控制风险,通
常可以永久切除,可应用放射治疗或化疗治疗。

三、良性性质:这类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细胞分裂异常所致,只需要定期复查。

肺结节分级标准是为了确定肺部结节的最终诊断。

不同类型的结节需要采取不同的诊
治措施,所以临床上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完善肺结节分级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病原因
病因: 尚不清楚。曾对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支原
体、真菌类等)进行观察,未获确切结论。近年有作 者以PCR技术在结节病患者中发现结核杆菌DNA阳性率 达50%,因些提出结节病是分支杆菌侵入组织的结果, 但许多实验未证实此论点。现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功 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结节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2、 凡能引起血钙、尿钙增高的药物如维生素D,列为禁 忌。
七、级别预后
与结节病的病情有关。急性起病者,经治疗或自行缓 解,预后较好;而慢性进行性,侵犯多个器官,引起功能 损害,肺广泛纤维化或急性感染等则预后较差。死亡原因 常为肺原性心脏病或心肌、脑受侵犯所致。有报道平均5 年随访中34%病例完全恢复,30%改善,20%不变,病
③周围淋巴结肿大在结节病常为单发、活动,在肺癌多为固 定、质硬。
④纤维支气管镜为重要鉴别手段,肺癌可见新生物或某些间 接征象、痰检等可资鉴别。
⑤ 二者病理表现截然不同。肺癌标本可见肿瘤细胞,而结 节病则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
五、鉴别诊断(三)
3.结节病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①两者均可有胸内淋巴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瘤临
③组织活检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五、鉴别诊断(四)
4.结节病与肺部真菌感染鉴别诊断:
肺部真菌感染也可形成多个结节状病灶和肉芽肿性病变,但病 变区可检见霉菌菌丝和孢子,PAS染色呈阳性。
结节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诊断和临床诊断结节病易和肺 癌、结核、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相混淆。对临床怀疑为结节病 而诊断不能确定的患者,宜选择适当的活检技术明确诊断,同时 排除恶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一)
症状和体征视其起病的缓急和累及器官的多少而不同。胸内结 节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有时有咳嗽,咳少量痰液,偶见少 量咯血;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病变广 泛时可出现胸闷、气急、甚至发绀。可因合并感染、肺气肿、支气 管扩张、肺原性心脏病等加重病情。如同时结节病累及其他器官, 可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最常见者为结节性红斑,多见于 面颈部、肩部或四肢。也有冻疮样狼疮、斑疹、丘疹等。有时发现 皮下结节。侵犯头皮可引起脱发。大约有30%左右的病人可出现皮肤 损害。眼部受损者约有15%的病例,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急性色素层 炎、角膜-结膜炎等。可出现眼痛、视力模糊、睫状体充血等表现。 有部分病人有肝和(或)脾肿大,可见胆红素轻度增高和碱性磷酸 酶升高,或有肝功能损害。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二、发病机制
结节病是未知抗原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相互抗衡的结 果。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抗体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视其产生的促 进因子和拮抗因子之间的失衡状态,而决定肉芽肿的发展和消退, 表现出结节病不同的病理状态和自然缓解的趋势。
病理生理:结节病肉芽肿在组织切片上可见为皮样细胞的聚集, 其中有多核巨噬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而无干酪样病变。肺结 节病的初发病变有较广泛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的肺泡炎,累及肺泡壁和间质。肺泡炎和肉芽肿都可能自行消散。 但在慢性阶段,肉芽肿周围的纤维母细胞胶原化和玻璃样,成为 非特异性的纤维化。
六、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 因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病情稳定、无症状的病人
不需治疗。凡症状明显的Ⅱ、Ⅲ期病人及胸外结节病如眼部 结节病、神经系统有结节病侵犯、皮肤、心肌受累、血钙、 尿钙持续增高,SACE水平明显增高等可用激素治疗。常用泼 尼松每日30~60mg,一次口服(或分次服用),用4周后逐渐 减量为每日15~30mg,维持量为每日5~10mg,用一年或更长。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严密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其次可选用 氯喹、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治疗。
床上多有发热、消瘦、贫血、肝脾大,并可有明显纵隔压迫症状。 ②淋巴瘤患者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并融合成块状,以气管旁淋巴
结肿大为主,常同时累及胸骨后淋巴结。X线胸片常见单侧或双 侧不对称的肺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巨块充满前上纵 隔区域,此为淋巴瘤的特征。结节病绝大多数双侧肺门淋巴结对 称性肿大,或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只局限于肺门与 气管旁,
四、诊断 (一)
1 医技检查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胸部计算机体层扫描(CT)、 67镓
(67Ga)肺扫描检查。 2、临床诊断 2.1 X线胸片: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偶见单侧肺门淋巴结肿
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状、结节状、片状阴影。必要时参考胸部CT进 行分期。 2.2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或符合结节病。(取材部位可为表浅肿大的淋 巴结、纵隔肿大淋巴结、支气管内膜的结节、前斜角肌脂肪垫淋巴结, 肝脏穿刺或肺活检等)。 2.3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活性升高(接受激素治疗或无活动性的结 节病患者可在正常范围)。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2.4 高血钙、高尿钙,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浆免疫球蛋白增高,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结节病活动 性的参考指标。
情恶化和死亡各占8%。
谢谢观看! 2020
三、临床表现(二)
如累及关节、骨骼、肌肉等,可有多发性关节炎、X线检查可见四 肢、手足的短骨多发性小囊性骨质缺损(骨囊肿)。肌肉肉芽肿可引起 局部肿胀、疼痛等。约有50%的病例累及神经系统,其症状变化多端。 可有脑神经瘫痪、神经肌病、脑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等临床表现。结 节病累及心肌时,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表现,约有5%的病例 累及心脏。亦可出现心包积液。结节病可干扰钙的代谢,导致血钙、尿 钙增高,引起肾钙盐沉积和肾结石。累及脑垂体时可引起尿崩症,下视 丘受累时可发生乳汁过多和血清乳泌素升高。对腮腺、扁桃体、喉、甲 状腺、肾上腺、胰、胃、生殖系统等受累时,可引起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但较少见。结节病可以累及一个脏器,也可以同时侵犯多个脏器。
五、鉴别诊断(一)
1.结节病与结核病的鉴别诊断: ①结核病患者多数可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粟粒型肺结
核多数起病急,高热等中毒症状明显。结节病以20~40岁多见,极少见 于青少年, 临床症状轻或无。
② 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多为单侧淋巴结肿大,结节病双侧淋巴 结对称性肿大。
③ 结核病PPD试验及结核抗体多为强阳性,而结节病多为阴性。 ④ 结核病支气管镜下见;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炎性改变,可有增 生性结节改变,也可有溃疡形成,气管内分泌物为黄色。结节病的纤支 镜下表现: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支气管腔轻度狭窄;外压性改变;支 气管粘膜下有结节,体积较小,呈沙粒状、粟粒状及针冒大小结节,结 节呈黄色、白色或粉色,数目不等,少则3~5个,多则弥漫性分布,分 布部位不定。 ⑤结核病的病变在低倍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相互融合的现 象较为明显,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坏死区,有时抗酸染色能找到结核菌, 而结节病在镜下表现为病变内有多数大小形态较一致、均匀分布的上皮 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不融合,无干酪样坏死,结节内可见朗格汉斯细胞 或多核巨细胞,结节间可见无细胞成分的玻璃样物质。
肺结节病诊治及鉴别诊断
牛任伟
课程目录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

七、级别预后
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sarcoidosis)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
近来已引起国内广泛注意。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 结、眼、皮肤等器官。其胸部受侵率高达80%~ 90%。本病呈世界分布,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东 方民族少见。多见于20~40岁,女略多于男。
四、诊断 (二)
3、分型 胸内结节病:0期:无异常X线所见;Ⅰ期:肺门淋巴结肿大,
而肺部无异常;ⅡA期:肺部弥漫性病变,同时有肺门淋巴结肿 大;ⅡB期:肺部弥漫性病变,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Ⅲ期:肺 纤维化。 4、结节病活动性的判定:
①活动性:病情进展,SACE活性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血 沉增快。有条件时可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根据灌洗液中的淋巴细 胞百分数和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的比值,或作67镓扫描来判定 活动性;②无活动性:SACE、免疫球蛋白、T4/T8客观指标基本 正常。病情处稳定状态。
五、鉴别诊断(二)
2.结节病与肺癌鉴别诊断: ①肺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以咳嗽、咳痰,间断痰中带
血,消瘦等为表现。 ②结节病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境界清楚,单侧肺门淋
巴结肿大者仅占1%~3%, 肺癌多见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癌肿 本身和肿大的纵隔、肺门淋巴结都可形成块,晚期多融合一起, 常伴肺不张和胸膜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