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朱雪琴 2006、7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诸多研究表

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随着父母养育方式测量工具的客观化,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自尊”、“缺陷感”、“精神病理学”等方面,如钱铭怡等人对200名大学本科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影响羞耻倾向,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相关[1];张文新等人对895名

[2]初中阶段城乡青少年进行自尊和父母养育方式测量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自尊与其报告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蒋立杰等人研究后认为大学生自我概念

[3]的全部正向因子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等等,但均未涉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

[4]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早在19

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

[5]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

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

[6]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ears把这些

[7]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Baumrind以此

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8]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养育方式[9][10][11]”,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 我国学者缪小春早在其英文译著《儿童发展与个性》

中采用了“父母教养”的说法。从字面看,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恰当

地反映了家长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在儿童社会化的早期研究中,父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观渗透在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中,他

们努力寻求父母决定儿童的教养维度或模式。西方心理学家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

的影响时,采取了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

[12][13]再如,霍夫曼研究了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方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西蒙兹从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区分父母的教养另一种取向是将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美国著名心理学行为,

家鲍姆林特的研究,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

[14]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p.45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学者们开始探求教养方式背

后的影响因素,将教养方式的研究从表层推进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国内学者大多从80年代开始涉足家庭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

向较为单一。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

教育形式。但其中也不乏颇具远见的学者,他们探究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

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态度的成因[15]。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新理论、新研究模式日渐为我国学者了解和接受。在考虑与结

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他们逐渐将新思路、新信息运用到家庭教养的研究中,使我们的研究

既紧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又很快深入到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层面,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

概括说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1)、教养方式所涉及对象的年龄段更加宽泛,从以婴幼儿为主,逐渐扩大到小学生、

初中生和高中生。

(2),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关系的探讨从宏观、笼统走向微观、具体。

(3),进一步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本身,深入探究教养方式内在的结构.

(4),对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探讨更广泛,尝试从多方面寻找影响因素。

此外,研究者也关注家庭环境、关注父母所处的文化背景,试图从家庭系统内和系统外

的因素理解父母的教养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刻而长远的,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

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父母教

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出提高、干预父母教养方式的方法。父母教养方式受到父母性别、受教育水平、子女所在年级和学校类型而不同,也与城市、[16~19]。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采用负面教养行为越少,教育

困惑也越少,但高中及中专文化的父母却比初中文化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权威、挑剔

农村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关

挖苦、限制干涉等负面教养行为,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年级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不

同,说明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身心发展有关,也进一步证实了教养方式是双向的,受到父母

和子女的共同作用,教养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来选择,而且也是可以调整和

变化的;地区特点、民族的因素也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说明对教养方式的研究要结合文

化背景,充分挖掘民族中的有利因素和结合地区特点来提高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学校类型

的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别,因此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整上要结合学校、家长、学生

及社会干预的共同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这

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

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

大量的针对学业不良或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

[20~24]显示学习成绩不良与智力因素以外,还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父亲的过分干

[25]涉明显高于学业优秀学生,而情感温暖和理解较低。辛自强等对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

能的研究发现,一般儿童家庭的行为方式多属灵活型,在合理规范的基础上,随环境变化灵

活调整行为规则,对违规行为的处理也很灵活。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的行为控制方式常是不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