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喷漆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供一套详细的作业指导和检验流程。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喷漆件的检验工作,旨在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检验目的本次喷漆件检验的目的是确保喷漆件的外观质量、涂层附着力和耐久性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检验范围本次喷漆件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检查喷漆件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颜色不均匀等缺陷。
2. 涂层附着力检验: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检测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3. 耐久性检验: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测试喷漆件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耐久性。
四、检验设备和工具1. 外观检验:使用显微镜、放大镜、光源等设备进行检验。
2. 涂层附着力检验:使用划格试验仪、剥离试验仪等设备进行检验。
3. 耐久性检验:使用气候箱、盐雾试验箱等设备进行检验。
五、检验方法和步骤1. 外观检验:a. 准备喷漆件样品,确保样品干燥、无污染。
b.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检查喷漆件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颜色不均匀等缺陷。
c. 使用光源照射样品,观察喷漆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缺陷。
d. 根据相关标准,对喷漆件的外观质量进行评定。
2. 涂层附着力检验:a. 准备喷漆件样品和划格试验仪。
b. 使用划格试验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划格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c. 根据试验结果,评定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3. 耐久性检验:a. 准备喷漆件样品和气候箱。
b. 将喷漆件样品放入气候箱,设置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参数。
c. 取出样品,进行外观检验,记录喷漆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d. 根据检验结果,评定喷漆件的耐久性。
六、检验结果评定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喷漆件的外观质量、涂层附着力和耐久性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七、检验报告完成喷漆件检验后,应编写检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项目和范围的说明。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喷漆件检验作业旨在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供高品质的喷漆件产品。
二、作业范围本作业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喷漆处理的零部件和成品。
三、作业要求1. 检验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熟悉喷漆件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 检验员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3. 检验员应记录检验结果,并及时处理不合格品。
4. 检验员应保持作业环境整洁,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四、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喷漆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喷漆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或者损坏。
c. 准备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放大镜、光源、划痕测试仪等。
2. 外观检验a. 用放大镜检查喷漆件的表面是否有气泡、流挂、划痕、颜色不匹配等缺陷。
b. 用光源照射喷漆件的表面,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涂层不均匀或者色差。
c. 用划痕测试仪进行划痕测试,检查喷漆件的涂层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3. 尺寸检验a. 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喷漆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喷漆件的孔径、孔距、间隙等尺寸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4. 包装检验a. 检查喷漆件的包装是否完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b. 检查包装标签是否清晰可读,包含正确的信息。
五、作业记录1. 检验员应记录每一个喷漆件的检验结果,包括外观缺陷、尺寸偏差等。
2. 记录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员姓名、检验结果等信息。
3. 不合格品应及时标记和处理,并记录不合格原因和处理措施。
六、作业安全1. 检验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检验员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安全,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3. 检验员应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即将采取相应措施。
七、作业改进1. 定期评估喷漆件的检验结果,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定期培训检验员,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要求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喷漆件的外观和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二、检验依据1. 相关标准和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喷涂件检验标准》等进行检验。
2. 工艺要求:根据客户提供的工艺要求进行检验。
三、检验设备和工具1. 喷漆件样品2. 检验台3. 直尺4. 量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5. 光源6. 放大镜四、检验步骤1. 外观检验a. 检查喷漆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凹陷、气泡、颜色不均匀等缺陷。
b. 检查喷漆件的边缘是否整齐、无毛刺。
c. 检查喷漆件的涂层是否平整、光滑,无起泡、脱层等现象。
d. 检查喷漆件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与样品或工艺要求一致。
2. 尺寸检验a. 使用直尺测量喷漆件的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b. 使用量具测量喷漆件的关键尺寸,如孔距、孔径、厚度等。
c. 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或客户提供的尺寸要求。
3. 涂层厚度检验a. 使用涂层测厚仪测量喷漆件的涂层厚度。
b. 根据工艺要求或客户提供的要求,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4. 耐腐蚀性检验a. 将喷漆件放入盐雾试验箱中进行腐蚀试验。
b. 根据工艺要求或客户提供的要求,检查喷漆件经过腐蚀试验后的表面是否有腐蚀、起泡等现象。
五、记录与汇报1. 在检验过程中,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时间等。
2. 检验结束后,将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填写喷漆件检验报告。
六、质量控制1.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检验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校验和维护。
七、风险控制1. 在进行喷漆件检验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2.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附录1. 喷漆件检验报告模板2. 盐雾试验箱操作手册以上是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详细内容,通过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检验,可以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喷漆件检验是在创造过程中确保喷漆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阐述喷漆件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方法、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检验记录和结果分析等五个部份。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规范,确定喷漆件的检验标准,包括颜色、涂层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1.2 准备检验设备:根据检验标准,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如喷漆件厚度测量仪、颜色比对板、附着力测试仪等。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定义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标准和设备要求,制定适合的检验方法,包括检验步骤、检验顺序和检验要点等。
确保检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二、检验方法:2.1 外观检验:对喷漆件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涂层表面平整度、颜色一致性、气泡、划痕等方面的评估。
2.2 厚度测量:使用喷漆件厚度测量仪,对涂层的厚度进行测量,确保涂层厚度符合要求。
2.3 附着力测试:使用附着力测试仪,对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测试,确保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
三、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3.1 涂层厚度不均匀:可能导致颜色差异和涂层容易剥落。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喷漆设备的喷涂参数、增加涂层的干燥时间等。
3.2 涂层表面浮现气泡:可能由于涂料中含有挥发性成份或者涂装过程中的温度不适宜。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涂料配方、控制涂装环境温度等。
3.3 涂层附着力不良:可能由于基材表面处理不当或者涂装过程中的污染等原因。
处理方法包括改进基材表面处理工艺、加强涂装过程中的清洁措施等。
四、检验记录:4.1 记录检验结果:对每一个喷漆件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外观评估、厚度测量值、附着力测试结果等。
4.2 记录缺陷情况:对于发现的缺陷,详细记录缺陷的位置、类型和程度等信息,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4.3 记录处理措施:对于发现的缺陷,记录采取的处理措施,并评估处理效果。
五、结果分析:5.1 缺陷统计:根据检验记录,对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缺陷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
喷油、丝印巡检作业指导书
1.0目的:规范和明确喷油、丝印之巡检作业方法和作业流程,以合理、有效管制制程质量,防止不良品产生,达成本公司质量目标。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涂装课喷油、丝印之制程检查。
3.0定义:3.1首件检查:指喷油、丝印开线、切换线、停线4小时以上或喷油、印刷线于每次量产或更换油漆、油墨等,重新开线时由生产部门与IPQC所作的全面的质量检查工作,首件检查合格方可正式量产。
3.2巡回检查:指在生产过程中,IPQC依规定的时间周期对喷油、丝印进行的巡回式的质量检查工作。
4.0权责:4.1涂装课作业员负责制品外观之自主检查。
4.2涂装课技术员负责首件检查、制品质量异常的改进。
4.3IPQC负责首件确认、巡回检查、2小时批量的抽箱检查。
4.4QA负责待入库品的入库检查。
4.5品证课组长负责质量技术辅导和质量判定。
5.0程序:5.1首件检查5.L1涂装课每次开线量产、切换线、停机4小时以上或更换油漆、油墨等,再开线需进行首件检查。
5.L2涂装课技术员调机0K,并经自主检验确认后,填写“首件部品确认表”连同5PCS自检合格之首件样品交IPQC。
5.1.3IPQC接首件样品后进行检查,并依如下步骤执行5.1.3.1依部品“检查基准书”要求并参照标准样品及限度见本进行外观检查。
5.1.3.2外观检查OK后,依据“检查基准书”之要求取2PCS样品作强度测定,并填写“首件部品确认表”。
5.L3.3检查结果判定0K,则将IPCS样品装袋,并在PE袋内附上“首件样品标签”,连同“首件部品确认表”交品证课组长确认,确认OK后将首件样品放置作业台指定样品框内,通知量产。
涂装课则在对应工位挂上相关部品作业指导书。
品证课组长对IPQC作巡检注意事项指导。
5.1.3.4若检查发现有IPCS判定NG,则在样品上用红色箭头标出不良位置,或在“首件部品确认表”注明NG项目交品证课组长确认,经确认为NG时,将不良样品与“首件部品确认表,,送涂装课技术员要求改进。
【精编范文】五金作业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五金作业指导书篇一:五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五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在对五金件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压铸件、浇铸件、机加工件和二次加工件(喷油、喷粉、印刷、电镀、氧化等进行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4.22缺口:压铸或者浇铸的工件边缘由于模具或工艺的原因引起的残缺不平4.23积聚:喷油或喷粉过多时产生的堆积6.抽样计划6.1 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6.2 AQL :MAJOR: 1.0MINOR: 1.5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喷漆件检验是在制造过程中确保喷漆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喷漆件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包括五个部分:外观检查、尺寸检查、涂层检查、附件检查和包装检查。
一、外观检查:1.1 表面平整度检查:使用目测或触摸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排除凹凸不平的情况。
1.2 涂层颜色检查:对照标准颜色样品,检查涂层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排除色差问题。
1.3 涂层光泽度检查:使用光泽度计测量涂层的光泽度,确保光泽度符合标准要求。
二、尺寸检查:2.1 外形尺寸检查:使用测量工具,检查喷漆件的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 几何尺寸检查:使用测量工具,检查喷漆件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 厚度检查:使用涂层测厚仪,测量涂层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涂层检查:3.1 膜厚检查:使用膜厚测量仪,测量涂层的膜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2 粘附力检查:使用粘附力测试仪,测试涂层的粘附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3 硬度检查:使用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硬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四、附件检查:4.1 螺纹检查:使用螺纹测量工具,检查附件的螺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2 表面处理检查:检查附件的表面处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除锈、喷涂等。
4.3 组装检查:检查附件的组装是否正确,确保没有松动或缺失。
五、包装检查:5.1 外包装检查: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喷漆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5.2 标识检查:检查包装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读,确保喷漆件能够正确识别。
5.3 数量检查:检查包装内的喷漆件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确保不会出现漏发或多发情况。
结论: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是确保喷漆件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检查、涂层检查、附件检查和包装检查,可以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得到正确执行。
喷油品检查指导书
喷油产品检查指示书1.目的为BSH所有喷油产品的检验提供检查依据,并标准化。
2.适用范围BSH喷油产品3.检验工具橡皮擦,3M600号胶纸,酒精(浓度≥95%),纯棉布,100g法码,500g砝码,耐磨擦试验机,400目砂纸,1H 铅笔4.检验项目方法及允收标准4.2附着力测试用百格刀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3M600号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为确保胶纸与涂层有很好的接触,用手指尖磨平胶纸,以加大胶纸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使之接触充分;贴上胶纸后,5分种之内,用手抓住胶纸末端,以(60°)的角度,将其在0.5秒到1.0秒内迅速扯下,在3个不同位置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判定: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小于5%之间表示附着力测试合格结果判定:试验完成以后油漆无磨损为合格。
4.3耐醇性测试使用耐磨擦试验机固定好待测产品,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浓度≥95%),包在专用的500g砝码头上,在样本表面来回擦拭15个循环。
结果判定:试验完成以后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时为合格。
4.4 耐磨擦测试使用耐磨擦试验机,将产品固定在橡皮擦测试范围内,加载100g砝码,以5档的速度20mm左右行程带动橡皮擦在产品表面磨擦50个循环(砝码重量及测试次数可依据客户要求调整)。
结果判定:试验完成以后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时为合格。
4.5硬度测试用1H铅笔(三菱或中华牌),将笔芯削成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耐磨擦试验机上(施加在笔尖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前依5mm/s滑动约5mm长,共划5条,再用橡皮擦铅笔痕擦试干净。
结果判定:检查产品表面无划痕(划破面漆),为合格。
注意:因为喷漆件的硬度不光与油漆本身有关,与塑料底材也有关,所以当碰到确实无法达到本硬度标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处理。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描述本文档是为了指导喷漆件检验作业而编写的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是在喷涂完成后对喷漆件进行外观和质量检查的过程,旨在确保喷漆件的外观美观、质量合格。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喷漆件检验的步骤、标准和要求,以及常见的检验缺陷和处理方法。
二、检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检验场地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杂物对喷漆件的影响。
b. 准备所需的检验工具和设备,如放大镜、灯光设备、检验规则等。
2. 外观检查a. 检查喷漆件的表面是否平整,无凹凸、起泡或划痕等缺陷。
b. 检查喷漆件的颜色和光泽是否均匀一致,无色差或色斑。
c. 检查喷漆件的涂层是否完整,无脱落或剥离现象。
d. 检查喷漆件的边缘是否清晰,无模糊或渗漏现象。
3. 尺寸检查a. 使用检验规则或测量工具,检查喷漆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喷漆件的厚度是否均匀,无明显的厚度差异。
4. 质量检查a. 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检查喷漆件的表面是否有气泡、杂质或瑕疵。
b. 检查喷漆件的涂层是否有流挂、流痕或起皮现象。
c. 检查喷漆件的涂层是否有气孔、鱼眼或颗粒等缺陷。
5. 缺陷处理a. 对于发现的缺陷,记录其类型、位置和数量。
b. 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接受、修复或退回喷漆件。
c. 对于可修复的缺陷,进行修复操作并重新进行检验。
三、检验标准和要求1. 外观标准a. 喷漆件的表面应平整,无凹凸、起泡或划痕等缺陷。
b. 喷漆件的颜色和光泽应均匀一致,无色差或色斑。
c. 喷漆件的涂层应完整,无脱落或剥离现象。
d. 喷漆件的边缘应清晰,无模糊或渗漏现象。
2. 尺寸标准a. 喷漆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范围在允许范围内。
b. 喷漆件的厚度应均匀,无明显的厚度差异。
3. 质量标准a. 喷漆件的表面应无气泡、杂质或瑕疵。
b. 喷漆件的涂层应无流挂、流痕或起皮现象。
c. 喷漆件的涂层应无气孔、鱼眼或颗粒等缺陷。
四、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1. 气泡:使用小刀切开气泡,重新涂漆并进行检验。
五金喷油件作业指导书
*按S-3计划抽样
√
1.4颜色与样板不符。
√
2
附着力
胶纸
2.1用刀片在涂层表面划横、竖5条刀痕以上,每条刀痕之间大约1MM,划痕要深入基层,有脱油现象.(注:用外观有缺陷的不良品做测试.)
√
按S-1计划抽样
3
硬度测试
铅笔
3.1用3H铅笔倾斜30度角在涂层表面划会擦伤涂层。(注:用有外观问题的样品做测试)
√
按S-1计划抽样
4
依据工程图纸
卡尺
4.1影响装配及功能之尺寸与图纸不符。(如铁管长度、直径;底盖孔位、高度、外径;喇叭口孔位、高度、直径及材料厚度)。
√
4.2对于有螺纹物料要根据图纸上要求用相应之配套牙节或螺丝试装。扭不进、滑牙或扭上配件不垂直。
√
5
试装
配件
5.1对地灯之铁管进行组装,组装后直于斜度测试台上斜度不能超过1度。
检检验方式:全检,抽检(依 MIL-STD-105E 普通Ⅱ抽样), 允收按:致命0/严重 1.0/ 轻微 2.5
序号
项目
器材
检查方法及内容
缺陷/性质
备注
致命
严重
轻微
1
外观
目测
*1.1表面有刮花、喷油不良、聚油、麻点、沙粒、凹痕。
√
*1.2表面生锈,五金变形、凹痕、见铁。
√
1.3表面有伤人披锋,切口不平。
喷油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中英文版
1.0 PURPOSE:( 目的 )To define th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approving paint suppliers and the on-going Incoming Quality testing to be completed prior to assembly.( 為了認可噴油供應商和在裝配前完成來料的品質測試而制定的測試方法 )2.0 REQUIRED DOCUMENTS: ( 需要的文件 )2.1. Incoming quality check sheet—painted parts specific(來料的品質檢查表-噴油件)3.0 REQUIRED EQUIPMENT:(需要的設備)3.1. Scoring tool (razor blade, box knife, etc.)(刻痕工具-剃刀刀片, 小刀等)3.2. Scotch tape—transparent clear multi-purpose (Scotch 膠紙-多功能的透明膠)3.3. General Pencil Eraser(普通鉛筆擦)3.4. Hardness pencils (4H to 6H) ( 硬鉛筆-4H 到 6H)3.5. Impact tester ball (5 lbs / 2.27 kg) (沖擊球– 5lbs/2.27kg )3.6. UV light chamber ( UV 燈箱)3.7. 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 or chambers—capabilities required are heat, moisture and cooling(環境測試箱-要求具有加熱, 潮濕, 泠卻功能)3.8. Appropriate chemicals for chemical resistance (rubbing alcohol, gasoline and home cleaning solution)(化學試劑-酒精, 汽油和家用清潔劑)4.0 AUDIT PREPARATION( 審查前的準備 )4.1. The inspector will review this procedure and prepare tools for inspection( 檢查前, 檢查員要溫習本程序和準備好工具)5.0 PROCEDURE( 程序 )5.1. Incoming inspection—complete the following analysis for incoming lots of material(來料檢查—對來料要完成下列的分析)NOTE: Sample size per lot should be 1 (one) as these tests are destructive(注意:在每次做這些測試時將有1個樣板要損壞)5.1.1. Verify the following visual attributes(通過目視檢查)a. Color match vs. approved sample(通過看顏色來認可樣板)b. Surface imperfections(表面缺點;)b.1. scratches(刮痕)b.2. stains(污跡)b.3. peeling,(脫皮)b.4. dust or dirt underneath paint(在油漆里有灰塵或污物;)c. Bleeding at mask line—must be 2 instances or less per part and each occurrence must be smallerthan 1.0 mm square(條紋線里的滲色點-每個零件必須有2個或更少,并且每個滲色點必須小於1.0mm2)d. Complete coverage( 完全覆蓋)5.1.2. Tape adhesion test(膠紙黏附測試)a. Cross-hatch to make at least 9 (nine) 2 mm X 2 mm squares (picture is representative of score theacceptable score pattern)(在樣板上刻最少9個方格-2mmx2mm,)a.1. The score marks should be into the plastic base material(刻痕記號要深入到塑膠料中)b. Apply Scotch Tape (multi-purpose) across hatch and press firmly(用Scotch 膠覆蓋在方格上并且壓緊)c. Quickly remove tape and ensure that no paint surrounding the blocks was removed(迅速移走膠紙,確保方塊周圍的油漆沒有被移走)c.1. A small amount of paint adhering to the tape from the score lines is acceptable (刻痕線上有少的油漆黏附在膠紙是可難以接受的)5.1.3. Pencil Hardness Test(鉛筆測試)a. Using the 4H pencil place pencil at 90 degrees to tested part(用4H 鉛筆在90度的角度下測試)b. Hold pencil perpendicular to tested part with one finger pressing down(握住鉛筆,在垂直方向用1個指頭壓鉛筆測試)c. Slowly begin to pull pencil toward tester until pencil slides across the part(往測試員方向慢慢拉動鉛筆,直到鉛筆從零件上滑下)d. Remove pencil mark(移走鉛筆記號)e. Ensure that plastic is not visible under the mark left by the pencil(確保在鉛筆留下的記號下面看不到塑膠)e.1. a light scratch or groove in the paint should be visible(在油漆上可以年看到輕微的刮痕或溝;)e.2. a heavy gouge where base plastic is visible is unacceptable(在塑膠基体上有嚴重的半圓鑿是不可以接受的)e.3.5.1.4. Paint abrasion test(油漆擦傷測試)a. Rub eraser on same part surface (appx. 2 sq. cm) for approximately 15 seconds with firm pressure(用鉛筆擦在同樣的零件表面( 約: 2.sq. cm ), 用固定的壓力擦15秒.)b. Insure the paint is not visible on the eraser (確保在鉛筆擦上看不到有油漆.)c. Insure that the paint was not damaged by the eraser (確保油漆沒有被鉛筆擦損壞.)c.1. Eraser residue should be removed before inspecting surface(在檢查油漆表面前要先將鉛筆擦的濾渣移走)5.2. Paint Supplier Qualification Process—only completed to approve a new supplier(噴油供應商取得資格的過程-針對完成對新供應商的認可)5.2.1. Supplier should forward a minimum of 10 painted parts for each piece being considered of production-ready bare plastic parts(對於每种塑膠零件,供應商最少要提供10個噴油零件)5.2.2. Complete IQC inspections listed above on 3 samples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IQC要用上述的3個樣板完成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5.2.3. 5 lb. (2.27 kg) ball impact test(5lbs/2.27kg -球沖擊測試)a. Drop 5 lb. ball from 24” (61 cm) onto painted surface 3 times in the same area(用5lb的球, 從高度為24’’(61cm)的地方, 跌落在同一個區域油漆表面3次)b. Insure there are no marks or cracks visible(確保在該區域油漆表面看不到任何記號或裂紋)5.2.4. UV Stability test(UV穩定性測試)a. Mask a portion of three parts with aluminum foil(用3個零件, 用鋁箔遮蔽一部分)b. Expose the part to a 275 watt UV lamp for 100 hours(零件在275W的UV燈下放置100hrs)b.1. Surface temperature should be below 55 degrees Celsius(零件表面的溫度要低於55℃)c. Remove the mask(移走遮蔽物)d. Insure there is no discoloration, cracking or peeling in the exposed region(確保在暴露區域的油漆沒有變色, 裂紋或削皮)5.2.5. Oven test(高溫測試)a. Place 3 parts in a 70 degree Celsius oven for 168 hours (7 days)(用3個樣板在70℃的條件下放置168hrs(7days))b. Repeat 5.1 incoming quality checks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 on these parts( 然後用這些樣板按照5.1的要求進行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5.2.6. Chemical Resistance Test(抗化學測試)a. Rub 3 parts with the following solvents for appx. 15 seconds in this order(擦3個樣板, 用下列的溶劑擦15秒)a.1. rubbing alcohol (minimum 75% solution)(用酒精-濃度最小為75%)a.2. gasoline(汽油)a.3. cleaning solution used in extractors (non-diluted)(用清潔溶劑-沒有經過稀釋的)b. Insure the painted surface is not discolored, stained or visible on the applicator after each test(在完成這些測試后, 確保在油漆表沒有變色, 污跡或脫色等)5.2.7. Environmental testing( 環境測試)a. Place sample through the following tests(樣板通過下列的測試)a.1. 70 degree Celsius oven conditioning for 1 week(在70℃的條件下放置1周)∙Complete IQC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 (然後進行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a.2. High humidity (greater than 85% RH) and a minimum of 40 degrees Celsius for 1 week(在高濕-濕度大于85%RH, 各在最小40℃的條件下放置1周,)∙Complete IQC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然後進行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a.3. 0 to -18 degrees Celsius Freezer conditioning for 1 week(在0℃至-18℃的條件下放置1周)∙Complete IQC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然後進行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5.2.8. Hot / Cold Cycle testing(冷/熱循環測試)a.1. Place 3 samples in 70 degree Celsius chamber for 1 hour(用3個樣板在70℃條件下放置1hr)a.2. Remove samples from chamber and immediately place in 0 degree Celsius chamber for 1 hour(把樣板從高溫箱中拿出, 并立即放在0℃的箱子中1hr)a.3. Remove samples from freezer (把樣板從冰箱中拿出)a.4. Repeat a.1 to a.3 three times (total of 6 hours—3 cycles)(重複a.1-a.3-3次(共6hrs-3個循環)a.5. Place samples on bench overnight(然後把樣板放置在長凳上, 過一夜)a.6. Repeat a.1 to a.5 for 4 (four) consecutive days (重複a.1-a.5連續4天)∙Complete IQC (visual, tape, pencil and abrasion) tests(然後進行目視檢查, 膠紙黏附測試, 鉛筆測試, 油漆擦傷測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喷漆件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为了确保喷漆件的质量,制定一份检验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检验准备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要求和客户需求,确定喷漆件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涂层厚度等方面。
1.2 准备检验工具:准备好各种检验工具,如喷漆件外观检验灯、尺子、卷尺、厚度计等。
1.3 制定检验流程:制定详细的检验流程,包括检验顺序、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过程规范有序。
二、外观检验2.1 表面平整度:检查喷漆件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
2.2 涂层均匀度:检查涂层是否均匀,有无流挂、气泡、起皮等现象。
2.3 颜色一致性:检查涂层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色差或偏色现象。
三、尺寸检验3.1 尺寸精度: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喷漆件的尺寸,确保尺寸符合产品要求。
3.2 孔径测量:使用测孔器等工具测量孔径尺寸,确保孔径符合要求。
3.3 壁厚测量:使用厚度计等工具测量喷漆件的壁厚,确保壁厚均匀。
四、涂层厚度检验4.1 使用厚度计测量:使用涂层厚度计测量喷漆件的涂层厚度,确保涂层厚度符合要求。
4.2 多点测量:对不同位置的喷漆件进行多点测量,确保涂层厚度均匀。
4.3 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便于后续分析和参考。
五、检验总结5.1 检验报告编写:根据检验结果编写检验报告,详细记录各项检验数据和结论。
5.2 异常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追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检验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不断改进和优化检验流程,提高喷漆件的质量。
结论: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严格遵循检验标准和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喷漆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喷漆件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五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在对五金件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压铸件、浇铸件、机加工件和二次加工件(喷油、喷粉、印刷、电镀、氧化等进行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4.22缺口:压铸或者浇铸的工件边缘由于模具或工艺的原因引起的残缺不平4.23积聚:喷油或喷粉过多时产生的堆积6.抽样计划6.1 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6.2 AQL : MAJOR: 1.0 MINOR: 1.5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喷漆件检验是确保喷漆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喷漆件检验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涂层厚度检验、粘附力检验和耐腐蚀性检验。
每个部分将分为三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外观检验:1.1 表面平整度:检查喷漆件表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或麻点等缺陷,使用手触或目视检查。
1.2 颜色一致性:比较喷漆件与标准样品的颜色是否一致,使用专业的颜色比较仪进行检验。
1.3 涂层厚度均匀性:使用涂层厚度测量仪检测喷漆件不同区域的涂层厚度,确保涂层均匀。
二、尺寸检验:2.1 外形尺寸: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或投影仪,测量喷漆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2.2 孔径尺寸:使用孔径测量仪测量喷漆件的孔径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3 几何形状:使用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测量喷漆件的几何形状,如曲率、平直度等。
三、涂层厚度检验:3.1 涂层总厚度:使用涂层厚度测量仪测量喷漆件的总涂层厚度,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3.2 底漆厚度:使用底漆厚度测量仪测量喷漆件底漆的厚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3 面漆厚度:使用面漆厚度测量仪测量喷漆件面漆的厚度,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四、粘附力检验:4.1 剥离测试:使用剥离试验机进行剥离测试,评估喷漆件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
4.2 砂纸磨损测试:使用标准砂纸对喷漆件进行磨损测试,评估涂层的耐磨性和粘附力。
4.3 冲击测试:使用冲击试验机对喷漆件进行冲击测试,评估涂层的粘附力和耐冲击性。
五、耐腐蚀性检验:5.1 盐雾测试:将喷漆件置于盐雾测试箱中进行测试,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5.2 湿热循环测试:将喷漆件置于湿热循环测试设备中进行测试,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5.3 腐蚀性液体测试:将喷漆件置于不同腐蚀性液体中进行测试,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结论:喷漆件检验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涂层厚度检验、粘附力检验和耐腐蚀性检验,对于确保喷漆件质量至关重要。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喷漆件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喷涂处理的零部件,喷漆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为了确保喷漆件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相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以保证喷漆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检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检验目的是为了:1. 确保喷漆件的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 检查喷漆件的涂层附着力,以确保其耐久性;3. 检验喷漆件的涂层厚度,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4. 检查喷漆件的表面平整度,以确保其外观无明显缺陷。
三、检验设备和工具1. 喷漆件样品2. 表面平整度检测仪3. 涂层附着力测试仪4. 涂层厚度测量仪5. 光源和放大镜6. 喷漆件外观检验表格四、检验步骤1. 外观检验a. 将喷漆件样品放置在光源下,使用放大镜检查外观是否有明显的划痕、气泡、凹陷等缺陷。
b. 根据喷漆件外观检验表格,记录下检查结果。
2. 表面平整度检验a. 使用表面平整度检测仪对喷漆件进行检测,根据设备指导书操作。
b.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喷漆件的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
3. 涂层附着力检验a. 使用涂层附着力测试仪对喷漆件进行检测,根据设备指导书操作。
b.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喷漆件的涂层附着力是否符合要求。
4. 涂层厚度检测a. 使用涂层厚度测量仪对喷漆件进行检测,根据设备指导书操作。
b.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喷漆件的涂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五、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标准:a. 表面无明显划痕、气泡、凹陷等缺陷;b. 涂层颜色均匀、无色差。
2. 表面平整度检验标准:a. 喷漆件表面平整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 涂层附着力检验标准:a. 涂层附着力达到设计要求,无脱落现象。
4. 涂层厚度检测标准:a. 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六、检验结果记录与评定根据检验步骤中的检测结果,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喷漆件外观检验表格中,评定喷漆件是否合格。
七、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编写检验报告,包括喷漆件的外观检验结果、表面平整度检验结果、涂层附着力检验结果和涂层厚度检测结果。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喷漆件是指经过喷涂工艺处理的零件,通常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
为了确保喷漆件的质量和外观,检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检验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检验设备和工具1. 目视检查工具:如放大镜、光源等,用于检查喷漆件表面的缺陷、划痕等。
2. 厚度测量仪:用于测量喷漆件的涂层厚度,以确保涂层符合要求。
3. 色差仪:用于测量喷漆件的颜色差异,以确保颜色一致性。
4. 涂层附着力测试仪:用于测试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以确保涂层牢固。
三、检验流程1. 目视检查a. 使用目视检查工具仔细观察喷漆件表面,检查是否有气泡、划痕、颜色不均等表面缺陷。
b. 记录并分类缺陷,如气泡、划痕、颜色不均等。
c. 根据相关标准确定缺陷的容许范围,判定是否合格。
2. 厚度测量a. 使用厚度测量仪测量喷漆件的涂层厚度。
b. 将测量结果与规定的涂层厚度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合格。
c.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涂层厚度和合格与否的判定。
3. 色差检测a. 使用色差仪测量喷漆件的颜色差异。
b. 将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颜色差异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合格。
c.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颜色差异和合格与否的判定。
4. 涂层附着力测试a. 使用涂层附着力测试仪进行涂层附着力测试。
b. 根据测试结果判定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是否符合要求。
c. 记录测试结果,包括附着力测试值和合格与否的判定。
四、检验标准1. 目视检查标准a. 气泡:直径小于2mm,数量不超过5个/平方米。
b. 划痕:长度小于10mm,数量不超过3个/平方米。
c. 颜色不均:颜色差异小于1级。
2. 厚度测量标准a. 涂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涂层厚度范围。
3. 色差检测标准a. 颜色差异: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颜色差异范围。
4. 涂层附着力测试标准a. 附着力测试值: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涂层附着力的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1. 检验记录a. 记录每个喷漆件的检验结果,包括目视检查、厚度测量、色差检测和涂层附着力测试的结果。
2019-喷粉检验作业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喷粉检验作业指导书篇一:五金件喷粉检验作业指导书五金件喷粉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在对五金件喷粉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喷粉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4.22缺口:压铸或者浇铸的工件边缘由于模具或工艺的原因引起的残缺不平4.23积聚:喷油或喷粉过多时产生的堆积6.抽样计划6.1 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6.2 AQL :MAJOR: 1.0MINOR: 1.5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喷漆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喷漆件检验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喷漆件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一、检查外观质量1.1 确保表面平整:检查喷漆件表面是否存在凹凸不平或者气泡等缺陷,确保表面平整。
1.2 检查颜色一致性:检查喷漆件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避免浮现色差。
1.3 检查涂层厚度:使用涂层厚度测量仪器检查涂层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检查涂层附着力2.1 使用划痕测试:在喷漆件表面进行划痕测试,检查涂层的附着力是否良好。
2.2 湿度测试:检查喷漆件在潮湿环境下的附着力情况,确保涂层不易脱落。
2.3 使用拉伸测试:进行拉伸测试,检查涂层在受力情况下的附着力。
三、检查涂层硬度3.1 使用硬度计:使用硬度计测量喷漆件涂层的硬度,确保硬度符合标准要求。
3.2 硬度测试方法:根据涂层材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硬度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准确。
3.3 硬度测试标准:遵循相关硬度测试标准,确保测试结果可靠。
四、检查涂层耐腐蚀性4.1 盐雾测试:进行盐雾测试,检查喷漆件涂层的耐腐蚀性。
4.2 化学耐蚀性测试: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测试,检查涂层对化学腐蚀的反抗能力。
4.3 环境腐蚀测试:将喷漆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查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五、检查涂层耐磨性5.1 磨损测试:进行磨损测试,检查涂层的耐磨性能。
5.2 磨损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磨损测试方法,如砂轮磨损测试或者磨料纸磨损测试。
5.3 磨损测试标准:遵循相关磨损测试标准,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结论:喷漆件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操作人员应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工作,确保喷漆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喷油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喷油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4.22缺口:压铸或者浇铸的工件边缘由于模具或工艺的原因引起的残缺不平4.23积聚:喷油或喷粉过多时产生的堆积
6.抽样计划
6.1 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
6.2 AQL : MAJOR: 1.0 MINOR: 1.5
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
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7)1.照明环境
7)1.1.光源:尽量在北侧、自然光(约上午8:30~10.30或下午3点~5点)的条件下进行。
如果没有自然光的条件,则在下列中选择。
a) 天然日光色荧光灯(D-SLP)6500K
b) 颜色评价用纯正色荧光灯(W-EDL-50X)5000K
c) 日光色荧光灯+白炽灯
7)1.2.照度:在检查台面上的照度应在1000 1X以上。
并且均衡度应在0.8以上(注:均衡度是表示在检查台上的照明的均衡性,用最小值/最大值计算)。
7)2.观察条件
注:以下观察条件不适宜在用罩板对点进行大小确认时的场合
7) 2.1.方向(如下图)
a) 光线与桌面垂直的时候,以45°的角度方向进行观察;
b) 光线与桌面成45°的时候,以90°的方向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