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解构
四川阆中古城简介和历史
四川阆中古城简介和历史阆中古城,嘿,这地方可真有意思!坐落在四川的南部,靠近阆溪河,简直就是个活历史博物馆。
你知道吗,这里可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连刘备、诸葛亮都曾在这儿留下过足迹。
说起这儿的历史,那真是曲折离奇,让人忍不住想多聊几句。
古城的街道真的是像走进了时光隧道,古老的建筑、青石板的路面,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那些古色古香的小店,卖着各种地方特产,像是酸梅、豆花和一些小吃,哇,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别说,我还在这儿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坐在门口,笑眯眯地给我讲起了古城的故事,真是个宝藏老人啊!这老爷爷一口川味的方言,让我听得心里暖暖的,原来这城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呢。
阆中古城的夜晚更是迷人,灯笼挂起来的时候,整个城就像是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漫步在小巷子里,随处可见的酒吧、茶馆,熙熙攘攘的人群,真是热闹得很。
听说这里的夜市很有名,晚上去逛逛,尝尝各种小吃,根本停不下来。
看到街边的表演,手舞足蹈的艺人们,瞬间把我拉入了他们的世界。
那种氛围,真的是让人觉得无比幸福。
说到阆中古城,绝不能不提它的文化底蕴。
城里有很多古老的庙宇和祠堂,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尤其是阆中书院,文人墨客们在这儿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走进书院,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书生,仿佛在品味那种古典的气息。
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文人们思考人生、交流思想的乐园,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阆中古城的地理位置也特别,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很多人都说,这儿是个适合养老、休闲的好地方,谁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喝着茶,听听鸟鸣,享受生活呢?我见过不少退休的老干部,悠闲自得地在城里走来走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的感觉。
阆中古城的节庆活动也是五光十色。
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城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庆典,灯笼、龙舟、民俗表演……真的是热热闹闹,大家一起欢庆的感觉特别好。
听说,元宵节的时候,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大家围在一起,乐呵呵地讨论,气氛简直是火爆!哦对了,阆中古城的居民可都是热情好客的人。
川阆中古镇介绍
川阆中古镇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明清格局与唐宋风貌的完美结合——四川阆中古镇介绍阆中古镇是一座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小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古镇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徽州歙县齐名的中国四大古镇,坐落在嘉陵江边这个川北重镇。
小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大巴山脉和剑门山脉将其合抱。
阆中古镇是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为数不多的古镇之一,张飞曾在此驻守7年并死于这里。
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格局、唐宋风貌。
60余条韵味十足的古街巷,1000多处融北方四合院之大气、南方园林建筑之灵巧于一体的古民居,呈多字型、品字型、串珠式格局。
影视界对阆中古城情有独钟,阆中民间收藏积攒下来的古代家具,自然成为古装戏中令观众目不暇接的道具装饰,入镜效果十分理想,乘势喊响将古城打造成“中国西部影视城”的口号。
还原了以华光楼为轴心的南街、状元街、西街、武庙街、合壁井巷等的青石板街面,又将古城区的管网全部实现地埋,并在古城区悬挂1万多只仿古红灯笼,还重点推出秦家大院等10余家大院,进一步充实考棚、展览馆等的内涵。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中国四川的嘉陵江畔,阆中距成都329公里,距南充138公里,距广元150公里。
门票:张飞庙15元/人;贡院10元/人;华光楼5元/人;巴巴寺、杜家大院4元/人;秦家大院、马家大院、李家大院、孔家大院3元/人;锦屏山15元/人。
交通:成都北门汽车站有开往阆中的班车,营运时间为7:00—18:30,每小时1班,需6小时左右到达阆中,票价60多元大80多元不等;成都火车北站—南充火车站7:58—22:38有10班火车,需3—4小时到达阆中,硬座票价30多元到40多元不等。
到南充火车站后再转乘到阆中的班车,每20分钟一班,需1个多小时,票价为25元。
美食:张飞牛肉、保宁干牛肉、白糖蒸馍、川北凉粉、锭子锅盔、热凉面、牛羊杂碎面、酸菜豆花、油茶馓子及各色火锅。
古老的水城四川南充阆中
古老的水城四川南充阆中四川南充阆中,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水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名城。
阆中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带来阆中的历史沿革、独特的水城风貌以及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历史沿革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和商业交通枢纽。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阆中就有了初步的城市规模。
在古代历史上,阆中曾是著名的关中水陆要冲,关外北南交通要道。
宋代,阆中成为当时著名的驿站和商业中心。
明清时期,阆中得到了更为繁荣发展,成为四川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独特的水城风貌阆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被形容为历史上“城插江中,中有城而有江,江中又有城”的独特风貌。
阆中城中的沱江和雅砻江环绕城市,把整个城区分为西城、东城两个部分。
沱江水贯穿城中,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抹碧绿,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与韵味。
三、文化遗产的价值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首先,阆中古城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墙以及四座城门保存完整,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
其次,阆中古城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名胜,如鹳雀楼、张飞庙、文庙等,这些古建筑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特色。
第三,阆中的红灯古街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街道之一,街上的明清建筑保持了原汁原味,仍然充满着浓郁的古香古色。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阆中的独特的水城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阆中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今,阆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各方面服务,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另外,阆中也注重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五、对未来的展望对于古老的水城四川南充阆中,它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未来,阆中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将加强旅游业的开发与提升,为更多的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阆中市地理环境
阆中市地理环境
阆中市地理环境是指阆中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阆中市地理环境优越,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其地理特点对当地的发展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理位置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东经105°47′16″,北纬31°34′30″。
与巴
中市、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相邻。
嘉陵江从市区北部流过,是长江的支流,为该
地区的交通枢纽。
气候特点
阆中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7℃
左右,降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气候条件为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
自然资源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山川起伏,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
水利和旅游业。
此外,当地还盛产茶叶、水果等农产品,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
阆
中市地理环境的优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概况与评价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地概况一、自然地理特征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
嘉陵江境内流长59.4公里,同时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二、社会经济特征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亿。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
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阆中历史文化简析
4.三国文化 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 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 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 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 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 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 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 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 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 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 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 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 是阆中人。
华 胥 故 里 , 人 文 源 头
2.巴人文化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 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 。巴国国都在江州(今重庆),后 期战乱曾迁都于阆中,秦末,阆中 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 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 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 石”巴渝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 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 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
川北贡院
阆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贡院的俗称,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 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 的重地。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 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古代的考场之所以叫“贡院”, 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在古代, 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 川北道贡院是目前全国能够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国古代乡 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川北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第一进正厅是至公堂,即 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龙门进两厢 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 房顶有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 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是考 生食宿之所,也是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 廊通连。此外,还有供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四川省阆中古城景区推介材料
保宁醋
张 飞 牛
肉
第三、服务功能齐全
阆中的接待能力较强,城 区内有星级宾馆9家,星级 古客栈14家,各类社会宾馆 150多家,有酒吧、歌厅等 娱乐休闲场所80多家,日接 待游客能力达7000人。
第四、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阆中古城旅游已经融入多条旅游线路之中,成为 一个包容性极强,体验十分丰富的旅游线路。一是与四 川九黄环线相融;二是与陕西大汉文化和三国旅游线相 融;三是与重庆大三峡旅游线路相融;四是与红色旅游 线路相融。 同时,本着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对组织旅游团 队到阆中古城旅游的旅行社,提供票价优惠政策。
第一、旅游交通便利
阆中与成都、重庆等城市均有高速或一级公路相通,行车 时间均在4小时左右。且南充飞机场已经投入使用,兰渝铁路 年底开工建设,南广(南充-广元)的高速公路也已经纳入建 设议程。届时,阆中将形成水、陆、空的立体交通网。
第二、配套产品丰富
阆中的旅游产品 品种丰富,特别以 保宁醋、牛肉、银 河地毯、白糖蒸馍、 保宁压酒、手工蚕 丝被为代表,深受 游客的喜爱。许多 产品已成为中国驰 名商标、中国名牌、 中华老字号,部分 产品已经成功进入 国际市场。
古城的地理环境、城市选址及建筑布局,融山、水、城为一
体,契合传统的风水理论。古城之中,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宗
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
典范”,是中国西话中,阆中是中华始祖伏羲的故乡。据考 证,从新石器时代起,阆中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周朝时,阆 中作为巴子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在此设立阆中 县,至今有2300多 年历史,历代王朝
各位嘉宾、 各位朋友,被称 为“阆苑仙境” 的阆中是自然界 神奇的造化,阆 中古城及丰富的 文物古迹是珍贵 的人类遗产。在 此,阆中人民欢 迎大家到阆中旅 游、考察,也希 望大家抓住阆中 旅游飞速提升的机遇,投资和投身于入阆中的旅游建设事业, 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目标。
总结阆中范文
总结阆中一、背景介绍阆中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川南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历史沿革阆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3年左右,属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后来,它成为了三国时期刘备的都城,并成为了蜀汉的政治中心。
在唐代,阆中成为了川南的军事重镇,是抵御南方侵略的屏障。
随着历史的变迁,阆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和文化。
三、地理特点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地势较为平坦。
周边环绕着山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阆中城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矿、铁矿等。
四、文化底蕴阆中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文化古城。
在这座城市里,可以找到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阆中古城墙,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
这座城墙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历史风貌。
此外,阆中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学家杨万里,他是明代文学家和书法家,被誉为“楚辞第一人”。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然对后人有着较大的影响。
五、旅游资源阆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古城墙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阆中博物馆、杨万里纪念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阆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此外,阆中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以豆瓣酱等调料著名,烹饪技艺独特,口味独特鲜美。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川菜和当地特色小吃。
六、未来发展阆中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阆中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将古城墙和其他景点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必访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阆中还可以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更多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七、结语总的来说,阆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它以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阆中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信随着各项措施的推进,阆中将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和繁荣的城市。
四川阆中古城简介
四川阆中古城,又称蜀都阆中,位于四川省内的阆中市,是中国西南
地区著名的文化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蜀都盆地,东接香格里拉,南临
滇里,西拥祁连,北靠秦岭,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是中国最重
要的遗存之一。
阆中古城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历史上曾是蜀国第二主要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拥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
据记载,阆中古城古城内有200
余处古建筑遗址,许多都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保护区,其中以殷墟、
阆中天帝庙及其围墙、阆中宋城、阆中遗址博物馆等闻名于世。
阆中古城依据地势分为新、古以及之下的混合三个部分,有18条古街
小巷川流不息。
阆中中心圆颐圆坛置殷墟,此处共有13口大型殷墟及
附近90个小殷墟,占地面积达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完整的临夏文
化遗址。
阆中古城享有“蜀都之困,天下上景之冠”的盛誉,是中国最重要的旅
游胜地之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有许多著名的
景点像殷墟博物馆和陈毅丹陵等,都是一些值得一游的历史名胜。
综上所述,四川阆中古城古有历史,它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古代建筑,而且自然环境优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的著名古城。
当你来阆中古城,感受阆中古城美丽的景色、历史文化气息和特色美食,你会感受到古城的历史文化,也会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
四川阆中古镇的介绍
四川阆中古镇的介绍
四川阆中古镇:
一、地理位置
阆中古镇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重庆与四川交界处,素有“阆中桥不可移,重庆长坝州”之称。
二、古镇历史
阆中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朝昭宗文成元年(441年),可追
溯到2600多年前早期部落时代,可谓历史悠久。
三、古镇建设
阆中古镇发展到现在保留着众多古建筑,从大到小都完好地保存着,
辉煌的古建筑被收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阆中古镇门口就有宋代建筑王祠即“云林阁”,有“西安犹比昆明,阆中
也名扬天下”的千古小名句。
四、文化气息
阆中古镇的人文氛围浓郁厚重,村落沿街建筑创作气息浓厚,主要有
宋代建筑——王祠,明代建筑——三孔桥,清末民初古建筑如桂花桥、德清楼等,以及青石宗祠。
以“祠”屯为中心,有28处古建筑群,恰似
一幅静画。
五、传统文化
阆中古镇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古城内炎黄文化、经文化、艺文化、宗教文化,融合于此,民间艺术、美食、中药、服饰、饮食等也
丰富多彩。
六、其他实景拍摄
古镇还是很多电影实景拍摄的地方,像《大汉英雄》中郭芙元身上的
那件如火如荼的紫色吊带肚兜,就是在阆中古镇里实景拍摄而来的。
七、古镇现状
如今,阆中古镇发展进步明显,它成为一个文化旅游胜地,融合着历史、文化、建筑、宗教三种文化因素,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游览。
而
建设的阆中世界地质公园,更增添了古镇的容貌,给游人们带来更多
的美景。
四川阆中古镇介绍资料
四川阆中古镇介绍资料阆中古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地处川渝交界处,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镇。
被誉为“川东小江南”的阆中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本文将为您介绍阆中古镇的悠久历史、美丽景观和独特文化。
阆中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阆中曾是巴蜀之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唐宋时期的重要商贸城市。
古镇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木雕艺术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宏伟壮丽的阆中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岷江砖石城墙,也是中国古代城墙的典范之一。
古镇内还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岷江大桥、张飞庙、朱熹书院等。
岷江大桥是中国上游唯一一座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重点文物的桥梁,横跨在岷江之上,是古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庙宇,庙内供奉着张飞的雕像,成为众多崇拜英雄的游客们的朝圣之地。
朱熹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建筑,也是阆中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书院,被誉为“巴蜀之冠”。
除了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外,阆中古镇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古镇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着上万游客前来观赏民俗表演、品尝当地美食和购买特色手工艺品。
古镇的民居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纷繁热闹的巴蜀建筑和古镇的石板路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宜人舒适的感觉。
阆中古镇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努力和支持。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政府和居民们共同努力,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工程。
现在的古镇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商机的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古镇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阆中古镇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美丽景观和独特文化的古镇。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四川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如果您对历史文化和古建筑有兴趣,您一定会喜欢上这座美丽的古镇。
不妨前往阆中古镇,亲自体验一番其独特的魅力吧!。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概况与评价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地概况一、自然地理特征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
嘉陵江境内流长59.4公里,同时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二、社会经济特征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亿。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
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阆中,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千年古城。
自古以来,阆中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风水而闻名遐迩。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不仅是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生活交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一、历史悠久的古城阆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阆中曾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
曾经的岁月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阆中古城墙、古宅院、古桥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阆中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阆中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城墙之一,高大厚实,环绕着整个城市,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登上城墙,俯瞰古城,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古城内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宅院,这些古老的建筑融汇了巴蜀、汉、唐、宋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
二、风水宝地的传说阆中素有“天府之中桃源”之称,这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风水。
据说,阆中地处山环水绕之地,形似蜈蚣,脚踏嘉陵江,背倚青山,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风水十分优越。
古人认为,阆中风水宝地,气场磅礴,聚财纳福。
因此,许多重要的官方建筑和民间寺庙均选址在这里。
例如,阆中文庙是著名的风水宝地之一,建于明朝,气势恢宏,被誉为“小武当”。
每年春秋两季,文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朝圣者前来。
三、宜居之地的闲适生活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风水,阆中还拥有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四季如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是避暑的理想地方。
尤其是在盛夏时节,许多人涌入阆中,寻找一方清凉的天地,避暑度假,消暑纳凉。
阆中还以其悠闲的生活节奏和淳朴的民风而闻名。
当你来到这里,你可以选择在古街漫步,欣赏古老建筑的风采,领略古韵悠然。
四川阆中古城
四川阆中古城四川阆中古城“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
”古诗中描绘的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千百年来,山水城相依相融,天地人和谐共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阆中古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川阆中古城阆(làng)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水中路33号,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有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称号。
阆中古城景区总面积4.59平方千米,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千米,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古城先后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多项荣誉,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历史沿革阆中早期居民为賨人,东汉的应劭(shào)在《风俗通》里《文选·蜀都赋》引注明确记载:“阆中有渝水,賨人居左右,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令乐府习之。
”阆中商周属梁州。
春秋属充国。
战国后期,巴国灭充国并从江州迁都于阆中。
秦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
汉阆中为巴西郡治,张飞镇守7年。
东晋阆中为北巴西郡治。
西魏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
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
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唐仍名阆中,为隆州治。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17年。
顺治时期,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南充阆中古城简介
南充阆中古城简介
南充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阆中古城始建于汉代,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城。
阆中古城的城墙长约3.5公里,城墙高10米,厚5米,城门有南门、北门、东门、西门、中门等五座,城墙上还建有箭楼、角楼、敌楼、烽火台等防御设施。
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如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庙、古井、古桥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古城街”和“古城楼”。
古城街是阆中古城内最具特色的街道,全长约800米,街道两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有商铺、茶楼、客栈、书院等,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城市街道的典范之一。
古城楼位于古城街的南端,是明代的建筑,高约20米,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古城楼内有钟鼓楼、观景台、展览馆等,游客可以登楼观景,俯瞰整个古城,感受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除了城墙和古建筑,阆中古城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汉代的“蜀道”,唐代的“阆中府”,明代的“阆中府署”等,这些遗迹见证了阆中古城的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
总之,阆中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阆中古城资料整理
阆中古城资料整理阆中的几大主要文化:本源文化: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阆中也是人王伏羲的出生地,阆中人落下闳承前启后、拨乱归正,他的一部《太初历》奠定今日春节之基源。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春节文化的里程碑。
巴国文化: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渝文化。
直到今天,还可以从“巴渝文化活化石”巴渝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渝遗风。
风水文化: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
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
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
三国文化: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后来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
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科举文化: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
阆中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
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天文文化: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
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
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红色文化: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美丽的古城阆中
阆中白塔建于明代, 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 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 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 登临绕窗远眺,环形观 揽阆中风物。
阆中白塔是一座风 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 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 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 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 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 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 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 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 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 文笔塔,有诗文匾额。
锦屏山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城南 郊,景区濒临嘉陵江,山势独特险峻,花木似锦,山峰 连列如屏,世称锦屏。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 丽多姿,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 锦屏山海拔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东有状元山, 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 然屏障。唐朝以前曾在此建有玛瑙寺、杜陵祠、锦屏书 院,明代又增建了望江楼等7座楼阁以及吕祖殿、观音 殿、武侯祠、飞仙洞等庙宇僧舍,汇儒、释、道于一山, 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写 诗作画,抒发情怀,杜甫赞之不“天下稀”。
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 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 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 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 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 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 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 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 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 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 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 须弥座。 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 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 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 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 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 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 焰纹状。石塔高8.25米, 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 此塔即为七级浮代仕子应试 的考场,阆中同成都一样, 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 人才辈出,文风炽盛,这里 的贡院被称为川北道贡院。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 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 《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 明伦堂,考场四十间,而清 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 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 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 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 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 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 地、玄、黄……编号,每间号 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 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 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 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 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 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 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 下庭院纵贯走向。
阆中古城风水文化及其旅游
阆中古城风水文化及其旅游阆中古城风水文化及其旅游引言阆中古城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西岸,其东枕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南邻南部,北接苍溪。
古代巴蜀与中原联系的米仓大道、金牛大道皆经阆中,跨剑门、越秦岭,可抵陕西汉中、宝鸡和甘肃;又有嘉陵江纵贯南北,逆江上至广元,顺流则至重庆、上海,因此,阆中自古为“巴蜀要冲”,有蜀道南路的“咽喉”之称。
据记载,人类始祖伏羲就孕育在阆中,周朝时阆中为巴子国国都,自秦惠文王置阆中县起,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一直是历代郡、州、府、道治所,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明末清初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长达17年。
1986年,阆中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之后,相继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阆中古城风格独秀,是中国古代依照“天人合一”选址建城的典型范例。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四川惟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它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誉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的四大古城。
与其他古城相比,阆中又以其风水奇特见长,其城市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中国传统风水中“龙、砂、穴、水、向”的完美组合,自古就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古城风貌得到了天然保护,至今为止,阆中古城是按照古代,特别是唐代天文风水学理论营建而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城池。
早在2000年,四川省旅游局在制定旅游总体规划时,就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1传统风水文化的经典呈现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有关居住环境构成,包括城市及其它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的一种传统理论,它自成体系,其观念和基本模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历代各种建筑活动,可以说,我国所有的古城和历史建筑都不难找到风水理论的遗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解构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都、府、州、县等多种类型。
虽然它们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但从其有机统一的城市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组织到山、水、城三者共融的城市景观及良好的城市大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指导理论———风水学说的精妙之处和卓越成就。
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城,就以其山水名胜而得称于世,历来就为古代巴蜀重镇,且已有2 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沿革至今,其城市格局及自然景观,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风貌,对研究中国风水理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阆中古城山水格局综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态、气候、植被、物产、人口、交通及景观等等,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城市生存发展之本。
”阆中得名,寓象其山水格局,名实相符。
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山水严密缠护的名胜之地。
此地北距广元180公里,有栈道、朝天峡等天险,循古要道金牛道可通汉中;东距通江、南江、巴中200余公里,有大巴山为屏障,循另一古道米仓道可出汉中;西北至剑阁120公里,有天下雄关剑门可守险;溯白龙江北上可通碧口,为川、甘孔道;南向,循金牛道、米仓道及绕城而过纵贯南北的嘉陵江,则可经层层关拦而通巴蜀腹地,以及江汉滇黔。
阆中城适处该勾通中原与巴蜀等地的水陆要冲,而城寰在所,大坝平衍,人物繁庶,又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兼有七关(南津、五吉、河溪、梁山、锯山、土地、滴水)合护,成金汤之固,且风光佳丽。
所以两千多年以来,其成为川北政治军事重镇,商贾辐凑和雅志山水的文人墨客荟萃胜地,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契合于地灵人杰的传统观念,被世人视为风水宝地。
不难看出,阆中古城在城镇选址及经营发展上均受古代风水学说的影响。
首先在选址上,选择山水交会处,使城镇天然具备山水要素,从而极其便利地形成浑然一体的“山水城”。
同时在城镇空间组织上与外部自然山水空间同构,共同营造一种围合重重、内敛向心的封闭空间,可谓“三面江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图1) 。
而这两者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又为其城镇景观能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佳妙的背景、衬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从而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奠定了基础。
因此,下面就风水学说中的主流“形势宗”所谓“地理四科”即“龙”、“砂”、“水”、“穴”,来对阆中古城风水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古城阆中地理环境的风水意象风水又称地理,以“形势宗”最盛。
“大江南北,无不遵之”,“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注龙、穴、砂、水之相配,其它拘忌,在所不论”。
(所谓形势,即山川地理形势。
而龙砂水穴,是致用于分析地理环境构成的实用方法,并由此衍生的专门术语。
)⑴龙脉的意象龙脉即山脉,山之延绵走向谓之脉。
如《管氏地理指蒙》:“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
而龙脉审辨之法,“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洫夹送而已。
观水源长短而枝干之大小见矣”。
而在《考工记》中,就有“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
”的论述,而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故可见风水家十分重视来龙去脉的研究。
就以城市的山川格局而论,风水理论依龙脉的聚结,即山水的聚结来进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种“聚局”;“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
以阆中而论,其为大郡、州邑,属中聚局,为“千里山水大会”,正与其地处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会格局相合。
而阆中古城北倚的蟠龙山也是由大巴山系来脉聚结形成。
据县志:“蟠龙山,为阆城之镇山也,在县治北三里,蜿蜒磅礴,横阔十余里,西至西岩,东至东岩,皆其旁支”。
以今日《阆中地理志》来考察,在阆中地理格局上,蟠龙山系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它与同时来脉于大巴山脉的方山山系和龙山山系,共同形成了城市北部的层次深远而高大雄伟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北部的寒风,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和暖湿气流,形成了良好的气候。
而在景观上,站在古城江对岸的锦屏山上极目远眺,可见主山蟠龙山成为城市背景,以其秀峰层集、景象深远、气势磅礴、端崇尊贵、林木葱郁、霞披云锦、阳光返照,四时不同,光色变幻,多彩多姿,使城市北部天际远景有悦目的收束,美不胜收。
从“仁者乐山”的传统审美理想,古人得以由此展开丰富想象,赋其灵性,象征城市命运。
而风水说中禁伐主山林木,禁凿龙脉,倡导植树以护“生气”等做法也无疑保护和提升了阆中蟠龙山对城市景观及审美情趣的价值。
⑵砂的意象《地理人子须知》说:“沙者,古人授受,以沙堆拨山形,因名沙尔”,沙、砂相通。
风水术语“砂”的由来,可知它反映着山之群体观念。
它统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的群山,并与城市后倚的来龙、或谓主山镇山者,呈隶从关系。
并依照中国传统宇宙观,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东西南北四方宿名依四至方位论砂山格局,以徵其方位。
其意象,如《葬经翼》所书:“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午”。
由此可见砂山对于良好生态与景观、以及心理感受,即对于环境质量完美的作用极大。
另外风水格局中重要的概念还有水口山,或水口砂。
“水口砂者,水流去处两岸之山也。
切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叠,交节关锁”。
可见,水口砂所居地位不啻天然门户,也称之为“地户”。
“水来处为天门”者的水口砂山也是风水格局重点所在之一。
因此风水说倡导“水口间有大桥、林木、佛祠”,“建台立塔本相宜”,以崇其胜,既成瞻仰之景观,又利俯览而观景,更可御敌捍卫主城。
由上述风水之说,再观围合阆中城四面群山(除蟠龙山外)的种种意象,可知阆中风水格局中砂山之至善。
就地而望,嘉陵江南岸之锦屏山“两峰峻山亘,杂树如锦,与郡城对峙若屏,故名。
”对于精谙辩方正位,崇尚向明而治、南向为尊,并雅志山水之乐的古代中国人来说,锦屏山及山后印斗山、金耳山、眉山、赛锦屏、西偃山、黑松山等等,形成重重朝案,气象深远,层次丰富,峰峦竞秀,由城中南望,不可胜收。
锦屏山作为阆中胜景,依风水格局建成,以其案山形成城市绝妙对景,而锦屏山上因仙圣游集,建亭台楼阁,亦兼有观城廓之利,正可谓“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廓如丹青。
”另外阆中砂山格局之胜处,尚有其水口山,即雄踞城市东南,隔江相望踞江水折处,高大峥嵘的塔山。
为镇水口,塔山绝顶建有白塔寺,山右的大像山,唐时就依山凿大佛于山壁,建寺大佛寺,全契符水口间相宜建台立塔设佛祠之风水主张,成为极佳景观与观景建筑。
登塔山而望,只可见大像寺掩映峻山之中,若隐若现,西望锦屏,相为表里,俯而视之,大江回折、汤汤流去;而北岸郡城绵延数里,如丹青一片,灭没于远烟高树间,融合于蟠龙叠翠中,极为眩目磅礴。
而与西山隔江相望的玉台山也是城西北水来处之天门所在,山上亦有玉台观、滕王阁、望水寺等景观与观景建筑。
依风水择址而建,既为山水增色有立观瞻远眺之所。
其建筑均因建于天门地户也自然成为入阆中首见景观,而成为城外部识别标志的作用。
⑶水的意象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
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的论说,概称“水法”。
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
次之,为交通运输和设险防御之利,且又要以防水害为重。
同时,水景带来的景观作用和审美价值更是不可忽略。
以风水之“水法”而论阆中,长江一大支流嘉陵江迂曲于阆中而经其三面,正好形成大聚结、“干水成垣”和“金城环抱”之势,自然属于风水宝地。
嘉陵江水滋润着这里肥沃土地,调节其气候,形成良好生态,故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滨水居住生息。
而其水运交通之便利更是促进城市繁荣和发展。
处于“金城环抱”中的阆中古城的现址乃唐宋时格局,为近水而利交通,也为取得城市最佳对景即以锦屏山为案山,而在凸岸即北岸滨水而偏西处,建有堤坝以御洪、杀水势而息江患。
同时,旧时城墙,也统筹考虑了防洪之用,故虽遇百年未有的大水,也仅淹至瓮城。
“阆州城南天下稀”。
城南水之美也为阆中人所钟爱,逢端午龙舟竞渡在此,沿为民俗直至今日;夏日纳凉消暑更兼观风赏景,这里也成大好去处。
⑷穴的意象风水论穴,“盖犹人身之穴,取义至精”。
选穴方法谓“穴法”,须总体权衡龙法、砂法、水法,故有谓:“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
穴的选择关键在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也就是说,城市或其它建筑选址的落脚点,应在龙、砂、水重重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中。
这种格局,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场所,一方面能倚周围山川拱抱阻御风砂,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小气候;另一方面,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皆钟情在穴中,赋予人最丰富的感受,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性寄托。
古城阆中所在之穴位,在于环境的内敛围合利于生态、防卫、景观等等,而其中建筑布局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城市座向方位,四至关系,中心所在,格局大小等,也是通过对龙、砂、水、穴的细致考察和周密权衡的过程中确定下来。
阆中古城的建筑布局,如《阆中县志》所述,就是根据后倚蟠龙山,前照锦屏山,本着风水穴法中山向选择最重朝案、“必以近案有情为主”的意象而规划的,而“前朝后市,左宗庙、右社稷,亦莫不井井有条”。
遵此风水格局,在权衡阆中四面山水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即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及南对锦屏山的双栅街的十字交结处,建有“中天楼”,其意象,正应于风水“天心十道”之喻。
城内其余街巷,都以中天楼为核心,现今中天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城镇格局保留完好,仍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迭分东西展开。
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或为蟠龙山,或为塔山等等,南向主街则多取锦屏山片断为底景。
另外,根据风水建置镇守城南“生方”之气的“阆苑第一楼”华光楼,与锦屏山和黄华山对峙形成“气口”的南津关隔江相望,成为南来北往于古金牛道、米仓道上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建筑。
从阆中城的实际情况考察,可知风水说中避开气口、建置镇楼等说,实际是利于古城规划建设的合理布局处理方法。
城与市的职能分区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划分,避免城市内外各种不利干扰、包括车马喧嚣,合理组织和疏通道路交通,标志建筑的设立又可增强环境或场所识别性,丰富和完善环境景观、包括城市天际轮廓线,以及战时防卫等等方面,由此不难看出风水意象其中蕴含的诸多系统性和合理性的内涵。
三、阆中风水意象的文化内涵阆中的风水意象蕴含的诸多系统性和合理性的内涵,其中由于其城市的长建制时间,形成了以风水意象为基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下试对其进行解析和阐述。
⑴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风水模式的封闭格局在战乱时期确有一定的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