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蠕变试验的沥青粘弹性损伤特性
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砂浆的黏弹性能试验
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砂浆的黏弹性能试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主要标志,一是层状体系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到路面设计中;二是对路面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了强度标准和参数[i]。
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合料属于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其力学参数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大,而采用单条件模量参数—抗压回弹模量显然不能真实反映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
为了使沥青路面的设计参数更加符合路面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需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黏弹性能试验,确定其黏弹性参数,继而应用其进行沥青路面设计。
考虑到沥青路面工作在较宽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因此必须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才能将考察的区域完全包含。
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试验主要分为以时间为变量的蠕变试验和松弛试验,以及以频率为变量的动态模量试验。
由于松弛试验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因此一般通过蠕变试验求得蠕变柔量,再根据蠕变柔量与松弛模量的关系进行变换求得松弛模量。
为此,本文将对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砂浆进行蠕变试验和动态模量试验,得到其不同工况下黏弹性参数变化规律。
1 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砂浆试件1.1 试验材料试验采用辽河AH-90#沥青,粗集料和石屑采用辽宁本溪的石灰岩,砂子和矿粉产地为辽宁辽阳。
沥青混合料选择三种级配类型,密级配AC-13、AC-16和间断级配SAC-16,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推荐的级配范围进行设计,级配组成见表 3.1。
由于本文细观研究的需要,分别采用与AC-13、AC-16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 2.36mm)比例相同的集料与沥青组成沥青砂浆,集料级配见表3.2。
1.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1)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马歇尔试验方法和Superpave设计方法,前者属于经验性方法,其与后者相比,方法简单且易于掌握,因此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模型与阻尼特性研究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模型与阻尼特性研究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使得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的应用得以推广。
沥青混合料具有显著的粘弹特性,而以往研究中将沥青混合料简化成线弹性材料,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就沥青混合料的粘弹特性、本构关系出发去发掘材料本身的一些其它性能,如本文中研究的阻尼,能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材料的优良特性,更好地为路面材料作出支持和贡献。
首先,为了更好地将沥青混合料作为阻尼材料进行研究对阻尼材料的特征和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作铺垫,然后对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做了简介以及提出了测定沥青混合料阻尼参数值的两种方法:悬臂梁振动法及动态蠕变试验法,并给出相应计算方法。
随后,文章采用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试验,利用能量法对试验结果滞回曲线进行图解,并用阻尼参数损耗因子表征阻尼特性。
研究发现,沥青混合料的阻尼随温度或频率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在温度20~60℃范围下其损耗因子
值在区间(0.040,0.090)浮动,在1~10Hz的频率之间沥青混合料的阻尼效果较好。
此外本文测定了CA砂浆的阻尼以作对比,分析发现CA砂浆在0.2~1Hz频率段与沥青混合料阻尼变化趋势相似,损耗因子值的范围为(0.090,0.110),而在5~25Hz频率段其阻尼效果迅速减弱,损耗因子值接近0.040。
接着本文用动态模量试验对沥青混合料阻尼特性加以验证,表明了各影响因素下的规律一致性,且沥青混合料在40℃左右可达到最佳阻尼值。
最后,本文为使用沥青混合料整个路面结构的阻尼研究踏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更长远路面结构阻尼的分析提供了研究思路及方法,以及有限元软件的技术支
持。
沥青玛蹄脂粘弹性特性静态蠕变试验研究
沥 青 玛 蹄脂 粘 弹 性 特 性 静 态 蠕 变试 验研 究
侯 航 舰 胡 霞 光 ,
( .同济 大学 道路 与交 通工 程 教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 .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6
摘要 :为 了深 层揭 示 沥青玛 蹄 脂 的 粘 弹 性特 性 , 用 B r es 弹 性 模 型 作 为 粘 弹性 力 采 ug r 粘
学行 为 的数 学描 述 , 过沥 青玛蹄 脂静 态剪切 蠕 变试 验 , 究 了温度对 沥青 玛蹄 脂粘 弹性 通 研
特性 的 影 响. 果表 明 : ug r 弹性 模 型 四参 数 随 温度 升 高呈 负指 数 递 减 ; 青 玛蹄 结 B r es粘 沥
脂蠕 变柔度 随温 度升 高呈 正指数 增 加 ; 沥青玛 蹄 脂的 瞬 时弹性 随温度 升 高而递 减 ; 粘性 流 动 随温度 升 高 而递增 ; 延迟 弹性 在蠕 变初 期 随 着 温度 升 高 先增 加后 减 小 , 蠕 变 中、 期 在 后
基于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的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研究
基于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的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研究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王冠摘要:高温稳定性是沥青材料选择和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为准确评价沥青的高温黏弹特性,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3种原样沥青和2种改性沥青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沥青高温PG等级,对比了不同沥青在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MSCR)下的蠕变回复率和不可回复蠕变柔量。
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车辙因子(G*/sinδ)和蠕变回复率(R)均大于原样沥青,而不可回复蠕变柔量(Jnr)小于原样沥青。
尽管这些试验方法对于沥青高温性能评价呈现的规律性一致,但不可回复蠕变柔量能够准确表征沥青胶结料的黏弹性性能,可较为准确地评价沥青高温性能。
关键词:沥青胶结料;PG高温等级;车辙因子;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sphalt Binders Based onMulti-Stress Creep TestAbstract: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bind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viscoelasticity of asphalt binders, the DSR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was used to test five various asphalt binders (three types of virgin binders and two types of polymer modified bind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asphalt binders have better viscoelasticity than virgin binders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softening point, rutting factor (G*/sinδ), and creep recovery percent (R) of modified asphalt binders are higher than virgin binders, while the non-recoverable creep compliance(Jnr)are lower than that of virgin binders. Additionally, the indices measured by DSR can better characterize the properties of asphalt and better simulate the rutting process in the field than penetration and softening point.Key words: Asphalt binders; Performance graded; Rutting factor; Multi-Stress Creep Test0 引言沥青是一种典型的感温材料。
沥青高温蠕变变形的粘弹性组成研究
沥青高温蠕变变形的粘弹性组成研究王琨;郝培文【摘要】In this paper,8 kinds of asphalt material have been taken Multiple Stress Creep Recovery (MSCR) Test according AASHTO MP19;On the other hand,the asphalts viscoelasticity parameters were analysised through the Burgers model for.Experiment shows that,non-recoverable compliance difference as the evaluation of asphal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need to be further discussion.Asphalt elastic is small.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of matrix asphalt is viscous deformation;Delayed elastic deformation is modified asphalt main deformation in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viscous deformation increased,the elastic deformation decreased;Modified asphalt delayed elastic deformation ratio can be maintained stable in a certain temperature region,this region scale related to loading stress.%选用8种沥青材料,根据AASHTO MP19所规定进行了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通过Burgers模型对沥青进行了粘弹性参数分析.沥青在46℃以上温度时弹性变形很小,基质沥青的变形以粘性变形为主导;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相对较低温度时以变形延迟弹性变形为主,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其粘性变形增大、弹性变形下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延迟弹性变形比例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维持稳定,这个稳定区间的大小与加载应力相关.【期刊名称】《公路工程》【年(卷),期】2017(042)005【总页数】6页(P122-126,172)【关键词】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Burgers模型;不可恢复蠕变差;粘性分量;粘弹性【作者】王琨;郝培文【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3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1目前,评价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指标有很多,常规指标来说多以沥青的软化点、动力粘度等指标来进行表征;美国在SHRP计划中提出采用G*/sinδ车辙因子来表征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后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指标在评价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G*/sinδ并不适合作为评价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指标[1-3]。
【精品推荐】-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2010年 5月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May 2010第31卷 第3期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131 No 13 收稿日期:2009-12-13;修订日期:2010-01-04 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资助项目(200623182812221) 作者简介:栗培龙(1980-),男,江苏邳州人,长安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路面结构与材料方面的研究,E 2mail:peil ong_li@. 文章编号:1671-6833(2010)03-0096-05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影响因素分析栗培龙,张争奇,王秉纲(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摘 要:选择3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的蠕变试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的蠕变柔量曲线获取Burgers 黏弹性模型参数,分析温度、应力水平、矿料级配以及老化作用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总体不断降低,即沥青混合料软化、模量减小,但不同温度下3种混合料的黏弹性参数排序并不相同;应力水平对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有显著影响,处于中间荷载水平0.5MPa 时4个黏弹性参数的区分度最大,但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对应力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公称最大粒径相近的混合料的某些黏弹性参数变化趋势较一致;老化是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影响因素;老化中图分类号:U414.75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与沥青路面的车辙、开裂、疲劳等病害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响应受到国内外道路研究者的关注[1].L ittle [2]采用黏弹性模型模拟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Chang [3]指出Burgers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力学性能;Sch wartz [4]进行了相同荷载、25℃到45℃温度下的蠕变试验,并获取黏弹性参数;关宏信[5]推导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演化的黏弹性疲劳损伤模型;周志刚[6]根据动蠕变试验推导出了黏弹性参数,并讨论了模型参数与车辙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某一方面的讨论,对不同影响因素缺乏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作者通过蠕变试验得到Burgers 模型参数,分析温度、应力水平、级配以及老化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的影响,可以为沥青路面设计和破坏分析提供参考.1 蠕变试验及黏弹性模型参数1.1 蠕变试验及蠕变柔量利用S BS 改性沥青分别拌制AC 213、AC 216、AC 220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采用MTS 810材料试验机在不同温度及应力水平下进行单轴静态蠕变试验,为了减少离散性,进行3组平行试验.试验条件为0.7MPa,40℃、50℃和60℃,0.3MPa 、0.5MPa 、0.7MPa .为了减小试模边界效应的影响并加速试验进程,首先采用Tr oxler 4140型旋转压实仪成型<150mm ×H110mm 的大型试件,再钻芯得到尺寸为<100mm ×H110mm 的试件.试验过程:①在0.005MPa 下预加载10m in;②瞬时施加到所要求荷载并保持载60m in;③瞬时卸载到0.005MPa 并保持30m in;④采用LVDT 精确测量试件变形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根据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得到沥青混合料单位应力作用下t 时刻的应变值(蠕变柔量).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蠕变柔量曲线如图1所示.1.2 Burgers 黏弹性模型参数Burgers 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黏弹性材料的蠕变与松弛特性,在道路工程领域将其表征为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本构模型[7-9].研究[1,4,6]表明沥青路面的高温永久变形与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关系为:J (t )=1E 1+t η1+1E 2(1-e -E 2η2t )(1) 第3期栗培龙,等: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影响因素分析97图1 混合料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蠕变柔量变化曲线F i g .1 Creep co m pli a nce curves under d i fferen t test cond iti on s 根据式(1)可知,在蠕变试验条件下,蠕变柔量由3部分组成: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的瞬时弹性柔量J e 、与时间相关的黏性柔量t/η1、与时间相关的黏弹性柔量J ve ·(1-e -E 2η2t).其中J e 反映高速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与模型中弹性元件E 1的值成反比;η1是产生不可恢复残留变形的黏性系数,与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直接相关,同时也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累积变形;E 2、η2反映在长时间荷载作用下及在通常温度条件的荷载作用下,变形既不是很快发展,又不能立即恢复的黏弹性指标,应力松弛性能及变形的回弹性能也有密切关系.采用O rigin 和1st op t 数值处理软件,将蠕变柔量曲线用Burgers 模型回归拟合,可以得到以上3种混合料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蠕变柔量拟合得到的Bur 2gers 黏弹性参数列于表1中.2 试验条件及矿料级配的影响2.1 试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是感温性材料,温度越低,沥青混合料越接近弹性材料;温度越高,越接近黏性材料.对3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取常用对数,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1)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总体均呈降低趋势,说明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软化,高温性能减弱.(2)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3种沥青混合料的瞬时弹性模量E 1逐渐降低,即沥青混合料在较高的温度下更容易产生瞬时弹性变形.由40℃升至60℃,3种混合料的E 1值分别降低了26.1%,52.1%和32.3%.比较可知AC 213的降低较为缓慢,而AC 216和AC 220的E 1降低幅度较大,这说明公称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的瞬时弹性模量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对于参数η1,由40℃升至60℃,AC 213、AC 216和AC 2203种混合料的η1值分别降低了56.0%,74.2%和60.5%,可见AC 216混合料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大.对于参数E 2和η2而言,不同级配混合料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随着温度的升高,AC 216和AC 220混合料的E 2接近平行的单调减小,而AC 213的E 2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参数η2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AC 220混合料的η2不断减小,而AC 213和AC 216的η2值存在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现象,可见试验温度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响应的影响非常复杂,不仅与集料粒径有关,而且与混合料沥青含量等因素存在交互影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大小不仅反映了黏弹性变化,而且表征了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下的抗永久变形性能.由图2可知,不同温度下3种级配混合料的参数排序不尽相同,其中40℃和60℃条件下的4个参数以及50℃条件下的E 1、E 2排序一致,均为:AC 216>AC 213>AC 220;50℃条件下的η1排序为AC 216>AC 220>AC 213,η2排序为AC 213≈AC 216>AC 220.总体而98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言,AC 216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变形性能,即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表1 沥青混合料的Burgers 模型拟合参数Tab 11 Burgers m odel param eters of a spha lt m i xture温度/℃应力/MPa 级配Burgers 模型参数/PaE 1η1E 2η2相关系数R240AC 2133.30E +084.14E +127.61E +081.37E +110.97410.7AC 2165.68E +088.38E +121.23E +092.61E +110.9571AC 2202.76E +083.95E +126.61E +089.05E +100.966750AC 2132.76E +082.01E +128.34E +082.03E +110.98590.7AC 2163.12E +083.14E +128.79E +081.94E +110.9799AC 2202.41E +082.70E +125.56E +087.23E +100.9753AC 2131.97E +085.06E +126.27E +088.93E +100.9594600.3AC 2162.21E +085.71E +127.90E +089.82E +100.9716AC 2202.28E +084.00E +125.29E +081.05E +110.9654AC 2132.23E +087.47E +121.26E +093.90E +110.9491600.5AC 2163.36E +083.48E +121.01E +092.74E +110.9761AC 2204.24E +082.15E +125.36E +087.75E +100.9831AC 2132.44E +081.82E +124.48E +081.05E +110.9823600.7AC 2162.72E +082.16E +127.01E +082.37E +110.9825AC 2201.87E +081.56E +124.05E +084.91E +100.9834图2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的影响F i g .2 Effect of te m pera ture on V iscoel a sti c param eters2.2 应力水平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影响由图3可知:(1)随着应力水平的升高,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分析可知,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与沥青胶结作用以及矿料之间的相对错位滑动有关.公称最大粒径较小的混合料(如AC 213)往往有较高的沥青用量,沥青的黏弹性胶结作用占主导作用;公称最大粒径较大的混合料(如AC 220),矿料的嵌挤作用对混合料抗永久变形的贡献更大,所以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对应力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2)对参数E 1和η1而言,AC 216和AC 220混合料的变化一致,E 1均先增大后减小,η1均逐渐减小;对参数E 2而言,3种级配混合料变化趋势一致,均先增大后减小;对参数η2而言,AC 213和AC 216混合料变化趋势一致,也是先增大后减小,AC 220混合料则不断减小,可见公称最大粒径相近的混合料的某些黏弹性参数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图3 应力水平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的影响F i g .3 Efect of stress on V iscoel a sti c param eters2.3 级配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影响3种级配的混合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Bur 2gers 模型参数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0.3MPa 应力水平下,3种级 第3期栗培龙,等: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影响因素分析99 配沥青混合料的4个参数均较为接近,应力水平增大到0.5MPa 时,E 1、η1、E 2、η24个参数均有很大的区分度,当继续增至0.7MPa 后,参数之间的差异又有所减小.这是因为,在0.3MPa 应力水平下,由于应力水平较低,3种混合料的蠕变硬化现象不显著;在0.7MPa 应力水平下,对于无侧限蠕变试验而言,较高的应力水平使得3种混合料均出现显著的矿料颗粒间错位滑动,进而出现膨胀软化现象,模量又有所降低.图4 级配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的影响F i g .4 Efect of grada ti on on V iscoel a sti c param eters当前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车辙试验,均在0.7MPa 荷载、60℃条件下进行,在此试验条件下的3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排序一致,即AC 216>AC 213>AC 220,可见AC 216有更高的高温性能,AC 213次之,AC 220最差.3 老化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响应的影响 在老化作用下沥青的流变性能变化将会导致混合料的黏弹性变化,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10].根据规范[11]对试验中采用AC 213、AC 2202种混合料分别进行短期和长期老化试验,然后在60℃、0.7MPa 条件下进行蠕变试验.根据静态蠕变曲线求得蠕变柔量,然后拟合得到4种混合料不同老化状态的E 1、η1、E 2、η24个Burgers 模型参数,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1)对于2种混合料而言,短期老化后E 1、η1、E 2、η24个参数均有大幅增加,可见沥青老化后劲度增大,弹性增强,流变性降低,瞬时弹性柔量和黏性柔量均有显著减弱,在荷载作用下抗变形能力大幅增强.在短期老化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老化后,反映瞬时弹性响应的E 1又有所增大;2种混合料的E 2变化并不一致,AC 213稍有增加,AC 220大幅降低;2种混合料的η1和η2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分析认为,沥青混合料的短期老化试验是先对拌制的散料进行老化然后再压实成型,老化后沥青的柔韧性和流动性减弱,压实成型后性能变化的沥青在混合料中是相对均匀分布的,所以整体表现为荷载作用下抗变形能力显著增强;而对于长期老化,试件是成型后再实施老化,沥青老化是不均匀的,在混合料空隙联通处老化严重,尽管沥青的绝对劲度增强,但在荷载作用下更容易产生微裂纹损伤.因此,对于长期老化的试件,黏弹性模型参数变化是沥青性质变化和损伤累积综合作用的结果,参数变化更为复杂.(2)与AC 213相比,AC 220混合料的变化幅度更大,这是因为沥青老化的主要机理是高温下的沥青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沥青与氧气的接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化进程.一般而言,AC 220比AC 213混合料有更大的空隙率,沥青与氧气的接触更充分,因此老化效应更为显著.图5 老化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的影响F i g .5 Efect of ag i n g on V iscoel a sti c param eters4 结论(1)试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E 1、η1、E 2、η24个参数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说明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软化,模量呈降低趋势;但不同温度下3种级配混合料的参数排序不尽相同,试100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验采用的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中AC216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变形性能.(2)应力水平对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0.5MPa下,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4个参数区分度大于0.3MPa和0.7MPa下的参数变化;而且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对应力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公称最大粒径相近的混合料的某些黏弹性参数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3)沥青混合料老化后Burgers模型参数均有显著变化,即老化是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衰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影响并不相同.参考文献:[1] 栗培龙.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参数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9.[2] L I TT LE D N,BUTT ON J W,Y OUSSEF H.Devel op2ment of criteria t o evaluate uniaxial creep data and as2phalt concrete per manent def or mati on potential[J].Trans portati on Research Record,1993(1471):49-57.[3] CHANG K G,MEEG ODA J N.M icr omechanical si m2ulati on of hot m ix as phalt[J].Journal of M aterials inCivil Engineering,1997,12(5):495-503.[4] SCHWARTZ C W,GI B S ON N H,S CHAPERY R A,et al.V iscop lasticity modeling of as phalt concrete be2havi or[C]//The15th ASCE Engineering MechanicsConference.Ne w York:ASCE,2002:144-159.[5] 关宏信.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土建学院,2005.[6] 周志刚,傅搏峰.用黏弹性理论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54-56.[7] 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及其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5(4):8-11.[8] 冯师蓉,胡霞光,刘玉.基于Burgers模型的沥青玛蹄脂DE M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08(1):21-23.[9] 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基于蠕变试验的沥青黏弹性损伤特性[J].工程力学,2008,25(2):193-196.[10] 栗培龙,张争奇,王秉纲,等.道路沥青热氧老化模拟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29(1):119-123.[11] 交通部.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Ana lysis of V isco2el a sti c Respon se I nfluenc i n g Factors of A spha ltM i xtureL I Pei-l ong,ZHANG Zheng-qi,WANG B ing-gang(Key Laborat ory for S pecial A rea H igh way Engineering of M inistry Of Educati on,Chang’an University,Xi’an710064,China)Abstract:Three kinds of as phalt m ixture were put t o static creep test under different te mperatures and stress levels.According t o creep comp liance curves fr om the stress2strain relati ons,Burgers visco2elastic model pa2 ra meters were got t o analyze influences on visco2elastic res ponse of te mperature,stress level,aggregate grada2 ti on,as well as aging effect for as phalt m ixture.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our para meters(E1,η1,E2,η2)continuously reduc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e mperature,which shows that as phalt is s oftening and modulus decrease.But visco2elastic para meters sequence of the three as phalt m ixtures were not the sa me under different te mperatures.Stress level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visco2elastic res ponse and f our visco2e2 lastic para meters hav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distincti on at the level of0.5MPa l oad.Howsever,res ponses on stress level f or different gradati on m ixture were different.Aging is an i m portant reas on intr oducing viscoelastic2 ity changes of as phalt m ixture.But short2ter m aging and l ong2ter m aging have different effects.Key words:as phalt m ixture;visco2elastic res ponse;influencing fact ors;aging。
基于蠕变试验计算沥青的低温松弛弹性模量
( a rl cec dt n N t a S i eE io ) u n i
文章编 号 : 005 5 2 0 )2O 6 —5 10 —6 X(0 7 0 一O 40
基于蠕变试验 计算沥青 的低温松弛弹性模量 术
薛 忠军 张 肖宁 詹 小丽 王佳妮 赵 影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龙江 哈尔滨 109 ; . 黑 0 0 2 华南理工大学 道路工程研究所 , 5 广东 广州 504 160; 3 吉林省交通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 ,吉林 长 春 10 2 ) . 30 1
始应 力 接近材 料 的强 度 极 限 , 力松 弛 过 程 中可 能 应
温度变化 引 起 的 , 国夏 普 计 划 ( HR 研 究 成 果 美 S P)
表明 , 沥青对 于高温车辙 贡献率 为 2% , 9 对疲劳贡 献率 为 5 % , 温度 裂缝 贡 献 率 为 8% ¨ . 弛 弹 2 对 7 j松 性模量 是评 价材 料 应 力 松 弛能 力 的重 要参 数 , 如果
6 5
2 蠕 变柔 量 的 确 定
2 1 实验 方 法 .
。
选 择太 小 , 验过 程 的偶 然 因素会 对 试 验结 果 产 试
收稿 日期 : 0 6 0 —9 2 0 .6 2
基 金 项 目 : 通 部 西 部 交 通 建 设 科 技 项 目 (0 1 1 — 交 20 — 8 3
003 ) 0— 8
式 中 : t为松 弛弹性 模 量 ;( ) E() .f 为蠕 变柔 量 ( 度 , 劲
维普资讯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沥青路面粘弹性疲劳损伤分析
4.5 7 2_6 3
5 . 25 41
00 5 .7
6
损 为-【惫) 一 , 仅 1 伤 11 惫】I 么 在+ 一- 喁 ( 那
。122 对应于 是材料常数的情况 )= ; 1 = +, 时( 8 D l若 + l1辘 则 D I若 1 l122 D I这表 明参数 <+ < ; + > +/ 则 > . 3
其 中疲劳寿命方程为
Ⅳ ,
式中:= A } ( ) 为温频等 子;() ∞ , 效因 ∞为
复蠕变柔量的虚部 ;0 c 为应力幅值. r
果再考虑疲劳过程 中的损伤问题 , 问题将变得更加复
杂. 本文将在文献[,】 础上 , 89的基 探讨沥青路面粘弹 性疲劳损伤数值计算方法 , 并预估沥青路面疲劳寿命.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 3 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 年 9月 08 Ju a o H nnU i rt o Si c Tcnl yNtr Si c di om l f ua n e i f c nel eho g( a a c neE i n v sy e & o ul e t l o
温度、 栽历 史的影响, 分析 作者提 出的能够反 映温度 、 加 在 行车速度和 轴栽影响 的沥青混合料粘 弹性 疲劳损伤 演化模型 的基 础上 , 提 出了沥青混合料粘 弹性疲 劳损伤 演化模 型参数的试验方 法和 沥青路 面粘 弹性疲 劳损 伤分析简化方法 , 用该方法分析 了沥青路 运
V0 . 3 1 No3 2 . Sp e t. 2 0 0 8
沥青路面粘弹性疲劳损伤分 析
关宏 信 ,郑健 龙
( 长沙理工大学 公路工程学 院,湖南 长沙 407 ) 106
基于动态蠕变试验的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分析
V 13 o 1 o.2N . Jn 0 0 a .2 1
di1.9 9 ji n 17 —72 .00 0 .0 o:0 3 6/.s .6 1 6 72 1 . 10 7 s
基 于 动态 蠕 变试 验 青 混 合 黏 弹 性 分 析 的沥 料
侯 曙光 卫
( .长 安大 学 公 路 学院 , 1 陕西 西 安 7 0 7 ; 10 5
2 o eeo Cv nier g N nig nvr t o eh o g , aj g20 0 C ia .C l g f iiE g ei , aj i sy f cnl y N ni 109, hn ) l l n n n U e i T o n
Ab t a t Ba e n t e vs o l si he r fBu g r d lo he a p atmit r n c odi o t s r c : s d o h ic e a t t o y o r e s mo e n t s h l x u e a d a c r ng t he c vs o l si n l ss o ic ea t a ay i fAC- y a d n mi r e e t h eo main c r c eitc c r eo x u e c 20 b y a c c e p t s ,t e d f r to haa trsi u v ft mit r he a d t e p tenso a ito n t e f u a a tr fBu g r d la fe e tt mp rt e n r s n h a tr fv rainso h o rp r me es o r e smo e tdi r n e e aur sa d p e — f s e r b ane urs we e o t i d.Re ul h wn t a tt e s me t mp r t r s t s o h ta h a e e a u e,wih i r a i g o h te sl v l he s t nce sn ft e sr s e e ,t pe ma e tdeo ma in a l a h e eo me tr t fp r n n tan i t b epe id i c e s d,a d r n n fr t swel st e d v lp n ae o e ma e tsr i n sa l ro n r a e o n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弯曲蠕变实验分析
2019.06科学技术创新-135-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弯曲蠕变实验分析吉鑫(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1)摘要: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最常用的试验手段为0咒弯曲蠕变试验,该试验方法采用蠕变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该实验内容被不断完善和补充,新参数被引入,以判别混合料低温破坏类型,不仅能够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分析,而且能够预估其承受更低温度的能力。
可利用Burgers模型研究低温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影响,以及造成的低温抗裂性变化。
关键词:弯曲蠕变;蠕变速率;低温性能;粘弹性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6-0135-02低温开裂是沥青路面使用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沥青混合料路面更加广泛应用中需要改善的使用性能之一。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曾经提出4中研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主要方法,包括温度应力试验、收缩系数试验、断裂力学J-积分和C''-线性积分;经过大量试验,最终认为温度应力试验在该四种方法中模拟沥青路面在低温下的收缩过程的效果最好,因此筛选出该方法作为判断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的最佳选择。
在“八五”科技攻关“道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专题研究中,我国提出了“0T弯曲蠕变试验”以及以沥青混合料的“蠕变速率”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相比较下,低温弯曲蠕变试验的可行性更高,模拟变形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
但在进行0T弯曲蠕变试验时,恒定应力水平(01, IMPa)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采用的应力水平应在该应力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级配类型和沥青品种进行适当调整,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1弯曲蠕变试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蠕变是其一种基本变形性质,是关于时间和应力、应变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流动与应力、应变和时间相关,可将其规律归纳为三者的关系函数。
沥青混凝土蠕变试验数据处理与粘弹性参数的获得
— 26 一
图2 Burpe。 模型( 图2) , 其本构关系可表
o +P,v +P,o =q,云 +%i
其中:
一 (4)
二Th , q, 二 ,
n
月 ‘
n
之 f , 山
n
n
图1 广义M ” aw 模型示意图
应变关系, 来揭示 路面的 实受力 真 状态。 如何从这 但是
些应力应变数据中获得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 进而 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其受力特点, 仍较为困 难。其原 因有两条:一是数据拟和不够精确; 二是拟和的数据公
式与计 算机模拟软件所需要的数据公式不一致。这导 致许多研究者有粘弹性数据反而采用弹性或弹塑性方 法计算, 来逼近路面的受力 状态。为能更好地利用这些 数据, 具体分析了 本文 适合于 沥青混凝土的Burge. 模 型和广义M el 模型的粘弹性参数拟和间题, axw l 并提出 了ANSYS 等软件采用这两种本构关系时所需要的Pr o ny 级数和M el 形 需愉 数据。 axw l 式及 人的 由于分析计算中计算量较大, 本文采用计算效率
高、 作简便的M 操 atlab 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得到了 较好
的效果。
的粘弹性模型 广义M ell 模型和Burge s 模 — axw r 型 表示的粘弹 性参数。同时结合ANSYS 等工程软 件计算粘弹性问 题时的 本构关系, 得到了 所需输入 的参数格式。 最后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单轴贯入试
验算例, 验证了拟合的有效性, 并通过对比可以看 出:Burge。模型对于模拟沥青混合料的剪切蠕变 柔量比 用广义M l 使用参数少, 度却更高。 axwel 而精
关于沥青混凝土黏弹性模型的探讨
简单 的黏弹性模型有 M x e 模 型 、 e i aw l l K ln模 v 型, 常用 于沥青材料 的有 B r r模型 、 ug s e 四单元五参 数模型 ,下面将对这些黏弹性模型对于沥青混凝土 蠕变曲线拟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21 蠕 变应 变 .
第3 ( 期 总第26期) 1 山 西交通科 技 21 0 2年 6月 S NX C 垦 ! 旦 【 HA IS 玎 N 星
NO3 .
!
ln u e
关于沥青混凝土黏弹 漠型的探讨
张 莉
( 山西省 交通科 学研 究 院 , 山西 太原 0 00 ) 306
、 - ,
0 .
0 0 .
0 .
材料的黏弹性能主要依靠模型的黏弹性参数来 反映 ,沥 青混凝 土 黏弹性 参数 的测定 可 以采用 蠕变 试验 、应力松弛试验等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相关研 究。 但通 过试 验数 据来获 取黏 弹性参 数则 较为 复杂 , 主要 表现 为黏 弹性 模型 的选择 和模 型参 数 的拟合方
摘要 : 了研究不同黏 弹性模 型对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适用性, 为 通过 MT 80 S1 力学性能试 验机在 2 0℃、5℃、0 3 4 6 ℃ 种温度下对沥青混凝土进行蠕 变试验 , 得到不同温度下的蠕 变曲 线, 并应用 4 种黏弹性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拟合 , 得到其黏弹性参数。 结果表明, x e 模型、 Maw l l Ke i 型 不能 完全体 现 沥青 混凝 土材 料 的黏 弹性 能 ,ugr模 型和 四单 元五 参数 模 型 可 以 ln模 v B re s
表 征 沥青 混凝土 的常 温黏 弹性能 , 对 于含 高温损伤 的蠕 变曲线 的拟合 , 出现误 差较 大或黏 但 则 弹性参 数 为 负数 的 矛盾 现 象。 对该 缺 陷 , 针 通过 引入损 伤 因子 对 B res ugr模型进 行 改进 , 到损 得
基于蠕变试验求解再生沥青的低温粘弹性参数
基于蠕变试验求解再生沥青的低温粘弹性参数作者:刘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17期摘要:沥青的低温性能对于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因此对于再生沥青低温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
文章以SHRP规范要求的BBR试验为基础,用Burgers四参数模型表征再生沥青本构关系,得出再生沥青低温下的粘弹性参数及蠕变规律。
关键词:道路工程;时温效应;再生沥青;低温性能前言近年来,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
本文以北方地区某大型选矿厂厂区道路面层再生利用项目为依托,采用SHRP规范规定的试验设备,对再生沥青进行了恒载作用下的弯曲蠕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流变分析,得出了该再生沥青的粘弹性参数及蠕变规律。
1 试验原料试验采用的沥青为80%旧料掺配率的再生沥青,其中回收沥青、新沥青与再生剂的质量比为1:0.191:0.0594。
其中的老化沥青为厂区道路上面层随机取样后抽提回收所得的老化沥青;再生剂为沈阳三鑫公司研发生产;新沥青为盘锦90#沥青。
2 BBR小梁流变分析2.1 BBR试验模型小梁试验示意图如图所示,按照弹性力学的结果,小梁跨中挠度为图1 BBR试验示意图(1)式中:?啄-跨中挠度(mm);P-集中荷载(N);E-材料弹性模量(Mpa);L-简支梁跨距(mm);b-梁宽(mm);h-梁厚(mm)。
按照粘弹问题的对应法则,对式(1)作拉普拉斯变换得:2.2 Burgers模型图2 Burgers模型Burgers模型既可以描述材料的蠕变和松弛行为,也可以反应材料的弹性后效,其微分型本构方程为:(3)其中对式(3)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考虑光滑性假设,得到(4)则(5)将式(5)代入式(2)求解、化简得Burgers模型的蠕变柔量(6)BBR小梁弯曲劲度模量(7)2.3 粘弹性参数求解利用BBR试验附带的软件自动计算加载时间分别为8.0、15、30、60、120、240s的劲度模量,按照式(7)所示的等式关系,使用Matlab计算软件拟合方法反求出各试验温度下的沥青粘弹性参数。
基于蠕变试验计算分析SBR改性沥青混合料温缩应力
t
2
t ,
【 4
‘ J J I ’ I f I 2 ‘ 3 4
组合体 , 总应变由三部分组成 : 瞬时弹性应变 , 粘性 应变和滞后弹性应变 , 从定性来看伯格模型能较好 地 反 映粘弹性 材 料 的性 质 。如 图 1所示 , 力 学 其
元 件组 成及有 关方 程为 :
( l2 ,l EE )q lq =q- / 2 ,2 - i E 。 12 1
15 .
2
25 .
3
35 .
4
l g ot
其 中 : 1=1/ l+ ( + )E , 2=- 1/ P 1E l 1 2/ 2 P q1 l2 沥 青 混 合 料 在 不 同 的 时 间 所 处 的 环 境 温 度 不 同 , 松 弛 函数 表 达 式 也 不 相 同 。按 照 热 粘 弹性 理 其
中圈分类号 : 44 O U 1.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3— 0 2 2 1 ) 1— 0 8— 4 17 6 5 (0 2 0 0 1 0
在低 温或 温差 较 大 的 季节 , 青 混 合料 的变 形 沥
能力较差 , 易产生低温收缩裂缝 和温度疲 劳裂缝。 国内外对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研究较为广泛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简化 了沥青混合 料温度应力的计算程序 , 假定沥青混合料是线弹性 材料, 对其粘弹性未加以考虑。然而, 沥青混合料是
一
其中 P
+
.2 p=
.l q
.2 q=
E2 。
2 S R改性 沥青 混合料 粘弹性 力学 参数 B
式( ) 1 和式 ( ) 2 中的参数很难通过理论计算来
确定 , 可通 过试 验 数 据对 其 模 型 参 数进 行 回归 。根
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模型试验研究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 .3 No 1 4。 .5
J ur lo u n o na fW ha Unie st fSce ea c o o y v r iy o inc nd Te hn l g
oc . t 201 1
间。
模型 物理 意义 明确 , 未考 虑损伤 的影 响 。 但
本文 在沥青 混 合 料单 轴 蠕 变 实验 的基 础 上 , 考 虑 三 元 件 模 型 参 数 随 时 间 劣 化 的 特 性 , 过 耦 通 合 一 个 连 续 性 蠕 变 损 伤 因 子 , 简 单 的 元 件 组 合 以
特 性 。 通 过 沥 青 混 合 料 在 不 同 应 力 水 平 下 的 单 轴 压 缩 蠕 变 实 验 , 制 非 线 性 拟 合 程 序 , 到 模 型 参 数 和 损 伤 编 得
演 化 曲线 。将 不 同应 力 条件 下模 型预 测 值 与 实验 结果 进 行 对 比 , 果表 明 , 模 型 能 准 确反 映 不 同 应 力 水 平 结 该
筛孔孔径/ mm
通过率/
1 . 60
10 0
1 . 32
9 . 77
95 .
7 . 76
47 .5
5. 02
2 3 .6
3 . 66
筛孔 径/ L mm
11 .8
06 .
03 .
01 .5
005 .7
实验 的基础 上 , B r es 型 做 了进 一 步 的研 对 ug r 模
沥青 混 合 料 是 应 用 广 泛 的 一 种 路 面 工 程 材 料, 在承受 载荷 以 前其 内部 已存 在 许 多 微 裂纹 和 微缺 陷 。在损 伤本 构 模 型 的建 立 过 程 中 , 物体 内
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数据处理与粘弹性计算
( n)
(n ) n
求解模型蠕变柔量 由蠕变柔量的定义:
n- 1
pk s 1 2 Bu rg ers 模型 此模型为四参数流体模型 ( 见图 1( b) ), 其本 构关系可表示为 + p1 式中 p1 =
1
k
J ( t) = L
-1
-1
k= 0 n- 1
( 7) qk s
k
s
k= 0
+ p2 ∀= q1 + q2 ∀ + E2 ,
陈静云
2
1
周长红
1
王哲人
1 , 2
( 1 大 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 大连 1160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哈尔滨 150090)
摘要: 为了获得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关系 , 并利用这种本构关系进行各种数值计算, 结合贯入 试验中采集到的蠕变数据 , 采用 M a tlab 软件对蠕变柔量进行拟合 , 得到了由广义 M axw ell模型 和 B urgers模型表示的粘弹性参数; 针对 AN SY S 有 限元软件的计 算要求, 推导 了将其转化为 P rony 级数形式的计算公式 . 通过实例计算表明: 四参数 B urgers模型和六参数 M axw ell模型的 拟合相对误差分别小于 0 7 %和 1 3 % , 利用 P rony 级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误差不大 于 0 001 % . B urgers模型比广义 M axw ell模型更能准确表达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 P rony 级数 的转化公式方法简单 , 计算精确 . 关键词 : 沥青混合料 ; 蠕变试验; 粘弹性 ; AN SY S; Prony 级数 中图分类号 : U 416 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1- 0505( 2007) 06 1091 05
采用蠕变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料在高温下能保持原有强度 、 刚度等性能 , 其高温稳
定性不足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车辙的产生。 车辙的出现不仅影响路 面的平整度和使 用性 能, 降低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而且增加维修养护
由此得到蠕 变曲线来评价 沥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 性。
பைடு நூலகம்l 试验 设计
1 1 材 料选择 与 混合料设 计 .
费用。因此 ,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 可以解决 目前沥青路 面早期 出现的车辙 问题 , 延长 路面的使用寿命 , 提高路面的服务质量 。 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的试验方法很多,
主要有无侧限抗压强度法、 马歇尔法 、 三轴试验法、 蠕变试验法、 车辙试验法和剪切试验等 。目前, 普遍 采用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众
一
统对路面材料按静 载的方式加载 , 计算机控制进行
加载、 卸载和数据的采集工作。
13 试 验 方 法 .
方面, 沥青混合料的变形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高
温时其弹性效应降低 , 粘性性质增强 ; 低温时刚度增 大, 弹性效应明显, 粘性性质减弱 , 故评价沥青混合 料的力学性质必须说 明其所处的条件 。但车辙试验 不能记录沥青混合料随时间的变形机理 , 以采用 所 车辙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显然是不够的。 蠕变试验可以模拟沥青混合料发生蠕变破坏的全过 程, 通过测定试验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应力、 应变而 得到的蠕变曲线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特性 ,
图 3所示 。
维普资讯
第 1 期 1
吴耀东等 : 采用蠕变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慰 I 生
SO 5 05 O 50S 0 伽 如
.3. 1
用。沥青用量过大 , 混合料中存在游离沥青 , 会削弱
基于黏弹特性的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分析
基于黏弹特性的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分析TIAN Shuang;SHAN Liyan;XU Yanan【摘要】以疲劳过程中沥青黏弹本构模型参数的变化分析沥青的疲劳机理,首先,结合常规疲劳损伤试验和频率扫描试验设计了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并采用该试验测试分析了2种基质沥青在应变控制模式下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其次,建立了沥青损伤过程中黏弹参数主曲线簇变化规律,结合广义Kelvin-Voigt模型分析了沥青黏弹模型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敏感性分析,提出沥青疲劳损伤变量指标,并以此阐述了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随着归一化模量值的降低,沥青黏弹参数主曲线簇均向纵坐标轴反方向移动,且其移动间距不断变化,相位角主曲线簇在高频范围内逐渐偏离低频范围时的线性趋势,复数模量-相位角主曲线簇曲线长度呈现两端先缩短后增长的趋势,沥青损耗模量-储存模量主曲线簇长度不断缩短;广义Kelvin-Voigt模型特征参数中仅E2,E3,E4和η0这4个参数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以参数(E2 +E3)/2作为沥青疲劳损伤变量,并验证了疲劳损伤变量变化规律与沥青疲劳裂纹扩展机制的相关性.【期刊名称】《建筑材料学报》【年(卷),期】2019(022)003【总页数】7页(P408-414)【关键词】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疲劳损伤变量;疲劳损伤演化规律【作者】TIAN Shuang;SHAN Liyan;XU Yana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疲劳破坏作为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演化规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与沥青的疲劳性能息息相关.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其疲劳损伤演化规律更具有特殊性[1-3],这引起了沥青路面领域研究者的重点关注.目前研究者们多采用模量/能量参数的变化以及如Weibull特殊函数表征的损伤演化函数等方法对沥青类材料开展相关研究,但结果并不十分理想[4-8].现有损伤演化函数中以沥青类材料试件刚度或模量变化定义的损伤值参量具有平均意义,并不能真实描述试件局部损伤及其演化过程.作为典型的黏弹性材料,沥青可等效替代为弹簧和黏壶等若干单元元件按规则组成的集合体,不同单元元件代表沥青类材料的不同性质.因而,单元元件参数(即黏弹模型参数)的不同反映了沥青材料结构微观性能的不同[9-11].因此,有研究者借鉴该理念,结合黏弹模型参数设计了沥青材料的疲劳试验,分析其在疲劳损伤过程中微观性能的变化规律.国际上已有研究者尝试用这种方法结合2S2P1D黏弹模型参数(非线性黏壶串联的弹簧参数)模量的变化分析,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沥青材料的触变影响区[12].然而其结果的划分方法仅涉及1个模型参数,对其他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未给予综合性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研究者在该方面多偏向于沥青混合料的研究,而对内部结构差异性相对较小的沥青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设计了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并采用该试验开展了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性能的研究;结合黏弹本构模型参数分析了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基于此提出了沥青疲劳损伤变量指标.研究成果可为沥青材料疲劳评价指标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1 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本研究选用70#和90#这2种基质沥青(编号分别为A和B)作为试验原材料,并采用DHR-2动态剪切流变仪(美国TA公司产)对试验沥青进行常规疲劳损伤试验与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试验采用应变控制模式,温度为20,25℃;常规疲劳试验频率控制在10Hz,荷载为2.0%应变;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频率为5,10,15,20,30,40,60Hz,荷载为0.5%应变.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是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对沥青进行阶段性频率扫描的试验,它测定试件的复数模量和相位角等状态参量随频率的变化情况[13].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γ表示频率,t表示时间,tn,tn+1分别为第n,n+1次疲劳试验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图1 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示意图Fig.1 Schematic of cyclic frequency scanning-fatigue test为验证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将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的沥青复数模量变化其中分别为疲劳试验前、后沥青的复数模量)与常规疲劳损伤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总体趋势上看,沥青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测得的复数模量变化规律基本与常规疲劳损伤试验结果相同,由此说明该试验可以反映沥青的疲劳损伤过程.此外,由于频率扫描期间沥青会出现自愈现象,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在每个阶段的前期复数模量均会出现短暂的增大,此现象在荷载作用初期较为明显.图2 沥青常规疲劳损伤试验与循环频率扫描-疲劳试验结果对比Fig.2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fatigue damage test and cyclic frequency scanning-fatigue test(25℃)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沥青疲劳损伤过程黏弹参数主曲线簇变化规律以25℃下沥青A疲劳损伤过程中各阶段频率扫描试验结果为例,汇总得到沥青疲劳损伤过程复数模量和相位角等黏弹参数主曲线簇,见图3.其中代表试验阶段设置点的归一化模量值.为了清晰展现各阶段的差异,图3中仅显示g=0.08,0.10,0.16,0.22,0.29,0.38,0.50,0.63,0.70,0.77,0.88,0.96和1.00时的情况.由图3(a)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复数模量主曲线簇各曲线形状基本相同,随着归一化模量值g的降低,复数模量-频率主曲线向纵坐标轴反方向平行移动,且相邻曲线间的间距总体上不断增加;复数模量在低频向高频变化的过程中均呈现稳定的线性增长趋势,这反映了沥青复数模量对频率的依赖性.图3 25℃下沥青A黏弹参数主曲线簇Fig.3 Master curves of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of binder A at 25℃由图3(b)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荷载作用前期相位角-频率主曲线簇变化趋势十分接近,相位角随频率增大均大体呈现线性降低的趋势;荷载作用后期相位角-频率主曲线簇向纵坐标反方向移动,且随频率增大,相邻曲线移动间距逐渐增大;相位角在低频范围仍基本保持线性降低趋势,在高频范围呈现由慢及快再迅速降低的非线性趋势,偏离了低频范围内曲线的线性趋势,且g越小,其曲线非线性特征越明显,这说明在高频情况下沥青的黏弹性比例变化受疲劳损伤影响较大. 由图3(c)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复数模量-相位角主曲线簇中的各曲线均呈现弧线状,但长度呈现两端先缩短后增长的趋势;随归一化模量值g不断降低,其曲线向复数模量降低的方向移动,移动间距经历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期间相位角变化范围经历先不断减小后迅速增大的过程.由图3(d)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荷载作用初期损耗模量-储存模量主曲线簇几乎重合,随归一化模量值g不断降低,沥青损耗模量-储存模量主曲线簇也均呈现弧线状,长度则呈现不断缩短的趋势;损耗模量随储存模量的降低而降低,并呈现下降速率不断增大的趋势.2.2 基于广义Kelvin-Voigt黏弹模型的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2.2.1 广义Kelvin-Voigt模型本研究采用广义Kelvin-Voigt模型对沥青黏弹参数主曲线簇进行拟合分析.考虑到模型拟合精度[14],该模型由8个Kelvin元件和1个Maxwell元件串联而成(见图4).为实现黏弹模型参数变化的精确对比分析,本文基于沥青的宽频率主曲线对8组(松弛弹性模量Ei,松弛时间τi)参数进行τi数量级预设[9].以沥青A为例,20,25℃下宽频率主曲线频率数量级的跨度范围从10-6到107.因此,本文预设τi(i=1,2,3,4,5,6,7,8)为10-6,10-4,10-2,10-1,101,102,104和107,由此,模型拟合计算中[13],1个Kelvin元件中仅包含Ei这1个未知模型参数.图4 广义Kelvin-Voigt模型Fig.4 Schematic of generalized Kelvin-Voigt model动载下,该模型复数模量表达式如下:G*(iω)==G′(ω)+G″(ω)i(1)式中:G*(iω)为复数模量,Pa;ω为角频率,rad/s;G′(ω)为储存模量,Pa;G″(ω)为损耗模量,Pa;E∞为Maxwell元件中弹簧元件的松弛弹性模量,即当ω→∞时材料的复数模量,Pa;η0为Maxwell元件中黏壶的黏度系数,Pa·s;Ei为对应第i个Kelvin元件中弹簧元件的松弛弹性模量,Pa;ηi为对应第i个Kelvin 元件中牛顿黏壶的黏度系数,Pa·s.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14],选用Excel软件规划求解模块的非线性回归法与多目标函数迭代法,进行模型参数拟合残差的最优化,最终求解得到沥青黏弹模型的拟合参数,如式(2)所示.(2)式中:fmin为相对残差值的拟合值;m为计算频率的个数;G′f,G′e分别为储存模量的拟合值和实测值,Pa;G″f,G″e分别为损耗模量的拟合值和实测值,分别为复数模量的拟合值和实测值,Pa;δf,δe分别为相位角的拟合值和实测值,(°).2.2.2 广义Kelvin-Voigt模型特征参数变化规律以25℃下的沥青A为例,基于上述拟合分析方法,得到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的Ei-N(N为荷载作用次数)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对应不同松弛时间τi的松弛弹性模量Ei变化规律不同,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E1围绕定值小幅度波动,该现象可能与模型拟合的端部效应相关[15];E2和E3曲线两端变化趋于平缓,出现平台,近似达到稳定值,两平台之间参数值呈现由慢及快再慢的下降趋势;E4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但荷载作用后期曲线存在较大波动;E5,E6,E7和E8均围绕定值小幅度波动.从其物理意义上来说,这体现出沥青运动链段单元松弛时间越小,沥青力学响应越显著的特征.由图5还可见,不考虑端部效应τ1=10-6时的参数情况,对沥青宏观参数贡献度最大的运动链段单元特征时间为τ2=10-4,它对应着沥青运动链段单元的主松弛时间.图5 Ei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Fig.5 Curves of modulus Ei vs.number of cycles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沥青A和沥青B的E∞-N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E∞围绕定值小幅度波动;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各E∞间的差异不大,但就E∞定值(1011 Pa)所对应的数量级而言,其较之主松弛时间的松弛弹性模量(107 Pa)大3~4个数量级,该现象可能与退化元件有关.图6 E∞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Fig.6 Curves of modulus E∞vs.number of cycles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沥青A和沥青B的η0-N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荷载作用前期η0-N曲线变化十分平缓,η0近似为稳定值;荷载作用后期η0整体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相对波动性较大.图7 η0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Fig.7 Curves of viscosity η0vs.number of cycles针对退化单元(弹簧元件和黏壶元件)模量的数量级变化问题,本文拟采用Maxwell 元件来替代2个退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该Maxwell元件松弛时间τ0-N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荷载作用前期Maxwell元件的τ0变化十分平缓,近似为稳定值;荷载作用后期τ0整体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与η0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整体波动性相对较大.就该参数的数量级而言,其变化范围(10-6~10-8,以沥青A为例)远小于主松弛时间(10-4),该分析点位于端部效应点之前,这也说明了其E∞基本无变化的原因.因此,后续沥青损伤变量分析中不考虑Maxwell元件的模型参数E∞.图8 τ0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Fig.8 Curves of relaxation timeτ0vs.n umber of cycles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模型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主要体现于E2,E3,E4和η0参数.3 基于疲劳损伤变量的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分析3.1 沥青疲劳损伤变量的提出本文基于2.2节分析,采用均方差方法对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模型参数Ei的变化幅度进行敏感性定量分析,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不同条件下,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E2和E3的均方差值R值最大,且基本相等,这与2.2节分析相一致.其次,E4,(E1\<FounderNode name="@转" value=""/>〗E5),E6,E7和E8的R值变化依次降低,且除了E4,其他松弛弹性模量的R值均远小于E2和E3的R值,但E4变化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表1 Ei的敏感性分析Table 1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ofEiTypeE1E2E3E4E5E6E7E8A,20℃0.1250.2240.2120.1880.0620.0410.0180A,2 5℃0.0510.2980.2960.1370.0370.0500.0110B,20℃0.0430.2730.2730.1040.05 70.0150.0050B,25℃0.0200.2130.2120.1310.0210.0480.0080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E2和E3这2个参数进行进一步分析.考虑到两者指标敏感性基本相同,本文将(E2+E3)/2作为沥青疲劳损伤变量.3.2 基于疲劳损伤变量的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沥青的(E2+E3)/2-N关系曲线见图9.图9 疲劳损伤变量与荷载作用次数关系曲线Fig.9 Curves of fatigue damage variable vs.number of cycle由图9可以看出: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随荷载作用次数N增加,沥青疲劳损伤变量(E2+E3)/2呈现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第1阶段(E2+E3)/2变化幅度很小,近似为稳定值,这说明从内部结构稳定状态的角度剔除了疲劳荷载作用前期触变性对疲劳损伤的干扰影响;第2阶段(E2+E3)/2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初期(E2+E3)/2由慢及快进入稳定下降阶段,后期曲线偏离线性趋势且下降速率越来越小.由图9还可知:对于同一沥青,20℃时(E2+E3)/2初值较大、阶段转折点靠前且其第2阶段曲线斜率较小,这体现了温度对沥青疲劳损伤过程的影响;同一温度下,对于针入度较低的沥青A,其(E2+E3)/2初值较大且阶段转折点较靠前,这反映了不同沥青种类对损伤过程的敏感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沥青疲劳损伤变量这个指标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沥青疲劳裂纹扩展机制[16]对沥青疲劳损伤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其裂纹扩展长度r计算公式见式(3).r=4-r0(3)其中(4)式中:r0为受力半径,mm;h为试件高度,文中取为2mm;φ为偏转角,rad;T为扭矩,N·m.沥青疲劳的第2阶段,沥青裂纹扩展长度随(E2+E3)/2的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随着(E2+E3)/2的减小,裂纹扩展长度曲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载荷作用初期裂纹扩展长度几乎线性增加,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载荷作用后期曲线不断偏离初期线性趋势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小.这与(E2+E3)/2随荷载作用次数变化的趋势十分相近,体现了裂纹扩展长度与(E2+E3)/2的相关性.图10 沥青疲劳损伤第2阶段裂纹扩展长度与疲劳损伤变量关系曲线Fig.10 Curves of crack length vs.fatigue damage variable由图9,10还可知,不同温度下,沥青A的(E2+E3)/2-N曲线线性区中与r-(E2+E3)/2曲线线性区中的(E2+E3)/2划分点、(E2+E3)/2参数值均分别为8506100,15392700Pa,沥青B的情况与沥青A相同.这反映了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第2阶段的(E2+E3)/2与r由线性变化到非线性变化的一致性,即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第2阶段(E2+E3)/2变化机制源于沥青疲劳裂纹扩展机制.以上分析验证了采用(E2+E3)/2来表征沥青内部结构疲劳损伤演化程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4 结论(1)随着归一化模量值的降低,沥青黏弹参数主曲线簇均向纵坐标轴反方向移动;复数模量-频率主曲线簇相邻曲线平行间距基本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相位角-频率主曲线簇在高频范围内逐渐偏离低频范围时的线性趋势,且g值越小,其曲线非线性越明显,偏离程度越大.复数模量-相位角主曲线簇曲线长度呈现两端先缩短后增长的变化趋势;沥青损耗模量-储存模量弧线状的主曲线簇长度不断缩短.(2)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广义Kelvin-Voigt模型参数松弛弹性模量E1,E5,E6,E7,E8和E∞围绕定值小幅度波动,E1与模型拟合端部效应有关;E2和E3两端变化趋于平缓,出现平台,近似达到稳定值,两平台之间,其参数值呈现下降速率由慢及快再到慢的降低趋势;E4整体呈现降低趋势,η0在荷载作用前期曲线变化十分平缓,近似为稳定值,后期其整体趋近于线性下降的趋势;E4和η0后期相对波动性较大.(3)基于黏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本文提出以(E2+E3)/2作为沥青疲劳损伤变量的建议.(4)沥青疲劳损伤过程中,沥青的(E2+E3)/2呈现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第1阶段(E2+E3)/2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变化幅度很小,近似为稳定值;第2阶段(E2+E3)/2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载荷作用初期(E2+E3)/2迅速进入稳定下降阶段,载荷作用后期曲线偏离线性趋势且下降速率越来越小.经验证,其与沥青内部结构疲劳裂纹扩展机制相关.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LEE H J,DANIEL J S,KIM Y R.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based fatigue model of asphalt concrete[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00,12(2):105-112.[2] WEN H,BAHIA H.Characterizing fatigue of asphalt binders with viscoelastic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9,2126:55-62.[3] UNDERWOOD B S,BAEK C,KIM Y R.Simplified viscoelastic continuum damage model as platform for asphalt concrete fatigue analysi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12,2296:36-45.[4] 郑健龙,马健,吕松涛,等.老化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0,27(3):116-131.ZHENG Jianlong,MA Jian,LÜ Son gtao,et al.Research on viscoelastic fatigue damage model of aging asphalt mixtures[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0,27(3):116-131.(in Chinese) [5] DARABI M K,AL-RUB R K A,MASAD E A,et al.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fatigue damage response of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s with consideration of micro-damagehea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 Structures,2013,50(19):2901-2913.[6] KATSUKI D,GUTIERREZ M.Viscoelastic damage model for asphalt concrete[J].Acta Geotechnica,2011,6(4):231-241.[7] ZHU H,SUN L.A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asphalt mixtures based on thermodynam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2013,40(1):81-100.[8] SULLIVAN R W.Development of a Viscoelastic Continuum Damage Model for Cyclic Loading[J].Mechanics of Time-Dependent Materials,2008,12(4):329-342.[9] 吴其晔,巫静安.高分子材料流变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57-165.WU Qiye,WU Jingan.Polymer rheology[M].2nd ed.Beijing:Higher EducationPress,2014:157-165.(in Chinese)[10] 张肖宁.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力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1-42. ZHANG Xiaoning.Viscoelastic mechanic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6:31-42.(in Chinese)[11] ZENG M,BAHIA H U,ZHAI H,et al.Rheological modeling of modified asphalt binders and mixtures[J].Asphalt Paving Technology: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ists-Proceedings of the Technical Sessions,2001,70(1):403-441.[12] ROMPU J V,BENEDETTO H D,BUANNIC M,et al.New fatigue test on bituminous binders: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modeling[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Materials,2012,37:197-208.[13] 田霜.基于黏弹特性的沥青损伤演化规律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TIAN Shuang.Analysis of asphalt damage evolution based on viscoelastic characteristics[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7.(in Chinese)[14] 许亚男.基于黏弹特性的沥青普适本构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XU Yanan.Research of the universal constitutive model of asphalt binder based on viscoelastic characteristics[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6.(in Chinese) [15] 迟凤霞,张肖宁,邹桂莲.基于动态模量主曲线的沥青混合料连续松弛时间谱[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0):76-80.CHI Fengxia,ZHANG Xiaoning,ZHOU Guilian.Dynamic modulus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on indirect tensile test mode[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8,36(10):76-80.(in Chinese)[16] SHAN L,TIAN S,HE H,et al.Internal crack growth of asphalt binders during shear fatigue process[J].Fuel,2016,189:293-300.。
高黏弹沥青砂蠕变损伤模型
高黏弹沥青砂蠕变损伤模型孙雅珍;朱传江;王金昌;顾章义【摘要】应用Kachanov损伤模型表征沥青砂损伤的增长变化律,将Burgers模型与损伤因子进行耦合,构建出能够描述高黏弹沥青砂3阶段蠕变全过程的蠕变损伤模型.借助高黏弹沥青砂的弯曲蠕变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相关模型系数和蠕变损伤演化曲线.将此蠕变损伤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及Burgers模型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蠕变损伤模型能准确描述高黏弹沥青砂的蠕变3阶段特性,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8.【期刊名称】《建筑材料学报》【年(卷),期】2016(019)002【总页数】4页(P404-407)【关键词】蠕变损伤模型;黏弹性与损伤耦合模型;高黏弹沥青砂;蠕变试验模型参数【作者】孙雅珍;朱传江;王金昌;顾章义【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浙江杭州310051;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高黏弹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是以推迟反射裂缝的发生时间为主要目的而设置在路面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层[1].但沥青砂在成型时已经形成有孔洞和微裂纹弥散的结构状态,外部荷载或者环境因素会使原有裂纹扩展[2].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蠕变损伤首先是由材料介质内部微小孔洞形成微裂纹,然后材料体元发生断裂形成宏观裂纹,最后导致材料失效破裂[3].因此,描述沥青砂的蠕变行为必须考虑材料损伤,即蠕变与损伤的耦合.关于蠕变损伤问题,Park等[4]在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和损伤方面提出了一些模型;张久鹏等[5]推导了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弹黏塑性损伤模型;曾国伟等[6]建立了沥青砂的蠕变损伤模型;朱洪洲等[7]建立了疲劳-蠕变损伤效应共同作用损伤演化方程.这些工作重点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损伤模型和参数分析,并未研究沥青砂这种高黏弹材料的蠕变损伤.为准确描述高黏弹沥青砂的蠕变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黏弹沥青砂蠕变损伤耦合本构模型.该模型应用Kachanov损伤模型,表征沥青砂损伤增长变化律,将Burgers模型与损伤因子进行耦合.借助高黏弹沥青砂的弯曲蠕变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相关模型系数和蠕变损伤演化曲线.沥青砂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分为迁移期、稳定期和破坏期3个阶段.四参数流体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沥青砂的黏弹性行为.沥青砂室内试验在应力水平和温度较低时,并不会经历蠕变破坏期,即蠕变的第3阶段;在应力水平或温度较高时,沥青砂经历蠕变的3个阶段.单独利用Burgers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蠕变破坏期,在此条件下存在应变硬化和损伤软化两种机制.这两种机制相互竞争:当硬化机制占据主导地位时,蠕变呈现平稳衰减状态;当损伤机制占据主导地位时,蠕变呈现加速破坏状态;两种机制接近时,蠕变呈现近似等速状态[7].1.1 沥青砂无损状态下的蠕变模型Burgers模型既可描述材料的蠕变和松弛行为,也可反映材料的弹性后效,能较好表征沥青黏结料的黏弹性特性[8].Burgers模型由1个Maxwell模型和1个Kelvin模型串联组成.作为表征沥青混凝土的黏弹性模型[9],Burgers模型本构关系可表示为:将应力σ=Δ(t)·σ0(t为蠕变时间)代入本构关系(式(1)),其中σ0为初始施加的恒定应力.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演,得到沥青砂无损状态下的蠕变应变,即:1.2 沥青砂耦合损伤的蠕变模型损伤力学认为,由于微孔洞、微裂纹等微缺陷的存在,材料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净应力增大[3].1968年,Rabotnov提出了损伤因子D:根据等效应变假设,有效应力可记为:当采用耦合损伤力学的方法研究蠕变问题时,需要定义相对合适的损伤因子.利用Norton公式得到Kanchanov蠕变损伤因子变化率将式(5)积分得到蠕变损伤时间门槛值tf:根据式(5),(6)得到损伤因子D的演化规律:根据应变假设原理,受损材料的变形可以只通过有效应力来体现.任何受损材料的本构关系与无损状态下的形式相同,将其名义应力替换为有效应力即可[10].将式(7)代入式(4),再代入式(2),即可得到常应力下沥青砂蠕变损伤本构方程,即:2.1 原材料高黏弹沥青由70#沥青、TCA添加剂和活化胶粉添加剂配制而成,主要成分为70#沥青、掺量(质量分数,文中涉及的掺量等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质量分数)为7%的SBS、1%的SEBS、5%的芳香烃以及1%的其他助剂.SBS和SEBS为典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加入这两种物质后沥青黏度值大于20kPa·s,25℃黏韧性大于15N·m,使沥青具有高黏和高弹特性.沥青砂由集料和高黏弹沥青组成,其配比m(5-10mm碎石)∶m(3-5mm碎石)∶m(0-3mm 石屑)∶m(高黏弹沥青)=17.00∶33.00∶50.00∶8.81,孔隙率(体积分数)为1.07%[11].试件按文献[12]中的T0703标准碾压法成型,经高精度切割机切割而成,图1为试件的几何模型.由图1可见,试件尺寸为250mm×35mm×30mm(误差为±0.2mm),试件加载时有效跨距为200mm.2.2 试验过程蠕变试验在带有温度控制箱的高低温蠕变仪上进行,试验温度为0,5,15,25℃,该蠕变仪为砝码加载的杠杆式高低温蠕变机.因弯曲蠕变受应力水平影响较大,现只考虑沥青砂的线黏弹性阶段,故弯曲蠕变的荷载采用规定温度条件下试件破坏荷载的10%进行加载,试验按照文献[12]进行,蠕变时间设定为4h.试验重复进行3次,结果取其平均值.2.3 试验结果与分析不同温度、相同应力水平条件下普通沥青砂和高黏弹沥青砂的跨中挠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1)高黏弹沥青砂在温度高(25℃)时经历比较明显的蠕变3阶段,即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2)高黏弹沥青砂在相同应力水平下,蠕变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3)在温度相对较高时,高黏弹沥青砂在初始阶段并未表现出比普通沥青砂更明显的蠕变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高黏弹沥青砂的蠕变行为较普通沥青砂的蠕变行为更为显著;(4)在温度相对较低时,高黏弹沥青砂并未显示出较普通沥青砂更为明显的蠕变行为.这是因为,高黏弹沥青中影响高黏弹特性的成分受温度影响较大,从侧面也反映出了研究沥青砂在温度较高时蠕变损伤的有效性.3.1 模型参数确定Burgers模型参数(E1,E2,η1和η2)和本文蠕变损伤模型中的各元件参数(E1,E2,η1,η2,a和n)及相关系数可以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原理,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 8中输入合适的模型参数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循环反演求得[13].表1列出了Burgers模型拟合参数及相关系数R.表2列出了蠕变损伤模型参数的拟合结果及相关系数R.由表1,2可以看出,采用Burgers模型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73,采用蠕变损伤模型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98.这说明,本文用来描述高黏弹沥青砂蠕变行为的蠕变损伤模型描述具有比Burgers模型更高的精度.3.2 蠕变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为验证两模型的合理性,分别将表1,2中的模型参数代入蠕变方程式(2),(8)中,进行25℃,0.18MPa 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变形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图3,4分别为试验结果与Burgers模型、蠕变损伤模型预测曲线对比.由图3可以看出,Burgers模型在初始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不能很好地描述沥青砂的蠕变行为;由图4可以看出,本文的蠕变损伤模型中加入损伤变量后,不仅可以较好地描述沥青砂蠕变前2个阶段的特征,还可以描述蠕变试验的加速蠕变阶段.(1)通过蠕变沥青砂试验,验证了沥青砂的3阶段蠕变规律是基于理论存在的,且蠕变由时间硬化和损伤效应组成的结论.(2)Burgers模型可以反映沥青砂蠕变的迁移期和稳定期,不能反映蠕变的加速阶段.(3)基于应变假设理论,定义了合适的损伤变量,建立了考虑损伤的蠕变损伤模型,该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程度更高.本文提出的损伤演化规律及模型需要更多温度及应力水平数据支持,且未考虑塑性和黏塑性模型情况,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王金昌.高黏弹沥青砂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报告[R].杭州:浙江大学,2014. WANG Jinchang.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viscoelastic sand mixture in municipalroads[R].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14.(in Chinese)[2] GONZALEZ J M,CANET J M,OLLER S.A viscop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with strain rate variables for asphalt mixtures—Numerical simulation[J].Computer Mater Sci,2007,38(4):543-560.[3] 李兆霞.损伤力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3-36. LI Zhaoxia.Damage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2:33-36(in Chinese)[4] PARK S W,SCHAPERY R A.A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particulate composites with growing dam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1997,34(8):931-947.[5] 张久鹏,黄晓明,马涛.沥青混合料蠕变损伤特性及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2):1867-1871. ZHANG Jiupeng,HUANG Xiaoming,MA Tao.Damage-creep characteristic and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8,30(12):1867-1871.(in Chinese)[6] 曾国伟,杨新华,尹安毅,等.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34(5):364-367. ZENG Guowei,YANG Xinhua,YIN Anyi,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eson damage creep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4(5):364-367.(in Chinese)[7] 朱洪洲,严恒,唐伯明.沥青混合料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损伤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1,24(4):15-20. ZHU Hongzhou,YAN Heng,TANG Boming.Damage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atigue and creep for asphalt mixture[J].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011,24(4):15-20.(in Chinese)[8] 封基良,黄晓明.沥青粘结料粘弹性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6-19. FENG Jiliang,HUANG Xiaoming.Study on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of asphalt binder[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6,23(5):16-19.(in Chinese)[9] 郭乃胜,赵颖华.动荷载作用下纤维沥青路面的黏弹性响应[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6):922-926. GUO Naisheng,ZHAO Yinghua.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fiber reinforced asphalt pavement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J].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7,23(6):922-926.(in Chinese)[10] KACHANOV L M.Introduction to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M].Dordrecht: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Dordrecht,1996:128-130.[11] SUN Yazhen,XIN Zhaoyang,WANG Jinchang,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for high-viscoelastic asphalt sand with SCB[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587/588/589:1291-1294.[12]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JTG E20—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S].(in Chinese) [13] 唐雪松,蒋持平,郑健龙.沥青混合料疲劳过程的损伤力学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0,17(4):92-98. TANG Xuesong,JIANG Chiping,ZHENG Jianlong.Damage mechanicalanalysis for fatigue failure process of bituminous mix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2000,17(4):92-98.(in Chine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式中:p1=η1 / E1+(η1+η2)/E2,p2=η1η2 / E1E2,q1=η1,
q2=η1η2 / E2。
2.1.2 积分型本构关系
由 Boltzmann 迭 加 原 理 可 得 积 分 型 本 构 关
系为:
∫ ε
(t)
=
σ
0J
(t)
+
t
T
(t
−
ξ
)
dσ (ξ dξ
)
dξ
(5)
0
式中,J(t)即为蠕变柔量,对于 Burgers 模型其蠕变
f
(t)
=
m n
(t
−
γ
)m−1
exp
⎛ ⎜⎝
−
(t
−γ n
)m
⎞ ⎟⎠
(8)
损伤演化方程可以定义为:
dD(t) = f (t)
(9)
dt
对式(9)进行积分得:
∫t
D(t) =
γ
m (x
n
−
γ
)m−1
⎛ exp ⎜⎝
−
(x
−γ n
)m
⎞ ⎟⎠ dx
=
1
−
exp
⎛ ⎜⎝
−
(t
−γ n
)m
⎞ ⎟⎠
(10)
Abstract: The creep tests of asphalt beam wer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using Bending Beam Rheometer (BBR). The creep compliance curves were obtained. By shifting, the shift factors are deduced by Williams-Landel-Ferry (WLF) equation and the creep compliance master curve clusters a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viscoelastic dam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upling the continuum damage factor into the Burgers viscoelastic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sphalt inner flaw is described by Weibull functi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damage effect during the evaluations of asphalt visc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VISCOELAST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BASED ON CREEP TEST
ZHENG Jian-long , *LU Song-tao , TIAN Xiao-ge
(School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6, China)
材料流变模型的选择与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1) 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材料的力学特性;2) 模型
应尽可能简单、直观,便于工程应用。沥青在大多
数实际使用情况下,它们的变形处于粘弹性状态。
而在高温和长时间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则以粘性流
动为主,Burgers 模型是一种粘弹性流体模型[5―6],
可以用 Burgers 模型来描述其流变行为,该模型已
+
t η1
+
1 E2
⎛ ⎜⎝1
−
exp
⎛ ⎜⎝
−t τ
⎞ ⎟⎠
⎞⎤ ⎟⎠⎥⎦
(13)
将上式 J ′(t) 定义为考虑损伤时的蠕变柔量。
3 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沥青这种简单热流变材料存在时-温等效性,为
了得到沥青的蠕变柔量主曲线及在不同温度下的
蠕变柔量主曲线簇,需要将试验曲线水平移位,本
文在分析时采用的移位因子为 WLF 公式:
lg φT
=
− C1 (T − T0 ) C2 + (T − T0 )
= − C1∆T C2 + ∆T
(14)
式中:C1,C2 为材料参数;T0 为参考温度,本文取 T0 = −20℃。
将图 1 所示的不同温度下沥青的蠕变柔量曲线
由 时 温 等 效 原 理 按 WLF 移 位 因 子 向 参 考 温 度
工程力学
1 试验简介
在不同的温度(T = -10℃、T = -12℃、T = -15℃、
T = -20℃、T = -30℃)下采用弯曲梁流变仪(BBR)
进行沥青的蠕变试验,沥青小梁试件的尺寸为
101.6 mm(L)×12.7 mm(b)×6.4 mm(h),它利用专用的
硅橡胶试模制作。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试
验过程中的荷载、变形。
试验时梁的应力和应变以及蠕变柔量按式
(1)―式(3)计算:
σ0
=
3PL 2bh2
(1)
ε
(t)
=
6hδ (t) L2
(2)
式中:b 为小梁宽度/mm;h 为小梁高度/mm;L 为
简支梁跨径/mm;P 为施加的恒定荷载/N,P=100 g×
9.8 N/kg=0.98 N;δ (t)为随时间 t 变化的跨中挠度
2.5x10-2
10-2 7.5x10-3
5x10-3
从上到下依次为: -10℃ -12℃、 -15℃、 -20℃、 -30℃
J(t) / MPa−1
2.5x10-3
10-3 7.5x10-4
5x10-4
0.1
1
10
100
t/s
图 1 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柔量曲线
Fig.1 The creep compliance curv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加,损伤的存在加速了应变的增长,这是符合实际
的。因此,如果不考虑损伤的影响,则不能反应真
实的蠕变过程,得出的粘弹性参数 E1、η1、E2、η2 以及粘弹性模型将不合适。
将式(12)中的σ0 移到左边,则有蠕变柔量:
J ′(t) = ε (t) = σ0
⎛ exp ⎜⎝
tm nLeabharlann ⎞ ⎟⎠⎡ ⎢ ⎣
1 E1
摘 要:通过 BBR-弯曲梁流变仪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沥青小梁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柔量曲线。通 过移位,按 WLF 公式推导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移位因子和各个温度下的蠕变柔量主曲线簇。用 Weibull 函数来描 述沥青内部缺陷的分布,将 Burgers 粘弹性模型与连续损伤因子模型二者耦合建立了沥青的粘弹性损伤模型。理 论模型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在沥青粘弹性性能评价过程中考虑损伤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关键词:沥青路面;粘弹性;蠕变试验;损伤;WLF 公式;主曲线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柔量 J(t)为:
J (t)
=
1 E1
+
t η1
+
1 E2
⎜⎜⎝⎛1 −
exp⎜⎛ − ⎝
t τ
⎟⎞ ⎠
⎟⎟⎠⎞
(6)
式中τ =η2 /E2,E1、η1、E2、η2 为模型的粘弹性
参数。
对于简单蠕变试验, σ (t) = σ 0 为常量,所以 dσ (t)/dt =0,因此,式(5)退化为:
ε (t) = σ 0J (t)
———————————————
收稿日期:2006-07-17;修改日期:2006-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0800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536001) 作者简介:郑健龙(1954―),男,湖南人,教授,博导,校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从事道路工程和固体力学研究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viscoelastic; creep test; damage; WLF equation; master curve
沥青材料是一种简单热流变材料,其变形与温 度、加载时间有关[1―3]。沥青路面的开裂、车辙、 疲劳等破坏问题都与沥青的粘弹性特性有关,因 此,需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沥青材料的相关试验。 蠕变柔量是表征粘弹性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指标, 美国 SHRP 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为评价沥青结 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提出了采用弯曲梁流变仪 BBR (Bending Beam Rheometer)的小梁弯曲蠕变试
(7)
2.2 连续损伤因子的确定
在外载和环境的作用下,由于细观结构的缺陷
(如微裂纹、微孔洞等)引起的材料或结构的劣化过
程,称为损伤。沥青试件成型时,内部不可避免地
存在缺陷,在蠕变应力的作用下,材料内部将形成
大量的微观缺陷,这些微缺陷的形核、扩展(或膨
工程力学
195
大)、汇合将造成材料的逐渐劣化直至破坏。从本质
验及直接拉伸试验 DTT(Direct Tension Test)两个试 验方法对其进行评价。这两个方法中,BBR 是主 要的。
本文利用弯曲梁流变仪 BBR 在不同温度下进 行沥青的弯曲梁蠕变试验,结合粘弹性力学的模型 理论同时引进损伤因子建立粘弹性连续损伤本构 模型。由于在蠕变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损伤效应,即 蠕变损伤,因此,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