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书桌上,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方案创作。
今天,我将用我的经验,来完成一份《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需要体现出工作的严谨性,还要有那种网络流行的轻松与接地气。
一、项目背景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规划会议上,听到一位专家说:“现在的规划,就像是一块块拼图,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于是,多规合一的概念就这样在我脑海中生根发芽。
我们的项目,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壁垒,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融合。
二、项目目标1.实现规划一张图。
将各类规划整合到一张图上,让规划更加直观、清晰。
2.实现资源一本账。
将各类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实现项目一条龙。
将项目从策划、审批、建设到运维全流程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现有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找出问题。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3.组织实施:将方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项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监督评估: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四、关键环节1.数据整合:这是多规合一的基础,我们需要将各类规划数据、资源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的共享。
2.技术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人才培养:多规合一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
五、预期成果1.规划更加科学:通过多规合一,我们的规划将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更加科学合理。
2.工作效率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实现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3.资源配置合理: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风险防范1.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储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多规合一技术方案
多规合一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
咱先唠唠为啥要有这个“多规合一”呢?你看啊,以前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就像一群小伙伴各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规划部门有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有土地利用规划,环保部门有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同一块地,不同的规划可能有不同的安排,这就像几个人对同一个东西有不同的想法,容易打架呀。
所以呢,为了让这些规划能和谐共处,就需要“多规合一”这个大管家来协调管理啦。
二、目标设定。
1. 协调统一。
咱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让这些规划不再各说各话。
就像把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团结起来,让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要把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等都协调好,让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开发强度、环保要求等都能在一个大框架下达成一致。
2. 提高效率。
以前因为规划不统一,项目审批的时候可麻烦了。
就像你要去不同的地方盖好多个章,每个地方还都有自己的要求。
“多规合一”之后呢,就像开了个一站式服务大厅,项目审批变得又快又顺畅,大家都节省时间和精力,就像坐了火箭一样高效。
3. 优化资源配置。
这就好比是合理安排家里的财产一样。
土地、空间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宝贝,通过“多规合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哪里适合搞建设,哪里要保护起来,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不浪费一丁点儿。
三、技术路线。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这是打基础的重要一步。
就像收集各种积木块一样,我们要把各个部门现有的规划数据都找出来。
城乡规划的地图、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环保的生态红线范围等等,把这些数据从各个角落里挖出来,然后整理得整整齐齐,就像把杂乱的积木按照形状和颜色分类好。
2. 标准统一。
每个部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这就像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样让人头疼。
所以我们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把这些“方言”都转化成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比如说坐标系统要统一,土地分类标准要一致,这样数据之间才能愉快地交流合作。
3. 差异分析。
把各个规划放在一起比较,就像把小伙伴们的想法都摊开来看。
多规合一的理解
多规合一的理解
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多规合一是啥。
就说有一次我去一个新开发的小区玩。
那个小区规划得特别好,有漂亮的花园、宽敞的道路,还有各种便利的设施。
我就好奇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多规合一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种规划都整合在一起,让它们不打架,共同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服务。
就像你做饭的时候,把各种调料都搭配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
我记得那个小区的建设就是多规合一的成果。
规划的时候,把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都考虑进去了。
比如说,为了保护环境,在小区里种了很多树;为了方便居民出行,规划了合理的道路和停车位。
比如说,以前可能城市规划要在这里建个工厂,土地规划又说这里不能建,环保规划也不同意。
这样就乱套了。
多规合一就是要把这些规划都协调好,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所以啊,多规合一就是让各种规划齐心协力,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好。
下次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地方,就可以想想是不是多规合
一的功劳哦。
这就是多规合一的理解啦。
多规合一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多规合一工作动员大会,共同探讨如何推进我单位多规合一工作。
在此,我代表单位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多规合一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多规合一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同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多规合一,即“多规融合、一张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多规合一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在此,我就如何推进我单位多规合一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多规合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体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多规合一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完善规划体系。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筹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形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3. 推进规划编制。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多规合一工作的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质量。
4. 加强规划实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多规合一工作取得实效。
1.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多规合一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多规合一工作的认识。
2. 加强业务培训。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多规合一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关于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工作的建议
关于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工作的建议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工作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为了有效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工作,以下是我对该工作的建议:1.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目标和路径。
多规合一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和层级,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顶层设计,包括改革目标、改革路径、改革机制等。
只有在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工作。
2. 建立多规合一改革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多规合一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需要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可以设立一个多规合一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多规合一改革需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作为保障。
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各地区和部门积极参与改革。
4.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和能力。
多规合一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改革的要求。
5. 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
多规合一改革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需要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6. 强化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多规合一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可以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对改革的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经验。
多规合一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相关改革。
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多规合一PPT课件
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两规合一”
工作框架
(一)试点区县方案编制阶段 在区(县)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阿杜刚》分解的分配预设指标(包 括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等),探索研 究在规划实施层面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对接可能性和 相关技术规程。在试点区方案编制中,在“统一数据地 板、统一用地分类、统一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根据各 区县近年来建设用地需求流量指标,区分近远期需求, 按照“保近期、保重点、优化布局”的原则,确定规划 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同事,对于违法用地、限制土地等 进行逐一梳理,确保技术底板的科学性。试点方案经过 多轮对接,形成《“两规合一”土地利用规划区县初步 方案编制技术规程》和工作要点。
同时因为体制上的原因,全国多数城市的城乡规划“一张图”与国土“一张图”都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仅有成都等少数城市实现了国土信息和城乡规划信息的结合。
国内省市多规合一实践的类型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曾在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县、广西钦州市、四川宜宾市、浙江宁 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六个地市县试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三 规合一”。
国内多规合一的实践大体分为机构推动型、城乡统筹整合型、新增上位规划型,其中机构推动型 以上海为代表,城乡统筹统领型以重庆为代表,新增规划型以广州为代表。
以上海为代表的机构推动型
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 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 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在此基础上,分两个层面展开规划编制和实际管控工作,通过“结构化”处理,形成市级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方案,通过“精细化”处理,形成“规划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 护控制线”管控方案,完成规划布局和实际管控两个层面的总体部署。同事,依托土地利用规划动态 管理和评估机制,优化规划体系框架,逐步实现两规的有序衔接。
“多规合一”建设思路与成果
信息平台展示—地块控制线检测
22
22
(六)优化“一套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依托“一张图”和“一个平台”启动审批制度改革,结合实际,拟定《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
法》、《建设项目生成国土用地调整工作实施细则》和《 “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等文件 ,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
4
要基础,在全国28个市县试点开展“多规合一”。
城乡 规划
两 图 合 一 底 线 管 控
4
(二)“多规合一”的内涵与要求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 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的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 城乡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目标。 “多规合一”基本工作内容
生态控制线:生态功能红线、林业生态红线、水功能区域、河岸线等相
关规划充分协调与衔接。
基本农田控制线: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产业区块控制线
二级控制线
绿线:城市绿地控制线 蓝线:城市水体控制线 黄线:公共设施控制线 紫线:文化保护控制线
15
15
(二)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一张规划蓝图
• 生态控制线 • 基本农田控制线 •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 产业区块控制线 • ……
一套项目库
• 省市重点项目
一个信息平台
• 规划、发展改革、国
多规合一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规划在推动区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规划种类繁多、编制主体多元、编制程序复杂等原因,导致规划之间存在着交叉、冲突和重复等问题,影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近年来推行了“多规合一”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多规合一的背景、实施过程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规合一的背景1. 规划体系庞杂,交叉重复在我国,各类规划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等。
这些规划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编制,导致规划体系庞杂,规划之间存在着交叉、冲突和重复等问题。
2. 规划实施效果不佳由于规划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一些地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规划打架”的现象,影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规划滞后、规划失控等问题。
3.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法律风险。
二、多规合一的实施过程1. 明确指导思想多规合一改革以“一张蓝图、一个体系、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为总体思路,旨在构建统一、协调、高效的规划体系。
2. 完善法律法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主体和程序,为多规合一提供法律保障。
3. 优化规划体系整合各类规划,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4.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方面的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
5. 加强规划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多规合一的法律后果1. 规划冲突减少,实施效果提升多规合一改革有效解决了规划之间交叉、冲突和重复等问题,使各类规划更加协调一致,从而提高了规划的实施效果。
2. 规划编制主体和程序更加规范多规合一改革明确了规划编制主体和程序,使规划编制更加规范,减少了法律风险。
基于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框架构建
基于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框架构建多规合一是指将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自然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一个整体的编制和审批程序进行管理和实施。
在县域层面,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框架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统筹性和可操作性。
一、框架的基本原则1. 统筹兼顾原则:通过统一规划体系,综合考虑县域内各类开发空间需求,实现各项规划目标的协调推进。
2. 纵向融合原则:将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等不同层次规划在空间上进行融合,形成系统完整的规划体系。
3. 横向协同原则:将环境保护规划、自然资源规划等横向规划在内容上进行协同,实现相互衔接和优化配置。
4. 合理适度原则: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确定编制的规划层次、空间范围和编制深度,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框架的组成部分1. 国土空间基本态势规划:通过总体论证、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确定县域的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和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2. 城乡一体化规划:在国土空间基本态势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的规划,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融合。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国土空间基本态势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指引下,明确县域的生态保护目标和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4.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对县域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资源开发的取舍和合理利用的方向,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5.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国土空间基本态势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要求,制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规划,提高县域的服务水平。
三、框架的编制程序1. 规划编制的启动:由县级政府成立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编制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计划。
2. 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对县域内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特征和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问题分析和规划目标确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县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多规合一工作方案
4.信息化建设
-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等环节的信息共享。
-提高规划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
五、组织保障
1.成立“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决策指挥和监督考核。
3.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接受社会监督。
四、工作内容
1.规划整合
-梳理现有各类规划,分析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出整合方案。
-统一规划基础数据,确保规划编制的数据准确、可靠。
-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明确空间管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
4.规划实施阶段:制定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5.信息化建设阶段: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
6.总结评估阶段: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
七、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顺利进行。
-加强规划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
1.成立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决策指挥。
2.设立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计划执行。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工作。
2.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组织推进和督促落实。
3.加强部门协同,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多规合一
行审批“一张表格”,正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
• 工作目标 • 工作基础 • 一张图、一个平台 • 一张表、一套机制
22
• 工作目标 •贯彻中央指示,实行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 •消除空间矛盾,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 •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统一的空间管理联动平台
多规合一
• 概念 • 一、为什么实行多规合一 • 二、多规合一的发展 • 三、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 四、当前开展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 五、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
概念
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 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 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 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 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 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 标。将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 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
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
16
广州经验一: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
“三规”矛盾突出
实现“一张图”管控
17
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特大城市土地紧缺,倒逼发展模式转型 广州 2013年常住人口1600万 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 仅余77平方公里 按传统发展模式,仅够3年使用
一、为什么实行多规合一
现行空间规划主要问题:资源高速耗散、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空间利 用低效 空间规划之间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的空间载体具有唯一性,对于 同一个空间主体而言,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表达不 同的发展诉求、实现空间的统一规划与管理。而现行的三类主要空间 规划(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之间,在规划内容、规划标准和协 调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各规划结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是指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将不同类型的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整合到一个综合的规划中,以实现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目标。
多规合一的概念源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是一种综合、整体化的规划理念。
多规合一的目标是打破传统分割式的规划体系,减少不同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多规合一的实践要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规划手段和方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和决策模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参与,以确保多个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同时,多规合一的落实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规划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
多规合一的概念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借鉴。
多规合一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多规合一
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两规合一” 工作框架 (二)“自下而上”方案编制阶段 在试点区方案编制工作基础上,完成浦东、宝山等 “8+1”的区县“两规合一”初步方案编制工作。经过 对比和成果汇总,通过“自下而上”规划编制的汇总, 基本明确了各区县建设用地需求和基本农田布局潜力。 “自下而上”方案的编制,基本形成了由各区县整合形 成的全市“两规合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 (三)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展望阶段 结合上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和 上海发展的最新指导意见,“自上而下”地指导规划编 制。土地利用空间战略方案对上海后世博城市发展的空 间结构新布局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特别对上海城市“多 中心城市群”、世界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重点区域、 主城区的发展格局以及产业区发展和结构转型、空间环 境品质和独体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合基本农田布局的 生态安全格局等市级层面规划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化。
上海统一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共同面临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编制 体系对于特大城市来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如何确定详细规划编制的边界、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 和技术侧重点等上都是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两规合一”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新的需求,上海目前开展的“两规合一”工作指示阶段性的积 极探索,初步是实现了两个规划在规模上的衔接和布局上的优化,还需要在完善规划框架、探索规划 编制。强化规划管理、开展动态评估等方面不断深入,以更加有效地发挥“两规合一”的综合优势。 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把“两规合一”印象更深入的目标和价值。
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两规合一”
关键技术内容 “两规衔接”工作, 由于其技术方法、实施手段的不同,因此其关键技术内容是建立规划动态实 施的观点,充分运用土地管控的刚性手段,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在方案编制工作中,重点是把握三 个环节: 确定规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增长边界的确定是“两规衔接”的核心内容,也是“两规合一”的特 色。建设用地规模和边界的确定必须在确保需求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划定。 优化布局——是“两规衔接”的重要特征,也是规划实施评估的直接体现和规划战略性的重要保证。使 用上海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锚固生态底线等方面做出更加刚性的规定,进而维 护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保证流量——结合近两年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结合地区发展 重点和实际需求,同归“控增逼存、盘活存量”等手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城市和 地区近期发展重点和规划的可实施性。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的概念解析
哎哟喂,你晓得不,咱们今儿个聊聊这“多规合一”的事儿。
你别看它名字挺高大上,其实就跟咱们平时吃饭得荤素搭配一样,讲究个协调和谐。
你想啊,以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这些个规矩,各有各的一本经,有时候唱着唱着就对不上调了。
就像家里做饭,妈说要清蒸鱼,爸说要红烧肉,结果厨房里头乱成一锅粥,你说是不是?
可“多规合一”一来,嘿,这就跟请了个总指挥似的,把这些规矩都给拢一块儿,商量着来。
鱼还是要清蒸,肉还是要红烧,但得有个先后顺序,得有个大局观,不能让厨房炸了锅。
这样一来,咱们的城市建设就有头绪多了。
土地怎么用,房子怎么盖,路怎么修,都得先开个会,大家伙儿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整最合适。
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让城市看起来更有规划,更有美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而且啊,这“多规合一”还特人性化,不是说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就像咱们做菜,有时候得根据家里人的口味来,不能死搬硬套菜谱。
所以啊,我觉得这“多规合一”真是个好东西,它让咱们的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也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以后啊,咱们再也不用担心城市里头这儿挖个坑,那儿堆座山,搞得跟迷宫似的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多规合一”是个好政策,咱们得支持,得点赞!希望以后咱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咱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多规合一解决方案介绍
经过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进行 实施 经过规划修改保障国家、省 、市建设项目落实
三规冲突造成旳恶果
• 生态蚕食,资源挥霍
• 空间无序蔓延
• 产业与人口脱离
• 项目落地难,审批效率低下
开展“多规合一”旳效益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及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 产业、人口、城市相协调
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
同
“多规合一”平台
利用云平台和企业服 务总线技术实现与发改、 规划、国土、环境保护以 及林业、水利、交通、教 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业 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 和业务协同,有力地支持
“多规合一”工作。
ESB企业服务总线
环境保护
发改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国土
规划
其他部门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平台功能简介
✓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台提供建设项目贮备、生成、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经过项目贮备生成机 制和审批流程再造加速政府投资项目、要点建设项目旳有序落地实施。
项目贮备
✓ 建立基础设施和基础 产业建设项目贮备库
✓ 有旳放矢地甄别、筹 划、包装
✓ 分级贮备、全市联动、 滚动更新
项目生成
✓ 建立生成筹划机制保 障建设项目落
全国在行动
202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有关提升本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旳意见》中明确以 广州、河源、云浮三市作为“三规合一”试点城市。
2023年,佛山市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张图”共 享管理。
2023年3月,厦门确立了加紧建设漂亮中国典范城市旳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 实践了“多规合一”。
。
平台功能简介
浅谈“多规合一”
样 ,编制规 划期 限相 差很 大 。例 如城 乡 总体 规划期 限为 20年 ,国民经 济和社 会 发展规划期 限是 5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期 限一 般 为 l5年 等 规 划 期 限 的 不 同 导 致 的 问 题 包 括 :规 划 尽 期 千差 万 别 ,起 点 数 据 不 统 一 ,难 以有 效 融 合 各 规 划 ;规 划 期 不 同 ,导 敛 现 状 分 析 、宅 问 开 发 、用 地 使 用 、生 态环保 等 分析 预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吻合 等 、
分 为“允许 建设 ”“有 条件建设 ”“限制 建 设 ”和“禁止建 设 ”,城 乡规划体 系对“用 地单 元建设适宜性 ”的等级评 定按“适 宜 建设 用 地 ”“可 建设 用地 ”“不 适 宜 建 设 用 地 ”和 “不 可 建 设 用 地 ”划 分 .两 者 对 土 地 空 问 管 制 的 分类 方 法 不 同 用 地 分 类 的 不 同 ,使 同 一 块 土 地 被 不 同 部 门 重 复 统 计。
多规合一法律效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推行了“多规合一”的改革,旨在实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统一协调。
本文以某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冲突纠纷案为例,分析多规合一的法律效力。
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具体表现为: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不一致。
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经济效益。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主体不同。
城市规划由市政府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
3.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程序不同。
城市规划审批程序相对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而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程序相对简单,容易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二、案件概述某市某区域拟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规划审批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出现了冲突。
具体表现为:1.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绿地建设,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而土地利用规划将该区域划定为住宅用地。
2.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土地利用规划未将该区域纳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范围。
3.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历史文化保护,以传承城市文脉;而土地利用规划未将该区域纳入历史文化保护范围。
由于规划冲突,项目审批陷入僵局。
开发商向市政府申请协调,要求解决规划冲突问题。
三、多规合一法律效力分析1. 多规合一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多规合一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改革的重要方向。
多规合一要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在目标、任务、布局、措施等方面实现统一协调,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协同性。
”多规合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多规合一”项目必要性分析1.“多规合一”是把从空间规划的控制方法,上升到关系全局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方法论层面,借以再造“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机理,创新行政管理和决策落实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主体的集中统一、决策落实的顺畅可控、行政管理的效能效率提升。
2.开展“多规合一”的必要性:一是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县规划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二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三是改革政府规划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能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
在这个平台上,部门间的信息能够互通共享,解决了部门之间的规划冲突。
此外,“多规合一”还让规划“看得见、摸得着”,使各个“硬规划”更好地与居民“软接触”——城市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事业项目等都在管理综合平台上得以落实。
这个开放平台还能打通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市民更容易接触到自己所关心的规划,实现“共同缔造”理念。
4.将原本存在的多种行业、多级层面、多个区域、多个系列的规划合而为一,形成一个统一规划。
将原本分散的规划编制、审批和修编等权限合而为一,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决策机制。
将有助于缩短职能部门的管理半径,更有效地强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机制效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推动各个方面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减少或避免方向各异甚至相反的种种“作用力”,加快推进“政策统一横向到边、管理贯通纵向到底”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能够有力提升管理决策的效能和执行力。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多规合一是指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纳入到一体化的规划中,以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是指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旨在指导和推动多规合一的实施过程。
本文将从多规合一的意义和目标出发,阐述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多规合一的意义和目标多规合一的意义在于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推进。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分离导致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规划框架和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多规合一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旨在实现这些目标,并谋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规划体系的建立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是多规合一的基础。
需要制定统一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多规合一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规划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善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是多规合一的核心任务。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谭纵波 2016年1月
内容概要
新时期空间规划的外部环境
“多规合一”的由来与背景
“多规合一”的着眼点
“多规合一”的国内实践
国外空间规划体系案例
小结:实施“多规合一”的关键事项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8
2020年规划用地比例
3.60% 35.00%
3.17%
城市地区
2.23%
交通 农村地区
56.00%
生态地区 发展备用地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9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成立云浮市规划编制委员会取代原负责规划编制的机构 组织编制《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落实“三规融合” “一套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平台,分头实施” “空间引领,指标对接”,“刚性约束,弹性发展”
广州市(2012)
将“三规划合一”视为“一项工作”而不是“一种规划” 市级政府与区县级政府三个部门的互动 协调确定四个边界:建设用地边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产业区块边界、
西方工业化国家空间规划案例
美国案例:纽约 以基层政府为主体的规划编制审批机制 作为政策性宣言的城市综合规划 实现空间管控的区划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2
国外空间规划体系案例
日本案例:东京 与中国类似的行政架构 区域层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两大主干(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控制)
生态保护边界 形成了“五个一”的成果:“一张图”、“一个信息联动平台”、“一 个运行管理实施方案”、“一个技术标准”、“一个管理规定”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0
“多规合一”的国内实践
2014“多规合一”试点 厦门市(2014)
形成了“四个一”的成果 “一张图”:全市空间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引领、 空间整合、法定转化) “一个平台”:统一的管理协同平台(项目生成+审批 协同) “一张表”:统一的建设项目协同审批表(对外审批窗 口) “一套机制”:“多规合一”保障机制(项目形成责任 制、配套法规政策)
大城市地区的研究
走向统一的北京大城市地区空间规划(2006) 提出“一部规划,统一编制,分头实施”的构想
区域层面的实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规划研究(2008)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9
“多规合一”的国内实践
广东省的实验
2009年选择广州、云浮、河源作为“三规合一的”试 点 云浮市(2010)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1
国外空间规划体系案例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特点
背景:产权私有,市场经济,法治社会 政府机构上下分权,同级集权,分层规划各司其职 战略性规划趋于描述性内容 约束性规划是空间规划的核心 约束性规划由最基层政府负责编制实施
限 制 开 发 地 区 ( 农 村 地 区 )
目前的农村居民点地区,以及尽管 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自然灾害危险性不强,但对保障农 产品供给意义重大,且具有一定生 态环境价值的地区
禁 止 开 发 地 区 ( 生 态 地 区 )
尽管环境容量较大,但生态系统比 较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较高、自 然灾害危险性较大,既不适宜农业 开发,更不适宜工业开发和城市建 设的地区
缺乏完善的部门联动协作 机制,导致规划实施部门 对“三规合一”参与积极 性下降;一个规划编制管 理部门要求对接多个规划 任务,技术力量略显不足
广州市(2012年)
规划编制权分散,在实施 过程或“三规”各自修编 过程中容易再次出现不合 一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31
对快速城镇化时期问题的反思 4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的由来与背景
空间管控需求与空间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资源保护的空间需求 空间规划的基本属性
指引方向(战略性规划) 协调矛盾(规范性规划) 提供服务(修建性规划)
英国案例 多变的开发规划体系 2004年之前的开发规划(结构规划+地方规划) 2004-2008年的开发规划(区域空间战略+地方开发框 架) 2008年之后的开发规划(地方规划+社区规划) 空间规划及空间管控体系(开发规划+规划许可)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3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32
“三规合一”基 础地理数据库
DEM
1﹕10000
卫 星 影 像
基 本 框 架 数 据
地 形 图
地 形 图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主 体 功 能 区 规 划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500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2
新时期空间规划的外部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人口红利优势不再 城市化进程进入中期 中等收入陷阱(欧美化?拉美化?)
国家政策
市场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 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 从新型城镇化规划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行政简政放权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3
30
广东省“三规合一”试点市实践探索成效比较
试点市及试点时间 特征 成效 不足 ① 技术手段:在“三规合一” 在技术思路上率先探 城乡规划成果中协调“三规” 索“三规合一”的做 局限于技术层面,仅从城 的技术标准 法,打下“三规合一” 乡规划层面破解“三规合 一”,可操作性不强 ② 信息手段:建立城市地理信 的技术基础 息系统
20,000
10.00
0
0.00
Total Population
Urban Population
Percentage of Urban Population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6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17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 环境· 资源保护 基础设施 其他……
问题的解决之道——“多规合一”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7
“多规合一”的着眼点
“多规并存”问题的应对
“一部规划,统一编制,分头实施”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间磋商机制
改革机构 编制综合性规划 技术性协调
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规划编制+信息支撑) 保留现有的部门权力
空间相关规划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计划(1953年“国民经济发展第 一个五年计划”) 始于联合选厂的城市规划(1956年《城市规划编制暂 行办法》) 改革开放后开始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 年《土地管理法》) 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1992年) 摸索中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996年广州,2002 年环保总局、住建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 行)》) 2005年“十一五”改称“规划”并提出“主体功能区” 其他行业的规划(农业、林业、水利、住房、文体卫生)
26
南宁
促进开发区 开发建设区 开发限制区 生态保护区
钦州 防城港 北海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7
适 宜 开 发 地 区 ( 城 市 地 区 )
城市建成区和交通设施占地,以及 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生态重要性程度不高、工程地质条 件较好、自然灾害危险性不强,而 且农业开发价值不大的地区
“多规合一”的核心
空间(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统一 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边界) 城市土地利用的管控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8
“多规合一”的国内实践
早期探索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苏州、安溪、钦州、宜宾、宁波 及庄河6个地市县的试点
河源市(2008年)
云浮市(2010年)
① 行政手段:成立云浮市规划 从权利根源上解决了 编制委员会,集中规划编制 “三规冲突”问题, 权 保障“三规”编制和 ② 信息手段:建立规划信息技 调校的持续统一性 术平台 ① 协作手段:市统筹、区先行, “三上三下”的一套 部门联审、同步修编 协作流程,使“一张 ② 技术手段:出台了《广州市 图”规划成果的可操 作性很强。全市盘活 “三规合一”编制技术指引》 和《广州市“三规合一”规 建设用地规模为 划成果数据标准》 128.32km²,重大民生 ③ 信息手段:建立规划信息技 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项 目能够无冲突落地 术平台
新时期空间规划的外部环境
空间增长模式的改变
从增量到存量 从数量到质量
空间规划应对重点的变化
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 路”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21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2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
23
新形势下的“多规合一”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谭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