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及规范化程度均有所欠缺。网络政治参与动机、政治表达意识及参与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要扩大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必须对大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在动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意识;加强网络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保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加强各级电子政府建设,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标签: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基本方式。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公共空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兴起。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笔者在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80份,收回有效问卷8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1%。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个人或群体运用网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浏览网络政治新闻和信息、参与网络时政热点的讨论、加入网络上带有政治色彩的团体或组织、参与政府部门网络投票或选举、通过网络向政府部门发表政策建议或进行网上信访等。这几种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在参与层次上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与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等内容展开。
1.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状况
在政治领域中,公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反映了政治主体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是其作为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观反映,体现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他们参与政治事务的基础。一是政治认知方面。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熟悉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较强的政治权利意识,被调查的92.8%的大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0.4%的大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问及如何看待政治权利时,有86%的大学生表示政治权利“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二是政治关心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网上最关注的新闻类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化娱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和生命联系最为紧密和深入的地方。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
的根基和起源,家长和监护人应当习得更多的生命教育知识理念,并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第三,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群体走出生命困惑。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方法,为大学生在学习、交往、就业、恋爱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和开发潜能的专业心理辅导行为。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启迪他们对人生和生命进行认真思考,指引他们健康成长,走出生命困惑。
2.高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生命教育
高校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破解生命困惑的主渠道,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有单一性课程和渗透性课程两种,单一性课程即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死亡教育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专门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连贯、完整地呈现和传递给学生。学校可通过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引导其正确把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渗透性课程即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并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生命教育高度契合,都具有以人为本、提升生命质量、明晰生命价值的功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大力融入生命教育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大力开展“三观教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要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并与课程主题紧密结合。如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开设生命教育的板块,使大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本质、价值以及生命过程中的责任感;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时代性,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和呼唤;等等。第三,积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在制度和体制上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疏解提供保障。其次,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自我拯救生命、预防自杀方面的系统知识讲座、培训和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自杀危机的识别,认识发生心理危机的前兆和规律,以便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有效地挽救生命。最后,要进行日常心理排查和筛选工作。对有严重身体疾病、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性格孤僻内向、有网瘾症状、受到学校处分及有重大心理创伤等危机心理易感人群要多加关注,及时建立心理档案,采取心理危机监控措施,为易感人群的生命安全筑建防护堤。
3.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实现自我解惑
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生命困惑的自我破解至关重要,也只有主动作为,才能真正破解生命困惑、促进自我生命的发展。第一,认识生命的价值。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意义和实质。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⑤。通过生命教育揭示和了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认识到自我价值是在关爱自我和关爱他人中实现的、是在给予与奉献中实现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自我,热
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对自我和社会负起责任,提升人生境界。第二,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对于那些懂得解读它的人会有积极的意义。”⑥生命总是与对生活的感受相联系的,珍爱生命,首先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自身要认识生命和死亡的特点,理解生命的可贵,珍惜当下生活的每一天。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建构生命的意义,懂得爱护生理生命,提升精神生命,丰富社会生命,过更有意义的人生,为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辉煌的前程、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第三,维护生命的安全。当大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或自我调节效果不明显时,要积极向外求助,可以向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求助,家人是最值得信赖的社会支持力量;也可以向同学或朋友求助,他们最能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向老师求助,他们也可以提供积极有效的资源和帮助。同时,要守护生命,提高帮助他人的能力。当发现同学有了心理问题而他自己又解决不了时,要劝说、鼓励他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寻求帮助;发现同学出现心理危机,要立即报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院系负责老师,以便对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注释
①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三联书店,1994年,第82—83页。
②欧阳康:《生命教育应该直面生存困惑》,《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③[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张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⑤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⑥[法]贝特朗·韦格莱:《禁止死亡》,李建英译,海天出版社,2004年,第63页。
责任编辑: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