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摘要:沿海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时期的重点的林业工程,主要是为了发挥抵御台风、暴风潮的侵袭作用,更好地保障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的措施。

第二期的工程进行了实施之后,就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虽然沿海防护林工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在进行建造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使其在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好相应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沿海防护林的建造工程,本文在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其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可以有力的促进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的进一步的发展和科学防护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1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1.1投资结构不合理从当前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上进行分析,沿海防护林的建造工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合理的现象,因为在沿海防护林的投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主要的问题有,首先是纵深林的投资比例过高,就出现了建设重点不突出的现象,红树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的比例仅仅为总投资的20%,却发挥了主要的生态作用。

其次是红树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资金严重的不足,在规划的过程中重点任务和重点投资资金的不合理,就在造成了很难达到防护的目标。

最后是在投资的过程中,造林的工作应该与科技支撑、示范区的建设相协调的同步进行工作,但是目前来看对于科技支撑、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比较的薄弱。

1.2多头管理受到我国的环境生态部门的体制建设的影响,我国的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作主要受到国土资环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管理的工作,在多部门的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之下,就容易出现管理的盲区,也会出现各个部门之间因为管理利益的纷争而造成严重的工程方面的损失,目前依旧是由于国家在此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管理作用,因此多头管理的状况难以转变,在职责划分等相应的工作的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基干林带建设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台州主城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台州主城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要 : 对台州主城 区沿海 防护林体 系建设存在 的认识不足 、 针 森林 覆盖 率下 降明显 、 分布不均 、 补助标 准低 等 问 策” 允许海岛造林 困难地采 用灌木 工程造林 , , 将抗逆性强的 、 景观优 美的 海岛 乡土灌木树种 列为优 良阔叶树种
题 , 出实施 四大工程 、 高森林覆盖 率; 提 提 将防护林建设纳入城 市建设预算体 系; 营林措施提倡根 据立地条件 “ 一地
在椒 北 江堤外侧 滩 涂栽 植 的木 麻 黄林 带 , 已初 具 现 规模 , 高 已远 远 超 过 江 堤 , 均 树 高 已达 8m, 树 平 最 高达 到 1 平 均 胸 径 达 到 1 m, 3m, 2 e 已真 正 发 挥 防
收 稿 日期 :08—0 — 5 20 1 2
五” 发展计 划 和 河道 现 状 , 力 建 设 高标 准 、 努 大景
观 、 效益 的绿 色通 道 , 高 做好 公路 两侧 的绿 化 。三是
做 好现 有农 田林 网的 补植 和 管 护 经 常性 工 作 , 点 重
是 三 甲六 塘 万亩 中低产 田和洪家灵 济万 亩 中低 产 田
改 造 的农 田林 网建设 。
提 高造林成 活 率 。
2 3 抓城 区山体 改造 .
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相继建成江滨公园、
市 民广场 、 白云 飞瀑 、 桥公 园等 高品位 大型 绿地 和 大 枫 山、 中心 大道 、 加芷 泾 等 “ 山 、 路 、 河 ” 特 沿 沿 沿 为 色 的景 观带 , 施 万 株 乔 木 进 城 工 程 , 善 绿 地 结 实 改 构 。 目前 椒 江 区建 成 区 绿 地 面 积 156h 20 3 m ,07 年新增 绿地 2 m , 5h 绿地 率 、 化覆 盖 率 、 均公 共 绿 人

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

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

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生活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重视生态条件的改善。

而林业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提升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生态防护林;规划建设;治理;所谓防护林,是指能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土、蓄积水源,有效改善区域气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所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防护林。

其中,林分具体是指林木内部机构及其特征,旨在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基础设备,维护区域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

一、防护林营造的必要性1.1预防并治理水土流失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而水土流失是生态及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直接体现,水土流失多发于河流密集的区域,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佳途径;也可在降雨量充沛的环境中适当造林,以固定土壤,预防水土流失。

另外,生态环境污染也会以水土污染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林工作可以加快水体的净化速度,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改善区域内的环境与生态条件,使营造林及环境朝向更加明朗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2.2 防治风沙我国东、西部地区纬度不同,生态环境差异极大,西部地区地势更为平缓,但是大面积的土地沙化给农作物生长及人们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极易发生风沙问题。

适当的植树造林可有效防治风沙,减缓风沙速度,降低含沙量。

此外,植被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水分与氧气,是调节区域气候的有效途径。

二、林业防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防护林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由于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各地均加大了建设林业防护林的力度,尤其一些北方城市更是加紧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规划和实施,以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活质量,使防护林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试析新形势下盐城市沿海林业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试析新形势下盐城市沿海林业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入 、 体经 营 为 主 , 国家 、 业 、 体 、 人 多种 投 集 向 企 集 个
最大 的难 题 。 内地 除 了少 部分 河 堤 堆圩 、 四旁 隙 地 还 没有造 林绿化 外 , 用 的宜 林地 资源 已经 非 常有 可
资主体 和多种 经 营方 式 并存 转 变 , 形成 以市场 机 制
城 。它 的重要性 和必 要性 是 :
本市 在林 业 开发滩 涂方 面有 着非 常成 功 的经 验 和典 型 。2 0世纪 6 0年 代 前 后 , 城 市 在沿 海 滩 涂 相继 盐
1 1 是科 学开发 、 . 生态开 发沿 海滩 涂 的需要
沿海 生态 系统 介 于 陆 、 、 交 汇处 , 态 功 能 海 空 生
促 进 绿 色 盐 城 建 设 向纵 深 推 进 的 重 要 举 措 。盐 城 市 海 岸 线 占全 省 的 6 % , 涂 占全 省 的 7 % , 海 林 业 具 有 举 足 0 滩 0 沿 轻 重 的 地 位 。新 形 势 下 加 快 全 市 沿 海 林 业 大 发 展 , 注 意处 理好 认 识 、 向和 重 点 3个 问 题 。 应 方 关 键 词 : 海 林 业 ; 色 思 考 ; 城 市 沿 绿 盐
点 、 点在 沿 海 , 重 潜力 在沿 海 , 破 点也 在 沿 海 。随 突 着沿 海大 开发 的全 面 启 动 , 通 等基 础 设 施 逐 步 完 交 善, 沿海 已成 为对外 的形 象 和窗 口, 唤着一 流 的生 呼
丰富 的 自然 资源 和 巨大 的开发潜 力 。沿海 特殊 的地
收 稿 日期 :0 00 —0 修 回 日期 :0 0 52 2 1 -51 ; 2 1 - —0 0
建立 了射 阳 、 丰 、 台 3大 国有 林 场 , 过 几 十年 大 东 经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作者:毕海玲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1年第01期摘要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环境屏障,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基于此,根据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从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林区种类;防护体系;山东省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03.067山东省濒临渤海与黄海,其海岸线总长为3 575 km,约占据了我国大陆海岸线的1/6。

但是山东省海岸线区域中,经常受到海浪以及风沙侵蚀,导致其水土结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加上海浪、海潮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山东省各城市政府对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十分重视,不仅大规模建造沿海防护林区域带,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不断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结构体系的构成。

1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1.1 林区多角度防治原则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势条件相对复杂,且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因此在林区防护和建设过程中,务必要求防护体系具备防风固沙功能,以此最大限度降低海浪以及盐分对于林区树木的影响,避免林区范围内出现水土流失,从根本上保护沿海地区的岸边稳定。

因此,林区防护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僅对山区、水源、田园以及林区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护和治理,一定程度上还将绿化环境、环境保护以及经济要求等多种功能进行相互结合。

1.2 林区种类多元化原则在山东省沿海防护林整体建设体系布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应坚持以林区建设和保护作为主要结构体,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播种,从根本上实现对林区保护、林区经济、生态景观林区等方面的综合防护。

对沿海主城区平原绿化的几点思考

对沿海主城区平原绿化的几点思考

2015年12月防 护 林 科 技D e c .,2015第12期(总147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2(S u m N o .147)文章编号:1005-5215(2015)12-0051-03收稿日期:2015-09-11作者简介:张云生(1965-),男,浙江温岭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沿海防护林研究.对沿海主城区平原绿化的几点思考张云生1,陆文妹2(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林业特产总站,浙江台州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台州318000)摘 要 对台州主城区绿化现状㊁存在问题㊁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平原绿化思路和保障措施建议㊂关键词 沿海平原;城市主城区;平原绿化;存在问题;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S 73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12.021 2015年3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 两富 ㊁ 两美 浙江的全局出发,坚持不懈㊁持之以恒抓好平原绿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树成荫㊁林成景,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美好前景㊂省委㊁省政府于去年10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并于今年首次将森林质量列入市㊁县领导考核内容㊂根据台州市委 一都三城 发展战略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求,椒江区需大力推进平原绿化,为建设 山海宜居美城 打基础㊂1 基本情况椒江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州市的主城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平原区,可供绿化的土地空间十分有限㊂全区拥有林地面积0.78万h m 2,森林覆盖率为21.4%,林木绿化率23.9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2.2m 2㊂相继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㊁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生态文化基地3个㊁省市级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130个;建成台金高速连接线㊁中心大道㊁台州大道㊁疏港大道㊁开发大道㊁东二路等重要路段绿化;建成十一塘等沿海规模化林带20多k m ,实现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高标准合龙;实施城区山体林相彩化改造工程66.7h m 2;推广河面水生植物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建立河道绿化20多k m ㊂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300h m 2,平原绿化覆盖率提高了5.07%,达到18.49%㊂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 浙江省森林城市 等称号㊂2 存在问题和特点2.1 绿化数量㊁质量和生态效果有待全面提高平原区林木覆盖率与省标准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仍显不足;林带规模仍然较小,建设标准低,尚未形成主㊁副分明的完整网络结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林带规模与通道绿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干线林带㊁主林带宽度未达标准,缺少宽阔林带,具有震撼力的林带很少,多数只有1~3行,林带存在断线㊁断垄㊁缺株断绿现象,林相参差不齐;缺少围城(镇)林㊁围村林,村庄绿化整体水平比较低㊂2.2 制约因素多,绿化 落地难 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林带建设面临资金短缺㊁土地政策处理难㊁土地难以流转等问题㊂征地植绿㊁租地栽绿等方式尚存在不少问题,财政负担过重,租地成本年年上升㊂通道绿化与苗木生产结合方式尚未推广,林带宽度与规模受到限制㊂本地苗圃业不发达,本土苗木稀缺㊂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大部分农户宁愿荒废也不愿转租,造成发展苗圃用土地难以落实㊂绿化与基本农田保护相矛盾,如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基本农田绿化造林㊁树圃林㊁经济林的补助㊂2.3 绿化成果巩固难椒江属典型的少山平原区,人多山少耕地少,用地矛盾十分突出,林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尖锐,建设项目用地需占用缓坡林地和平原林地,防护林遭人为破坏,导致绿化面积减少㊂2.4 林业队伍薄弱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林业工作任务愈加繁重㊂同时,林业管理中不断涌现新理念㊁新技术㊁新设备,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林业管理队伍与之相适应,然而,我区管理队伍薄弱,专业人手少,人员青黄不接,老化严重,不能有效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㊂3建设思路我区平原绿化工作应倡导生态理念,把森林作为城乡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注重绿化向美化转变㊁绿化向生态转型㊁绿化向森林提升,加快平原绿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扩大森林面积㊁完善森林分布,增加森林总量㊁提高森林质量㊂通过村庄森林㊁城市(城镇)森林㊁通道森林㊁农田林网和片林建设,逐步形成 道路河道乔木林㊁房前屋后花果林㊁公园绿地休憩林㊁村庄周围护村林㊁平原农田防护林 的森林格局,形成 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 的绿化效果㊂3.1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㊁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理念,紧紧围绕美丽椒江㊁首善之区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 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 和市委 一都三城 的战略部署,立足生态优先,以 五水共治 为抓手,深入实施平原绿化 八个化 ,即 森林屏障体系化㊁干线通道生态化㊁城镇绿化森林化㊁村庄绿化特色化㊁农田林网网格化㊁特色产业高效化㊁森林文化多元化㊁资源保护法制化 ,推进全区平原绿化由 量的扩张 向 量质并举 转变,全面打造 森林椒江㊁绿色家园 和 滨海绿都㊁宜居美城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保持我区平原绿化先进地位㊂到2017年,全区平原林木覆盖率力争达到19%以上,到2020年,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㊂3.2建设方式和建设原则3.2.1建设方式分为新建㊁拓宽扩建㊁改建通过实施三种建设方式,扩大绿化面积㊁调整绿化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 增加绿量㊁提升绿质㊁强化绿感 的建设效果㊂新建包括各种林带㊁片林㊁四旁零星树木(灌木)的新造林㊂拓宽扩建指林带加宽造林㊂通过拓宽扩建,一方面增加森林面积㊁提高森林覆盖率,另一方面提升林带档次㊂改建包括各种林带㊁片林㊁草坪的乔木化补植造林,起到提升绿化档次作用㊂3.2.2建设原则(1)分类指导,分步实施㊂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㊂(2)生态优先,兼顾经济㊂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以乔木为主,营造森林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当地特点建设小果园㊁小药园㊁小花园㊁小竹园㊁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㊂(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㊂绿化整体上与当地的地形地貌㊁山川河流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㊁发掘㊁继承和发展各地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百村同面㊁千篇一律,充分展示乡村风光㊂(4)合理布局,节约用地㊂绿化要合理分布,形成布局均衡㊁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㊂同时,应节约用地,做到见缝插绿㊂(5)乔木为主,群落多样㊂平原绿化建设仿照 近自然 森林经营理念,重视森林群落建设㊂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师法自然,尽量选择地带性乡土树种㊁珍贵树种,构建以乔木为主体㊁乔灌草相结合,自然度较高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㊂3.2.3主荐树种(1)海岸森林为邓恩桉㊁巨桉㊁柳桉㊁木麻黄㊁美国弗栎㊁海滨木槿㊁竹柳㊁夹竹桃㊁墨西哥落羽杉㊁红皮小叶榕㊁秋茄等11种㊂(2)通道森林为黄山栾树㊁无患子㊁杜英㊁大叶女贞㊁无患子㊁香樟㊁浙江樟㊁浙江楠㊁垂柳㊁红叶石楠㊁紫薇等11种㊂(3)城镇森林为舟山新木姜子㊁合欢㊁银杏㊁冬青㊁桂花㊁二乔玉兰㊁深山含笑㊁日本野樱㊁樱花㊁梅花㊁茶花等11种㊂(4)村庄森林为香樟㊁大叶榉㊁朴树㊁银杏㊁桂花㊁红白玉兰㊁柿㊁枇杷㊁无花果㊁桑树等11种㊂(5)农田林网建为落羽杉㊁池杉㊁中山杉㊁湿地松㊁香樟㊁邓恩桉㊁扁柏㊁塔柏等8种㊂(6)农区片林建设为高橙㊁桃㊁梨㊁柑橘等4种㊂3.3建设思路椒江区平原绿化拟分为5个区,以 1基2轴8道8公园 和兴林富民 1园6基地 为框架,沿海边㊁江边㊁河边㊁路边及山边建设宽度不等的森林通道㊁农田林网和森林村庄,形成网络状的森林生态体系㊂5区:近海岸平原景观防护林建设区㊁水网平原林带片林综合建设区㊁山间平原特色森林建设区㊁城市(镇)森林建设区㊁平原村庄森林建设区㊂ 1基 即十一堤坝西侧沿十一塘河配置的200m宽的海岸基干林带和其他多条副林带林网㊂ 2轴 :一是心海绿廊生态,即横跨5个街道㊁一个农场㊁一个工业城的心海绿廊宽阔林带构成的生态景观轴,为台州中心城市的自然客厅;二是椒江两岸生态景观轴和生态廊道,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和滨水生活岸线为主㊂主要以江滨公园西进和东进工程为主,整治两岸生态带,配置完善提高消浪防护林带和江岸防护林林带㊂ 8道 为4纵(南北)4横(东西)森林通道: 4纵 为3道1河,即台州大道和台缙高速东延椒江连接线,75省道复线和椒江二桥连接线,东二路㊁七条河和椒江农场六条路,以及永宁河两侧林带构成的森林通道㊂ 4横 为3河1路,即高闸浦㊁百里大河㊁鲍浦河两侧林带和松农路两侧生态带构成25防护林科技2015年的森林通道,其他还有长浦河森林通道,章安陈宅山滨和九子森林古道(绿道)㊁森林人家等休闲养生福地建设等㊂ 8公园 为中央公园㊁海城公园㊁长浦防护林公园㊁云西路环山公园㊁台州湾湿地公园㊁十一塘农业观光园㊁植物雕塑园㊁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纪念公园(即章安金鳌山公园)㊂兴林富民 一园六基地 ,即6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和1个鲜切花林业精品园,即200h m2章安鹰泉杨梅森林食品基地(省级东魁杨梅主导产业示范区)㊁66.7h m2水果场柑橘森林食品基地(国家级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㊁省级柑橘林业精品园)㊁66.7h m2椒江农场柑橘森林食品基地(省级椒江农场柑橘精品园)㊁66.7h m2中村枇杷森林食品基地(省级葭芷中村枇杷林业精品园)㊁66.7h m2蟹壳岩柑橘森林食品基地㊁66.7 h m2 梅源 高山杨梅森林食品基地和33.5h m2下陈鲜切花林业精品园㊂ 一园六基地 除做好品牌宣传㊁质量提升外,主要做好配套景观林带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㊂4保障措施建议4.1强化考核激励建立政府平原绿化责任考核制度,把平原绿化建设任务纳入各部门和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建立部门和街道职责明确㊁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㊂有关部门和街道要把平原绿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加强平原造林检查验收,加强平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强化对平原绿化造林成效㊁平原森林资源保护成效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相关部门㊁街道领导的工作业绩;将河道绿化列入 五水共治 河道综合整治的必备条件,原则上要求河道两岸绿化搞好后,才能通过河道综合整治验收㊂以 明确责任㊁明确进度和明确内容 作为项目立足点,各街道㊁各部门要各司其守,责任到位,确保平原绿化工作顺利进行㊂4.2加大绿化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导向投入㊁企业参与投入㊁社会广泛投入的绿化多元投入机制㊂推进绿化项目以奖代补,切实提高绿化实施效果㊂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㊁集体经济组织㊁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绿化建设,扩大投资渠道;创新农村造林绿化机制,坚持谁栽树㊁谁经营㊁谁管理㊁谁受益 的原则,大力推广承包制㊁股份制㊁合作制,丰富农村造林绿化形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或大规格花木等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㊂4.3合理规划绿地贯彻生态优先和系统整体性原则,树立绿化是投资最少㊁成效最明显㊁有生命基础设施的理念,建立城乡一体化大绿化格局,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是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键节点修建绿色廊道和 暂休地 ,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利用生态廊道将规划区内的各种生物多样性有机地进行链接,减少孤立状态的 岛屿 状生境,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㊂4.4突出重点项目以生态性㊁特色性㊁整体性为原则,重点抓好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 五水共治 ㊁ 三改一拆 整治后的地块,原则上先绿化,以此更新道路㊁河道功能,塑造宜居㊁宜业㊁宜游的滨水滨路景观带㊂4.5实现增绿提质结合水环境和道路特色,选择亲水性强㊁适应性强㊁养护成本低的树种,优先考虑乔木树种,不配置或少配置草坪,搭配种植彩叶树木(河道绿化㊁农田林网和湿地林重点推荐树种:墨西哥落羽杉),进一步优化水系㊁道路景观布局,提高河岸㊁道路生态环境质量㊂4.6保护自然植被保护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维护自然生态过程㊂一些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常被人们看为视觉差㊁景观低劣的荒芜地,并常被 现代化 人工改造,如改造成整齐划一的园林绿地等㊂然而,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它往往是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群落,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并与野生动物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丰富㊂而且,它也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㊁保护物种资源和种群结构提供参照模式,应予重点保护㊂35第12期张云生等对沿海主城区平原绿化的几点思考。

森林防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森林防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森林防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作者:王桂青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8期摘要:针对当前森林防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够给后期的森林防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森林防护;存在问题;应对措施为稳定生态系统环境,必须加强森林防护工作力度,这也是当前林业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

森林具有多项功能,对人类社会所能发挥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森林的生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切实做好森林防护,无论是对个人、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森林的功效以及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生命系统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它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息息相关。

综合森林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贡献,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系统的组成结构更加复杂,其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换都最为旺盛,森林也是物种宝库,所以,生物生产力自然而然较高。

森林覆盖面积大,占据空间广,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且具有寿命时间长的特点。

(2)森林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沙土滑坡,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沙漠地带,大面积的森林能够防风固沙;在边防地区也起到了天然的军事屏障作用;在军事、工业等不同领域也发挥了作用。

现实生活中,更是为人类提供了木材燃料,包括各种能源、材料、林产品和动、植物的副产品。

2 森林防护现状分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森林防护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对此也展开了相当大的行动,例如,对林区进行分类经营,明确划分商品林、生态林,对森林制定补偿基金制度等。

虽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的森林防护现状仍不尽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2.1 森林资源防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在某些林区,经济发展仍依靠森林资源,这样就突出了农民生活与森林防护之间的矛盾。

难以避免林区会遭遇毁林,种植其它农作物或是因为木材需求进而乱砍滥伐。

2.2 林区占地面积递减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建筑设施、住宅区等工程都在不断兴建,而这些巨大的工程占地问题就会使得森林占地面不断减小。

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

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

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作者:贾永生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6期摘要:防护林的建设对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止,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保证防护林的建设。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病虫害1 前言由于当前防护林的树种比较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防护林建设的过程中要制定措施。

2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国外关于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上。

十九世纪初,为了防止干旱风、保障农田生产,奥地利、日本等先后实施了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计划;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原苏联、日本和美国等均从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并在防护林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方面提出了许多优化模式,制定出了效益评定标准。

很多国家在大力营造各种防护林的同时,还将原有的一些林地划归为防护林。

如德国、瑞士和英国等。

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多功能、多效益防护林的营造,纷纷召开各种研讨会。

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沿海护林建设工作。

20世纪50年代初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华南沿海等地区就开展了沙质海岸造林绿化技术、“红树林”防浪林的试验,引种了杨树(Poplar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黑松(Pinusthunbergii)和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等树种,在沙质海岸营造防风固沙林取得巨大成果,基本上控制了风沙危害。

目前国内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工程定量研究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 营林措施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即根据造林地的生境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进行选用和合理布局配置,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注意选择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使沿海防护林体系林种、树种合理化和多样化。

沿海地区由于风沙大,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可供造林的树种稀少。

因此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首先应该考虑适地适树原则。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㈠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沿海防护林是我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林、保安林,也是极为重要的国防林,是保障我省沿海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沿海地区就开始进行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并涌现出林人楷模谷文昌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1988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原国家林业部的统一部署,作出了全面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定,经过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沿海31个县(市、区)有林地面积已从1988年的1515万亩增加至目前的206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5%上升至54.9%,绿化程度达到92%;大陆海岸沿海基干林带达2478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的75%,,占宜林海岸线长度的91.5%;全省红树林面积达2.13万亩.沿海地区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其中国家级3处(漳江口、厦门珍稀海洋生物、深沪湾),省级7处,市县级13处,总保护面积达198万亩,占全省湿地保护区面积231万亩的85.6%,其中涉及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13处,面积达83万亩.总的看,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带、、片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㈡沿海防护林体系作用发挥情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在全省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保障沿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长城,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了气候.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的时期,对降水、湿度、风速等气候的变化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小气候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据福建省林科院和东山县气象局测定:造林后较造林前东山岛上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38毫米(增加13.6%),蒸发量降低22%,相对湿度提高5%—10%,风力减弱41.3%—61%.二是防风固沙.据2019年福建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营造防护林以后,沿海地区流动沙丘面积从50年代的72.7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36万亩,减少了960.8%,沙改田面积由19.4万亩增加到60万亩,增加了3.1倍,许多过去寸草不长的沙荒,如今变成吨粮田、聚宝盆.三是保障了农业稳产增收.沿海防护林体系可以减弱台风、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增产增收.平潭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后,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达200%,市晋东平原水稻耕地,由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加上改良品种、精耕细作,亩产从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四是保持了水土.据调查,我省沿海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988年实施前的616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2329平方公里,减少62%.土壤侵蚀量从2156万吨减少到699万吨,减少了68%.据福清市水利、水土部门调查,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建设,全市泥沙流失量从60年代的77.9万吨\/年,下降到现在的23.4万吨\/年,下降了70%;全市114个大中小型水库每年泥沙淤积量从70年代的142万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27万立方米,减少了81%.五是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由于有了防护林的庇护,沿海地区黄沙埋屋、台风毁房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昔日沙进人退、如今林进沙退,人民安居乐业.1996年8月1日8号强台风正面袭击福州,在福清市高山镇登陆,风力12级以上,降雨量250mm以上,沿海防护林在这次强台风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减轻了台风灾害,在有防护林保护的海堤、水稻、葡萄园损失仅为20%.这次台风袭击福鼎市,店下镇选城村的0.79公里海堤,有红树林保护的0.71公里,安然无恙,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0.08公里海堤,全部被海浪冲毁.1999年第14号台风袭击我省漳浦县,该县赤湖镇相邻的两块龙眼地,一块有湿地松防护林保护,龙眼树基本没有损失,而另一块没有防护林保护,龙眼树被台风拔掉20%以上.平潭县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沿海防护林体系,近几年来虽然遭受了多次台风的袭击,农业生产基本没受什么损失,充分证明了沿海防护林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六是绿化美化了环境.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沿海地区有山皆绿,与昔日荒山秃岭相比,环境大大美化,既为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又为吸引外资,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我省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精心安排,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包括: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协调指挥机构.我省自1988年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省、市、县(区)都相应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并设置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办事机构具体抓、有关单位配合抓的指挥体系.二是精心部署安排.1988年以来,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会议,分阶段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总结与部署.省委、省政府还先后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纳入我省十大防灾减灾工程,加大建设力度.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海防林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如福州市委、市政府把海防林建设纳入建设绿色福州的十大工程之一,莆田市把海防林建设作为全市城乡绿化的重点项目,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力地推进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是签订目标责任状.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期间,省委、省政府与各地、市、县(区)签订了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1996年省政府又委托省林业厅与沿海各地、市、县政府签订了1996-1997年沿海防护林断带与海堤防护林造林目标责任制.1998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并委托省林业厅与设区市政府签订了1998~2000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责任状,沿海各市、县(区)、乡镇之间也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通过造林目标责任状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如东山县县委、县政府今年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谷文昌精神活动,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掀起了植树造林新热潮,造林面积比往年翻了一番.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我们对每一个阶段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都进行了认真的规划,确保建设按规划实施.先后编制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规划》、《福建省沿海特殊保护林带建档调查规划》等规划,各地在省级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县级规划,落实建设任务、目标、重点和建设措施,为海防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规划过程中充分注意搞好五个结合:一是带、、片结合,即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与成片造林结合;二是树种结合,实行多树种造林,林、果、竹、茶、药、花卉一起上;三是长中短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一地多用,一林多效;四是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既保证一定的速度和规模,又保证质量和效益;五是造封管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并举,加快体系建设步伐.㈢广筹资金,增加投入.按照国家要一点,省里投一点,地县挤一点,乡村拿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建设海防林.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1999年以来我们抓住国家将部分国债资金用于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建设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1999~2019年国家共安排我省沿海防护林国债资金达1.15亿元,有力的支持我省海防林建设.二是加大省级资金投入.1989至1997年我省主要采取征收森林资源补偿费和从国营林场划出木材指标,把减免退让的税金费用于建立沿海防护林建设专项资金的办法筹集资金;1998年以后省财政每年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三是地方积极配套.1995年省政府出台了沿海地方财政总支出每年应划出不低于1%比例用于林业建设的政策,省人大通过的《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也明确规定沿海市(地)、县(市、区)按有关规定每年地方财政总支出中的1%投入林业的资金,应当优先安排防护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经费.沿海各地认真按照省里要求,落实建设资金,推动了海防林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泉州市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海防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四是群众投工投劳.各乡村通过采取以劳代资的办法推进海防林建设.据统计,1988年以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3.24亿元,其中部省投入4.6亿元,占34.7%,市、县.(区)投入3.04亿元,占23%,华侨集资、群众投工、投劳5.6亿元,占42.3%.㈣注重科技,提高成效.沿海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各地广泛应用科技成果,严格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一是开展良种选育,推广优良品系.针对木麻黄二代更新难的问题,开展攻关,选育出平潭2号等优良无性系品种,建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应用水培技术培育容器苗,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木麻黄二代更新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二是讲究科学造林.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沙荒风口,通过筑沙堤或石堤、设挡风篱笆,栽植老鼠刺或沙杆草等固沙植被,挖大穴、填客土、使用水培木麻黄容器大苗等措施,实现一年造,二、三年补植,四年见成效的目标,通过几年努力,全省重点风口基本得到治理.三是调整树种结构,提高防护效益.为改变沿海防护林树种过于单一、林分结构过于简单的特点,近年来,我们积极引进湿地松、桉树、马占相思、厚荚相思等树种,开展木麻黄老林带更新,并大力提倡采用枫香、细柄阿丁枫、光皮桦等乡土阔叶树种混交造林.据统计,近6年来,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阔叶树和针阔混交造林比例占72.5%.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目前我省沿海防护林的薄弱环节,各地在抓好面上造林绿化、加强现有防护林和林地管护的同时,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沙荒风口、沿海基干林带断带、农田林、老林带更新、护路护岸林、试验示范林和红树林等重点骨干工程建设.据统计,近几年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完成重点骨干工程造林达28.9万亩,提高了沿海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如福鼎市店下镇桑杨村,多方协调解决用地难题,腾出耕地17.2亩,几年来共营造18.6公里、286亩农田林,保护垦区内的耕地5000多亩.霞浦县2000~2019年共营造沿海基干林带3.9万多亩,对防灾减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莆田市狠抓一带(基干林带)四(农田林)五风口(沙荒风口)建设重点,取得明显成效.惠安县克服滩涂养殖和种植红树林的矛盾,把营造红树林作为该县沿海防护林国债项目建设重点,十五期间共营造红树林面积近4000亩,成效居全省乃居全国前列,为洛阳江湿地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福清市在十五期间就营造红树林面积2000多亩,占该市现有红树林面积的近一半.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共营造红树林面积1.5万亩,占计划任务数的113%.。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到沿海10个省(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今天,沿海各省林业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受启发。

大家深入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大家以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印度洋海啸灾难的启示,紧密结合我国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查找出来的问题和研讨得到的对策,都十分全面、十分深刻,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为下一步调整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务林人进一步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我们林业部门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

会议开得很务实、很圆满,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

同时,我国沿海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

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

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年~XX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次台风登陆,每隔3年~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据统计,1990年~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几年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

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这个方面,林业大有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06.11.20•【字号】•【施行日期】2006.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通知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有效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指按照抵御台风、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要求构建的,风害、水蚀综合防治,林种、树种合理配置,林网、林带、片林、红树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抵御自然灾害、减轻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有效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要任务,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通过实施基干林带和防护林建设、红树林保护和发展、沿海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项目,加快建立沿海基干林带、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网、山地丘陵防护林三道绿色屏障。

力争到2010年,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沿海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2%、25%和4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

刍议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刍议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年2月防 护 林 科 技F e b .,2018第2期(总173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2(S u m N o .173)文章编号:1005-5215(2018)02-0057-02收稿日期:2017-12-08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辽[2015]T G 14号);辽宁省农业攻关及产业化资助项目(2015103002) 作者简介:马冬菁(1979-),女,辽宁营口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组培技术研究,E m a i l :413577543@q q.c o m 刍议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马冬菁(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屏障,在保障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我国沿海林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 7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8.02.025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正在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第二期工程逐步实施以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生态㊁经济和社会效益㊂为沿海地区抵御台风㊁风暴潮,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1]㊂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的建设及其防护效能的发挥,同时还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㊂因此,有必要分析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是促进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科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㊂1 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1.1 投资结构不合理从当前沿海防护林的投资情况来看,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情况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深林投资比例过高,均超过了总投资额的80%,红树林保护与恢复㊁海岸基干林带建设资金不超过20%,建设重点不突出㊂二是红树林的恢复与保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㊂三是投资主要用于造林,科技支撑和示范区建设投资所占比例极少㊂导致造林工程建设缺乏科技含量,无法通过科技的发展来推动防护林的建设㊂1.2 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影响最大的还是基干林带建设㊂由于基干林带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水利㊁国土㊁农业等,这些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对本部门相关的建设内容有所侧重㊂长期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争地的情况㊂由于当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毁林发展经济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难以进行有效管理㊂1.3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由于资金规划不合理,政策指导不够等方面原因,导致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科技支撑力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新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沿海防护林建设中还存在较多的重大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如引种驯化㊁盐碱地改造及造林㊁病虫害防治等㊂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㊂当前我国还有许多先进的造林模式以及一些实用的科技成果仍然停留在试验和示范区,而这些成果在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当前这方面的技术支持较为缺乏,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㊂1.4 缺乏长远规划自从我国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已经对工程规划进行过两次修改㊂各地区在全国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建设规划,作为当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依据㊂但是‘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是十年期限,规划不够长远[2]㊂其主要侧重于规划造林,而没有注重资源管理,部分地区边造林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㊂因此,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相关法规㊁政策难以出台,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㊂2 改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策2.1 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中央财政部门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加大资金投入总量,同时也要明确投入的重点,确保资金使用合理㊂一方面,要确定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点是消浪林带㊁海岸基干林带建设,建设好沿海防护林的重点工程㊂另一方面,对于纵深防护林建设,应以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为主,如果当地经济较为发达,还可以适当投资消浪林带㊁海岸基干林带的建设㊂只有使用合理,才能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建设好沿海防护林工程㊂2.2集中管理权限为便于统一集中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的防护功能,沿海地区要建立沿海防护林林场,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㊂林场的经营性质可以是国有营林林场㊁集体营林林场或联合营林林场㊂对沿海基干林带范围内的土地(或湿地),要以法定形式明确由林业主管部门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出现林渔㊁林农㊁林牧㊁林水等多部门争地现象㊂只有从政策㊁法规上明确了管理权限,才能解决基干林带建设用地困难以及工程建设成果管理难度大的问题㊂2.3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对于新品种培育及驯化㊁困难地造林等重点技术进行立项,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给予适当奖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派驻专门的技术人员,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㊂不能让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停留在试验区,应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㊂只有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才能突破沿海防护体系建设的技术 瓶颈 ,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确保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㊂2.4实行长远规划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十年的规划是不够的,需要有长远的规划来指导,才能更合理地开展㊂因此,建议以50年左右设立工程框架,各个地区再在此框架内,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指导性文件㊂防护林的建设固为重要,但是其保护也同等重要㊂应在建设的同时加强防护林的保护,从而稳步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㊂3小结沿海防护林具有绿化㊁防护等多重功能,是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㊂只有合理使用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行长远的发展规划,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沿海防护林工程的稳步快速发展㊂参考文献:[1]周生贤.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J].中国林业,2005(11):4-9[2]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R].2012(上接第52页)4槲树生态应用4.1荒山造林绿化槲树为辽西地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优良的乡土树种,根据本地气候特征,春季植苗造林,见效最快,新植幼苗进行地面工程截水㊁覆地膜㊁使用营养袋苗等保水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成活率;也可进行直播造林,秋季10月下旬播种,或种子经冬储催芽,清明前后坐水直播,效果更佳,施工成本也相应增加㊂4.2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在辽西地区南部有部分零星槲树天然生长,也有一些槲树自然群落,槲树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因此,在一些立地条件适应的地块,如阳坡或半阳坡,光照充足,通风好,土层厚度中等的地块,都可以引进槲树,可加速原有植被群落的自然演替进程㊂引进栽植槲树的密度应视具体立地条件,株行距在5~8m为宜,更便于群落内除槲树以外的乔木树种生长,如,小叶白蜡㊁臭椿㊁大果榆等,形成理想的 复层异龄混交林 ㊂4.3生物多样性槲树生长几年后,在原植被群落中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强,群落内一些灌木由原来的耐旱特性为主向趋于耐旱程度较低方向发展,如,同样有小叶白蜡生长,在槲树林下,小叶白蜡种群数量更多,生长更好;群落内一些耐旱,中等耐阴的草本品种和种群数量也逐渐增大;槲树果实营养丰富,更容易得到一些啮齿类㊁杂食性动物等的偏爱,草食性动物的增加,使一些肉食性动物必然增加㊂因此,槲树的生长,对自然条件下动植物资源多样性能产生巨大影响㊂4.4园林绿化因槲树具备优良的园林植物优势,如干型㊁叶片独特优美㊁适应性强等,在园林中具有广泛用途,可进行片植㊁孤植或配合其他乔灌木造景,都可产生独特的意境㊂85防护林科技2018年。

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杜和芬【摘要】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目前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发挥沿海防护林巨大的生态效能,本文以温州市为例介绍了目前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3页(P162-163,166)【关键词】沿海防护林;问题;对策;浙江温州【作者】杜和芬【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农林局,浙江温州325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7.2沿海防护林,简称“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5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2]。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海水和空气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在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

沿海地区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自然灾害不仅导致沿海地区极大的经济损失,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

在长期和自然灾害斗争过程中,沿海地区人民深切地体会到建设好沿海防护林带、构筑绿色屏障、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因此,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上,沿海地区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目前建设沿海防护林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建设效率不高、质量良莠不齐、体系不完备、林木树种单一、林业有害生物胁迫严重、生态防护效益呈现整体衰退状态等,这些问题均严重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屏障作用[4]。

为了保护和巩固好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效益,本文以温州市为例浅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害生物治理对策

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害生物治理对策
2017(4):86-87. [2] 张金池 .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C]//2005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2006.
基金项目: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辽AGRICULTURE
我国海岸线绵长,为了建设海洋与陆地的绿色屏障,需 要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我国很早就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 设工程,该工程肩负着抵御灾害、降低灾害的使命 [1]。在沿海 防护林建设的同时,人们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导致虫害频发, 使得防护林遭受到了很大的危害。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 沿海防护林中的害虫种类繁多,有上千余种,这些害虫对防 护林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经过有关部门的总结,有害生物 对沿海防护林的威胁与伤害不限于下面列举的情况。第一, 非本地有害生物占比较大。沿海地区处在陆地与海洋的交汇 处,属人类活动密集区,为外地有害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较好 的环境。第二,自然环境变化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沿 海地区是海洋危害频发地区,例如海水倒灌、台风、海啸等 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2 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害生物治理的对策 2.1 提高对沿海防护林保护的意识 在 20 世纪中期,国家之 所以提出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原因是作为陆地与 海洋的天然绿色屏障——大量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当时, 人类没有意识到防护林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抵御灾害的作 用。在近些年,尤其是在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人类才 逐渐意识到防护林存在的意义。但现实情况仍提醒人类,人 们对防护林的保护仍远远不够,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居民没有 意识到有害生物正在侵入沿海防护林并造成极大的危害。因 此,尤其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居民要提高对防护林保护的意 识,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 一,同时,还要关注防护林的生长,有意识地去做一些预防 虫害发生的工作。要清楚虫害的发生对防护林造成的伤害, 如此,才能真正做好沿海防护林的虫害预防及保护工作。

沿海林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沿海林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沿海林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潍坊沿海林业现状潍坊北部沿海地区面积351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8%,海岸线总长140km。

潍坊北部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土壤盐碱化严重,适生树种少,绿化苗木选择和配置受海风、寒潮、海水侵蚀等特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栽植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绿化覆盖率低。

为进一步改善北部沿海生态环境,潍坊市政府自2008年起,将林业网络体系列为沿海开发“六网”建设之一,启动实施了沿海林网建设工程,加快北部沿海地区以生态组团建设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加强北部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绿色生态环境作为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努力打造北部生态旅游观光带。

2发展沿海林业的对策及建议2.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较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主要任务,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为目的,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沿海生态环境,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对策及建议2.2.1科学规划布局。

依据发展现状和国家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及“大绿量”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可行性的规划布局。

通过加快河流、道路、生产生活区、沿海各类绿地建设,最终形成绿网新城、森林新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规划的制定可遵循以下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适应地区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资源特色,综合考虑城市宏观生态格局、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据地形、河流、海洋、风向等自然条件,把握自然、文化特征及城市的规划特点,因地制宜,在规划中变资源为资本,变不利为特色,突出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深化城市绿化规划,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将绿地和城市整体相统一,塑造宜居和谐的城市景观风貌和开放空间体系,打造绿地多重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打造清水绿廊,构建宜居环境,创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基于森林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基于森林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基于森林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生产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的进步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点在农场以及园林建设方面效果明显。

山林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它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保持水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减弱噪音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即使作用如此明显,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由于存在外在环境和认知的影响,导致我国还存在着防护及治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通过认识林业重要性、指出森林防护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解决问题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森林防护;问题;应对措施作为林业部门当前的工作重心之一的森林防护,有着稳定生态系统、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加强防护力度。

森林发挥了多种作用,生态方面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等,对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置否的。

无论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还是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深刻理解森林的重要意义,并且做出实际行动全力做好森林防护工作。

一、森林防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有关职能部门认识到森林防护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森林防护,并且付出实际行动开展防护工作。

虽然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比如:对森林进行补偿,设定补偿基金制度、林区经营分类,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划分标准,这些措施也已经收到了一些积极效果,但总体来讲在当前森林防护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结果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

对于森林防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1. 森林防护与经济社会发函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虽然十分良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许多落后地区。

有些林区主要的经济来源依然是森林资源,经济发展靠森林,这样就导致了森林资源的破坏,也使得林区居民生活和森林防护之间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

林区森林被毁、对森林乱砍乱伐、在林区种植其他农作物等问题难以避免。

2. 林区面积不断减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也会在城市中兴建大量的建筑、住宅楼和其他基础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州农业2007,(1):46~48Journal of Taizhou Agriculture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张云生(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林业局318000)椒江区地处浙中沿海台州湾入口处,海岸线长51.4km,土地总面积32kha,森林覆盖率22.6%,为科工贸发达的新兴港口城市——台州市政府所在地,属平原县。

全区辖11个镇(乡)、办事处和一个农场,总人口43.73万,人口密度1370人/km2。

本区交通十发便捷,省道75、83、82线贯通全区,县、乡道四通八达;台州最大的水系——椒江自西向东将本区分成江南、江北两部分;平原河流星罗棋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齐全,为典型的水乡泽地。

境内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海岛森林公园1个。

1建设现状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区和城区防护林网、丘陵防护林等三道防线构成,并具明显的城乡绿化一体化特色。

事实上,地处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每片公共绿地、每条行道树,甚至一草一木,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和生态公益林的组成部分。

已建防护林带包括三甲九塘8.35km长、椒北江堤8.6km长、椒江农场6条和7条14km长桉树防护林等三条林带,其中椒江农场桉树防护林带已列为生态市建设示范点和中国林科院全国唯一经过遗传改良的巨桉母树林。

这些林带均采用工程队造林、专业队管护的造林模式,应用木麻黄、桉树、重阳木、夹竹桃、樟树等适生树种。

近年来,一是重点抓了大陈岛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

2003~2004年大陈岛启动120ha多国债造林阔叶林建设试点工作。

示范点甲午岩片31ha,采用杜英、木荷、木麻黄、枫香等多种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建设模式;大半天片21.3ha,树种木麻黄、木荷、枫香等。

2004~2006年相继间伐枯死松树近70ha,促进柃木等乡土树种生长。

2006年大陈岛又启动160亩海岛绿化美化工程,引进了舟山红楠、普陀樟等优良海岛绿化树种,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2002年在椒北江堤外侧滩涂栽植的木麻黄林带,现已初具规模,树高已超过江堤,已真正发挥防护和生态作用,成为防护林建设的创新点和城市绿化的新景观。

二是抓城区山体绿化。

为配合创建园林城市,美化彩化山体,提高阔叶林比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我区在白云山星星广场、葭止头、枫山烈士陵园等处种植欧洲多花蓝果树、美国红枫、苏格兰金莲花树、黄山栾树、乌桕等彩叶树1万多株,林相改造面积达40ha,实行专业队造林三年养护,3年后将给山体增添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景观。

我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始于1984年,当时林业区划将海岛森林及江堤的林带341ha划为防护林,将市区东山公园及烈士陵园的30.4ha森林划为特用林。

至1989年,由于海岛荒山绿化取得明显成效,防护林面积增加到558ha。

1993年为编制“九五”森林采伐限额而进行补充调查时,鉴于市区三个街道办事处连续几年无采伐,决定将三个办事处的用材林划为特用林,特用林面积增加到256ha。

同时将海拨250m以上、土薄山陡(坡度30°以上)的用材林划为防护林,防护林面积调整到797ha。

尽管生态公益林面积已调整到1052 ha,仍仅占有林地面积的14.9%(原因是我区经济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5%)。

而用材林占有林地面积的26.9%,我区用材林一年仅抚育间伐几百立方米,实际上用材林已承担着风景观赏、水土保持等功能,起生态用材兼用林的作用。

经济林主要是果树林,也承担着观光、水土保持等功能,实际起生态观光果园的作用。

所以,我区的用材林、经济林实质上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森林面积不大,但在生态环境建设、风景观赏、提高台州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作用巨大。

收稿日期:2007.01.04张云生: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1期47 2存在问题2.1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有待统一协调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林业、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环保、农业等各部门和区、镇各级政府的合力建设,由于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各部门、各级政府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不一致,很难做到以统一的理念、标准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

尽管近年来林业和城建园林等部门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开展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营管理,这些建设和管理都是从各自的行业出发,缺乏相互有效的衔接,尚不能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的完整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缺乏有效统一的规划调控机构,城市生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如林业部门承担着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任务,但由于防护林体系未纳入城市建设的预算体系,其建设的经费和用地都得不到保证,这是防护林建设滞后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林业部门建设的生态工程往往目标单一,只关注防护,无论在总体布局、设计、林相结构、树种选择等方面都忽略了与城市、文化艺术、市民休闲、保健等的关系,而这些已成熟的防护林体系,往往被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忽视和破坏。

2.2防护林分布不合理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山地(占防护林面积的88%),平原防护林严重不足(仅占防护林面积的12%);其次多数山地防护林和特用林林相较差,不能有效发挥生态防护作用,还有待改造、提高。

2.3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太低,难于有效实施本区地处沿海,海岸一带无山体阻挡,缺少天然屏障,易遭多种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土地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目前,我省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为200元/667m2,对我区立地条件恶劣的海岛和大陆盐碱地造林来说,造林实际投入成本要达到1000元/667m2以上。

造林投入的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进度。

如大陈岛近年由于营林投入太少,以及台风、干旱等不利天气因素,导致造林成效不显著。

2.4对平原果树林和四旁树缺少保护意识,随意损毁现象严重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绿色通道、土地整理等项目需要,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搞“一刀切”而随意毁掉了大面积的优质果树林和大量四旁树,没有认识到作为生产性绿地的果园和作为防护林带的四旁树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如台州东部土地整理项目,就毁掉300多公顷的橘林,其中有相当面积的优质橘。

3对策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沿海绿色屏障建设好。

3.1政策保障措施和建议3.1.1设置统一管理机构,加强林业与园林部门的合作。

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目的是强调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协调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同责任。

由区政府领导挂帅,成立由农林、水利、城建、旅游、公路、环保、民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统一管理机构。

为促进林业和园林的充分融合,优势互补,真正树立大林业、大环境的理念,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可将市辖区林业和园林部门合并,成立区城市绿化管理局,配备懂专业的领导,实行统一负责(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监督等),分工负责,由城市绿化局抓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由水利部门具体协助抓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防护林建设,由公路部门具体抓护路林建设,由环保部门具体抓环境保护林建设,由民政部门具体抓革命纪念林及坟山的绿化、美化。

各镇、村应有相应的48台州农业9卷人员负责,并将它纳入考核领导任期内政绩的内容。

在整个实施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体制、措施等要真正配套,做到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保证该项工作走向正常轨道。

针对生态公益林对生态安全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实际情况,也可给当地绿化委员会赋予实职,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农林、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环保等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防护林建设职责,如张家港市模式。

3.1.2将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预算体系,其建设的经费和用地都要列入预算。

如椒江区已完成十塘围垦,作为台州主城区第一道生态防线的十塘防护林用地和经费应列入城市建设预算,并且防护林带用地的宽度应达到30m以上。

如瑞安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沿海防护林工程用地政策处理实施办法》,划定了用地范围,明确了沿海防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公益性生态建设项目,其所使用的土地权属、性质不变,所造的林木及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依照林业有关法律法规负责经营管理;制定了补偿标准,因土地权属不变,其用地补偿参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市财政给予每亩一次性土地补偿1840元,青苗补偿平均每亩300元。

3.1.3提高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

省林业、财政部门,应重新制订政策,提高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其中海岛和沿海大陆基干林带困难地造林,实行特殊标准,应从原有每亩200元提高到800元以上。

3.1.4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

在林业产权制度方面,分包到户的责任山依法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实行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经营形式。

在土地所有权不变及限期绿化的前提下,鼓励多元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按“谁投资、谁经营、谁所有”的原则,允许拍卖宜林荒岛、荒山、荒地和荒滩的开发经营权,以尽快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

3.2技术保障措施和建议3.2.1营林和经营措施。

对立地条件较差的部分防护林、特用林,主要通过封山育林,并且进行补植、抚育的途径,增加和恢复阔叶林的比重,建设健康森林,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对林相较差的特用林,主要通过间伐和带状采伐、带状造林的方法进行改造,淘汰景观差的树种,逐步替换上新的观赏树种;对发展为生态公益林的疏林地、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等,在严格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的同时,要及时用人工播种、人工植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森林植被,达到绿化、美化环境之功能;对风口、裸岩多、土壤瘠薄且不适合栽种的海岛造林困难地,提倡应用乡土灌木树种绿化,省林业部门应予以认可;对成片黑松枯死而乡土灌木树种生长旺盛的海岛防护林地采取伐除枯死黑松、非目的树种和补植、抚育的办法,促使可作为海岛绿化、美化的柃木等优良目的树种健康生长。

3.2.2控制森林采伐。

《森林法》规定,防护林、特用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根据我区实际,应以抚育间伐为主,严禁皆伐。

生态公益林的采伐权,由区林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

要鼓励村民使用煤气、煤等,改用节柴灶,减少民用消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