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学生: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戴群
研究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研究学习方法是研究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教师来说,要研究所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学习的实际状况等,针对所教学科,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由于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其学习方法不同;对所学习的不同科目,由于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学习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针对不同的学习科目,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幼儿尝试学习:做、看、想、说
尝试课程是建青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基本教育理念是为了培养幼儿勇于尝试和快乐体验,主要突出幼儿“想做、会做、乐做”的尝试精神与尝试能力的培养$研究主要是针对每个学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同一主题的科学活动”的尝试学习。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认为:“幼儿最重要的是借助于活动而学习,他借助爬行的活动学习爬行,借助走路的活动学习走路,借助说话而学习说话。”显然,我校幼儿的尝试学习符合珍妮特·沃斯的认识。
(一)小班尝试学习:做一做,看一看
学习目标:操作材料简单,直观,着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观察水平也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如:小班活动——水果宝宝,老师提供的苹果、香蕉、葡萄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
教学中这种引导孩子“做一做,看一看”,幼儿一边做,一边看,很容易地就可以观察到物体沉浮的现象:苹果↑香蕉↑葡萄↓……
小班尝试学习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养成想做会做的习惯。
(二)中班尝试学习: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
学习目标:操作材料品种多样,着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幼儿园的很多物品都比较熟悉,虽然幼儿知道物品的名称,但对这些物品到底是属于哪些材质的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师在提供这些操作材料时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物品,通过实验让幼儿来发现和探索不同材质的物品会产生不同的科学现象。
如:中班活动——有趣的沉与浮,老师提供的材料有小铁球、玻璃球、小泥球、小木球、乒乓球、塑料球等,数量要多于小班。老师先让幼儿“做一做,看一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得出:小铁球↓小泥球↓小木球↑乒乓球↑……;同时在水中下落的小铁球和小泥球,小铁球下落的比较快……
然后,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从而得出结论:原来铁、玻璃、泥做的小球在水里是会沉到水底的,而塑料、木头做的小球是浮在水面上的;对下沉的小球,材料不同的小球下沉的快慢不一样。
(三)大班尝试学习: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学习目标:操作材料能引发思考,着重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和合作探究能力。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在愈加增强,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操作,更关注的是发现事物现象的一些“隐秘”,所以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相对的复杂和富有挑战性。如:大班活动——奇怪的沉变浮,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探索水里加了盐能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例如:大班活动:“沉变浮”。老师为幼儿准备了鹌鹑蛋、透明塑料杯、搅拌棒、
盐等材料。尝试学习时,让幼儿观察加了几勺盐鹌鹑蛋会浮起来的整个过程;幼儿三人合作探究,一个进行加盐的操作,一个记录加盐的次数,一个观察现象变化。在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的表征方式是那样的丰富,有的用数字表示加盐的次数;有的用图示画出盐加到勺时鹌鹑蛋会在悬在水的当中;有的用“……”符号表示加了多次盐鹌鹑蛋没有变化等等,幼儿用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记录了自己操作的过程,反应出自我探索的轨迹。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大班幼儿“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引导大班幼儿“讲一讲”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水里加了盐以后,水对物体的浮力是会发生变化的;当在杯中的水里加了一定量的盐,鹌鹑蛋会悬浮起来。
在这一尝试学习中,幼儿对“悬浮”的认知不是老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幼儿尝试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小学探究学习:做、想、议、说
小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在细微中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几个和第几个》。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小男孩东东,有一天他放学回家,觉得肚子非常饿,就在路边的蛋糕店里,买了一块蛋糕。他饿极了,!啊呜"几口就把蛋糕给吃了,觉得不够,又买了一块,还是觉得很饿,又买了一块,一直吃到第三块才吃饱了。这时,东东摸摸肚子,很后悔的说:“早知道,我就直接吃那第三块了。”
老师的故事才刚刚讲完,一个男同学马上举手了:“第三块和三块一样吗?”老师听了这位男同学的提问,没有马上做出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他提的问题很好。你们说,第三块和三块一样吗?同位的两个同学,可以拿出几支笔或者几块橡皮,研究一下,第三支笔和三支笔一样吗?第三块橡皮和三块橡皮一样吗?"老师引导同学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在不停地摆放着物体,不停地动脑筋思考,不停地研究讨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看着同学们积极学习的表现,老师说:“大家都在积极地探究学习,你们真棒”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几个和第几个》。下面请大家发言,举例,说一说《几个和第几个》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今天我们学什么,也没有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和第几个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含义”,而是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做做、想想、议议、说说”,给学生指出了这堂课探究的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中学研究学习——问、思、做、议
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问、思、做、议”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案例:《小小自行车、大大物理学》
学生学习圆周运动知识后,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关系及其运算,在自行车的传动中有着重要应用。结合教材中“探究——自行车中的圆周运动”,设计了一个课外探究实验,实验探究自行车踏脚转速与自行车直线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主动“问、思、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