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一、要不要引述材料

我认为,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述材料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好习惯,引述材料能够较好地围绕材料的中心,降低跑题、离题的风险,同时通过引述分析材料,得出中心,又能使行文自然,使行文思路顺畅,是那些语文素养不高、一拿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发愁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凑足八百字。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决无话可说,何乐而不为?我是主张要引。

二、引述材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办法

(一)全盘照抄型

这里有一个例子,这是以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后面的例子也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种典型例子。对于今天的你们来说,材料虽然有点旧了,但存在的错误与你们有些相同,所以我今天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材料是:某乡村小学生的上学路上有一条河沟,春天涨水时,身材高大的男校长总是到河边接送学生,背他们淌水过河。为此,他得到普遍的好评,不久,被提拔到高一级学校任职。接替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女校长,她只能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强帮弱,大帮小。此外,她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了拨款,在河沟修建了小桥。不过她从未得到过表彰奖励。

甲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着学生们淌水过河,人们看见了他脖子上淌着的汗水,他湿漉漉的裤腿,看见了他每走一步中夹杂着的热诚与真挚,爱心与奉献,这让他受到了民众的赞美,最终得到领导的赏识,提拔到高一级的学校做校长。然而身材矮小的女校长,由于身体孱弱,不能背孩子过河,但她一直向上级部分反映情况,争取到资金,在河上建了一座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可她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

乙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学生淌水过河,受到提拔。身材矮小的女校长争取到了资金,在河上建了座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是看表面,而应客观公正地评价。

甲同学按原材料照抄。引述的材料没有重点,只是按照原材料的叙述讲述了事实,没有方向、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观点的表达,自然就无法立论,文章没有观点,也就无法达到提出问题的目的。

乙同学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简洁,只用了不到70个字就将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而第一位同学基本上是对材料的照抄。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如何解决引述材料时全盘照抄的毛病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如果你要写议论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问题,摆明观点,引述是为了是你的观点有出处,使行文更加自然。

像乙同学观点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人”,很显然她是整体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去立意的,因而在选择引述材料的部分时,作者侧重在他们做了什么事后,对他们行为的评价,其他的内容则通通略去。

其次,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与自己观点相关的文字概述出来

这则材料中对小河沟的介绍,对女校长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如何过河等文字的叙述,与作者的立意没有多大的联系,因而乙同学在在引述的时候都省去了。这样引述材料干练、干净,使行文思路更加清晰。相反,甲同学在引述材料时,不仅繁琐,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在表达方式选择运用了描述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是议论文非常忌讳的。

(二)材料叙述太过简略

与全盘照搬材料相对的是,引述材料时,叙述太过简略,使行文缺乏自我分析,没有自我观点。我们要注意,我们写的文章是个读者看的,我们要替读者想想,我们不去陈述材料,读者就会摸不着头绪,不明白你要讲什么?为何要讲?材料的引述太过简略,就会导致读者看不懂,影响你的表达效果。

这次我布置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我站在一株孤零零地生长在一座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面前,想象着花儿会感到的孤寂。“早上好,你是此处最美丽的花朵!”我由衷地赞美道。“‘最美丽’是什么意思?”她问我。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奇。“你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开辟道路时,会感到痛苦吗?”花儿说:“‘痛苦’”是什么?”“那你现在在想些什么?”“我在想何时将芳香从我心中溢出,散发在我周围的空气里。而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她说。“对你的奉献,你将会得到什么呢?”“我不考虑这些。我从不问获得,我只给予。”花儿说。我感到自己似乎是在用另一种语言和她说话。“那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花儿说:“凋谢,走向老年的平静。给予馨香,留下智慧,这是多么美妙啊!”

这则材料比较复杂,能切入分析的点非常多,一个是对“美丽”的理解,一个是对生活“痛苦”的理解,还有是对生存“价值”和“梦想”的理解,材料双方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理解的差异,你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呢?这就需要你做出选择,说出你的观点。下面这位同学的观点是:无视痛苦地绽放。而要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就要围绕“无视痛苦”这个点来引述材料。他的引述是这样的:

花儿在花园里,孤零零地舒展开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它说,痛苦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这位同学引述材料很简洁,也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它说,痛苦是什么?”,他抓住了关键,摆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从前文的引述我们知道,花儿为何会发出“痛苦是什么?”的反问,是我质问的结果,读者很难与后面所要论述的“痛苦”相联系。如果不引述会让读者一头雾水、甚至产生莫名其妙之感。

我们可以做这样较的修改: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儿,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努力开辟道路,努力舒展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当人问她会不会感到痛苦,她反问道:痛苦是什么?

这样修改后,突出了导致痛苦的因素,即生存环境的恶劣:被遗弃的花园,泥土的黑暗与沉重等,这样较为详细的引述,既可以展示我们描述的功底,展现我们语言文字的水平,又可以为议论文语言增添没敢,更利于后文围绕无视痛苦来展开分析与论述。

(三)对材料作过多解读

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卢浮宫失火,只能救出一幅画,我会选择哪幅?如果我选择救最贵、最有价值的那幅画。往往这幅画是被收藏在博物馆的最深处,我冲进火海中,在火舌与热浪中开辟道路,我为了救画,赴汤蹈火。但我在路上,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而体力不支,与画一起葬身火海。如果我选择我最喜欢的那幅画。我记得这幅画的位置,我冲进火海,沿着熟悉的道路找到了它。我准备把它抱走,突然发现在火海中,这幅画比平时美上10倍。我忍不住驻足观赏,我惊艳于它的美,最终抱着它一起化为烟尘。如果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我冲进去,迅速拿下画作,又迅速离开博物馆,最终画作得到抢救,我也保全自己的性命。救出离出口最近的画,我不需要赴汤蹈火,我不会忙着欣赏它,我把它救出来不费吹灰之力。这幅画无疑是最适合被救出的画,而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无疑是应该获得金奖的答案。其实,在失火的卢浮宫选画和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一样,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比卢浮宫的收藏还多,但我们也只能选择一条。

这是卢浮宫着火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材料。

这位同学的问题有二:

1.对材料中不同人的做法分别进行假设,并设定其后果,而这些假设与自己论述的中心——学会选择,联系不是很紧密。

2.表达方式的选择有问题。在引述材料的时候,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而是详细地假设我有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知道议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