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一、引言科产教融合是指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与互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科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二、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脱节。

工科人才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

科产教融合成为了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三、科产教融合的意义与目标科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加强工科教育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通过科学研究、产业实践和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政府作为引导和推动科产教融合的力量,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和资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教育、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引入实践环节等措施,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实现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企业作为科产教融合的主要参与方,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与此企业还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四、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与实施为了推动科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实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与产业之间的联系。

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

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时代的挑战,教育领域亟需引入更为现代化和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备受瞩目。

OBE理念强调学习者的终身发展和结果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本文将以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旨在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加深我们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认识。

通过对OBE理念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其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能够为未来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教育教学实践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OBE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围绕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与实践,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孵化环境和人才培养需求。

接着探讨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创新创业领域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案例分析、环境分析、需求分析、传统模式问题、优势总结、发展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培养时间长、成本高、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

急需研究和探讨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从当前创新创业孵化环境、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和实践案例分析,最终总结模式的优势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研究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深入研究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且人才储备也十分充沛。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的热词。

面对如此形势,怎样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传统模式的问题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校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他们储备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针对实际情况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更不能在实践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难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改进。

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需要学校加强对课程设置的规划,增加耗材实验和实际操作的内容,注重课程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其次,要注重实践。

除了学校的教育培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和社会实践机构,亲身了解企业需求、社会所需,了解创业过程,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国际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例如“创业比赛”,选拔优秀的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导师指导、商业计划制定等服务,让参赛者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上。

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创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多向对方借鉴经验,增强彼此的信任,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求心态的团队。

三、结语总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显的异常重要。

传统的学科硬性教育需要拓宽思路,注销创智教育,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从理念上开始。

传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并将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通过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案例。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还需要积极构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要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与企业、创业园区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导师的指导。

这样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创业环境,提升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更加重要。

因此,评价体系应该突破传统的认知范式,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引入实践项目报告、创业计划书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必要性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创新、社会发展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教育体制创新传统的教育体制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实习、科研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规划、培养目标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潜能。

在学校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这些课程既可以是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也可以是通过对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注入创新元素和创新方法。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和科研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他们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提高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成效是显著的。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的实践方法,积极思考问题,开拓思路,培养了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通常包括创业训练、创意比赛、创新项目孵化等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还促进了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借助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

通过与企业、创投机构、专家学者等进行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指导,有助于他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有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仍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支持与指导。

一些学校只注重开展一些表面的创新创业活动,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资源和平台不够充分和稳定。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环节的加强。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偏
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和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实
验课、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

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
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
缺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组织实践实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
会和平台。

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3篇)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挑战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 促进经济增长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 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人才,提高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现状1. 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竞赛等。

2. 教育模式多样化我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课堂讲授向项目式、实践式、创业式等多样化模式转变。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观念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2. 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技的快速变迁和全球经济的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

而在中国,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改革探索1. 培养体系的构建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开始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传统的知识灌输。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培养体系。

2. 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

学生在项目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3. 开放性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改革中广泛开展了开放性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接触到真实的科学问题和创新实践,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案例1. 某高中“科创班”的建设某高中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开设了特殊的科创班。

该班以选拔出的拔尖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制学习和导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设立专门的科创实验室和资源优化配置,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流科研设备和导师。

这样的改革措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中外合作项目的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有些学校开始尝试中外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外知名学校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国际前沿科技和创新文化,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探索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促进了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的重要方面。

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引入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高校还应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创新方向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和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新研究和项目的开展。

政府还应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实习项目等,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问题解决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和引导。

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资源,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创新竞赛、创业活动等,为年轻人提供展示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各个相关方应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和社会组织共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机构调整教育模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家庭和社会引导和关注,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论点ARGUMENT 人才培育134基金课题: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8-082);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学科竞赛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018)。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 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文/王树柏 毕云龙 刘森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连接企业、融合专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创新性地提出“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组成师生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强化“理实融合”,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做实“产教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必经阶段,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其实施的“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一)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不足现阶段,在许多应用型高校中,理论课程占比远大于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的实操性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大学生难以对接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学校连接企业方面的不足高校课程改革的审批流程通常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改革内容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进而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

基于技能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技能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技能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金琦淳高丽金鲁守荣张延丽黄文明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年第20期摘要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树立竞赛引领一大创新理念、产教融合建设五类基地、筑巢引凤搭建三个平台、系统集成聚力三轮驱动,创建“一五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师资、专业、项目、服务和制度“五位一体”的运行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中图分类号:G71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93-05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Skills Competition//JIN Qichun, GAO Li-jin, LU Shourong, ZHANG Yanli, HUANG Wenming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ountry’s call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we have embark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By establishing theconcept of leading by competition, constructing five types of basesfor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vocational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offering favorable packages to attract talents and build threeplatforms as well as systematically aggregating three drivers, wehave established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accordingly and perfectedthe model ope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integrating qualified tea-chers, projects, professions, services and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training base; teaching studio0 引言近年来相继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3]。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高度重视。

传统的教育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探讨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备受关注。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因此,研究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通过分析人才培养需求、探讨创新创业孵化模式、结合案例研究和实践成果总结,深入探讨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的问题,挑战与应对措施,评价模式优势,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本文进行总结反思。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

而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学术界和实践界更好地了解不同背景、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和政策措施。

研究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深入探讨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创业孵化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许多大学开始将科研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致力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科研人才培养机制。

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就围绕如何通过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进行探讨。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科研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科研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掌握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科研也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高等教育中,不少大学存在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科研的问题。

通过科研助力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1. 建立导师制和创新实验室建立导师制,是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大学可以选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帮助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论文撰写和科研成果的推广。

通过导师制,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思想指导和学术支持,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

另外,建设创新实验室也是推进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实验室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科研平台和优良的科研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 科研、教学融合在科研助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

通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通过课程实践和实习,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协同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应该积极响应创新创业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那么,高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创新创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培养出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来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

这些创业者的亲身经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课堂教学,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学生们展示自己创新创业成果的舞台,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

这些实践基地可以是校内的创业孵化中心,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接触真实的市场情况,感受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对于校内的创业孵化中心来说,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支持,如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

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而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市场,了解行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提前为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通过这些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创新创业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

三、加强创业导师的培养高校还应该加强创业导师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方式。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教育体系的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的改革是首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提供学生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学校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紧密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

二、创新创业导师的培养创新创业导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和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实践。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导师,需要加强导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导师培养工作,为导师提供实践和经验的支持。

三、创新创业实践的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创业环境。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比赛和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的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挑战,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国际合作的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需要与国际合作进行拓展。

国际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

可以与国外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项目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与国际合作的互动,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普及到更多的群体中。

除了高校和职业教育,中小学也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创新创业早已成为了新时代的热门话题。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创新创业代表着创造财富、开创品牌、引领潮流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等等。

但在教育领域中,创新创业却有着不同的涵义。

它不再只是一种成功的商业行为方式,而是一种育人方式,即创新创业育人。

创新创业育人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为使命,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为什么要实践和探索创新创业育人模式?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因其创新、实践、进取等特质,与时代的需求相契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了当今教育发展的重点。

其次,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正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途径。

在实践和探索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撑和硬件设施。

例如,计算机房、制作室、工具室、实验室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源,并提供一个实践和创新的平台,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想象力,将自己所学转化为实际的项目和产品。

三、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创新创业育人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并且通过思想引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还需要建立并且完善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果。

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也是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场所和平台;提供丰富的技术和资讯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

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实现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标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我们知道,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都是这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

对于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其高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多规格、多层面的、理论型、技能型、研究型、应用型配置合理的人才队伍;建立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结合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偏离了我们的教育方向,错误地选择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但应该肯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断得到修正,三十余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也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我国的教育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有了新的变化,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却明显滞后。

隨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普通工科院校,其教育教学目标忽视了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的培养模式造成了我国相当数量的学子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站稳脚跟,工作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的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学得很好、掌握了较深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和创新,虽然大学毕业了,却很难经受住市场经济的检验和洗礼,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1]。

造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在对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上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其中高校毕业生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对高校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的更多关注,使高校教育模式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育中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2]。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思想的创新。

思想的创新离不开行动的落实,行动的落实需要有创业的精神。

“创业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于1991年提出的,这一概念在当时被诠释为:培养最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开创性价格品质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介入主题可谓内涵丰富,从大学生职业发展、个体发展、创业投资以及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企业技术改革创新等不同角度都有其不同的研究内容。

创新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它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为目的的教育[3];而创业教育是一种使学生从单纯的就业和单位谋职者变成个体发展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而培养学生开展和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从事养具有开创性精神和具备开创实践能力的人,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4]。

从本质上来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有交集,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样的,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为具体实在,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两者的作用是同效的。

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别,创新教育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开发,更注重的是对大学生的发展潜力的总体把握;而创业教育则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如何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践。

两者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其个性[5,6]。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总数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毕业的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更是数以百万计,但我国仍处于一个世界加工厂的尴尬地位,这说明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高校大学生是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的生力军,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要力量[7]。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提高和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能有效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竞争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才能实现高校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8,9]。

教育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国教育部在教办[2010]3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这一措施才是学生能够得以受益终身的法宝。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措施和思路(一)制度上的变革正确认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时转变高等教育体制和观念。

从教育体制上、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上、舆论宣传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教育体制和模式上注重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必要的实践实验设备和设施,建设适当规模的实践场所和实训基地,积极创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加大经费的投入,除保证常规的基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多方投入,努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针对相关专业学生实行全天候预约开放,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出率;加大对实习、实训工厂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建设新的实习、实践基地。

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加大实践动手环节比例,增加和保证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时间,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研课题、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师生共同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不参与实践,也不能与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教师如果不积极参与实践,就很难提高教学水平,也难以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指定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中高年级学生班主任或科研导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课题、师生共同参与工矿企业的横向课题等方式,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自制教学实验设备,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效果[10]。

(三)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师生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以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机械学院为例,我院积极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以修理农机具、家电、农机技术知识讲座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下乡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创新性”、“应用性”这个内涵,在注意保证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综合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为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服务,通过紧扣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途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型改革,培养学生从简单意义上的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师转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独立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与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对不同本科专业学生多年培养过程的经验积累和毕业生就业网络系统反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重点面向省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一整套适用于机械类應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点与工具软件应用的对应关系方面,针对不同学期、不同重点理论课程制订了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并设计出一整套适用于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课程,以便适时适度地考核学生在该阶段下对知识点及其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

同时在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加入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案例、大学生KBA创业基础、创业心理学、创业与人生设计、创业经济学、创业案例学等新课程、新思路,培养复合型与实用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大力推行“导师制”改革尝试,构建“教、学”平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为促进学生创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院强调构建“教、学”平台,摒弃以往构建学生“学习”平台的做法,实行“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方面,专业教师兼职学生学习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本科生中选拔优秀成员,组建金字塔形“教、学”团队,提供多个教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较好的创新条件,拉近大学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各级学生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主动为导师“服务”好,即完成导师制订的学习任务,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尽可能地协助老师解决一些科研项目中较为简单的问题和任务,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锻炼学生的“被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