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的修复作用

合集下载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在面临严重考验,河湖水体生态系统相较之前来说退化严重,因此在下一阶段做好河湖水体修复也成为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内容。

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水生生物可以通过吸收富集微生物以降解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物的一种,在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了沉水植物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后,结合相关学者的分析,研究了沉水生物对水体生态修复的边界条件,为下一阶段水体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沉水食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应用边界正文: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河湖水体众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也同时给予了水体生态系统更加严苛的压力,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退化。

为了给予居民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控制污染物入水的前提要求下,针对现有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水体系统恢复到之前的自然状态,已经成为了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构成成分,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水生植物可以通过自身的根系和枝叶吸收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抑制藻类的生长,通过根系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污染成分,以此达到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目的。

而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物的一种,也是维系水体生态正常运行的关键。

一、沉水植物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1.1对于N、P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现阶段有关沉水植物对于N、P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由于研究时前提条件存在差别,所以最终所得出的污染物率也不尽相同,但是各位学者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金鱼藻对于浓度NH3-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3%左右,其次是伊乐藻和苦草,两者的去除率都接近90%。

伊乐藻对于高浓度TN的去除效果是调查中所有沉水植物里去除效果最好的,达到了90%;而金鱼藻对于高浓度TP的去除效率最好,达到了96%。

沉水植物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应用前景研究

沉水植物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应用前景研究

G N Xn h a LN Q n A i— u , I ig

Ab t a t W i h e eo me to n u ty a d te ic e s f p p lt n h o l t n i ae o y h s b c me a sr c : t t e d v l p n f id sr n h n r a e o o u ai ,t e p l i n w tr b d a e o h o uo
要 措 施 之 一 。 在 总 结 了 沉水 植 物 对 受 污 染 水体 的修 复 机 理及 其应 用 的基 础 上 , 利 用沉 水 植 物 净 。
关键 词 : 富营 养 化 ; 重金 属; 净 4 ; 沉 水植 物 E
中 图分 类号 : 5 X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4 8 4 (0 8 0 — 0 2 0 10 — 6 2 2 0 )6 0 7 — 4
到各 国的普遍重 视 和应用Ⅲ 据研 究 , 一般情 况 下水 生植物 净化 能力 的大小 是 : 水植 物 >漂浮 植 物 和 沉 浮 叶植物 >挺 水植物 四
1 重金 属污 染水体 修 复
力 . 以 用 于从 水 体 中去 除重 金 属 简 敏 菲 等 可 认 为 . 同沉水 植物 对重 金属 的富集 有一 定 的选择 性 . 不
gob l n io m e a r blm n o lt d wae e tr to y s bme g d ma r p ye s o e o he m an me s r s l a e vr n nt p o e a d p lu e tr r so ai n b u l r e c o h ts i n f t i a u e .Ths i

2024年沉水植物特性总结

2024年沉水植物特性总结

2024年沉水植物特性总结
如下:
1. 适应性强:2024年的沉水植物在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方面表现出色。

它们能够在不同水质和光照条件下生长繁殖,适应不同的水深和水流速度。

2. 生长速度快:沉水植物在2024年的生长速度很快,能迅速形成茂密的丛生状态。

这一特性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

3. 水质净化功能强:2024年的沉水植物在水质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减少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含量。

4. 生态系统建设者:沉水植物在2024年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提供了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为鱼类、甲壳类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促进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展。

5. 对水土保持的贡献:沉水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固定泥沙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它们在2024年对水土保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防止河道冲刷,保护岸线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沉水植物在2024年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水质净化功能强、生态系统建设者和对水土保持的贡献等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沉水植物在维护水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 1 页共 1 页。

广西刁江流域不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产生的环境修复作用

广西刁江流域不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产生的环境修复作用

D c2 0 e.0 8 V 12 o 4 o.5 N .
第2 5卷 第 4期
文章 编号 :0 2—8 4 (0 8 0 10 7 3 2 0 )4—0 5 0 7—0 4
广 西刁江 流域 不 同沉水 植物对 重 金属 富集产 生的环 境修 复作 用
陈 国梁 林 , 清
( 广西 师范 学院 a化 学 系; . 源与环境 管理 学院 , 西 南 宁 5 0 0 ) . b资 广 3 0 1
系的污染是 比较严重的 , 特别是发源南丹县的车河镇支流, 在整条河流的里面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沉水
植物和其它 的生物 , 仅能在 河流 附近 的水塘 , 小溪 里面 偶尔 能发 现极 其零 星 的水 草 . 但在 同为 刁江 支流
其它河流里面却发现 了大量的沉水植物, 有些地方出现成片的沉水植物 .
水丰富 . 生长在 广西 沉水 植物 也 分布 比较 丰富 , 中 其 比较常见 的有菹草 、 草 、 藻 、 苦 黑 金鱼 藻等 u 引.
沉水植 物是 指植物 体全 部位 于水层 下面生 活 的大型水 生 植物 , 是水 生 态 系统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和 主
要 的初级 生产者 . 沉水植 物都 沉没 在水 中 , 其根 、 、 茎 叶都 能 吸收重 金属 , 以体 内重金 属 的分 布 比较 均 所
匀 卜㈦ .
根据 已有 的文 献报 道 , 在植 物 能够忍 受 的浓 度范 围 内 , 植物 对水 体 中微 量 元 素 的吸 收具有 累积性 , 体 内微量元 素 的富积量 与周 围的环 境 中的相对 质量 分数呈 显 著 的正相 关 . 同种类 的植 物 富集 的能力 不 差别 很大 , 生植物对 各 种微量 元素 富集 的能力 一般是 : 水 沉水植 物 >浮水植 物 >挺 水植物 nJ1' 】1 1 [ . 刁江发 源于广 西 的河 池境 内 , 西江水 系 . 整个 刁江流域 分布 着矿 区和城镇 生活 区 , 属 在 被誉 为“ 色 有 金属 之乡 ” 的南丹 县就处 在 刁江 的上 游 . 笔者 的课题 研 究在 样 品采集 的过程 中发 现 : 区对 整个 刁江水 矿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

态可塑性强、生长与繁殖模式复杂多样等 特性,为植物功能性状的调查分析提供了 众多合适的信息源 ; 沉水植物多次独立的进 化历史以及广泛存在的显著趋同适应现象 也为研究功能性状的谱系关系提供了不可 多得的对象。因此,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的 研究未来可能出现较大理论突破。在全球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 也应该与湖塘库等水生态系统管理紧密结 合。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通过加强对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 系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由于全球气 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湖泊从清水稳态转 换成浊水稳态时,沉水植物群落凋亡和生 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还可以根据功能性 状的指示作用来制定沉水植物群落重建以 及退化湖泊修复的规划方案 。 [3-4]
三、结束语 随 着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工 业、 农 业、 生 活污水排放日益增加,我国水污染问题加 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 发展,危害了人民健康,影响了环境安全。 利用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进行水生 态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已经越来 越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 断完善 , 水生植物的恢复 , 特别是沉水植物 的恢复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环境质量方 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凤娟 , 蒋任飞 , 饶伟民 , 代晓炫 , 肖许沐 , 谢海旗 .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 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J]. 安徽农业科 学 ,2016,44(26):58-61. [2] 张嵘梅 , 马博馨 , 杨志杰 , 张英 , 李溯 , 杨平 , 刘洪波 . 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 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J]. 中国农学 通报 ,2016,32(28):144-154. [3] 常素云 , 吴涛 , 赵静静 . 不同沉水植 物组配对北大港水库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0(01):439-444. [4] 姚远 , 贺锋 , 胡胜华 , 孔令为 , 刘碧云 , 曾磊 , 张丽萍 , 吴振斌 . 沉水植物化感作用 对西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 报 ,2016,3植物 所释放的氧气几乎是全部都溶于水中,对 于水体溶解氧的增加效率最高,并且其对 水面的覆盖面很小,阳光能更容易照射入 水体内部,使植物体光合作用能力增加, 释放更多氧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极 大改善水体质量。在沉水植物大量生长的 水域中,其溶氧量要大大高于其他普通水 域与富营养化水域 [2]。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 6卷第 5期

利 渔 业
( 总第 17期 ) 4
・ 9・ 6
沉 水 植 物 在 富 营 养 化 水 体 生态 恢 复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 用 及 前 景
胡 莲 万成 炎 沈 建忠 冯 , , , 坤 孙金 辉 ,
( 水利 部 中国科 学院水工程生态研 究所, 湖北武汉 407 ; 309 华 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 30 0 摘要 : 了沉水植物 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 中维 护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 水 阐述 净化
质 、 制藻类生 长的生 态功能和作用 ; 抑 分析 了富营养化水体沉 水植物衰退 或消亡 的原 因、 生态恢 复研 究取 得 的成就和实际应用 中面临的困难 , 展望了沉 水植 物恢 复在富营养化 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 面的应 用前景 。 关键词 : 沉水植 物 ; 富营养化 ; 湖泊生态 ; 生态恢复
繁殖能力 , 春至 夏初 开花 结果 , 生 大量 的石芽 , 初 产 5~6
月植株 死亡 , 石芽 沉 入水底 越夏 , 到 9月 份石 芽萌发 。 待 苦草是一年生沉水草本 , 雌雄异株 , 花果期 7~1 , 0月 在冬 天 以冬芽方式在水底休眠 , 来年春 天水 温适 宜时 , 待 冬芽 浮 出水面萌 发成新 的个体 。金鱼 藻 是 多年生 沉 水草本 , 具有较强 的分枝能力 , 在任何 高度上 均 能产生 分枝 , 为高 体型植物 , 能形成 水面植冠 。金鱼 藻产 生种子 少 , 以营养 繁殖为主 , 植株易碎断 , 断枝 萌生 不定 根后 可形成新 的植 株, 在没有根系的情况下也 能够正 常生 长 ; 温不 能越 冬 喜 生长 , 花果期 6~ 9月 。马来眼子菜是 多年 生宿根性草本 , 花期 6~ 7月 , 果期 7~ 9月 ; 能产生种 子 , 主要 由水平根状 茎产生分枝进 行营 养繁 殖 ; 季从 地 下根 状茎 上 萌发 出 春 新苗 , 季水 中茎叶死亡 , 地下 根状茎越 冬 。狐尾藻 是 冬 靠 多年生草本 , 花期 4~ 7月 , 果期 8~1 。黑藻是一年生 0月 沉水草本 。 细长 , 茎 分枝 少 , 温不 耐 热 , 春 萌 发 , 营 喜 初 以 养体进行 繁殖 , 花果期夏秋 。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摘要】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通过实验和文献综述,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其中浮叶植物能有效吸收养分,沉水植物能促进底泥还原,漂浮植物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

结论部分对三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和推广应用建议。

本研究对于水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生态修复、净化效果、比较、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养分,特别是氮、磷等化学物质,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最终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给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中的重要生物成分,具有很强的净化水体的能力。

通过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效果上,但对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在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和效果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为未来的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此项研究,有望为解决当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最适合用于水体修复的水生植物种类。

通过深入分析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点和生态效果,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探讨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为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沉水植物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沉水植物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5期生态环境·农业气象第一作者张进权(1994—),男,硕士,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修复。

E-mail :****************收稿日期2023-07-17沉水植物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张进权(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淡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但随着近年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大幅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沉水植物因其各部分均可吸收养料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常被用作水环境治理的先锋种,具有去除氮磷、提高透明度、固定底泥、抑制蓝藻、微生物协同等重要作用。

本文就沉水植物设计原则、作用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沉水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沉水植物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水植物;水环境治理;作用机理;应用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5-0102-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4.05.02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Submerged Plants i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ZHANG Jinquan(Anhui Branch of Zhonggong Wuda Design Group Co.,Ltd.,Hefei Anhui 230000)Abstract Freshwater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precious resource for human survival.However,with the rapid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problem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urther exacerbating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ubmerged plants are often used as pioneers i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absorb nutrients in various parts and their well-developed aerated tissues.Submerged plants have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removing nitrogen andphosphorus,improving transparency of water,fixing sediment,inhibiting cyanophyte,and microbial synergy.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submerged plants,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ir application,and looked forward to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submerged plants.Keywordssubmerged plant;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action mechanism;application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及在水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沉水
植物能够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稳定,如果在水域中种植沉水植物,可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并改善水质。

其次,沉水植物通过改进
水体的循环,提高水质,形成健康的环境;并且,沉水植物能够抵挡
水质和生物的流失,减少水污染,及水位的波动。

在水污染治理上,沉水植物可以通过混凝法对水体中悬浮物进行降解,从而降低水体中悬浮物浓度,改善水质。

此外,沉水植物通过吸收有
毒物质,如氯、氰、砷等,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起到
净化水体的作用。

另外,沉水植物也有助于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有效地遏制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扩散性,对改善水质有一定作用。

6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6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6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六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
1.底泥疏浚:底泥是湖泊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源,通过疏浚底泥可以清除污染
物,减少内源污染,从而改善水质。

2.植被修复:在湖泊周围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
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同时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水质。

3.生物净化: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细菌、真
菌等。

4.生态放养:在湖泊中放养适量的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利用其生物摄食
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5.生态工程: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生态浮床、人工湿地等,通过生态系统
的自然平衡机制改善水质。

6.综合治理:结合以上多种技术手段,对湖泊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质、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实施生态修复技术时,需要针对不同湖泊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湖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遏制湖泊水体的污染。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的一类,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沉水
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沉水植物能够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来净化水质。

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氨氮、硝态
氮和磷等,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沉水植物通过其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降
低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抑制了水体藻类和藻水华的生长,净化了水质。

沉水植物还能够通过提供庇护、氧化还原和降低浊度等机制来改善水体水质。

沉水植
物的茎和叶片能够提供庇护给水中的其他生物,使得其能够生长繁殖。

沉水植物根系还能
够吸附和氧化还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

沉水植物的根系和茎叶也能
够降低水体的浊度,使水质清澈透明。

沉水植物的生态系统功能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沉水植物能够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系统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光照,促进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改善水质。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具有显著效果。

由于沉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境等因素的
不同,其净化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沉水植物的物种适应性、适
宜密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以更好地利用沉水植物来改善水质。

沉水植物对受重金属镉、锌污染的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

沉水植物对受重金属镉、锌污染的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

沉水植物对受重金属镉、锌污染的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乔云蕾;李铭红;谢佩君;晏丽蓉;朱剑飞【摘要】为了探究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效果,选取浙江水域较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 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 .f .) Royle)、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在模拟天然水体环境中,将3种沉水植物培养在含有重金属Cd、Zn的底泥中生长一个生活周期.依据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和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 ,BSAF)等指标,筛选出对2种重金属元素富集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 的耐受性均较强,同时对重金属Cd、Zn都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生物富集因子大于1,对底泥中的Cd、Zn均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由相关分析可知,3种沉水植物体中的Cd、Zn的质量分数与其根部底泥中Cd、Zn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这3种植物均可作为重金属Cd、Zn污染的修复物种.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及BSAF均大于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 的富集量分别达到了黑藻和金鱼藻的1.90和3.02倍.因此可考虑苦草作为水体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Three common submerged pla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 namely V allisneria natans (Lour .) Hara , 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 .f .) Royle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a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ir enrich‐ment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water .During the study ,a simulated outdoor natural water envi‐ronment wa s setup ,three different submerged plants were cultivated for 105 d in the sediments of water which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of cadmium (Cd) and zinc (Zn) ,the accumulation amount and 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 (BSAF) of two heavy metals wer e measured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with best enrichment effect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suitable plants that could restore ecologically contaminated sed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SAF for Cd and Zn are both greater than 1 for all species after for 105 d ,suggesting that these submerged plants had powerful absorption ability ,good removal effect on Cd and Zn in sediments ,and a strong tol‐erance for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Cd and Zn .Mean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 of Cd and Zn in sediment and that in these three plants (all with p<0 .01) ,Therefore ,Vallisneria natans (Lour .) Hara , 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 .f .) Royle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L .could be considered as common species to lieve the sedi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Cd and Zn .In particular ,V allisneria natans (Lour .) Ha‐ra can be selected as a pioneer plan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Cd and Zn jointly polluted sediments in water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16(043)005【总页数】9页(P601-609)【关键词】苦草;黑藻;金鱼藻;底泥;镉;锌;富集作用【作者】乔云蕾;李铭红;谢佩君;晏丽蓉;朱剑飞【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Q948.1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不断进入水体[1].底泥是河流、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污染物的聚集场所.进入水环境的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复杂的界面交换和反应迁移至底泥中,使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高于水相.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沉积于底泥中的重金属很可能被释放,造成二次污染[2],恶化水质,毒害水生生物,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3].目前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手段.其中植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具有成本低、不易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不仅可以减轻重金属污染,还可以美化环境,尤其适合大面积需异位处理的底泥[4].在修复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众多植物中,水生植物格外受到关注.水生植物可将重金属离子吸收进体内,其体内的谷胱甘肽、植物螯合素、金属硫蛋白、有机酸等成分可以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5],通过络合及区域化作用,使重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存留并富集,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是绿色环保的,其中沉水植物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生活在水中,其根、茎、叶均可蓄积较高含量的重金属[6],其富集能力强于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为浙江水域常见沉水植物,生物量大且繁殖能力强,因此选用这3种沉水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之前关于重金属修复的研究大多注重单一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对多种重金属共存于同一环境以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环境污染效应重视不够[7].Cd和Zn具有相近的核外电子构型,易发生同晶代替,它们的化学性质及生物行为也颇为相似,因此在自然界中,Cd一般与Zn共生,构成Cd、Zn的复合污染[8].针对湖泊、河流等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3种沉水植物为材料,采用生态模拟方法,通过沉水植物对底泥中重金属Cd、Zn的吸附作用,比较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能力,初步筛选出吸附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实验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Linn.f.) Royle)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我国东南地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均采自浙江水域.实验用水为经过暴晒后的自来水.将采自浙江师范大学周边水体的实验底泥混匀、风干后测得2种重金属Cd、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2,187.52 mg·kg-1.随后将2种重金属盐的混合溶液(用分析纯的重金属盐[CdCl2·2.5H2O、Zn(NO3)26H2O]配制而成)倒入原始底泥中,搅拌均匀后风干.经过处理的底泥中2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别为:Cd 35.82 mg·kg-1、Zn 387.52 mg·kg-1,均达到JENSEN底泥污染评价级别的重度污染水平.本实验通过模拟天然水体环境,在玻璃制生态缸(长60 cm,宽30 cm,高50 cm)内进行培养实验.在生态缸内铺入厚约10 cm的配制好的底泥,加入50 L暴晒过的自来水,将相同株数(本实验均为36株)的3种沉水植物植入污染底泥中.实验中蒸发的水分用暴晒的自来水补充.实验共设置15个生态缸,其中1#~5#植入苦草,6#~10#植入黑藻,11#~15#植入金鱼藻.每个生态缸划分为3个小区域,分别在3个小区域取样,作为实验的3个重复.实验共进行一个生长周期(105 d),分5个阶段取植物样、植物根部底泥样.采样阶段、釆样时间及采样区域见表1.将采集的植物样品用超纯水冲洗干净,105 ℃下杀青30 min,90 ℃烘干至恒重,将烘干后的植物样磨碎后过60目筛.取植物根部底泥,90 ℃下烘至恒重,将烘干的底泥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取植物和土壤样品各约0.25 g待用.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法消解待测样品后用电子耦合等离子发射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测定Cd、Zn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得数据采用Origin8、SPSS17.0等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处理.生长率是衡量植物生物量变化的一个量化指标,当生物量为w,时间为t时,生长率(GR)=dw/dt,即单位时间内生物量增加的部分为生长率.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增加的数值. 分别在5个取样阶段采集相应生态缸中3个小区域的植株及其根部底泥,测定样品中重金属Cd、Zn的平均质量分数.BSAF为沉水植物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其相应的根部底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比值.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去除率为实验结束后培养3种沉水植物的底泥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相应原始底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比值.黑藻和金鱼藻在实验初期长势较好,叶片绿而茂盛.实验初期苦草叶片生长并不茂盛,且根部有繁殖芽出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在实验后期,3种植物多数叶片出现发黄症状,且植物叶片表面都有藻类附着,沉水植株受害症状明显.实验期间3种植物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实验结束时苦草生物量鲜重的增加量为633.90 g,黑藻的增加量为452.58 g,金鱼藻的增加量为589.01 g.3种沉水植物在实验开始阶段的生长率最低,随后逐渐增加.苦草和黑藻在第4阶段时生长率达到最高,金鱼藻在第3阶段内生长率达到最大.实验的最后阶段3种沉水植物的生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见图1).自然状况下,重金属Cd在供试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中质量分数都比较低,背景值分别为3.90,2.35,2.35 mg·kg-1,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束时苦草、黑藻、金鱼藻中Cd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分别为背景值的23.28,20.33,12.78倍,苦草中重金属Cd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黑藻和金鱼藻(见图2),是黑藻和金鱼藻中的1.90和3.02倍.通过对3种沉水植物不同天数之间重金属Cd质量分数进行多重比较知:苦草中Cd质量分数除21 d与42 d之间、42 d与63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两两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黑藻中Cd质量分数除 0 d与21 d之间、84 d与105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两两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金鱼藻中Cd质量分数除0 d与21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不同天数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第1阶段内苦草的生长率最低,但苦草吸附Cd的速率较大,实验进行到第4阶段时,苦草的生长率达到最高,吸附Cd的速率急剧增加,在第5阶段达到最大;实验期间金鱼藻吸附Cd的速率较低,金鱼藻的生长率在第3阶段达到最大,在第4阶段吸附Cd的速率最大;黑藻的生长速率与对Cd的吸附速率基本保持一致(见图2).3种沉水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中重金属Zn的背景值分别为246.41, 318.33, 321.43 mg·kg-1,差异不显著.3种植物中重金属Zn的质量分数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实验结束时,3种植物中重金属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初始值的3.83,1.92,1.82倍,苦草中重金属Z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黑藻和金鱼藻(见图3),说明苦草对重金属Zn的富集能力强于黑藻和金鱼藻.对3种沉水植物不同天数之间重金属Zn质量分数进行多重比较可知:苦草中Zn质量分数任意天数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黑藻中Zn质量分数除21 d与42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天数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金鱼藻中Zn质量分数在任意天数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中苦草吸附重金属Zn的速率明显高于黑藻和金鱼藻.苦草在第1阶段的生长率最低,吸附Zn的速率最大,在第4阶段的生长率最高,此时吸附Zn的速率却很小;黑藻在第1阶段的生长率最低,此时吸附Zn的速率最大.第2阶段内黑藻吸附Zn的速率最小,几乎为0;金鱼藻在第2阶段内吸附Zn的速率达到最大,但金鱼藻的生长率较低(见图1与3).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SAF)是衡量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BSAF值越大,表示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越强[10-12].本研究采用BSAF值来衡量沉水植物去除底泥中重金属的能力.苦草、金鱼藻对Cd的BSAF逐渐增加,在实验结束时达到最大.黑藻对Cd的BSAF也逐渐增加,在第4阶段时达到最大.苦草对重金属Cd的生物富集因子在1.02~19.66,且在最后阶段BSAF值显著大于前4个阶段.黑藻和金鱼藻分别在实验进行到第3和第4阶段时对Cd的BSAF值才大于1,2种植物此前对重金属Cd没能起到生物富集作用(见图4).统计分析表明,苦草、黑藻、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中重金属Cd与底泥中Cd质量分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苦草、黑藻、金鱼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γ=-0.95,p<0.01;γ=-0.98,p<0.01;γ=-0.99,p<0.01).实验期间,苦草、黑藻、金鱼藻对重金属Zn的BSAF都逐渐增大,说明在一定时间内,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Zn的富集能力逐渐增强.苦草对Zn的生物富集因子在2.23~19.29,黑藻对Zn的生物富集因子在2.36~7.08,金鱼藻对Zn的生物富集因子在1.22~5.37(见图5).由此可知,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Zn都有很好的富集作用.统计分析表明,苦草、黑藻、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中重金属Zn与底泥中Zn质量数分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苦草、黑藻、金鱼藻相关系数分别为:γ=-0.99,p<0.01;γ=-1.00,p<0.01;γ=-1.00, p<0.01)由表2可知,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其中黑藻对Cd的去除率最大,苦草对Cd的去除能力与黑藻相近,金鱼藻最弱;苦草对Zn的去除率明显高于黑藻和金鱼藻,黑藻次之,金鱼藻最低.同时可知,苦草对Cd的去除率略小于对Zn的去除率;黑藻和金鱼藻对Cd的去除率显著大于Zn.已有研究证明,植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以被动吸收为主,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浓度或时间效应,即随着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富集的重金属量增加[13].因而延长植物和污染底泥的接触时间,可提高植物对其的去除率.本研究考察了3种沉水植物在105 d内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情况,基本覆盖了3种沉水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相较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更容易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相对地也就更容易出现毒害症状.重金属毒害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其叶绿素减少、植物失绿[14].本研究观察到苦草最先出现叶片枯萎发黄,即最先表现出受害症状,这与张饮江等[15]对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实验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苦草在实验初期吸附重金属Cd、Zn的速率较快有关.随后3种沉水植物褪绿症状逐步明显.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Cd2+抑制了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Protochlophyllide reductase)的活性和影响氨基-g-酮戊酸(Aminolaevulini acid)的生物合成[16];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Cd2+在细胞内积累过多,与叶绿体中蛋白质上的—SH基结合,或取代其中的Fe2+、Zn2+、Mg2+等,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7].同时Zn2+可对叶绿体被膜产生影响,进而破坏叶绿体的结构,也对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系统和电子传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沉水植物所吸附的重金属分布于体内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反应各异[15],表现出的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其生物量变化也各异.而耐受能力是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可根据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筛选富集重金属Cd、Zn能力强的植物.本研究中,苦草的生物量增量最大,因此苦草相较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Zn的耐受性更强.由3种沉水植物对Cd的富集量及BSAF值可知,苦草富集重金属Cd的能力最强.苦草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黑藻这一结果与陈国梁等[18]的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吸附的差异与植物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重金属沉积物间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19].陈国梁等的数据[18]是在广西刁江流域取沉水植物样后直接测定的,而本研究的取样植物是模拟室外天然水体环境培养的.2组实验的光照强度、水中溶氧量、温度、水体pH值、底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他影响因素均不同,从而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差异.黑藻中Cd质量分数及对Cd的BSAF值在84 d时达到最大,说明黑藻对Cd的吸收机能受到阻碍,这可能与Cd 对黑藻体内的氧化还原酶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关,使活性氧的产生速率明显加快,从而造成黑藻的功能性损伤[20].因而在本研究中可以得出黑藻对Cd的最大富集量为48.95 mg·kg-1.苦草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随着实验的进行逐渐增强,因而对Cd的富集量没能达到阈值.苦草在最后阶段BSAF值显著大于之前,表明其对重金属Cd的富集作用主要集中在苦草生长周期的后期.黑藻和金鱼藻分别在第3和第4阶段对Cd的富集因子大于1,此前2种植物对Cd没有生物富集作用.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也主要集中在生长周期的中后期.因而从生物富集因子角度考虑,在84 d内黑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最强;在105 d内苦草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最强.水生植物对沉积物的修复效果随修复时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19].因此需要根据修复时间选择适宜的沉水植物.本研究中,3种植物重金属Zn质量分数以及对Zn的富集因子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苦草中重金属Zn质量分数及BSAF值明显高于黑藻和金鱼藻,表明苦草对重金属Zn的富集能力强于黑藻和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对重金属Zn的生物富集因子均大于1,因此3种植物对重金属Zn均可以起到很好的富集作用.苦草对Zn的BSAF值在最后阶段达到最大,因而苦草对重金属Zn的富集作用与对重金属Cd的富集作用类似,主要集中在生长后期.这可能与沉水植物在生长后期生物量较大有关.苦草在实验第1阶段生长率最低,但是富集重金属Cd、Zn的速率较大,且富集Zn的速率明显大于Cd.这可能与实验初期苦草吸附重金属Cd、Zn的量较少,其体内有充足的吸附位点活性基团,能够满足对二者的吸附有关[21].随后苦草吸附Cd的速率降低,84 d之后逐渐加快,在最后阶段达到最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苦草体内重金属Cd质量分数的增加,毒害作用增强,损害了其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丧失了对Cd吸收的选择性,因而大量Cd被动流入了苦草体内[22],造成了苦草对Cd吸附速率的加快和吸附量的急速增加.黑藻吸附Cd、Zn的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说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动力学不同.这可能与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化学形态等有关.Cd在黑藻细胞壁中的质量分数多于原生质体,而毒性相对小的Zn在原生质体中的质量分数则大于细胞壁[22].同时黑藻体内Cd 和Zn都以NaCl溶液提取态为主,Cd的NaCl溶液提取态占比显著大于Zn[20].金鱼藻的生长率高于黑藻,其吸附重金属Cd、Zn的速率均低于黑藻.金鱼藻根部的退化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根是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部位,水生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越强.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Zn的富集量及吸附速率显著高于Cd,这可能与底泥初始态的重金属质量分数有关.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富集作用与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越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就越高[23].而且Zn是植物体的必需元素,而Cd是非必需元素,因而植物对Zn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会明显高于Cd.作为过渡金属,Zn与Cd具有相似的电荷排布和某些类似的化学性质,因此,适量Zn的供应能够通过竞争植物体对Cd的吸收,减少植物富集Cd的量[24].BUNLUESIN等[25]报道了高Zn/Cd比例有助于降低Cd的积累. 汪鹏合[24]通过研究适量Zn2+对浮萍Cd2+毒害的缓解效应,指出Zn的增加对Cd胁迫下的浮萍体现出一定的缓解效应.然而除了苦草对Cd的去除率略小于Zn外,黑藻和金鱼藻对Cd的去除率均显著大于Zn.这可能与2种重金属的初始质量分数有关.本实验中,3种沉水植物的Cd、Zn质量分数与相应底泥中的Cd、Zn质量分数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分析3种沉水植物富集Cd、Zn的量、富集系数以及去除率知,污染修复能力排序为苦草>黑藻>金鱼藻.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高富集能力可能与重金属在苦草体内分布较为均匀有关.同时苦草也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物中的优势种.因此,可考虑将苦草作为浙江水域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探讨了沉水植物在水体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机制。

实验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影响沉水植物净化效果的因素包括水体温度、光照条件、营养盐含量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更加深入地探讨沉水植物种类的选择、生长环境的优化等方面,以提高其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沉水植物,水体水质净化,净化机制,实验研究,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体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质净化方法往往昂贵且效果有限,因此人们需要寻找更有效和经济的水质净化方式。

对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沉水植物的净化机制、在水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沉水植物提供科学依据,为水体净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沉水植物作为水体中的重要净化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意义在于探究其在水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提供依据。

了解沉水植物如何影响水质的变化,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沉水植物的净化机制和应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体的水质,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2. 正文2.1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沉水植物在水体中生长繁茂,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进而改善水质。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突出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暴发、水生生物减少、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旨在强调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促进藻类快速繁殖。

这些藻类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进一步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生态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湖泊疏浚、水生植物种植和底栖动物移入等;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向水体中添加化学药剂,促进藻类沉降和分解;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虽然这些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生态修复技术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且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化学修复技术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作用;生物修复技术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效果不稳定。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修复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环保性。

未来,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深入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为修复技术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2)研发高效、环保的修复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提高治理效果;3)研究不同区域的富营养化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修复方案;4)加强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推动修复技术在更多地区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当前修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深入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研发高效环保的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加强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措施,有望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作用与运用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作用与运用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作用与运用英文回答: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SAV) fo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SAV)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providing numerou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mong its most significant functions is its role in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SAV plays a pivotal role in:1. Nutrient Removal:SAV acts as a natural filter, absorbing excess nutrients from the water column, includ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xcessive nutrient levels can lead to eutrophication, a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excessive plant growth and deple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SAV's ability to remove these nutrients helps maintain water quality andprevent algal blooms.2. Sediment Trapping and Stabilization:SAV's dense root systems help trap and stabilize sediments, preventing them from resuspending and clouding the water. This reduces turbidity, improves water clarity, and provides habitat for aquatic organisms.3. Oxygen Production:Through photosynthesis, SAV releases oxygen into the water colum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aquatic life. This oxygen production helps maintain healthy dissolved oxygen levels, crucial for fish, invertebrates, and other aquatic organisms.4. Habitat Provision:SAV beds provide shelter and habitat for various aquatic species, including fish, birds, invertebrates, and amphibians. These habitats support diverse food chains andcontribute to overall ecosystem health.5. Carbon Sequestration:SAV can stor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carbon through photosynthesis, contributing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V.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AV is crucial to maximize its benefits and minimize potential drawbacks. Strategies for SAV management include:1.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Regular monitoring of SAV populations is essential to track their health, distribution, and extent. This information helps guide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restoration or enhancement.2. Invasive Species Control:Invasive SAV species can outcompete native species and disrupt ecosystem balance. Controlling invasive SAV is essential to protect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and maintain ecosystem integrity.3. Restoration and Enhancement:Planting or transplanting SAV in suitable areas can help restore or enhance degraded water bodies. SAV restoration projects can improve water quality, provide habitat, and support aquatic biodiversity.4.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SAV can be harvested for various purposes, including nutrient recycling, biofuel production, and livestock feed. Sustainable harvesting practices are crucial to prevent ecosystem damage and ensure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SAV populations.中文回答:水下植物水质净化作用与运用。

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湖北地标

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湖北地标

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湖北地标
摘要:
1.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的概述
2.沉水植物在城市湖泊水体中的作用
3.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的具体内容
4.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的实施效果
5.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是我国湖北省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湖泊水体环境,提高湖泊水体生态功能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

该规程主要针对城市湖泊水体中的沉水植物进行管理和应用,以期达到湖泊水体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目的。

沉水植物在城市湖泊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沉水植物能够吸收和固定水体中的营养物,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改善水质。

其次,沉水植物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遮蔽和附着空间,有利于水体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

最后,沉水植物能够稳定水体流态,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维护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沉水植物的种类选择,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生长迅速、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二是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和布局,要充分考虑水体的生态需求和景观效果;三是沉水植物的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检查、修剪、清理等,确保沉水植物
的健康生长和水体的生态安全。

湖北地标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应用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湖泊水体的生态功能,改善水质,提升城市湖泊景观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规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另一方面,丰富的沉水植物种类和布局,能够增加湖泊水体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态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

从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以看出, 水生高等植物为藻类的竞争者,底栖动物、 滤食性鱼类为其捕食者,许多研究证明,通过 选择性控制以上作为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生 物的生物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能起到 良好的治理效果。

大型沉水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 的氮磷, 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能 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 与环境进 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形成了十分 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一、 去除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盐类:
(1)吸收氮磷输出水体的营养物质; 图 1, 2
(2)吸附水体悬浮颗粒物增加透明度。
二、抑制藻类生长控制湖泊藻华
(1)与藻类争夺营养和光照;
在苦草生长的地方, 浮游生物、细菌和丝状 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 而且能减少水体中的正磷 酸盐、溶解有机碳和总的悬浮物, 增加水体透明度。
(2)生成化感物质克制藻类生长。
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及苦草的种植水具有较 强的克藻作用, 尤以金鱼藻最显著; 而伊乐藻几乎 没有克藻作用。



水生植物的根与沉积物有较大的接触面 积,当水流经过时, 不溶性胶体、附着于根系 的细菌( 部分凝集的菌胶体) 会被根系粘附或吸 附而沉积, 从而减少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的释 放, 达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作用。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迁移释放具有重要 影响。 沉水植物好氧的根基环境可以固持底泥, 减少或抑制底泥中氮、磷等污染物溶解释放。





[1]王艳丽,周阳.沉水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6):16-19. [2]张邦喜, 李存雄, 夏品华, 林陶.沉水植物水质净 化研究及在前置库中的应用[ 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22) : 11931- 11932. [3]钱江华, 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清除及其应用 [ J]. 湖北农业科学,2008, 12( 10): 73- 74, 77. [4] Anna Goi, Marina Trapido, Tuula Tuhkanen. A study of toxicity, biodegradability,and some byproducts of ozonised nitrophenols [ 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 Research, 2004, 8( 3) : 303- 311.

(1)用作饲料和饵料;
(2)作为肥料和沼气发酵原料; (3)药用和食用。


沉水植被的恢复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 水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 景。 基于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形 成原因、规律及环境特征,必须因地制宜 开展沉水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是今后沉 水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类污染物, 且吸收后并不都积聚在体内, 而 是通过酶系作用和生化作用进行转化和分 解, 使其失去毒性, 而根系吸收的那部分酚 和氰, 由于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步地分解 转化。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忍受能力因植物 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累积能力依 次为沉水植物> 漂浮和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 / 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根系不发达的水生 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