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十大古方言
十大古方言
1. 晋语:晋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和陕西省北部。
晋语受到了中古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宽松,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2. 鲁语:鲁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境内。
鲁语受到了古代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精细,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3. 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潮汕地区、海南省等地。
闽南语属于闽南语系,发音清脆、抑扬顿挫,有7个声调。
4. 粤语:粤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
粤语发音拖长、细致,有6个声调。
5. 客家话: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客家话属于汉语官话次方言,发音比较复杂,有7个声调。
6. 赣语:赣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境内。
赣语受到了古代汉语的影响,发音比较精细,有7个声调。
7. 吴语:吴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吴语属于吴语系,发音柔和、多变,有4-5个声调。
8. 湘语:湘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境内。
湘语受到了中古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宽松,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9. 川语:川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
川语受到了古代汉语和藏缅语族语言的影响,发音较为精细,在声调
上表现出特点。
10. 西北官话:西北官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西北官话发音粗犷、豪放,有4个声调。
客家话翻译资料收集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话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
客家话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此语言被定名为客家话是20世纪的事情。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南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出贼里(怪胎吧,也是骂人的)养哀家(丢家里人的脸)鬼打里!(被鬼打过,骂人的)岳岳到!(类似“麦蒙”,是一时傻在那里,被弄糊涂了)叫念念里(说话没力气,娇气)酿满讲(有两种用法哦,一种是骂小孩不听话,一种是“怎么说?”)韩可负哦(能意会,也可言传,说人很泼)操手管乱脉(越帮越忙,碍事的意思,用起来很顺口)游岗野物(去山岗和野外这些地方玩,很不乖)摸螺打罕(摸田螺,捉螃蟹,搞这些不正当的事)过代(下流……)研沾(也常用研研沾沾,好像有吝啬小气的意思)鹅鹅哥哥(常用:鹅鹅哥哥精过鬼,意义:装傻,有扮猪吃老虎的意思)翅翅义义(同上)吧烧(很烫,有典故哦)德人孬(让人讨厌)得人锡(可爱,讨人喜欢)摸品(小流氓,游手好闲之辈的意思)糙脚(类似:糙岗鬼,形容一个人多动)窥尾(中文写不出来,亏美?,很经典的骂人话,不狠的)死龟蛋(骂人用的,好像是说人很调皮捣蛋的意思)死猪狗(也是骂人的,比较狠)打把鬼(骂人的,较低俗)德胜(大家都知道的,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夜摸里(夜猫子,晚上很晚睡觉,白天几乎睡觉)锅摸鬼(或:锅摸少王,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老太人骂人用的)还得人畏(形容很脏,令人退避三舍)吃热里(有点说人家发神经的意思)脚本铁啊试(踢你一脚)46货(傻瓜,笨蛋的意思,跟英文中的silly有异曲同工之妙!)太番薯(大家都知道的了,不知道的就是太番薯)十分德人畏滚,德人畏搞,德人畏恺(都是指非常厉害的意思)试搭吾得(说一个人做事做不来,办不成大事不可靠等)萨牙(接“古”和“麻”,笑得很得意)撩撩雕雕(调皮捣蛋的意思)矛下矛四(没有规矩,不按套路办事)矛头矛神(做事没点头脑,虎头蛇尾)饿跺鬼(笨笨的,有点弱智)饿只(同上)哦哩肚(乱说)矛搭味道(没点意思)惊之罗唆(吓着了的样子)拨之拨蒙(也是被吓了,具体说不出眼屎八夜(满眼眼屎,一共有八抓之多,形容多)鬼嘎鬼叫(乱歪的意思)鬼神鬼相(装模作样)老火火之(或:老碍碍之,指不知死活得意洋洋)毛拟公张(同上)暗之摸搜(很黑,很暗)眼烦烦里(翻白眼,常形容别人很不友善,或很危险)死邹邹里(没点活气)暗吴打算涨叔公介牛(没有打算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任务,如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玩,小时候被骂过不少)满里(宝贝孩子)爱探话哈(要听话)路项吾跑试搞水(路上不要玩水)夜布头吾跑黎尿(晚上不要尿床哦)日神头吾跑打高里(白天不要去打架)牛头nia 叉(很拽、牛气十足、不听话的样子,跟牛一样角叉叉的)boi 虚惊(虚惊一场,但却被吓得不轻)狂麻~(不用解释了吧)狂鬼~(同上,异性)艾艾擦擦(吝啬的意思)了市(当一做着的事情突然失败或碰到意外时常说的口头禅,经常会大喊“哦尺”)条上条下(没下闲,上屋走下屋忙事情,很忙)下摆来抽叉尼(下次来收拾你)抽差尼(揍揍你)净寨尼(随便你)酿满野我是谁啊!很自大的样子)酿使讲(那还用说!)还敢哦!(真大胆啊,你这下会被骂的了)原来嘿尼(原来是你啊!)挨正话哦(我就说嘛)死空哥(骂男人的话)死杀头鬼(同上)糙过档(作孽)教化里(乞丐)七老(女朋友)空哥(男朋友)好试死了(去死吧)吃招(吃早餐)吃注(吃午饭)吃夜(吃晚饭)睡木(睡觉)火板里(骂人的话)硕堂下(去上学)转屋夸(回家)吴死免脸(不用担心)就咁聊喔(就这样了)出来料啊里(出来玩下)得闲毛(有空吗)硬看搭吴得(完全看不上眼)毛按太气脉(懒得讲,有点不耐烦)懒过死蛇(很懒很懒)死猪里吴怕币水鹿(死猪不怕滚水烫)拨扫里、拨温狗(都是骂人的话)搭莱(很没劲)输啊你(要你命)Q7(泡妞)Q空(追男孩)搞毛(搞什么)经典客家话一、在一个暗摸西嗦介夜埔头,你邀涯去捞街,来到转角边,突然一只人骑辆烂摩托陇啊过,你吓倒叹叹遵,尽命拍心肝头:哎呀!闲险噢,命都争滴底奔几收嘿喽!二、还细读书督目睡,摸螺打喊,捉老咳,你最喂,日夜勉脸,照蛤麻、付鱼里、钓拐李,游光也务,暗布夜赚来你就低死喽。
了解客家方言-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了解客家方言|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
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
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
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t’-】,在,字,坐读作【ts’-】, 旧,舅读为【k’-】。
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 扶,肥,饭也念【p’】。
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 话黄换念【v-】。
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k’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
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更多客家方言资料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
闽西客家话的永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八大方言的地方分布
北方方言,也称官话方言,就是广义的北方话。
通行地区非常广大: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汉族地区。
使用人口64000万以上。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
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市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赣语又称江右语或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闽南语:如厦门话。
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江苏,浙江的温州,台州等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
闽北语: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分布于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六县,
粤语: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
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
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
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
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
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
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
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
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
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
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
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
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
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
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
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
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
客家
•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伟 大 先 驱 :孙 中 山 先 生 (1866-1925) ,名 文 , 字德明,号逸仙,嗣号中山。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翠亨村客家人。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 院(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医科大学)学医。翌年 转学香港雅丽医院(今拿打素医院)附设西医书院(189 2年毕业),行医澳门、广州,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时值国家瘠弱,列强侵凌,先生以医人医国为己任, 期使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民国。为改造中国,振兴中 华,殚精竭力,奋斗不息,丰功伟绩,世人景仰。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客家的起源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 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 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 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 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 续向南迁移。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 权,边州因而空虚。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 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 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 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 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 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 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 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 据局面。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众。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巨族分居, 乃散布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其实为第六子),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室97口迁 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石壁寨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 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就在此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客家人从中原 迁徒到中国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岛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分都经过了汀州宁化石壁。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 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旋又南下,史可法殉难,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风血雨,遍于 国中。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 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 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 “移湖广,填四川。”。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 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 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 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 注意及此。
客家民俗简介
客家民俗简介客家民俗简介客家话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
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有很多种类,但主要由情歌、斗歌、即席演唱三大精华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习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驳尾山歌等等。
常用比兴、直叙、比喻、双关等手法,吸收了梅州当地的原瑶、畲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加上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显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客家节日客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如观音诞、伯公诞、灶君节以及天穿节、立秋节等。
节令的民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
除过年过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
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礼仪嫁娶礼仪: 嫁娶礼仪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反映了客家人对人丁繁衍兴旺的期望。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客家人属性成规,男婚女嫁定要“明媒正娶”,才不为乡人讥笑。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
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庆寿:摆寿堂,行寿礼,儿女亲朋要致颂祝辞,送贺礼寿匾等。
一般在寿辰举办家宴,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用具,以表孝心,同时邀请嫡亲姑表姐妹回乡为老人祝寿。
客家祭祀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
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
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前、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
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
以上为方言分布地区一、北方官话习惯上称为“官话”。
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
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二、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软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
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
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
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吴语保留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客家话语音系统
客家话语音系统引言梅县话属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之一。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
本文以梅城话为标准音。
一、声母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例字:b 背、包p 编、排m 满、马f 和、风v 文、武d 点、灯t 大、厅n 宜、农l 理、论z 精、尖c 初、秋s 山、水g 京、官k 考、期ng 咬、涯;(以及ng的变体)热、月h 很、香零声母油、安梅县话声母特点: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例如“姐、酒”的声母是[z],“清、钱”的声母是[c],“鲜、心”的声母是[s],“坚、九”的声母是[g],“期、求”的声母是[k],“晓、玄”的声母是[h]。
以上各组字在普通话里的声母分别为[j q x]。
上列的[z c s]、[g k h]两组声母在普通话里是不能与齐齿呼韵母相拼的。
3、[h]的发音会受到相拼元音的影响,与后元音相拼时近乎[h]。
如[ho2];与前元音拼合时,近乎[x],如:虚[hi1]。
4、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如:经[gin1]、腔[kiong1];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如:加[ga1]、魁[kui2]。
5、梅县话分尖团音,例如:精≠经zin1≠kin1;妻≠欺ci1≠hi1;修≠休xiu1≠hiu1。
普通话则不分尖团音,上列每组字读音都相同。
二、韵母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a、e、o、ai、oi、ao、eu②齐齿呼i、ia、ie、io、iai、iao、ieu、iu、iui③合口呼u、ua、uo、uai、ui2、鼻尾韵①开口呼am、em、(?m)、an、en、(?n)、on、ang、ong②齐齿呼iam、im、ian、ien、in、ion、iun、iang、iong、iung③合口呼uan、uen、uon、un、uang、uong、ung3、塞尾韵①开口呼ap、ep、(?p)、at、et、(?t)、ot、ak、ok②齐齿呼iap、ip、iat、iet、it、iut、iak、iok、iuk③合口呼uat、uet、ut、uak、uok、uk4、鼻韵m、ng(由于无法书写的原因,略去m下面的一个小圆标点和η上面的一个小圆标点)例字: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 之、子、粗、司a 加、化、车、把e 滞、个、齐、细o 玻、朵、戈、跎ai 太、淮、奶、底oi 抬、概、才、赔ao 桃、袍、操、高eu 谋、投、沟、搂②齐齿呼i 比、被、回、围ia 姐、些、泻、野ie 厥、街、鸡io 茄、靴iai 阶、界、艾、埃iao 漂、雕、辽、骄ieu 纠、勾、苟、扣iu 留、求、酒、朽iui 锐、睿、枘、蚋③合口呼ua 寡、垮、瓜、挂uo 果、过uai 怪、筷、快、拐 ui 退、累、岁、魁2、鼻尾韵①开口呼am 、胆、南、三em 森、黔、砧、岑(?m) 斟、沉、甚、深 an 般、还、单、晚en 根、冰、登、宁(?n) 贞、、逞、身on 短、寒、传、穿ang 棚、冷、盲、顶 ong 旁、讲、长、唐②齐齿呼iam 盐、粘、检、店 im 临、任、今、沁ian 尖、元、演、权 ien 全、田、联、便 in 宾、明、灵、情ion 软、阮、餐iun 均、云、忍、勤 iang 晴、影、醒、净iong 良、奖、强、想iung 龙、胸、拥、供③合口呼uan 款、惯、关、挽 uen 炯、亘、耿uon 官、管、罐、贯 un 春、婚、俊、本uang 矿、桄uong 广、光ung 冬、宗、浓、种3、塞尾韵①开口呼ap 压、扎、法、甲ep 涩、粒、撮(?p) 汁、十、执、湿 at 泼、袜、伐、蚀et 德、克、塞、侧(?t ) 侄、吃、室、织 ot 喝、说、、黜ok 各、捉、朔、幕②齐齿呼iap 协、妾、怯、恰ip 夕、汲、入、立iat 决、热、歇、悦iet 忒、屑、烈、截it 笔、瑟、律、七iut 屈、郁iak 壁、剧、锡、迹iok 雀、若、疟、却iuk 绿、粟、蓄、足③合口呼uat 括、刮uet 国、掴、啯ut 佛、不、没、突uak 石国uok 郭、廓、挝uk 木、缩、逐、伏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1、没有“撮口呼”。
汉语中的八大方言
汉语中的八大方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方言体系。
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共有七大方言,包括官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吴语、湘语和赣语。
此外,在中国台湾地区还有一种方言叫做台湾话。
1.官话官话,也叫普通话、北京话,是中国现代标准语。
它是由北京话为基础,融合了南方方言和西北官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2.粤语粤语,也叫广东话,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它是有“粤语音乐之都”之称的广州方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3.闽南语闽南语,也叫福建话、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广东、台湾等地区。
它是以福州话为基础,融合了潮汕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4.客家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区。
它是以潮汕话、闽南话为基础,融合了汉语北方官话、江淮官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5.吴语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区。
它是以苏州话、上海话为基础,融合了南方方言和北方官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6.湘语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区。
它是以长沙话、衡阳话为基础,融合了南方方言和北方官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7.赣语赣语,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
它是以南昌话为基础,融合了南方方言和北方官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8.台湾话台湾话,也叫台语、闽南语,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
它是以福州话和泉州话为基础,融合了潮州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而形成的。
以上就是汉语中的八大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语言体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之间的多样性。
客家人和客家话
客家话是客家人之间独特的语言。保留部分畲(shē) 语、古汉语发音,曾经是太平天国的国语。 客家话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 始定名为客家话。在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chá)语类),八大
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粤台片,粤中片,
潮漳片,粤北片)。
客家人和客家话
一种像谜一样的语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因战乱和社会原因南迁到南方,总共 进行了五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两次派兵南下,第二次是东晋 “五胡乱华”时期,第三次是安史之乱,第四次是黄巢起义,第五 次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西进运动”(四川客家主要源于此次“湖广 填四川”)。为了和原住民区别开来,以“客户籍”来登记,于是 自称为“客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是汉 民族八大民系之一。 现在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河源,江西,福建,四川, 湖南等地。
客家语言习俗欣赏
梅州中学校本课程客家语言习俗欣赏邓文兵目录前言--------------------------------------------------------------------------------------(3) 第一节客家话属性--------------------------------------------------------------------(3) 第二节客家话代表语言与客家方言-----------------------------------------------(4) 第三节客家话的语音特点-----------------------------------------------------------(4) 第四节以谐音取联兆-----------------------------------------------------------------(5) 第五节避讳-----------------------------------------------------------------------------(6) 第六节客家俗语-----------------------------------------------------------------------(6)第七节客家生活谚语-----------------------------------------------------------------(7) 第八节客家歇后语------------------------------------------------------------------(15)附广东省梅州市客家话考试2006年乡试试题-----------------------------(19)客家语言习俗欣赏前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我国的八大方言
●
语 言学 家们根据一 定 的规律 ,将汉 语 分 为 以下 八 大方 言 :
一 、 北 方 话 以北 京话为代表 ,是汉族共 同 的基础方言 。 分布于 东
北 、 华北 、 西 北 各 省汉 族居 住地 区 ,长 江 以镇 江 以上 ,九 江 以 下 的 沿江各
省 ,四 川 、 云 南、 湖北 、 贵州等省汉族居住地及 湖南西北部一 带。 使用人 口
占汉 族总人 口 的 7 0 %以上 。
二 、 吴 语 又 叫江 浙语 , 以苏 州 话 为代表 。 分 布于 江 苏省长 江 以南 ,
镇江 以东和逝 江 省 大部分 地 区 。 使 用人 口 占汉 族总人 口 的 8 . 1 %。
三 、 湘语 也称湖南话 ,以长沙话 为代表。 分布于 湖南省西北 部除外
的大部分 地 区 。 使用人 口 占汉 族人 口 的 5 %。
四 、 赣 语 也 叫江 西 话 ,以 南 昌话 为代表 。 分 布于 江 西省大部分地 区
及 湖北 省东南部地区 。
使用人 口
占汉 族 总 人
口的
24 .
%。
五 、 客 家话 以广东梅县 话为代表 。 主要 分 布于 广 西 、 广东 、 福建 、 江
东部一 带和 台湾省大部分地 区 。 使用人 口 占汉 族总人 口 的 3 %。
八 、 粤语 也 叫广 东话 ,以广州话 为代表 。 分 布于 广 东 中部 、 西 南部 、
广西东 南部地 区 ,使 用人 口 占汉 族总人 口 的 5 %左右 。
●
■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一一一源自.一一一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财经传媒系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王丽萍141602127摘要: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外来的渗透较少,而且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存了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礼俗,同时也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
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关键词:梅县客家方言来源、语音、词汇、语法一、梅县客家方言的来源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一个新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
二、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语法特点(一)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梅县话声母特点: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3、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
(二)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1、没有“撮口呼”。
十大汉语方言
十大汉语方言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燕京官话西北官话上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湘语粤语闽语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吴越语、江南话,是现代汉语的方言之一,一般以苏州话为代表,也包括上海话、浙江大部分地区以及安徽部分地区。
粤语粤语,又称广东话、粤方言、粤语、广东话、粤语,也称为广东话或粤语。
七大方言中唯一一个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方言。
闽语闽语,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包括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语。
客家语客家语,简称客语,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和进行交流的工具,部分语言学者将其归类为汉语南方方言,而非方言。
晋语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
赣语赣语,又称赣方言,汉语方言之一,以南昌话为代表。
赣语有25个声母,64个韵母,7个声调。
湘语湘语,也称湖南话,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声调语言的一支。
徽语徽语,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徽语”的名称有误,正确的名称应该是“严州片徽语”或“六安片吴语”,并认为“徽语”的名称容易造成错误的归属,有张冠李戴的嫌疑,因为除徽州外,原严州(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桐庐、建德等地)、衢州、严州、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以及安庆市部分地区(今安庆市望江县东南部地区以及池州市东至县的南山区)、宣州地区(今安徽省宣城市除绩溪县大部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旌德县)明属于徽州府管辖地区外其他地区没有使用徽语的发言。
但徽语的名称已经广泛被接受和使用。
另外福建也有部分人使用徽语。
平话平话是唐宋时期的官方语言在南方的方言中演变而出的一种语言,最具代表性的有桂南平话、桂北平话桂中平话(即土拐话)等。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通过了解汉语方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
河源乡土历史
河源地方史一.河源客家史‘客家古域,万绿河源”己经成为河源的一张名片.河源的客家人,是指原箱为中原地区的中原汉族,从秦汉开始不断南迁.而逐步叠加而顽强地保留中取文化和语言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 " 特殊身份 " 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徒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凡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
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指分布于河源市或原籍河源市的客家人,它是客家体系中一个令人骄做的群体。
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上游的河源市,河源市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
二、河源古建筑1.太平古街承载了几代河源人记忆的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沿街建筑以木骑楼风格为主,局部显露出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特征,街道的建筑大多以二至三层高的楼房为主,首层用于经商,二三层用于存货和居住。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街道的古色古风.2 。
龟峰塔始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美誉,为广东省首批公布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3。
李焘(tao)故居石狮李屋,始建于明朝嘉举初年,明代建筑风格明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 12月列为河源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河源博物馆储藏的恐龙蛋是世界最多的。
三、河源古代史1。
春秋战国时称百越之地,属于楚。
2。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策平百越,置南海郡,在东江中上游流城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县域包括现在的河源市、惠州市、汕尾、(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
3.河源地区汉朝属南海郡。
四、河源古代名人1。
赵佗南越王越佗,真定(古越国,今属河北正定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任嚣为主将,越佗为副将,平定百越。
广东民风民俗资料
广东民风民俗资料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下面小编整理了广东民风民俗资料,欢迎阅读!广东语言广东方言主要由粤语、客家话、闽方言构成。
粤语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及广东省中部和西南地区的50多个县市,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广东语言分布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地区的约20个县市,以梅州(旧称梅县)话为标准。
客家人是在古代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地区南迁到广东一带的,其语言曾受到湖南及湖北方言的影响,具有两湖方言的某些特征。
闽方言包括潮汕话和雷州一带的方言,沿用了较多古汉语中的语词,有些发音已经不能用现代汉字表示了。
早茶习俗广东人喝早茶的风气兴起于清代,当时有一种叫“一厘馆”的小茶楼,里面有糕点供应,让来往行人歇脚吃点心,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茶楼。
现在的广东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茶楼,在这些茶楼里可以喝到各种好茶,品尝到各式各样制作精细的茶点,店堂里会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四处走动,车上放着装有虾蛟、肠粉、烧卖、蛋挞、糯米鸡、叉烧包、马蹄糕、鱼片粥、排骨、肚片、肉丸等食品的小碟,顾客可以随意挑选。
广东人喜欢在茶楼里见面谈事,邀上三五友人上茶楼饮茶更是常有的事。
现在广东人喝早茶的习惯已经延伸到了喝下午茶及夜茶,一般来说,早上喝茶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起得早,不用赶时间上班;下午茶通常是生意人会面时喝的;喝晚茶的则以年轻人居多。
饮茶时如果有人为你倒茶,要用食指轻扣桌面几下以示感谢,这是广东人常用的礼节。
其它习俗广州民间民族风情广州是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方古城。
广州的节日同节日活动很多。
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
除此之外,还有广州的八大特色节日,他们是春节期间的迎春花会,元宵节,端午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暨广东欢乐节,广州美食节等。
还有中秋节的中秋灯会,10月份举行的文艺会演等。
中国方言八大语系
中国方言八大语系中国方言八大语系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汉语方言常被划分为八大方言体系,它们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和粤方言。
这八大方言各具特色,反映了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约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它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范围广泛,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两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
官话方言又可细分为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和西南官话等。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是汉语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官话方言的广泛使用不仅仅是因为其人口基数大,还因为其在历史上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
自明清以来,官话逐渐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尤其是在清朝,官话被用作科举考试的标准语言,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的影响力。
现代普通话的形成也深受官话方言的影响,尤其是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因此,官话方言不仅是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汉语标准语的基础。
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软语”,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
它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省浦城县的部分地区。
吴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8.4%。
吴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其语音特点鲜明,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吴方言的整齐八声调被认为是古汉语正统嫡传,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性。
吴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
吴语的音韵系统复杂,声调多样,尤其是其八声调系统,被认为是古汉语声调的遗存。
吴方言的词汇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这使得吴语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吴方言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戏曲都使用吴语进行创作和表演。
湘方言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
湘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特点明显,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是湖南省内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追根溯源为古中原汉语。
客家人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
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