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 第三章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合集下载

跨文化管理理论分析《安娜与国王》

跨文化管理理论分析《安娜与国王》

跨文化管理理论分析《安娜与国王》《安娜与国王》是一部以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东方君主遇到西方寡居美女的旷世爱情传奇为主线,旨在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主题的电影。

影片其中涉及了很多跨文化管理理论,比如霍尔的高低情境文化理论、赫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等,以下将一一列出。

1、高语境和低语境在高情境文化中,许多东西都是不言明、留待文化做解释的。

因为少数几个词就能很有效地对圈内人传达复杂的含意之故(但对圈外人时,这样的单词的传达效率较低),因此单词和单词的选取在高情境文化中是重要的;而在低情境文化中,进行沟通者需要更加明确地传达词意,而单一单词的重要性在低情境文化中也比较低。

国王倾心西方文化,对国家实行对外贸易及文化政策,他想在宫廷设宴,邀请外国商人及使者光临,以显示他的开明与豁达。

为了让客人宾至如归,他请安娜作参谋,按西方的礼仪设计和布置盛大舞宴。

在安娜的精心策划下,宴会取得圆满成功,安娜由此博得国王的无比喜爱,国王对她怜爱之中,还另有情愫,国王不好明说,只好以“安娜做事让他满意”为理由并送戒指含蓄表示。

然而安娜不接受国王赐的礼物。

不难看出,来自低语境文化背景的安娜希望国王直截了当地陈诉他的意思,而来自高语境文化背景的国王赠送礼物表感激之情作为话轮转换,委婉地表白了他对安娜的钦佩与爱慕之情。

2、“面子观”文化安娜与国王之间最激烈的矛盾冲突在看待和处理国王的小妾塔恬和她的情人巴拉私通的事件上。

身为基督徒的安娜认为塔恬与情人私通,并不是背叛国王,只不过想寻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并不真心想杀塔恬的国王却认为在皇权至上的暹罗,这种行为有辱皇室的名声,有损国王的尊严,必须处以死刑,且信奉佛教的他认为生命会有轮回,这对年轻人死后会重新投胎获取新生,杀他们是对他们爱的成全。

“他们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也得到了永久的和平,通过出生与再生,我们这些佛教徒从错误中总结教训”。

劝说无效,愤怒的安娜怒斥国王“为了你的面子,这个国家还要死多少人?”3、时间观念与高低情境文化守时观念是西方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特征。

跨文化管理的角度赏析喜宴

跨文化管理的角度赏析喜宴

运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喜宴》摘要:通过介绍影片《喜宴》,从《喜宴》的故事内容、细节表现、文化冲突和差异出发,运用跨文化的理论的去挖掘影片中的不同文化特征,体会《喜宴》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跨文化理论冲突传统文化差异李安《喜宴》二十世纪90年代初,传统的台湾国军高师长夫妇经过几十年幸苦,终于把儿子高伟同送到美国纽约成为了成功的建筑师。

但是令老俩口最着急的是儿子年过三十婚姻还没有着落,还等着抱孙子!在台北,高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心病始终是心病。

在不断的对儿子施加压力快绝望的时候,宝贝儿子一封来信说是准备同认识两年的大陆来的女孩威威已经快要完婚,立马决定飞到纽约举办一场传统的中国式的婚礼。

可是,却不知一场假结婚的闹剧即将上演。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高伟同,移民美国的台湾人,和同性恋朋友赛门住在一起5年。

远在台湾的父母不知道他的同性恋身份,很是着急,为他报名参加了台湾最好的婚介所。

面对爸爸妈妈的逼婚,很无奈,但他无法向家里坦白他的同性恋身份。

只能一边忽悠父母,一边和赛门过幸福的日子。

女主角威威是伟同的黑户房客,为了躲避移民局的检查,常丢工作,交不起房租。

为了应付父母的逼婚,而威威又想拿到绿卡,赛门于是建议伟同和威威假结婚。

不想伟同爸爸妈妈听说后飞到美国,于是一场假戏上演。

本来赛门与伟同的计划是举行一个简单快速的婚礼,完事后就去曼哈顿的中餐馆吃一顿便解决问题。

没想到餐馆的老板认出了伟同的父亲—其战争年代的老上级,一听老上级的儿子结婚,就执意要为他们举行盛大婚宴来挽回伟同父亲的面子。

这样一来,伟同、威威、赛门可就忙活了,得全力应付,演得像真的一样,不能让父母看出破绽。

婚礼那天,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大家都送了礼包,喜宴开始,新郎新娘给客人敬酒,致辞,热闹非凡。

吃喝完毕后,大家又闹洞房,要新娘新郎当众亲热。

那天晚上,为了消除父母的怀疑,伟同与威威就在同一张床上入睡了,结果是威威怀孕,赛门得知之后大怒,再也不能忍受,在大家一起吃饭时当着伟同父母的面与伟同大吵起来,电影达到高潮。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3.1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002)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I Not StUPid)是一部喜剧片。

影片以3个同班小男孩为主要人物,透过其生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了新加坡这个国家许多方面的文化特征。

1.集体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思维在影片中表现得很强烈。

首先,这个社会中的人似乎都公认只有数学和英语成绩好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才可以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形成这种强大的社会规范和认知的土壤,非集体主义莫属。

其次,在影片中也多次表现出新加坡政府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2.权力距离新加坡是一个有着高权力距离的文化,这一点在影片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孩要听大人的话,大人要听政府的话;员工要听老板的话,学生要听老师的话。

3.事业成功导向影片屮所表现出来的新加坡社会强调事业成功的导向非常明显,似乎每个人努力的终点就是事业成功,个人身心愉快与否从来不是要考虑的事。

给学生按数学和英语成绩好坏分班本身就是-种事业导向的行为,在如此年幼的时候就给孩子强加如此的价值理念,更说明整个社会对该导向的理解和认同。

4.长期导向新加坡社会有一种很强的“为未来着想”的文化导向。

学习好是为了未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而数学、英语成绩好就让未来有了相当好的保障。

为了未来的成功,现在勤俭节约、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3. 2美国影片《我的肥大希腊婚礼》(2002)《我的肥大希腊婚礼》(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也是一部喜剧片,描写的是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的故事,以家庭屮的女儿——第二代移民的视角以及她个人的婚恋故事,写出了希腊文化的鲜明特色,以及希腊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Z间的强烈反差,有很强的代表性。

影片表现出来的希腊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2.1对希腊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托拉的父亲对希腊文化的自豪感在影片屮有极其鲜明的表现。

首先在他们家房子的前院里,摆满了各种古希腊的雕塑、大圆柱,就像一个博物馆陈列一样。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导言: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递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媒介。

通过观看电影,我们可以对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观念进行了解和分析,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以中国电影《推手》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呈现的文化冲突。

通过对电影中的人物关系、语言交流和行为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以及其中所引发的冲突和问题。

一、电影《推手》的背景介绍《推手》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于1992年上映。

该片通过讲述普通人物之间的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现代性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二、文化冲突的定义和特点文化冲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的现象。

文化冲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语言表达等方面。

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

2. 媒介和交流:文化冲突通常通过媒介(如电影、音乐等)进行传播和交流,也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表现出来。

3. 冲突和问题:文化冲突不仅仅是一种差异的存在,更是因为差异所引发的问题和冲突。

这种冲突和问题可以是语言沟通上的障碍、误解、歧视等。

三、人物关系中的文化冲突在《推手》中,人物关系是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之一。

影片主要围绕着一个普通的夫妻关系展开,通过男主角宋思明和女主角陶红的故事,从而深入探讨了现代家庭中的文化冲突。

1. 性别角色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被期望承担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而女人则被期望承担照顾家庭和子女的重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推手》中,宋思明是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但他不懂得如何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英文电影《刮痧》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英文电影《刮痧》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英文电影《刮痧》作者:常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5期摘; 要: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文化背景相宜的挑战、听证会上的高潮、跨文化视野下梁大同的经典语录和结语四个方面浅层次分析了电影《刮痧》。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解[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2一、文化背景相异的挑战由于伦理道德、价值观、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几乎任何背井离乡者都会面临文化背景相异的挑战。

[1]刮痧中梁大同、简宁夫妇和美国法官、儿童监管局代表在听证会上的冲突给观影者了深刻的印象。

梁大同的一波三折的遭遇牵动着观影者的心弦。

故事结局以团圆的喜剧收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整个故事充满了冲突,敌进我退,敌退我打。

梁大同和美国法官、儿童监管局和美国警察也像在跳舞,上方的对手戏演到冲突的高潮,扭到一处,最终终于落下帷幕,分出了胜负。

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冲突在结尾处得到了和解。

原因是西方人理解了中国文化中的刮痧文化,西方人媳妇了刮痧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段,或者说梁大同关于中医文化刮痧讲的话美国人接受相信了。

冲突最后变成了相互理解。

冲突的最后是西方人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了息事宁人的姿态。

整个影片的结局是令人拍手称快的。

二、听证会上的高潮听证会上的高潮是因为梁大同设计的典型作品。

梁大彤在美国打拼了八年,设计电脑游戏形象。

应该说梁大同的电脑游戏角色形象设计师或者说是电脑角色形象开发者。

梁大彤成功了,在美国待了八年后在电脑游戏角色形象设计和开发领域打拼了八年的梁大彤获得了年度行业人物大奖。

当梁大同在同行面前受到表彰、拿到奖杯,并得到老板的嘉许时,梁大同觉得自己的美国梦实现了。

梁大同觉得自己的美国梦实现了。

梁大同觉得自己的打拼得到了回报。

梁大同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觉得自己的自我石实现感和归属感均得到了满足。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篇一一、引言电影《推手》作为一部揭示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佳作,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中的复杂与矛盾。

电影中展现了华裔父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家庭冲突、社会压力以及文化差异的挑战。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电影中的文化冲突进行深入分析。

二、电影背景与概述《推手》以华裔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故事。

影片中,父亲是一位太极推手,被送到美国与儿子同住,但因文化差异而陷入了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冲突中。

这部电影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关系的矛盾,反映了文化冲突给家庭和个体带来的困扰。

三、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冲突分析(一)家庭文化冲突电影中,华裔父亲和美籍儿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父亲在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影响下,崇尚儒家思想,重视家族的和谐和传承;而儿子则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

这种家庭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文化冲突在异国他乡,华裔父亲面临着与西方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

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习惯等都与东方社会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使得华裔父亲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

(三)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冲突的导火线。

电影中,华裔父亲与美籍儿子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使得双方难以理解彼此的立场和情感。

这种语言沟通障碍加剧了双方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四、解决策略与启示(一)尊重与理解面对文化冲突,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努力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通过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为解决冲突打下基础。

(二)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是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

双方应学会用开放、诚实的态度进行沟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在沟通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和倾听的技巧,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跨文化管理》大纲

《跨文化管理》大纲

《跨文化管理》课程大纲I 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BMgt3030]跨文化管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3.课程适用层次:本科4.总学时:48学时5.学分:3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知识点及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了解: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

2.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第1部分文化与管理第1章文化的含义,文化如何影响管理教学知识点1.文化的定义2.关于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3.文化的正态分布4.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1)文化的定义2)文化的洋葱论3)文化的冰山论2. 理解1)文化与管理中各个层面的关系第2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知识点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大价值取向理论2.赫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3.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4.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5.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1)6大价值取向理论的内容2)文化维度理论的内容3)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含义4)文化架构理论的内容5)十大价值导向理论区分的两个维度2.理解1)权力距离2)不确定性规避3)东西方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上的异同4)关系特定—关系弥散3.应用1)以6大价值理论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2)十大价值导向理论区分的两个维度的应用第3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教学知识点1.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美国影片《我的肥大希腊婚礼》3.印度影片《名字的故事》4.美日战争影片《硫磺岛来信》5.法国影片《朱古力》6.中国电视连续剧《奋斗》7.日本影片《让我们起舞?》8.李安的电影《喜宴》9.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10.意大利影片《影院天堂》11.墨西哥影片《浓情朱古力》12.印度影片《雨季婚礼》教学目的与要求用跨文化的理论来分析各国影片,及影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含义。

《跨文化管理》PPT

《跨文化管理》PPT

文化维度理论的要点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 益);
2、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 的接受程度);
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
谐)。 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
来)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 语境是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要了解 和共享的背景知识,所需要具备的共同点。
▪ 这种共享的背景知识越多,具备的共同点越多, 语境就越高;反之,语境就越低。
4、联想与抽象
▪ 在用语言沟通时,同质文化中的人由于共 享的背景很多,所以常常能用倾听者通过 联想来了解自己所说的意思。这样的文化 可以称为“联想型文化”,与高语境文化 有相似之处。
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 要性
▪ 亚当.斯密的名著《看不见的手》说明的就 是这个意思: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 化的同时,能够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而市场就是一只无形的巨手,将个人利益 与群体利益的关系自动理顺。
▪ 这当然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追求个人利益者理直气壮。追求个人利 益最大化于是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基 本假设。
▪ 例如“对事不对人”就是将事与人分开的 思维习惯的结果。他们常常挂在口边的一 句话就是“不要将这件事个人化”或“这 不是针对你这个人的”(Don’t take it personally)。
散漫关系
▪ 散漫关系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所有的生活 领域都联系起来,所有的事物之间也都有 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他们来说,要 不将具体发生的事情个人化是不可能的, Everything is personal。
第三章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外国影 片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

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指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 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
美国:事业成功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事业成功 欧洲很多国家:生活质量
长期——短期导向
指一个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 中国:长期导向 美国:短期导向
表2 中、日、印、美在5个文化维度上的量化
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文化与组织》中。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 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研究发现,美国人在个体主义上得分最高,居世界之冠; 而有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如新加坡人,中国香港人,中 国台湾人在个体主义上得分则很低。
工作午餐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 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接 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就小。
人在关于空间的理念上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也非常显著 中国人:把空间看成是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 美国人、德国人:把空间看成是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
轻易走近。 日本人:工作空间是公共的 日本公司的办公室设计方案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
身处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时间的看法更加表现出文化差异 一个是关于时间的导向,一个是针对时间的利用。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较少注重未来 美国文化: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现在和未来 这一点从中美两国创造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稍见端倪。
Hsee & Weber(1999)的研究: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哪个 文化中的人更敢冒险?
给一些隐含风险的情境,选择“肯定性选择或概率性选择。
结果:平均而言,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敢冒风险的程度无显 著性差异,但冒险领域不同。相比较,中国学生在经济领域 比美国学生更敢冒险,而美国学生在社会领域中比中国学生 更敢冒险,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差异。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在第2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几个跨文化理论。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理论的价值,本章我们将以此为工具来解读中外影片,并通过这些影片对以下几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本章解读的影片涉及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日本、希腊、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和印度。

3.1 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002)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I Not Stupid)是一部喜剧片。

影片以3个同班小男孩为主要人物,透过其生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了新加坡这个国家许多方面的文化特征。

影片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生动鲜明,笑料连篇的同时又让人感动流泪,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

这3个男孩的名字分别是泰瑞、国平和皓克。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泰瑞的家境富裕,父亲是一个生产美味猪肉干的公司的老板,母亲全职在家“管理”。

国平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父亲是广告设计师,母亲是办公室白领,国平是他们的独生子。

皓克家境贫寒,兄妹几个靠单身母亲开一个小面铺维持生计。

皓克是老大,下课之后就得帮母亲做生意。

他们3个之所以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上学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成绩太差,尤其是数学和英语。

在新加坡,给孩子安排班级的时候主要就是看数学和英语成绩,一流的就进EM1班,二流的进EM2班,三流的就统统在EM3班上学。

因此,这三个男孩就是EM3班的学生。

泰瑞老实憨厚,从来不敢违抗母亲的指令,因为长得肥胖,经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也从来都是逆来顺受。

国平学习用功,但是没有数学细胞,怎么学也少有长进,因此挨了母亲无数的鞭打,非常郁闷。

但是,他却有很高的绘画天分,画出来的画惟妙惟肖。

皓克本来天资聪颖,成绩还好,但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就要帮母亲打点面铺,没有时间复习功课,所以越来越差,结果就进了EM3班。

再说这3个男孩的父母,也都个性鲜明。

泰瑞的父亲是公司老板,所以总是颐指气使,独断霸道。

一个员工不小心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他一气之下就将其开除,弄得他走投无路,而起了绑架老板孩子(就是泰瑞)的心以此威胁老板。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电影《安娜与国王》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电影《安娜与国王》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电影《安娜与国王》摘要:《安娜与国王》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的是发生在古暹罗国王和英国士兵遗孀安娜之间的故事,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跨文化管理理论中的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时间观念、隐私观念等理论在这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使这部影片成为了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经典案例。

它表露了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应该以自我的文化为中心的观点,要包容并蓄,消除文化歧视和偏见。

关键词:东方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一、《安娜与国王》背景和主要内容在19世纪中叶的泰国,国王倾心于西方文化,对国家实行了对外开放以及文化交流等政策。

因此,他从遥远的英国请来了一位家庭女教师,她就是安娜。

故事中的安娜是个带着稚子的年轻寡妇。

国王让她来执教自己的68个子女。

在这里,安娜对所面对的这个国度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同时,她也遵循着自己带来的西方式文化传统的教育方式。

而国王则是一个既雄心勃勃又刚愎自用的国王,他对儿女的娇宠和对下臣的严厉使安娜大为不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总是使安娜和喜欢意志独断的国王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休。

也正是在争执中,他们逐渐相互了解了对方,安娜对国王的开放思想非常欣赏,也逐渐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随着两人交往的进一步加深,安娜几乎成了国王处理一些重大事件的特殊谋臣,于是妻妾成群的国王与性格坚毅的安娜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感情故事。

这部影片是根据史实改编而成,是一部很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全新地展现了英国籍女教师安娜带着儿子来到古暹罗国后,与国王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

二、跨文化理论对影片的分析1.权力距离与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分明是影片表现出来的一大文化特征。

在古暹罗,国王是最最崇高的,任何人见到国王都要下跪叩见。

而安娜所遵循的西方文化,教育她人生而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所以,在一开始面见国王的时候,首相要求安娜和她的儿子下跪叩拜,但是安娜拒绝了,她说:“虽然我们已经逐渐了解了贵国的文化,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礼节和习惯。

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

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

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和意义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难免会遇到差异和冲突。

而电影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深思和启示。

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为例,探讨东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与融合。

首先,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刮痧》是一部描述美国华人家庭生活和文化的电影。

该片围绕着一个华人家庭的生活展开,讲述了一个华人儿子如何通过传统的刮痧方式帮助母亲恢复身体健康,最终也是通过刮痧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心理和情感上的融合。

首先,从刮痧这一传统疗法的角度来看,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刮痧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传统疗法,能够通过刮拭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引导病邪排出体外,达到调和阴阳、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刮痧并不常见,很多人甚至对此一无所知。

这种差异使得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让西方观众理解和接受刮痧这一东方传统疗法的价值。

在《刮痧》中,导演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镜头,将刮痧的过程展示给观众。

在表达上,导演将刮痧与传统医学扎实的理论基础相结合,解释了刮痧的原理和作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此外,导演还通过多个角色的演绎,展现了刮痧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放松,使得观众能够体验并感受到刮痧的价值和魅力。

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融合方面,《刮痧》也给出了一些启示。

首先,文化的融合需要双方的互相尊重和理解。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妻子是一位美国人,面对刮痧这一传统疗法时起初对其抱有疑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理解并接受了刮痧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情节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通过双方的沟通和互相了解,文化的融合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要在文化的融合中保护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儿子在学校和同学交流时,从自己的文化出发,主动展示了刮痧这一传统疗法的价值。

3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3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3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跨文化理论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交流的理论,而影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也常常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通过跨文化理论来解读中外影片,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影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首先,从中外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行为举止往往存在差异。

比如,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爱情和荣誉的追求,与西方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女主人公在自由民主的背景下对爱情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通过跨文化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背后所反映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认知方式。

其次,中外影片中的视听语言和符号体系也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不同文化的视听语言和符号体系往往存在差异,导致了观众在对影片的理解和解读上产生偏差。

例如,中国电影中常常运用象征主义和隐喻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对话和动作的直接呈现。

通过跨文化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通过对影片中的符号和象征进行解析,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涵和文化特征。

最后,中外影片在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上也存在差异,这与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情感和行为方式的认知和理解有关。

比如,中国电影《活着》中对亲情和友情的表现往往更加内敛和含蓄,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纠结和情感爆发。

通过跨文化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影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节发展逻辑,揭示其中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对情感和人性理解的差异。

综上所述,跨文化理论为我们解读中外影片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论基础。

通过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视听语言和符号体系、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还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跨文化理论的运用不仅为我们解读影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跨文化适应理论的电影《推手》赏析

基于跨文化适应理论的电影《推手》赏析

1、语言障碍
在电影《推手》中,语言障碍成为主角面临的首要难题。影片中,朱老先生 (父亲)和朱小刚(儿子)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两人之间的语言沟通存在较大 的障碍。朱老先生精通太极拳,但无法用英语清晰地表达太极拳的精髓;朱小刚 则因不会中文而无法与父亲有效沟通。这种语言障碍导致父子间产生了一系列误 解和冲突。
三、个人观点
我认为,电影《推手》通过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展现了跨文化交际中冲 突和适应的一面。朱老和玛莎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 的冲突并非单纯的语言或行为差异,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然而,电影也展 示了朱老的智慧和韧性。面对儿媳妇的干涉和冲突,他并未选择对抗或逃避,而 是默默承受,尽力融入新的环境。这种态度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适应和接受。
2、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差异
电影中的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父子对家庭、事业和生活的态度上。朱老先 生认为“家和万事兴”,强调家庭和谐与亲情的重要性;而朱小刚则更注重个人 成长和事业发展,追求独立和自由。这种价值观差异导致了两人在生活和事业选 择上的冲突。
3、社会规范不同
社会规范的不同也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跨文化适应现象。在中国,长幼有序, 尊重长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而在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更为盛行,年 轻人往往有更多的自主权。电影中,朱小刚在面对父亲时,时常感受到这种社会 规范的不同所带来的压力;而在与美国女友交往过程中,他也逐渐意识到了两国 的社会规范差异。
参考内容
引言
跨文化交际现象在全球化的今天日益普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媒介,经常用 于呈现这种交际现象。《推手》是李安导演的经典之作,影片通过描述朱老退休 后在美国生活的种种冲突和困境,生动地展现了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本次演示 将从电影《推手》入手,深入探讨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第三节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第三节
广东汕尾市烟草专卖局大门
2.individualist/collectivist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 Individualist • 以自己为中心,鼓励个人发展和取得成就, 如美国、荷兰等。 • Collectivist • 强调集体,个人属于集体并应该为集体作 出贡献,如日本、中国等。
3.neutral relationships/affective relationships 中性关系/情感型关系
1.universal/particularist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 Universal • 人们通常相信在一系列规则和惯例面前人人平等,
如美国、奥地利、德国、瑞士、英国等。
• Particularist • 认为规则应依据不同的人和环境而调整,如委内瑞
拉、印度尼西亚、中国等。

其实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这个概念最早也不 是强皮纳斯的创造,而是由社会学家帕森斯(1951) 提出的。

因为这曾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所以,我知道后来这个斡 旋于两个公司之间的人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他先去问 了自己的老板能否缩减合同,老板说不行,这是公司的规定, 对全世界的公司都一视同仁,不能因国而异。无奈,他就去 向日本人解释,说合同厚不是对他们不信任的表现,而是为 了满足美国国家法律上的要求等。日本人听完后,什么也没 说,只问了一个问题,然后就签了合同。什么问题呢?

与日本人相比,美国人相对就比较情绪; 但与希腊人比,美国人就显得不情绪了。 • 法国文化也是比较情绪的文化之一,朋友 之间说话距离站得很近,手势也多,而且表情 丰富。见面也是拥抱,并且接吻。
最牛烟草局长炒掉骨干用亲友
据新华社电 记者调 查发现,被称为“最牛烟 草局长”的汕尾市第三任 烟草专卖局长,利用权力 将22名亲友调入本系统工 作,并把持了财务、营销、 仓库和监察等核心业务岗 位。这些亲戚中,有胞弟、 堂弟、表弟、妻弟,有堂 妹、表妹、妻妹,有表兄, 有连襟(妻子的姐夫), 还有弟媳的亲叔叔,当地 人将汕尾烟草系统称作陈 文铸“亲友就业基地”。 与此同时,该局去年解聘 了7名职工,而7人反映他 们都是骨干。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以生动翔实的案例,恬淡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在个体的工作态度、沟通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显性表现,探讨了文化理念对企业的战略导向、组织架构、制度建立的深刻影响。

在充分介绍世界最前沿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跨文化沟通和谈判中可能出现的陷阱,跨文化团队建设的艰辛,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以及全球化职业旅程的酸甜苦辣。

与此同时,《跨文化管理》更着重讨论文化的融合、文化多元的益处和培养全球化经理人的良方。

《跨文化管理》作者有20年的跨文化工作和生活经历。

其独到的文化视角和写作风格,给我们平时观察和体验到的文化冲突提供了理性加感性的注解。

《跨文化管理》对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对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具有深刻启示。

编辑推荐《跨文化管理》:透切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智商(CQ),预测他人行为,指导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凝聚作者20年跨文化工作和生活经历,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的EMBA教材。

《跨文化管理》内容1.生动翔实的案例2.引人入胜的练习和角色模拟3.电影中的跨文化知识4.跨文化交往的危险区域5.跨文化团队建设的艰辛6.跨文化沟通和谈判中可能出现的陷阱7.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8.全球化职业旅程的酸甜苦辣最前沿跨文化管理理论文化理念对企业的战略导向,组织架构,制度建立的深刻影响文化融合、文化多元的益处和培养全球化经理人的良方《跨文化管理》适合MBA,EMBA教材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材政府及企业相关培训希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工作和学习的竞争力及适应能力的各类人士媒体推荐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员工来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如何管理多元文化背景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陈晓萍教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管理学家,她游学于中西文化之间,在跨文化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建树。

本书融最新理论与鲜活案例为一体,深入浅出,是我所见到的最适合中国读者的优秀教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陈晓萍教授是目前世界上跨文化管理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在世界一流期刊上发表了很多论文。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篇一一、引言电影《推手》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电影中的文化冲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冲突。

二、电影背景及概述《推手》是一部以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为背景的电影。

电影中,主人公老朱移居美国后,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与当地社会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围绕这些冲突展开分析。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1. 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

在《推手》中,老朱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与邻居、朋友以及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导致误解和矛盾频发。

这种语言障碍不仅影响了老朱的社交生活,还影响了他的家庭关系。

2. 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电影中,老朱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的冲突。

老朱坚守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尊卑有序和道德准则,而美国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独立和平等。

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老朱在面对问题时,常常感到无法适应和融入美国社会。

3. 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差异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中美两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推手》中,老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美国社会产生了诸多不适应。

例如,老朱喜欢在公园练习太极拳,这在美国人看来可能是一种奇怪的行为。

这些生活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老朱在社交生活中遇到诸多困难。

四、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1.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为了减少语言沟通障碍,老朱可以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辅助沟通,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老朱应该尝试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

同时,他也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保持自己的身份认同。

3. 寻求共同点,促进交流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双方可以尝试寻找共同点,以促进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调整理论下对《刮痧》跨文化现象分析

跨文化调整理论下对《刮痧》跨文化现象分析

跨文化调整理论下对《刮痧》跨文化现象分析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人只身来到美国生活的八年期间成家立业,由于其父亲为其儿子刮痧一事引起了一场法庭风波并导致家景暗淡的故事。

电影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其背后所反映的跨文化调整过程却值得深思。

从金荣渊的跨文化调整理论出发,在解释清楚跨文化调整、交际和陌生人三大概念的基础上,用该理论的六个维度中的三项来分析《刮痧》中的相关案例,以希望为后来的跨文化适应现象的前因后果给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标签:跨文化调整理论;《刮痧》;三大概念;三个维度1引言电影《刮痧》结尾给人展示了一幅温情的画面,在前面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别,人在所思所想,为人处事中反映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有着天壤之别,基于此才有了影片主人公许大同的父亲在孙子丹尼斯肚子痛时,在看不懂写着英文说明的止痛药的情况下,用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刮痧为孙子治病,以致在孙子的背上留下了一道道鲜红的印记。

然而,这种情况却偶然间被儿童福利局的官员发现,并以许大同夫妇虐待儿童的名义将丹尼斯从许大同夫妻二人身边带离。

在一次又一次的法庭对质中,多個出人意料的法庭证据,让许大同手足无措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而中医沿用千年的正宗理疗手法刮痧在西医看来简直是闻所未闻更谈不上交叉与解释。

基于种种不通的解释法官便收回了许大同对其儿子的监管权。

之后许大同夫妇走上了讨回儿子监护权的维权之路,期间经历了一系列辛酸和苦难让一个最初幸福温馨的家庭陷入泥泞之中。

但故事的结局在众人的彼此理解和关怀中永远定格在许家人温馨相拥的画面中。

电影深刻反映了两个文化氛围大相径庭的社会中,人物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现状。

那么,一个人要想在异国他乡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又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呢?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跨文化人,个人又该具备什么样的内在条件?2跨文化调整理论影片中所展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差异的症结。

在前人的基础上金荣渊的跨文化调整理论中对文化差异却有不同的看法。

企业跨文化管理

企业跨文化管理

片段中的法函放弃了自 己在大学读得专业而投 身于自己喜欢的摄影事 业中去,虽然钱会少了, 房子也会小了,甚至没 有车子,但我会幸福。一 句但是我幸福就一件说 明了事业成功与生活质 量在法函心中的地位。 显而易见,他是一位追 求生活质量的人。
法涵(马德哈万 饰)
5、注重个人成就与社会对人的影响
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一个人 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照其取得的 成就和业绩记录进行的。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按照社会上的标准规范来评价 自己或者是别人的成就,就像是舒华兹在1992年 提出了他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中提出成就就 是按照社会标准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个人成功具 体包括雄心、成功、才干、影响力等 。
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这个维度指的是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 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 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墨西哥文化更注重的是 生活质量,而美国文化更注重的是事业成功。在 这个维度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得分都 不比美国低,虽然人际关系也是这些文化的重要 特征之一。日常的观察有时会给我们这样的印象 ,即中国人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为了事业成功甚 至愿意付出更多,而且家人朋友都接受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四国的对比。就这部影片 来说,在权力距离、事业成功、中性-情绪化与成就 导向中,印度的指数评分都在居中的位置。就这几 个文化维度来看相差不大,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就是印度的权力距离比较大。这个也离不开印度的 历史。印度是个宗教古国,对神性有一定的崇拜, 因此对上级会比较敬畏,这一点上它比我国的程度 要深。综上所述,在《三个白痴》这部印度片中我 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文化方面东西,可以说简单了 解了印度的一些知识,当然也与我国的文化作了简 单的比较。
跨文化——电影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 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故事以两个好朋友 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 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 学院读书。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 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这是一所 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 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 有未来!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 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 然顶撞校长“病毒” ,质疑他的教学方法。

天使爱美丽跨文化管理

天使爱美丽跨文化管理

前言:这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幻想象力的影片是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的最新手笔。

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超常规的摄影角度。

美国史上最卖座法国片法国浪漫狂想电影《天使爱美丽》在美国仅不到300家戏院上映,票房却已经超过2千万美元,成为美国影史上最卖座的法国电影,同时这部想像力丰富的爱情喜剧在全球的票房也已经冲破1亿美元!由让-皮埃尔·儒内执导的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在美国上映后,造成一股“阿梅丽”旋风,光是在298家戏院的少量发行,短短时间就已经突破2千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笼傻鸟》(La Cage Aux Folles)20年前创下的记录。

除了商业上取得的成功之外,《天使爱美丽》业已获奖无数,在2001年度欧洲电影奖上一举获4项大奖,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并被公认为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最大热门。

理想化的现实色彩这其实不是一部完全快乐的电影,它饱含着忧郁哀伤和苦乐参半的情调。

它描写了一群孤独的人,他们在交流沟通上困难重重,生活破碎不堪,充满了挫败感。

在其浓郁的幻想色彩和奇妙的想象力之下,是对现实生活和苦乐人生的透视与观照。

儒内镜头中的巴黎虽然是理想化的,但仍然有其现实色彩。

阿梅丽或许是理想化、风格化的人物,但她的每一部分正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平凡人,她就在我们身边。

总结:儒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意味、优美的时刻,那些发自真实生活但又被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影片比他过去的作品更加温情,更加细腻了。

(本文来源于原文地址:)第三部分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2001)(1)如标题所示,这部影片讲的就是法国女孩艾米莉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非常大胆,差不多花了20分钟时间用旁白的方式讲述艾米莉的童年,从而让观众对艾米莉的乖张性格有所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管理第三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3.1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002)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I Not Stupid)是一部喜剧片。

影片以3个同班小男孩为主要人物,透过其生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了新加坡这个国家许多方面的文化特征。

1. 集体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思维在影片中表现得很强烈。

首先,这个社会中的人似乎都公认只有数学和英语成绩好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才可以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形成这种强大的社会规范和认知的土壤,非集体主义莫属。

其次,在影片中也多次表现出新加坡政府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2.权力距离新加坡是一个有着高权力距离的文化,这一点在影片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孩要听大人的话,大人要听政府的话;员工要听老板的话,学生要听老师的话。

3.事业成功导向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新加坡社会强调事业成功的导向非常明显,似乎每个人努力的终点就是事业成功,个人身心愉快与否从来不是要考虑的事。

给学生按数学和英语成绩好坏分班本身就是一种事业导向的行为,在如此年幼的时候就给孩子强加如此的价值理念,更说明整个社会对该导向的理解和认同。

4.长期导向新加坡社会有一种很强的“为未来着想”的文化导向。

学习好是为了未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而数学、英语成绩好就让未来有了相当好的保障。

为了未来的成功,现在勤俭节约、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3.2美国影片《我的肥大希腊婚礼》(2002)《我的肥大希腊婚礼》(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也是一部喜剧片,描写的是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的故事,以家庭中的女儿——第二代移民的视角以及她个人的婚恋故事,写出了希腊文化的鲜明特色,以及希腊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强烈反差,有很强的代表性。

影片表现出来的希腊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希腊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托拉的父亲对希腊文化的自豪感在影片中有极其鲜明的表现。

首先在他们家房子的前院里,摆满了各种古希腊的雕塑、大圆柱,就像一个博物馆陈列一样。

而且,她家的停车库还画上了希腊国旗。

除此之外,托拉的父亲对语言文字对人类文明贡献的重要性也十分强调。

还有一个对希腊文化自豪感的表现就是那一句要求女孩“嫁希腊男子、生希腊孩子”的古训。

爱国主义也是托拉家庭中的重要主题。

她父亲总是说“你应该为自己是希腊人自豪”或者“世界上只有两类人:希腊人和想成为希腊人的人。

”在家里他们会庆祝各种希腊节日,对希腊的宗教也十分尊崇。

但他们得知英不信希腊的宗教时,硬是不接受,直到他改信了才允许他与托拉结婚。

3.2.2 父权主义、男尊女卑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希腊文化特征就是长者为尊,男女的角色有别。

在托拉的家里,父亲的地位是最高的,所有重要的决定都由父亲做出;而母亲的主要职责就是养育子女。

3.2.3 家庭至上、热情洋溢的文化导向希腊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而且这个家庭不仅指某人的核心家庭(父母子女),而是整个大家庭,包括表兄堂嫂、三姑六姨(和中国人的大家庭概念相似)。

一人有难,八方相助;一人有喜,全家共庆。

托拉一家的基本价值观念有3条,那就是:嫁希腊人,生希腊儿,喂饱全家。

希腊人的家庭观念还表现在亲人间彼此的亲近和关爱上。

托拉曾经对英说:“我有一个大家庭,总共有24个堂表兄弟姐妹,而且每个人都介入彼此的生活。

”这种交往方式属于典型的G型交往模式,即弥散关系交往模式。

《我的肥大希腊婚礼》以幽默的方式表现出美国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的差异,妙趣横生。

同时,它也相当真实地反映了第二代移民在美国所面临的困惑:是坚守上一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影片中是希腊文化,在现实中则可以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中东文化等),还是完全接受美国文化,抑或是在两种文化中走平衡路线?3.3印度影片《名字的故事》(2007)《名字的故事》(The Namesake)表现第二代印度移民在美国寻求文化认同的故事。

在果戈理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因为印度文化与美国文化多方面的迥然差异,他常常困扰其间,有时就不得不强迫自己同时适应两种文化规范。

美国的个体主义和低权力距离的文化与印度强调家庭集体主义观念、高权力距离、尊敬父母、言行得当的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妥协的冲突。

影片说明了印度文化的以下特征。

3.3.1 人和自然的关系:内控还是外控印度是一个宗教气息浓郁的国家。

这种宗教气息使人们能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并且有认命的倾向,相当迷信。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人们认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因缘的情景。

在美国,很少人认为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或者由神秘的不可知因素造成;人类主宰自然。

3.3.2 长期的事业—成功导向印度人工作努力,肯吃苦;为了事业的成功愿意放弃家庭的团聚或者更为舒适的生活。

现实中的印度移民在美国,为了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吃苦耐劳在所不辞。

此外,印度人重视教育,除了自己的教育之外,把孩子的教育也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印度人还相当重视孩子的婚姻,大部分婚姻都是父母做主寻找门当户对的配偶,很少有自由恋爱结婚的。

3.3.3 家族集体主义印度人对家族十分看重,而且大部分的人际交往也限制于家族之内。

同一家族之间的家庭沟通密切,一家人发生了什么事通常没有多久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彼此互相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应该孝敬,终生都应如此。

3.3.4 权力距离高,崇拜权威印度是一个权力距离很高的国家,社会层次等级分明。

从男女的角色来看,男性绝对占主导地位。

在工作场所也是如此,决策一定是由管理层来做,底下的员工一般都是唯命是从,对顶头上司非常尊敬,而且正式。

此外,印度社会对人的出身、社会地位十分在意。

对于教授、医生等地位高尚的人,正规的沟通和称呼是必须的。

印度社会长年的种姓制度也使人们关注姓名,因为从姓名上大致可以判断一个家族在社会中的大致地位。

3.4 法国影片《朱古力》(2000)法国电影《朱古力》(Chocolat)是一部爱情喜剧片,充满了浪漫气息。

很久以前,在法国有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村里的人民过着宁静的生活。

故事的女主角维安来自北欧,单身母亲,具有自由思想。

故事的主题就是围绕着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价值观的冲突和融合展开的,把维安和村长之间的意志搏斗作为焦点。

3.5.1 自主、刺激、享乐主义还是传统、遵从、安全第一在小村庄的文化里,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凝聚力很强的集体文化所浸透。

这种集体文化要求大家对集体有无条件的服从和忠诚。

相反,维安的文化价值观与村民们大相径庭。

她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人,对村民的行事规范不予理睬。

维安是一个有话直说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什么可含糊的。

可是在小村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她也渐渐地对集体主义文化有了认识和认同。

反过来,在维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敢于正视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也反映出个体主义文化对集体主义文化的渐渐渗透。

3.5.2 规矩和自由影片中的维安和罗克斯都是不讲规矩的人,崇尚自由。

他们四海为家,到处流浪,乐此不疲。

相反,在小村里生活的人事事都有法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东西可以吃、可以喝,包括什么样的人可以交往不可以交往都有清楚的规定,大家也都欣然接受不加质疑。

影片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在一种新文化冲击旧文化的时候,通常是那些处于文化边缘的人对新文化更容易接受。

在旧文化中生活得越是如鱼得水的人对新文化的抗拒心理就越强。

同时,时间也是让新旧文化能够融合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耐心和包容的态度就成为化解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的重要解决方法。

3.5 中国电视连续剧《奋斗》(2007)《奋斗》中“80后”一代的个性表现出相当强的时代特色。

他们没有经过政治运动洗礼,他们曾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充满各种诱惑、行为又有很大自由的网络时代,因此他们的价值理念也就与以前各个年代青年的非常不同,尤其与传统的中国文化观念有相当大的距离。

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 极其自我。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在人生重要的选择上如找工作、找朋友(男、女朋友)、出国与否都是自己做主,根本不与父母商量。

(2) 试图自立。

剧中人物自我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试图自立,即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标,做自己喜爱的事。

(3) 坦率、真实、有话直说。

“80后”讲话都是直来直去,想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对方是谁,在什么场合。

(4) 对自我的不断探索。

剧中的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相当困惑。

(5)短期导向成为强烈的行为倾向。

(6) 相当乐观的生活态度。

(7) 对爱情和友情的态度是二者皆要,缺一不可。

(8) 严守友谊、爱情之间的界限。

(9) 人间最重要的是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个人的工作和事业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10)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

《奋斗》中表现的是中国新生一代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很可能决定中国未来的文化特征。

这一代人活得真实自然,追求自己的本色个性,待人诚恳,重色重友。

同时身心自由,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这一代人幽默风趣,敢于自嘲,表现真实。

此外,这一代人还在迷惑中探索: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要奋斗,但是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要自立,但是我还需要朋友、父母的帮助?这是从集体主义文化脱胎出来的个体主义者必经的心路历程;与此同时,这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又浸透了集体主义互赖文化的特色,也许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一种融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之优点,集两种文化之大成的新文化将在中国社会中诞生。

3.6 日本影片《让我们起舞?》(1995)《让我们起舞?》讲的是一个日本职员的故事。

用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来分析这部影片,可以发现日本文化具有下列特征: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集体主义,强调存在而非行动,将空间视为公共,在时间导向上注重过去。

1. 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2. 集体主义倾向;3. 存在导向;4. 空间的公共性;5. 注重过去的时间导向。

《让我们起舞?》这部影片反映了很典型的日本文化,但主题却是要人们从传统的文化约束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心灵自由,对自己真诚。

男主角在学舞中经历的所有心灵挣扎过程最后成就了他,使他得以摆脱传统的束缚而自由自在地与妻子一起在自家的草坪上翩翩起舞。

3.7 李安的电影《喜宴》(1993)《喜宴》反映出中美文化在以下几个文化维度上的差异最大:其一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其二是长期—短期导向,其三是权力距离,其四是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其五是中性—情绪化维度。

1.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人常常想的是“我们”,想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想如何遵从社会规范,并具有与内群体成员合作的强烈倾向。

美国:个体主义文化中,人首先想的是“我”,我个人的幸福,我个人的追求,我个人的利益。

2. 长期—短期导向中国文化有强烈的长期导向,注重历史和传统,相反,美国文化有明显的短期导向,强调创意和灵活性,有时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不顾长远的后果,对文化传统更不留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