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 指数的构建、测度及综合评价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 指数的构建、测度及综合评价
(一)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 力。创新发展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支 撑。创新动能不足,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的根 本原因。而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是“阶梯攀登”相对艰难的跋涉期,涉及经 济发展动力重塑和结构变迁的综合行为,只 有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动力,才能适应现代经 济发展中持续性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变革。随 着分工行为的逐渐深化,资本资源的充分积 累,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在动态运动中持续演 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势偏离。此时,就需 要增强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 形成与新的偏离行为相一致、相匹配的产业 技术革新,获得资源重组和更新性优化配 置,形成经济体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总 体上具有最强竞争力的产业配比和产业优 势。因此,创新发展,涉及了科技成果、人 力资本以及创新能力三个部分,一方面通过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 成,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 升社会劳动力质量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d经费内部支出gdp正指标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gdp正指标协调发展城乡协调二元对比系数正指标泰尔指数正指标农村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正指标产业结构协调一产比较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二产比较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三产比较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供需结构协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正指标社会就业率正指标区域协调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正指标绿色发展资源消耗单位gdp能源消费量逆指标单位gdp电力消费量逆指标环境治理能力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总额gdp正指标工业污染治理总额gdp正指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正指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正指标绿化建设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正指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指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gdp正指标开放发展开放水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正指标在外劳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正指标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正指标开放效果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gdp正指标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gdp正指标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数正指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gdp正指标共享发展脱贫攻坚最低保障居民占总人口比重逆指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gdp正指标收入分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正指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gdp正指标福利水平社会服务机构覆盖率正指标人均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正指标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数正指标医疗卫生机构数正指标052chinapolicyreview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经济报告themagnificent70yearsofstruggleforaneweraf路

中国各省份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中国各省份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中国各省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排序,并结合聚类分析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及探讨。

关键词: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镇时代。

但显然,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受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尚存在很大差异。

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从区域角度看,目前四大区域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而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已经落到了最后。

目前国际上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在主要指标法的应用中,国内外最为通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或称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 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尽管“城市化水平”指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域发展的程度, 但考虑到城市化的内涵不仅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而且还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

这种只以人口比例指标来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省域发展水平, 应当利用复合指标法, 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进行测定、评价和分析。

一、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省域的发展是一个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动的综合性动态过程。

因此,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标志不是单一的省域人口比重,也不是单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其它单项指标,而应综合反映经济、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职能。

“五大发展理念”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测算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测算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五大发展理念”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测算研究李宝新时婕妤(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9-2018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别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一阶段的综合发展质量整体来说一直位于相对平稳的上升状态,但从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来说都出现了些许的下降。

最后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3.0010引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这一提出,让人民对发展理论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了全新的开始。

为我们之后的发展道路可以行稳致远、越走越宽提供了全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因此,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中所提到的理念创新建立我们实际分析的指标。

在之前学者研究中,大多以GDP为指标,但本文以新的、更加全面的发展方向来建立指标体系,彰显其更深层次的发展内涵。

同时也为了使各地区更加明确其发展方向与发展优势,进一步了解现存的发展短板,就需要对五大发展理念建立统计指标体系,为促进各地区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1指标体系设计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理论下,本文结合学者的已有研究,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自身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构建以这5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其次包括31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五大发展理念指标体系—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创新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X11R&D企业活动比重(%)X12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X13拥有研发与开发机构数(个)X1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万件)X15每十万人高校人数(人)X16科技进步贡献率(%)X17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系数X2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2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X23农村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X24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X25城镇化率(%)X26绿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X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33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公顷/亿元)X34万元GDP污染物排放量(吨/万元)X35万元GDP水耗(立方米/万元)X36开放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X4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百万美元)X43制造业占对外投资比重(%)X44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亿美元)X4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X46共享城镇登记失业率(%)X5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X52农村社会救助比X53共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X5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X55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人)X562数据采集与处理本文利用了2009〜2018年的数据,来评价中国各地区的五大发展理念。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

74.37
74.35 74.25 74.04 73.95 73.14 72.51 71.80 71.42 70.56 70.20 69.46 67.14 65.56 75.15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1)
健康指数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2)
健康指数
序位
16 17 18 19 20
教育指数
地区广西 浙江 河南 湖北 Nhomakorabea重庆生活水平指数
地区
河南 宁夏 湖北 新疆 江西
社会环境指数
地区
山东 河北 安徽 四川 青海
地区
河北 黑龙江 广西 内蒙古 宁夏
指数
73.91 73.78 72.68 71.98 71.61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公式
( xxs ) /( xh xs )B d Ae
其中, d 为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或功效分值);x 为单项指标的实 s 际值; x 为不容许值(或不允许值); x h为满意值(或刚容许值);A 、B 为正的待定参数。 参数的确定: s 60 A d 60 ,有: 当 x x 时,表示 x达到了“不允许值”,取 h d 100 当 x x 时,表示 x达到了“满意值”,取 , 有: 100 Ae B 从而得出:B ln 0.6
处理指标阈值的原则

具体指标具体分析,要以实际状况为依据,以历史数据为基础; 注意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可把估计值作为参考依据; 发挥调节和管理作用,可把规划值、计划值等标准数据作为阈值; 要以评价结果的反馈来调整,以适用多数被评价对象为准。

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指数分析报告

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指数分析报告

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指数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评估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评估是基于大数据发展指数3.0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官方数据和权威机构数据,从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三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各地区2018年大数据发展指数。

(一)总体排名从本次评价结果来看,北京和广东的大数据发展状况依然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其大数据发展指数得分均在60.00分以上。

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的平均得分为39.09分,有12个省份超过总指数平均分,所占比例达到38.7%。

其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贵州分别位列此次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的前5位,大数据发展状况处于全国前列。

排名第一的北京总得分为74.11分,是排名最低的西藏总得分的7倍左右,差距较2017年有所缩小,但省域间大数据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见表1)。

|Excel下载表1 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从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指数的平均得分来看(见图1),大数据政用指数依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大数据民用指数逐渐赶超,大数据商用指数发展则相对缓慢。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排名较为靠前及多数排名位于中等偏下的地区,如贵州、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大数据民用得分均高于商用得分,表明其大数据在民用方面的重要性正在显现。

图1 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指数得分情况(二)历年排名对比从2016~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总指数排名来看,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变化较为稳定。

除宁夏和湖北外,2018年排名较2016年排名变化幅度均在0~4个位次。

变化最大的宁夏由2016年的第30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21名,提升了9个位次(见表2)。

分析发现其在政用、商用方面的指数得分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在民用方面的指数得分较高。

近年来,宁夏在聚焦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升政务民生服务水平方面重点突破,搭建互联互通的数据流通渠道,通信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以银川、中卫两市为核心,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宁夏大数据发展指数的得分与排名。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分析张开宇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分析张开宇

为“总量因子”;第二个因子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村
居民人均净收入的系数较大,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地区的平均
收稿日期:2012- 11- 08 作者简介:张开宇(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 146 —
值,故将第二因子称为“平均因子”;第三个因子中,居民消费
排名 16 16 17 18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大省,对农村固 定资产投资力度尤为不足。
(二)政策建议 1.国家要实施对落后省市的更好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 落后省市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农村地 区,帮助其改善经济综合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杠杆来促使发 达省市帮助落后省市,提高帮扶力度和效果,实施先“富”省 市带动后“富”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在增加对落后省市及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的 同时,更要注重选对投入方向和落实投入质量,提高投入绩效。 3.国家要加强对发达省市的税收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管理, 增强中央财力,以提高国家对西部省市和落后地区的扶持力 度,提高转移支付能力。
中部各省市居中,主要是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或没有发挥各
自的优势,所处地理位置对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很大。
3.基于各省市这些指标的原始数据及经过整理而来的数
据,得分高的省市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都较高,大都得
益于较高的 GDP 值、工业总产值等因素。得分较少的省市主
要是由于工业不够发达,这些省市工业不够发达的原因又主
由系数矩阵将三个公因子表示为 11 个指标的线性形 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221X1- 0.048X2+0.261X3- 0.044X4+0.06X5+0.071X6- 0.036X7- 0.046X8+0.253X9+0.195X10+0.231X11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日趋明显。

为了推动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各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个层面对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进行论述。

一、宏观层面(一)GDP增长率和GDP总量GDP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GDP 的稳步增长。

对于各省份而言,积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GDP增长率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而GDP总量则更好的衡量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实力和综合能力。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经济朝向稳健发展的方向,保证GDP增长率的基础上提升GDP总量,以实现省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GDP的提升,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因此,制定适当的就业政策,重视就业率的提高,是推动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收入水平是人们生活改善的体现。

省际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促进职业培训,扶持创业等,提升人民收入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省份的经济活力及投资环境。

各地应该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经济、财力水平合理确定投资目标,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均投资是衡量人均生产力和省份经济发展重点的重要指标,增加人均投资将有利于提高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和科技含量,增强各省份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四)综合实力指数和创新指数综合实力指数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各省份的综合实力指数从宏观上反映了省份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 HDI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展开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

自1990年以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

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

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外国的评估在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

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1990年以来,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评估方法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评估方法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评估方法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一个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估中国各地区的算力发展情况。

以下是该指数的主要评估方法:
1. 计算能力:这是衡量算力最基本的指标,主要包括CPU计算能力、内存容量、存储容量等。

2. 网络带宽:这是衡量算力网络连接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接入带宽、出口带宽等。

3. 云计算服务:这是衡量算力服务化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公有云服务、私有云服务等。

4. 人工智能计算:这是衡量算力特定领域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应用数量等。

5. 行业应用:这是衡量算力行业影响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算力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对行业的影响等。

6. 政策环境:这是衡量算力发展环境的支持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政策、资金、人才等。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评估方法,具体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根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的具体定义和用途进行调整。

在使用中国算力发展指数2.0时,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规定,避免被罚款或者被吊销证书。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余江叶林摘要: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中国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综合专家群决策的网络分析法和基于变异系数的因子贡献法,构建三层次四维度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测度和比较。

结果发现:(1)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较快,但各主要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城镇化速度远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资源环境水平严重滞后且差距持续扩大;(2)中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并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和短板各不相同;(3)中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划分为质量同步、质量超前和质量滞后三类7种组合,超过一半的地区存在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情况,质量滞后仍然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测度;比较作者简介:余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Email:yujiang@。

叶林,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7BJY219)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Construction, Measure and ComparisonYu Jiang(Associate Professor, Wuhan University)Ye Lin(Associate Professor,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targets in 2020 of the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ing of three levels and four dimensionsby the combination of GD-ADP and CV methods , and make the evaluation for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of 31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00 to2016 .We find that:(1) The level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 has improved rapidly after 2000 till now but unbalance between the major dimensions; (2)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exists distinct gap among provincial urbanization and the elements of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 unbalance within provinces.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presents obvious feature of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s in descending orderfrom eastern coastal region to central region then to western region; (3) compared to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all the provinces (cit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lassifications and seven distinctive types.More than half of the region's urbanization quality lags behi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the quality of lag is stil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Key words: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easure; comparison一、导言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伴侣,既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过程和客观趋势,同时也是一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我国的发展指数是什么概念

我国的发展指数是什么概念

我国的发展指数是什么概念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我国的发展指数是通过对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计算而得出的。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社会发展角度和人类发展角度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的发展指数。

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的发展指数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劳动力参与率、就业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等。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我国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GDP总量已经超过经济大国,并且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

人均GDP 则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人均GDP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百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超过1万美元,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劳动力参与率和就业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较高,就业水平相对较稳定。

工业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其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发展指数又包括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

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在不断增长。

医疗卫生水平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民的寿命也在逐年增长。

城市化水平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发展差距,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后,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发展指数还包括人口素质、贫困人口减少、生活水平改善等指标。

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人民的知识水平、人文素养和健康水平,我国的人口素质逐年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贫困人口减少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减贫工作的成效,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联合国报告:2012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列101位

联合国报告:2012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列101位

龙源期刊网
联合国报告:2012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列101位
作者:
来源:《上海企业》2013年第04期
近日,联合国刚刚发布的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在体现综合发展程度的人类发展指数上,中国位于101位,与去年持平。

这一名次比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排名低11位次。

排名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挪威、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德国、新西兰、爱尔兰、瑞典、瑞士、日本。

这些国家的HDI排名均比其人均国民收入排名要高。

列末后的则是尼日
尔、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等国家,它们的HDI排名一般低于其人均国民收入排名。


他三个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排名分别为55位、85位和136位。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HDI为0.699,比2011年提升了0.004,在1980年的0.407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年平均增长率为1.7%。

持续高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平均值0.683以及金砖四国平均值0.655。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比较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比较
指 数 最 高 , O82 知 识 指 数 和 环 境 与效 果 指 数 紧 随其 后 , 为 . ; 8
到低分别为 : 使用指数 、 基础设施指数 、 环境 与效果指数 、 信
息 消费 指数 和知 识 指数 ,年均 增 长速 度 分 别 为 2. %、 14 9
8 3 % 、 .6 、 .8 、 .4 。 .5 18 % 0 8 % 0 7 %
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前 5位国家的比较如表 1 所示。 20 0 6年中 国信 息化发 展总指 数在所 比较 的 3 国家 3个
( 区) 地 中仍居第 2 4位 , 中国与世 界平均水平及排名首 位 但
的瑞典相 比差距有所缩小。 0 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 比 20
世 界平均水平低 1.%,0 6年差距缩小为 比世界平均水 平 71 20 低 5 %。同时 , . 6 与世界排名首位 的瑞典相 比,0 6年 中国相 20 当于瑞典的 5 .%, 2 0 65 而 00年仅为 5 . 21 %。 从分类指数排位 看 ,中国信息 消费指数在所 比较国家 ( 区) 地 中的排名较前 , 名列第 1 7位 , 次与上年相 同; 位 其次
09 7 .1
085 . 6 086 . 8 0 6 .0 5
09 9 . 2
0 8 .4 9 089 . 9 05 6 . 7
09 4 . 3
09 9 .1 090 .1 05 1 .9
09 5 . 6
09 3 .6 09 8 .3 06 2 ,1
2 州
O9 4 .l
1 3 .7 0
09 2 . 4
1 8 .4 0
09 0 .8
丹麦
荷 兰 美 国 中 国
089 .7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2023全国城市gdp排名截至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城市已经公布了自己2022年全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各地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正式出炉,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目前来看,这份GDP十强排名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数据不仅来自于正式公开的数据,同时也有官方给出的预测数据。

上海大幅度领先,继续坐稳中国GDP第一城!2022年上半年度,上海的经济总量曾被北京反超,一度也是让不少学者兴奋。

但上海的实力确实强大,中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基本难以动摇。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2%。

虽然上海的经济增速略有下降,但依然轻松领先了北京。

同期,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0.9亿元,同比增长0.7%。

其中,北京全年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05.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94.3亿元。

重庆正式确定第四,北上广深的地位会否动摇?2022年,重庆全年的GDP总量终于领先了广州,但这也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全年实现GDP总量为29129.03亿元,同比增长2.6%。

同比增长1%。

大部分观点认为,重庆的GDP虽然暂时领先,但广州的综合地位依然难以动摇!近几年,广州的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2022年,广州全市的显示器、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84%。

此外,广州在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领域同比分别增长25.7%、32.8%。

同期,广州全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2元,同比增长5.1%。

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来看,广州明显领先于重庆。

成都坐稳第七,武汉还保留最后的悬念!短期来看,成都的GDP总量排在全国第七应该没多大问题。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
•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HDI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程
度和预期寿命方面
03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域差异分析
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比较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HDI水平的比较
• 东部地区HDI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
•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均GDP、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方面
中国各地区HDI水平的变化趋势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历史回顾
2010年代初期,中国HDI进一步提升
• 人均GDP持续增长,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水平进一步提高
• 中国HDI的世界排名进入前50名
1990年代初期,中国HDI处于较低水平
• 人均GDP较低,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水平不高
• 中国HDI的世界排名在100名左右
2000年代初期,中国HDI开始快速提升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 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提高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水平
• 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
• 缩小性别和教育水平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缩小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
•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 缩小城乡、地区和性别差距
缩小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距
水平较低

政策导向和投资的影响
• 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导向和投资较多,促进了东部地区HDI水平的
提高
• 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导向和投资较少,影响了西部地区HDI水平的
提高
⌛️
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 东部地区文化和社会环境较好,有利于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水平的提

• 西部地区文化和社会环境相对较差,影响了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水平

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报告

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报告
中国发展指数(RCDI) 编制研究报告
RCDI课题组
中国发展指数(RCDI)研究
•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 二、RCDI指数的构建方法 • 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RCDI指数(2005年数据) • 四、对我国RCDI指数的分析
RCDI课题组
一、建立RCDI指数的意义
主要目的:建立RCDI指数,科学测量我国地区社会与经 济发展的状况及差异: • 具体目的:
项指标的实际值;x s 为不容许值(或不允许值);xh 为满意值
(或刚容许值);A 、B为正的待定参数。 参数的确定:
当 x xs 时,表示x 达到了“不允许值”,d取 60 ,有60: A
当 x xh 时,表示x 达到了“满意值”,取d 100 , 有10:0 AeB
从而得出: B ln 0.6
RCDI课题组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浙江 江苏 广东 辽宁 吉林 福建 山东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黑龙江 湖南
河南
我国省级行政区RCDI指数结果排序
总指数
93.85 92.41 84.40 82.69 80.69 78.80 78.15 77.79 77.36 77.19 75.56 75.31 75.31 75.08
庆、青海、甘肃、云南、贵州、西藏
RCDI课题组
我国RCDI指数聚类分析结果(1)
RCDI课题组
我国RCDI分项指数聚类分析谱系图
RCDI课题组
我国RCDI指数聚类分析结果(3)
类别 省区个数 健康指数 教育指数 生活水平指数 社会环境指数 总指数
第一类 2
98.30 96.18 95.25 83.63 93.13

中国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综合指数统计(一)

中国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综合指数统计(一)
地区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中国2016年 社会服务综合指数 每万人口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数 (%) 每万人口社会服务职工人数 (个/万人) (人/万人
摘编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7》
万人口社会服务床位 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 (张/万人) 每十万人口孤儿数 (张/千人) 每百万人口家庭收养数 (人/十万人) (件/百万人)
55.4 71.8 43.2 61.8 33.2 92.6 52.2 51.2 54.9 60.5 83.4 101.7 61.3 37.9 46.4 71.8 39.1 61.5 41.4 35.5 38.8 22.6 64.7 68.9 57.1 29.9 38.8 44.5 56.0 47.1 52.7 33.4 31.6 38.2 23.1 35.0 22.2 58.3 22.9 25.6 27.3 28.9 40.3 56.3 35.2 23.2 30.2 38.5 23.5 33.0 21.8 28.2 25.6 18.0 29.3 31.4 36.8 21.6 14.2 25.5 34.4 38.4 40.7 26.6 33.3 9.5 5.2 22.1 34.9 20.6 16.5 18.7 19.2 7.5 20.6 7.6 44.0 14.2 46.5 17.5 35.7 32.8 54.6 32.6 45.2 16.9 17.7 35.0 56.9 50.7 180.5 30.3 72.1 265.7 98.5 92.1 13.6 6.4 4.0 3.4 6.6 7.8 4.2 0.8 1.8 12.6 21.5 44.4 11.9 27.8 6.2 19.9 7.5 11.8 10.3 13.1 36.3 9.4 8.1 12.1 7.1 26.3 3.9 10.2 3.3 8.3 5.5 10.4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

XIANDAIYINGXIAO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刘梅陈与施美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外许多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衡量一国综合发展水平的HDI指数排名也并不理想。

基于这一点,本文分析评价了近年来中国HDI的发展水平,并将中 国与发展中国家和O EC D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政策和建议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国际比较;O EC D国'家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3.006“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

过去一味地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 增长。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仅衡量经济发 展状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到医疗卫生发 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等现状。

而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由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人均GDP三个分指标构成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丨Index,简称 HDI),可以用来衡量和比较不同 国家、地区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

在CNK1数据库中,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关键词共检索到 2655篇围绕人类发展指数(HDI)及其相关内容的文献,其中中 文文献423篇。

国内对于HDI指数的研究相对国外学者起步较 晚文献较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人类发展指数对中 _各省市的测算分析和实践应用,如对个别地区或31省市近年 来HDI指数的基础测度分析(李立男、赵润泽.2009;胡鞍钢等,2018)、突出省际差异对HD1指数影响的相关论证(吴映梅等,2008;周慧敏等,2019)、探讨一些社会因素与HDI指数之间的 关系分析(陈庆秋、陈涛,2015;李媛秋等,2019)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中国统计学会根据《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见附件),对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一、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2000-2010年期间,中国四大区域[1]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见图1)。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

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见图2)。

2001-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见图3)。

二、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缩小
2000-2010年,31个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见附表1和图4)。

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见附表2)。

2000-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宁夏和甘肃(见附表3)。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2],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见图5)。

图4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较
图5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变异系数
三、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个别地区差异较大
若将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 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6),但个别地区人均GDP排位与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有较大的差异。

图6 综合发展指数排序与人均GDP排序相关图
四、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
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2009年分别提高4.65%、4.03%、4.55%和5.85%,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长仍然最快(见图7)。

图7 2010年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2010年,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都有所提高,近一半省份增幅达到5%以上,其中,贵州、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陕西、云南、新疆和重庆增幅位列前10名(见图8)。

图8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附表1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地区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
北京62.8865.3267.3768.3072.5374.9577.5481.0182.1384.3385.05
附表2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排序
附表3 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
附表4 2010年各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数的比较
*注:HDI(人类发展指数)为2008年排名。

附表5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及分类指数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地区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