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环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新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进入新学校以后,使学生积极去认识、了解周围环境。愿意并且喜欢接触新的生活环境,接纳新同学。通过活动,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基本的交往礼仪与同学、老师交往,能主动维护和建设学校环境。

〖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观察、感受、体验参与校园生活是增强中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第一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环境适应能力,是指通过积极的主动参与,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做到自我与环境的统一。这里的环境可以划分为中学生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可以划分为中学生的心理和物质环境。环境适应能力的基本内容是让中学生了解自己周围自然的、社区的环境因素,在环境中接受健康、快乐、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并初步形成适应动态环境的基本技能,形成对人类和环境互动关系的初步认识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了解物质环境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多种了解环境的渠道,学会利用社会职能部门、教育部门和媒体获取信息,谋求帮助,初步形成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最基本的技能。

适应心理环境的主要方法是,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培养协作、合作精神,培养包容的生活态度。对于中学生来讲,新的人际环境是新的同学关系和新的师生关系。

2.内容分析

本课从“为什么要适应新环境”、“怎样认识新的环境”、“怎样结识新朋友”等角度,让学生了解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掌握环境适应能力的一般技能和方法,了解交结朋友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本课共分为两站。

第一站:步入新学校。

本站首先用学生问老师的方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新学校的环境信息。然后,通过生物界的适者

生存的资料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和适应方法。最后通过“校长信箱”这个活动来深化知识和技能。

第二站:结识新朋友。

通过“心手相牵”这个活动引入结识新朋友这个主题。然后通过学生发言与讨论明确如下观念:在交友过程中需要发挥我们的交往主动性。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三个结识新朋友的行为指南: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了解;主动与老师成为朋友;营造快乐的人际环境,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最后通过交往清单这个活动记录学生进行学习和实际行为的效果。图示:

了解新学校的新环境

步入新学校主动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怎样适应学校环境学校环境需要我们悉心维护和主动建设

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尽快适应新环境

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了解

结识新朋友主动与老师成为朋友

(途径)营造快乐的人际环境,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围绕着这个重点,教材从认识和适应校园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来展开。不仅是小学升初中,在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中学到高中以及将来从中学到大学,学生都面临着学习环境改变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的现状还将持续。在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处在家庭的中心,容易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随着学生逐渐融入社会,体验到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学生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想法、集体的利益。因此,中学生环境适应的问题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学生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引起学习成绩的波动,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处在心理生理发展迅速变化的中学生,其消极、抑郁,甚至封闭的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影

响学生的一生或者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教学重点:(1)理解校园人文环境的特点;(2)了解校园物理环境的特点;(3)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意义的理解;(4)掌握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第一个教学点,理解校园人文环境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有着优秀的人文环境的学校来讲,其校训即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和要求,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应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扬善抑恶,正面引导,建立并维护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第二个教学点,了解校园物理环境的特点,是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物理环境来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学校。通过可操作的、具体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根据学校的特点,组织各类以熟悉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第三个教学点,提高对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意义的理解,前面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学校教学目标来看,学校对中学生的要求是符合人的心理、认知的发展规律的,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结果。教师可以参考本课教学资源背景知识中“学校对初中生的要求”,“初中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初中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这三节获得更详细的理论依据。对学生来讲,教材采用了类别的方法,即用自然界中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来说明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也可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

第四个教学点,掌握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深度。这里建议的教学思路是将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分解成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中小学学习环境的变化,二是突出中学环境的新要求。认清中小学学习环境的变化,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样努力,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学校的要求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明确了学校的要求,则明确了学生的行为规范,通常来讲,良好的行为更容易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也就自觉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了。本课教学资源背景知识“中学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走进中学校门后要做的几件事”可以作为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

了解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掌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尤其是正确对待朋友是本课的难点。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心理、生理发展的巨大变化,渴望接触新事物又常以自我为中心,希望秩序却又逆反。这些特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中学生的教学不能完全用理性的教学来完成,而是要综合地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等各方面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应该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于本课的难点,课程强调情感和行动两个方面的教学。在情感方面,重视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材在结识新朋友的社会观察板块中用较大篇幅描绘了学生互相交流的场景,这些生动的画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交流的样板,促进陌生的同学之间敢于表达、互相了解的心理体验。又如“交往清单”活动,让学生注意自己经常会忽略的细节,从而强化个人参与人际交往的心理感受。教师还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交流交友的心理体验:在与朋友交往中做了错事后的愧疚心理,以及得到朋友原谅后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