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运移及其基本微分方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 Se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生 成或消失的溶质质量。
S e S ei S ej
i 1 j 1
n
m
对于二维和三维的溶质运移问题,可将一
维方程扩展,但应注意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各向
异性。(横向弥散系数和纵向弥散系数不同)
三、土壤中溶质运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是以水分运动为基础的。 溶质的对流和机械弥散均与水分运动有关,同时, 溶质势亦是水分运动的驱动力。
Ds ( ) D0
或
Ds 取决于土壤含
Ds ( ) D0 ae
b
水率θ和D0,与c 无关。a,α和 b 均为经验常数。
3. 溶质的机械弥散 c 由机械弥散引起的溶质通量: J h Dh (v)
z
Dh (v) v ,为渗透速度的线性函数。
式中:λ为与土壤质地、结构有关的经验常数。 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同时存在,机理不同,表 达式相似,但难于区分。因此,将二者综合 水动力弥散。
c J Dsh (v, ) qc z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z方向流入和流出单 元体的溶质通量之差为:
J x y z t z
单元体内溶质的质量变化率为:
( c) x y z t t
若忽略x、y两方向的溶质质量变化,则
( c) J t z
c s RTk w g
c
(cm)
式中: 为以mol表示的溶质浓度 (mol cm3 ) µ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数值上=分 子量;c为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 (g/cm3);R=8.31*106Pa· cm3/(mol· K)
当只考虑一维垂直流动时,土壤水分通量
m s q k ( )( f0 1) z z
一、溶质运移的对流和水动力弥散
1.溶质的对流运移 1)溶质浓度c:单位体积土壤水溶液中所含 有的溶质质量。 2)溶质通量Jc: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截 面积的溶质质量。设土壤水分的通量为q, Jc q c 则: 若以 v q 表示土壤水的平均孔隙流速,
为体积含水率,则 Jc v c
DD Dh (v) Ds ( )=Dsh (v, )
4. 水动力弥散 溶质通量
JD
c Dsh (v, ) z
水动力弥散系数既和水的渗透速度有关,又 与土壤含水率有关。其值常需实验确定,或用 经验公式表示之。
二、溶质运移基本方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溶质总通量为对流通量 与水动力弥散通量之和。即 :
m s q k ( )( 1) z z
式中 f0 称为选择系数或渗透有效系数。 ∴严格地讲,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是耦 合的。但为了实际应用方便,在 f0 0时,常 独立求解,即先解水分运动方程,将渗流场代 入溶质运移方程,然后求解溶质分布。
§2-3 非饱和带溶质运移 及其基本微分方程
● 溶质运移现象 ● 溶质运移的对流和水动力弥散
● 溶质运移基本方程
● 土壤中溶质运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现象(十分复杂) 土壤水携带着溶质一起运移→对流
溶质在自身浓度作用下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运 移→分子扩散 溶质在流动过程中从一个大孔隙进入小孔隙→ 次小→小,不断被分散并占有越来越大的渗流 区,且每个细孔中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 同(→机械弥散)。
2. 溶质的分子扩散———Fick定律
1)自由水中:分子扩散通量 c (在自由水中) 0 J d D0
z
式中:D0为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扩散系数
c 2) 土壤溶液中: J d Ds z
通量。
3) Ds 的经验公式:
水动力 弥散
( c) c (qc) [ Dsh (v, ) ] t z z z
对流
该式称为溶质运移的一维对流-弥散型方程。 若考虑介质中溶质的化学、生物变化,则加 入源汇项Se。
( c) c (qc ) [ Dsh (v, ) ] Se t z z z
分子扩散和水动力弥散机理不同,但同时存在, 很难区分,二者综合称为水动力弥散。 土壤中的吸附 解析; 溶质的溶解 沉淀
化合 分解 离子交换 植物的吸收、释放 微生物的分解
∴土壤中的溶液处在一个物理、化学、生物
的相互联系、连续变化的系统中。由于化学和
生物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多数情况只考虑溶质
迁移过程的物理作用,即 对流+水动力弥散 分子扩散 机械弥散
S e S ei S ej
i 1 j 1
n
m
对于二维和三维的溶质运移问题,可将一
维方程扩展,但应注意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各向
异性。(横向弥散系数和纵向弥散系数不同)
三、土壤中溶质运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是以水分运动为基础的。 溶质的对流和机械弥散均与水分运动有关,同时, 溶质势亦是水分运动的驱动力。
Ds ( ) D0
或
Ds 取决于土壤含
Ds ( ) D0 ae
b
水率θ和D0,与c 无关。a,α和 b 均为经验常数。
3. 溶质的机械弥散 c 由机械弥散引起的溶质通量: J h Dh (v)
z
Dh (v) v ,为渗透速度的线性函数。
式中:λ为与土壤质地、结构有关的经验常数。 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同时存在,机理不同,表 达式相似,但难于区分。因此,将二者综合 水动力弥散。
c J Dsh (v, ) qc z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z方向流入和流出单 元体的溶质通量之差为:
J x y z t z
单元体内溶质的质量变化率为:
( c) x y z t t
若忽略x、y两方向的溶质质量变化,则
( c) J t z
c s RTk w g
c
(cm)
式中: 为以mol表示的溶质浓度 (mol cm3 ) µ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数值上=分 子量;c为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 (g/cm3);R=8.31*106Pa· cm3/(mol· K)
当只考虑一维垂直流动时,土壤水分通量
m s q k ( )( f0 1) z z
一、溶质运移的对流和水动力弥散
1.溶质的对流运移 1)溶质浓度c:单位体积土壤水溶液中所含 有的溶质质量。 2)溶质通量Jc: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截 面积的溶质质量。设土壤水分的通量为q, Jc q c 则: 若以 v q 表示土壤水的平均孔隙流速,
为体积含水率,则 Jc v c
DD Dh (v) Ds ( )=Dsh (v, )
4. 水动力弥散 溶质通量
JD
c Dsh (v, ) z
水动力弥散系数既和水的渗透速度有关,又 与土壤含水率有关。其值常需实验确定,或用 经验公式表示之。
二、溶质运移基本方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溶质总通量为对流通量 与水动力弥散通量之和。即 :
m s q k ( )( 1) z z
式中 f0 称为选择系数或渗透有效系数。 ∴严格地讲,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是耦 合的。但为了实际应用方便,在 f0 0时,常 独立求解,即先解水分运动方程,将渗流场代 入溶质运移方程,然后求解溶质分布。
§2-3 非饱和带溶质运移 及其基本微分方程
● 溶质运移现象 ● 溶质运移的对流和水动力弥散
● 溶质运移基本方程
● 土壤中溶质运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现象(十分复杂) 土壤水携带着溶质一起运移→对流
溶质在自身浓度作用下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运 移→分子扩散 溶质在流动过程中从一个大孔隙进入小孔隙→ 次小→小,不断被分散并占有越来越大的渗流 区,且每个细孔中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 同(→机械弥散)。
2. 溶质的分子扩散———Fick定律
1)自由水中:分子扩散通量 c (在自由水中) 0 J d D0
z
式中:D0为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扩散系数
c 2) 土壤溶液中: J d Ds z
通量。
3) Ds 的经验公式:
水动力 弥散
( c) c (qc) [ Dsh (v, ) ] t z z z
对流
该式称为溶质运移的一维对流-弥散型方程。 若考虑介质中溶质的化学、生物变化,则加 入源汇项Se。
( c) c (qc ) [ Dsh (v, ) ] Se t z z z
分子扩散和水动力弥散机理不同,但同时存在, 很难区分,二者综合称为水动力弥散。 土壤中的吸附 解析; 溶质的溶解 沉淀
化合 分解 离子交换 植物的吸收、释放 微生物的分解
∴土壤中的溶液处在一个物理、化学、生物
的相互联系、连续变化的系统中。由于化学和
生物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多数情况只考虑溶质
迁移过程的物理作用,即 对流+水动力弥散 分子扩散 机械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