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经典《易经·坤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思佳姐姐为品希讲经典

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

《易经·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我们要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厚”字、“载”字、“含”字和“贞”字。

厚,通过累积得到。

载,好像是一辆车。火车和拖拉机,都可以载,但所载的量是不同的。一个人就像是一辆车。心胸宽广、博大的人,就像是一辆火车,能够承载天地万物。《中庸》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人与车有所不同,人可以主动去载,不仅能载物,更能载事。每天帮助一个人,是载也;每天早起学习,是载也。天地之间,义之所在,无不持载,是之谓君子者也!

我:

载得越多,所得自然越多;所得越多,累积成其博厚。《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至诚者,所以能博厚也,所以能配地也,所以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者也。

含者,不外露也。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作为坤道,不管其品性多么优秀,也要注意“含之”。“含”不是不表现,而是其表现,掌握在一个度内,不越乾道。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进入别人的圈子,比如参加别人的活动,我们身处坤道,就要注意“含之”。“含之以从王事”,还要主动协助主办方完成他们的任务,这样才会受人欢迎。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懂得这些道理?进到别人的群里,不遵守群规,不按要求学习。一进来不但不遵守规定,反而指点江山,滔滔不绝。这些人都是不懂“含之”的原则,不行坤道的人物,自然会不受欢迎。

屯卦:君子经纶十年乃字

《屯卦》,我们看“君子经纶”“十年乃字”。

大家知道什么叫“经纶”吗?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惊叹前人的高级智慧。《屯卦》在乾坤之后,刚柔始交。什么叫“刚柔始交”?很简单,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要用经典呀!而我们多少教育家,能懂得这个道理呢?三千年前、五千年前,我们的圣人就留下了这样的教育真理。

“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不要偷懒也!好好地读经,教育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不要偷懒。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造草昧,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开心吧!但是我却很难过,很心痛。我们的圣贤,写得清清楚楚的东西,我们这帮不肖子孙,一个一个博士、教授,可有一个是看懂了的?那么多的教育家不懂教育,那么多的国学大师不懂什么是经,什么是典。

蒙卦:童蒙求我再三不告

(一)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古老的《易经》中,指出了我们用经典来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时机,从胎教开始;教育的内容,是经典;读经的时间,要坚持十年。接下来是《蒙卦》,我们都知道,这卦是讲教育的。在这里讲清楚了,教师实施教育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有教育的最高目标。

蒙卦》里讲“童蒙求我”“再三不告”。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求学,而不是逼着学生,灌输式学习,能够达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境界。在这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育心,大易,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现在,多少人想听我们的课程,在我们的大易社,每天大家一起早起学习,堪称世界奇观。我:

那么作为学生,又应该如何求学呢?当我们有了疑问,需要帮助的时候,请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确实下了功夫。真正尊重老师的学生,不会轻易提问,必须是自己做了充分的了解,主动地学习,实在不行的时候再提问。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普遍性的问题。一种类型的问题只能问一次,再三都不行;再者,二也;三者,众也;谓之“再三渎,渎则不告”。

“蒙以养正”,还有一个材料的问题,补充一下。这里提到“养”这个概念。养,当然是用有营养的东西。在《屯卦》中讲到了“君子以经纶”,因此,“经纶”才是最高级的养的材料。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园、小学用什么养呢?用《弟子规》。规,怎么会是营养呢?如果《弟子规》好,圣人就会说“蒙以规正”。显然,规是正不了的,养才能正。所以,“蒙以养正”,要养。养的材料,是经典,特别是最高能量的《易经》。

(三)

《易经·蒙卦》里面有句话“蒙以养正”,很多老师可能都知道这句话。我

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蒙”就是讲教育?谁能够解释一下?很多东西,我们老祖宗早就给讲清楚了,但是很多老师可能都不太明白。老师都不明白,我们家长就更不明白了。

《蒙卦》说:“山下出泉,蒙。”圣人看到山下出泉,就知道要教育。“山下出泉”,是山里面出泉水。今天恰逢母亲节,母亲就像一座山一样,生孩子就是“山下出泉”。

生孩子,为什么要叫“泉”?泉水跟大海有什么区别?泉水有两个特点:第一,他很小;第二,他很正、很纯净。圣贤看到这股清泉从山下出来,他就想到,这个泉水要流向大海。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从出生之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最后融入社会的过程。而我们的孩子就像是泉水刚出来那样正、那么微小,如果你不去教育他,试想他在流向大海的过程当中,会怎么样?他会被别的脏水污染,所以孩子要养正。

《蒙卦》里面讲了很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说“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就是你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来找你学习。而在学习当中,师道尊严又怎么体现呢?《蒙卦》里说:“再三渎,渎则不告。”一个问题,你问了一次,又再三询问。我告诉你一遍,你不懂;告诉你两遍,你还不懂;那第三遍,我不说了。这里面就是有个师道尊严,有问题你要自己多思考一下,实在不行了,再去找老师询问。

大家看看,《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不是圣人?应该不是,他是晚清的一个秀才,没有考上举人。那么《论语》是谁写的呢?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这些弟子是不是圣人?也不一定是。《易经》是谁写的呢?

我:

写《易经》的,有一句话叫做“人更三圣”,最少有三个圣人,其实不止,我们可以数一下:最早是伏羲氏,一画开天;伏羲氏死了以后,是神农氏;神农氏死了以后,是黄帝;黄帝死了以后,是尧帝;尧帝死了以后,是舜帝;舜帝死了以后,是周文王;周文王死了以后,是周武王;周武王后面,是周公;周公后面,还有孔子。所以《易经》是由很多个圣贤集体创作的。

我们接着看读者。《弟子规》是给有问题的孩子读的,它是“规”,没有问题的孩子尽量不要“规”,因为“规”很容易让一个孩子没有志气。刚才讲了志不可夺,我们的孩子需要培养志气。为什么《易经》可以呢?《易经》第一卦就有“自强不息”,这就是让他有志气。

那么《论语》的读者对象是谁呢?《论语》到底是给什么人讲的,大家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读了很久,但并不清楚《论语》的读者对象是什么人。孔子在《论语》里面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