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复苏在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此,7.5%氯化钠的文章日渐增多。
液体复苏的历史
• (四)高渗高胶液(HHS) 1990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如白蛋 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加入高渗NaCL溶液中 进行研究
• 小容量复苏概念的产生。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液体复苏?
血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障碍:
• 创伤
• 失血
液体复苏的时机
• 越早越好; • 在动态监测下进行;(CVP/有创压监测) • 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评估并及时调整
选用何种液体 进行容量复苏?
液体复苏种类
晶体
胶体
血及血制品
●生理盐水 ●林格氏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白蛋白
●贺斯/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制品
血制品需求量不断上升 捐血量处于平台或正在减少 血制品带来的风险也在激增 必须有协商一致的成分输血标准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预防或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液体复苏的主要目标:良好的组织灌注
• 大量证据表明
– 适当的组织灌注可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结局 – 其中适当和足够的血容量必不可少
优点
• 晶体液低廉 •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达峰) •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血管之
间重分布
缺点
•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 组织水肿
•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 休克

• 烧伤

• 其他
不 足
• 微循环短路开放
• 组织液渗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组织灌注不足 氧输送降低 器官衰竭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急性应激状态
突发打击
重要脏器损伤
或功能失调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剧烈疼痛、恐惧等
组织灌注和细胞氧合不足是 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病生问题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生 存率,必须及时进行液体复苏
输红细胞比输血浆好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的生成快,红细胞的生成慢,输用红细胞(氧载 体)可以提高病人的携氧能力,而很少增加病人的循环负荷,对 Hb<70的创伤病人在补足容量的前提下输用红细胞悬液。 输用红细胞的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全血(见表),术后感染率也明显 低于全血
全血 红细胞
总人数 19,126 42,678
液体复苏的历史
(三)高渗液 1919年就有人报道高渗NaCL溶液用于失血性休克。 1926年,以5%的氯化钠溶液输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
人,使用后发现可以使病人的脉搏有力,肢体温暖。 1980年巴西学者Velasco等首先报道了用7.5%氯化钠成
功复苏严重失血性休克犬的文章。同年,英国的Felippe 等在《The Lancet》报道了用7.5%氯化钠使“不可逆休克” 的病人逆转的论文。
• 3.20世纪40年代后“氯化钠注射液”救治急性出血才成为 临床上常规的医疗程序。以后又配制出了更生理性的氯化 钠溶液(more physiological salt solution)即林格液。
液体复苏的历史
(二)胶体液 1911年:明胶。是一种从动物骨头或结缔组织中提炼出
来,带浅黄色的胶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1946年:右旋醣酐。 20世纪60~70年代:羟乙基淀粉。 上述胶体均与“氯化钠注射液”配成胶晶体的混合物。
●贺斯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晶体和胶体——如何选择
液体进入血管后是否 一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一部分?
主要取决于所选的液体!
液体复苏种类
晶体
胶体
血及血制品
●生理盐水 ●林格氏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白蛋白
●贺斯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等渗晶体的优缺点
液体复苏在急危重症患者应用
课时目标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液体复苏的历史 • 小容量复苏的临床意义 • 液体复苏的液体选择★ • 液体复苏的成功标准★
液体复苏的概念
• 应用不同液体来救治低血容量性急危重症的方法 被称之为液体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 液体复苏的根本目的就是纠正血容量不足,增加有 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 灌注,最终改善组织缺氧。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 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综合征 (MODS/MOF),甚至死亡。
血制品不可单纯用于扩容
扩容效果不理想
●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少 ,血液动力学改善并不理想 ●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并发危险性大
● 病原体传播:HBV、HCV、 HIV ● 免疫抑制
● 用于抢救时的输血指征:失血量大于全血容量30% ● 单纯扩容,严禁使用血浆制品
—— “卫生部输血指南”
小容量复苏概念
• 失血性休克传统复苏,需应用1至3倍于失血量的等渗晶体 溶液或全血。--实现困难
• 小容量复苏(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是指应用高晶 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ypertonic-hyperoncotic solution,HHS) 如7.5% 氯化钠-10%羟乙基淀粉或右旋 糖酐进行复苏。临床用量较小,仅需3-4ml/kg,故称为小容 量复苏。--实现容易
液体复苏的历史
• (一)晶体液:
• 1.1831年用低渗的氯化钠溶液经静脉输入成功复苏了几例 霍乱病人。但霍乱疫情消失后,该方法竟然被完全忘记了。 50~60年后,产科医生Coates重新发现急性失血时,静脉 输入氯化钠溶液,使血管中有足够的血容量就可维持生命。
• 2.1892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应用“氯化钠注射液”来救治 急性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著名外科学家 Lane1891年在 他的论文中说道:“NO person should die of haemorrhage”[ˌhemərɪdʒ]
(*P﹤0.01)
反应人数 87 74
反应率 0.45 0.17*
பைடு நூலகம்浆
• 血浆绝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 其适应症应为补充凝血因子
(Br. J. Haematol 2004,126 – 11;2000卫生部输血指南)
液体复苏种类
晶体
胶体
血及血制品
●生理盐水 ●林格氏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白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