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鉴赏
彩绘龙纹盖豆
木胎,雕制。由盖、器身两部分构成,并分别以 整木雕就。盖为椭圆形隆起,两侧有新月形缺, 以便嵌装方形浮雕器耳。盖顶中心浮雕两条相互 蟠绕的龙,周边饰变形云纹,两端各有五组浮雕 的龙首或龙身纹样。器身的盘亦为椭圆形,盘浅 胎厚,两侧附加浮雕方形大耳,耳的四面透空, 方耳的五面亦浮雕龙纹。圆形豆柄上粗下细,座 大底平。豆盘内与盖内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并 用红、金色彩绘花纹:盘外侧上部施云雷纹,下 部在网纹上施蟠螭纹,柄与座施变形云纹图案。
从而使战国时代的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 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特点
春秋时期,木结构成为主要结构形式,各国兴建了大 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 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藉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 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 的私欲和防卫要求。战国时期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 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 郭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 台榭。 随着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的进步,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高台建 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得空间功能分区呈现纵向化和集 中化的趋势。 其景观的平面彤制仍以方形或组合方形为主,如“L”
对凤纹耳杯
制作时期:战国 口径15.5×5、高 4.5厘米 。荆州市荆州区马 山一号墓出土。木胎。椭圆形口,耳面上翘呈 新月形。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器内髹暗红 漆。器沿内侧、耳面及外侧绘变形凤纹,两端 外侧饰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底饰有用银粉描 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器形优美,纹饰布局华丽 玄奇。
彩绘云纹扁圆盒
如动物形璜,有在璜的边缘加饰以透雕内容的,
如安徽长丰县杨公乡墓出土的一件战国玉璜,在 外缘中部加饰有一对对称的透雕回首凤鸟,璜的 两面均以谷纹为底,上面用阴线刻出涡卷云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 秋 战 国 简 介
一:概况
二:代表作、代表人物 三:观念与思想 四:元素提取与应用
春秋时期概况介绍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人的价值的 提高,工艺美术突破礼制的局限,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泼、自 由的创作倾向,各种工艺美术都出现一些杰出的代表性作品。 主要成就表现在青铜、漆器、玉石、琉璃、陶瓷、金银、丝织 刺绣等方面。春秋中叶以后手工业制造的中心由周王室转入各 诸侯国家,有官府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种。 春秋战国是设计艺术发展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它的艺术设 计理论成就和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在今天任由重大的意义
铁
代 表 :锄、犁、镰 等
铁犁
铁锄 铁 镰
铁锌 又名展性铸铁、可锻铸铁 例如:钢剑 等
钢 剑
铁器到了战国时代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农业生产用具:犁、镬、铲、镰、锄、耙、掐刀等 1.生产工具 手工生产用具:斧、斤、凿、刀、削、锉、锤、锥、 钻、针等
2.武器和装备:戟、剑、矛、链、匕首、甲胄等
3.生活用品:杯、环、盘、盆、鼎、杖、带钩等
4.其他:例如棺钉、刑具等一系列特制品
春 秋 莲 鹤 方 壶
战 国 冰 酒 器
战 国 莲 鹤 方 壶
战国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品集
类 器名 属
用途
器形
盛 簠fu 食 器
盛黍稷稻梁等 长形口,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 与器相同,合为一器,开为两器
西周晚期 伯公父簠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19.8厘米,口长23厘米, 宽28.3厘米,腹深6.4厘米
春秋早期 商丘叔簠 上海博物馆藏 高17.2厘米,口长22.2厘米 宽27.3厘米
西周晚期 龙耳簠 山东省博物馆藏 通高17.5厘米.jpg
春秋晚期 蟠龙洱簠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20厘米,长35.6厘米
类 器名 属
用途
盛豆 食 器
盛干果肉脯
器形 单高足,深腹或平底,或有盖
战国中期 平盘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高25厘米,宽19厘米
春秋晚期 国子豆 山东省博物馆藏 高40厘米,盘径25.1厘米,底径19.1厘米
1.漆器的胎的种类 2.外黑内朱的髹饰特点
器
“西瓜鼎”
战国晚期 人形足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高14.4厘米,口径27.5厘米.jpg
战国中期 陈侯午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33.5厘米
战国中期 镶嵌几何纹敦 上海博物馆藏 高25.6厘米,腹径18.6厘米
战国早期 勾连雷纹敦 河北省博物馆藏 高20.6厘米,口径13厘米.jpg
类 器名 属
用途
盛 盨xu 食 器
盛饭
器形 椭方形,敛口,鼓腹,圈足
西周 白敢畀盨 保利艺术博物馆 口长22厘米,口宽14.5厘米 器长22.9厘米,器宽14.5厘米,高18.9厘米
西周早期 晋侯盨 上海博物馆藏 17.8厘米,口纵13.5厘米 口横21.4厘米
西周中期 兴盨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13.1cm 口纵17cm 口横23.5cm 腹深9.1cm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织锦工 艺
织锦种类与用途
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 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缂丝: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刺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织锦用途:贵族服饰、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
织锦制作工艺
色彩:色彩丰富,以红、黄、 蓝、绿、紫等为主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工艺美术主要类型
青铜器:如鼎、簋、壶、盉等,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陶器:如陶鼎、陶甑、陶罐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器:如璧、琮、璜、佩等,具有较高的 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石器:如石斧、石刀、石磬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设计:根据玉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进 行设计
雕刻:采用雕刻、镂空、镶嵌等工艺进 行制作
打磨:对玉器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 光滑、圆润
抛光: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其光泽 明亮、晶莹剔透
装饰:在玉器上镶嵌宝石、金属等装饰 物,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玉器纹饰与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特点:简洁、流畅、对称 常见纹饰:云纹、龙纹、凤纹、兽纹、植物纹等 纹饰寓意:吉祥、富贵、长寿、平安等 纹饰与图案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样
漆器:如漆奁、漆盘、漆盒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器:如木雕、木刻、木器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繁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玉器:质地温润,造型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瓷: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
窃曲纹
环带纹
4、青铜器的装饰 饕餮纹
蘷纹
商
青铜器的发展演变
夏代青铜器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 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 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 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 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 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 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 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黻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日、月、星辰,取其照鉴;
山川,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 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譐),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 要特征。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等动物纹样 及几何纹样。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 案,后期逐渐趋向繁缛华丽,基本上是浅浮雕, 并有繁华的底纹。后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 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 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 生变化。饕餮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 一时期的代表。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 青铜时代。
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
A 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B 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C 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 器。
春秋战国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制作
春秋战国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制作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承载了古代山河人文的痕迹,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至今仍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一、陶瓷艺术陶瓷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当时的陶器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形状还是装饰图案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陶瓷作品包括器皿、陶俑等。
其中最为熟知的是楚国出土的楚剑。
这些剑身细长,通体陶质,画有飞龙腾跃、虎豹奔腾等生动的图案,制作精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二、丝织品制作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丝织品制作工艺。
丝织品作为当时贵族阶层的服饰和生活用品,制作精美,华美的图案和色彩使其成为了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出土的战国丝织品《吴王夫人出游图》就展现了当时的织染技巧和美学追求。
织物上绣着吴王夫人雅座和游船,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度发展。
三、金属器制作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器制作工艺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各种金属制品如铜镜、铁器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楚国的青铜器,如出土的楚虹矛。
楚虹矛的工艺精湛,刻有精美细致的图案,展示了其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美学追求。
四、木雕工艺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木雕作品多数用于建筑装饰和家具制作。
在建筑装饰上,常见的木雕图案包括神兽、花卉等。
这些作品造型逼真、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华丽而深厚的视觉享受。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也非常注重木雕的装饰。
家具工艺匠人们常善于运用雕刻技巧,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装点家具面板,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古典氛围。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制作可谓千姿百态,在陶瓷、丝织品、金属器和木雕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表现。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和漆器,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青铜工艺1】2】特点:1、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加,百花齐放,争相媲美,各自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从造型和式样上来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
如鼎产生了附耳,增加了盖,盖上用鸟兽等做装饰;还有实用的铜灯、铜镜发展于出国;带钩流行于中原;铜剑以吴越的制作最为精美。
3、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有模印、刻线、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法。
等。
3】演变和创新1、鼎春秋早期: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多有盖。
战国晚期:直耳微倾,高足2、敦盛放黍稷的食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创3、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增加了盖。
4、鬲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
5、壶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作为提携用,后也代替尊的地位。
6、盘战国后期演变为无耳无足。
7、簋春秋时期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方与圆的对比。
8、鉴9、其它。
3】装饰:1、纹案蟠螭纹、蟠虺(huī)纹、云纹、动物纹、宴饮攻占纹2、格式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3、艺术特点繁缛、清新1、鎏金。
是以金和水银融合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而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2、镂空。
一般采用失蜡法。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型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后注入铜液,蜡液体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它可以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
3、金银错是最华贵的一种,在刻线处用细金银线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四大铜镜: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1、战国铜镜图案:山字纹镜、蟠螭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2、带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可能源于胡俗五、漆器工艺这时期漆器的出土以信阳、长沙、江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等地为代表。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学案一、背景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的局面。
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和,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青铜工艺1】青铜器型及功能的转变2、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从造型和式样上来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
如鼎产生了,增加了,盖上用鸟兽等做装饰;还有实用的铜灯、铜镜发展于国;带钩流行于中原;铜剑以的制作最为精美。
3、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有、、、、等3】演变和创新1、鼎春秋早期:,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多有。
战国晚期:直耳微倾,高2、敦盛放黍稷的食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创3、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增加了。
4、鬲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
5、壶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作为用,后也代替的地位。
6、盘战国后期演变为无耳无足。
7、簋春秋时期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与的对比。
8、鉴9、其它。
3】装饰:1、纹案、、云纹、动物纹、宴饮攻占纹2、格式上下左右连续的方连续纹样3、艺术特点繁缛、清新三、青铜器的加工:焊接、刻划、镶嵌(是在铜体上刻出线槽后,嵌以红铜丝或宝石)1、鎏金。
2、镂空。
一般采用法。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型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后注入铜液,蜡液体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它可以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
3、金银错是最华贵的一种,在处用细金银线进行镶饰,一般构成和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与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四大铜镜:、、、)1、战国铜镜图案:山字纹镜、蟠螭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2、带钩:最早出现于时期可能源于胡俗五、漆器工艺这时期漆器的出土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等地为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史
朱雀灯——灯体为鸟 形,嘴衔灯盘。
灯
灯是照明的器皿。战国时期已有铜灯。 汉代,灯的应用已
羊形灯——整个灯为羊形,羊背为活动的盖,翻开即为灯 盘,可平置在羊头上,合盖则是一只卧羊。
• 2、钧窑:
青瓷系统中比较独特的一支。北方青瓷系列,但它的釉 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以釉色美取胜,因此除了堆凸乳 钉、弦纹以外,一般没有其他纹饰。 最著名的品种是高温铜 红乳浊釉,即在天蓝或月 白色釉上烧出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的玫瑰紫或海棠 红色,有的还交织着蓝、 灰、褐、鳝鱼黄等颜色的 斑点或丝缕,如傍晚天空 中的彩霞变幻莫测。
唐锦与汉锦
• 唐锦——多采用纬线起花——“纬锦” 。 汉锦——用经线起花——“经锦”。 • 唐锦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 织— —不仅可以织出更为复杂的花纹,而且可以显出华丽的色彩。
• 艺术风格: 汉锦——古拙、朴质, 唐锦——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宋代瓷器艺术
• 宋代装饰艺术的特点和风格集中在瓷器艺术上, 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 • 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
• 1、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除烧白釉瓷器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 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
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 窑。 原为民窑,北宋后期专烧宫廷用瓷;纹饰以龙凤纹为主。 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
• 失蜡法的特点是: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 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 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 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经历了繁荣与创新的阶段,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陶瓷、玉器、铜器和丝织品四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
一、陶瓷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重要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早期的陶瓷器主要以灰褐色和红褐色为主,制作工艺简单,形状较为朴实。
然而随着冶铜技术的发展,陶器的色彩也得到了丰富,包括青釉、黑釉和绿釉等。
同时,陶瓷制作开始注重形式的雕刻和纹饰的装饰,不仅有实用性,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二、玉器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玉石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神秘而崇高的象征意义,因此制作玉器成为一种高雅的修养和艺术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以玉石制作的玉佩、玉璋和玉器盘等为主,形状和纹饰多样,工艺精湛。
玉器的制作要求较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开料、雕刻、抛光等。
玉器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观的装饰品,也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三、铜器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手工艺制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铜器的制作在此时期达到了巅峰,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形制多样,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生活风貌。
铜器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铸造、镂空、浮雕和打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器,如酱油壶、酒器、器盟等。
铜器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四、丝织品丝织品作为中国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时,丝织品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蚕丝的饲养、丝线的抽取和丝织的织造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绸为主,纹饰精美,质地柔软。
丝织品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奢侈品,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常见,也流行于民间。
丝织品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服饰和家居用品,同时也成为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青铜鸭尊
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 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 实即方壶。它常用三角形、 菱形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始流 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提升而 礼仪功能的消隐。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 等,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四山纹铜镜
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 边沿。整个造型规矩, 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 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 弦纹,所以又称“弦纹 钮”。镜背面光素无纹 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 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 地纹。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二)带钩
经过春秋时代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的谙侯国被灭亡,最后剩 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进行,这 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发 展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各地区的经济济获得了发 展。所以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存秋战国时期,则盛行为各 诸侯国之器;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形成了各自的特 点和地方性。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政治变革和国家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不仅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地方特色,也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艺美术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经济繁荣。
这种矛盾冲突的环境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工艺制品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美化的趋势,工艺美术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器陶器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工艺制品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陶器制作工艺和风格,如“楚地画”的红陶器、秦地的灰陶器等,这些陶器不仅在实用性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也在艺术性上体现了各国的文化特色。
青铜器青铜器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工艺品之一,也承载了时代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完善,出现了更加精致和复杂的铸造工艺。
各国的青铜器在图案和器型上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齐国的方器、鲁国的圆器等,展示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玉器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玉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玉器不仅用于实用性和礼仪性用途,还在艺术性上得到了更多的发挥。
各国的玉器制作工艺和器型各具特色,如齐国的方圆玉璧、楚国的文玉器等,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
结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阶段,各地区的工艺美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独特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逐渐从简约朴实向繁复华丽的方向发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包括鼎、爵、觯、簋等各种器物,而且这些器物的纹饰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以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为例,它们常常具有独特的纹饰和刻花,如螭首、龙纹、鸟兽纹等,这些纹饰丰富多样、细腻精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玉器等工艺品也在技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陶器的制作技术不仅突破了简单的泥块烧制,还在表面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和彩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鸟、兽等各种形象。
玉器的制作技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玉制品通过磨砺、雕刻、打磨等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形态优美,寓意深远。
除了青铜器、陶器和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还有其他形式的发展。
例如,雕刻艺术中的石刻和木刻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
石刻通常用于雕刻墓志铭、碑刻等纪念性的作品,而木刻多用于制作家具、门窗等实用的工艺品。
无论是石刻还是木刻,它们都通过精细的雕琢和雕刻技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技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后世艺术的重要源泉和灵感之源。
无论是青铜器、陶器、玉器还是石刻、木刻,它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窗口。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除了在器物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外,还在其他领域有了一系列突破。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织锦和玻璃工艺的发展。
织锦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
传世的织锦作品多为丝织品,织锦技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织锦作品使用丝线进行细密的编织,其纹样繁琐细致,色彩丰富鲜艳,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1. 引言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770年前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种竞争对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品。
本文将从陶瓷、玉器、青铜器等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及其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陶瓷工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彩陶的兴起彩陶是春秋战国时期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特点是采用彩绘技法将陶器表面装饰成各种图案。
彩陶的兴起标志着陶瓷工艺从简单的实用品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
2.2 剑句陶的流行剑句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陶器,通常形似剑句,上面刻有文字或图案。
剑句陶的流行与当时的兵器文化有关,反映了战国时期武装力量的强大和文化的多样性。
2.3 铜陶的出现铜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陶器,其特点是采用铜质装饰件来装饰陶器表面。
铜陶的出现使陶瓷工艺更加精细和复杂,展示了当时对工艺美术的追求和创新。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玉器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制作技巧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制作的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
采用更加精细的雕刻技术,使得玉器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
例如,石鸟系列的玉器在设计和制作上更加精细和复杂。
3.2 风格的多样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风格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齐国的玛瑙制品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而闻名,楚国的玉瑗则以其简约和大气的设计而著称。
3.3 社会地位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各个国家的贵族争相拥有玉器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 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 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 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 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 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 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 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 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 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 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 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 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 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鎏金的方法可为五个过程。
(一) 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 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二) 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 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 (三) 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四) 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 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 物表面。 (五) 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 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
波曲纹四耳鉴
铜冰鉴
吴王夫差鉴
几何纹方鉴
盘。商至战国时 期流行的一种水 器。当时用盥洗, 匜浇水,以盘承 接。小的盘也盛 水用以洗手洗脸 大的盘也用以洗 浴。在战国后期 已演变为无耳无 足,成为汉洗的 前身。
牺 背 立 人 擎 盘
战 国
虢季子白盘
请观看纪录片《子仲姜盘》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 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 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景。 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 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
一、青铜器的演变和 创新 鼎。鼎的式样,在春 秋战国时期变化很大。 春秋早期,鼎腹多为宽 而浅,立耳,微向外张, 马蹄足。春秋晚期至战 国,鼎多有盖,这是 一· 种新式样。盖上通 常有三环纽。附耳,即 耳在鼎腹的两边,而不 在口缘上。
鬲。春秋战国时期的鬲.其特点是平 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这大约和 灶的改进有关。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 为精美。
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 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特殊品种。它既是一种武 器,也是一种佩饰品。剑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因为商周时期作战是以车战为主,使用的 是便于勾杀的长柄武器。春秋以后,步兵和骑 兵兴起,为了便于刺杀和格斗,武器也发生了 变化,因而产生了剑。
铜剑的造形: 铜剑的造形也很优 美பைடு நூலகம்剑身和剑柄的比例, 圆首,双箍,都处理得 十分恰当。剑格的设计 “更符合使用的要求, 刺杀时既可防手前滑, 也可遮挡敌方的杀伤, 起到护手的作用。
铜剑的工艺: 在工艺上,则已掌 握了较高的科学技术, 金属表面镀铬,以免青 铜受氧化而腐蚀。因此 一些出土的春秋战国时 期的剑.经过几千年的 长期埋藏,而仍能光泽 闪烁,锋利如新,反映 了当时卓越的冶金水平。
(六)蟠螭纹。 方形蟠螭纹镜, 往往作盘绕重 叠的楼空状装 饰。
(七)连弧纹。连弧 纹是弧线相连的一 种纹样。连弧纹有 六弧、七弧、八弧、 十弧不等。
战 国
(八)地纹。战国铜 镜均有地纹,以衬 托以上各类主花。 但也有用纯地纹而 不饰主花的。这类 镜出现在战国早期。 战国铜镜地纹有回 纹、羽状纹、叶状 地纹等种。
战国的铜镜,可以归纳 为四个特点: 1.薄胎。它的胎体很薄, 不如汉唐铜镜的厚重。 2.卷边。铜镜的边缘卷 起,比镜身为高。3.川 字纽,或称弦纹纽、纽 座较大而纽梁较细。以 后,汉镜、唐镜的纽, 都系圆的乳钉形。 4.双层纹。战国铜镜的 装饰花纹多作两层。即 有主花,并衬托地文。 这和商代铜器的装饰方 法相似。
在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 (音盘)螭(音吃)纹。蟠是缠绕 叠压,螭是无角的小龙,它形成蟠 屈纠结,穿插缭绕的纹样。此外还 有目羽纹,即在羽状纹中饰一目形, 这都是兽纹的各种变体。
除了蟠螭纹还有,绳索纹,如绳状,以 及贝纹等等。到后期,流行蟠虺纹,虺(音惠) 是小蛇,也是龙的简化。
蟠 虺 纹
三、青铜器的加工
狩猎纹鉴
3.镶嵌。镶嵌是在青铜器上嵌饰其他 物质材料,或松石、或红铜,或金银 丝。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装饰手 法。 战
国
战 国 镶 嵌 玉 琉 璃 镜
镶 嵌 绿 松 石 镂 空 龙 纹 镜
4.金银错。或 称错金银,是在 铜器上用金银丝 或金银片镶嵌成 各种图案花纹, 用措石再磨错平 滑。
战 国 前 期 错 金 银 鸟 纹 壶
案。既桌子。1977年,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1号 墓出土丁错金铝龙风鹿方 案。高37.4厘米,长宽 48厘米。器足以四只挺胸 昂首的卧鹿承托一圆圈, 圈足上是四条有翼的飞龙, 龙体蟠曲向上钩住每一侧 的龙角,使连结在 一起 呈楼空的球状。
二、青铜器的装饰
青铜器的装饰,商 周时期是在器模上雕纹, 此时已进入印纹阶段, 这是工艺装饰的一大改 革。印纹就是用一块印 花的模子。刻出基本花 纹,然后趁模胎尚未全 干时,用印模在上面盖 出花纹。一模多用,连 续运用。这样既可省工 省时,又取得统一的艺 术效果。
第三节 陶瓷工艺
一、暗纹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 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 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 大,仅在有光线时可 隐约看出,所以称为 暗纹,义称为砑花陶。
二、彩绘陶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 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 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 陶,因而在名称中加一 绘字以区别之。彩陶是 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 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 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 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它 始于春秋时期,到战国 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 两汗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 类很多,因而大大加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 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其方法大体 有: 1.焊接。焊接是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 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使连接在主体上。 青铜器的制作,最早是运用浑铸法,即器 物用范块组合一次铸成。
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
2.刻划。刻划的装饰,是随铁工具的 提高而出现的。因为铁质坚韧,易于 刻铜。在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 的刻划装饰的青铜工艺品。
战国铜镜的花纹种类: (一)四叶纹。即花 纹作四片叶的形状, 叶纹有作蟠桃形、枫 叶形、团扇形、佛光 形、绒球形等。四叶 纹中心也有嵌宝石的: 四叶纹常以羽状纹或 凹纹作地纹,而以回 纹地四叶纹流行时间 最长。
(二)山字纹。这是战 国时期具有特色的一 种花纹。它的数量最 多,达楚镜出土数的 80%。山字坟以四个 山字的为多,这是早 期的。也有五个山字、 六个山字的,出现较 晚。 四个山字采用对 称的格式,五个山字 则用环转的手法,中 间构成一个五角星状 的空间。
(三)双菱纹。亦称 方连纹,即一个大 的菱形两旁附以小 的菱形。这种双菱 纹,在战国丝织物 上非常流行,因此, 可能即是丝织物花 纹的模拟。这种镜 纹常以羽状纹作地 纹。
(四)夔凤纹。这种镜 纹是常在方纽座的两 角.各饰一只整风, 作展翅扬尾的飞舞状, 并多和双菱纹相间使 用。
(五)长尾兽纹。兽 体卷曲,两足劲健 有力,作长尾状, 兽头有似熊、似犬、 似猴、似狐的,多 以连弦纹作边饰。
敦 春 秋
敦 战国
三角云纹敦 战国
簠 。是祭祀和宴飨时盛放 黍、稷、粱、稻等饭食的 器具,《周礼· 舍人》: “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 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 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 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 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 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 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 以后消失。 春秋战国的簠 ,在菱 形斜壁体的中间,增加了 直壁,扩大了容量。
5.鎏金。鎏金是将金和水银 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 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 附着在器面不脱。 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 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 《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 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 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 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 “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 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 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 纪。
第 四 章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说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国.他们各自发展 自己的势力,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列国战争额繁,形成了一个大动乱、 大转变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经过春秋时代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的谙侯国被灭亡,最 后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 进行,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 发展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各地区的经济济获 得了发展。所以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存秋战国时期, 则盛行为各诸侯国之器;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地方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 而提高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 发明了冶铁。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 洲要早一千六百多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 大的作用。
第二节 青铜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 艺.和商周相比,有着明显 的变化。从制作和实用的目 的看,如前所述,商代是酒 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 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周代则是重食器的组合,是 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 义。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的应用,则是一种钟 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 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 日用器物方面发展,增加了 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豆。此时期的豆, 把手细而高,便于 拿取。并增加了盖, 盖翻置时可当盘使 用,大大提高了实 用性。豆的造型亦 为曲线的球体所组 成,形式优美。
壶。壶在春秋战国时期式 样繁多。最早的壶作为提携 用.所谓“箪食壶浆”。以 后除发展为多种用途外,也 代替尊的地位,作为礼器。 春秋时期的壶形态美丽,多 用莲瓣作为壶的装饰。 战国时期的壶,一般壶 体的最大直径在腹的中部, 两边有兽面衔环的耳。这种 格式,形成了汉壶的基本式 样。此外有提梁壶,加以链 条,便于提携。除圆壶外, 还有扁壶,以区别所装流质 的不同品种。
甗。甗的造型由商周以来的甑、鬲合体, 改为分体,即甑和鬲进行分铸,既便于 制作,也便于使用。
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 上,形成圆与方的对比。
秦公簋 春秋
敦。盛黍稷的食器,这是战国时期新 创的一个品种。由两个半圆组成,合 之成为一球。敦的三足和盖的三纽也 都是圆形。整个器体构成一个圆的统 一体.别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