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 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ppt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革命思潮。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 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秆小麦、 矮秆水稻、杂交稻等)带动了农业的全面 发展,并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 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中国与印度被认为 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3.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
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 思潮。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 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 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 潮。
4.各种替代农业:
包括 回归型:自然农业、有机农业 ; 替代型: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 业
持续性农业:低投入持续农业、高效率 持续农业、精久农业等
( 1 )自然农业
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刚正延开始实践。哲学 : 道教的 “无为思想 ”,方法 :
①不翻耕,靠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
第八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是 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 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 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把完好的地球交给孩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 来
可持续农业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 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 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 代代人们的需要。
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 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 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 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三、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与与农村发展( SARD )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路径示意图
微生物
排泄物死亡体
精选ppt
食肉动物
第一条路径 排泄物死亡体 第二条路径
第四条路径
28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 ❖ 熵(entropy)与耗散结构 ❖ 生态金字塔定律 ❖ 林德曼效率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 ❖ 辅助能量
过程 精选ppt
14
生物小循环示意图
消费者
腐屑
分解者
食物基础
可利用的 营养物质
储存
精选ppt
15
气象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 气象型循环
储藏在大气圈和水圈中的元素通过大气进行弥漫, 很短时间内被植物物所利用,然后生物在转化过 程中释放的物质再经过大气和降雨回到大海和大 气。
❖ 沉积型循环
储藏在地下的元素经过风化或者开采冶炼释放出 来为植物吸收,参与生命物质的形成。沿着食物 链转移分解释放,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以 溶液或沉积物状态随流水进入江河,汇入大海, 经过沉降,淀积变成岩石
精选ppt
17
物流的特征
❖ 生物量与现存量
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 质总量称为生物量。又称为现存量。生产量是现存量与 减少量之和。要提高现存量,关键是要增加生产量和降 低减小量
❖ 周转率与周转期
周转率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中的物质在单 位时间内所流出或流入的量站库存总量的份额。周转期 是周转率的倒数,表示该物质全部更换需要的时间。
❖ 生态金字塔理论意义 食物链长,塔的层次多,能量消耗多,储存少, 系统不稳定。反之,食物链短,塔的层次低,能 量消耗小,储存量大,系统稳定。但是食物链过 短,能量利用率低,浪费大。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一讲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一讲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988年FAO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
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
要。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
不造成环境恶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
接受。
国外生态农业
说明内涵丰富,但没有统一的定义。
(2)农业的可持续性:一般与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 三重属性定义类同。
四种较有影响的概念 ①着重自然属性 ②着重社会属性 ③着重经济属性 ④着重科技属性
2.持续农业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本代人的公平,代 际间的公平,地区间的公平。 (2)农业生产持续性原则:社会(产品数量、优质、农业
结构与产品结构)、经济与生态
(3)共同性原则: 即目标和行动的共同性。 (4)质量原则 (5)时序性原则 (6)发展的原则
一系列使环境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实践过程。 Altier.M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后认为:“持续性”
为“地力的可恢复性、环境的健全性、经济上的合 理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三重属性定义:即可持续农 业是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有机 结合; Brown B.J 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三重目标的定义:即生 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
(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
★减轻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作用; ★加强对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 ★资源的再利用及地力维持与提高等。
(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
★研制和推广生物肥料,节约化肥施用; ★推广运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成立农工商企业集团,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及 振兴农村经济。
四、现代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
至公元前1万年 对自然 的态度 依赖自然

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7.农业可持续发展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 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阐明了70多个行动 方案领域。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用 实际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改善,资 源利用效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 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 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
一、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
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 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 量的输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农业发展的 方向和模式,它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坚强后 盾。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培育与合理利用是实施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 际上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石油农业”、 “绿色革命”沉重代价的反思与“替代农业”的实践 之上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 单纯的经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 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此后, 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高潮兴起
5、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各国的共同行动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与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 性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反 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 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2019年-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条件第一课时-PPT精选文档

2019年-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条件第一课时-PPT精选文档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条件 第三册 鲁教版 高中 地理 高二
郑岐言
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P57—58
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及特征”
学生汇报阅读的“成果”
小组探究 正方组:东北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反方组:东北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学生展示“, 同方解读补充
整理巩固
独立思考 分析“东北湿地广布的原因”及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交流
播放视频;布置任务:“为东北农业今后 发展,请你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成果展示
参考答案:
教学小结
课堂练习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八章背诵要点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八章背诵要点

第十八章第一节(背)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一)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二)水资源减少(三)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四)生物资源锐减第二节(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生态持续性2社会持续性3经济持续性第三节(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系统的压力从资源方面来看,人口过多必然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从而加重资源危机,从环境方面来看,人口过多,将增加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对生态造成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森林和草场的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2.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体力的存量,人力资本积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二.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利用原则(1)最低安全标准原则(2)公平性原则三.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思路1.产权管理思路2.国家干预思路四. 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落后2.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3.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第四节(了解)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第五节(背)持续农业发展趋势: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向自然索取的手段已被利用到极限,正在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必须彻底纠正,从破坏变为保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破坏良性的循环,要正确处理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相统一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它是一个自然在生产的过程,与石油农业削弱农业系统内的有机物质循环相反,发挥农业系统内自然在生产的过程的自养和自控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生态平衡的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6.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第18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18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方“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平原农林牧符合生态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生态种植模式 生态畜牧业模式 生态渔业模式 丘陵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18.5 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方式: • 农林立体结构循环方式 • 生态家园循环方式
18.5 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秸秆
农作物种植
发酵饲料
沼渣、沼液
畜牧养殖 肉蛋奶
粪便进沼气池 沼气
粮经产品 水产养殖
第18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18.1 18.2 18.3 18.4 18.5
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18.1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8.1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3、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发展 (4)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思路 (1)产权管理思路 (2)国家干预思路
18.3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 落后
2.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
→ 1973年秋,由联合国专家组成的一个小组在斯德哥尔 摩召开了人口与环境会议,这个会议形成了一个一般的认 可:发展存在着一个环境上限,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人类忽略了决定这个上限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忽略了 人类需要时间去提高扩大这个上限的技术能力。因此,人 类过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 1984年秋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二届联合国人口会议明 确指出,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的关系,国内及国际上的一切努力都应给予人口和环境 有关的行为以优先权。这样,把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从分离处理进入到了相关处理。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布伦特夫人代表该 委员会作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 展的问题。 → 1992年世界环保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 议程》,摒弃了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以牺牲环境 质量为代价的发展,选择了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经济、社 会发展战略。 → 1994年世界人发大会和1995年社发大会,则更加突出 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把谋求人口、环境、资 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第6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6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协调不力:1)人与自然之间;2)经济发展与资 源环境;3)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与人类 社会长期发展。
❖ 我国长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 巨大压力——科学发展观。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模式
❖ 1994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 3)环境目标: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 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 长远利益。
经管土管学院
注意几点:
农业经济学
❖1、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 ❖2、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 ❖3、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 ❖4、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 5日上 午6时5 9分20. 12.15 20.12 .15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 2020年 12月1 5日星 期二上 午6时5 9分19 秒06:5 9:192 0.12. 15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 月上午6 时59 分20.12 .1506 :59De cemb er 15, 2020
农业经济学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四、保护资源环境——没有免费的午餐
❖ 外部性的内部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与收益的权衡
经管土管学院
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
❖ 1.解释下列概念: ❖ (1)可持续发展;(2)石油农业;(3)可持
续农业。 ❖ 2.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的? ❖ 3.可持续农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 4.怎样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5.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有哪些? ❖ 6.我国倡导的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有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第2课时)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第2课时)
壤肥力,减少病害.
2.美国的农业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土壤肥力 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出口量(%)
65 33 16 67 24 14 3 9
位次 第一 第一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七 第二
2003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
世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每10个农民可以养活的人口数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系列1 中国 15 世界平均 50 美国 760 系列1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a 美国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及原因b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地 区专门化 最大经济效益
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每 个农业区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乳畜 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 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 3/4、大豆占60%,这里还利用玉米做饲料, 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牛。
美国农业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 2.2%,平均每 个劳动力可供 76人消费,不 仅满足本国需 要,还可以有 1/3~2/5的农 产品用于出口。
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a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1)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2)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科技和装备先进
绍兴的农业生产能使用这些机械设备吗?为什么?
(3)交通运输网络完整而便捷
材料: 美国有长达500多万公里的夜面公路和大量 专用车辆以及冷藏载重汽车,从而可以保证各 种农产品尤其是易腐产品的远途运输。 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的德尔· 蒙特公司,在 国内外经营土地80万亩,有38个农牧场。在美 国有54家加工厂,13家罐头厂,1座海运卸货 码头,6个卡车转运站,1个空运发售中心和10 个分配中心,它的手伸向西欧、日本和广大第 三世界。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体系 包括动植物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及其高产配套技术,质量 栽培控制技 术,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的种养技术等,在 不同区域形成良种良法配 套的规范化、模式化、标准化技术体系。 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体系 包括粮、棉、油作物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大宗农产品 的转化增值; 果蔬产品与肉、乳、蛋等高价值农产品的储藏、保鲜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备;鱼、虾等水产品的运输、保活、保鲜 技术等,实现增值增效。通过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为农业产业化起 到龙头带动作用。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后,考虑到它与农村的发 展紧密 相关。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又比较完整地提出了 “SARD”(Sustainable Ag. 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的新 概念。
“SARD”有三个明确的战略目标:①吃饱和穿暖的温饱目标。② 促进农村综 合发展的致富目标。③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远良性循环 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及社会科学等 学科领域 的人们最熟悉可最常釆用的术语之一,国内外学者发表了 大量有关可持续发展 的论文论著和研究报告,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 资源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4、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体系 包括以动植物农产品的无害化和优质生产为目的,推广应用农 产品安全化、 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与管理体系,无公害(绿色)食品规 范化生产管理技术、控 制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的超标使用技术 等。 8.农业高新技术 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农业高新 技术,如组 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技术,动物胚胎工程及转基因技术, 新型生物肥料、生物 农药与微生物添加剂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 术及精准农业技术等。农业高新 技术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社会经济生 活,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PPT课件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7/28
24
桑基鱼塘模式示意图
鱼塘 浮游植物 节肢动物
鱼类
料沼 渣 和 青 饲
塘基泥 青饲料
塘基

蔗基/桑基
稻基/花基/果基
液沼 渣 沼
饲料 禽畜
粪 便
沼气池发酵
沼气
人 类 生 产 活 动
蚕 沙
2021/7/28
25
(三)系统优点 1. 增强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 2. 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3. 改善了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 4. 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21/7/28
4
(三)生产成本增加 1. 1950-1985年35年间,世界化肥用量增加了8.29倍,
但粮食产量增加了1.68倍。 2. 中国1965-1990年化肥、能源、电力消耗分别增
加了26倍、10.7倍,22.8倍。但粮食总产量增加 1.3倍。 3. (四)污染加剧 4. 1.化肥、农药投入是土壤以及水污染严重。硝酸 盐含量过高。 5. 2. 工业污水灌溉造成的土壤重金属、磷、汞、 铅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6. 3. 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氮元素进入江河和海洋, 沿海水域发生大面积赤潮。
2021/7/28
17
二、生态农业技术
(一)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
1. 劳动密集型技术体系,是浓缩我国的传统耕作技术模式。 唐代就有间作、套种、水田养鱼可以获得高产的纪录。
2. 在应用中,要设计避免竞争,利用生物互补相生原理选 择生物结构。
3. 南疆阿克苏地区农建师,银杏果园种植葡萄、葡萄藤种 西洋参(喜阴植物)。
2. 人达生态农业麸皮喂鸡,鸡粪喂猪,猪粪 养鱼,鱼池泥还田。猪粪养蚯蚓,蚯蚓喂 鸡等都是食物链原理的应用。

网课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2.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授课(共60张PPT)

网课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2.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授课(共60张PPT)
西部高原山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气候干旱, 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
东部山地、高原区: 地形复杂有利于多种经营
小结: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气候:
北纬25度-49度,大部分 属温带和亚热带
地形:为三大纵列带,在落基山脉和
1.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是广阔 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 密西西比河 经济效益 首要因素
跟第二则农谚吻合的是(C)
A、a B、b C、c D、d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过去农业发展存
在的问题(背景): 曾历过对农业资源 的掠夺式开发,引发 一系列严重后果.
(过度垦荒和破坏植 被导致“黑风暴”)
2、对策:①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 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
②实施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推广休 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政策
核心内容
限耕政策
旨在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 产品的最大面积
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 耕地实行休耕
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
保险补贴
农业生态环 境保护政策
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扩 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 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20℃左右),形适成宜发大展风以雪牧、牛寒为潮主天的畜气牧,业对南方 的亚热带作物造成冻害。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
海岸山 脉
内华 达
太平洋
落基
山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
密西 西比
阿巴拉契 亚山脉

大西洋
120oW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的定义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 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 持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 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二、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
(一)现代农业带来的弊端 1、能源消耗大 2、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1)农药 (2)化肥 (3)专业化生产造成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使工 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 3、水、森林、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遭到破坏

(二)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 求能力的发展。包括: 1、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的公平; 代际间的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可 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 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 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 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 活质量。

(二)重点
1、发达国家:农业的功能主要是保护环
境,食物的生产以质量目标为主,注重 食物的安全和营养,强调在环境保护的 前提下发展农业,提高质量。
2、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增加农产品
生产,稳定供应,优先解决贫困和温饱 问题。所以发展第一、环境第二。
二、战略措施
(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顺应农 业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推动 农业可持续发展 1、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减轻需求压力 2 、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缓解资源对可持 续发展的约束 3、建立和完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 4、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5、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 6 、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 与国际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及方 略,保证农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 与经济因素有密切联系的非经济因素, 涉及到人口、教育、自然资源、环境、 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多种因素。
一、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矛盾
–人口增长对资 源、环境及社 会系统的压力
出路
–人力资本积累 与农业可持续 发展
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 及体力的存量
经济上可行是指要控 制投入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避免国家财 政难以维持和农民难 以承受的局面
能够被社会接受则是 指生态环境变化、技 术革新所引起的社会 震荡,应当控制在可 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
社会持续性
第三节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因素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多要素、全方 位、综合的发展
6.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以内部调控为主,外 部调控为辅。重视自我调节作用,采用人 工调节与自然调节相结合的措施,维持系 统的稳定性。
7.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全面规划,兼顾社会、 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
第五节 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一是构建可持 续发展的新模 式,代替石油 农业模式

二是高新科技应用 于农业,孕育着新 的农业技术革命, 又为构建模式创造 了条件
2.农业生产必须尽量利用自然机制和可更新 资源,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充分 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维持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偏离自然状态的结构和机能越 远,要维持这种人工状态的代价就越大。
3.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 规律,而且必须始终以遵循生态规律 为基础,经济结构必须与生态结构协 调一致,而以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 态平衡为前提条件。
2.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以一业为主,多业结 合,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加工各业 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系统整体 的多功能、高效率。
3.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利用共生相养,合理 配置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实行立体 种植、混合喂养、结构合理的立体农业。 使有限的空间、水、土、光、热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达到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 能转换率。
第十八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学习要点
★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 与挑战
一、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二、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三、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动力和决定因素
人力资本积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
人力资本的收益率 大大高于物质资本 的收益率,使国民 收入中资产所贡献 的份额减少,劳动 贡献的份额增加
人力资本积累的 途径较多,在人 群间的分配要比 物质资本或现有 资产的分配更为
(一)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 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二)水资源减少 (三)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 (四)生物资源锐减
传统现代农业的困境给人类带来了一系
列的启示和思考
1.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用征服者统 治被征服民族那样的态度来残酷地对待大自 然,而应变征服自然为协调自然,使农业生 产更符合客观规律。
4.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废物”, 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增加产品产出。 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控制杂 草和病虫害。以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为 主,合理施用化肥,既要增产,又要提高 经济效益。
5.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 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并且与传统农业 实用技术相结合。
平等
人力资本的提高有 利于农业劳动力脱 离农业,减轻农业 人口对自然资源的
压力
二、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 资源利用原则
最低安全标准原则 ;公平性原则
三、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的特性
1.环境问题与农业 2.环境问题具有传 可持续发展紧密相 递性 关
3.环境污染往 往具有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 外部性
(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保护思路
–产权管理
–市场机制 –界定困难 –交易成本
–非合作博弈
–国家干预
–解决市场失灵 –降低效率
–寻租
产权管理与国家干预 的相机抉择
四、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
1.
落后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
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
4.
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
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一、生态农业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 涵
(一)生态农业的提出
➢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是由美国土壤 学家W·A·Alborecht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其代表性的定义是由Jacsont和Benolen两人在1984 年作出的解释:
4.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持 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解决生产与消 费之间矛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生产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与基本特征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有机 农业
生态 农业
生物 农业
自然 农业 再生 农业
生物动 力农业
超石油 农业
农业 可持 续发 展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进入21世纪,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 面临着两大变化
追求农业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
强化农业系统内的 自养、自控功能
节约资源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利用率
建立经济与生态 良性循环体系
持续 农业
发展农业 循环经济
广泛应用现 代高新技术
➢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 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 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 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 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 农业发展战略。
不造成环境退化是指 技术上运用适当是指 希望人类与自然之间、 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 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 化并不主要依靠高新 达到和谐相处,建立 技术,而以最为适用、 一种非对抗性、破坏 合理的技术为导向 性关系
➢ “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 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 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 发展。”
(二)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 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 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 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 的农业发展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 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二、东西方生态农业的比较与中国生态 农业的特征
(一)东西方生态农业的比较
1
2
3
内涵与外延不同
模式与追求目标不同
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不同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
1.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建立在可更新资源基 础之上,与当地农业环境资源组合相适应。 既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又能保护 增值自然资源,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