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2.1教案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2.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实验为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2、会计算各个计数点的速度。

3 、设计表格填入实验数据,并能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教学重难点:1、探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纸带上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3、纸带实验数据的处理办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步了解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节实验,因此要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去做,去画v-t图像。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器材: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有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纸,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若干、夹子。

实验过程:1、器材安装:学生讨论如何安装,有一个学生代表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

(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源,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从复写纸下面穿过)。

(3)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端。

(4)将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前面,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2、数据采集:(1)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注意顺序),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每组测量三次。

(3)在三条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没有漏点的一条进行数据处理。

3、数据处理:老师点拨,学生分组操作。

(1)如图所示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点。

思考: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3)用直尺分别测量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填入下表。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导学案物理选修课1-1课堂指导案例课题学习目标一、电荷、库仑定律1.理解电荷量和元电荷的概念。

2.能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简单静电现象,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一、课前导学1.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证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

这个最小电荷用e表示,它的数值为1.60×10-19c。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它,或者是它的整数倍,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元电荷。

3.物质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出电中性。

电荷守恒定律: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创造电荷,也不能消灭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转移,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叫做摩擦起电。

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便带上了电荷的现象,叫做接触起电。

如果两个导体相同,则它们平分了原来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而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互相接触时,电荷量为0,电荷发生中和。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根据同种排斥,异种吸引,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9节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9节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9节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目标导航●●●1.复习打点计时器的相关知识,会用打点计时器纸带读出某区间的平均速度与某点的瞬时速度;2.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3.知道误差的基本知识。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实验步骤(1)一端附有____________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____________.(2)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____________,固定于小车的后面,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的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上适当的____________.(3)将小车停在____________的位置,先____________后释放纸带.(4)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____________,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2.数据处理(1)在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____________的纸带.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____________.(2)可以选择相隔Δt的点为____________进行测量,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3.作出速度—时间图象(1)在____________图象中进行描点,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2)根据描点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问题发现〗★★★课堂突破★★★〖探究1〗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典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 (1)在如下实验步骤中,正确合理的排列顺序为A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B .安好纸带C .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 .接通220V 交流电源E .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还要检查 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归纳反思】〖探究2〗描绘与识别速度图象图象描点的原理是用平均速度替代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作速度图象时,要注意作图规范,包括坐标轴上物理量、单位,恰当的标度、仔细描点、探究物理规律.〖典例2〗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 (A 、B 、C 、D 、E 、F 每相邻的 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各段长度为OA =6.05cm 、OB =13.18cm 、OC =21.40cm 、OD =30.70cm 、OE =41.10cm 、OF =52.58cm ,根据这些数据,求出B 、C 、D 、E 等各点的速度,画出速度图象(取A 点为计时开始),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归纳反思】 〖探究3〗逐差法求加速度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实验时在纸带上打出的点:(1)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怎样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除了用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求小车加速度,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请做出分析与说明。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认识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振动现象。

2.认识弹簧振子这一物理模型,理解振子的平衡位置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

4.能够利用简谐运动的图像判断位移和速度等信息。

一、弹簧振子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一个位置附近的□01往复运动,简称振动。

2.平衡位置:水平弹簧振子中,弹簧未形变时,小球所受合力为□020的位置。

3.弹簧振子: 如图所示,小球套在光滑杆上,如果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相比□03可以忽略,小球□04运动时空气阻力也可以忽略,把小球拉向右方,然后放开,它就在□05平衡位置附近运动起来。

这种由□06小球和□07弹簧组成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有时也简称为振子,弹簧振子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二、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1.振动位移:弹簧振子的小球相对于□01平衡位置的位移。

2.位移—时间图像:以小球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横轴表示□02时间,纵轴表示□03位移,建立坐标系,得到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振动图像。

3.物理意义:反映了振子的□04位移随□05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简谐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01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 ­t 图像)是一条□02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是一种简谐运动。

2.特点:简谐运动是最基本的振动。

弹簧振子中小球的运动就是□03简谐运动。

判一判(1)竖直放于水面上的圆柱形玻璃瓶的上下运动是机械振动。

( ) (2)物体的往复运动都是机械振动。

( )(3)弹簧振子的位移是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 )(4)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质点振动的轨迹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 )(5)只要质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这个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 )(6)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速度为零时的位置。

( )提示:(1)√(2)×(3)√(4)×(5)√(6)×想一想(1)弹簧振子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理想化模型?提示:质点、点电荷。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知道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不同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的关系【学习流程】【自主先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2、物理学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何区别?3、什么是运动的绝对性?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组内研学】讨论一: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加点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地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时间、轮船在海..通过桥梁的时间、火车..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火车里的位置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质点”的物理意义:【交流促学】讨论:下列各种运动的物体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能被视为质点?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B.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C.投出的篮球D.在海里行驶的轮船请说一说你的选择和你的理由?小结:⑴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⑵哪些情况下,可以将实际物体看作“质点”处理?【组内研学】●为什么要选择“参考系”?(阅读P10和插图1.1-3)讨论二:⑴书P11“问题与练习”第1题;⑵插图1.1- 4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定义:叫参考系。

2、你对参考系的理解:⑴⑵⑶⑷【交流促学】讨论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描述了哪两种运动情景?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参考系?讨论四:P12问题与练习、第2题【组内研学】●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阅读P11)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①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②冰场上花样运动员的位置③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1、物理意义:2、基本分类:⑴⑵⑶3、坐标系的作图“三要素”:、、。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
课后练习:
1.D 2.BC 3.B 4.CD
5.D 6.ABD 7.AC 8.C 9.CD 10.D11.D12.B
13.至少选择了三个参照物,两辆车和地球。“实际上……汽车并没有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2、时间和位移
课堂检测:1.(1)中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0分50秒”指的是时刻;“历经21个小时”指的是时间;“2003年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指的是时刻。
15.计时;0.02s;大于16.0.1s;3.02。
三.计算题
17.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43km/h=11.94m/s;运动员在男子50m自由泳比赛中的速度为
50/21.81m/s=2.29m/s。因而,鲨鱼的速度快。
18.汽车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火车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火车速度330km/h=91.7m/s,所以火车运动的快。
课后练习:1.A 2.A 3.C 4.D 5.C 6.D 7.B8.450m,/s瞬时9.5m/s4.5m/s4.5m/s10.12m/s11.D12.25km/h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堂检测:1、略2、略3、D 4、AB 5、C 6、B
课后练习:
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
课后练习:
1.BD 2.D 3.B 4.BC
5.BC 6.D 7.BD 8.B 9.B 10.B 11.CD 12.C
13.解析: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用纵坐标表示位移s,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根据上述石块运动的数据,在图中描点连线,得到石块的位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象看出:石块的位移图象是条曲线,可见石块做变速直线运动.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可见物体下落是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套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全套《1.1质点参考系》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看做质点的物体体积一定很小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可看做质点解析:选D.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无关,故A、B、C错误;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时,地球可看成质点,而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D项正确.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桥B.水C.人D.地面解析:选B.“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水,故选项B正确.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的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镜头解析:选C.“背景拍摄法”实际是利用了相对运动的原理,拍摄时“孙悟空”不动,“白云”向后移动;而放映时,观众以“白云”为参考系,认为其“静止”,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故C选项正确.4.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应是下图中的( )解析:选A.蜜蜂、汽车车身向前具有相同的速度,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蜜蜂看不到轮子向前运动,只能看到轮子绕轮轴的转动,故选项A正确.5.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解析:选D.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6.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解析:选B.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 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7.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曲线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直线运动解析:选C.从飞机上看,就是以飞机为参考系,由于下落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与飞机相同,所以看到物体是竖直向下运动,即做直线运动,A、B两选项均错误;从地面上看,就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这时物体除了竖直向下运动,还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其轨迹为曲线,如同在地面上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石块的轨迹,故选项C正确,D错误.8.热气球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随着球皮材料和致热燃料的普及,热气球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在一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关于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D.以上说法均不对解析:选C.楼房和地面相当于同一参考系,所以,甲是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也是匀速下降,且v乙>v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有三种可能:丙静止,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也有三种可能:丙静止,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且v丙<v乙.综上所述,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9.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利剑”无人作战攻击机,在西南某试飞中心成功完成首飞.下列可将“利剑”无人作战攻击机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人员测试“利剑”的飞行速度时B.研究人员观察“利剑”飞行姿势、测各项技术参数时C.研究人员确定“利剑”位置时D.研究人员对“利剑”进行控制时解析:选AC.测试“利剑”的飞行速度或确定其位置时,无需考虑其形状和大小,可将其看成质点,A、C正确;而观察“利剑”飞行姿势、测各项技术参数时或进行控制时,都必须考虑其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B、D错误.10.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能被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B.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C.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解析:选ACD.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不用考虑航天飞机的大小、形状,可以将航天飞机看成质点;研究直升机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需考虑螺旋桨叶片的大小及不同部分的转动情况,此时螺旋桨不能被看做质点;火车长度相对北京离广州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运行时间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时不用考虑工件的大小、形状,可以将工件看成质点.故选项A、C、D符合题意.11.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解析:选AD.“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A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B错误;“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C错误;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D正确.三、非选择题12.现有A、B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面为参考系,A车速度为6 m/s,B车速度为10 m/s.试分析回答:(1)若以A车为参考系,B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若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3)若以A车或B车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解析:(1)若以A车为参考系,B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6 m/s=4 m/s,方向向东.(2)若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6 m/s=4 m/s,方向向西.(3)若以A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6 m/s.若以B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10 m/s.答案:(1)4 m/s 向东(2)4 m/s 向西(3)以A车为参考系:6 m/s,向西以B车为参考系:10 m/s,向西《1.2时间位移》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 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解析:选B.在时间轴上,t2是第2 s末或第3 s初,是时刻,而2 s内是时间间隔,故A错;t2~t3表示第3 s内,是时间间隔,故B对;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是指2 s的时间间隔,而第2 s内是指第2个1 s的时间间隔,二者不同,故C错;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应为第n s内,故D 错.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经计算,通过测量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解析:选B.时间间隔可以通过数纸带上所打点的个数经过计算得出,位移可以通过测量纸带上所打点之间的距离得出,而平均速度或者瞬时速度都是依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故应选B.3.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是到达距墙0.2 m的B点,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0.5 m、1.3 m B.0.8 m、1.3 mC.0.8 m、1.5 m D.0.5 m、2.1 m解析:选D.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可知位移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 m-1 m=0.5 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1.5-2×0.2) m=2.1 m,故D正确,A、B、C错误.4.一个人沿着半径是40 m的圆形喷水池边散步,当他走了3圈半时,他的位移大小和经过的路程约是( )A.879 m,879 m B.80 m,879 mC.80 m,80 m D.879 m,80 m解析:选B.此人的位移大小等于圆形喷水池的直径80 m.他经过的路程约是3.5×2×40×3.14 m≈879 m,故选项B正确.5.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5π2R ,方向由A 指向C ;10R B.5π2R ,方向由A 指向C ;5π2R C.10R ,方向由A 指向C ;5π2R D.10R ,方向由C 指向A ;5π2R 解析:选C.从A 到C 的直线距离l =(3R )2+R 2=10R ,所以位移为10R ,方向由A 指向C ;从A 到C 的路径长度为52πR ,所以路程为52πR . 6.某质点向东运动12 m ,又向西运动20 m ,又向北运动6 m ,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 .14 m ,10 mB .38 m ,10 mC .14 m ,6 mD .38 m ,6 m解析:选B.如图所示可以知道路程为12 m +20 m +6 m =38 m ,位移大小为虚线长度:x =62+82 m =10 m.7.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里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又回到原位置,则电子在此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 )A .2πR ,2πRB .2R ,2RC .2R ,6πRD .2πR ,2R解析:选C.位移的最大值为圆周直径2R ,路程最大值为3圈圆周长度6πR ,故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8.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学校每周一早上6时10分升国旗,这里的“6时10分”指的是时刻B .高速摄像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 s ,这里的“10-6 s ”指的是时刻C.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是19时,这里的“19时”指的是时间间隔D.第4 s内指的是第3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间隔解析:选AD.6时10分指时刻,选项A正确;10-6s虽然很短,但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新闻联播开始于19时,指的是时刻,选项C错误;画时间轴可看出选项D正确.9.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公里,2018年10 月24日9点正式通车,这座大桥的开通使得香港到珠海和澳门车程仅需要30分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分钟是指时刻B.24日9点是指时间C.49.968公里是指路程D.49.968公里是指位移解析:选ABD.30分钟为开车的时间间隔,故A错误;2018年10月24日9点是时刻,故B错误;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故“49.968公里”是路程,故C 正确,D错误.10.我国第2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选BD.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误,B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误,D正确.11.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它到温州市直线距离为356 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早上8:00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历时8小时20分钟到达钓鱼岛,航行了480 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小时20分是指时刻B.8:00是指时刻C.该海监船位移为356 km,路程为480 kmD.由于海监船比较大,所以不可能将它看做质点解析:选BC.历时8小时20分,用了一段时间,为时间间隔,故A错误;8:00出发,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B正确;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356 km;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为480 km,故C正确;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位置时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故D错误.12.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一只昆虫从A点爬到G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102)cmB.该昆虫的位移大小为10 5 cmC.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 5 cmD.该昆虫的位移大小为10 3 cm解析:选CD.昆虫从A爬到G的位移大小就是立方体的对角线AG的长度,大小为10 3 cm,故B错误,D正确;A到G的路程有无数种,由于昆虫只能在实心立方体表面运动,我们可以将表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G两点,如图所示,路径为AIG 时,路程最短,此时路程为10 5 cm,故A错误,C正确.三、非选择题13.如图所示,一根长0.8 m的直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 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和位置变化是否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长为0.2 m,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 点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环从A到B位置变化为x-x A=0.6 m.B(2)由题意知,AB长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0.6 m.B环从A到B位置变化为x-x A=0.6 m.B(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两点间的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0.8 m -0.2 m 0.6 m (2)0 0.6 m 0.6 m (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两点间的位置变化相同1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 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多少?解析:(1)把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Δx=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1)-20 m 0 30 m (2)20 m 30 m 50 m 方向都与x轴正方向相同《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选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v-=ΔxΔt,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选C.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ΔxΔt可知,当Δt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3.广深高速总长为147 km,在某路段上,分别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C.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D.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解析:选C.甲指路程,乙指瞬时速度,故选项C正确.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运动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运动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解析:选D.在正常情况下,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兔子睡觉时乌龟运动得快,A、B错;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度,因为乌龟先到达终点,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大,C错,D对.5.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 s B.10-6 sC.10-9 s D.10-12 s解析:选B.苹果的直径一般约为10 cm,照片中子弹的长度大约与苹果的半径相等,即可设子弹的长度约为5 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x=5 cm×1%=0.05 cm=5×10-4 m,曝光时间t=xv=5×10-4500s=10-6 s.6.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解析:选D.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是匀速运动.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不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可知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v-=xt=32460km=7.5 km/h,但不能据此判断出3 km以后汽车做怎样的运动,所以并不能判断出从此时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故C错误,D正确.7.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0 m/s B.9.5 m/sC.9 m/s D.10.3 m/s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 m,总时间为10 s,则平均速度为:v=100 m10 s=10 m/s.8.如图所示,两个人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 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个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可能不相同的是( )A.瞬时速度B.位移C.路程D.平均速度解析:选A. 路程为标量,两人速度大小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路程一定相同;位移、平均速度为矢量,根据定义,位移、平均速度一定不同;但瞬时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综上所述,应选A.9.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解析:选D.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 m,因此由公式v-=xt,得v-=1 m/s,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x=12+22 m= 5 m,所以v-=xt=52m/s,故B正确;根据公式v-=x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10.有关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D.在某段运动中平均速率不等于零,而平均速度可能等于零解析:选AD.速率即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A对;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大小,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B、C错;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又回到起点,路程不为零、而位移为零,则平均速率不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故D对.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v解析:选AD.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物体位移为零,路程大小等于圆周周长,根据定义,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不为零;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时刻的速度为v,不代表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12.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解析:选AB.由题意质点每1 s匀速移动1 m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 m/s,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 m/s,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 m/s.在2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 m,由A运动到cd边的中点B,在第2 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由B指向d,瞬时速率为1 m/s,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B |=Ac 2+Bc 2=12+12 m = 2 m ,平均速度为v -1=x 1t 1=22 m/s ,方向由A指向B ,平均速率为1 m/s.前4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 ,在第4 s 末到达C点,则前4 s 内位移大小为x 2=|AC |=2 m ,方向由A 指向C ,平均速度为v -2=x 2t 2=24m/s =0.5 m/s ,方向由A 指向C ,平均速率仍为1 m/s. 三、非选择题13.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物体运动示意图为: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 =v 2t 2-v 1t 1=6×5 m -4×5 m =10 m ,全程用时t =5 s +5 s +5 s =15 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015 m/s =23m/s ,方向向西.物体全部的路程s =v 2t 2+v 1t 1=6×5 m +4×5 m =50 m ,故平均速率v ′=s t =5015 m/s =103m/s.答案:23 m/s ,方向向西 103 m/s14.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t 2内的位移为x 1=v 1·t 2后一半时间t2内的位移为x 2=v 2·t2。

高中物理 必修一 导学案-答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导学案-答案

物理(必修1)详解答案详解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前预习案1.(1)空间位置(2)机械运动2.(1)形状大小有质量的物质点(2)理想化3.时间参考4.位置位置的变化预习自测1.(1)×(2)×(3)×(4)√(5)×(6)√2.提示:以赛道起点为原点,选择博尔特跑动方向为正方向,取一米为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提示: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都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例1]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没有影响,所以能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即地球的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变式训练1②③⑤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依靠物体自身的大小、形状来判断.在以上情况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属于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该物体就能看做质点.花样滑冰运动员,有着不可忽略的旋转等动作,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看做质点;同理研究砂轮上某一点的转动情况及乒乓球的弧圈技术时也不能看做质点;而远洋航行的巨轮在海洋中的位置、环绕地球的卫星公转的时间和研究地球公转时,体积、形状属于次要因素,所以可以看做质点.故可看做质点的为②③⑤.变式训练2C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研究问题的性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就可以看做质点,否则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与物体的体积、质量、运动速度的大小没关系,故A、B、D错误;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物体的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故C正确.合作探究二1.提示: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做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物体叫参考系.2.提示: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例2]D甲车内的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东移动,以地面为参考系,则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内的人看甲车没有动,则甲乙两车运动相同.变式训练1D选不同参考系时,观察结果往往不同,B错;看到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重物沿直线竖直下落,是该飞机上的人认飞机做参考系观测的结果,C错.变式训练2B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只有B 项正确.合作探究三1.提示: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提示:一维直线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三维直角坐标系.3.提示: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描述起来更简单.[例3]ABD建立坐标系的意义就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坐标系需要在参考系的基础上建立,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需要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故A、B、D正确,C错误.变式训练1B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变式训练2(1)(2,2)(2)(1,2)(3)(0,1)当堂检测1.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单独看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同一物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在其他情况下,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故A、B、C错误,D正确.2.AB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时,飞机本身的大小与运动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火车通过一根电线杆,是指火车的长度经过电线杆的时间,所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物体本身的长度大于运动的位移,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3.ABC选取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4.C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说明甲乙运动情况相同,丙物体相对甲是运动,即丙相对于乙也是运动的.2时间和位移课前预习案一、1.间隔2.时刻时间间隔二、1.长度2.(1)位置(2)初位置末位置(3)长度(4)末位置想一想:路程一定很大,但位移不一定很大.三、1.大小方向2.大小方向3.算术加减四、x B-x A预习自测1.25日09时10分,27日16时30分,28日17时40分指时刻;55小时20分,25小时10分指时间间隔2.3 m-2 m-5 m 5 m沿x轴负向由题图可知初末位置的坐标值,x A=3 m,x B=-2 m,由Δx=x B-x A可得Δx=-5 m,Δx的绝对值是5 m,表明位移大小为5 m,负号表示方向,位移沿x轴负向.合作探究一提示: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即时间是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例1] 时间间隔 时刻前3 s 、第3 s 是指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3 s 末、4 s 初是指某一瞬间,是指时刻. 变式训练1 D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与“2012年11月8日9时”及“13时35分”是指时刻;“14个小时”是指时间间隔.变式训练2 ACD B 项5 s 内指从0时刻到5 s 时这一段,是5 s 的时间,故B 错误. 合作探究二1.提示:运动物体轨迹的长度,是标量.2.提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有方向,是矢量3.提示:可以.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他运动形式,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例2] C 路程为400+300=700 m .位移为x =4002+3002=500 m.变式训练1 235.5 m 70.7 m 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L =34×2πR =34×2×3.14×50 m =235.5 m 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x =2R =2×50 m ≈70.7 m ,位移的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变式训练2 D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轨迹的长度;只有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其他运动形式的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合作探究三提示: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方向.[例3] C 标量也可有负值,标量与矢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示的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有区别,而且标量与矢量也不是一回事.变式训练1 AD 比较矢量大小,不看正负,只看绝对值,因为正、负代表方向. 变式训练2 3 km ,方向沿x 轴正方向Δx =x 2-x 1=1 km -(-2 km)=3 km.当堂检测1.D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19时、20 min 时是指时刻;用12.91 s 是指时间间隔.2.C 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位移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质量、路程、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3.AD 第5秒初、第5秒末都是指某一瞬间,是时刻;第5秒内、前5秒内都是指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4.B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不是速度方向;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他运动形式,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坐标 坐标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方向做一做:-30 m x 轴负方向二、1.位移 时间 3.米每秒 m/s 或(m·s -1)4.矢量 运动三、1.平均快慢 2.时刻 位置 3.大小 标做一做:v =x t =10012.5m/s =8 m/s. 这个速度表示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并不表示在12.5秒内一直都是8 m/s.预习自测1.(1)× 研究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时,既可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也可规定运动的反方向为正方向.(2)√ 由于时间变化的单向性,所以时间变化量一定为正值.(3)× 应该是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4)× 比较速度大小时,要比较其绝对值.(5)√ 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为0,说明物体一直静止.(6)×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说明其位移为0,则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2.有可能.如某运动员跑环形运动场一圈,他虽然一直在奔跑,但他又回到出发点,所以他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也为0.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1.提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也可以比较相同位移时的时间,在物理学中,常常取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2.提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意味着物体运动的快,但并不是运动的远.[例1] ACD 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速度的绝对值表示大小,所以A 、C 正确、B 错误;由于甲沿正方向运动,乙沿负方向运动,所以10 s 后的距离x =(2+4)×10 m =60 m ,所以D 正确.变式训练1 AC变式训练2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A 正确、B 错误;物体走的远近与速度和运动时间都有关系,所以C 、D 错误.合作探究二1.提示: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2.提示:首先明确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过程)内的平均速度,用该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表示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达式为v =Δx Δt.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当Δt →0时,瞬时速度等于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例2] (1)12.5 m/s 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2)20 m/s 12.5 m/s(1)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v 1=5+201+1m/s =12.5 m/s ,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2)v 2=20+201+1m/s =20 m/s v =5+20+20+51+1+1+1m/s =12.5 m/s 变式训练1 24 m/s设甲乙两地的位移为x ,则:v =2x x v 1+x v 2=2120+130m/s =24 m/s. 变式训练2 B A 、C 、D 项都是瞬时速度.合作探究三1.提示:不同;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总路程与时间的比.2.提示: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例3] 0 4v 3平均速度:v 1=0;平均速率:v 2 =2x x v +x 2v=4v 3 变式训练1 0 4 m/s 王军同学这5分钟内的位移是0,路程是3×400 m =1 200 m.根据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得:平均速度v 1=Δx Δt =0300=0 平均速率v 2=x t =1 200 m 300 s=4 m/s. 变式训练2 B A 项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不是一回事;C 项平均速率大于等于平均速度;D 项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 、C 、D 错误.当堂检测1.B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速度的平均不一定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火车以速度v 通过某一段路,v 是指通过这一段路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是指经过枪口瞬间的速度.2.C 设该物体通过的两个相等位移均为x ,则v =2xx 10+x 15=12 m/s.3.A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瞬时速度是某时刻时的速度,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有A 正确、B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所以C 、D 错误.4.B 平均速度对应某一过程,瞬时速度对应某位置(或瞬间)的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前预习案一、1. 提示:对照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2.(1)电磁 6 V 以下交流电 (2)电火花 220 V 交流电二、1.(1)限位孔 (2)接通电源 拉动2.提示:各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若各点间的距离相同,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3.提示:采取极限思想.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填一填:瞬时速度三、1.速度 时间2.平滑曲线预习自测1.根据电源的频率f ,若f =50 Hz.则打点时间间隔T =1f=0.02 s. 2.电源应该使用交流电 小车与打点计时器相离不能太远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例1] BCD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墨粉盘而不是复写纸,所以A 项错.变式训练1 BC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6 V 以下),所以A 错误、B 正确;我国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所以每经过0.02 s 打一次点,所以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故C 正确、D 错误.变式训练2 D 正常情况下,振针应该恰好敲打在限位板上,这样才能在纸带上留下点.当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打不到复写纸,这时会出现有时有点,有时无点.如果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小,振针就会有较长的时间与复写纸接触,这样就会在复写纸上留下一段一段的小线段.合作探究二[例2] 3 m/sA 点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AC 间的平均速度,即v A =v AC =6×10-20.02m/s =3 m/s. 变式训练1 0.25 m/s 0.29 m/sA 点瞬时速度v A =x 1t 1=5.0×10-3 m 0.02 s=0.25 m/s. B 点瞬时速度v B =x 1+x 2t 1+t 2=(5.0+6.6)×10-3 m (0.02+0.02) s=0.29 m/s.变式训练2 (1)0.04 s (2)2.80×10-2 m(3)0.70 m/s由电源频率是50 Hz ,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根据平均速度v =Δx Δt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1)A 、B 之间历时0.04 s.(2)A 、B 之间的位移为2.80×10-2 m.(3)A 、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 =Δx Δt =2.80×10-20.04m/s =0.70 m/s. 合作探究三1.提示: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能够描述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线.2.提示: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图象反映出其速度是恒定(大小、方向都不变)的.[例3] (1)有一定的初速度 (2)变化 (3)见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t =0时,v ≠0,所以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在0~t 3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t 3时刻以后,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沿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3)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在0~t 1时间内逐渐增大,t 1~t 2时间内速度大小不变,t 2~t 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在t 3时刻速度为零,在t 3时刻以后,速度反向,但大小又在逐渐增大.变式训练1 BC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准确记录了纸带上任意两点的时间间隔和距离(位移大小),故能准确测出纸带上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 正确;由v =Δx Δt知,当Δt 很小时,可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选项B 正确,A 、D 错误.变式训练2 C 由于v 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又再增大再减小,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但由v 的方向不变,所以物体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故A 、D 均错,C 正确.当堂检测1.ABD 打点计时器是记录时间的仪器,不同的点迹对应不同时刻,两点间距离对应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所以A 、B 正确;纸带上的点迹疏密情况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C 错误、D 正确.2.C 纸带受到的摩擦主要是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应用平整的纸带,与电源电压无关.3.变速运动 0.175由图可知,x AC =2.10 cm =2.1×10-2 m ,t =0.02×6 s =0.12 s ,所以vAC =x AC tm/s =2.1×10-20.12m/s =0.175 m/s. 4.AB 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根据纸带上打点的个数可确定出时间间隔,故选项A 正确;用刻度尺可直接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位移,故选项B 正确;速率和平均速度可通过上述A 、B 项的物理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方可求得,因此选项C 、D 错误.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前预习案一、1.速度的变化量时间2.快慢3.Δv Δt4.米每二次方秒m/s2二、1.速度变化量Δv2.相同相反预习自测1.(1)×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2)×Δv表示速度变化大小(3)√a又叫速度变化率(4)×比较矢量大小看绝对值.所以a B>a A2.第一个“快”指战斗机的速度大,运动得快;第二个“快”指起步时小轿车比公交车的加速度大,即小轿车比公交车速度增加得快.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1.提示:速度表述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有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提示: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例1]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变化快,加速度大;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量大,若用时间很长,则加速度不一定就大,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为零.B正确.变式训练1B速度是否增大取决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选项A正确;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选项B、C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速度的变化既可以是大小变化,也可以是方向变化,还可以是大小和方向都变化,选项D错误.变式训练2BΔv大,a不一定大,A错;某时刻v=0,a不一定为0,C项错.D 项中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变化快,但速度不一定很大.合作探究二1.提示:加速度是正值,说明加速度方向沿正方向;加速度是负值,说明加速度的方向沿负方向,并不能说明物体是做加速还是做减速运动.2.提示: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与加速度的正负无关.[例2]C加速度方向与末速度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速度大,加速度可能大,也可能很小,也可能是0.变式训练1 BCD 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故选项B 、C 、D 正确.变式训练2 B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则汽车一定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增加的慢;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不再增大,即速度达到最大.合作探究三1.提示: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的都取正值,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的都取负值.2.提示:首先选取一个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方向为正),然后确定各个矢量的正负.[例3] AB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末速度可能有两个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即v =4 m/s ,Δv 1=v -v 0=2 m/s ;a 1=v -v 0t =4-23 m/s 2=23m/s 2;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即v ′=-4 m/s ,Δv 2=v ′-v 0=-6 m/s ,a 2=v ′-v 0t =-4-23m/s 2=-2 m/s 2. 变式训练 C 由题意知,v 0=8 m/s ,v =-12 m/s ,所以Δx =v -v 0=-20 m/s ,则a =-200.2m/s 2=-100 m/s 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当堂检测1.A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含义,可知A 正确,D 错误;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物体速度增加得慢了,故B 错误;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做减速运动,也可能为正,做加速运动,故C 错误.2.ACD 有恒定速率,但方向可能变化,所以速度仍可能变化,故A 正确;恒定速度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B 错误;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可知C 、D 正确.3.CD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故A 、B 错误,C 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4.C 加速度为-2 m/s 2,说明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而速度方向不确定,所以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故C 正确,A 、B 、D 错误.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二)课前预习案1.速度 时间 加速度2.倾斜直线 倾斜程度 加速度的大小 Δv Δt预习自测1.(1)× 物体的速度为0,其加速度不一定为0,例如汽车启动时,速度等于0,但加速度不为0,否则无法启动.(2)× 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仅表示a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若v 也为负值,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3)√2.0.5 m/s -0.8 m/s由图甲可知:a =Δv Δt =4-24m/s 2=0.5 m/s 2. 由图乙可知a ′=Δv Δt =0-45m/s 2=-0.8 m/s 2 负号表示a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提示:a =Δv Δt =v 2-v 1t 2-t 1[例1] (1)6 加速 (2)0 速 (3)-12 减速(1)a 1=Δv Δt =122m/s 2=6 m/s 2,匀加速运动; (2)a 2=Δv Δt =02m/s 2=0 m/s 2 ,匀速运动; (3)a 3=Δv Δt =0-121m/s 2=-12 m/s 2,匀减速运动. 变式训练1 B 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斜率越来越小,即加速度越来越小. 变式训练2 A 由图可知,甲沿正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乙沿正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A 正确、B 、C 错误;a 甲=0-23 m/s 2=-23m/s 2, a 乙=2-12m/s 2=0.5 m/s 2,所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合作探究二1.提示:v t 图中t 轴上方的图线表示v >0运动方向为正方向;v t 图中t 轴下方的图线表示v <0运动方向为负方向;不能看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2.提示:v t 图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并不表示两物体相遇.[例2] 见解析(1)AC 段表示加速直线运动;CD 段表示减速直线运动;AD 段表示匀速直线运动.(2)a 甲=0;a 乙=1 m/s 2;(3)在t 1=2 s 末与t 2=8 s 末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变式训练1 C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因为两直线的斜率一正一负,所以a 和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但速度图线均在t 轴上方,所以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在题图中作一条辅助线,即连接另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a 的加速度大于c 的加速度,而b 与c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故选项C 正确.变式训练2 4 与速度同向 2 与速度反向由题图可知,该物体的运动是分段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各段可分别用a =ΔvΔt 计算加速度的大小;0~1 s 内图象上的点远离时间轴,做加速运动,a 与v 同向,即沿正方向;1 s ~3 s 内图象上的点靠近时间轴,做减速运动,a 与v 反向,即沿负方向.在0~1 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4-01-0 m/s 2=4 m/s 2,其方向与速度同向;在1 s ~3 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0-43-1 m/s 2=2m/s 2,其方向与速度反向.当堂检测1.(1)有初速度 (2)方向变化 (3)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然后又减小,最后反向变大2.A 在0~1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1=Δv t =41 m/s 2=4 m/s 2,在1~3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2=Δv ′t ′=0-42 m/s 2=-2 m/s 2,故选项A 正确.3.AD 根据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前2 s 和后3 s 内图线的斜率均不变,故前2 s 和后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不变,选项A 正确;0~2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前2 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 m/s ,加速度a 1=5-02 m/s 2=2.5 m/s 2,2~5 s 内物体的速度保持5 m/s 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8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为-5 m/s ,加速度a 2=0-53 m/s 2=-53m/s 2,故选项B 、C 错误,D 正确.4.(1)20 m/s (2)5 s (3)-4 m/s 2(1)由图象知t =0时v 0=20 m/s. (2)5 s 末v =0即停下来了.(3)由a =Δv Δt =0-205m/s 2=-4 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前预习案 一、时间二、打点计时器三、交流 刻度尺 钩码四、1.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五、1.(3)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1)时间 速度 预习自测0.29 m/s 0.36 m/sB 点瞬时速度,v B =x 1+x 22T=5.0 mm +6.6 mm 2×0.02 s =0.29 m/sC 点瞬时速度,v C =x 2+x 32T=6.6 mm +7.8 mm 2×0.02 s =0.36 m/s课中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1.提示: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 (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7)在坐标纸上画v t 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2.提示:(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3)作v t 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例1] AC变式训练1 BC 打点计时器与定滑轮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一些,小车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都是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尽量大一些,尽可能打出较多的点,选项A 错误,B 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选项C 正确;钩码个数应适当,钩码个数太少,则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太多,则打的点太少,都会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选项D 错误.变式训练2 ACD 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单位时间便于测量,且可以减小误差;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可减小测量误差;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可以减小因速度变化不均匀带来的误差.选项A 、C 、D 均正确.合作探究二提示:先求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做出速度时间的关系图线,根据图象的斜率求解加速度.[例2] (1)0.864 0.928 (2)图见解析 (3)0.64。

万有引力定律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

万有引力定律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

§ 7.2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过程和思路,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及适用条件,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

【学习过程】一、月—地检验思考:月亮为什么也会绕地球公转,也不会飞离地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行星绕太阳公转而不飞离太阳。

1.猜想: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2.理论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________.3.实际测量:可以通过自由落体加速度,月地距离,和月球公转周期,求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_________.计算结果与理论推导一致。

4.结论:地球上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规律.5.推广: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引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__________,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它们之间_____________成反比.2.表达式:F=________3.引力常量G:由___________测得,通常取G=_____________________.4.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

①对于两_________,r是两质点间的距离。

②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r是指______________。

③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质点,r 是指质点与球心的距离。

注:当r→0时,万有引力公式___________,而不是引力F 趋于无穷大。

【学习评价】如图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 ,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质量大小分别为m 1、m 2,半径大小分别为r 1、r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 .G m 1m 2r 2B .G m 1m 2r 1 2C .G m 1m 2(r 1+r 2)2D .G m 1m 2(r 1+r 2+r )25.理解: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它是自然界中物质间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4.5《传送带问题》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5《传送带问题》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2)行李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能较快地传送到 处,求行李从 处传到 处的最短时间.
例2.如图所示,水速度
vA=10m/s,设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vB.(g=10m/s2)
针对训练5.有一倾角为θ=30°的传送带,长L=10 m,以v0=5 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如 图所示。在传送带底端无初速度地放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物体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m/s2,求:(1)煤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 2)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规律总结(知识提炼,浓缩精华)
§4.9传送带问题
班级
组别
姓名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例1.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 持8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B间的距离为4.5m,g取 ,求行李从A到B所用时间。
例5.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 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 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 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25m/s,把质量为5kg的 木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木箱以6m/s2的加速度前进,那么这个木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多长的摩擦痕迹?
A.小物体不能够到达B端
B.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距A端的最远距离为2m
C.小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3)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3、坐标系:在选定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就能定量地描述物体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答案:1、质点;2、参考。
疑难突破
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作质点?
(3)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问题探究
1、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能被看作质点?试分析地球、火车、自行车的运动能否被看成质点。
探究:我们通过研究不同的问题来说明运动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
地球: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问题时,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大小对其公转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此时地球可看作质点;在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时,则不能看作质点,如果此时地球看作质点,就谈不上自转了。
知识导学
1、质点是高中物理提出地第一个理想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地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学习中,要逐步领悟质点的概念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地研究过程。
2、初中学习的参照物与参考系类似,但参考系是更为科学的定义。
3、结合实际问题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如何选择坐标原点,是坐标系的一个实际应用问题。
福建省高一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3.5力的分解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5力的分解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5力的分解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力的分解【学习目标】1、知道力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从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并能用力的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会用图解法求分力,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重点、难点】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过形进行力的分解;2、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预习案【自主学习】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________,同样遵守____________定则。

2、同一个力,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可以分解为_________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对一个实际问题,要根据力的________来分解。

3、一个力分解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时,要有确定的解必须已知两个分力的_______或一个分力的_______。

【学始于疑】探究案【合作探究一】在练习本上做出一条对角线,然后作这条对角线相邻的两条边,看能作出多少个平行四过形?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

θFG2G1【合作探究二】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能竖直下落,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应该怎样将重力分解?两个分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有什么关系?1、物体所受的重力此时产生的两个效果分别是:效果一:。

效果二:。

2、应该将重力沿方向和方向进行分解。

3、两个分力的大小与斜面倾角有什么关系?结论:。

α【合作探究三】如图,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中指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另一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直杆的A端悬挂一重物,并保持静止,则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应该怎样向A端竖直向下的拉力F分解?两个分力的大小与细绳和直杆夹角α有什么关系?合作讨论:1、A端竖直向下的拉力F此时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分别是:效果一:。

效果二:。

2、应该将竖直向下的拉力F沿和方向进行分解?3、两个分力的大小与细绳和直杆夹角α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结论:上面这个实例说明通常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是根据力的来分解一个力,这就要求在力的分解之前必须搞清楚力的,这样就确定了分力的方向,此时力的分解将是唯一的。

《导学案》2021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师用书:7.4 温度和温标 讲义

《导学案》2021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师用书:7.4 温度和温标 讲义

课时7.4温度和温标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和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

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把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重点难点: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以及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分与联系。

对温度意义的理解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在本节内容中,教科书引入了系统、状态参量、平衡态、热平衡等一系列概念,并依据热平衡来定义温度。

这样定义温度,使同学对温度这个物理量的理解比学校“冷热的程度”这一说法深刻了很多。

课前要求同学阅读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自行完成学问体系梳理,理清学问关系。

对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的概念的理解要求并不高,同学只要知道就可以。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为温度的测量供应了理论依据。

温度是标志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教学中,老师应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同学体会那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指的是什么。

导入新课:四季变换,阴晴冷暖,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适当增减衣物。

某市某天的天气预报如下:今日天气多云,温度19 ℃~29 ℃。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温度涉及什么物理学问呢?1.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争辩对象称为①热力学系统。

(2)状态参量: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这些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作系统的②状态参量。

常用物理量有几何参量③体积、力学参量④压强、热学参量⑤温度。

(3)平衡态:没有外界影响的状况下,系统全部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的⑥稳定的状态。

2.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⑦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假如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达到⑧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⑨热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精品学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参考系。

学习难点:质点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一)、物体与质点1、观看鸽子飞行的录像。

思考:(1)要准确描述鸽子身上各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儿呢?(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家里出发到你亲戚家送信,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提示: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观看“神舟”5号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物体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用来代替物体的叫质点。

提示: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别是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着质点。

2、思考:(1) 观看太阳系运行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2) 观看火车运行模拟动画: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3)观看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4)观看火车过桥的图片。

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3、讨论:(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随时都看成质点吗归纳: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高中物理同步学案:必修一 1.2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高中物理同步学案:必修一 1.2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1.2时间和位移9.4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5.理解x-t 图像的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学习重点】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的物理意义【学习指导】1. 在上课前认真通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2. 根据知识梳理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 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

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 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

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的长短。

3.路程:物体 的长度。

只有 ,没有 。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 变化的物理量。

定义:从 到 的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的 。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

5.矢量: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

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

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相加遵从 ,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的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

2).物体的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1.请在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的字母):(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的中间时刻;(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2.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2 (R + r ) , π(R + r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D. 2 (R + r ) 向东,π(R + r)2 4 t / s 6 8 B A C DI西东3.一个皮球从5m 高的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皮球的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课堂交流】探究活动一、时刻和时间间隔问:时间的间隔和时刻如何区别?例1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 末或第3s 初 B.t 2~t 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 内C.t 0~t 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 或第2 s 内D.t n-1~t n 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1)s 内【方法总结】:变式训练1 .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 秒指的是时间间隔,第5秒内指的是时刻B.“现在是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C.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指的是时间间隔D.第3 s 末就是第4 s 初探究活动二、路程和位移问: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例2.一质点沿半径是R 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 ,路程是 。

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3.5 力的分解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或学习心得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从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并能用力的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会用图解法求分力,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新课导入:课本导读1.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几个力来________,这几个力称为这一个力的________.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______.同样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以已知力作为____________画平行四边形,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相加的物理量叫做标量.3.三角形法则:把两个矢量________________从而求合矢量,这个方法叫做三角形法则.思考早期的石匠用钢钎劈石头,他们选用较细的钢钎在被劈的大石块上凿一个深孔,然后把一根较粗的钢钎安放于孔内,如图1所示用铁锤沿钢钎的方向用力一砸,石块就会被劈开.钢钎对石块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坚硬的石块为何能被小小的钢钎劈开?图1探究一、力的分解[问题情境]1.用两细线悬挂一铁球,在细线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细线断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找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再鲜明对比地请一位个子小的女同学上台,交给她一个艰巨的任务,即要求她一个人拉动两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个人.教师指导让小个子女同学在绳子中间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都被拉动了.一名弱小女子能拉动两名大力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点提炼]1.定义:一个作用力F产生了两个效果力F1、F2,即F和两个分力F1、F2产生的________是相同的,我们把将F分解为分力F1、F2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2.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______.3.力的分解的运算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定则.[问题延伸]两个分力是否是物体受力又多出的两个力呢?[问题情境]如图2所示,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并没有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应将重力怎样分解?两个力的大小与斜面倾角有何关系?[要点提炼]1.力的分解的几种常见情况:(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已知F和α、β,显然该力的平行四边形是唯一的,即F1、F2的大小也唯一确定.(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3所示,已知F、F1及α,显然此平行四边形也是唯一确定的,即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方向只有唯一答案.(3)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即F、α及F2的大小已知.这时又可能有下列情形:①F2>F sin α,有两个平行四边形,即有两解,如图4甲所示;但若F2≥F,则只有一个解,如图乙所示.图2图3图4②F2=F sin 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唯一解,如图丙所示.③F2<F sin α,此时构不成平行四边形,即无解,如图丁所示.(4)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如图5所示,当绕着力F的方向将图在空间中转过一定角度时,仍保持F1、F2大小不变,但方向变了,此时有无穷组解.2.力的分解的原则: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问题延伸]1.公园的滑梯倾角为什么比较大呢?2.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探究二、矢量运算法则[问题情境]1.矢量与标量像位移、速度、力等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______量;像时间、质量、温度等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____量,矢量与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运算法则不同:标量的运算法则为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____定则.2.矢量运算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6甲所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表示两个分矢量F1和F2,它们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矢量F.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________,方向由________________表示.(2)三角形定则:如图6乙所示,三个矢量F1、F2和F构成一个三角形,其中首尾连接的矢量F1、F2为两个分矢量,从一个矢量的箭尾指向另一个矢量的箭头的矢量F为____________,矢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方向分别表示三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图6图5探究三、解题方法例1 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分解的本质就是用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几个力产生的效果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B.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合力的大小C.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D.分解一个力往往根据它产生的效果来分解变式训练1 将图7甲、乙两种情况中各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图7(1)地面上的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 (2)电线OC对O点的拉力F.例2 已知力F,其一个分力F1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33F,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为( )A.33F B.32F C.233F D.3F变式训练2 将一个60 N的力进行分解,其中一分力的方向与这个力成30°角,求另一分力的大小不会小于多少?后记(教或学)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1.替代 分力 逆运算 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角线 两条边 2.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算术法则巩 固 提 高夯实基础1.若将一个力F 分解为两个力F 1、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 .F 1、F 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C .物体同时受到F 、F 1、F 2三个力的作用D .F 1、F 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 相同2.将某个力F 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B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D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3.如图8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倾角为30°斜向上的力,当这个力从零开始增加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 )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逐渐增大,后又减小D .先逐渐减小,后又增大4.如图9所示,重物A 静止,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重物A 的重力分解,并把分解示意图画在对应的图上.图9图83.首尾相接思考如图所示,钢钎对石块产生向两边撑的作用效果,由于钢钎的顶角很小,力F的两个分力F1、F2的夹角很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分力F1、F2远大于F,故沿钢钎方向不太大的力F可以把石块劈开.核心知识探究一、[问题情境]1.两根细线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在夹角逐渐增大时,合力不变,两根细线的拉力增大,超过细线的最大承受力时,细线就断掉了.2.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拉绳子时的夹角很大,合力很小,合力与女同学的拉力等大反向.[要点提炼]1.效果 2.逆运算 3.平行四边形[问题延伸]合力与分力仅是效果上有等效代替关系,并不是又多出了两个力.[问题情境]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有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有时也称下滑力)的力F1,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F2,如右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1=G sinα,F2=G cos α.[问题延伸]1.θ越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就越大,滑梯上的人就较容易下滑.2.长长的引桥可以减小上坡的倾角,因为θ越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就越大,车辆上坡艰难而下坡又不安全.二、[问题情境]1.矢标代数数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2.(1)大小箭头指向(2)合矢量解题方法探究例1 ABCD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的原则是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力;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只有等效代替关系,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故A、B、C、D都正确.]变式训练1 (1)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如右图所示.(2)如下图所示,电线OC对O点的拉力等于灯的重力,电线AO、BO都被拉紧,可见,OC上向下的拉力可分解为斜向下拉紧AO的力F1和水平向左拉紧BO的力F2.例2 AC[如右图所示,先画一条有向的线段AB 表示力F .过F 的始端A 画一与AB 成30°角的射线(即F 1的作用线),过F 的末端B 作F 1所在射线的垂线交于C .则由直角△ABC 可知,CB 的大小为F2.在CB 两边对称地作两条线DB 和EB ,使其大小均为3F 3(因为3F 3>F 2,所以这两条线可以画出来).在直角△EBC 中,因CB =F2,EB =3F3,故∠EBC =30°.∠DBC =∠ABE =30°,△ABD 为直角三角形(∠ABD =90°).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知E 为直角△ADB 的斜边AD 的中点且AE =3F 3,AD =23F 3,即F 1的大小可能是3F 3,也可能是23F3,本题选项A 、C 正确.]变式训练2 30 N解析 合力和分力构成三角形,如右图所示.从F 的末端作OA 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最小,即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由几何关系知F 2=F sin 30°=60×12 N =30 N.效果评估1.ABD 2.AB 3.C 4.。

高中物理1时间位移导学案(1)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物理1时间位移导学案(1)人教版第一册

时间位移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

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3。

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举例:———-—-—-—时间和时刻(1)请你举例:(2)教师举例:2.时间和时刻的表示:3.[问题探讨]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二)坐标系路程和位移:1、坐标系:2.路程S:表示物体运动轨迹长度的量。

引导---怎样表达位置的变化?—--—引进物理量——---位移3. 位移X: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量.用从初位置末位置的表示.(三)标量和矢量: 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标量。

举例: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矢量。

举例:[问题探讨]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位移X: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量。

(矢量,与路径无关)路程S:表示物体运动轨迹长度的量。

(标量,与路径有关)联系:一般情况下:X﹤S[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X=S?(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表示:见课本第14页位置:X A、X B位移:X= X B—X A 注意:可用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 X﹥0正方向,X﹤0负方向(五)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记录物体的位置,用________记录物体运动的时刻,也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同时记录物体运动的时刻和位置.学校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来记录时间和位移..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变电源的_______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_V,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

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 打一次点.[举例练习]:1.运动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400 m和100 m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完成了比赛,试分析两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________.4.如图2所示,一个物体沿x轴从A点运动到B点,若A点的位置坐标x A =-2 m,B点的位置坐标x B=3 m,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 AB=________ m。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6节 力的分解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6节 力的分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第 二 章 力第6节 力的分解●●●目标导航●●●1、 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________,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已知一个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这个力的分力(两个邻边),可作的平行四边形有_______,实际分解时,必须根据力的_________进行。

2、将一个力沿着 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

〖问题发现〗★★★课堂突破★★★〖探究1〗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同样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把已知力F 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 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 的两个分力F 1和F 2。

2.力的分解的特点是:同一个力,若没有其他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因为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通常根据力的分力的方向分解力才有实际意义。

3.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 的一般方法步骤:(1)根据物体(或结点)所处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也可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

〖典例1〗(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 ,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力F 的作用效果如何?(2)如图: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写出两个分力的表达式。

(3)如图:两球的重力均为G,求解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归纳反思】〖探究2〗力的正交分解法1、将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法是力学问题中处理力的最常用的方法。

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无答案)

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无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预习学案)【预习目标】编写:王振营审核:张志强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理解体会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体会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这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课前预习】一. 自主学习(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夯实基础)1. 教材助读:⑴物体和质点:问题1:详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困难? 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问题2:据报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长7.4 m,直径2.8 m,用长58 m、重达480 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⑵运动和静止是的,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

参考系的选取是的。

⑶你学过几种坐标系?各种坐标系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 自我归纳:⑴在研究某些问题时,物体的和对问题的研究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个物体看作一个有的,称为。

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成对的描述。

⑵有人说:大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只有小物体才能看作质点?你是怎样认为的?二. 预习自测(给自己设定具体时间自我检测,了解自我)1. 分析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能否看当作质点.(1)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2)(2)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2. 田径场上,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描述800米赛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足球场上,描述足球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三. 疑难记录:(没有问题,不能提出问题说明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学案)【学习目标】(只有定向才不会迷失方向)编写:王振营审核:张志强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⑵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⑶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课堂探究】(用心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一.教材导读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1.1质点参考系》导学案【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科学探究: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科学思维:理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会判断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会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理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会判断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会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学习过程】一、知识纲要导引二、基础导学(一)物体和质点(自学教材“物体和质点”部分)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mass point).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整个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把物体的质量赋予这个点.(二)参考系(自学教材“参考系”部分)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即运动是绝对的.(2)描述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2.参考系(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观察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作参考系(reference frame).(2)选取: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3)结果: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不同.参考系选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三)思考判断(1)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2)只有运动较慢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3)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4)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5)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6)在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7)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8)选择任意物体作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答案:(1)×(2)×(3)√(4)×(5)×(6)√(7)×(8)×(四)思考与讨论运动员踢足球的不同部位,会使球产生不同的运动.足球运动中常说的“香蕉球”是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径迹为类似香蕉型弧线的一种运动(如图).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把足球看作质点吗?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问题解答: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不能把球看作质点,因为需要注意球的旋转方向.如果研究足球在空中的香蕉型弧线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五)启迪思维,突破重点主题一:质点问题探究探究点:撑竿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表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竿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定其是否打破世界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提示:(1)不能,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的形状及大小);(2)能,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其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的形状及大小);(3)能,理由同(2).,质点的特点① 占有位置,不占有空间.② 可代替物体的全部质量.知识链接:此问题探究是质点摸型的建立过程.跳高是运动会中的常规比赛项目,运动员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考查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建构”能力.探究总结1.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2)以下两种情况,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①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②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不研究物体的转动时.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3.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1)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与物体的大小无关.(2)大的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有时不可以看成质点,如研究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原子不可以看成质点.知识链接:实际物体→物理模型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忽略不计.典例示范例1、如图所示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解析: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视为质点,故B错误;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相对于跑道来说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故C正确;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视为质点,故D错误.故选C.答案:C训练1:(多选)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成质点的是()A.研究“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神舟”十一号的运动B.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观众观赏运动员的优美动作C.澳大利亚选手在伦敦奥运会女子100m栏决赛中获得冠军,人们测算运动员飞奔时的速度D.足球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抛出的球的运动弧线解析:A错:研究“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要考虑“神舟”十一号的运动特征,不能视为质点;B错:花样滑冰时如果把人当成质点,无法研究其动作;C对:研究运动员飞奔时的速度时,我们无需关注其跨栏动作的细节,可以把她当成质点;D对:足球抛出后在研究它的运动弧线时,球的大小和旋转对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故可以看成质点.答案:CD主题二:参考系问题探究探究点1:参考系选取原则“你没动。

”而路上的小女孩说:“真快!”关于司机和小女孩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呢?提示:乘车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保持相对静止,司机以汽车为参考系,认为乘车人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来说,汽车在运动,小女孩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的乘车人是运动的.,探究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为什么“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提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考系.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考系的;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水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井是静止的.因此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探究总结1.参考系的选取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2.参考系的“四性”知识链接:(1)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2)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而言的.(3)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4)如果选取地面为参考系,可以不指明,但若选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时,必须指明.典例示范例2、请根据图片中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可能是向左吹的B.由图中情况可以判断风速大于小红的速度C .小红的头发相对小红是向右运动的D .小红向左运动,风是向右吹的,但无法判断小红的速度与风速的大小关系解题指导:(1)通过烟的飘向――→判断风向右吹;(2)通过自行车的方向――→判断小红是向左运动的.解析:通过烟囱冒出烟的偏向,可以得出风是向右吹的,A 错误;小红是向左运动的,但是无法判断小红的速度与风速的大小关系,B 错误、D 正确;小红的头发相对小红静止,C 错误.答案:D训练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歼­10”战斗机B .地面上的房屋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析: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 正确;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 错误;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 错误.答案:B知识链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思路.(1)根据参考系的选取原则选取参考系.(2)看物体与所选参考系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若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六)达标检测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B.观察实验的方法C.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D.等效替代的方法解析:质点的引入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B.钱塘江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轻舟”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解析:A错: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山体”为参考系的.B错: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堤岸”为参考系的.C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轻舟”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错: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旗杆”为参考系的.答案:C3.如图所示,四轮马达纳米车是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一种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它可以在血管中穿行而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情况中可以把纳米车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纳米车的组成时B.研究纳米车马达的工作时C.研究纳米车如何治疗疾病时D.研究纳米车运动的距离时解析:研究纳米车的组成时,涉及车的形状与大小,此时不可以将纳米车看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纳米车马达的工作时,其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研究纳米车如何治疗疾病时,要考虑车的动作,不能用一个点代替,故C错误;研究纳米车运动的距离时,车的形状能忽略,能看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D.答案:D4. 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滑板列入了比赛项目,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解析:“追拍法”是跟踪运动的物体,将运动的物体看作是静止的,该图片是运动的滑板运动员被摄影师当作静止的,而用镜头跟踪,故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5.如图所示的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解析:研究列车通过100m站台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相对于100m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三号”卫星,卫星虽然也不小,但相对于其轨道长度来说很小,故可看作质点,故B正确;我们主要是观看单杠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所以形状是不可忽略的,故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演员在表演精彩芭蕾舞时,我们主要是观看演员的动作,所以形状是不可忽略的,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答案:B《1.2时间位移》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能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的含义,区分路程和位移,知道矢量和标量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2.能在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